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案本文
志诚者吉州太和人,依其师神秀禅师之嘱,南下曹溪请法。至诏阳,随众参请,不言来处。
(缘起于现象界,神秀禅师知六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嘱前往曹溪请法。志诚至诏阳,随大众参,但不说来自何处。)
时六祖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
(六祖以法尔灵通一切现象,即能指出有盗法者潜在大众中。)
志诚出礼拜,具陈其事。
(志诚师不得不出来礼拜,并具陈来此参学之原由。)
六祖曰:「汝师若何示众?」
(汝神秀大师如何教导大众?)
对曰:「常指诲大众,令住心观静,长坐不卧。」
(志诚说神秀禅师常常教诲大众,教我们住心观静法门,并嘱要长时间打坐,而最好能不倒单。)
祖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生来坐不卧,死来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要知住心观静,是一种禅病,而常坐拘束此身,对于佛理不懂,有何益处?且听我述说一偈:人生下时是坐而不卧,人死时是卧而不能坐,此身原来是臭骨头一具,对此身来说如何去其立功或过?)
志诚曰:「未审大师以何法诲人?」
(那大师汝如何教诲学人?)
祖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听吾偈曰:一切无心自性戒,一切无碍自性慧。不增不退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我若说有佛法给人,即是欺骗、虚诳汝。但若能随汝之毛病,给汝解开汝所受缚之境,可假称之为三昧罢!听我说一偈:面对一切境不起一心一念,即是自性戒,面对一切境起一心或一念,而能无碍不执着,即是自性慧。对法时无所增亦无所灭,自性金刚生起无能坏者,身去身来无所挂碍,如此就是正定三昧也。)
志诚闻偈悔谢,即誓依归,乃呈一偈。曰:「五蕴幻身,幻何究竟,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志诚闻法,心生欢喜,誓言皈依六祖,并呈一偈曰:色、受、想、行、识等五蕴成就此幻化之身,此身既然是幻化的,有何究竟可成佛道?若也一心要回来趣入真如体性,有此念头即是不清净之心也。)
祖然之,寻回玉泉寺。
(闻后,六祖印证无误,然后还回玉泉寺而去。)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性有善恶,根有利钝,若言其果,必先追问其因。性质善恶与根器高低,均是要看有无累劫修来,丝毫勉强不得。所以禅宗祖师大德,均能洞悉学人的根器与心地良善程度。若还有恶心、邪心,属外道种性者,禅师就不会将无上心法交付与他。就以心中心法来说,有人来本中心修「心中心法先修班」,想要能受灌顶修法,但心地里却是不正,虽来自其它道场,问他却不敢明言,这种只是想来盗法的,所以最后也不能参加灌顶大典,因心有病,根基不利故。
又如修心中心法时,行者善心不足、根器不够,虽能获得灌顶修法,但总是会忘记某印的结法,这是菩萨不与付嘱,所以就不容易学会。行者就是能学会各印,却不能完全修完;就是能修完千座,也不会有能依此利益群生。所以学人的善心与根器是决定自己今生能否成就的主因,若善因不具足,妄要得无上心法,都是缘木求鱼也。
若是行者根器锐利者,当禅师认为自己所证不能满足此学人时,就会介绍他去受适当禅师的教导。这是负责任的禅师,也是有修有证的禅师,才不会有分别心,舍不得自己的徒弟去依别人学习,若有此私心,除显示禅师自己无所修证外,还会耽误了学徒的修证。
