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清凉解要 一
智慧 今天和你们讲「智慧」。这个问题比较深,希望你们随缘随力随分听取。 佛道的智慧,和世间智慧不同。世间所谓智慧,是世智辩聪。这是我见,不究竟。同时,往往是非量。佛道的智慧,所谓智,是分别法相;所谓慧,是洞达法性。 法相有分别,智者如实知,称为智;法性无分别,智者如实知,称为慧。这就是古德所说的:「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分别一切法是智,不作分别想是慧。 心经上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分别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法,称为智;一切法缘生无性,无性则空,称为慧。 智者──烛有;慧者──镜空。智,如实知一切有法因缘生,因缘生无自性,无自性即空,所以智者知:有而非有,非有而有。慧,镜空,如实知空是无性,无性能随缘,随缘现诸法,所以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有而非有,非有而有;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称为妙智慧。就是金刚经所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菩萨智慧,修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缘者,烛有也;不变者,镜空也。菩萨随缘入生死而不住生死,所以称为随缘不变。不变者,涅槃也。菩萨证涅槃不取涅槃,所以称为不变随缘。 佛智究竟,称「照而寂、寂而照」。照者,普度十方,分别一切法,称为遍知。寂者,不动法身,不生不灭,称为正。佛的智慧是正遍知。 照而寂,虽然常化六道,常是法身。所谓「常六道常法身」。寂而照,虽然常法身,常度化六道。佛如实知如实证,究竟证到,所以常六道常法身;众生不如实知,遍计执,识心计度,虽然是常法身,可是常轮转六道。 此法说起来,如果广说无量,略说称为智慧。智慧不远,在各人的性中。 世间智慧,皆是识心计度,不究竟,总归生死。佛道智能,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因为什么呢?有即空,则有不可得;空即有,则空不可得。甚而言之,不可得亦不可得。既然是不可得,所以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 希望大家精进上求。这是出家人的上求佛道。如果你一时听不懂,下去以后,善思惟。 慈悲和智慧 今天有两项有关修行的事和大家讲。第一,我们能安安静静用斋,要起慈悲心。台风来,不知多少众生丧失生命,譬如我们放生的那些鸟,台风不止,没东西吃。刚生的小鸟,怎么能生存?所以大家要起慈悲心。 慈悲心怎么发起呢?各人精进修道,就可超度他们。希望大家精进办道。 第二,昨天修学华严义海,讲到智慧,智慧是母,生一切知识。世间凡夫,仅仅有一点点常识,好比小孩子,他知道一按开关,电灯就亮。比常识再高一点,是知识,但不是智能。智慧知一切法空,空即是有,有即是空,空有不二。 声闻乘人,知一切法皆归寂灭,一切法空,这是二乘的智慧,在不二法门中仅仅知道空,天台把这叫做入空观。 菩萨知空就是无量,叫出空入假。二乘开慧眼,知道空,其实还是有,有法不了生死。凡夫众生执一切法实有,落入生死。二乘执空,了分段生死,还落变易生死。菩萨知一切法假,知空即无量,逐渐了变易生死。佛究竟,无作。于空知无量,于无量知空,于有知空,于空知有,知此法不二,叫无作。无作,就是无生,空即是有,空不生;有即是空,有不生,一切法不生,这是佛的无作大智慧。 智慧就是一种力,在佛时叫十力,十力就是十种智力。在世间叫才,有才必须有德。德又称之为仁,才又称之为智。智仁勇,勇就是力行。这是什么道理呢?比如说,德和仁,叫仁德,等于有目标了。你射箭的功力到了,一定射中;射箭射不到目标,是智力不足。智慧就是此力。 所以,智慧庄严法身,没有智慧,不能庄严法身,其力未充,其力未足。文殊师利菩萨说,见生死边际,但,不了生死,就是其力未充。 最后和大家讲,各人切身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贪瞋痴不好,可是不能不起贪瞋痴,这是什么原因呢?知道有目标了,智力不够。唯有智力可断。 智慧的本质 今天再和大家讲,智慧的本质,智慧到底是什么东西?就是我们天天讲的无性随缘、随缘无性,无性随缘谓之智,随缘无性谓之慧,这是佛的正法。 智慧被两种法障住。那两种法?就是我见和我慢。我见是凡夫;我慢是二乘,叫增上慢人。这两种人,不得智慧。 菩萨降伏我见我慢,初降伏,叫伏忍位,伏忍位在三贤──住位、行位、向位。初二三地叫信忍,华严经如来性起品讲,这是佛的正法,所谓:「正法性远离,一切言语道。一切趣非趣,皆悉寂灭性。」寂灭性就是无性。这是佛的正法。到四五六地,顺乎此法了,叫得柔顺忍。七八九地的时候,证此法,无性随缘,随缘无性,所以七八九地得无生忍。无生忍究竟处,生也灭,灭也灭,生灭俱灭,寂灭现前,叫寂灭忍,这是十地菩萨、佛所证到的。所以,大家要是不知道这个道理,光起我见,光生我慢,从文字相、言语相去求,那叫缘木求鱼。 