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案本文
云居山道膺结庵于三峰,经日不赴堂。
(缘起于现象界,云居膺师自参筠州洞山悟本良价禅师后,结庵于三峰处所,数日不来斋堂过堂,洞山深疑之。)
洞山禅师问曰:「子近日何不赴斋?」
(一日洞山禅师亲去见云居膺师后,更问他近日何不见汝来斋堂用斋饭?)
居曰:「每日自有天神送供。」
(我每天自有天神送供养东西来,故不必到斋堂用斋饭。)
禅师曰:「我将谓汝是个人,犹作这个见解在,汝晚间来。」
(我说汝本来是像个修行人,怎会有这个见解,受天神供养,汝晚上来我处!)居晚至。师召,膺庵主。居应诺。
(云居膺当晚便到禅师处所,师特召唤他叫膺庵王,居自然答应。)禅师曰:「不思善、不思恶是甚么?」
(师云若行者能不思善恶,亦不起任何念头,此境界是何境界?回去参究!)
居回庵,寂然晏坐。天神自此竟寻不见,如此三日乃绝。
(云居师回庵后,依宗门特有寂然禅定法,不起心动念住入空境似地晏坐。天神自此后竟然寻觅不到,真是「羚羊挂角无踪迹,一任东风满太虚」。如此,经三日天神再不见来供养了。)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一般人随时随地都处在起心、动念、思虑中,凡有所动念即会现出有相,此心相徧满虚空界,能感召万种缘。这是凡夫有修、没修所具有的现象,也是不能得解脱的死结。修行人也是有心即有相,此心来自于平时罫碍事、贪恋事、想欲事,有相即能引来事境,此等思虑境界虽是世间禅的境界,因是之故,能当感召世间之天寿。当行者能入虚空无为境,以不动心念入无碍境、无为境,离一切因缘造作,不为成、住、异、灭四相所迁变,所以所谓虚空无为者,乃真空之理不为惑染所障碍,即以无碍为性,容受万物而遍满一切处。
佛法解脱道以修无为法而为目标,唯识宗将无为分有六种层次的无为: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灭尽定无为、真如无为等六。行者若不知修无为法,除不能得解脱知见外,可能还要召得天神之供养,或感召生死魔之困扰。
例如古代据说有个金碧峰禅师,是唐宋年间的禅师,但遍查五灯会元却无此禅师之名。尝有现今大德言:「华严宗在四祖澄观禅师为五台山确立华严法脉后,但到金碧峰禅师则另起禅风。」此金碧峰禅师是否彼金碧峰禅师尚待考证,但古代禅师用其俗名者,是少之又少的现象,都是用释氏、山名及法名,这也颇为奇怪的一点,对于本公案的真实性,本人还是抱着存疑的态度。依金碧峰禅师后来还要遭阎罗王遣鬼卒来捉拿,真是有点不像禅宗祖师大德的修证功夫,好像是一般较低层次世间禅之行者,因未突破生死关,才会遭到鬼卒之索命。
不管如何,我们就假设有此一事,就藉此民间说法,来说明他因贪爱一只华丽的玉钵,心才有所罫碍。鬼卒乃弄响其玉钵想引他出定,要他从禅定中现身,好抓住其识神回去交差。好在此金碧峰禅师一出定后,发觉有鬼卒要捉拿他,所以他就说了一首偈语:「若要捉拿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捉我金碧峰。」然后将引他罫碍的玉钵敲碎后,放弃所爱执的东西,又入定中去了,当然鬼卒也再没有办法见其识神而抓他了。
修佛法者不知去贪,会感召天神供养或鬼神索命,都是不好的行为,都不是修无为法的圣者解脱道。有些行者不明就里,以为能受天神供养,是很好的现象,这在学习解脱道之间,又是犯了攀天界系缘的境界。如此连预流果都证不到,因五根还恋执着五尘境,怎能修得圣道解脱道。
2.释题
本公案名为:「虚受供养」,佛陀一再告诫我们要去除三毒,三毒者贪、瞋、痴等,而贪者是三毒之一,贪是人的习性,若人不在名、色、财、食、睡上贪一种,即不能称说是人。修行的人当然也尽量在去除此三毒,贪性不除,修行都用不上功夫,所以才又感召轮回之本。
