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礼大师的生平及思想
佛智法师
一、大师的生平及行履
知礼大师,俗姓金,字约言,四明(今浙江省宁波地区)人,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诞生。其家族有悠远的信佛传统,父母都是虔诚的佛教居士。
大师少年时“神宇清粹,不与众伦”。(《佛祖统记》)公元966年,值遇慈母去世,悲痛欲绝,回首往事,不胜凄沧,遂深感世事无常,生命危促,思择再三,萌发出家修道之念,获父允诺,即入太平兴国寺,投礼洪选和尚剃染出家。大师披缁在身,侍奉师长,恭聆法音,聪明好学,谨遵教诫,深得同门欢喜。十五岁时,大师圆受具足戒,专政律学,恪守僧制。
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大师满二十岁,依止天台山螺溪传教院宝云义通大师(公元927—988年)学习天台教观。起初,有位首座老比丘,以其为后学,心存轻视之想,训诫曰:“法界次第,汝当奉持。”大师问曰:“何谓法界?”首座曰:“大总相法门,圆融无碍是也。”大师反诘曰:“既圆融无碍,何有次第?”首座哑然无语,面有赤色,再不敢以年龄相貌取人。(《佛祖统记》)
首座之事既经传出,众人惊异大师思维敏捷,辩才无碍。大师亦深知自己虽然出家日久,但于教理还未能登堂入室,以窥一豹,因此,谦恭自守,多处讨教,勤勉刻苦,专心于慧业,不敢起丝毫骄慢之心,经过三年精进修学,大悟天台圆顿奥旨。于是,宝云大师命之接替自己,登台说法。大师意气风发,奋然作声,女口珠妙语,雅俗共赏,阐理精辟,圆融无碍,听者如醉如痴,莫不叹服。与慈云遵式大师一同成为“宝云门下二神足”。
宋太宗瑞拱元年(公元988年),义通大师舍报圆寂。大师继主传教院,弘宗演教,法席隆盛。
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大师受请移锡四明祥符寺,大开讲席,学徒云集,不久,人多寺小,不敷应用,遂移驻城东南隅的保恩院,聚众讲法,修忏悔等事。翌年,保恩院院主显通长老感佩大师的懿德嘉行,舍出此院予大师作“长讲天台教法的十方住持之地”。此后,大师声名远播,如日中天,深得十方敬仰。
宋咸平六年(公元l003年),44岁时,日本高僧寂昭等携带其国天台学者源信有关天台教理的二十七条疑问请教知礼大师,大师一一作答。此后,依次撰述《十不二门指要钞》、《别理随缘二十问》、《观心二百问》等著作,大弘天台教观双美之旨,遂使天台宗蔚然再兴。
宋大中祥符三年(公元lOlO年),保恩院蒙皇帝赐名为延庆寺,大师住持寺务之余“竭力尽心,誓愿流通天台教观”。(《尊者实录》《大正藏》卷四六第919页下)精勤讲学,修观著述,并广作忏事,从不使时间空过。所以,遵式大师赞曰:“于今山家一教,旋观海内,唯兄一人而已。”
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大师为了普利大众,特创设念佛施戒法会,结聚僧俗善信一万余人,同修念佛法门,大弘弥陀净土思想。
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丞相寇准奏请朝廷褒奖知礼大师。宋真宗御赐紫衣袈裟,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又加封“法智大师”的尊号。其间,大师悲悯众生鄙陋无知,感愤学者偏异佛法,故欲焚身供佛,警策世人,后因朝野上至皇帝下至庶民的苦苦挽留,诚请住世,并及遵式大师等长老和弟子的诫劝力谏,才不得已改变初衷。
宋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大师在传教之余,勤力笔耕,撰写《修忏要旨》、《观音别行玄义记》、《观无量寿经疏妙宗钞》等法典,形成完整的天台教学思想体系。
宋仁宗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正月十五日,大师结跏趺坐安处法堂,召集学法僧俗徒众,咐嘱后事,简宣《法华经》奥义后,面向西方称念阿弥陀佛圣号百遍,洒脱而逝,春秋六十九,戒腊五十四。
后人尊之为天台宗第十七祖,世称“四明尊者”。大师的入室法子众多,杰出者如:广智、尚贤、神照、本如等三十余人,后皆弘化一方,导倡宗风,传佛心灯。
大师盛宏天台宗义,以树立天台正统思想为己任,针对一部分天台宗教徒混淆了天台宗与华严宗思想的状况,展开三次大论战,前后历时三四十年。称自家学说为“山家”。广破诸异说(山外派及华严学者),获得了巨大胜利,匡济宗统,阐明诸祖正法义,从而使天台宗影响力大大超越华严诸宗,呈现出极为兴旺之势。
大师在拨乱反正、标宗明旨的弘法过程中,著述繁多,现作简介:
二、大师的著作
(1)《金光明文句记》,十二卷。内容:论释天台宗重要教义,破斥山外派的异解,对性恶论、三谛、三观、法身、有相、三识等中心议题详细地加以阐述。
(2)《金光明经释难扶宗记》,一卷。内容:批驳山外派的异见,扶正天台宗义,讲述修习止观,当以观心为重;法性法相,理事无碍,当体圆融;若心若法,皆是金光明不可思议妙觉真女口。阐明广本观心之义,唱妄心观。
(3)《观音玄义记》,四卷。内容;乃智者大师所著《观音玄义》的注释,书中对别理随缘、性恶说等有精辟独到的见解。
(4)《四明十义书》,二卷。内容:从十个方面与山外派学者论辩,阐明离法性而观心,只能是妄心观,并非如山外派主张的真心观等论题。本书是宋代山外与山家派“往返各五、绵历七年”论争的内容总结,包括了知礼大师思想的主体部分,极富有学术研究价值。
(5)《观无量寿佛经融心解》,一卷。内容:讲述摄万念归一心,以十六种观法求生净土等方便解脱道。
