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三)理事体用 3.收放自如

更多文章 2020-05-24

(一)公案本文

志诚者吉州太和人,依其师神秀禅师之嘱,南下曹溪请法。至诏阳,随众参请,不言来处。

(缘起于现象界,神秀禅师知六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嘱前往曹溪请法。志诚至诏阳,随大众参,但不说来自何处。)

时六祖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

(六祖以法尔灵通一切现象,即能指出有盗法者潜在大众中。)

志诚出礼拜,具陈其事。

(志诚师不得不出来礼拜,并具陈来此参学之原由。)

六祖曰:「汝师若何示众?」

(汝神秀大师如何教导大众?)

对曰:「常指诲大众,令住心观静,长坐不卧。」

(志诚说神秀禅师常常教诲大众,教我们住心观静法门,并嘱要长时间打坐,而最好能不倒单。)

祖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生来坐不卧,死来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要知住心观静,是一种禅病,而常坐拘束此身,对于佛理不懂,有何益处?且听我述说一偈:人生下时是坐而不卧,人死时是卧而不能坐,此身原来是臭骨头一具,对此身来说如何去其立功或过?)

志诚曰:「未审大师以何法诲人?」

(那大师汝如何教诲学人?)

祖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听吾偈曰:一切无心自性戒,一切无碍自性慧。不增不退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我若说有佛法给人,即是欺骗、虚诳汝。但若能随汝之毛病,给汝解开汝所受缚之境,可假称之为三昧罢!听我说一偈:面对一切境不起一心一念,即是自性戒,面对一切境起一心或一念,而能无碍不执着,即是自性慧。对法时无所增亦无所灭,自性金刚生起无能坏者,身去身来无所挂碍,如此就是正定三昧也。)

志诚闻偈悔谢,即誓依归,乃呈一偈。曰:「五蕴幻身,幻何究竟,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志诚闻法,心生欢喜,誓言皈依六祖,并呈一偈曰:色、受、想、行、识等五蕴成就此幻化之身,此身既然是幻化的,有何究竟可成佛道?若也一心要回来趣入真如体性,有此念头即是不清净之心也。)

祖然之,寻回玉泉寺。

(闻后,六祖印证无误,然后还回玉泉寺而去。)

()玄祥释解

1.前言

性有善恶,根有利钝,若言其果,必先追问其因。性质善恶与根器高低,均是要看有无累劫修来,丝毫勉强不得。所以禅宗祖师大德,均能洞悉学人的根器与心地良善程度。若还有恶心、邪心,属外道种性者,禅师就不会将无上心法交付与他。就以心中心法来说,有人来本中心修「心中心法先修班」,想要能受灌顶修法,但心地里却是不正,虽来自其它道场,问他却不敢明言,这种只是想来盗法的,所以最后也不能参加灌顶大典,因心有病,根基不利故。

又如修心中心法时,行者善心不足、根器不够,虽能获得灌顶修法,但总是会忘记某印的结法,这是菩萨不与付嘱,所以就不容易学会。行者就是能学会各印,却不能完全修完;就是能修完千座,也不会有能依此利益群生。所以学人的善心与根器是决定自己今生能否成就的主因,若善因不具足,妄要得无上心法,都是缘木求鱼也。

若是行者根器锐利者,当禅师认为自己所证不能满足此学人时,就会介绍他去受适当禅师的教导。这是负责任的禅师,也是有修有证的禅师,才不会有分别心,舍不得自己的徒弟去依别人学习,若有此私心,除显示禅师自己无所修证外,还会耽误了学徒的修证。

以本中心而言,某些学人进进出出,十几年来能留下来者不多,能相聚者应是上根器者,心地善良者,不徒有口舌之能者,始能接受大乘佛法的熏习。其它百分之九十几,都是在短暂学习后,还得去各处参访学习,去体验各个道场的有为之法,等待因缘成熟,假使他真的有进展,需要再受更深层的教化,或碰到一些身心上的问题不能解决时,才又会想到法尔禅修中心来参问。

讲这些是要让大家了解,一切佛法是有高低良贱,大乘小乘之别,但佛子不要有分别心,来说佛法有高低,因这些都是世尊所说,只是某法适应某种根器者所用,能被某人所受用,即是良善佛法。禅师教化学人,当此学人超过禅师的修证,或所走的修行路子,跟禅师不同时,禅师就有责任转教他前往适当禅师处受教。这是有修有证的禅师,才能有这种无私的心地,只为徒弟根器着想。神秀大师也是有修有证的大师,鉴于志诚师是善根器、大根器者,故嘱咐志诚师前往六祖慧能大师处求法、印证。不因慧能大师得禅宗真传,神秀禅师就不跟他往来交换徒弟,这是真菩萨、真行者的知见。

