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愿 第九讲:学习十八愿怎样正确用心
讲解:纯祥法师
佛教哪一个法门都对心性很重视,唯有净土教在以往的劝化里对用心说得并不是特别明显,比较注重在念佛。念佛是起行;用心叫安心,两个相互关联,但也有区别,从起行和安心两方面对比,同样的起行,口业上都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但用心不同,结果就不同。起行一致,都表现用口称念名号,为什么有的人就达成了往生的愿望,有些人则没有,没有达成所愿的人主要是不知道佛的愿力和慈悲;或者邪知、邪见,业障比较深;就算你知道,也不是邪知,但是有怀疑,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没有成就信心。法藏菩萨选择为我们发愿成就净土,选择称名号作为我们往生的行持方法,这个行持注重在口业称念佛,接下来是心业,念佛如何用心?
十八愿是本愿中的本愿,学习十八愿怎样正确用心呢?
十七愿是十方世界无量诸佛咨嗟称赞阿弥陀佛,十七愿是起行选择念佛,虽然也很重要,从法藏菩萨落实到我们成就的角度来说,十八愿是机法一体,总摄了阿弥陀佛的因果和我们往生成佛的因果,所以十八愿是真正的本愿,里面讲了安心,选择了信心,愿文非常重要,一定要记住:“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十八愿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三心”,就是“至心、信乐心、欲生心”,“十方众生”指我们,“乃至十念”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属于十七愿真实行的愿,“乃至十念”是十八愿把十七愿摄在里面,“若不生者”的往生是指住正定聚,“不取正觉”是属于第十一愿的成就,十八愿里面包含了十一愿、十二愿、十三愿、十七愿、十八愿真实的五愿,真实五愿展开后全部包含了其它的愿力。
十八愿包含五愿
十八愿经文 | 设我得佛 | 十方众生 |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 乃至十念 |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
十一愿 | 住正定聚必至灭度 | ||||
十二愿 | 无量光 | ||||
十三愿 | 无量寿 | ||||
十七愿 | 诸佛咨嗟 | ||||
十八愿 | 三心 | ||||
法=> | 机=> | 具三心者必生=> | ==> | 机法一体 |
本愿最主要是三心,在《观无量寿经》里面,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上品上生章中说:“具三心者必生彼国。”《无量寿经》里是阿弥陀佛自己说三心,《观经》里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说具三心必生彼国,《观经》里面的“三心”是: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二部经在用词上有差异,本愿文是至心,《观经》叫至诚心;本愿文是信乐,《观经》叫深心;本愿文是欲生我国,《观经》叫回向发愿心。两者虽表达不同,但有直接关系,释迦牟尼佛说具有“三心”就一定可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必生就是决定往生,心是非常重要的,佛法不离开用心,要不然念佛机一天到晚念“南无阿弥陀佛”应该往生,但它没有心,我们是有情众生,有情主要是有心,念佛用心是内在更重要的部分。
三心对照表
《无量寿经》 | 至心 | 信乐心 | 欲生心 | 法藏菩萨因地说 |
《观经》 | 至诚心 | 深心 | 回向发愿心 | 释迦牟尼佛说 |
《阿弥陀经》 | 一心不乱 | 释迦牟尼佛说 |
“三心”是《观无量寿经》和《无量寿经》里都有的共同内容,其实《阿弥陀经》里也有,就是“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一心不乱”,“闻说”里面就是包含着信愿,“一心不乱”就是信心和愿心,净土三部经的内容有一致性,表达上有些差别。
“心”,在以往的教法里面,除了善导大师,还有很多法师提到,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就是藕益大师,他说:“得生与否,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在持名之深浅。”这跟本愿文的解说比较接近,因为信愿就是信心和愿心,得不得生就在信心和愿心,还是在心。藕益大师另一个意思是:念的再怎么多,如果没有信愿还是不能往生。解释回归了佛愿,不能偏离佛选择的行,念佛行叫专行或正行,往生的正行不能偏离,藕益大师的说法也是来源于本愿。
善导大师对《观无量寿经》三心的解释,是我们正确理解法藏菩萨本愿文“三心”很好的媒介,直接理解“三心”比较困难,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经》里对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的解释回归了《大经》本愿。由于我们普通人用心比较粗,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依善导大师的解释对照,检点自己到底有没有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什么叫至心?
