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经要解——波罗蜜行
文:白云老禅师
这一个单元,要介绍的是“波罗蜜行”。
波罗蜜行含盖很多内容,包括了六波罗蜜的行法及对治法,此外还涉及九十波罗蜜,不过还是以“波罗蜜行”为一个单元,六波罗蜜的“行法与对治法”另作一个单元来谈,因为九十波罗蜜要分好几个单元,所以可能要用很多的时间来谈。
之前已介绍了波罗蜜的意思,单纯的波罗蜜是指一种方法,如果谈“波罗蜜多”,它的范围就扩大了,因为它涉及到六波罗蜜或是九十波罗蜜,而波罗蜜多的“多”字,并不是指多少的多,如果以梵音来发音,其实波罗蜜多不能称作“波罗蜜多”,应该是“帕尔蜜陀”,因此波罗蜜和波罗蜜多,两者的意思便不相同。
“波罗蜜”在佛学辞典上,翻译成“到彼岸”,但“到彼岸”究竟是站在什么立场来说?以人而言,此岸是娑婆世界,是个苦的世界,而彼岸也不只是讲极乐世界,因为凡所有的佛世界都是乐的世界,在佛法有一个中心思想,就是“离苦得乐”,告诉我们怎样出离娑婆世界之苦,以到达佛世界的乐。所以,波罗蜜如果直接翻成“到彼岸”,只是名相上的翻译,并没有说出到彼岸的方法。
到彼岸一定有其方法,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去面对?因此,波罗蜜翻译成“方法”,反而容易把握,好比:六波罗蜜中有“施波罗蜜”,是说明布施的方法;“戒波罗蜜”是谈怎样庄严戒行的方法;“忍波罗蜜”谈如何在苦的环境中安忍的方法,须知只提到波罗蜜是不够的,“波罗蜜”只是个概念,一定要提出它是什么样的方法;比方谈“精进波罗蜜”,说明了“到彼岸”不仅有道理,还要有方法,怎样以精进的修养,能够离苦得乐,提出的是精进的方法,称之为“精进波罗蜜”。
未谈波罗蜜的内容之前,先须了解波罗蜜的概念。所谓波罗蜜行,“行”是一种行法或修行,其中包含了因缘法则与因果关系,所以,波罗蜜行于因果而言,“行”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造作势必有完成的因,才会得到什么样的果;这是行的因果关系;比如说:这个“行”是清净业的话,那么所得当然是道的果,绝不可能从业上去修养,所以说造作业因,必得业果!至于“行”是以行法而言,除了因与果的关系,还有因缘法则,为什么?假使以清净业来说,事实上是清净过去业的因,如果现在欢喜承受业的果,就是在清净业;同时在清净业的当中,现在是在造作业的因,同时必受未来的果。因此,清净业因,得到道的果,有一种果与因的关系存在,也就是清净业的因,自然业的果报就能化解掉,而在承受业的果报的同时,又能修行道,建立道的因,当然未来得到的是道的果。
所以说,清净业的因,最后得到的是道的果,但也不能完全以这种方式看,因为这违背了因果定律的说法,为什么?所谓“如是因得如是果”,造作业因当然得业果,如果现在清净业因,那就得业果吗?这在因果律上很容易造成误会,所以要留意,佛法不能只从一个开始到一个结果来论事,而忽略了它的过程,因为过程中还涉及到许许多多的因缘法则的问题。比如:一个业的因,所缘是业的话,得到的当然是业的果;如果所缘改变成道,当然得到的就是道的果,怎么说?当业报显现时,就是承受过去业作的因,现在在承受果;如果涉及的缘仍是业,那就会随业再造业,举例来说:两个人在争吵什么,如果以因果关系来看,可能是过去两人曾经结了一些业的原因,现在才会发生业的果相,但也不能肯定这就是业的果,为什么?因为,也可能以前没有造过此因,现在会呈现这种业相,是现在所造的业因,这就可以发现:为什么以前我在解释因果时说:有一因一果、有一因多果、有多因一果,还有多因多果的差别。