2.释题

本公案名为「性戒与智慧」,一切修行离不开戒律,离戒律后纵得智慧,也是邪智邪慧,能言善道而不守清规,是成魔道者所具有。正法时期佛未灭或入灭后五百年间,行者光持戒清净,就能证得阿罗汉果;像法时期从佛灭五百年后至千五百年间,除持戒清净外还得加修禅定,始能有所得,但成就果位者,越来越少了。末法时期佛入灭千五百年后,行者除持戒清净、禅修外,还得再加上念佛,才能有些消息,因末法时期众生根劣,又不假修功,就想成就大果位者,很容易为魔所利用。

末法时期,邪魔乱舞,有行者着魔道而不自知,尚言证得什么如来藏性,什么无上菩提,未证谓证,未悟谓悟,不依经教说法,一言半句,便为究竟,蛊惑无知,是已着魔难还不自知,真是可怜悯者。

所以末法时期的修行者,要特别小心为是,不管您神力如何,心通力如何,所言所行若是犯戒连连,那是着魔道还不自知者。六祖言:一切无心自性戒,能懂得无心,性戒自然清净,不必特意守戒,但若悟道者应能无心,既然是无心,怎么还会眼见、耳闻容不下他人者呢?这就是没有真悟道。还有些行者自说是悟道了,悟得如来藏性、证得无上菩提了,但观其言却句句呵骂出家菩萨、有德居士菩萨等,毁谤僧侣、诋毁正教、破坏佛戒、律仪者,此等为文留言广为造业,实不知戒律是何物,显然此种人心未空掉六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恶见(邪见),怎会修行有成就或得果位者,也就是说心还有病,那有修行境界可言,果位可得。正如世尊所言,于末法中,波旬外道,入我法中,坏佛伽蓝,毁佛正法,灭佛教相。此等人不以经典、戒律教化徒众,反而以一些怪力乱神事,迷惑一些无知众生。

在此呼吁大众,一切佛法、善法,以戒律为第一,万法不离因果道理,若犯身业─杀、盗、淫,或犯口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或犯贪(求名闻利养)、犯瞋(瞋心不灭)、犯痴(不明因果)者,虽具有神力、心力者,均是着魔而不自知,若此等人不能觉悟,是无真实解脱智慧,更无般若波罗蜜多智慧,不能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者,应说真是可怜愍者。

3.语体文解

志诚者吉州太和人,依其师神秀禅师之嘱,南下曹溪请法。至诏阳,随众参请,不言来处。

有一名志诚师者,本是吉州太和人氏,即现今江西吉州泰和人,本来依止神秀禅师学法,有日神秀大师嘱咐他南下曹溪六祖禅师处请法。志诚师至诏阳曹溪宝林寺后,随众参请,却不言从何而来,所为何事。

神秀大师者唐代禅宗北派传人(606~706),神秀大师本是汴州尉人氏,今河南开封之南,俗姓李,身长八尺,浓眉秀目,有巍巍威德,少览经史,博学多闻。既剃染受法,寻师访道,后至蕲州双峰东山寺,参谒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以求其道。五祖弘忍大师深器重之,令为教授师,因居五祖门中第一位,有神秀上座之名。曾留下名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十月,弘忍大师示寂,法衣南传慧能大师后,神秀大师移往湖北荆州当阳山玉泉寺传法,声名远播。武后则天闻之,召入大内道场,特加敬重,敕于当阳山建度门寺,以表旌其德。唐中宗即位亦厚重之,中书令张说执弟子之礼。神秀大师尝奏武后召请慧能大师入京,亦自裁书招之,慧能大师固辞,答己与岭南有缘,遂不踰大庾岭,禅门乃有「南能北秀」之称。因神秀大师阐扬禅旨,力主渐悟之说,南宗禅慧能大师则主顿悟,故禅史上有「南顿北渐」之称。大唐神龙二年二月神秀大师示寂于洛阳天宫寺,世寿一○二岁,敕号「大通禅师」,为禅门谥号最早者,其法流兴盛于长安、洛阳一带。

志诚师何以会南下请法,请看古籍记载:「时祖师(六祖)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六祖)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一日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志诚禀命至曹溪。」

按语说:缘起于现象界,神秀禅师知六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嘱前往曹溪请法。志诚至诏阳,随大众参,但不说来自何处。

时六祖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

上堂后六祖大师心通周知,随告大众说:「现今有盗法者,潜伏于此会大众中。」按语说:六祖以法尔灵通一切现象,即能指出有盗法者潜在大众中。

志诚出礼拜,具陈其事。

志诚师逐从大众中出列,将来曹溪求法之来龙去脉,告诉六祖慧能大师。按语说:志诚师不得不出来礼拜,并具陈来此参学之原由。

六祖曰:「汝师若何示众?」

六祖大师问说:「您师父如何开示大众?」按语说:汝神秀大师如何教导大众?

