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案本文
僧问平江府南峰云辩禅师曰:「如何是夺人不夺境?」
(识起迷情于禅师度化众生,参禅勘验事,甚么是夺人不夺境之意。)
禅师曰:「霸王到乌江。」
(西楚霸王项羽到安徽乌江,以结束其自己生命。禅师对学人用法,连根拔起使他无动心处,故曰夺人使其心死而不入诸境,那境亦不用去夺了。)
僧问:「如何是夺境不夺人?」
(何谓夺境不夺人?)
禅师曰:「筑坛拜将!」
(建立坛场,邀请诸将,大作佛事,以摄受心去除诸执着事,是有商量余地。)
僧问:「如何是人境两俱夺?」
(何谓人境两一起夺?)
禅师曰:「万里山河获太平。」
(人境两一起夺后,使其学人心境无依靠处,自然心神俱平静、安宁矣。)
僧问:「如何是人境俱不夺?」
(何谓人境都不夺之意境?)
禅师曰:「龙吟雾起,虎啸风生。」
(若是人境俱不夺,则使学人心法、境界俱起,任其龙吟虎啸,热闹非凡。)
僧问:「向上还有事也无?」
(再上去还有事可办否?)
禅师曰:「当面蹉过。」
(任何事当着面,让其虚度而过。)
僧问:「真是作家。」
(禅师真会玩弄人也。)
禅师曰:「白日鬼迷人。」
(禅师勘验于人,就像白天遇见鬼一样,若无真具道眼,还被禅师玩弄于语言之下,真如鬼迷惑于人也。)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佛法不待虚论或戏论,落于语言文字则迷失本来,但禅师要勘验学人,总得假借语言来印证其境界、悟境,所以才有公案禅机之累牍。禅师勘验行人悟境,离不开境与人心间的关系做文章。临济宗、曹洞宗古德,先后提出四宾主论,曹洞宗四宾主论源于开山祖师洞山良价禅师,良价禅师以真心(觉知)立为正位,以世间事物立为偏位,依偏正回互之理,总立有五位之说。
临济、曹洞二家虽各立四宾主之说,其义似稍有异。临济四宾主,乃唐代临济宗开山祖师义玄禅师就宾(妄心、事物)与主(本觉、空理)之关系,立宾看主、立主看宾、立主依主、立宾依宾等四句,以提示禅机。至后世,有风穴延沼禅师复立「宾中宾、宾中主、主中宾、主中主」为四宾主,使其义理更为贴切。
后来曹山本寂禅师复承洞山禅师之本意,而发明五位之旨诀,称为君臣五位论,「主」为理、体之意,是为正位,「宾」为事、用之意,是为偏位。五位者即:(1)君位,指本来理地无物空界,为正位,即五位中之「正中来」,坚守一空理,即能得解脱知见。(2)臣位,指万象有形色界之事物,立为偏位,即五位中之「偏中至」,能证得空再入臣位,即能依空起用,利益群伦。(3)臣向君,为舍事入理之意,即向上还归入空之「偏中正」,有所行为起法因依空而现,当能不离本觉位,不失本真或因果道理。(4)君视臣,为背理就事之意,即向下缘起之「正中偏」,以觉知心洞悉世间事而能无执,甚至能转境、移一切因缘。(5)君臣道合,为冥应众缘而不堕诸有之意,即「兼中到」或「兼带者」,指动静合一、事理不二、非正非偏之究竟大觉之道位。行者至此境界君起神用不失理地,臣不随缘乱起事用,依君之体(无为)而现有为之用,达最高不觉、不用而能成就一切佛事之境地。
修佛法修到体悟五位、宾主之分能清清楚楚,当能了知真性主行,无妄想心相随,即能知万法法尔之现象。
2.释题
本公案名为「人境施为」,中土佛法独别于天竺,古德于自性与境缘中,理事体用中了悟一切真实佛法。「人」者真心实性能应万种缘,「境」者感缘显境现一切相,禅师于真心实性、万缘中「施为」,无非要行者能悟入、契入真空理地,而证得真实法。禅师使后学在百般锻炼中,能成就般若波罗蜜多智,了解修为到底是个什么道理,做到不为一切法缚,不求一切法脱之境界,此中味道冷暖自知。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云:「菩萨未成佛,以菩提为烦恼。菩萨成佛时,以烦恼为菩提。」前者以觉知一切因缘,本不该成为烦恼,因心未净故,超觉知反变为烦恼,还有宾主、君臣之分别境故。后者已成佛道行者,心性一如,因心清净故,佛性觉知一切境显起一切相,此烦恼境相即是菩提心所感现,一真皆真,依烦恼法得知一切因缘诸法,行者却能不住一法守真空,更无所谓烦恼、菩提之分别。故行者能于宾、臣中广做佛事,而实无宾主、君臣之分别相。
所以未究竟行者,勤于君臣、主宾中,极力想回归理地空体,是谓以得菩提觉知转为生起烦恼者是。已悟道行者,知一切法因缘而生,以烦恼心起法用,却能无住便得心通无量,此即是烦恼转成菩提之谓者是。行者过程中虽有「人境施为」,不管要断妄习回归到自性清净心地,或是依清净心起有为之性用,均能自在而无碍。过程中禅师依众生心地与修证之境界,加以勘验以励精图治,显其心性本如与功能,使后学明了真性、妄缘与其菩提、烦恼不同层次之境况。
禅宗行者修学「空、有」及「空有不二」的道理,能圆融自性,由初阶段菩提的入空、无觉之境。然后再依空起用,由烦恼心中悟空有不二之大道理,转烦恼心为菩提心,求得佛性圆满之觉境。禅宗行者于主宾、君臣位中,体会中土佛法的简捷之妙。若行者无境界或体悟,很难在主宾四义、君臣五位中得一消息。
3.语体文解
僧问平江府南峰云辩禅师曰:「如何是夺人不夺境?」
有一僧问平江府南峰云辩禅师说:「禅师观众生心病而下药,有数种人境不同患着,与药在人境夺、不夺中,医其心病。请问禅师您,什么叫夺人不夺境之义?」人者,还有妄执之心者,真心未显故;境者,依缘所显性用之一切法者。
平江府者即浙江临安,也就是今之苏州。云辩禅师者宋代临济宗之僧,生卒年不详,是平江府(江苏)人,从福建之瑞峰章禅师出家,复参学于穹窿圆和尚,忽有所得遂通所见。后嗣圆悟克勤禅师之法,尝住平江府,大举弘化禅法。
按语说:「识起迷情于禅师度化众生,参禅勘验事,甚么是夺人不夺境之意。」此僧迷情于禅师勘验学人意境,直陈如何是夺人不夺境?人者修行人之妄分别心,若能夺之,境自不执,从根本下手,逼死心王有如逼死楚霸王于乌江,当有所成就。
禅师曰:「霸王到乌江。」