有些修行人未有成就前,就虚受人家诚心供养,这样就如古僧大德言,要披毛载角还。又譬如说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在弘化时,有迦毘罗国长者梵摩净德与其子罗睺罗多(后来成为第十六祖)诚心供养一比丘,然此比丘道眼未明,以虚沾信施,所以往生后果报是出生做木耳来回报此父子二人食用,达数年之久。所以修行者稍有点初步成就,但道眼不明,甚或将佛法胡说八道一番,更不知因果道理,未有果位说有果位,未证说已证,妄受人家供养、资助,以后总是要还的。
再说修行人禅定中,其心一有执着,或常起心动念,即会感召一切众生相,如此天上天神、人间鬼神,即有能力观察到行者识神、心地。此等众生都要修行者往生后成为其伙伴,也就是要形成同一伙的。所以天神、魑魅、魍魉、鬼神等,都会互相示好,或帮助修行人灌气入身,或通知某些事让其知晓等类的事情,好像在帮助修行人,其实是要修行人死后入伙。
所以世尊在经典中一直告诫修佛法行者,要能以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在修行中不执取一法,以无所有、不可得的智慧,或禅宗所言不即不离之法门,来摆脱一切业缘及境界的纠缠,如此才能完成菩提大道之修证。希望修行者要学习禅修中不起心动念,住入空寂之境,悟得体空真如之相,不乱攀缘,如此才能做到「羚羊挂角无踪迹,一任东风满太虚」。
3.语体文解
云居山道膺结庵于三峰,经日不赴堂。
道膺师者唐代僧,曹洞宗僧人未悟道前,结草庵于三峰山(今江西宜丰),好几天都不去斋堂用餐,是有点奇怪。修行者修至阿罗汉者一入定,七日后也要出定,一七日吃一餐;辟支佛缘觉行者,一入定也要二七日出定,二七日吃一餐。道膺师还没到此境界,却能数日不来斋堂用餐,真是有点奇怪矣!
云居山位于江西永修西南十七公里处。其山险峻,顶常横云,故称云居。以洞山之弟子道膺师曾住此,举扬洞山之宗风而闻名。道膺师(835~902)者河北蓟门玉田人,俗姓王。二十五岁,于范阳延寿寺受具足戒。学小乘戒律,复从学于终南山翠微寺,及后又参学于江西筠州洞山良价禅师座下,并嗣其法。参于洞山禅师时住于三峰山,其后得道后于江西建昌西南的云居山开创真如寺,有段时间称为飞白寺或龙昌寺,讲学三十年,大振曹洞宗风,唐天复二年示寂,世寿六十八岁。
按语说:缘起于现象界,云居膺师自参筠州洞山悟本良价禅师后,结庵于三峰山处所,数日不来斋堂过堂,洞山深疑之。
洞山禅师问曰:「子近日何不赴斋?」
洞山禅师亲自前往道膺师在三峰山草棚居处,一见道膺师即问说:「您这几天都不来斋堂用饭,是何道理?」按语说:一日洞山禅师亲去见云居膺师后,更问他近日何不见汝来斋堂用斋饭?
居师曰:「每日自有天神送供。」
云居山道膺师答称:「每日一到用饭时,自有天神送饭菜来供养。」按语说:我每天自有天神送供养东西来,故不必到斋堂用斋饭。
禅师曰:「我将谓汝是个人,犹作这个见解在,汝晚间来。」
洞山禅师说:「我还将您称为像个有修行的人,但您却还有这种贪心,虚受天神供养,以为这样是很不错的观念在。您今天晚上来我处来!我有话要对您讲!」按语说:我说汝本来是像个修行人,怎会有这个见解,受天神供养,汝晚上来我处!
居晚至。师召,膺庵主。居应诺。
居师夜晚如洞山禅师所交代,按时来到洞山禅师居处。洞山禅师一见面,即召居师说:「膺庵主!」居师一听到后即回应说:「什么事?」按语说:云居膺当晚便到禅师处所,师特召唤他叫膺庵主,居自然答应。
禅师曰:「不思善、不思恶是甚么?」
洞山禅师即开示说:「不思善、不思恶者是什么意思?」行者起心动念有善恶念分别想,即非入真禅定中,还在三界世间中轮回有份,修佛道者不知不思善恶之觉知心,反在有心之中,念起念灭。当然思善者有善果报,思恶者有恶果报,善恶念起都是属于造有漏业,不是修出世间道者所应修应为。禅师意为您的心起有为,为天神所知处,并与天神结缘受其供养,是结天之善缘,入灭后自当生天界,此非佛弟子修解脱道、菩萨道者所应为。按语说:师云若行者能不思善恶,亦不起任何念头,此境界是何境界?回去参究!