(6)《十不二门指要钞》,二卷。内容,是对湛然大师所作《法华玄义释笺》卷十四最后一部分“十不二门”的解释和演秘。书中提出妄心观、两重能所、理具事造等论题,对山外派的异说力口以驳斥。
(7)《修忏要旨》,一卷。内容:结集大乘佛典中记载的修忏消灾诸法,以《摩诃止观》和《法华三昧仪》中记载的忏摩方式力口以融摄,指导行者如法实践。
(8)《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六卷。内容:阐述修行净土法门当以妙观作导规,圆汇于心,即心念佛,即能感得四种净土的思想。
大师另有《观音经义收记》、《金光明玄义拾遗记》、《法智遗编观心二百问》、《法智遗论解谤书》、《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金光明最胜忏仪》、《四明尊者教行录》等大量法宝流传于世。
三、大师的思想
1、妄心观
天台宗极力倡导教观双运,解行并进的教学方式,劝化行者研教、明理、实行、证果。因此,台宗历代宜师都十分重视观门的理论体系严密圆满和契机契理。
智者大师在《金光明经玄义》广本中提出“观心”的论题,即“以心观心”的特殊体悟诸法实相的方式。到了宋代,台宗内部对观心等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分岐,从而导致了长达三四十年的学术争鸣。其中,以知礼大师为代表的山家派为了扶正宗义,对以晤恩大师为代表的山外派异说大加批斥。
知礼大师认为“观心”就是要将所观之法集中到心上来认真谛察,强调“妄心观”,即:观心的目的在于转凡心而实现理心,如果抛舍一念妄心(日常的一念),那么圆观即无从安立。若观理心,则根本无须立观。因为真性理心本来就不是对象性的法,所以,其不能作观察的对象。由此看来,唯有元明妄心才能成为观察谛审的对象,要即此妄心方能观显三谛圆融的妙理。因此,大师讲:“今欲显于妙理,须破染中因果,将总无明心一念阴识为境,以十乘观破之,使染中妙理显现,成于佛界常住之阴。”《十义书》卷上明确地指出行者欲入圣流,超出轮回,必须以十乘妙观为能观,以无始无明为所观,从中摄取“一念阴识”(凡夫日常生活中的一闪念)为观境,逐步体悟性具本有,圆融无碍的诸法实相,趣证佛果。有力地反驳了山外派只讲观实相,不讲观心的主张。
知礼大师对山外派著名领袖庆昭大师所讲的:“不独约真心说唯心,亦不须约妄心论唯心,盖约真妄合论说唯心义”提出质疑,指出山外派的这种真实妄合论的调和说并不符合“不变则色心诸法俱真,随缘则色心诸法俱妄”的世界本来面目。如来藏性真圆融,清净本然,常恒不变,乃宇宙万法之本体;阿梨耶识随缘变现,生成森罗万象的大千世界。如来藏真实不变,阿梨耶识所产生的世界变幻不实。因此,二者代表了两种世界的差异,不能简单地拼合为一。
大师认为凡夫的心是一体两面,一面是随缘之心,即妄心;一面是不变之性,即佛性。前者是特殊的主观认识,是随着客观外境的不断变化而随机转变的;而后者则是普遍的理性,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大师主张通过对第六意识(妄心)作智慧的观察,从而体悟真心,成就佛果。可知,这种以色心实相论为出发点的妄心观法与山外派以第八识、第九识的唯心观(真心观)显然不同,并且在度生的事业上,更比山外派善巧方便,真可谓三机普被,利钝全收。
2、别理随缘
知礼大师在与山外派学者论辩的过程中,随着对智者大师、湛然大师等台宗诸祖的学说所作的充分发挥和深刻的演秘,其思想亦变得愈来愈精邃。
大师在《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下曰:“他宗明一理随缘作差别法,差别是无明之相,淳一是真如之相,随缘时则有差别,不随缘时则无差别;故知一性与无明和合方有差别,正是合义,非体不二,以除无明无差别故……应知不谈理具,单说真如随缘,仍是离义……故知他宗极圆,祗云性起,不云性具,深可思量。”即认为真如缘起的涵义,别、圆二教所说不同,别教所讲的真如,超然在差别的事相之外,亦即是和事相隔别的理体’,其随缘所生的一切法,生法的功用全在于无明。所以称为“别理”,或称作“但理”。圆教则认为真如理体中本来具足差别的事相,事理相即,融汇贯通,其随缘而作一切诸法,乃是举体随缘,举体不变,即不变而随缘,随缘而不变。可知圆教的随缘是立足于性具的原理,因此是修性不二,修中三千,已是性中三千所本具,故称理具随缘。
山外派学者认为只有真如才能随缘,以为随缘的便属终顿圆教,而别教真如是不能随的,因此群嚣嚷嚷,反对大师讲别理随缘。而大师则讲真如随缘通于两教(别圆),将随缘作为圆别二教皆具足的能力,而另把是否谈性具作为区分“别”“圆”的标准。这就是大师在《十不二门指要钞》中所指出的“故知若不谈体具者,随缘与不随缘皆属别教”的义旨所在。
由于别理随缘是知礼大师立足于天台性具说而加以阐显的微妙之法,对后世天台思想发展影响颇大。故宋代法登大师赞曰:“立别理随缘,乃中兴一家圆顿之教。”(《议中兴教观》)
3、性具思想
知礼大师的性具思想源于智者六师“一念三千”的命题。大师契会祖意,强调性具十界、十界互具互容,指出不变随缘之心(妄心)和随缘不变之性(法性)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三谛圆融的法体。即为“介尔有心,即具三千”。
大师在《十不二门指要钞》中讲:“他宗明一理随缘,作差别法,差别是无明之相,淳一是真如之相;随缘时则有差别,不随缘则无差别,故知一性与无明合方有差别,正是合义,非体不二,以除无明无差别故……今家明三千之体随缘起三千之用,不随缘时三千宛尔,故差别与体不二,以除无明有差别故。”明确指出差别不仅是无明的产物,亦是法体固有的成份,若欲除去无明,关键不在于除息差别,而是在于主观认识上达到“圆断圆悟”。即:“三千在理,同无明;三千果成,咸称常乐;三千无改,无明即明;三千并常,俱体俱用。”