以本中心而言,某些学人进进出出,十几年来能留下来者不多,能相聚者应是上根器者,心地善良者,不徒有口舌之能者,始能接受大乘佛法的熏习。其它百分之九十几,都是在短暂学习后,还得去各处参访学习,去体验各个道场的有为之法,等待因缘成熟,假使他真的有进展,需要再受更深层的教化,或碰到一些身心上的问题不能解决时,才又会想到法尔禅修中心来参问。
讲这些是要让大家了解,一切佛法是有高低良贱,大乘小乘之别,但佛子不要有分别心,来说佛法有高低,因这些都是世尊所说,只是某法适应某种根器者所用,能被某人所受用,即是良善佛法。禅师教化学人,当此学人超过禅师的修证,或所走的修行路子,跟禅师不同时,禅师就有责任转教他前往适当禅师处受教。这是有修有证的禅师,才能有这种无私的心地,只为徒弟根器着想。神秀大师也是有修有证的大师,鉴于志诚师是善根器、大根器者,故嘱咐志诚师前往六祖慧能大师处求法、印证。不因慧能大师得禅宗真传,神秀禅师就不跟他往来交换徒弟,这是真菩萨、真行者的知见。
2.释题
本公案名为「性戒与智慧」,一切修行离不开戒律,离戒律后纵得智慧,也是邪智邪慧,能言善道而不守清规,是成魔道者所具有。正法时期佛未灭或入灭后五百年间,行者光持戒清净,就能证得阿罗汉果;像法时期从佛灭五百年后至千五百年间,除持戒清净外还得加修禅定,始能有所得,但成就果位者,越来越少了。末法时期佛入灭千五百年后,行者除持戒清净、禅修外,还得再加上念佛,才能有些消息,因末法时期众生根劣,又不假修功,就想成就大果位者,很容易为魔所利用。
末法时期,邪魔乱舞,有行者着魔道而不自知,尚言证得什么如来藏性,什么无上菩提,未证谓证,未悟谓悟,不依经教说法,一言半句,便为究竟,蛊惑无知,是已着魔难还不自知,真是可怜悯者。
所以末法时期的修行者,要特别小心为是,不管您神力如何,心通力如何,所言所行若是犯戒连连,那是着魔道还不自知者。六祖言:一切无心自性戒,能懂得无心,性戒自然清净,不必特意守戒,但若悟道者应能无心,既然是无心,怎么还会眼见、耳闻容不下他人者呢?这就是没有真悟道。还有些行者自说是悟道了,悟得如来藏性、证得无上菩提了,但观其言却句句呵骂出家菩萨、有德居士菩萨等,毁谤僧侣、诋毁正教、破坏佛戒、律仪者,此等为文留言广为造业,实不知戒律是何物,显然此种人心未空掉六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恶见(邪见),怎会修行有成就或得果位者,也就是说心还有病,那有修行境界可言,果位可得。正如世尊所言,于末法中,波旬外道,入我法中,坏佛伽蓝,毁佛正法,灭佛教相。此等人不以经典、戒律教化徒众,反而以一些怪力乱神事,迷惑一些无知众生。
在此呼吁大众,一切佛法、善法,以戒律为第一,万法不离因果道理,若犯身业─杀、盗、淫,或犯口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或犯贪(求名闻利养)、犯瞋(瞋心不灭)、犯痴(不明因果)者,虽具有神力、心力者,均是着魔而不自知,若此等人不能觉悟,是无真实解脱智慧,更无般若波罗蜜多智慧,不能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者,应说真是可怜愍者。
3.语体文解
志诚者吉州太和人,依其师神秀禅师之嘱,南下曹溪请法。至诏阳,随众参请,不言来处。
有一名志诚师者,本是吉州太和人氏,即现今江西吉州泰和人,本来依止神秀禅师学法,有日神秀大师嘱咐他南下曹溪六祖禅师处请法。志诚师至诏阳曹溪宝林寺后,随众参请,却不言从何而来,所为何事。
