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案本文
僧问洪州凤栖山同安丕禅师曰:「迷头认影时如何?」
(识起迷情於光怪陆离事,若患着时,应如何止住?)
师曰:「告阿谁?」
(凡所有相皆是虚化,幻化之事要告诉谁?)
僧问曰:「如何即是?」
(未识禅机,请师再示!)
师曰:「从人觅即转远也!」
(从人我众生里去打滚,将无有出处!)
僧问曰:「不从人觅时如何!」
(若不患着人、我、众生等诸有相时如何?)
师曰:「头在什麽处?」
(一切本幻有,在观空智察照下,还有头可入迷?还有幻影可以去认麽?)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修行者不入色阴魔境,似没有开悟前的迹象,一入五根、六尘的幻觉中,可说多彩多姿,而不知要远离诸魔境者,不知要空其相者,大有人在。此等人以为自己已证得神通异能,常常执迷於此境相而不能自拔,还以妄导妄,以盲导盲,终究错失修解脱道的机缘。此种境界、现象,在禅宗行者讲来,是所谓的「迷头认影」。一般修行者住色阴魔相现时,随伴着受阴魔相起,光怪陆离事执为有相,境界会越来越真,更会迷失本性,错失佛性的认知,因而迷失,也证不得解脱知见。
当行者未悟自心时,都是见光、见影、见众生相,这些现象都是超越叁度空间,而进入第四度空间,体知常人所不知,见知常人所不见,此是真心所照,是自性本来的功能,吾人自不认知,又无法入经典中认识,又无善知识指导,更会迷却头而误认一切境界为魔境,有的人因而发狂,导致神经兮兮,不可终日。
另外大部份修行者,却以见诸境为真,迷头认影,虽能有异於常人的见闻觉知,但确无解脱之能力,此是修世间禅定行者的通病。吾人有幸能於今生听闻正法,当以解脱道为依归,不要再执着有为诸法,所见诸境皆误以为真,如此当不得解脱知见,禅修为因,虽有天道果报,寿命久远,但当寿尽,还得轮回,终非佛子所当学。
2.释题
本公案名为「迷头认影」,系出自《楞严经》中卷四,经言有一演若达多者,因自己眼不能见其头,故不认识自己的脸貌。有朝一日因拥有一面镜子,一早照镜,见自己脸目後因而发狂,自认为己不自见,镜中所见一定是魔鬼之类,因而发狂,奔走城中。此比喻修行人,当真心现起,能照一切超世间事时,妄执诸境为真,诸轮回事本虚幻不实,唯独无知者,认妄为真,诸缘牵涉,而不能超越,犹如演若达多,迷头认影而狂乱不止。
现录《楞严经》经文如下:「富楼那言,我与如来,宝觉圆明,真妙净心,无二圆满。而我昔遭,无始妄想,久在轮回。今得圣乘,犹未究竟。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敢问如来,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沦溺?佛告富楼那,汝虽除疑,馀惑未尽。吾以世间,现前诸事,今复问汝,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於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 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於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叁种相续。叁缘断故,叁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
禅宗行者或大乘菩萨道者,若自心不现,本当不能见四度空间一切事物,若有朝一日,当有所见时,却要能不住境生心,应学习「无所住而生其心」,能见诸缘而无住。能见者是自性圆明,妙如来性,本来具足的功能。圆明自性本无所黏,本不知烦恼,见後当无住而仅觉知其境而已,自性当不被一切因缘法所迷,故不会「迷头认影」的。
3.语体文解
有日一僧问洪州凤栖山同安丕禅师说:「迷头认影时如何?」若一个人开发出能见自性,犹如能以镜子照世间事或超世间事,但却是像演若达多之迷头认影事时,当如何是好?按语说:「识起迷情於光怪陆离事,若患着时,应如何止住?」一个人若无境界,即修行没有一个入处,若有个入处,却处处时时妄执一切境为真,像迷头认影事一样,该当如何为是?
