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经要解——不可得义
文:白云老禅师
本单元要谈的是“不可得”。《心经》里有一句:“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其实就是“不可得”的意思。
为什么要谈“不可得”呢?因为一般人执着于“可得”,以为可以从现实中得到什么;大般若经的“不可得”就不能解释为“不可以得到什么”,因为“不”是一个独立的语意,是依于“可得”而言“不”,如果把“不可得”当成“不可以得到”,那就成了命令式的语句,佛法是没有命令的言词,这在名相的认识上首先要把握的。
为什么说“不可得”呢?因为“无所得”。一般人总执着于“有所得”,那就是“可得”,举个例子来说:男女结婚,男的喜欢女的,女的也愿意嫁给男的,但对于女的来说,心里并不一定爱那个男的,她可能爱的只是他的财产、地位,所以男的只娶到人,并未获得女方的心,可见表面上好像得到了什么,其实对男的来说,得到的只是色身;女的得到的是物质,两者都是从物质上去取得,并没有精神上的结合,因为“心”是精神作用,“人”这个色体、地位、财产都还是物质,所以在精神上是“无所得”的。
因此常有这种情形:夫妻感情很好,一方临时出门去旅行或回娘家、出差…,心却还留在家里,这就可以发现“可得不可得”的道理了。再举一个例子:吃饭时有饭、有菜,但往往人会强调色香味,甚至强调所谓的“名人名菜”、“满汉全席”......其实,不都是吃吗?但有人主张粗茶淡饭,讲求“菜根香”,而是不是这些就是好的,那些就不好呢?其实都还在物相的“好”与“不好”上执着,可见“不可得”不是“不可以得”,而是究竟你得到的是什么?如果认为得到了什么,事实上并不尽然,因为你得到的只是自己认为的。
比如:“吃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营养,吃得再好,如果营养过剩也会成病。相反的,粗茶淡饭菜根香,如果营养不良也会生病,可见饮食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健康,吃得好或吃得差并不是问题,营养够才重要;但人往往不以这种方式来看,误解了“不可得”的意思,比如:吃东西讲求色香味及营养,也没错!但有些人却认为是一种浪费,吃那么好难道就会多长一块肉吗?吃的不好就会死吗?甚至把话题转成──你看这个世界,有多少贫苦的人,什么都没得吃,难道他们不是人吗?如果以这种方式去认识“不可得”,好像也不对的。
以吃来说“可得不可得”,要从什么地方去认识?其实吃得再好或者不好,都不是问题,为什么而“吃”才是重点;如果把握“为了维护身体的健康”这个原则,就无所谓“可得不可得”了,因为即使山珍海味,色香味俱全,能保留的也只是营养成份,剩余的还不是变成废物?虽然如此,但也不能说:反正吃得再好,最后不也成了排泄物,又有什么好执着的?!
其实说“好”,还得看定位在哪里?如果吃的营养,足够身体的需要,那就吃对了,否则不是营养过剩就是营养不良。由此可见“不可得”并不是“不可以得”,其中在乎的是“你做这件事究竟为了什么”?能得到什么饶益?如果不能把握这些原则就是有“可得”、“不可得”了。
所以说:“不可得”,不是否定你的“可得”,只要是人都得维护色身。目前有的年轻人不喜欢读书,搬出的理由是:“王永庆也是小学毕业的,他的公司部下不都是大学生、博士吗?为什么一定要念那么多书?”这些话听起来好像颇有道理,如果再问:“那你能不能像王永庆一样呢?难道不读书就是王永庆吗?”再看许多学佛的人说:“学佛又不一定要认识字!”其实认不认识字不是问题,但若为了强调六祖惠能大师不识字,也能成为一代祖师,那就变成有“可得”、“不可得”了。再说六祖惠能大师不识字,你的修养及境界能不能跟他一样呢?
就像学佛,你是学释迦牟尼佛的“八相成道”,还是学他的道理方法?其中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学的是释迦牟尼佛的“八相成道”,那得先找一个国王投胎,成为他的儿子,因为释迦牟尼佛的第一相是太子身,你看!头一个就不可能了,其它更不用谈;如果学的是他的道理方法,那些道理方法就是他实际体验出来的心得。“学佛可以成佛”,而现在有很多人学佛打坐,就学那雕刻的佛像金身,其实,那不是学佛而是学木头。
所以,找许多理由否定“得”或“不得”,都不是“法”,只是一种自我意识而已,因为人世间的一切都是以自我意识来看,认为我可以得到什么?已经得到什么?或者说拥有了什么?事实上,真正拥有了吗?再看台湾这些年,常常有许多大工厂,一把火就把它烧得精光,七、八年前有一个开出租车的,他的出租车是“奔驰三百”,令人颇觉奇怪!为什么开出租车还用那么好的车?当时我的反应就是:这个人绝不是开出租车的。后来被新闻记者发现了,采访他,他说:“我原来是个董事长,因为生意失败了,将所有的设备卖了,把债还清后,只剩下这么一部车拿来当赚钱的工具”,有人劝他:“把这一部车也卖了,换一部比较便宜的车,不是更好吗?”他说:“你错了!如果这样,我就会一辈子开出租车了,如果我开着这么一部曾经当董事长时的车,至少还有一种刺激、策励的作用。”这就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从这个例子来看,你说究竟“可得”还是“不可得”?