因此,随业再造业,这当中的缘是业的缘,不是道的缘!所以修行需要法缘或者善缘,什么是法缘?又为什么需要善缘呢?如果过去与某人有过恶的因缘,即使缘是业的话,也还有善与恶的缘,如果过去是恶,现在可以改变为善的因,为什么?现在再造作,现在虽然显现的是恶的果,但只要愿意欢喜承受这过去的恶因(现在的恶果),不再以恶因、恶果、恶缘去对付对方,改变成善缘,未来也就没有恶缘了。相反的,现在造的因是善因,将来得的是善的果,这当中就有一种缘的变化,这是依于业来说。所以,恶的因,本来要承受恶的果,若以善缘,也就是道缘或法缘来面对,就不会随业再造业,将来得到的自然是道的果。绝不是因为两个人吵架,就认为那是过去曾经造的道因,现在再造作,得到的反而是道的果,如此一来会乱了因果律。
所以,佛法谈因到果,不要忘了其中还有一个过程可以调理自我,否则就无道可修了,反正业就是业嘛!没有办法呀!那为什么要学佛、为什么要修行办道?就是因为以前的因虽然不能改变,但在承受果报的时候,缘可以改变,缘一改变,现在再造的因当然就可以改变了;但这就得靠修养的力量,而不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一个善缘,或者道缘、法缘就算了;可见,要转业成道,这个“转”是要靠修养来的,绝不是空口说:好了!过去我们曾结恶缘,现在以道来圆满!即使你愿意,对方还不一定愿意呢!甚至对方愿意,自己还不愿意。可见,一切在乎修养,如果把握这个道理,会发现波罗蜜行不是一个单一的“离苦得乐”,为什么?因为单一的离苦得乐,会成为“我现在很苦,学佛就可以得乐”,那未免把波罗蜜当成武器,去消灭那不好的偏差见解了!这也是我经常提到的:学佛不要把佛法当武器,把现实当敌人,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发现:要到彼岸要有方法,方法中又涉及到因果关系、因缘法则,如果舍弃这些,只想离苦得乐,念佛就一定能往生、离苦吗?
苦为什么一定要受报?因为人带着业来世间,不管是善的乐报或苦的恶报都得承受,唯有业净了才能显道。虽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比较简捷的方法,可以藉阿弥陀佛的大愿力,来接引娑婆世界的众生,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中,就有一个这么优惠的条件──可以带业往生。因为过去的业你不知道,所以特别强调带业往生,但绝不是带现在的业,是带过去的业,一旦发愿要去西方净土,之后再造的业是都带不走的,必须等果报尽了才能走,所以,带业往生,绝不是一边修弥陀净土法,一边造业,认为反正业可以带走!那就不合乎佛法了,这点一定要明白。
“到彼岸”就是离苦得乐,要离苦得乐一定有方法,涉及到方法,除了有因果关系,还有因缘法则,这是一个基本的要领。至于谈波罗蜜行的“行”,就是行法,是修行的方法,但修行干什么呢?又回到前面所说的“到彼岸”了!为什么要到彼岸呢?因为娑婆世界是苦的这岸,我们要依修行的方法,才可以离开苦的此岸到达乐的彼岸,尤其须把握:乐的彼岸绝不单指极乐世界,凡佛的世界都是乐的彼岸!比如:有的人发愿去西方极乐世界,有人要去东方琉璃世界,当然十方世界具有百千万亿佛的世界,所以,凡是佛的世界都是乐的世界,若说离开娑婆世界,就是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往往在佛教界最容易造成误会,问题在哪?就是宣扬弥陀净土的一些人,他们认定了除了极乐世界外,好像就无路可走,这是很大的错误。