神秀大师者唐代禅宗北派传人(606~706),神秀大师本是汴州尉人氏,今河南开封之南,俗姓李,身长八尺,浓眉秀目,有巍巍威德,少览经史,博学多闻。既剃染受法,寻师访道,后至蕲州双峰东山寺,参谒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以求其道。五祖弘忍大师深器重之,令为教授师,因居五祖门中第一位,有神秀上座之名。曾留下名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十月,弘忍大师示寂,法衣南传慧能大师后,神秀大师移往湖北荆州当阳山玉泉寺传法,声名远播。武后则天闻之,召入大内道场,特加敬重,敕于当阳山建度门寺,以表旌其德。唐中宗即位亦厚重之,中书令张说执弟子之礼。神秀大师尝奏武后召请慧能大师入京,亦自裁书招之,慧能大师固辞,答己与岭南有缘,遂不踰大庾岭,禅门乃有「南能北秀」之称。因神秀大师阐扬禅旨,力主渐悟之说,南宗禅慧能大师则主顿悟,故禅史上有「南顿北渐」之称。大唐神龙二年二月神秀大师示寂于洛阳天宫寺,世寿一○二岁,敕号「大通禅师」,为禅门谥号最早者,其法流兴盛于长安、洛阳一带。
志诚师何以会南下请法,请看古籍记载:「时祖师(六祖)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六祖)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一日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志诚禀命至曹溪。」
按语说:缘起于现象界,神秀禅师知六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嘱前往曹溪请法。志诚至诏阳,随大众参,但不说来自何处。
时六祖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
上堂后六祖大师心通周知,随告大众说:「现今有盗法者,潜伏于此会大众中。」按语说:六祖以法尔灵通一切现象,即能指出有盗法者潜在大众中。
志诚出礼拜,具陈其事。
志诚师逐从大众中出列,将来曹溪求法之来龙去脉,告诉六祖慧能大师。按语说:志诚师不得不出来礼拜,并具陈来此参学之原由。
六祖曰:「汝师若何示众?」
六祖大师问说:「您师父如何开示大众?」按语说:汝神秀大师如何教导大众?
对曰:「常指诲大众,令住心观静,长坐不卧。」
志诚师回答说:「神秀大师常常指导大众、教诲大众,应令心住不动,观照心静止之相,若能长坐不卧,夜行不倒单观照心者更佳。」按语说:志诚说神秀禅师常常教诲大众,教我们住心观静法门,并嘱要长时间打坐,而最好能不倒单。
祖曰:「住心观静,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生来坐不卧,死来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六祖说:「住心观静是住入空寂,可说是住空、守偏空,不能让佛心动,这是病不是禅。禅者是心之动相,若真空遇缘不能动心念,如此佛性住空不具有心,是谓之为病,这不是真正的禅境。若说一个人修到妄习已去,妄想心不起,还是如此长坐不起,只得个将身体拘束住而已,对于佛性应缘起法之道理不能了知,那有什么用呢?请听我说一偈语:『人活的时候是要坐不卧,死后只能卧而不能坐。此身原是臭皮囊、臭骨头,用此身要能立功德吗?当然此身也不会有什么过错!』修行在修心、用心,不是在修此身,用此色身或五根也。」
按语说:要知住心观静,是一种禅病,而常坐拘束此身,对于佛理不懂,有何益处?且听我述说一偈:人生下时是坐而不卧,人死时是卧而不能坐,此身原来是臭骨头一具,对此身来说如何去其立功或过?
志诚曰:「未审大师以何法诲人?」
志诚师说:「不知大师以何种法去诲示学人?」按语说:那大师汝如何教诲学人?