性具三千是以知礼大师为代表的山家派的宇宙论、根本世界观。随缘之心和不变之性是性具三千的两种展开方式,亦是凡圣世界诸差别及生死流转、涅槃还灭的根据。
大师认为性具三千既是逻辑前提的一般性概括,也是果佛所证的终极真理,而对于性具三千的体悟,则应在随缘之心和不变之性之间,遵照六即成佛的修行次第逐渐成就。大师虽然认为性具三千即诸法实相的特性,举一全收,而同时,大师更注重“全理成事,定分内外,彼此角立”的矛盾事物在性具中的融摄与互具互收,故其在《四明十义书》中讲:“今据此教文,若内若外,若心若色,趣观一境,皆具三千,以互具互收故也。”并讲:“故了万法唯心,亦了万法唯色,万法唯声、唯香、唯味、唯触等。”色是心的客观内容,离开色,心则变得空洞而莫可名状;心是色的主观印象,离开心,则色亦无法被认识。故知,心具是指内心,而色具则属外色,依内心观察外在一切法,观外色而一切法趣于色。所谓内外的区别,只不过是心与境的相对概念而已。即如湛然大师大《止观辅行传弘决》中所讲的“若色心相对;则有色有心,论其体性,则离色无心,离心无色,若色心相即,二则俱二,一则具一。”如此,色亦具足三千,五蕴充满全法界,在妄心之中,既有心之三千,也有色之三千,内外融泯,即称性具三千。
4、理毒性恶思想
理毒,又称理性毒害。理,是理体、真如义。毒,是毒害,相当于恶。
山外派智圆法师认为理性自体是无染,因无明之迷,生起一切现象而成毒。理毒并不是真如法性本具的,故理毒可灭;性恶,即性毒,性恶法门不能破,性毒无法灭除,故理毒非性恶,可知这种理论受《大乘起信论》的真如思想影。向颇大。
知礼大师作《
lt;对阐义抄)辩三用》对智圆法师的说法加以问难。指出智圆法师的观点只是别教的说法,没有达到圆教的水准。圆教主张理毒即性毒。智圆法师以为所迷的真如理性不具有“三障”(烦恼、业、果报)的污染,而是因无明之迷而另有三障。这种别教的说法导致圆融相即的“即”字的意义也就不能成立。而圆教则不同,它认为所述的真如理性原来就本具三障污染,所以在事相上时时现出三障,在其还原而成就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时,染毒仍在,三障与三德可以互具互融,这样才合乎圆融相即的“即”字的意义。
圆教所消伏的理毒,是自体中内藏的性毒——性恶。消伏性恶的圆教,不必别教那样能所因果对立,纯然是应无所住的自然运行,至于能消伏的一心三观及所消伏的理毒,当体即是不二,这是圆教的旨趣所在。
众生既有善性(性善、修善),又有恶性(修恶、性恶);有肯定的方面,又有否定的方面。众生须要通过内在矛盾的同一展开,即内在转化工作的展开,断除修恶(贪嗔痴等烦恼),真正体达性恶(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之心),由此善观自心,自度度人,如法修持,方可走上菩提光明大道,圆满究竟的佛果。
5、净土思想
知礼大师除了主张天台止观修行法外,还特别重视智者大师在《观经疏》中所倡导的净土实践。大师以《观经疏》为主导思想,用台宗独特的圆顿观法组织念佛法会,并结净土莲社,邀集同道称名念佛,且勤修忏业,清净身口意三业,除去贪嗔痴诸毒,生起清净心,虔诚礼佛,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大师在隆兴台宗的同时,兼宏净土思想作为修行辅助,并着《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观无量寿佛经融心解》等法典,广为流通,平常忏事也以修弥陀忏为主。大师所创设的念佛施戒法会,后历时一百九十年而不废。如此台净双修,对后世台净二宗更趣融合影。向殊深。
四、大师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中国历史进入宋代以后,是佛教与我国传统文化全面融合的深入阶段。知礼大师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渊博的学识、精严的功行、高尚的情操、大无畏的勇气和魄力,积极推动台宗的义学向高层次发展,并针对一部分台宗门人(山外派)混淆天台宗与华严思想特点的状况,展开三次大论战,匡扶宗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天台宗的思想体系,为台宗的再次复兴且超越于华严宗之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师解行并重,慈风远被,弘法利生,不遗余力,深得道俗敬慕、皇室尊崇。大师接受诏赐紫袈裟及“法智大师”的尊号,广修寺宇,提高了僧众的社会地位,有力地扩大了佛法传播于世的范围。
大师创建念佛施戒会,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大化世俗,影。向深远。因此,《佛祖统记》卷八赞曰:“四明法智以上圣之才,当中兴之运,东征西伐,再请教诲,功业之盛,可得而思……判实判权,说修说性,凡章安,荆溪未暇结显诸深法门,悉表而出之,以为驾御群雄之策,付托诸子之计。自荆溪而来,九世二百年矣,弘法传道何世无之,备众体而集大成,辟异端而隆正统者,唯法者一师耳……”功业威威,言传不尽。