居回庵,寂然晏坐。天神自此竟寻不见,如此三日乃绝。
居师回庵后,专心一意入寂灭禅坐中,不再有起心动念想,不再现出心意踪迹,这样使天人、鬼神不知其所在处。居师如此用功后,本来天天来供养的天神,自此竟然也寻找不到居师的神识与踪迹。居师这样连续入定三天,寂然不动其意后,天神再也找不到居师,所以往后再也没有天神供养这种事情再发生了。
按语说:云居师回庵后,依宗门特有寂然禅定法,不起心动念住入空境似地晏坐。天神自此后竟然寻觅不到,真是「羚羊挂角无踪迹,一任东风满太虚」。如此,经三日天神再不见来供养了。
(2004.07.21.撰于法尔)
现在我讲一讲如何念佛,我们念佛人人都会念,人人还不太明白,人人都念,人人还都不太得力。什么叫真正念佛,如果给它下个定义就是:无心是真正念佛。什么叫无心念佛呢?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佛教徒常会犯一个相同的错误:他们不做小事积聚福德,例如每日做净水供养——因为他们觉得这微不足道、没有价值。可是他们也不做大动作,例如捐一年的预算给佛教大学、每个
文殊花开时间:2024-10-25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三祖南岳般舟承远大师承远大师(公元712~802年),四川绵竹县人。开始学道于成都唐公,二十四岁时,出蜀到荆州玉泉寺,依惠真剃度学道。后遵师命去南岳衡山,从通相受具足
净土大德故事时间:2024-10-14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一、禅的文化禅文化的发达显现了现代人心对古老智慧的需求。但就禅的本义来说,非属东方,也与时间上的古老无关。禅是令心灵觉醒的方法和觉悟心灵的智慧,原本不属于宗教,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皆是前生所作之业之所感召。若有大功德,则会过于前生所培。若有大罪过,则便不及前生所培。是以要认真修持,以转前业也。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09-17
近行定与安止定慈济瓦法师讲郑栢青译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
陆、福慧双修问:如何无我?答:只要不断培养觉性,觉性越高,我执就自然逐渐减少了。问:无我跟空一样或不一样?空是大乘后来传承的,一直强调空。在此一直强调活在当下,究竟是指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8
伍.练习境界问:何谓见法?见法意谓着所见的事物不同于世俗所见吗?答:见法是见到法,是要真正来练习,实际来修行的人,才见得到法。否则,就算我们跟别人讲,别人也听不懂。一般的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8
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岂不冤枉?《了凡四训》把这一桩事情讲得透彻、明白,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3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译言五盖是禅修中的恶不善法,它们不单止妨碍入定,更遮盖和歪曲我们对世间实相(无常、苦、无我)的认知。禅修的工作就是去对治五盖。当五盖在心中越是减薄时,内心越是清淨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1. 总论这世间上的一般人常认为可以从财富、权力和社交活动中得到快乐、安祥与调和,也想由家庭关系、职位、朋友和感官得到快乐。他们试着运用各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社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文/本性禅师1放下是境界,不是方法放过他人不易,放过自己更难!20年前,已尝试放下与他人的恩怨,今天,却还在和自己纠缠。当年,严阳禅师与赵州禅师有一段对话:严阳禅师
学佛导航号时间:2024-08-18
来看省庵大师的一首净土诗: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但执妄心居在内(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阿难所计七处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没有出离心能往生吗?这是绝大多数净业行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当然这里要注意,我们以下根据《观经四帖疏》疏文作的分析,虽然是在讲中品下生是否要求出离心的问题,实际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元朝至顺(元文宗年号,13301333年)庚午年间,浙江西部连年饥荒,当时杭州城中有许多人饿死。于是官府就雇人把这些尸体丢到六和塔后山的大坑中。其中有一个老太婆的尸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三主要道佛教的经典非常的多,如果你现在去寺庙的藏经阁,或者图书馆,佛教的书整个屋子都摆不完。如果你学的是天主教、基督教,事情还好办,也就一本圣经;偏偏你接触的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学习奉献自己,要用智慧去奉献自己,把最美好的自己奉献出去,奉献给你最亲爱的人,奉献给在这个世界跟我们有缘的人,甚至奉献给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喜欢的敌人。这个奉献自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平衡的自在当心和外在的事物互动的过程能够保持平衡,自在才会生起。种种不满足的心、嫉妒的心、傲慢的心,当你有这些心念的时候你就会痛苦啊!是不是?