云辩禅师答说:「夺人不夺境,有如逼迫楚霸王跑到乌江,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修佛法奇妙处在于自刎,也就是把凡人情见赶尽杀绝,始能使真我示现,禅师以楚霸王项羽,来说明夺人不夺境,是有其深义。行者被禅师夺取其主帅,连主帅都被夺了,其境自然无所依而灭谢。
若以项羽一生征战来比喻做修行,似应有很多的启示。项羽成就功名来自于杀他人(会稽太守殷通者)而发迹,又杀谋士宋义以掌实权,后来宽容或忽视他人(鸿门宴不杀刘邦),而依此仁心或轻视因缘落败迹。终至最后一战败于垓下,到最后临乌江,以无颜见江东父老,潇洒地自刎于乌江。
行者修行时心处一切境缘,心还无有一归依处,若能像项羽自绝于乌江,则其一死,历史千古留名。行者心被夺有如心死,自能面境无心可起,如如不动智由是而生。
按语说:「西楚霸王项羽到安徽乌江,以结束其自己生命。禅师对学人用法,连根拔起使他无动心处,故曰夺人使其心死而不入诸境,那境亦不用去夺了。」上根基者或已开悟行者,禅师当以夺人不夺境下手,断其根本,即无有心之乱源。
僧问:「如何是夺境不夺人?」
此僧又问禅师说:「那如何又是夺境不夺人呢?」禅师依此行者根器,采取夺其境,不夺其人心意者。夺其境让其无所依,慢慢将养,即能显露佛宗。此等人若一下子夺其心,让其无有一觉知心,一入空则无所依倚,不知「我」在何处,反而引发他的烦恼。一般妄想心重者,一下子不能夺其人,而要夺其境,让他渐进修习,最后也能悟道。
按语说:「何谓夺境不夺人?」夺其妄执之境,不夺其执取境之假我,让假我心去,最后成就真心显现。夺人、夺境、人境皆夺、人境具不夺,法虽有别,禅师依根器、境界,而施夺人、夺境、人境皆夺、人境具不夺之法,均能使行者悟道。
禅师曰:「筑坛拜将!」
云辩禅师说:「夺境不夺人者,有如筑法坛,拜诸相将,以将相降伏一切有为境,终至灭一切法,使心无所执。」从有为法下手,最后也能悟个无为之空体。按语说:「建立坛场,邀请诸将,大作佛事,以摄受心去除诸执着事,是有商量余地。」既然不能一下子断其想源,只能指陈诸有皆虚妄,不执一切境自能降服其心及心所法等。
僧问:「如何是人境两俱夺?」
此僧又问禅师说:「那如何又是人境两俱夺呢?」此应是对中等根基所施之法,行者有觉知心起,又能感知一切境,若禅师不夺其人与境,将没完没了,觉知心超敏锐,显其境又不能释怀,人终将散乱矣。若禅师教其人时,人境两俱夺,一切放下,无所觉知之心,亦无所觉知之境,人境俱亡,慢慢将养,即能显露佛宗。
禅师曰:「万里山河获太平。」
云辩禅师即说:「人境两俱夺者,让行者入无所觉之心,有所觉亦能有无所执之境时,人境两亡,这时应是万里山河获得太平之时。」行者无定力之时,不以觉知心了知一切境缘,若了知一切境缘亦能观其为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此主宾、君臣双亡,当然能使天下太平矣。天下本无事,行者觉知心起现行,若妄习放不下时,当然就无有所安了。
按语说:「人境两一起夺后,使其学人心境无依靠处,自然心神俱平静、安宁矣。」禅师若能夺境又夺人,则教学人觉知心住不觉知,有觉知而无有妄想相随,如此当然天下太平了。
僧问:「如何是人境俱不夺?」
此僧又问禅师说:「那如何又是人境两俱不夺呢?」此应是已达圆通行者,或已证空理者,要使其入有为之修证,起灵用之时,禅师可以人境两不夺,让行者了知:「佛性本自具足空有两面,行者能以如实空之体,面对如实不空之境时,如如不动。」如此以佛性了知万种缘,却无有一法可得。
禅师曰:「龙吟雾起,虎啸风生。」
云辩禅师即说:「若是人境两俱不夺者,让行者以所觉之心,觉知一切境界,有如以无为之体,呈现有为之用,此时行者有如龙吟雾起,虎啸风生。」龙吟者譬喻说佛性起觉知万缘之用,当然有如龙吟后雾起云涌,当然将要下雨了。佛性亦有如虎啸,虎啸之间风起,又有不可阻挡之势。
按语说:「若是人境俱不夺,则使学人心法、境界俱起,任其龙吟虎啸,热闹非凡。」人境俱不夺者,行者能腾云驾雾,大做佛事,当能与禅师一问一答,入无所碍之境,这实非过来人不能致之。
僧问:「向上还有事也无?」
此僧最后问禅师说:「这四种境界都能如实体证后,向上一路还有境界可修否?」契经云:「五蕴灭尽终归无所得」,修如来禅者如是,修祖师禅者从心地中解缚脱黏,去荆斩棘,最后亦同样是无所得。按语说:「再上去还有事可办否?」
禅师曰:「当面蹉过。」
云辩禅师即说:「若过来人再面对人境之时,只有一法可用:当面蹉跎而过,不能又犯执境而黏。」行者所作已办,心当如如,面境应能不执一切境了。按语说:「任何事当着面,让其虚度而过。」行者能当面蹉跎而过之时,已能自我解脱了,若真能懂得修行真实,也无大道理在,让此心能脱黏,之后自性应缘而无所著,如是而已。
僧问:「真是作家。」
此僧最后评语说:「所有禅师真的是作家!」「作家」者装模作样、故弄玄虚,无非要使人悟入空、无执之境,禅师作弄间能使人悟道,所以说真是「作家」。「作家」者有如佛之一名:「调御丈夫」,善观众生根基,且能依众生不同根基,数语之间使其悟道,得解脱知见者。按语说:「禅师真会玩弄人也。」禅师玩弄学人中,逗机引悟,若行者能知其真实,当然已是过来人,当不为禅师所作。
禅师曰:「白日鬼迷人。」
云辩禅师最后说:「禅师之所谓禅师,在以作家身份玩弄学人中,使学人有如白日见鬼,并为鬼所迷。」若不明究理行者,纵使在白日中,还是会被鬼所迷者。
按语说:「禅师勘验于人,就像白天遇见鬼一样,若无真具道眼,还被禅师玩弄于语言之下,真如鬼迷惑于人也。」行者执句滞机,当然会被鬼所迷,哪怕是白天,照样迷失本来。有后学懂得此玩法后,若遇作家,亦有反揍作家禅师者。禅师挨揍,还得喜笑颜开。若是禅师知学人已悟道,最好是「不将语,默对」,或做如实言,这样就没事了。
(2005.08.05.撰于法尔)