可见,你是你,他是他,其实任何一件事,都不能以自己认定的就算数,因为自我的分别意识常会去做选择,这些选择往往都是执着、计较,所以大般若经才要谈“可得不可得”。
进一步谈“法”,究竟“可不可得”?以病与药来说,药是治病的,病需药来治,好比吃了感冒药,治好感冒后,是不是药有效就再多买几瓶放着?其实,感冒既已治好,若还执着于药,岂不等于准备再患感冒?要知道,下次感冒的性质有可能不相同,那么这个药也不一定有用了,这是“不可得”的一个观念。
再进一步看,药本来是治病的,病好了,药也没有用了,为什么还要去执着?所以,这也是一个“可得”、“不可得”的道理,但这是从“现实面”来看,现在再从“法”上看“烦恼与菩提”,如果烦恼是一种现象,菩提也是一种现象,但如果没有道理方法,你能不能从烦恼中显现菩提?那是不可能的!可见,必须运用佛陀的道理方法转烦恼成菩提,一旦烦恼消失了,菩提展现了,这个“法”对你(你)也就没有用了,如果以后有同样的烦恼,也不可能拿同样的道理方法去化解。
所以,为什么佛法会有八万四千法门?就像有人说:你看基督教的圣经薄薄一本,佛教的经典却一柜子都装不下,其实,一味单方不能治百病,因此经典上特别强调一句话──“应病与药”,相应于什么样的病,给予什么样的药,等于说有什么样的烦恼,需要什么样的道理方法来对治。因为,人的烦恼在名字上相同,内容却不同,而且每一个烦恼涉及的“为什么”都不相同,所以若谈“可得”、“不可得”,从“世俗的现实”以至“法的认识”都须要正确的观念。
如果世间法不可得,其实出世法也不可得,甚至于佛法也不可得,既然“不可得”那还要它做什么?因为,世间法是佛法的基础,出世间法是依于一些道理方法,怎样去突破世间的缺失,所完成的圆满才叫做佛法,这只是一个理论,其中的关键性系于佛陀的道理方法的运用。其实,如果你已经是佛菩萨了,释迦牟尼佛的道理方法对你来说没有一点用处,但真正没用吗?也不尽然!因为,以个人的修养来说,已完成了,但如果要帮助别人仍需要它,这其中是不是就有“可得”也有“不可得”?
所以,千万不要把“不可得”,认为就是“不可以得”,那就变成命令了,佛法不是这么说的,它是依于世间人认为“可以得到一些什么”或者“可以拥有一些什么”,但其中还有“不一定”,比如:以某一时间性来说,可以!但换了一个时间,可能就不可以了!因此这“可得”与“不可得”,还有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也就是说在某一个时间上它有这种现象,但在某一个空间里,可能不一定用得上,即使在某一个空间用得上,时间也绝非相同,因为任何一个时间有不同的空间,任何的空间也有不同的时间。
所以“可得”与“不可得”,不可一概而论,举例来说:比如学会了中文,口说可以,但并不表示会说就一定认识字,就算认识字那也不一定会写文章;相反的,如果会写文章就一定认识字,也一定会说,虽然有可能不一定说得很好,你看这中间有多少的“不一定”?所以,“不可得”的“不”就是“不一定”的意思,它不是肯定的。因此“不可得”是从“无所得”而来,而“无所得”又是从“有所得”突破而显现的;所以,要把握的是这个“可得”──由“有得”而来,唯有突破“有得”,才能够达到“无得”亦即“无所得”,最后突破了“无所得”才能再进入“不可得”的法义。
再举一个比较容易把握的例子,比如:这本“大般若经”谈的是佛法的道理方法,如果从第一篇到最后一篇全都看过了,也了解其中的道理,但究竟你得到了什么?如果你说:“当然是得到其中的道理方法”,但别人如果跟你开玩笑:“请你拿给我看看!”“可以呀!你听我说!”推究一下,发现:没有书本为什么你能记得这么多?你又把道理方法放在哪?若说放在第八识,但第八识又是个什么样子?真正要探讨的是:你说“得到”一定要有个地方存放啊!可见,这所谓的“得”是已经突破了“有得”,它是一种“无得”的现象,亦即本来是“有所得”,得到其中的道理方法,但究竟放在哪里?这是一个“无所得”的现象。
以上是从相上来说,从“有”的突破到达“无”的现象,才有机会进入“不可得”的法义;比如现在读的是一部“般若经”,但有人还是认为《阿弥陀经》较适合他,因此“般若经”再怎么好,对他来说也没有用,所以,真正在乎的是要达到“不可得”的境界,才说一个法师应该对“三藏十二部”都要熟练,绝不能只懂其中之一,而其它的都不会,那就不算是熟悉佛法的法师了,因为对自己而言,你只能够说你专修什么,如果要度众生,的确,人家需要什么,你就要能说什么!否则只是“有所得”而已,连“无所得”的境界都没有,当然更不可能谈到“不可得”了。
由此可见“不可得”是从“有所得”突破,才能到达“无所得”的,而以“可得”的法义去看它的“不一定”,这才是“不可得”真正的法义。
后唐庄宗皇帝在皇宫内设斋供养众僧。看见僧人们全在看佛经,只有休静禅师无所事事。皇帝问:禅师为什么不看经呢休静禅师说:道泰不传天子令,时清休唱太平歌(即我已悟佛法,不须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09