对曰:「常指诲大众,令住心观静,长坐不卧。」

志诚师回答说:「神秀大师常常指导大众、教诲大众,应令心住不动,观照心静止之相,若能长坐不卧,夜行不倒单观照心者更佳。」按语说:志诚说神秀禅师常常教诲大众,教我们住心观静法门,并嘱要长时间打坐,而最好能不倒单。

祖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生来坐不卧,死来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六祖说:「住心观静是住入空寂,可说是住空、守偏空,不能让佛心动,这是病不是禅。禅者是心之动相,若真空遇缘不能动心念,如此佛性住空不具有心,是谓之为病,这不是真正的禅境。若说一个人修到妄习已去,妄想心不起,还是如此长坐不起,只得个将身体拘束住而已,对于佛性应缘起法之道理不能了知,那有什么用呢?请听我说一偈语:『人活的时候是要坐不卧,死后只能卧而不能坐。此身原是臭皮囊、臭骨头,用此身要能立功德吗?当然此身也不会有什么过错!』修行在修心、用心,不是在修此身,用此色身或五根也。」

按语说:要知住心观静,是一种禅病,而常坐拘束此身,对于佛理不懂,有何益处?且听我述说一偈:人生下时是坐而不卧,人死时是卧而不能坐,此身原来是臭骨头一具,对此身来说如何去其立功或过?

志诚曰:「未审大师以何法诲人?」

志诚师说:「不知大师以何种法去诲示学人?」按语说:那大师汝如何教诲学人?

祖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听吾偈曰:一切无心自性戒,一切无碍自性慧。不增不退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六祖回答说:「我若说有法可教于人,即是用诳语迷惑于您,所谓佛法者无一法可得,无一法可学,是谓真佛法。如《金刚经》中所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无有少法可得,是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要如何来学佛法呢?行者就只要知道,面境随各个境缘、方式等,能解缚内心对此境缘的执着,若能做到这样解缚境界,可以假名为三昧、正定。请听我说一偈:『守戒是修行人第一重要的,但若行者对于一切境缘都能做到无心去相应,那到此无心境界行者自性戒已成立了,不必为守戒而受制于戒了。对于缘来缘去,自性所感知的境缘,行者都能无碍心的话,就是从自性中产生了般若波罗蜜多智慧了,故能对诸法观照成无所有、不可得。佛性空无之体,遇缘应缘起法之用,本自不增不退,自有金刚之力,能摧毁一切烦恼之法。法身化出归来自如如,自性不失、不坏,本住三昧之体不变易。』总之,一切法不离自性,应缘、应化都不离此心,此心永远处在三昧中。」

按语说:我若说有佛法给人,即是欺骗、虚诳汝。但若能随汝之毛病,给汝解开汝所受缚之境,可假称之为三昧罢!听我说一偈:面对一切境不起一心一念,即是自性戒,面对一切境起一心或一念,而能无碍不执着,即是自性慧。对法时无所增亦无所灭,自性金刚生起无能坏者,身去身来无所挂碍,如此就是正定三昧也。

志诚闻偈悔谢,即誓依归,乃呈一偈。曰:「五蕴幻身,幻何究竟,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志诚师闻六祖以偈语开示后,后悔前所行之法,感谢六祖慈悲开示正法。并发誓要皈依六祖为师,乃呈献一偈说:「五蕴(色受想行识)本是幻化之身与心,此幻身与心有何究竟可修成。只要行者能回转来趣向自性真如,有所法还是不净之法,不能用一切有为之法,所以一切有为法都不能证得真如体也。」

按语说:志诚闻法,心生欢喜,誓言皈依六祖,并呈一偈曰:色、受、想、行、识等五蕴成就此幻化之身,此身既然是幻化的,有何究竟可成佛道?若也一心要回来趣入真如体性,有此念头即是不清净之心也。

祖然之,寻回玉泉寺。

六祖深许志诚所言,不久志诚即回玉泉寺。玉泉寺者位于湖北当阳县玉泉山之东南麓,又有言其由洞穴出水,注凝为泉,色似琉璃,味如甘露,故称玉泉。又有以玉泉山形似覆船,故又名覆船山或覆舟山,颇富胜景。东汉建安年间(196~220),普净禅师初结茅 芦于此,梁宣帝敕建覆船山寺。隋代开皇十二年(592)智顗大师来此,倡立法门,并建立一寺。次年四月,智顗大师于此讲法华玄义,文帝原敕寺额「一音寺」,后敕改「玉泉寺」。之后玉泉寺之名由是大着,而与当时之栖霞、灵岩、天台等并称天下丛林四绝。唐代仪凤年中,神秀大师于寺东结庐,号「度门寺」。

按语说:闻后,六祖印证无误,然后还回玉泉寺而去。

(2004 年 6 月 22 日 撰于 法尔)

更新于:2020-05-24 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