什么是文化?常闻这人文化高,那人没文化。到底什么是文化呢?文是指人类的智慧、道德、修养和人格。在欲望与愚痴的黑暗中,文就如太阳一样明亮,光照大千,所以称文明。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2008年12月,在北京香山名苑宾馆,一个女士经人介绍来见我。可是她不停地述说自己的苦难,没完没了。我打断她的话说:你的苦还真多呀!女士:别人诉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诉苦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学员:师父呀,请问当梦想和现实冲突时,该怎么办?寂静法师:其实我们参考物理学原理就明白了,物理学中有两个力,一个叫动力,一个叫阻力,生命的前进也分为动力和阻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长相不算好看,却会莫名给人带来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和他们相处会感到一股平静喜悦、简单纯粹的能量。同样,你的生活中或许也遇到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阿育王净土精品注:看到很多同修在网上忏悔自己邪淫的过往,不明白的是大家都基本对佛学有一点了解,难道就不知道因果的取舍吗?您写的帖子描写自己邪淫过程到底是劝人戒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如果有一千朵花,可能就会吸引一万只蝴蝶,花多蝴蝶多。同样的道理,好心和福报能够感召美好的环境。厚德才能载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需要增长家庭教育智慧,要让孩子独立自能,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用私爱去伤害孩子的心灵,父母需要做的是滋养孩子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许多人都喜欢问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做才能让我的人生顺利,让生意顺利,让孩子顺利? 其实,拥有顺利的人生,只要八个字就可以了。按照这八个字去做,你的生命就一定顺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我给企业家讲课,我问,你能让兔子拼命吃草吃成羊吗?你能让羊拼命吃草吃成牛吗?你的企业你不去改命,你天天想拼,兔子想拼成羊这行吗?你拼得比其他兔子肥这个是可能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关于教育教育三大原理:1、空瓶子原理2、种子原理3、唤醒原理人是什么?人什么都不是,像个空瓶子,装什么就是什么!坏人教我们掠夺,好人教我们创造,圣人教我们发现。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善士问:您好法师,我有一个问题,对于我的孩子,如果不督促他做作业,他做作业的速度就会很慢,也就没时间去看书、看电视、玩耍了,这该怎么办?寂静法师答:孩子所有的问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每个人都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有、子孙成才,为此我们想出很多很多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这就好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数的问题就生出无数的方法。而真正的大智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从前,有一个农民赚了很多钱,他很自豪地说,我靠着一己之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了,发财了。我们仔细想想,他真的是靠一己之力吗?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他能发财吗?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因果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有一个农民在春天的时候,播种一粒冬瓜子,到了秋天的时候,它竟然结出了一个南瓜。你们说这是什么原因?他肯定把种子弄错了,把南瓜子误认为冬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寂静法师:绝对改善成绩与命运的秘密武器——关系管道理论【编者按】“自然的恩典”系列冬、夏令营迄今已经连续举办八期,已有6000多名参加的家长和学子直接从中受益,数不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所有的问题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前世的业力(先天)。此生前很多世前累积的恶业,在今生遇缘引爆了。就如满身炸药,又常常抽烟和烤火,最后爆炸了。所以一定要持戒,努力断恶,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一个装过臭水的容器需要清洗空置,一只装过牛奶的杯子同样需要清洗空置。