祖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听吾偈曰:一切无心自性戒,一切无碍自性慧。不增不退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六祖回答说:「我若说有法可教于人,即是用诳语迷惑于您,所谓佛法者无一法可得,无一法可学,是谓真佛法。如《金刚经》中所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无有少法可得,是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要如何来学佛法呢?行者就只要知道,面境随各个境缘、方式等,能解缚内心对此境缘的执着,若能做到这样解缚境界,可以假名为三昧、正定。请听我说一偈:『守戒是修行人第一重要的,但若行者对于一切境缘都能做到无心去相应,那到此无心境界行者自性戒已成立了,不必为守戒而受制于戒了。对于缘来缘去,自性所感知的境缘,行者都能无碍心的话,就是从自性中产生了般若波罗蜜多智慧了,故能对诸法观照成无所有、不可得。佛性空无之体,遇缘应缘起法之用,本自不增不退,自有金刚之力,能摧毁一切烦恼之法。法身化出归来自如如,自性不失、不坏,本住三昧之体不变易。』总之,一切法不离自性,应缘、应化都不离此心,此心永远处在三昧中。」
按语说:我若说有佛法给人,即是欺骗、虚诳汝。但若能随汝之毛病,给汝解开汝所受缚之境,可假称之为三昧罢!听我说一偈:面对一切境不起一心一念,即是自性戒,面对一切境起一心或一念,而能无碍不执着,即是自性慧。对法时无所增亦无所灭,自性金刚生起无能坏者,身去身来无所挂碍,如此就是正定三昧也。
志诚闻偈悔谢,即誓依归,乃呈一偈。曰:「五蕴幻身,幻何究竟,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志诚师闻六祖以偈语开示后,后悔前所行之法,感谢六祖慈悲开示正法。并发誓要皈依六祖为师,乃呈献一偈说:「五蕴(色受想行识)本是幻化之身与心,此幻身与心有何究竟可修成。只要行者能回转来趣向自性真如,有所法还是不净之法,不能用一切有为之法,所以一切有为法都不能证得真如体也。」
按语说:志诚闻法,心生欢喜,誓言皈依六祖,并呈一偈曰:色、受、想、行、识等五蕴成就此幻化之身,此身既然是幻化的,有何究竟可成佛道?若也一心要回来趣入真如体性,有此念头即是不清净之心也。
祖然之,寻回玉泉寺。
六祖深许志诚所言,不久志诚即回玉泉寺。玉泉寺者位于湖北当阳县玉泉山之东南麓,又有言其由洞穴出水,注凝为泉,色似琉璃,味如甘露,故称玉泉。又有以玉泉山形似覆船,故又名覆船山或覆舟山,颇富胜景。东汉建安年间(196~220),普净禅师初结茅 芦于此,梁宣帝敕建覆船山寺。隋代开皇十二年(592)智顗大师来此,倡立法门,并建立一寺。次年四月,智顗大师于此讲法华玄义,文帝原敕寺额「一音寺」,后敕改「玉泉寺」。之后玉泉寺之名由是大着,而与当时之栖霞、灵岩、天台等并称天下丛林四绝。唐代仪凤年中,神秀大师于寺东结庐,号「度门寺」。
按语说:闻后,六祖印证无误,然后还回玉泉寺而去。
(2004 年 6 月 22 日 撰于 法尔)
来不及的悔恨在汉朝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人子希望侍奉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无法尽孝。来不及侍奉父母,真是遗憾的人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从感恩开始一个好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则奠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儒教重视修心、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要先好好修养自己,培养慈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十地 法云地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学佛即是「学佛的生活」,如果能把心照顾好,净土就在我们身边,天堂即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可怕、可恶的人生──像地狱般的苦难,同样地也是由一念心所造成的。一念之差 地狱天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富的人。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于是,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经中有一则小 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在一个山城小镇外,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两老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意境与满心的善解。心中有爱 贫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亡者,杀了许多生灵,因此个个表情悲戚。佛陀知道后,悲悯地说:「这就是众生的颠倒啊!殊不知人死了,屠杀生灵的行为对亡者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头大象,体型强健、性格温顺,国王非常喜爱牠,特地为牠建造一间舒适的象舍。一群强盗看中象舍周围静僻隐密,接连好几个晚上悄悄聚集在象舍旁,商量抢劫的计划,像是如何破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在世,真正过不去的是自己,最恶毒的敌人是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反观自性,不要让恶念浮上心头。世间没有过不去的事,切勿轻视自己的生命。培养开阔心胸 预防心病良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中篇》五浊恶世度有情佛陀的苦行因缘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闻佛法,每天总是在吃喝玩乐、安逸懈怠中度过。佛陀怜悯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守财狗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一点点的时间来训练,慢慢地累积,就能养成很好的思考习惯,调伏向外奔驰的「心念」。佛陀最关心众生的心念,所以应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最美的心境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前也该干净的心念,每天都去打扫街道。他以实际的行动来爱乡里、爱别人。