禅师说:「告阿谁?」亦即有什麽事足得告诉别人?我们所认识或不认识的修行人,很多都是沉不住气的,当有所见时,就会直接了当地说出来,这也是迷头认影的一种。譬如说,有同学能见另一类众生(鬼神),也许跟在某个人身边,他即刻告诉那个人说,噢!你身後跟了一大堆众生耶!本来此人修行境界不高,自己无觉,也不知害怕,被你这一说,他真的连觉也睡不着了。这种人说来就是法的执着很重,有所见即告说出,不说会很痛苦的。也许他要显示我有功夫,你看我能见异类众生呢!若真的功夫好,应该能无言中,帮人家度脱那些冤亲债主才对,若光有能见的本领,却也没办法替人家解决事情,那有什麽功夫可言。能见、能知而不能行,是外道法,非佛子所当为。按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幻化之事要告诉谁?
此僧不能体会禅机,又问一声:「如何即是?」倒底如何才是应付迷头认影等事端?禅师说:「从人觅即转远也!」若用人的常情或以人的层次境界,甚至於天道的层次,在谈迷头认影的事,那就永远没办法解脱的。修行人一入色阴魔境、受阴魔境等,都会现出人的潜在习气应一切法,或以五根、六尘交互的功能,而现一些超能、异相来,有天人能现之境界,这些不知者认为是神通异能,实不知是宝明妙性所映现的妄相,若也执着这些相为真而不能离,即不能达住境不生心,或达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地。
僧再问说:「不从人觅时如何!」那我就不从人的层次来探寻的话又如何?按语说:若不患着人、我、众生等诸有相时如何?远离四相(无人、我、众生、寿者相)又如何呢?
禅师说:「头在什麽处?」若不妄执一切人、我、众生相,不妄执一切法相,那麽头在什麽地方,意即放下一切法时,心如如不动,当不为境所迷,那有个头会迷失掉?都是妄执一切相的人,才会迷失掉。没听说一个修无为法的人会着魔,都是一些喜欢神通、异能,或前生修有为诸法,所留存有习气的人,才会着魔而认一切法为真,认一切法为真就不能得解脱知见。按语说:一切本幻有,在观空智察照下,还有头可入迷?还有幻影可以去认麽?若行者能自主性地观一切法空,这是顺因缘。若有冤亲债主纠缠,很难真实自在地来观一切法空,那就要多诵经、拜佛、拜忏,以诸佛、菩萨的威德力,帮你来化解一切的灾殃。久而久之,也能自在如如也。
参话头的功夫,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有所成就。◎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佛教传到中国之后,演变成五宗,就是禅、教、律、净、密。禅是禅定,教是教理,律是戒律,净是净土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2
来不及的悔恨在汉朝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人子希望侍奉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无法尽孝。来不及侍奉父母,真是遗憾的人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从感恩开始一个好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则奠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儒教重视修心、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要先好好修养自己,培养慈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十地 法云地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学佛即是「学佛的生活」,如果能把心照顾好,净土就在我们身边,天堂即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可怕、可恶的人生──像地狱般的苦难,同样地也是由一念心所造成的。一念之差 地狱天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富的人。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于是,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经中有一则小 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在一个山城小镇外,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两老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意境与满心的善解。心中有爱 贫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亡者,杀了许多生灵,因此个个表情悲戚。佛陀知道后,悲悯地说:「这就是众生的颠倒啊!殊不知人死了,屠杀生灵的行为对亡者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头大象,体型强健、性格温顺,国王非常喜爱牠,特地为牠建造一间舒适的象舍。一群强盗看中象舍周围静僻隐密,接连好几个晚上悄悄聚集在象舍旁,商量抢劫的计划,像是如何破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在世,真正过不去的是自己,最恶毒的敌人是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反观自性,不要让恶念浮上心头。世间没有过不去的事,切勿轻视自己的生命。培养开阔心胸 预防心病良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中篇》五浊恶世度有情佛陀的苦行因缘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闻佛法,每天总是在吃喝玩乐、安逸懈怠中度过。佛陀怜悯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守财狗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一点点的时间来训练,慢慢地累积,就能养成很好的思考习惯,调伏向外奔驰的「心念」。佛陀最关心众生的心念,所以应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最美的心境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前也该干净的心念,每天都去打扫街道。他以实际的行动来爱乡里、爱别人。