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精神慈善的力量,引导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以上海玉佛寺为例
觉醒
慈善,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佛教历来有致力于慈善公益来利益社会、回报社会的传统。佛教慈善以其无私的济世思想引导和调节道德行为,对每个不幸者给予必要的关怀和帮助,这种关怀和帮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鼓励。
在佛教的慈善事业中,精神慈善占据的比重似乎更大。因为佛教首重对人们心灵境界的提升、注重增强人们对于自身境遇的心理缓释能力。佛教希望通过自己的慈善举措,帮助困难者脱离心灵上的煎熬、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佛经中常讲:“心净则国土净”、“心能转物即同如来”、“万法因缘生,还从因缘灭”,希望能够帮助困苦者找到病根,进而借助别人的援手,依靠自身的力量摆脱困苦、走向新生。因此,从佛教的角度说,精神慈善是重于物质慈善的一个选项。
从佛教“缘起法”的角度来看,在我们向别人行慈善的同时,别人既是在接受你的慈善利益,同时也是在给行慈善者积累功德的机会。因此,“感恩”思想应该是贯穿于佛教慈善行为之中的重要内容。台湾的慈济功德会有很多富人参与慈善项目,有的富翁给贫困的老太太洗脚,非但不嫌脏累,洗完后还会满怀深情地说声“谢谢”。望着老太太疑惑的神情,富翁笑着说:“谢谢您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来行善。”这就是“感恩”,这让人“感动”。佛教强调布施行为要做到“三轮体空”,也就是说完成布施的三个因素——布施者、受施者、布施行为,应该是在“无相体空”状态下完成的,杜绝了任何居功自傲的心理和自卑反感的情绪,从而让慈善行为真正达到了皆大欢喜的效果。树立“感恩”观念,对于施者和受者同样重要、同样关键。
近年来,上海玉佛寺每年都会通过市慈善基金会捐助一批贫困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随着岁月的流逝,一批批受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有的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就在前两年,市慈善基金会开展慈善受助人回访活动,有位曾经受过资助的学生很不耐烦地对回访的工作人员说:“我都已经不用你们资助了,还来找我干什么?”也有个别同学认为玉佛寺资助学生主要是为了宣传自己。听了这些言论,作为提供无私资助的人心里很不是滋味。行善者固然不该企求感恩与回报,可是作为受助方,起码的感恩心理还是不能缺失的。由此我想到,宗教界的慈善行为,物质慈善固然十分必要,精神慈善的作用也是亟待重视。中国古代也有“救急不救贫”的说法,对于困难群体,在满足他们急需的物质条件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理念上,暂时的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安于贫困而不思进取。这是当今开展慈善事业需要关注的主题。
本着这样的思路,近年来,玉佛寺在救助贫困的同时,积极朝着“精神慈善”方面倾斜,在慈善对象的选择以及慈善项目的确定方面,注重将精神慈善与物质慈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慈善与文化联姻,是玉佛寺2005年开始的一次尝试。2005年11月,玉佛寺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联合创办了“觉群慈善书店”,承诺将书店的营业利润悉数捐赠给市慈善基金会,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的购买学习用品。在书店的醒目位置,设立了慈善捐书专柜,捐赠的书籍将由书店定期赠送给贫困学生。从而在捐赠者与贫困学生之间搭起一座交流的桥梁。捐赠者既完成了自己的慈善心愿,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贫困人群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2005年12月,上海多家新闻媒体发起了“云南七娃新年上海行”活动。鉴于七个孩子在求学中碰到的实际困难,为了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尽快成才,为祖国建设以及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事业做出贡献,玉佛寺特别从‘觉群慈善基金’中拨付专款资助他们完成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阶段的学业。七个孩子应邀走进玉佛寺接受捐款的现场,法师们纷纷慷慨解囊,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捐款活动后,七个孩子在法师们带领下来到商场选购学习用品,他们脸上洋溢的灿烂笑脸足以说明他们感受到了来自佛门的亲切关怀和温暖。
针对不少贫困大学生苦于经济困难放弃假期返乡探亲的情形,以及深入边远山区支教的学生缺少生活经费的困难,2007年5月,玉佛寺特别设立“情系大学生专项基金”,资助贫困大学生假期返乡探亲及深入边远贫困山区支教,为贫困大学生们增添了家庭的欢欣,为支教学生安心支教提供了便利,同时,对于享受支教的边远山区的孩子来说,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自2006年起,玉佛寺每年还向市少数民族联合会捐款,用于奖励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上海人民的温暖和关爱。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非常严峻,为了解决青年学生的燃眉之急,玉佛寺特意拨款1000万元,设立“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大学生自主创业,两年来,已有数十位大学生享受了基金带给他们的实惠和帮助。
2009年10月,玉佛寺在援助汶川地震灾区的善款中特别提取一部分,捐建了都江堰市某乡镇的文化站,为丰富灾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二届“觉群慈善公益周”上,玉佛寺觉群慈爱功德会的曾丽云副理事长再次慷慨解囊,向50名品学兼优而生活困难的大学生捐赠助学资金,为大学生朋友缓解了新学年的后顾之忧。
