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三)理事体用 2.彼此五蕴

更多文章 2020-05-24

()公案本文

南岳怀让禅师入室弟子,总有六人,师各印可。

(缘起于现象界,众徒多多,入室者有六,各有所专。)

禅师曰:「汝等六人,同证吾身,各契其一。一人得吾眉,善威仪(常浩)。一人得吾眼,善顾盼(智达)。一人得吾耳,善听理(坦然)。一人得吾鼻,善知气(神照)。一人得吾舌,善谭说(严峻)。一人得吾心,善古今(道一)。」

(汝等六人,各得吾法之一,常浩汝得吾眉,重威仪礼节。智达汝得吾眼,善于用眼根与眼识,转成智慧。坦然汝得吾耳,耳根锐利,能吸收话意。神照汝得吾鼻,善知色身与气之关系。严峻汝得吾舌,善于现广长舌说法。道一汝得吾心,善观过去现在之心识。)

禅师又曰:「一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能住。若达心地,所作无碍。非遇上根,宜慎辞哉。」

(一切法皆因心让其有生,若行者心能无所令生,则诸法就在自性上无能住而终不生。若行者能达此境界,则一切施为、作意均能无碍。此境界深而影响广远,若非上上根器,或具足善根者,不可随便传述,宜慎辞谢不敏。)

()玄祥释解

1.前言

佛门所谓「心地法门」者从心的妄习中去修,若能去淫欲、断三结(身见、戒取、疑),即能证得须陀洹果,天上、人间来回七次始能证阿罗汉果;若断三结后能淡薄贪瞋痴三毒,则能得斯陀含果,天上、人间再来一次,始能证阿罗汉果;若能断五下分结(身见、戒取、疑、贪、瞋),则能得阿那含果,居五净居天中,利根者能于五净居天中证得阿罗汉果,钝根者再来人间证得阿罗汉果。从上述得知:要得圣果,当从心地中下手,也就是做明心的工作。心不明则悟不到心空,所以就不能依真性主行,进而做见性的功夫。若能悟得性空,则五下分结尽,可证得阿那含果,当具足五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

行者若只是做到「明心见性」,而不能做到心空、法了,舍弃所修之法,做到不即不离因缘诸法,也就是对因缘法不取一法、不舍一法,就不能悟得解脱知见。若要证得阿罗汉果,永超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当要永断三毒(贪、瞋、痴),证得漏尽通外,再加上五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才是真正的阿罗汉果位圣者。

中土佛法另成一脉,古德言:「明心见性」即能「见性成佛」,「明心见性」所谓的「佛」者仅是「觉悟」之义,到底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或阿罗汉果,未有定论。但若言「见性成佛」,则行者的「心地」与「性用」(神通)都要具足,心地清净得解脱知见,能够性用当具足六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这也就是怀让禅师所言的:「若达心地,所作无碍。」但怀让禅师所言的所作无碍,是否具足其它五神通,则不得而知。

2.释题

本公案名为「各有所得」,禅师虽演一音,学徒众多,均依禅师而修,然能悟得禅师之真实义者,却依其资质不同而所得互有差异。末法时期,众生福薄,未有世尊大智慧者住世,能善调御众生心,使众生当下皆得悟无生法忍。禅修离不开世间禅定,色界初、二、三、四禅、无想天,或无色界四空处定(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想处等定),所以就有世间禅定的境界与过程,但若行者无正知见,则不能从心地中下手来修心,则不能自净其意,就不能得佛法的圣果。

高深佛法说诸法无所有、不可得,以般若波罗蜜多智观之,是真无所得,才能证得菩萨智、如来智,但怀让禅师以五官与气、心用等来阐述修行人所学得之境界,此处五官言及眉、眼、耳、鼻、舌等五,再加一心用,共有六种佛法可学得,怀让禅师以眉喻威仪相,以眼喻善观照相,以耳喻善听理相,以鼻喻善观气息相,以舌喻善言谈相,以心喻善知心识相。

上述诸相也祇是一种境界的阐述,后学有所得,但都得由禅师来印可,不是自我虚受、自我肯定,尤其是半途未到家乡路者,更要知道此道理,不能乱下结语,自我肯定,不然未证谓证,未得谓得,是大妄语成,终当沦坠。

3.语体文解

南岳怀让禅师入室弟子,总有六人,师各印可。

南岳怀让禅师真正入门弟子总共有六人,经多年学佛,都有不同的进境。有日,禅师为此六人各述其所得,以印可他们所修、所证。

南岳者即衡山也,又作衡岳,为我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衡山县西北十五公里处,标高一、二○○公尺。周围四○○方公里内有七十二峰、十洞、十五岩、三十八泉、二十五溪、九池、九潭、九井,湘江环绕于南岳南边、东边、北边等三面。