二、三十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从未曾间断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不明事理徒恼乱心中若有一点疑惑,不要累积成恼或是怨,凡事用智慧分析、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才能照顾好心念。人会有烦恼,就是因为累积不如意的事;然而世间事,十之八九都是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习气 可爱与可厌的分界同样是患了老人痴呆症的老人,一位令人心生欢喜,另一位却让人心起烦恼!年轻时心念的养成,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晚年境遇。有位中年妇人来看我,诉说家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无价之宝方为贵我们要好好用心,把心清净之后,要善于环保,保持清净的心,切勿再染上世俗贵贱的心态;有真正超然的道心,万事万物自然无贵贱之分,而且能圆融无碍。人生忙忙碌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辑四 至爱篇人生有爱无憾事罹患癌症的慈诚队队员,在队友的细心照顾下,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了一股温馨的暖流。人与人之间,若能彼此扶持、相互关怀,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慈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善解包容要善解、包容,对人要懂得善解,即使对方有意伤人,只要我们无心接受,就很容易善解;对事不要存有成见,若能打开心门事事包容,内心必然轻安自在。我常说要善解、包容,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体会证悟道理明白后,倘若还是放不下,就无法体会。所以,只要真正体会了真理之后,就会很欢喜地去做,这就是证果,证得欢喜的果报,心无烦恼、很自在,就是彻底觉悟的欢喜心。最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心灵的资粮佛陀在世时,曾说过一段染布的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街道十分热闹,开了各种贩卖生活用具的商店,有打铁店、制桶店、布店等等。佛陀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回归本性一个人是否高贵,并非自我标榜;而是需要好好地努力,回归自己的本性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尚。人的本性是自然、平等的,世间上之所以有分别,就是因为有我,而且自以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那些丧尽天良,制作、拍摄,贩卖传播日本AV色情电影,所播映内容完全违背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圣先贤所提倡“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的伦理道德,国家法律,自然规律。为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3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佛过去就和我们一样,都是造恶业的。不动如来,宝生如来,阿弥陀佛,不空成就如来,过去都是破重戒要堕落地狱的,但是碰到了中间「毗卢遮那佛」的慈悲,引导他们去大忏悔,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30
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祗因无明妄动,是为大咎。从真起妄,迷上加迷,依惑造业,依业受报。由因感果,以善恶而定升沉;随业受身,现轮回而招生死。胎卵湿化,诸趣纷然;大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三十多年以来,我本人在闻思修行的过程当中,密法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每一次灌顶的力量的加持,好像比听课还多得多。有时候,一灌完顶之后,相续当中很多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11-18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这一禅门宗派诞生最晚,认为人的佛性是“现成”的法眼宗,为五代清凉文益禅师所创,属南宗禅青原行思法系,是中国禅门“五家”中成立最晚的一家。因五代南唐中主李璟赐谥为
悟性时光时间:2024-11-07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第二十课 临终关怀应有的认识 有生必定有死,新生的喜悦常常令人忘记死亡的哀恸,人间也不知这边生命的结束原来是那边新生的开始。在这一生一死之间,只知道自己的悲伤,而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10
禅宗哲学象征 第二章 公案颂古与不二法门禅宗开悟论揭示超越分别执着以重视清净本心的方法与途径。佛教的开悟方法素有渐修与顿悟二途,对于禅的灵魂公案来说,它所体现的开悟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6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我认识的一个捕蛇者的悲惨报应作者:灿烂阳光女我父亲年轻时候想学治蛇伤,要学治蛇,首先得学会捕蛇,他就找了个师傅——杨满爹。杨满爹是外地人,讨饭讨到我们那个地方,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15
问:佛教常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搞清楚佛性问题与学佛关系重大,所谓佛性究竟是什么?答:五十年代我曾和佛教青年探讨过有关佛性问题;近年来,也曾围绕这一问题,谈过我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4
近行定与安止定慈济瓦法师讲郑栢青译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
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岂不冤枉?《了凡四训》把这一桩事情讲得透彻、明白,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3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