扫码手机看

传喜法师:中国佛教的由来

传喜法师 2020-03-31

我的师父行正方丈

◎释永信

师父行正方丈家里很穷,从小被舍到寺院。1951年,河南大旱,土地龟裂,寸草不长,少林寺也逃脱不了,僧人出走的不少,以至于少林寺连出面当家的都没有。我师父当时兼管寺院财务和粮食库房,在那个情况下,他就主动兼任当家,一直到1987年圆寂。

少林寺最困难的几十年,是师父领着大家度过的,当时他在少林寺里很有权威,很有影响。没有师父的努力,就不可能有少林寺的今天;没有师父的言传身教,也不会有我的今天。我想,我所做的,正是我师父所想的。

师父行正方丈,是个了不起的人,6岁出家,9岁双目基本失明,对面坐着个人,只能看到个大概的轮廓,看不清脸面,不知道是谁。这样的身体,要主持少林寺大小事务,当然不易。

师父尽管眼睛不方便,但记忆力过人。初次见面,只是问道:家哪的?姓啥名谁?你回答他:家在哪,做什么,姓甚名谁,然后在一块聊上几句。过个几年、十几年见面再聊,他还能说出你姓啥名谁,什么时候见过面,上次聊的什么,都能如实提起,他就是有这么好的记忆。

师父除了记忆力强之外,耳朵也特别好用。我们从他门口经过的时候,只要听到脚步声,他就能叫出你的名字。

更为超常的是,尽管他双目失明,但心算能力非常强。不管是三位数、四位数,后面加小数点都可以,写上一页两页的数据,你念给他听,哪怕是十几、二十分钟,他能一边听,一边算,等你话音刚落,他已把答案一口报出来了,真比算盘还快。这些当地人都知道。当年公社生产队分东西的时候,往往把他请去,因为别人打算盘,还没他心算快。

在少林寺由师父管钱,由于他心算很强且记忆力非常好,所以他常常能把几年的账都记得牢牢的。

我经常跟他出差办事,一出去就是十天半个月。他把钱给我花,回来了,我坐在那里向他报账:买个烧饼多少钱,买壶茶多少钱,买张票多少钱,我还没报完,他坐在一边已经算出来了:花了多少,还剩多少,几毛几分,都能说得清清楚楚。然后说:“剩下的几毛钱可以不退了,放你这里。”

等到下一次出差,中间隔了几天,甚至十几天,他听完你报账,就会说:“上次没结清的几块几毛几分,你给我加在一起算。”后来我才知道,他要是不明说给你的话,下次出差,这部分钱还得算进去。师父的记忆力太好了,几十天,几个月,几百天的账,星星点点的事,都给你记住,特别是寺院的帐务,他更是一清二楚。

由于当时寺院经济困难,我和老方丈去登封县城,三角五分的车票也舍不得花,一大早爬上少林寺周边拉水泥、拉砖、拉沙子、拉木料的货车,晃晃荡荡地朝登封赶去。出远门,我们在出发前买上二十几只登封的大烧饼,随身带着充饥,在路上遇到茶馆,就喝那种两分钱的大碗茶。到了目的地,经常睡澡堂子,去晚了,连澡堂子都住不上,旅馆又舍不得住,就直接在火车站的躺椅上身子一裹就睡了。作为侍者的我,当时还是个小和尚,有点不习惯,更有点放不下架子,车站里人来人往,又冷又乱,我真是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睡也不是,心里很别扭。其实住稍微差一点的旅馆花个几块钱就可以了,但师父就是舍不得,我心里面虽然也很窝气,但更多的是对他的敬佩。

当年,北京的中国佛协对面有家澡堂子,连洗澡加睡觉总共才花一块钱,师父去北京,都是住在那里,几年下来,澡堂子的工作人员都和我师父熟悉了。1985年,少林寺有了门票收入,我见老方丈出门身上带的钱比以往多了,就想找一家旅馆住。到了北京后,没想到老方丈还是要去找澡堂子。他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他已经把路记得很熟了,师父让我去找这家澡堂子,他对我说,你从火车站出去,坐几路车到什么地方下,有什么招牌指示,我难以拒绝只得去了。但为了让师父去住旅馆,我回来对他说:师父,澡堂子已经拆了,没有了。从那以后,师父才开始少住澡堂子,去住旅馆。那时的少林寺每年已经有十几万的收入了。