第七篇德山至天童的禅师 布袋契此布袋契此(西元?─九一六年)传承不详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者,未详氏族。自称名契此,形裁腲脮,蹙额皤腹,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一布囊,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第二篇到曹溪时代的禅师 径山道钦径山道钦(西元七一四─七九二年)牛头法融──牛头智岩──牛头慧方──牛头法持──幽栖智威──鹤林玄素──径山道钦唐杭州径山道钦(亦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布施的重点是指要自然生起给予的心,而不是指外在所给予的东西。戒律即是要能够守规矩。就好像在座有很多学生,学生们在学校守持校规,而在家的善男信女们尽到自己的责任,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第十篇 明末以来的禅师 无明慧经无明慧经(西元一五四八─一六一八年)青原下三十四世无明慧经禅师,抚州崇仁裴氏子。生而颖异,智种夙彰。九岁入乡校,问其师卅︰「浩然之气,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第七篇德山至天童的禅师 雪义存雪峯义存(西元八二二─九○八年)德山宣鉴──雪峯义存福州雪峯义存禅师,泉州南安人也,姓曾氏,家世奉佛。师生恶荤茹,於襁褓中,闻钟梵之声,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昨日罗刹心 今朝菩萨面罗刹与菩萨 不隔一条线 南宋时代净业禅师,四川人。年青从事屠宰业,一天,准备杀一只母羊,幼羊把刀含着跪在地上,好似替妈妈求饶命。师一见深受感
昌臻法师时间:2024-12-18
第十篇 明末以来的禅师 云谷法会云谷法会(西元一五○○─一五七九年)南岳下三十二世云谷法会禅师,嘉善胥山怀氏子,生於弘治庚申(西元一五○○年),幼志出世,投邑大云寺某公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九篇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禅师 大慧宗杲大慧宗杲(西元一○八九─一一六三年)杨岐方会──白云守端──五祖法演──克勤圜悟──大慧宗杲临安府径山宗杲大慧普觉禅师,宣城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豫章海昏张氏子。幼依盘和尚受教。登戒。预药山法会。密契心印。一日山问。子去何处来。师曰。游山来。山曰。不离此室。速道将来。师曰。山上乌儿头似雪。涧底游鱼忙不彻(
禅宗公案时间:2024-11-17
宗赜禅师宋代长芦宗赜禅师,湖北襄阳人,自幼丧父,他的母亲陈氏,把他带往舅父家中抚养。少年时代,读诵儒书,博通世典。二十九岁,忽然觉悟人生的无常,立志修学佛法,礼长芦秀禅
孝的故事时间:2024-10-31
替人背黑锅的白隐禅师白隐慧鹤(1685~1768),日本临济宗僧,骏河(静冈县)人。十五岁出家于松荫寺(静冈县骏东郡原町),平生不喜名利,曾游历诸国,羡慕农民生活,故终老于田舍之贫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黄龙悟新禅师悟道因缘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黄龙死心悟新禅师,黄龙祖心禅师之法嗣,俗姓黄(亦作王),韶州曲江人。悟新禅师天生左肩上有一块紫肉,右袒如穿僧伽梨状,众人皆谓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10-23
鬼神守护 岂能懈怠 (宋 光孝安禅师)宋朝光孝安禅师,一次在定中看见寺内两个僧人靠着栏杆在谈话。开始有天神在旁护卫并倾听,过一阵便离去;一会来些恶鬼,唾骂他们,并扫他们的
释门法戒录时间:2024-10-17
石车通乘禅师悟道因缘嘉兴金粟石车通乘禅师,天童密云圆悟禅师之法嗣,俗姓朱,浙江金华人。通乘禅师少时即栖心祖道,有出世志。曾经偶然阅读庞居士问石头希迁禅师不与万法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9-27
祥符清海禅师悟道因缘吉州大中禅符清海禅师,太平佛鉴慧懃禅师之法嗣,生平未详。出家后,栖心宗门,遍参禅德,后投佛鉴禅师座下请益。一日,清海禅师入室参礼佛鉴禅师。佛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9-27
白杨法顺禅师悟道因缘抚州(今江西抚州)白杨法顺禅师,龙门清远佛眼禅师之法嗣,俗姓文,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出家后,依止佛眼禅师。一日,佛眼禅师为众普说,举傅大士《心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9-27
淮海原肇禅师悟道因缘临安径山淮海原肇禅师,径山如琰禅师之法嗣,俗姓潘,通州(今江苏南通)静海人。原肇禅师十九岁出家受戒,后投径山如琰禅师座下参学。初礼径山,如琰禅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9-19
洞山守初禅师悟道因缘襄州洞山守初宗慧禅师,云门文偃禅师之法嗣。出家后,一度行脚四方,遍历禅席。后投云门文偃和尚座下。守初禅师初参云门和尚,云门和尚便问:近离甚处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9-18