二、三十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从未曾间断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不明事理徒恼乱心中若有一点疑惑,不要累积成恼或是怨,凡事用智慧分析、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才能照顾好心念。人会有烦恼,就是因为累积不如意的事;然而世间事,十之八九都是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习气 可爱与可厌的分界同样是患了老人痴呆症的老人,一位令人心生欢喜,另一位却让人心起烦恼!年轻时心念的养成,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晚年境遇。有位中年妇人来看我,诉说家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无价之宝方为贵我们要好好用心,把心清净之后,要善于环保,保持清净的心,切勿再染上世俗贵贱的心态;有真正超然的道心,万事万物自然无贵贱之分,而且能圆融无碍。人生忙忙碌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辑四 至爱篇人生有爱无憾事罹患癌症的慈诚队队员,在队友的细心照顾下,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了一股温馨的暖流。人与人之间,若能彼此扶持、相互关怀,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慈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善解包容要善解、包容,对人要懂得善解,即使对方有意伤人,只要我们无心接受,就很容易善解;对事不要存有成见,若能打开心门事事包容,内心必然轻安自在。我常说要善解、包容,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体会证悟道理明白后,倘若还是放不下,就无法体会。所以,只要真正体会了真理之后,就会很欢喜地去做,这就是证果,证得欢喜的果报,心无烦恼、很自在,就是彻底觉悟的欢喜心。最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心灵的资粮佛陀在世时,曾说过一段染布的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街道十分热闹,开了各种贩卖生活用具的商店,有打铁店、制桶店、布店等等。佛陀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回归本性一个人是否高贵,并非自我标榜;而是需要好好地努力,回归自己的本性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尚。人的本性是自然、平等的,世间上之所以有分别,就是因为有我,而且自以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第二讲教下的开悟一谈‘开悟\’不少人会为之咋舌,以为不是一般境界,不是轻易可谈的事。我曾经对佛教的开悟也怀疑过,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甚至怀疑到底有无此事呢!虽然看了不少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禅宗哲学象征 第二章 公案颂古与不二法门禅宗开悟论揭示超越分别执着以重视清净本心的方法与途径。佛教的开悟方法素有渐修与顿悟二途,对于禅的灵魂公案来说,它所体现的开悟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6
若能闻这个顿教,即刻就开悟,不执着,不去向外驰求。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没有善根、善根浅薄的人,听见以心印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顿教的法门。就比方草木一样,这根性小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30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释迦牟尼佛当初也得跟师父,一个师父一个师父学,跟好多的佛,学了很多,所谓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文殊、普贤、观音、地藏都是要经过学的。犹如在暗室中有宝,不能见暗室里的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6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近行定与安止定慈济瓦法师讲郑栢青译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
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岂不冤枉?《了凡四训》把这一桩事情讲得透彻、明白,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3
◎经行的功用经行:会不会太累?酸疼?本来经行是不累的,我一边念一边做,一个人做不累,很轻松。现在你清清楚楚地走动:脚跟提高,慢慢的离地,慢慢的移动,移动是直的,降低,触地,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1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1. 总论这世间上的一般人常认为可以从财富、权力和社交活动中得到快乐、安祥与调和,也想由家庭关系、职位、朋友和感官得到快乐。他们试着运用各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社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来看省庵大师的一首净土诗: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但执妄心居在内(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阿难所计七处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没有出离心能往生吗?这是绝大多数净业行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当然这里要注意,我们以下根据《观经四帖疏》疏文作的分析,虽然是在讲中品下生是否要求出离心的问题,实际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