什么是文化?常闻这人文化高,那人没文化。到底什么是文化呢?文是指人类的智慧、道德、修养和人格。在欲望与愚痴的黑暗中,文就如太阳一样明亮,光照大千,所以称文明。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2008年12月,在北京香山名苑宾馆,一个女士经人介绍来见我。可是她不停地述说自己的苦难,没完没了。我打断她的话说:你的苦还真多呀!女士:别人诉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诉苦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学员:师父呀,请问当梦想和现实冲突时,该怎么办?寂静法师:其实我们参考物理学原理就明白了,物理学中有两个力,一个叫动力,一个叫阻力,生命的前进也分为动力和阻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长相不算好看,却会莫名给人带来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和他们相处会感到一股平静喜悦、简单纯粹的能量。同样,你的生活中或许也遇到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阿育王净土精品注:看到很多同修在网上忏悔自己邪淫的过往,不明白的是大家都基本对佛学有一点了解,难道就不知道因果的取舍吗?您写的帖子描写自己邪淫过程到底是劝人戒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如果有一千朵花,可能就会吸引一万只蝴蝶,花多蝴蝶多。同样的道理,好心和福报能够感召美好的环境。厚德才能载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需要增长家庭教育智慧,要让孩子独立自能,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用私爱去伤害孩子的心灵,父母需要做的是滋养孩子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许多人都喜欢问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做才能让我的人生顺利,让生意顺利,让孩子顺利? 其实,拥有顺利的人生,只要八个字就可以了。按照这八个字去做,你的生命就一定顺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我给企业家讲课,我问,你能让兔子拼命吃草吃成羊吗?你能让羊拼命吃草吃成牛吗?你的企业你不去改命,你天天想拼,兔子想拼成羊这行吗?你拼得比其他兔子肥这个是可能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关于教育教育三大原理:1、空瓶子原理2、种子原理3、唤醒原理人是什么?人什么都不是,像个空瓶子,装什么就是什么!坏人教我们掠夺,好人教我们创造,圣人教我们发现。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善士问:您好法师,我有一个问题,对于我的孩子,如果不督促他做作业,他做作业的速度就会很慢,也就没时间去看书、看电视、玩耍了,这该怎么办?寂静法师答:孩子所有的问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每个人都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有、子孙成才,为此我们想出很多很多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这就好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数的问题就生出无数的方法。而真正的大智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从前,有一个农民赚了很多钱,他很自豪地说,我靠着一己之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了,发财了。我们仔细想想,他真的是靠一己之力吗?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他能发财吗?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因果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有一个农民在春天的时候,播种一粒冬瓜子,到了秋天的时候,它竟然结出了一个南瓜。你们说这是什么原因?他肯定把种子弄错了,把南瓜子误认为冬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寂静法师:绝对改善成绩与命运的秘密武器——关系管道理论【编者按】“自然的恩典”系列冬、夏令营迄今已经连续举办八期,已有6000多名参加的家长和学子直接从中受益,数不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所有的问题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前世的业力(先天)。此生前很多世前累积的恶业,在今生遇缘引爆了。就如满身炸药,又常常抽烟和烤火,最后爆炸了。所以一定要持戒,努力断恶,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一个装过臭水的容器需要清洗空置,一只装过牛奶的杯子同样需要清洗空置。一个肩挑狗粪的人是辛苦的,一个肩挑黄金的人同样是辛苦的。