善导大师说至诚心就是真实心和清净心。检查有无至诚,有标准审查,就是通过身、口、意三业对照,修行时外面急走急作,像我们到东林寺去闭关,每天念多少万佛号;或者经常在这里念佛,在自己和别人可以看到的形式上面有个精进相,但心是不是理解真实的清净呢?如果心不清净,就是内外不一致。善导大师说这就是内怀虚假,含有贪心、嗔心、邪心、伪心、奸诈、包藏祸心,是《无量寿经》里所说的三毒五恶,主要是三毒的心。五恶是外现,在做修行的时候内心贪嗔痴三毒不清净,以这样安心和起行去修行的善叫杂毒之善。做其它的修行也是,像放生、诵经、烧香、朝山,你是在行善,但心里有贪嗔痴,贪嗔痴就是毒,含有毒的善行就叫杂毒之善、虚假之行,修行是虚假的修行,所做的业不是真实业,如此心不清净、不真实的安心起行,纵使是很刻苦从早到晚来督促自己,日夜十二时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或者拜佛,靠自力的心、杂毒之善,想凭这个往生极乐世界是绝对不可能的!
为什么不可能呢?其实简单想一下就可以理解,修行叫庄严净土,内心不清净是不能够庄严净土的。极乐世界有无量的光明、七宝池、种种莲花、黄金为地、种种庄严,这些都是修行产生出来的,你还在染污、无明,能产生极乐世界吗?心不清净怎么庄严净土呢?肯定是不能的。如果不是怀有欺骗的心,审视一下自己,以自力修行能去极乐世界吗?肯定是不行的!善导大师说杂毒杂修之善,即使是最勤苦的人,好像都不要睡觉,一天到晚的去做,若心不清净都不能往生净土,你心没有达到标准,以谁为标准呢?真实心清净心就是依法藏菩萨为标准,安心起行真实清净。
《无量寿经》说当初法藏菩萨发愿建设极乐世界时也要修行,身业、口业、意业都是一念一刹那真实、清净,永劫修行里起心动念、一刹那的都是真实心,这样才能有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才有净土成果呈现出来,必须是在清净心和真实心下安心起行才能成就净土,这是往生净土的硬指标。要自己修行就应该按照法藏菩萨的标准,他怎么修,你就怎么修,能达标准就能往生到净土里,不能达标就肯定没有商量,因为因果没有商量,并不是他多做一点,你少做一点就可以了,注意这里面不是说你在佛力加持下修行,要区分开来,就是佛是佛,你是你,按照自己修行就要达到法藏菩萨的标准,有这种清净心就行,如果你不能达到这个标准,你自己的安心起行就是不行的。
至诚心就是法藏菩萨行菩萨道时的心,真实心就是通常禅宗开悟以后的心,见到心的真实和实相,开悟叫见性,见性就是见到了实相,见到实相后再修行才有真实。当然真实也有程度的深浅,法藏菩萨的真实心应该比开悟程度还要高,一念一刹那的真实清净才能感应到净土。我们感应的世界是土石瓦砾、周围的人也都是坏人、心中的想法也都是染污的,就是因为我们的心都是不清净的,感应不到更好的环境和身心世界,至诚心和至心主要是真实心和清净心,从究竟上说就是佛心,我们就没有,就是染污的。
极乐净土是法藏菩萨在三心基础上成就的,要成为极乐世界的居民一定要具备这个资格。法藏菩萨在发愿选择的时候,就是看到一切群生海轮回到现在,内心里面很秽恶染污,从来没有过清净心、都是虚假谄伪没有真实心,不具备“三心”,都不能来,发四十八愿庄严净土有什么意义呢?看到我们心的这个状况,如来怜悯我们,依愿行菩萨行时,用真实心清净心通过身口意三业、经过兆载永劫的修行建设净土,真实清净的心成就了“南无阿弥陀佛”佛果,就是名号。注意这是念佛要理解的很重要地方,由于你没有清净心和真实心,法藏菩萨怜悯我们十方众生,经过久远长劫的修行成佛,把净土建设好,在西方十万亿佛国土之外成就名号给我们念,主要是为了要把他的清净心、真实心回向给你,把至心给你,名号就是装至心的。