一个肩挑狗粪的人是辛苦的,一个肩挑黄金的人同样是辛苦的。一个背负罪恶过失的人是沉重的,一个放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人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个问题是很高深。我们都想要健康,都想要发财,都想要家庭好,都想要子孙好,可是到底怎么样才能好?这些事情背后其实是有些特别的规律的。比如我们梅花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因果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太重要了,没有因果就没有佛法。就好像高楼一样,没有地基就没有高楼,破坏地基就可以破坏高楼。破坏因果就是破坏佛法,宣扬因果就是建立佛法。因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夜里,在我的寮房,有人请教发财之道。我从座位上下来,走到门口电灯的开关面前,把灯全部关掉。于是房间立刻进入一片漆黑之中,停留了几秒钟,大家的心中都有一种莫名的不快。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深信因果」。我早年刚刚念《观无量寿佛经》时,念到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条是菩萨修的,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5
人要相信命运!你命裡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地位,一定的,否则的话你享受不了。人要懂得因果,就会规规矩矩做人,一生快快乐乐、圆圆满满。果报,最好是老年时候享,年轻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黔中正法雪光禅师,洁空通禅师之法嗣,俗姓赵。雪光禅师出家后,即游方参学,遍历名山大刹,凡五台、峨眉、普陀诸名胜道场及各祖开山处,无不参访。有一年,雪光禅师来到灵峰参加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10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依报的环境非常不好,这大家都知道的,佛在经上讲,这个世界「五浊恶世」。我们在四十年前、五十年,我学佛四十九年,讲经讲了四十一年,我初学佛的时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7
(990423早餐开示) 【见和同解】 新加坡净宗学会是由李木源会长领导,他非常热心于弘法利生的事业。此道场很难得,这么多人上下一条心,没有意见,这真正是希有难逢。谚语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前面一段讲的四个字,我们一定要记住,自性的体是「湛寂」,自性的用是「虚灵」。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儒家、道家的圣人都懂得用「虚」,高明到了极处。你要用实就错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6
一念时间多长?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所以我们能肯定这一生当中,一念清净的时候决定有。但是第二念就迷惑。一念清净还来不及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由此可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应当全心全力依靠净宗经论的教诲,认真努力的学习,求生净土,这才是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净土怎样能够有把握的取得?你要记住「心净则佛土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5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没有像阿弥陀佛这样做呢?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共业所现的,所以这个业非常复杂,有佛菩萨的净业,有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净土仪规里面,朝暮课诵、佛七仪规里面常讲,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真诚心里头有一个念头就不真,就不是菩提心,心就不诚了。所以曾国藩,这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得为叁界雄』,「雄」是对佛的尊称,就是大英雄。英雄两个字怎么解释?一般普通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个人叫英雄。世间什么事情人做不到?了生死出轮迴的事情,没有人能做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现在的教育只教人做事,没有教人做人,现在的人会做事不会做人。不会做人,事做得再好,纵然享受,心不安,提心吊胆,怕出祸乱,不安、不稳,死了之后叁途受果报。