师父真是一个奇人,很难得,不多见。当然,他的超常智慧和能力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他的知识面也非常广。那时,少林寺落实宗教政策的过程非常非常艰难,他就领着我们去北京,去找班禅大师,找赵朴初先生,找中国佛协的巨赞法师。为了去北京反映情况有话可说,他常常把中央的文件都一句句背出来,1982年的中央19号文件,1983年的国务院60号文件,还有历届领导人讲话,像胡耀邦***的讲话,他听一遍就记住,不用读第二遍。

上世纪70年代末,寺庙的和尚还不能穿僧衣。1979年,为了接待日本外宾,师父一级一级向上反映,直到中央。最后,在廖承志亲自安排下,中央统战部同意少林寺僧人可以穿僧衣接待外宾。在师父看来,政府让佛教徒穿上僧衣,就预示国家将会逐渐恢复宗教活动。后来也的确证明了这一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师父高超的智慧以及对时事的把握能力。

1983年建设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嵩山是中国最早的36家国家风景名胜区之一。但是,文物部门没有把少林寺交给宗教界,而是划拨给风景名胜区了,风景名胜区成立了一个少林寺管理处,该给少林寺的却没给,没有做到真正落实宗教政策。

于是,老方丈就带着我们多次到开封地区统战部、省委统战部、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中国佛协去做工作,要求僧人管寺,要求把门票的经营权等从文物部门移交给僧人。

嵩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任,是当时河南省的主要领导,副主任是登封地厅级的一个老干部。你说,面对这么一个大的背景,当时的政策还不是那么开放的情况下,几个和尚想要回寺院,实在是太难了!

那时,正因为宗教政策不是很明朗,“左”的思想还比较盛行,我跟着老方丈多次被叫去谈话,甚至还被村里个别有势力的人要挟,扬言要把我们法办、拘留。

那时师父带着我去找县里相关部门的领导,很难。我们都是很早去,领导说上午开会,让我们在外面等;等到中午十二点了,我们还在等,后来问了一下其他人,说领导忘记有人等了,已经离开单位了;下午我们继续等,有时候到了晚上也见不着人。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老方丈和我都很难受。当时寺院没有经济基础,更没有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也没有什么话语权,根本没人去关注你,更别说重视你了。老方丈走在路上,经常听到“瞎子和尚,停下来!”这种带有侮辱性的语言。

一个双目失明的老和尚,带着我这个十七八岁的小和尚,为落实宗教政策,要求少林寺僧人自主管庙,一次又一次去北京上访。师父认为,国家的政策在好转,但基层还是要抓住机遇才对。老方丈一方面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另一方面始终和中央、国家的政策保持一致,在法律上更是遵纪守法。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说动了领导,班禅大师在全国人大替我们呼吁,赵朴初老先生在全国政协大会上替我们呼吁,还有巨赞法师、正果法师,都帮少林寺说了不少话。

在陪伴师父的日日夜夜中,我已感悟到师父心中有一张蓝图,那就是恢复被十年浩劫破坏了的宗教传统,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

老方丈既智慧又勇敢,为了少林寺的恢复和发展,他什么都不怕。有人用“菩萨心,韦驮胆”来形容老方丈。寺庙里的老人对我说:你知道吗,没有他,就没有塔林。当年***带着炸药要把塔林炸掉,他第一个站出来,跟***玩命,大声说道:“若要炸塔林,先把我炸了。”结果,把***吓跑了,塔林没炸成。少林寺的一批文物、佛像、经书,***要拿走,他站出来顶住,几尊铜像都没被拉走。***拿铁耙子,要把寺庙的壁画搂掉,也是他站出来挡住了。谁能想象,少林寺的壁画、经书、佛像、塔林,都是双目几近失明的老方丈拼了命保护下来的?他对少林寺的贡献非比寻常,这也为少林寺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时,我师父的政治地位不高。他从1951年当家,苦守了几十年。1983年,中国佛协成立的时候,没有他的名字;省佛协成立的时候,最早也没有他的名字,后来在众多和尚的支持声中,给他安排了一个理事,更别说当时的人大、政协有他的位置了。