泐潭善清禅师悟道因缘隆兴府(今江西南昌)泐潭草堂善清禅师,黄龙祖心禅师之法嗣,俗姓何,南雄州(今广东境内)人。出家后,游方参学。初礼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大沩慕哲真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9-18
木陈道忞禅师悟道因缘宁波天童山翁木陈道忞(min)禅师,天童密云圆悟禅师之法嗣,俗姓林,广东潮州荼阳人。道忞禅师幼时即显宿慧,一日,读大慧宗杲语录,忽然回忆起前生云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9-09
普照一辨禅师悟道因缘青州(治所在今山东益都)普照一辨禅师,襄州鹿门自觉禅师之法嗣。一辨禅师出家后,精究内典,贯通宗乘,后投襄州鹿门自觉禅师座下参学。一日,一辨禅师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9-09
鬼逼禪师,本来是个专门赶经懺的和尚,每每忙到三更半夜,才踩著月光归去。某一晚,他刚赶完一堂经懺,回程中路过一户人家,院子里的狗不断地向他咆哮著,他听到屋子里传来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08
慧林怀深禅师悟道因缘东京慧林怀深慈受禅师,长芦崇信禅师之法嗣,俗姓夏,寿春府(今安徽寿县)人。怀深禅师出生时,祥光满舍,文殊坚禅师远远地望见,还以为是起火了。第二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9-01
抱朴大莲禅师悟道因缘湖州净名抱朴大莲禅师,龙池正传禅师之法嗣,俗姓骆,杭州临安人。大莲禅师十五岁投妙严寺落发,二十二岁前往云捿受具足戒,后一度游历讲肆,栖心于义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9-01
径山宝印禅师悟道因缘临安府径山别峰宝印禅师,华藏安民禅师之法嗣,俗姓李,嘉州(今四川乐山县)人。宝印禅师自幼勤奋好学,通六经,厌俗务。后从德山清素禅师落发。受具足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9-01
1-1-4. DIVINE EYE - DIVINE EAR圣眼与圣耳What I said at the beginning, that the Buddha teaches us to have the pine eye and ear means the eye and ear that are abl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7
Part 2: Walking The Path 第2篇:行道2-3. Stages of Practice 修学阶段2-3-5. Miscellaneous 其它(DONT BE ATTACHED TO SCRIPTURES 勿泥执经典)A problem that I would l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7
Part 2: Walking The Path 第2篇:行道2-3. Stages of Practice 修学阶段2-3-2. Come This Way 请跟我来The praying and making offerings to the gods of Miss. Sujata, m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7
寿州智通禅师悟道因缘智通禅师,六祖慧能大师之法嗣,寿州(治所在今安徽寿县)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会三身四智之义。于是前往曹溪,礼拜六祖,求解其义。六祖道: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8-24
宝峰克文禅师悟道因缘隆兴府(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宝峰克文云庵真净禅师,黄龙慧南禅师之法嗣,俗姓郑,陕府阌(wen)乡(今河南陕县)人。克文禅师幼时生母即离世。虽然他事奉后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8-24
天琦本瑞禅师悟道因缘竟陵荆门天琦本瑞禅师,杭州东明宝峰智瑄禅师之法嗣,俗姓江,江西南昌钟陵人。本瑞禅师幼时随父经商颖州,二十岁时,忽念色身色无常,遂弃家远游,投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8-23
天衣义怀禅师悟道因缘越州(今浙江绍兴)天衣义怀禅师,雪窦重显禅师之法嗣,俗姓陈,永嘉乐清人。其家族世代以渔为业。儿时,常随父到江上捕鱼,义怀禅师坐在船尾。父亲每捞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8-23