佛说过,生灭灭已,寂灭现前,这不说得很清楚吗? 清净心开智慧 你们念佛要会念,光数念珠,数得很快,这是白用功,没功德。 阅读不妨阅读,但,不是看经文就可开智慧。一定要有清净心,才能开智慧。不然,不得智慧,愈看愈糟糕。 什么是清净心呢?清净心是性空,性空怎么会入?须入二谛。所以看经,要依二谛,依二谛看经文,则一切皆是佛说,大家切实注意到。 清净心看经文,才能开智慧。并非多看,才开智慧。 大家不要胡涂,若证二谛,在禅宗叫见性,见性就是证二谛。 智慧怎么生怎么障 现在和大家讲,智慧怎么生、怎么障。 清净心是智慧种,一般人误会,认为多读诵可以生智慧,其实错误。佛说,多读诵是禅定障,有禅定障的人,不开智慧,所谓定能生慧嘛,散乱心不生慧。所以般若经上说,一念不生般若生,心清净到一念不生的时候,般若生,般若就是智慧。 生智慧有三种缘,障智慧也有三种缘。生智慧的三种缘,第一个是持戒,第二个修定,第三个发慧。佛说戒能生定,定能生慧,如果能够持戒,修定,自然发慧。修戒定慧,一定可以了生死。如果不持戒能有定的,无有是处;没有定能够发慧的,也无有是处;没有戒定慧,能够了生死的,也无有是处。如果有戒定慧功德,此人虽弱必强,虽愚必智。 所以,记着,清净心是智慧种,一念不生般若生──以戒定的功德生智慧。佛说过,生死烦恼要以戒捉,以定缚,以慧杀,这样才能了生死。 还有三种缘,障智慧,第一个就是不持戒,第二个喜攀缘,如果人的攀缘心重,不发智慧,什么原因呢?散乱心不生智慧嘛!第三个好愦闹,这也是智慧障。发智慧,一定居空闲处,空闲处,外无愦闹,内无五欲五盖。 总说起来,持戒律,就可息你的攀缘心;持戒律,就可息你的五欲五盖。 没有智慧,而可了生死的,无有是处。净土法门大慈大悲,要是至诚恳切求阿弥陀佛,也可往生西方。如果这三种障障得你念佛心都不真诚,往生也是无望,所以大家应该提高警觉,智慧是以清净心为种。 清净心怎么得到呢?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就是。香严禅师,修禅不开悟,天天善思惟,饭吃不下,觉睡不着,逐渐达到一心不乱的地步。有一天锄土,往外一丢,有块石头打到竹子上,ㄆㄚㄌㄚ一响,他开悟了!这不是你多读诵得来的,这是不思议法。真要到你开智慧的时候,睡梦中可以开智慧,静坐中可以开智慧,工作中可以开智慧,甚而言之,走路的时候也可开智慧。 我们都是渐根人,不是顿根人。佛法踏踏实实,真真确确。我们渐渐地修,必可渐渐地开智慧。 不打妄想 保持住不打妄想,不散乱,不昏沉,不计较人我是非,一点一点开智慧。 如果一打妄想、散乱、昏沉、计较人我是非,间断!能保持一段时间不打妄想,不散乱,不昏沉,不计较人我是非,开智慧。 这无量无边。不是一下子开悟。一点一点开悟,可能是禅宗说的开悟。古德说,小悟无量,大悟十八次。 圆显悟性 悟性,怎么教它圆显?祇须不障它,不可帮助它成长。你如果帮助悟性成长,反而障住。 孟子说,有人揠苗助长,到田里看到自己田里的苗,长得不够高,于是往上拔一拔,使它成长。结果中午回家了,说我今天累坏了,我今天帮助苗成长了。他儿子到田里去看,苗都死光了。 悟性也是这样,不障它,本来就是了。帮助它成长,正是障住它。大家千万注意到。不障悟性,不助长悟性。教它自己圆显,圆显以后,功德无量。 为什么不障它?悟性是无作而作,作而无作。你要是帮助它成长,完全是作法,反而障住。 清净耳根 我看见你们很多人。喜欢把耳机挂在耳朵上面,他不知道这样妨碍道业。那是世间法,求学问的。我们修道不同,修道是要教你会「能听声尘的是谁?」这样,一定六根清净。 老子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至于无为。把耳机放在耳朵听,保证你学识一天天进步,名相越来越多。可是相反地,悟性却越来越闇昧。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至于无为,就近乎佛法的无分别心。得无分别智,则能分别一切,这叫正遍知。 大家要知道,你所听的一切皆是有作法,有作法是生灭法,是随生死流的。 佛道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而无作叫做定,无作而作叫做慧,这叫佛道。定慧要是增进的话,你的悟性自然增长。你不知道的事情,可以慢慢地知道,入理就深了。大家注意到──要求耳根清净。 耳根初摄的时候,有一种感觉──好像重听,好像耳聋一样。其实,不是重听。那个时候,声尘入于耳根,不扰乱意根。你达到这个地步,色尘入于眼根,不扰乱意根,鼻、舌、身、意皆如此,那你的悟性就慢慢开发了。悟性开发以后,入理就深了。别人听不懂的,你可听懂,你可慢慢达到「谛听谛听,善思念之。」的境界。你如果光听声尘,增加一点世间学问,这是知解之徒,根本没有用,希望大家切实注意。 真正的佛道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也就是随缘无性、无性随缘。希望大家警觉,不要再走错路了。 如如文字修 今天讲看经不可着文字相,一定要求其义理,这样教理具足才能启发智慧。 智慧如火,经文如膏,古人说以膏助火,膏就是油,以油助火,才得受用。如果是没有火,仅仅是油,不能照物、照东西。有智慧火,则以经文为助缘,才能照遍十方。所以大家不要取着文字相。取相,佛呵责为如狗逐块。文字相都是假的,智慧才是真的。仅有文字不能生智能,必须教理具足。 经上,佛说文字显总持,总持离文字。