行正方丈能当少林寺的住持,我能拜行正方丈为师,我想这都是缘份,是佛菩萨的安排。他当年要是眼睛不失明的话,在少林寺也留不下来。像他那个年龄,不少人都参加***了。从少林寺出去的,跟着***走的,师长以上的就有13个,数量很大啊;跟***走的也不少咧。他留在少林寺,冥冥中我认为是佛菩萨安排的结果,是命运安排的结果。

他在少林寺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主持工作,少林寺能从其他部门接管回来,都是他拿生命作代价换回来的。老人家确实不是常人,是菩萨再生。他的一生很传奇,不止是我这样说,当地的老人,当地的村民,只要和他打过交道的人,大家都了解师父的事迹,大家对他都很认可。他在世的时候,很多人还不在乎,等他过世之后,想到他这么多年的经历,这么多年对少林寺、对佛教的负责和真诚,大家都会唏嘘不已。老方丈的一生,确实不容易。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少林寺的今天,没有他,少林寺的历史可能就会断代。也正因为有了他,少林寺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也得到了完整的传承,包括法脉、世系、历史文献、建筑等,所以说老方丈对少林寺的贡献很大很大。

很多类似少林寺这样的寺院,在历史上很有名也很重要,但就是没有抓住机遇,目前还被托管在文物局、林业局和旅游局等部门,无法形成信徒汇集和活动的场所。所以说,没有老方丈当时的努力,就不会有少林寺的今天,更不会有少林寺享誉全世界的影响力,现在我们所享受的少林寺带来的荣耀,是与老方丈分不开的。

我受他的影响很深,在我心中,他永远是少林寺历史上不可多得的高僧。我经常去塔林,那里安葬着我的师父……

说了这么多关于师父的事,是完全发自我内心的,我无非是想说:师父不仅教我怎样吃苦,怎样做人,他的一举一动更让我感悟到,唯有发展,才有地位;唯有发展,才有影响;唯有发展,才配得上少林寺这个佛教圣地、禅宗祖庭的称号。

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师父的遗愿。

少林寺已走过了1500年,今后的发展,也不会平平坦坦,但只要想到师父为了少林寺的振兴,他可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我还怕什么?

更新于:2020-03-31 10:32

  • 林国良:佛教教育中的独立人格

    佛教教育中的独立人格 究竟包含什么内容?人格一词按《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指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但其中的特质模式要作出界定,因为这一概念很像被佛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1

  • 林国良:试论佛教教育中的独立人格培养

    一独立人格的培养,应是佛教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这既是佛教教义中的应有之义,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格的要求。从佛教的教义看,大乘佛教主张众生本性平等,众生与佛平等,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1

  • 赵朴初居士谈佛教文化艺术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我国古代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21

  • 李向平:生活禅与人间佛教的“第四个传统”

    人间佛教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既是中国佛教信仰传统的继承与光大,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人间佛教新传统的建构。其中,净慧长老于1993年提出的生活禅信仰理念及其20年来的刻苦实践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0

  • 李向平:佛教信仰合法性质疑——从少林寺接管昆明四座寺庙谈起

    佛教信仰合法性质疑——从少林寺接管昆明四座寺庙谈起李向平在中国当代宗教之中,佛教可谓是最能得益于改革开放者也。官方放心,社会热心,信众倾心,僧人开心。旅游、庙会、表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0

  • 杨维中:中国佛学 七、中国特色(一)儒学转向

    七、中国特色佛教自传入中国以后,就逐步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这种中国化从学理的层面说,主要表现为佛教的儒学化。作为结果,是中国佛教逐步走上了世俗化、伦理化的道路,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8

  • 乐崇辉:人生佛教导致弥勒净土的必将盛行

    关于弥勒菩萨与弥勒净土的倡行,已渐受关注,大抵来自太虚大师执议人生佛教有关,尤其在弥勒菩萨乃是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的忆念中,现在兜率陀天内院为补处菩萨,为本师释迦牟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8