所以,如果不懂得佛陀的道理与方法,就会变成自我意识,成为“人法”而不是佛法了,但为什么这么多修弥陀净土的,还特别强调离苦得乐就是到极乐世界?因为释迦牟尼佛住世四十九年于演法开示时,特别推荐极乐世界,在大藏经里有三本经典,可找到它的资料,其它的佛国净土,佛陀并没有专门的经典推荐,因此我们要把握的是修行的方法,如果对经典不了解会造成问题,比如:经典所谈的谛义,具有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人的问题,也就是对象,就是这部经是对什么样的人说的?一个是法的问题,是说什么样的法?再者一定有比喻。所以一部经,有专门对什么人说的、有专门说什么法的、还有专门以比喻来说法的,那就可以发现:专门对人说的,大部份在谈什么;比如:“弥陀经”是对人说的,是对娑婆世界的众生说的,告诉你有一个极乐世界,如何、如何,可是它没有说法,那么法在哪里?就在“观无量寿经”里。
“观无量寿经”涉及到法,因为要去极乐世界一定有方法。那么它的比喻呢?就是讲九品莲台,四十八愿等这些例喻;如果以其它的经典来看,“法华经”几乎是八位不同的菩萨在谈人的问题,再看“楞严经”是专门说法义的,还有“譬喻经”、“百喻经”,专门举例来说明法义,此外还有“华严经”说事,那是针对“对象”来说理,也是在说法,所以,“华严经”是以无碍的‘华藏世界’为喻,因此在一部经里,有时具备三个条件,有时候一部经只说一个,有的说事不说理,有的说理但不一定有譬喻。
可见,以修行的方法而言,有的人认为一辈子看一部经就够了,其实是不够的!为什么?因为以十大学派来看,各大学派告诉我们一些经典、论典,甚至可以找出有经有论,还举很多有成就的人为例子。这三者如果不完整,那就遑论修行的方法了!若以禅宗来说,是方法,那么十大学派里,哪些是专门讲人的问题呢?是“律宗”学派!那么十大学派的比喻在哪里?其实十大学派所有的论典,都有一部份是在说“比喻”,那是为了加强说明,而举证它的成就,这些必须要能把握。因此,如果谈一个名相,以一个比喻来说明,那就是举证,如此一来,“有事”、“有理”、“有结果”,这不就很容易了解了吗?这就是所谓的“人、法、喻”,因此我们谈波罗蜜行,也不能离开这三个条件。提到修行的方法,首先要问是谁在修行?当然是自己那个“我”,这就产生了人的问题;那么修什么法?比如:有六波罗蜜、九十波罗蜜都是法!比喻呢?好比:谈对治,如果一个人懈怠放逸,就可以用“精进波罗蜜”,那么是不是具足了“人、法、喻”?
可见波罗蜜行,行就是修行的方法,如果没有说明以上的道理和方法,以梵文的文法来看,会认为波罗蜜行应该是行到彼岸,但行到彼岸要怎么“行”?坐船?从桥上过?还是游泳?飞过去?所以,谈波罗蜜行,先要了解“波罗蜜”是什么?刚刚提到它的法义是到彼岸,没有错,但到彼岸须要有方法,有方法还不够,还要知道为什么要到彼岸?如果是为了离苦得乐,那么为什么要离苦?是站在什么立场?这就涉及到人──人在娑婆世界受苦,凡是佛的世界都是乐的世界,比方像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不是“人”、“法、”“喻”完整具足?