大慧宗杲禅师悟道因缘临安府径山宗杲大慧普觉禅师,昭觉圆悟克勤禅师之法嗣,俗姓奚,宣城(今安徽境内)人。宗杲禅师天生英气勃勃,十二岁入乡校读书。一天,宗杲禅师因与同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8-23
第六篇:什么是波罗蜜的基本条件?简短的说,它们是:一、 至上愿(abhinihara);二、 大悲心与方法善巧智;三、 四佛地(Buddhabhumi);四、 十六种内心气质(ajjhasaya);五、 省察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2
第八篇:什么是净化波罗蜜的因素?对于这个问题:「什么是净化波罗蜜的因素?」,它的答案是:不被渴爱、我慢与邪见污染破坏,以及(有如上述的)无分别心是净化波罗蜜的因素。因此,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1
波罗的意思是“彼岸”。在这里,蜜的意思是“到”。十波罗蜜就是指到达彼岸的十种方法,也称为十度等。一是檀那波罗蜜,即布施的意思,是指为了求佛智菩提,把所有善根施与
佛答时间:2024-08-18
信相宗显禅师悟道因缘成都府信相宗显正觉禅师,昭觉纯白禅师之法嗣,俗姓王,潼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即中进士,有声名。有一天,宗显禅师在溪边掬水为戏,到了晚上,他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8-07
佛教在印度或中国,有不少关于钵的故事,能否为我们开示?有关钵的故事,最脍炙人口的就是金碧峰禅师与玉钵的故事。金碧峰禅师是一位道行高深的行者,他对世间一切都不贪爱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30
涤华禅师 心经注解【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玄奘法师奉诏译金山闭关人无名僧感义 於一九九三年二月初开笔1观自在菩萨。2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3照见五蕴皆空。4度一切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29
金刚经注解 第三十五卷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於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29
中竺中仁禅师悟道因缘临安府中天竺□(同拗,ao)堂中仁禅师,圆悟克勤禅师之法嗣,洛阳人。中仁禅师少年时投东京奉先院出家,北宋徽宗宣和初年(1119)落发得度,受具足戒后,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7-27
九峰希广禅师悟道因缘瑞州九峰希广禅师,宝峰克文禅师之法嗣,出家后,便游方参学。一日,希广禅师礼谒云盖守智和尚。云盖守智和尚是黄龙慧南禅师之法嗣。希广禅师问:兴化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7-26
丹霞天然禅师悟道因缘邓州(今河南南阳)丹霞天然禅师,石头希迁禅师之法嗣,籍贯不详。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曾经与庞蕴居士结伴赴京考试。途经汉南,在一家旅店,梦见白光满室,解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7-26
禅师巧劝吝妇,有舍才有得有位居士向禅师诉苦:“我的妻子非常吝啬,不但对慈善事业毫不关心,甚至连亲戚朋友遇到困难也不肯接济。请禅师去我家开导,开导她。”禅师就和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07-22
信仰的选择白云禅师著述宗教,少不了以“神”的偶像型态,夸张“信”的依赖,完成追求理想的意识,达到心理上“无奈”的满足感。因此,颇具迷信取胜之道。佛,虽然以“教”的姿态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1
四七第一日「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我们平时不注意这个问题。人命无常,死时不分男女老少,社会上多少枉死的,如飞机、汽车、火车、轮船等经常有意外发生,所以人命是脆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4
万缘立度阐教禅师清朝有位通理法师,字达天,是直隶(今之河北)冀州新河赵氏之子。生于康熙辛巳年间,甫一出生就具有圆满而庄严的身相有着七处平满的异征、双手下垂时长度
文殊菩萨的故事时间:2024-05-27
芜湖广通大师问:参禅与念佛的分别?月溪禅师答:华严经中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迷昧不能证得。故我佛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