  • 中国古代家具与佛教渊源

    中华汉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里,不断吸收外来民族的营养,不断地在融会中壮大自己。历史证明,吸收外来文化最多、最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佛教文化了。佛教文化的输入,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18

  •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蕅益大师的九华山胜缘

    生活中的佛教蕅益大师的九华山胜缘智旭(15991655)大师,字蕅益,是明末清初高僧,后人尊为净土宗九祖。大师一生淹贯内外典籍,著作等身,严净毗尼,极阐净土。大师与九华山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6

  • 嘉木扬.凯朝:时轮金刚文化艺术对佛教中国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中国 (记者王茜 姚浩然)报道,近日,为期两天的第五届黄寺论坛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顺利闭幕。本届论坛以从寺庙建筑看佛教中国化为主题,35位参会代表围绕论坛主题进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16

  • 1.佛陀初转法轮圣地——鹿野苑的由来

    很久以前,如来曾生为鹿王,身上长着五色毛,体型俊雅,统领着上千只鹿群。有一次,国王外出狩猎,鹿群受到围捕,四处奔逃,死伤惨重。鹿王看见这种情形,心中非常悲痛,于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时间:2024-09-14

  • 佛教中十方佛都包括哪十尊佛?

    十方,为四方、四维、上下之总称。即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佛教主张十方有无数世界及净土,称为十方世界、十方法界、十方净土、十方刹等。又

    佛答时间:2024-09-13

  • 峨嵋山为普贤菩萨道场的由来

    峨嵋山为普贤菩萨道场的由来《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记载普贤菩萨住地说:“西南方有处名光明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贤胜(普贤),与其眷属3000人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13

  • 金易明:五四运动前后佛教近代化趋势窥豹

    今年五月四日,我们迎来了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的纪念日。五四运动作为一场政治运动,无疑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而作为一场文化运动,则是对于传统中国文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2

  • 大目犍连与盂兰盆供的由来

    大目犍连:译为汉语是莱菔根,或采菽氏。他的母亲不信佛法、不恭敬三宝,犯下很重的罪业,所以她死后,就堕入地狱里。等到目犍连证得罗汉果位后,用天眼遍观世界,看到母亲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12

  • 第四届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在浙江青田举行

    浙江青田石、福州寿山石、昌化鸡血石和内蒙古巴林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石。23日,这四大名石的雕刻精品齐聚浙江青田,参加第四届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据了解,此次展览设在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10

  • 周齐:怎样调试佛教与经济世俗性的平衡?

    怎样调试佛教与经济世俗性的平衡?周齐斋田是寺院的一个基本生资来源,不过,并非佛教寺院经济的唯一内容和形式。曾几何时,佛教寺院还被允许从事一些商业经营。尤其是"长生库"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9

  • 鸡足山,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东南亚著名佛教圣地

    鸡足山,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东南亚著名佛教圣地鸡足山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东南亚著名佛教圣地,中国汉传藏传佛教交汇地和世界佛教禅宗发源地,素有“鸡足奇秀甲天下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09

  • 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后记

    中国佛教文化论稿后记当我加上了这部书的最后一个句点,实现了多年的宿愿时,一种解脱之感不觉油然而生。早在大学时代,因业师杨廷福教授和苏渊雷教授的启蒙,使我对佛教产生了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8

  • 百年佛教之谜慈禧为何哭着跪拜虚云老和尚

    光绪二十六年(1900),外敌侵略北京,京城大乱,皇帝、太后、大臣、太监、宫女逃难长安(今西安)。庆亲王闻虚云老和尚是得道高僧,请虚云老和尚伴驾西行,以保平安。当时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7

  • 佛教小故事:把门关好

    有个小偷晚上钻进一座寺院,想偷东西,但翻箱倒柜的都找不到值钱的东西好偷,不得已,正准备离去时,睡在床上的无相禅师开口叫道:“喂!你这个朋友,既然要走,请顺便为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5