总持,梵文叫陀罗尼,文字不过是要显示陀罗尼法,可是陀罗尼离文字相。 大家如果能知道这个道理,文字相皆是你的助缘,如果取相称为智障,不取相称为智母。在梵文中智障、智母,都称尔炎。 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于诸文字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心无所住,如此起修,称之为如如文字修。 我讲出来,听也在你,不听也在你。如果听了,保证得受用,要不然,恐怕你白学佛一场。 清净心就是智慧 如何增进智慧?很多人认为读诵是增进智慧的方法。 智慧生长,是有因有缘。有因有缘,智慧才生。什么是因?清净心。清净心的缘是什么?广学多闻。清净心为体,广学多闻为缘。广学多闻依附于清净心,否则,背道而驰。 好比世间人父母生子,子之所生,依母为因,依父为缘。母是其体,父是其缘。父缘可改变,母体不变,生子绝对不能离开母体。 如果有人只重读诵,不知清净心,没有母体,怎能生子?那是愚痴人的想法。所以要记着,清净心为因,广学多闻为缘,如此,智慧才生。 如果没有清净心,佛说多读诵是禅定障,障乎禅定,如果一障禅定,叫狂慧,不了生死,不得解脱。 什么原因呢?所谓解脱,勉强说起来,解脱就是清净心。失清净心,怎会得解脱?所以广学多闻、读诵时,要注意清净心,狂乱心不入。 所以古德读经,先烧一炉檀香,好像对佛菩萨一样,不敢丝毫大意,心不狂驰,然后读经。不但是道人如此,世间人也如此,世间人有一句话叫「焚香夜读」。现在人不同,不知道这个道理,看着电视读书,那是白读。 所以知道这个道理,始终保持清净心。最好看经时,先合掌默念佛号,心确实净下来以后再看。看不懂,合起经本来,念佛净心,或者一天两天,不一定,上午下午也不一定,它一清净心自然发智慧。如果看到头昏脑胀,还是死逼着看,没用的。就算得到一点智慧,那是狂慧。 还有一点要注意,看经,看一遍,是一遍的层次;看十遍,是十遍的层次。因为经文里有教有义,义理要深入。如今天看的经文,和三年前、十年前所看的不同,今天看经则深入了,好像知道其真实义了,以前是懵懵懂懂。如果愈深的经文,须要一遍一遍地看,清净心以后,再看,这是定慧等持。 因为什么原因呢?广学多闻,是能熏;阿赖耶识,是所熏。它不是一次熏进去的,如读心经,一遍背不下来,十遍、百遍,一定背得过来。 所以,众生皆不究竟,就算你懂了以后,不过是皮皮毛毛,还须要进步,究竟者唯有一人,就是佛。叫无上正等觉。大家不信,你看一遍的情形,和再看就不同,今年的水平比去年提高。因为等觉以还都要进步,何况众生?所以大家记住,有因有缘智慧生。清净心是因,广学多闻是缘。若颠倒执着,不得受用。实在说起来,清净心就是智慧,清净心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就是清净心,智慧就是清净心,可是这要八地菩萨以上才得到,得这地位称之为陀罗尼。 清净心为因广学多闻为缘 今天和你们讲,诵经有诵经的因缘,诵经要想解入,有其因缘。清净心为因,广学多闻为缘。 有人误会,他认为广学多闻就行了。不是的!无论世出世间法,皆以清净心体了解。如果没有清净心体,广学多闻没有用。 譬如说,你们校对稿子,就知道了。如果是甚深道理,非要心清净,善思惟,深入以后才能了解;你们校对稿子光读经文,有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所以了解在清净心,广学多闻是缘。 清净心是因,好比母体;广学多闻,好比父亲。生小孩子从母体身上生,不从父亲身上生,父亲仅仅是缘就是了。父亲之缘可改换,母体不能改换。 佛法甚深,深到不可思议,最深的──无相法。无相法,你怎么了解?以清净心去会。所谓无住心就是清净心,以无住心契合无相法,才能深入佛法。仅仅玩弄文字,不知道甚深佛法的。
所以以后你们注意到,诵经一定要善思惟──清净心。了解佛法,有深有浅、有正有误,要求他了解得深、了解得正,不可仅仅知道浅的文字相,不可认识错误。怎么能使它深?使它正呢?这要了解二谛理。合乎二谛的,是正;不合乎二谛的,是误。二谛甚深不可思议,合乎二谛的,深;不合乎二谛的,浅。如果不知道二谛,仅仅在名言相中,无法深入佛法。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编者按:今天这则故事摘自《因果报应故事类编》,由唐湘清居士编译。今天故事主角是明代嘉靖年间刑部尚书应大猷,史料记载,应大猷出生于积德行善之家,自小受到良好道德教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30
达真堪布:怎样对治盲修瞎练的风气学佛、修行一定要有方法。如果真想解脱、真想成佛,你修的法要具足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一个也不能缺少,如果缺少了,修行就不圆满、不完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0-29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第一,闻香云。就是当一缕青烟飘过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凑着鼻子去吮吸它的芳香,轻轻的吸入,慢慢的品尝它的美味。第二。闻香韵。就是品尝一下香盒四周洋溢着的香韵,香韵和