为了推动玉佛寺的慈善事业朝着更加专业、更加有序、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2008年5月,我们发起成立了“觉群慈爱功德会”。作为玉佛寺专门的慈善机构,“觉群慈爱功德会”的创会理念正是基于“精神慈善”而确立的。我们的理念是“日行一善,快乐365天”,号召广大信众及爱心人士,每天捐出一元钱,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推动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向前发展。我们的宗旨是:让做慈善的人心理没有压力,在完全自觉、十分自愿、轻松自在的状态下帮助别人;让享受慈善的人怀着对社会的感恩之情,在获得物质援助和资金资助的同时,感受到人类爱心的伟大、社会情感的珍贵、感受到精神力量的崇高。功德会成立两年多来,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孤儿院的儿童、投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投向生活贫困的山区、投向急需救援的灾区,除了经常性的慰问活动外,功德会还组织孤儿们看社会、看世博,送戏、送温暖给孤寡老人,送水送钱给山区学生,以各种形式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按照我们的慈善计划,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玉佛寺在圆满完成海内外佛教友人参观世博会接待任务的同时,也要尽力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达成“拥抱世博、共享世博”的心愿。早在今年4月,玉佛寺觉群慈爱功德会就对外发布了“一加一看世博”活动倡议,号召广大爱心人士踊跃参与,资助上海、云南、西藏等地近200名学生走进上海世博会。倡议发布后,吸引了众多爱心人士的热情参与。世博会召开以来,玉佛寺已先后资助了50名上海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34名昆明寻甸县和普洱镇沅县的师生代表、25名西藏孤残儿童、20名西藏盲童学校学生走进世博园,领略了上海世博会的隆重、热烈、盛大、壮美。
说实话,云南、西藏边远山区的孩子限于家庭经济条件,极少有机会走出大山,有些甚至连县城都没去过。大上海,在他们的头脑中是一个极其遥远而神奇的地方,世博会对他们来说更是只有在电视上才得以一见的盛会。亲历上海世博会,对很多山区的孩子来说,只能是梦想和渴望。今天,我们向这些孩子伸出了欢迎之手,把他们从山区接出来,来到梦寐以求的大上海,亲眼目睹世博会的精彩热烈,对于他们来说,一定会是件终生难忘的有意义的事。既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又增进了对上海的了解,更增添了对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的真实感受,对于激励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这些学生大都来自少数民族,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圆成看世博的心愿,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感情,也将具有积极的意义。相信本次活动,在参与者今后的成长道路上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记。我想这应该就是“精神慈善”的力量。
作为“一加一看世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庆节前夕,玉佛寺举行以“世博牵手你我,慈善连接万家”为主题的“喜迎国庆,共享世博——玉佛寺向社会赠送世博门票”活动,向上海贫困家庭、共享阳光学员、癌症俱乐部成员、市慈善基金会各区分会赠送了2000张世博门票,用于帮助更多的上海市民实现世博梦想。从而,借以表达玉佛寺僧俗大众“拥抱世博、参与世博、奉献世博”的热情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真诚关爱。
慈善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受助者感受到在困难面前自己并非孤立无援,社会的关爱无处不在,进而在他们的心底里树立起摆脱困境的信心和勇气。而对于那些因为知识和技能缺乏而陷入困境的人来说,帮助他们尽快掌握谋生技能就显得尤为迫切。近几年由于体制改革,下岗工人、特困人员、外来人员增多,他们的就业问题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玉佛寺也及时洞察了这一现状,于2005年春节前夕,配合市慈善基金会等机构,设立“觉群就业培训中心”,对下岗失业人员、特困人员、残疾人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免费进行各种实用技能培训,让他们不仅能享受到社会的慈爱,更可在择业能力上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以最终摆脱贫困。截止目前,已有数百名受训者重新走上工作岗位,过上了理想的生活。
本着快乐慈善、长效慈善的理念,在今后的慈善实践中,玉佛寺将不断拓宽慈善领域,进一步挖掘精神慈善的内涵,吸引更多的社会人士热心慈善、关注慈善、支持慈善,使慈善公益活动变成社会的自觉行动、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变成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让慈善真正成为对每个人都有益、使每个人都快乐的社会习惯。
事实证明,佛教通过各类慈善活动把社会各阶层人群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佛教融入社会、服务生活、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协调功能。与此同时,佛教在力行慈善的过程中,积极弘扬并实践为社会做贡献、为他人献爱心的慈悲理念,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佛教慈善的上述功能有力地证明了精神慈善的重要和关键。作为物质慈善的重要补充,精神慈善值得积极引导并大力提倡。
原载于2010年10月《中国宗教》
赞叹受持《妙法莲华经》的法师,其功德比赞佛还大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若于一劫中 常怀不善心作色而骂佛 获无量重罪其有读诵持 是法华经者须臾加恶言 其罪复过彼有人求佛道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3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南亭法师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二)逐妄执:吾人内之身心,外之器界,无不唯心所现,如空花水月,本无实体。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七)南亭法师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行脚僧见到“无忧林”。无忧,草名。草多则以林名之。人处无忧林,可以忘忧。而出家人“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九〉南亭法师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只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壬二破斥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佛问圆通以下,是结答。