  • 佛教小故事:自了汉

    黄檗禅师自幼便出家为僧,有一次他游天台山时,碰到一个举止奇怪的同参,两人谈笑,一如故人。当他们走到一条小溪前面时,正好溪水暴涨,那个同参叫黄檗一起渡河,黄檗便说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5

  • 香与佛教养生

    香与佛教养生一、 香为佛使香在梵语中称健达。古印度传说中有香神,即“乾闼婆”,不食酒肉,唯求香味为食,以资阴身,又自阴身出香,古名香神。以后被引为佛教护法的八部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9-05

  • 楼宇烈: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

    主讲:楼宇烈先生主题: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时间:2006年11月4日上午地点:昌平随园国学会所主持人傅桦: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优雅别致的随园,来到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2

  • 蔡礼旭:中国远祖如何教导他的后裔(第五篇)求学问是一个放

    放下心中的执着点其实求学问是一个放下的过程,放下很多的执着点,心里就没有罣碍。心里一没有罣碍,心清净了,就长智慧。假如每一天罣碍的是想吃些什么,想穿些什么,想玩些什么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1

  • 中国最古老的泡茶法

    茶人自制茶,自采果,别具佳趣煮茶法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

    禅茶文化时间:2024-09-01

  • 南怀瑾:二十世纪的中国佛教

    二十世纪的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发展史略第一节 清代以来佛教的衰败一、宗派的没落自十七世纪的中叶,清朝入关以后,佛教虽然仍被敬信,但是清廷为了笼络蒙藏地区边疆民族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08-29

  • 传喜法师:《天涯共此时 星云大师》(上)观后感

    《天涯共此时 星云大师》(上)观后感——法堂开示2014.03.22 阿弥陀佛!前面看了星云大师他老人家伟大的成就,这些老前辈以前都是这样的,我师父他们也是这样的。现在我们说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28

  • 净土法门法语:中国教学方法的可贵和殊胜之处

    1古人所谓“近朱则赤,近墨则黑”,这个跟教育关系就大了——你念念不忘圣人君子的教诲,你自然就变成圣人君子;你喜欢跟善知识学习,你自然心善行善;你喜欢跟小人在一起,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27

  • 禅茶一味,中国正统?

    有人说西方人性格像酒,火热、兴奋但容易偏执、暴躁、走极端,动辄决斗,很容易对立;中国人性格像茶,总是清醒、理智地看待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强调人与人相助相依

    行业资讯时间:2024-08-26

  • 佛教的精髓不在寺院,也不在书本。【索达吉堪布】

    佛法分为教法和证法,教法包括在经律论三藏中,证法包括在戒定慧三学中,我们应当发愿善能辨别这些佛法。当然,我们不仅要善能辨别佛法,还要真实获得佛法,并且要为众生作

    文殊花开时间:2024-08-26

  • 禅茶一味的养心之地,SLH再迎中国新成员

    品茶先苦后甘,放下俗事在一盏茶的工夫里品味悠然的心境...参禅无非是放下着、吃茶去在顿悟的一瞬间云淡风轻,清静和寂...茶中参禅,禅中有茶。是为禅茶一味...在中国铁观

    禅茶文化时间:2024-08-20

  • 积极向上的佛教

    一、佛教不是迷信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充满神话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充斥神灵的国度。因此,在中国人观念中,神祇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只要是人们最渴望得到、而又不

    佛教知识时间:2024-08-18

  •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佛教相信,除了重大的如杀生、偷盗、邪淫、大妄语(妄称自己是圣人)等的已遂罪,必须随业受报之外,其他的未遂罪,以及过失犯戒与威仪犯戒等罪业,均可依照佛所规定的方法

    佛答时间:2024-08-18

  • 花与佛教有哪些联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鲜花都是最能表达情意的礼物花和佛教也有着很深的因缘佛教中的十供养中以香、花最为普遍在佛案前的供桌上也常摆上鲜

    佛答时间:2024-08-18

  • 佛教寺院里,大雄宝殿的“大雄”是什么意思?