波罗蜜是“到彼岸”,谈“波罗蜜行”,“行”就是怎么去做,可见一定要有方法,还要知道其中的因果关系、因缘法则,这些条件如果不完整,就不知道法在哪里?跟“我”有什么关系?!如果佛法跟一个人的“我”没有密切的关系,那不叫佛法!这就是波罗蜜行的谛义,在概念上须把握的几个重点:一个是名词,从梵文到中文的涵意,以及下手的方法,还有下手的过程中,从因到果,例如:化解业因,一定要行道的因,才能得到道的果;如果化解业的因,缘还是业的话,那就是随业再造业,就不可能转业成道,这些都是要把握的地方,所谓波罗蜜行就是谈怎样去修行的方法,包括着手目标、方向以及举例、肯定的说明、最后所得到的结果,就是谈波罗蜜行的法要。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身有病痛,这是讲内忍,有内忍,功夫不错,但是如何把这些病痛化解这更重要。病痛的化解就是从念头,错误的念头、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要放下,要把它修正过来,心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你看菩提心,我在三十年前在美国的时候讲的,我讲大家好懂。古人解释不好懂,我说的好懂,我说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是体,下面这四个:清净、平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清是清净,听到不生染浊心,浊染心,看到也不生染浊心,这个很重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起正念,不生邪念,这一点非常重要。“扬者宣扬,由能宣扬实相法故”。这个音声讲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2011年农历十月初五讲于广东化州南山寺念佛七法会】佛在鹿野苑三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讲的是四谛法苦、集、灭、道。四中真谛中,第一真谛就是苦谛。我们来到人世,每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什么是文化?常闻这人文化高,那人没文化。到底什么是文化呢?文是指人类的智慧、道德、修养和人格。在欲望与愚痴的黑暗中,文就如太阳一样明亮,光照大千,所以称文明。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2008年12月,在北京香山名苑宾馆,一个女士经人介绍来见我。可是她不停地述说自己的苦难,没完没了。我打断她的话说:你的苦还真多呀!女士:别人诉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诉苦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学员:师父呀,请问当梦想和现实冲突时,该怎么办?寂静法师:其实我们参考物理学原理就明白了,物理学中有两个力,一个叫动力,一个叫阻力,生命的前进也分为动力和阻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长相不算好看,却会莫名给人带来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和他们相处会感到一股平静喜悦、简单纯粹的能量。同样,你的生活中或许也遇到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阿育王净土精品注:看到很多同修在网上忏悔自己邪淫的过往,不明白的是大家都基本对佛学有一点了解,难道就不知道因果的取舍吗?您写的帖子描写自己邪淫过程到底是劝人戒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如果有一千朵花,可能就会吸引一万只蝴蝶,花多蝴蝶多。同样的道理,好心和福报能够感召美好的环境。厚德才能载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需要增长家庭教育智慧,要让孩子独立自能,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用私爱去伤害孩子的心灵,父母需要做的是滋养孩子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许多人都喜欢问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做才能让我的人生顺利,让生意顺利,让孩子顺利? 其实,拥有顺利的人生,只要八个字就可以了。按照这八个字去做,你的生命就一定顺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我给企业家讲课,我问,你能让兔子拼命吃草吃成羊吗?你能让羊拼命吃草吃成牛吗?你的企业你不去改命,你天天想拼,兔子想拼成羊这行吗?你拼得比其他兔子肥这个是可能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关于教育教育三大原理:1、空瓶子原理2、种子原理3、唤醒原理人是什么?人什么都不是,像个空瓶子,装什么就是什么!坏人教我们掠夺,好人教我们创造,圣人教我们发现。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善士问:您好法师,我有一个问题,对于我的孩子,如果不督促他做作业,他做作业的速度就会很慢,也就没时间去看书、看电视、玩耍了,这该怎么办?寂静法师答:孩子所有的问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每个人都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有、子孙成才,为此我们想出很多很多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这就好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数的问题就生出无数的方法。而真正的大智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从前,有一个农民赚了很多钱,他很自豪地说,我靠着一己之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了,发财了。我们仔细想想,他真的是靠一己之力吗?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他能发财吗?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因果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有一个农民在春天的时候,播种一粒冬瓜子,到了秋天的时候,它竟然结出了一个南瓜。你们说这是什么原因?他肯定把种子弄错了,把南瓜子误认为冬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寂静法师:绝对改善成绩与命运的秘密武器——关系管道理论【编者按】“自然的恩典”系列冬、夏令营迄今已经连续举办八期,已有6000多名参加的家长和学子直接从中受益,数不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所有的问题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前世的业力(先天)。