一个背负罪恶过失的人是沉重的,一个放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人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个问题是很高深。我们都想要健康,都想要发财,都想要家庭好,都想要子孙好,可是到底怎么样才能好?这些事情背后其实是有些特别的规律的。比如我们梅花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因果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太重要了,没有因果就没有佛法。就好像高楼一样,没有地基就没有高楼,破坏地基就可以破坏高楼。破坏因果就是破坏佛法,宣扬因果就是建立佛法。因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归纳上面这些外道的观念就是三大主要思想,与佛陀的思想再作一番比较。“﹝三大主义及佛陀的思想﹞印度当时的思想界,可归纳为三大思想,即:修定主义、苦行主义、快乐主义。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夜里,在我的寮房,有人请教发财之道。我从座位上下来,走到门口电灯的开关面前,把灯全部关掉。于是房间立刻进入一片漆黑之中,停留了几秒钟,大家的心中都有一种莫名的不快。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二大理则﹞佛法的因缘论,虽有此三层,而主要的是事待理成,依此而成为事实,依此而显示真性。如上面说到的「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7
“〔第一项 无明〕一、无明的含义即无知、不明,不是什么都不知,反而是充满错误的知,是与正智相反的知。为生死流转的根本。”我们不仅不知道真理法则,反而自以为是,错误认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7
“﹝涅槃之深究﹞(一)蕴苦永息之涅槃:惟有甚深的空(无我)慧,才能破除我见。等到此生的报体结束后,不再受生死果,就是入涅槃了。”生死永灭不再轮回相续才叫涅槃。这里点出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五、解脱者的生活在日常生活方面,解脱的声闻圣者,偏重禅味,而漠视外界。他们的生活态度是淡泊自足的,「少事少业少希望住」。他们的内心充实,而外表好象贫乏清苦。”早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八、正定﹞念是定的方便,因念的系念不忘而得一心,即是「定」。定,有禅那、等持、三摩地等同义的异名。以下区别「定」与「正定」的不同。”定即是一心而非二心、三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六、解脱与究竟解脱二乘圣者及菩萨,从证悟而得的解脱,还有不圆满处。二乘圣者,虽断尽烦恼而证解脱,但因无始来的烦恼,多且重,深刻影响于身心,所以身心仍然不免遗留有过去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道 谛※﹝八正道﹞涅槃──苦的熄灭,是由修道而证得的。在三十七道品中,最能代表佛教的实践法门,就是八正道。”四圣谛的内容是“苦集灭道”:苦是现实的一切,集是苦集起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深信因果」。我早年刚刚念《观无量寿佛经》时,念到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条是菩萨修的,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5
人要相信命运!你命裡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地位,一定的,否则的话你享受不了。人要懂得因果,就会规规矩矩做人,一生快快乐乐、圆圆满满。果报,最好是老年时候享,年轻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依报的环境非常不好,这大家都知道的,佛在经上讲,这个世界「五浊恶世」。我们在四十年前、五十年,我学佛四十九年,讲经讲了四十一年,我初学佛的时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7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1985年农历九月十九重庆慈云寺(壹)题前概述一、能得到观音菩萨加被的三个条件农历九月十九日是观世音菩萨成道纪念日,慈云寺举办这个观音法会是数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990423早餐开示) 【见和同解】 新加坡净宗学会是由李木源会长领导,他非常热心于弘法利生的事业。此道场很难得,这么多人上下一条心,没有意见,这真正是希有难逢。谚语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前面一段讲的四个字,我们一定要记住,自性的体是「湛寂」,自性的用是「虚灵」。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儒家、道家的圣人都懂得用「虚」,高明到了极处。你要用实就错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6