    常去佛教寺院的人,对寺院的大雄宝殿都不会陌生。那里是上香礼拜的必到所在。即便很少去寺院的人,也都听过大雄宝殿这四个字。不过,除了出家众以外,知道“大雄”是什么意

    佛答时间:2024-08-18

  • 佛教礼仪中“四威仪”的含义是什么?

    欲了生死,先要循规蹈矩,如孔子之制礼作乐,亦无非教人规矩,与佛教律威仪无异。执身即除习气,身得自申则心有依处,故古人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有执身次序的偈语曰:

    佛答时间:2024-08-18

  • 佛使比库:佛使比丘答:佛教所说的‘业’是怎么回事?

    佛教所说的业是怎么回事?佛使比丘答:许多西方人写了很多谈论佛教的书,他们对讨论业与再生的篇章似乎很引以为傲,但他们在每本书里对这方面的解释都十分错误。那些西方人公开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6

  • 知道佛教修行基本理性,判断正说邪说

    知道佛教修行基本理性判断正说邪说【正信佛说,不入邪见】——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阿难!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

    佛教知识时间:2024-08-14

  • 佛教小故事:草木成佛

    日本真观禅师,最初研究天台教义六年,后来改习禅学七年,为了寻师访道,以期明心见性,找到自己本来面目,又负笈中国各名山丛林,参话头,习禅定,又经历十二年之久。二十

    佛教知识时间:2024-08-14

  • 佛教小故事:禅味

    唐朝时,有一位懒瓒禅师隐居在湖南南岳的一个山洞中,曾写了一首诗,表达他的心境:“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佛教知识时间:2024-08-13

  • 佛教小故事:一与二

    在中国佛教史上,道教的道士和佛教的出家法师,时常辩论、斗法。有一个道士向法印禅师说道:“你们佛教怎么样也比不上我们的道教,因佛教最高的境界是“一心”,是“一乘”

    佛教知识时间:2024-08-13

  • 佛教小故事:一切皆禅

    有一位云水僧听人传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想和其辩论禅法,适逢禅师外出,侍者沙弥出来接待,道:“禅师不在,有事我可以代劳。”云水僧道:“你年纪太小不行。”侍者沙弥

    佛教知识时间:2024-08-13

  • 印良法师:钟鼓鱼磬的由来

    钟鼓鱼磬的由来钟、鼓、鱼、磬是佛学中的法器,庄重威仪深得僧俗敬仰。常言道钟鼓鱼磬不可擅敲,锡杖衣钵不可戏动,足见其尊贵隆盛。那么,钟、鼓、鱼、磬又有怎样的历史呢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 觉醒法师:上海佛教界四川救灾的经验与启示

    上海佛教界四川救灾的经验与启示觉醒中国宗教界,历来具有开展社会慈善事业的优良传统。这种优良传统在当代社会的继承和发扬,不仅提高了宗教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而且,对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1

  • 佛教基础你知道多少?

    【三毒】:贪、瞋、痴。【三学】:戒、定、慧。【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

    佛答时间:2024-08-09

  • 运用佛教的智慧 对治生活的贪嗔

    我们在人生中如果有了烦恼,生起猛烈的贪嗔之心,此时应该如何对治呢?佛教中有许许多多的方法和智慧。我们身体上的疾病,可以到医院去治疗,而心里的这些疾病,就需要借助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08-09

  • 佛教施食的感应

    在修行佛学的过程中,施食时能够帮助我们修行和增长福报和功德,因为布施也是一种修行,而且施食就是布施中的一种,我们可以通过布施增长对其他事物的了解并增加多方面的智

    佛经感应时间:2024-08-07

  • 本源法师:世间的聪明与佛教的智慧有什么区别?

    慧是指佛法的般若妙慧,这种智慧能够洞彻宇宙人生真相。佛法的般若妙慧并非从学习中获得,而是从实践修行中证悟到的。我们常把世间的聪明与佛法的智慧混淆,其实二者是有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5

  • 星云大师:佛教对死亡的看法

    人死亡的一刻究竟是什么时间?脑死,但心脏还在跳动,他还没有死;心脏停顿了,但身体仍有温度,也还没有死亡。一条蚯蚓,我们把牠断成两截,牠两头都在跳动;生命是一个,究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