如果我们老觉得心不清净、很不真实、怎么就没有往生的愿望呢?就不要到你那里去找,名号正好就是法藏菩萨看到你没有这些,就把他有的,这是关键的,去西方过十万亿佛国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有”极乐很重要,佛“有”清净心和真实心也很重要的,清净心和真实心在名号里,名号就是佛要给你的,不要到别的地方去找你的真实心、清净心,就到名号里去找,就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里,名号就是清净心和真实心的载体。名号中有就转给了你、回向给了你。你要修行回向给极乐世界,心不清净、不真实回向什么?即使是一天到晚的做,修行了一大通,积累的成果如果要跟极乐世界比,你那里一毫黄金也没有,凭什么回向呢?没有真正的功德,回向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不是真的回向,假的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善导大师说,这样安心起行去做业一定不能往生,正因为凭你自己一定不行,所以法藏菩萨才把真实心、清净心做成名号回向给你,称念就得到三心里的第一个心——至心,也就是至诚心。
很多人用错心的地方就是老是在自己那里找,说我就要真实,现在就可以确定你是没有真实的,就到名号里面去找,皈命名号,相信名号就是真实心和清净心。你说你打妄想,你肯定是打妄想的,不打妄想就不是凡夫,已经是菩萨了,因为不打妄想就真实了,真实和妄想是相对的,开悟的人妄想就能够止息,显现真实。所以到现在为止你是没有真实的,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真实,佛就成就真实名号给你,要确定名号是真实的,你的都不是真实的。
《无量寿经》里说,法藏菩萨修行的时候是:“不生欲觉、嗔觉、害觉;不起欲想、嗔想、害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无染恚痴。三昧常寂,智慧无碍。无有虚伪谄曲之心。和颜爱语,先意承问。勇猛精进,志愿无倦。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恭敬三宝,奉事师长。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这就是法藏菩萨的至心,修行时内心不生欲觉,“觉”就是觉知,有正觉知和邪觉知,我们由于贪嗔痴就生起欲望、嗔恨的感觉、生起害别人的心,法藏菩萨不起觉察思维的染污,感觉都不起,修行时不起邪的“欲觉、嗔觉、害觉”。我们就不是这样,看见一个东西可能就生起了欲望的觉,然后就去想,外面就执着于色声香味触法,看到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就贪着,法藏菩萨就是“忍力成就”,我们随便看见一个脏的东西,味道难闻的就躲得老远,讨厌这个人就想离他老远,很简单,对他不忍可,对讨厌的事物没有忍力就有喜欢和不喜欢。法藏菩萨对苦乐平等,忍力成就,我们要是痛起来就想赶快结束,太难过了,痛苦就不愿意安住,快乐就很愿意住,心非常不平等,佛菩萨什么地方都住,你看哪里都供养观世音菩萨,屠夫、黑社会、里面,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完全有可能在这些人里面化现。佛菩萨“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根本不会说太苦了不愿意干。我们抱怨别人,总在计较自己的得失,付出有什么成果?觉得受了这么多苦痛也没有怎么样,当然这是从相对法的角度来讲。
现代人最要命的是贪心大的不得了,每个人都是这样浪费很多东西,这是生活在现代社会大家的共业,非常浪费奢侈,大家都习以为常,现代社会很多习惯就是鼓励多欲。法藏菩萨“少欲知足、无染恚痴”,没有一点贪染愚痴,而且常在定中“三昧常寂、智慧没有障碍、没有虚伪谄曲的心”,由于内心里面是真实的清净的,所以他对人说话就是“和颜爱语”,我们跟人说话,因为心里有很强烈的贪嗔爱憎、情感强烈,语句选词就不是爱的语言和好听的话,颜色就不是很和悦,而法藏菩萨是“和颜爱语、先意承问”,还有“勇猛精进,志愿无倦”,娑婆世界众生心智羸劣、很弱的,为什么一直混到现在还是一事无成呢?就是没有真正的愿望。很少人有愿望,就没有见到过真正的好东西,普通人就是无愿人,无愿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无愿,是乱七八糟的愿,这个也好、那个也好。