人不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画面,宇宙怎么来的?这个画面从哪来的?念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才是事实真相。理解事实真相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很多人看到我的时候,问我怎么修养的?我就很简单,叁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心就清净了。要放下,什么都要放下。佛家讲得透彻,效果殊胜。我刚学佛的时候,跟章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我们出六道轮迴,比他们简单、比他们容易、比他们彻底。他们离开六道轮迴到哪裡去?到四圣法界声闻法界去。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了,四圣法界跟极乐世界不能比,差太远了。我们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清净心这个时代修行要想成就,只有念佛求生净土,除这一条路之外,确实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得通的。念佛要念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有把握往生?要念到心清净。心清净了就是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顺境善缘,就是善人,在这个境界里头最容易生的贪恋,你要在这里头放下贪恋,就是没有贪爱的心,没有留恋的心,你心清净,修这个功夫。逆境恶缘,遇到人都不是好人,都常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这些我们平常要细心去反省,观察自己,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定意,就是有没有定的意思,心清净、杂念少。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谚语里所说的,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普愿禅师也是位得道高僧,有一天在园子里喝茶,看见一个小和尚从小径走来,就将杯底的残茶泼了过去。小和尚回头一看,见是普愿禅师,便露齿笑笑,禅师也笑笑,并翘起一只脚,小和尚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02
佛法里头,古谚语所谓的「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看到大家互相赞叹、互相合作,兴旺的气象;互相瞧不起、互相批评、互相毁谤,决定败亡。兴旺的教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1古大德教给我们,“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不去接触,不去打听,我们的烦恼就少;没有必要认识的人,不去攀缘,不去认识,我们的是非就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1
印光祖师常劝导人,出了家若是想当法师,那就要先好好的念佛。你把佛念好了,将来就会有能力当法师。你若没有修持福慧就想在经教上研究,学当法师,以为法师坐在法座上好威风,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来不及的悔恨在汉朝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人子希望侍奉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无法尽孝。来不及侍奉父母,真是遗憾的人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从感恩开始一个好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则奠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儒教重视修心、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要先好好修养自己,培养慈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十地 法云地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学佛即是「学佛的生活」,如果能把心照顾好,净土就在我们身边,天堂即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可怕、可恶的人生──像地狱般的苦难,同样地也是由一念心所造成的。一念之差 地狱天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富的人。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于是,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