香道历史时间:2024-10-23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大悲咒是非常值得我们念诵修行的,而且现在很多的高僧大德都推荐我们念诵修行大悲咒。可能有的人在修行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其实我们是可以看一看各位法师讲解的大悲咒
大悲咒感应事迹时间:2024-10-07
前几天,有一个居士有个附身的,来见我,见了我之后他跪在地下告诉我,他不是狐仙,他是黄鼠狼。为什么缠在这个人身上?这个人在过去生中伤害他们家十几口。也就是黄鼠狼,
向生净土时间:2024-10-01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鼓是怎样成为佛教法器的 鼓是怎样成为佛教法器的鼓是民间常见的打击乐器。世界各地鼓的种类、形状和称呼有很多,用于各种场合和仪式之中,如战场、殿堂、庙宇、舞台等等,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09-24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诚心诚意的念,就有感应。念佛不是口念,「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最重要的是要学佛的行宜。佛的行宜要怎么学?一部《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的行宜,我们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1
怎样调试佛教与经济世俗性的平衡?周齐斋田是寺院的一个基本生资来源,不过,并非佛教寺院经济的唯一内容和形式。曾几何时,佛教寺院还被允许从事一些商业经营。尤其是"长生库"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9
大千世界,人来人往,人与人相遇,皆因缘分。但每个人身上都有磁场,会吸引磁场相同的人来到身旁。你是什么人,就会遇见什么人,你会遇见谁,取决于你是谁!1、你讨厌的人
佛答时间:2024-09-09
食物五行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来讲一讲吃东西,我相信很多人都欢喜听这个,因为人人都要吃东西。“食色性也”,我们欢喜吃东西,欢喜看好颜色,这是与生俱来的一种习气。你看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1
问:我的朋友已经皈依了三宝,但是从皈依了三宝之后,常常有自杀的念头,一念经就会发狂,请问长老我应该怎么样处理?答:皈依三宝之后,常常有自杀的念头,一念经就会发狂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8-30
近行定与安止定慈济瓦法师讲郑栢青译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
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岂不冤枉?《了凡四训》把这一桩事情讲得透彻、明白,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3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1. 总论这世间上的一般人常认为可以从财富、权力和社交活动中得到快乐、安祥与调和,也想由家庭关系、职位、朋友和感官得到快乐。他们试着运用各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社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文:成刚法师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
佛答时间:2024-08-18
来看省庵大师的一首净土诗: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但执妄心居在内(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阿难所计七处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没有出离心能往生吗?这是绝大多数净业行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当然这里要注意,我们以下根据《观经四帖疏》疏文作的分析,虽然是在讲中品下生是否要求出离心的问题,实际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元朝至顺(元文宗年号,13301333年)庚午年间,浙江西部连年饥荒,当时杭州城中有许多人饿死。于是官府就雇人把这些尸体丢到六和塔后山的大坑中。其中有一个老太婆的尸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三主要道佛教的经典非常的多,如果你现在去寺庙的藏经阁,或者图书馆,佛教的书整个屋子都摆不完。