一念时间多长?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所以我们能肯定这一生当中,一念清净的时候决定有。但是第二念就迷惑。一念清净还来不及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由此可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应当全心全力依靠净宗经论的教诲,认真努力的学习,求生净土,这才是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净土怎样能够有把握的取得?你要记住「心净则佛土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5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没有像阿弥陀佛这样做呢?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共业所现的,所以这个业非常复杂,有佛菩萨的净业,有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净土仪规里面,朝暮课诵、佛七仪规里面常讲,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真诚心里头有一个念头就不真,就不是菩提心,心就不诚了。所以曾国藩,这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得为叁界雄』,「雄」是对佛的尊称,就是大英雄。英雄两个字怎么解释?一般普通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个人叫英雄。世间什么事情人做不到?了生死出轮迴的事情,没有人能做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现在的教育只教人做事,没有教人做人,现在的人会做事不会做人。不会做人,事做得再好,纵然享受,心不安,提心吊胆,怕出祸乱,不安、不稳,死了之后叁途受果报。人不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画面,宇宙怎么来的?这个画面从哪来的?念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才是事实真相。理解事实真相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很多人看到我的时候,问我怎么修养的?我就很简单,叁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心就清净了。要放下,什么都要放下。佛家讲得透彻,效果殊胜。我刚学佛的时候,跟章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我们出六道轮迴,比他们简单、比他们容易、比他们彻底。他们离开六道轮迴到哪裡去?到四圣法界声闻法界去。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了,四圣法界跟极乐世界不能比,差太远了。我们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清净心这个时代修行要想成就,只有念佛求生净土,除这一条路之外,确实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得通的。念佛要念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有把握往生?要念到心清净。心清净了就是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顺境善缘,就是善人,在这个境界里头最容易生的贪恋,你要在这里头放下贪恋,就是没有贪爱的心,没有留恋的心,你心清净,修这个功夫。逆境恶缘,遇到人都不是好人,都常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这些我们平常要细心去反省,观察自己,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定意,就是有没有定的意思,心清净、杂念少。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谚语里所说的,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佛法里头,古谚语所谓的「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看到大家互相赞叹、互相合作,兴旺的气象;互相瞧不起、互相批评、互相毁谤,决定败亡。兴旺的教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1古大德教给我们,“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不去接触,不去打听,我们的烦恼就少;没有必要认识的人,不去攀缘,不去认识,我们的是非就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