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是了妄,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是证真。菩萨由定慧力,妄尽真现,从此得入三摩地。契合十方诸佛,所传妙觉明心。如前文佛告文殊:十方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及诸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如是乃至有二义,一菩萨行门甚多,何止六度。法华经云: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华严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又云: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初神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1这次我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是个做生意的人,他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伙计不听话。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你想想看,银河对齐这个事情,科学家知道,束手无策,佛法知道有办法改变它,为什么?整个宇宙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的,我要想改正它一点毛病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我能创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什么是真念佛?在家自修。世间第一道场现在社会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变化之大、变化的快速没有人能想像得到,在这个时候找一个同参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们修行自己一定要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所以宇宙出现不是爆炸,大爆炸讲不通。佛讲的是一念不觉,就是这个波动现象出现了,一出现的时候,整个宇宙同时现前,叫一时顿现,没有时间间隔的。照弥勒菩萨讲,这速度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真诚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诸法实相,就是常寂光。它起作用,对自己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理想国,它是事实。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介绍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许有人要问: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像阿弥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学佛,无论出家在家,最重要的是修清净心。你要是懂得修清净心,一切时、一切处,不迷惑、不染污,远离邪知邪见,你就幸福,你就快乐。幸福和快乐,不是说你财富多、地位高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我们看到老化,加速度的老化是在什么时候?退休。因为没有退休的时候,他有工作,每天忙着工作,上下班很辛苦,他忘记了,没有想到他老。这一退休,没工作干了,他想到老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有机缘天天听经、念佛,是天下最有福报的人!真正修道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所以要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 人生苦短,人生太苦了,人生太短暂了,愈是年岁大愈容易体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整个社会反常。反常就是违背了自性,这是从咱们佛家来说;如果从世法来说,违背了伦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往生论》里头讲到「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是说这一桩事情。我们讲安住,实在讲也是安住在「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是「无为」,如果你有为,法身就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佛?为清净心念佛。清净心现前,清净心就生智慧,然后你念佛,这个佛号才得力、才有力量。2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清净?杂念太多。杂念,不管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是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真正的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身有病痛,这是讲内忍,有内忍,功夫不错,但是如何把这些病痛化解这更重要。病痛的化解就是从念头,错误的念头、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要放下,要把它修正过来,心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你看菩提心,我在三十年前在美国的时候讲的,我讲大家好懂。古人解释不好懂,我说的好懂,我说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是体,下面这四个:清净、平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清是清净,听到不生染浊心,浊染心,看到也不生染浊心,这个很重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起正念,不生邪念,这一点非常重要。“扬者宣扬,由能宣扬实相法故”。这个音声讲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2011年农历十月初五讲于广东化州南山寺念佛七法会】佛在鹿野苑三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讲的是四谛法苦、集、灭、道。四中真谛中,第一真谛就是苦谛。我们来到人世,每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