我们现在生活里面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护念众生一个菩萨去观照众生苦的时候,就像是看着一个迷路的小孩。他跟我们一样,想要得到一个最圆满、平安的快乐,想要远离所有人间的烦恼和痛苦,但是用错方法了,一直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请问:打坐过程中该怎样呼吸,才能对打坐更有帮助?法清法师:对于佛家的打坐来说,开始的时候,只是数息就可以了。就是说,你的意识要顺着呼吸走,只注意你的吸气跟呼气。但是,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请问:在家里如何供佛?法清法师:大家在家里供佛,如果有专门的房间当然很好,如果没有,可以供在书房。供在书房很好。如果没有书房,供在客厅也可以。如果房间很小,没有客厅,那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请问:法师今天讲到出家修道就要“断爱去欲”,爱有大爱小爱之分,断爱去欲断的应该是小爱吧。经常也听到一些人说,人如果没有爱和欲了,是不是就会变得冷酷无情?法清法师:这里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他不修行,你也不修了?皈依僧,是皈依整个僧团,不是皈依某个僧人。任何一位僧人的言行,都不能代替整个僧团。不必因看不惯个别出家人而退失学佛的信心,除非你觉得所有的出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从搁置的电子表突然走动谈起我的一位学生送给我一只新加坡出产的电子表,据他说,价格不贵却耐用,走时也准,换上新电池,至少可用两年。可是到了我的手上,换上新电池,仅使用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所以她修的好;某某人的脸色发黑,所以她业障现前,修的不好,因为相由心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相由心生是很正确的道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经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中来讲的。在与很多亲朋好友的联系中,自己也常常要他们学学打坐。但是,他们往往因缘不具足,不能来寺院,自己就没有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自己很喜欢禅修,所以也经常带领别人禅修,所以通过禅修后的人得到的好处自己是经常能看得见的。身体的好转、疾病的减轻、记忆力增强、专注力的提高、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减轻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第八觉知原文: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八大心普济觉我们学佛皆知「依惑必造业,依业必造报」,有业报果报身即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随境转,心就会变质 师父说:我们常常喜欢用心生气,用心烦恼,又用心谈恋爱,用心做事业,用心做善事。 我们一直在用心呀!怎么会找不到呢?原来是你在烦恼,心一烦,念头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生命为什么会苦?为什么会轮回?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自己造来的。因为迷惑而造了轮回的因果,这些因果成为生命的因、生命的业力。如果没有佛陀的引导,我们终将不知因果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把念头停泊在心的机场学佛就是学习戒定慧,戒就象是飞机导航,飞机如果没有导航,就无法飞到停机场,所以戒就是导航,让我们航向成佛之路的导航系统。导航系统有了,接下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在泰国这个佛教国家,供养三宝,请出家人到家里用斋,是最平常的事,因为学佛的弟子相信这是累积福报最好的机会。为什么供养法师会有福气呢?因为出家人所做的事情就是佛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居士百年之后骨灰能否进入寺庙存放?答:完全可以。不过要看那些寺院有条件存放,目前国内寺院并不是所有的寺院都具有存放骨灰的“海会塔”。近几年也有不少寺院建了“普通塔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6
慧是指佛法的般若妙慧,这种智慧能够洞彻宇宙人生真相。佛法的般若妙慧并非从学习中获得,而是从实践修行中证悟到的。我们常把世间的聪明与佛法的智慧混淆,其实二者是有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5
由口念弥陀心散乱 喊破喉咙也枉然谈如何选择修学净土的善知识我们如果遇到其他不同的知见,不同的观点,来障碍我们净土法门,我们要有个标准,就是:唯信佛语,不可相信菩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5
如何理解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段话即是说明佛法的核心缘起法。佛陀告诉我们:宇宙世间的万事万物,包括精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5
静波法师:真正的发财秘诀并非求观音菩萨而是靠这四个字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是我自己的君王。”出家人是不容易的,这种孤独往往成就我们。太热
禅理故事时间:2024-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