如果你学的是天主教、基督教,事情还好办,也就一本圣经;偏偏你接触的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学习奉献自己,要用智慧去奉献自己,把最美好的自己奉献出去,奉献给你最亲爱的人,奉献给在这个世界跟我们有缘的人,甚至奉献给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喜欢的敌人。这个奉献自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平衡的自在当心和外在的事物互动的过程能够保持平衡,自在才会生起。种种不满足的心、嫉妒的心、傲慢的心,当你有这些心念的时候你就会痛苦啊!是不是?我们现在生活里面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护念众生一个菩萨去观照众生苦的时候,就像是看着一个迷路的小孩。他跟我们一样,想要得到一个最圆满、平安的快乐,想要远离所有人间的烦恼和痛苦,但是用错方法了,一直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请问:打坐过程中该怎样呼吸,才能对打坐更有帮助?法清法师:对于佛家的打坐来说,开始的时候,只是数息就可以了。就是说,你的意识要顺着呼吸走,只注意你的吸气跟呼气。但是,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请问:在家里如何供佛?法清法师:大家在家里供佛,如果有专门的房间当然很好,如果没有,可以供在书房。供在书房很好。如果没有书房,供在客厅也可以。如果房间很小,没有客厅,那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请问:法师今天讲到出家修道就要“断爱去欲”,爱有大爱小爱之分,断爱去欲断的应该是小爱吧。经常也听到一些人说,人如果没有爱和欲了,是不是就会变得冷酷无情?法清法师:这里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他不修行,你也不修了?皈依僧,是皈依整个僧团,不是皈依某个僧人。任何一位僧人的言行,都不能代替整个僧团。不必因看不惯个别出家人而退失学佛的信心,除非你觉得所有的出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从搁置的电子表突然走动谈起我的一位学生送给我一只新加坡出产的电子表,据他说,价格不贵却耐用,走时也准,换上新电池,至少可用两年。可是到了我的手上,换上新电池,仅使用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所以她修的好;某某人的脸色发黑,所以她业障现前,修的不好,因为相由心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相由心生是很正确的道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经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中来讲的。在与很多亲朋好友的联系中,自己也常常要他们学学打坐。但是,他们往往因缘不具足,不能来寺院,自己就没有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自己很喜欢禅修,所以也经常带领别人禅修,所以通过禅修后的人得到的好处自己是经常能看得见的。身体的好转、疾病的减轻、记忆力增强、专注力的提高、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减轻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第八觉知原文: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八大心普济觉我们学佛皆知「依惑必造业,依业必造报」,有业报果报身即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随境转,心就会变质 师父说:我们常常喜欢用心生气,用心烦恼,又用心谈恋爱,用心做事业,用心做善事。 我们一直在用心呀!怎么会找不到呢?原来是你在烦恼,心一烦,念头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生命为什么会苦?为什么会轮回?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自己造来的。因为迷惑而造了轮回的因果,这些因果成为生命的因、生命的业力。如果没有佛陀的引导,我们终将不知因果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把念头停泊在心的机场学佛就是学习戒定慧,戒就象是飞机导航,飞机如果没有导航,就无法飞到停机场,所以戒就是导航,让我们航向成佛之路的导航系统。导航系统有了,接下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