此生前很多世前累积的恶业,在今生遇缘引爆了。就如满身炸药,又常常抽烟和烤火,最后爆炸了。所以一定要持戒,努力断恶,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一个装过臭水的容器需要清洗空置,一只装过牛奶的杯子同样需要清洗空置。一个肩挑狗粪的人是辛苦的,一个肩挑黄金的人同样是辛苦的。一个背负罪恶过失的人是沉重的,一个放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人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个问题是很高深。我们都想要健康,都想要发财,都想要家庭好,都想要子孙好,可是到底怎么样才能好?这些事情背后其实是有些特别的规律的。比如我们梅花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因果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太重要了,没有因果就没有佛法。就好像高楼一样,没有地基就没有高楼,破坏地基就可以破坏高楼。破坏因果就是破坏佛法,宣扬因果就是建立佛法。因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夜里,在我的寮房,有人请教发财之道。我从座位上下来,走到门口电灯的开关面前,把灯全部关掉。于是房间立刻进入一片漆黑之中,停留了几秒钟,大家的心中都有一种莫名的不快。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深信因果」。我早年刚刚念《观无量寿佛经》时,念到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条是菩萨修的,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5
人要相信命运!你命裡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地位,一定的,否则的话你享受不了。人要懂得因果,就会规规矩矩做人,一生快快乐乐、圆圆满满。果报,最好是老年时候享,年轻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依报的环境非常不好,这大家都知道的,佛在经上讲,这个世界「五浊恶世」。我们在四十年前、五十年,我学佛四十九年,讲经讲了四十一年,我初学佛的时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7
(990423早餐开示) 【见和同解】 新加坡净宗学会是由李木源会长领导,他非常热心于弘法利生的事业。此道场很难得,这么多人上下一条心,没有意见,这真正是希有难逢。谚语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前面一段讲的四个字,我们一定要记住,自性的体是「湛寂」,自性的用是「虚灵」。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儒家、道家的圣人都懂得用「虚」,高明到了极处。你要用实就错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6
一念时间多长?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所以我们能肯定这一生当中,一念清净的时候决定有。但是第二念就迷惑。一念清净还来不及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由此可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应当全心全力依靠净宗经论的教诲,认真努力的学习,求生净土,这才是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净土怎样能够有把握的取得?你要记住「心净则佛土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5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没有像阿弥陀佛这样做呢?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共业所现的,所以这个业非常复杂,有佛菩萨的净业,有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净土仪规里面,朝暮课诵、佛七仪规里面常讲,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真诚心里头有一个念头就不真,就不是菩提心,心就不诚了。所以曾国藩,这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得为叁界雄』,「雄」是对佛的尊称,就是大英雄。英雄两个字怎么解释?一般普通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个人叫英雄。世间什么事情人做不到?了生死出轮迴的事情,没有人能做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现在的教育只教人做事,没有教人做人,现在的人会做事不会做人。不会做人,事做得再好,纵然享受,心不安,提心吊胆,怕出祸乱,不安、不稳,死了之后叁途受果报。人不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画面,宇宙怎么来的?这个画面从哪来的?念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才是事实真相。理解事实真相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很多人看到我的时候,问我怎么修养的?我就很简单,叁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心就清净了。要放下,什么都要放下。佛家讲得透彻,效果殊胜。我刚学佛的时候,跟章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我们出六道轮迴,比他们简单、比他们容易、比他们彻底。他们离开六道轮迴到哪裡去?到四圣法界声闻法界去。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了,四圣法界跟极乐世界不能比,差太远了。我们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清净心这个时代修行要想成就,只有念佛求生净土,除这一条路之外,确实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得通的。念佛要念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有把握往生?要念到心清净。心清净了就是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顺境善缘,就是善人,在这个境界里头最容易生的贪恋,你要在这里头放下贪恋,就是没有贪爱的心,没有留恋的心,你心清净,修这个功夫。逆境恶缘,遇到人都不是好人,都常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