有关湖南南岳据唐代开元十八年(730)李邕先生所撰麓山寺碑记载,法崇禅师至此开山,于西晋泰始四年(268)草创麓山寺。陈代太建二年(570),慧思禅师入南岳讲《般若经》、《中论》等,故称为般若道场,所以慧思禅师又被称为南岳大师。唐代先天二年,怀让禅师入南岳,住于般若寺观音台三十年,使南岳禅风高张。唐代天宝元年(742),希迁禅师再入衡山,于石上结庵,人称石头和尚。佛教史上著名之高僧名士走访此山者无以计数。山中前后建有诸多寺庙,如法崇禅师之麓山寺(后改名万寿寺)、承远禅师之胜业寺(祝圣寺)、慧思禅师之福严寺、马祖道一禅师从怀让禅师得法故地之传法院(即磨镜台)、石头希迁禅师之南台寺,慧思禅师之三生塔院等。山之东南麓为岳庙,又附近有道林寺,为佛果克勤禅师及无准师范禅师之旧居。

怀让禅师者(677~744)唐代僧,金州安康(今陕西汉阴)人,俗姓杜,十五岁出家,一度习戒律,后参曹溪,为六祖慧能大师之高足,留侍十五年,六祖示寂,怀让禅师始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住于湖南南岳般若寺观音台,宣扬慧能大师学说,开南岳一系,世称南岳怀让禅师,又称大慧禅师。其法系相对于青原行思禅师之法系(青原下),而称南岳下,同为南宗禅之二大法流。其弟子马祖道一禅师继其法流,其后发展成临济、沩仰等禅宗宗派。

按语说:「缘起于现象界,众徒多多,入室者有六,各有所专。」参访学习者众,但真入室侍奉怀让禅师者,仅有六人而已。若是世尊住世时,各弟子都有三、五百眷属弟子,不能同日而语。此六人中依资质不同,所悟之理亦不同,所以禅师要各别加以印可。

禅师曰:「汝等六人,同证吾身,各契其一。一人得吾眉,善威仪(常浩)。一人得吾眼,善顾盼(智达)。一人得吾耳,善听理(坦然)。一人得吾鼻,善知气(神照)。一人得吾舌,善谭说(严峻)。一人得吾心,善古今(道一)。」

怀让禅师说:「您等六人虽同证我身所教之法,但各一门专入仅契其一。常浩者善于四威仪,仅他一人得住威仪处,所以可说得吾眉。智达者善于用眼观,顾盼诸外缘,有眼根妙观察智,可以说得吾眼。坦然者善于听我所说道理,都能契入甚深法义,可说得吾耳。神照者善于知气,调理呼吸之气,体悟身体气机等事,可说得吾鼻。严峻者善于言说佛理,能将所悟说得清楚给他人知晓,可说得吾舌。至于道一者善于以心识体知过去、现在等一切事物,能知心用,所以说甚得吾心。」当然得怀让禅师之心者是为衣钵传人,所以后来马祖道一禅师受传承其法脉。

按语说:「汝等六人,各得吾法之一,常浩汝得吾眉,重威仪礼节。智达汝得吾眼,善于用眼根与识,转成智慧。坦然汝得吾耳,耳根锐利,能吸收话意。神照汝得吾鼻,善知色身与气之关系。严峻汝得吾舌,善于现广长舌说法。道一汝得吾心,善观过去现在之心识。」一个得道禅师应具有六种德行,也就是四大威仪于外,眼根有妙观察智善知众生因缘差别相,耳根善听人所述道理,并能取其精华为自所用。在色身上当体知气机有无、盛衰,以鼻来调控风大,让入甚深禅定中。在讲经说法上契得义理,能以舌根圆通而自在阐述法理。心得清净无余习,当能明心见性,并知心之性用,故能知过去、现在或未来。六弟子各得其一,但一有修、有证者当具足其六,总归来讲,以六根成就诸修行能事。

禅师又曰:「一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能住。若达心地,所作无碍。非遇上根,宜慎辞哉。」

禅师最后下一结语:「修行在于修心,能去三结(身见、戒取、疑)、断三毒(贪、瞋、痴),待心得最圣最灵时,遇缘生心时无有妄想念相随,祇有真性主行。真性应缘主行中,无有妄心相应,是为心无所生,心无所生,则法无能住,所以能悟知真心遇境还有,境灭还无的道理。如此,行者心明见性,在于法无所执,心空法了中,是谓达心地清净处,这时要能有所作,即能无所碍而生起诸法,以利群生。像这种能悟入心境,能有所作意而成就佛事之法,若非遇到上根机者,始可教授与他,不然则要辞谢不敏。您们对于后学考核,当要能如此谨慎,详加考察为宜。不然所传非人,除害此不敏之人误入歧途,还会让其造业而危害众生,坏众生之慧命,实真不可不慎也。」

按语说:「一切法皆因心让其有生,若行者心能无所令生,则诸法就在自性上无能住而终不生。若行者能达此境界,则一切施为、作意均能无碍。此境界深而影响广远,若非上上根器,或具足善根者,不可随便传述,宜慎辞谢不敏。」具足上根基者,智慧无上,德行高超,谦卑为怀,无贡高我慢相,像这种人始得传法,不然得保持距离,不要为他宣说无上心法,及一切法用之道理。

(2005.04.06.撰于法尔)

更新于:2020-05-24 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