有愿就勇猛精进。像文殊菩萨成就了大智慧、地藏王菩萨是大愿地藏王菩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菩萨都是大愿成就,你看我们是什么啊?什么都舍不得,啥都捞不到,个个都是无能无用之辈,法藏菩萨经过五劫思维选择四十八愿,像我们三分钟的热血,一听这个好,马上就想怎么样,也没好好想想,干三分钟就完了。法藏菩萨五劫思维的选择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选择好了、清楚明确了才能够具足信心一直去干,要不然发现选择错了,那就麻烦了。所以方向和修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到底是念佛、还是念咒呢?到底是开悟、还是要往生呢?到底是要准备继续轮回、还是要去极乐世界呢?你要选好了,如果不选好,这都不能确定,那能干什么呢?是吧。
法藏菩萨是“志愿无倦,专求清白之法”,我们哪里是专求清白之法,做的事情都是臭味相投、染污的,只要能够获得暂时的一点小利益、小便宜就可以,什么清白之法离得远远的。所以现在跑到寺院里面来,也把寺院里搞得乌烟瘴气的,在佛菩萨面前求得都不是清净的,更不要说在其他地方了。法藏菩萨专求清白之法,所以极乐世界全部都是清净庄严,没一点点的污染,我们这里哪里是这样,念着南无阿弥陀佛,求的也不是清白的,关键是“以惠利群生”给十方众生,然后是“恭敬三宝,奉事师长,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如果你要修行就要达到至诚心,这些就是标准,没达到就是没有修行。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是至诚心和功德成就。
功德是什么呢?一定要有清净心、真实心才有功德,没有清净心、真实心充其量叫伪善、杂毒之善,没有功德有点有漏的福,就像赚钱一样,赚到一些马上花光叫有漏的福。名号即是法藏菩萨清净心、真实心起行成就的功德,佛的万德弘名也是清净心、真实心的载体。清净心、真实心与你理解的心可能有距离,你说我不想了或者如实的表达,心就清净、真实了,那是你的标准,你想的标准都不对头。现在就应该知道你没有清净心和真实心,清净心真实心就是名号,遇到了名号就到名号里面找,得到佛的回施。
所以“设我得佛”很重要,法藏菩萨说我要成佛,“十方众生”就“至心”,有佛才来的至心,没有成佛,你就没有至心,一直轮回到现在还没有至心。“设我得佛,十方众生”把众生放在“南无阿弥陀佛”里面,设我得南无阿弥陀佛,“得”就是“南无”,“佛”就是“阿弥陀佛”,我得佛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十方众生的我们就有了至心,得佛后就把真实心、清净心通过名号给了众生,念佛的人就有了佛给的真实心、清净心。所以你到别的地方去找都是不对的,心跟名号不能脱离,至心以名号为体。名号不要单纯的以为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彼如来名是光明智相,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明,所以名号是清净心和真实心的体,也就是至心的体。由于我们开不了悟,心不能达标,佛就硬塞给你,这是佛来到世间给我们最大的宝藏、最真实的利益,是你无始劫到现在都没有得到过的东西。
什么是信乐心?
信乐心和至心不是完全一个,但有关联,《观经》里面说深信之心就是信乐心,善导大师在解释信心的时候说: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长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解释分机、法二边,先看佛这边,信四十八愿摄受众生就是信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成就了名号,摄受众生就是“南无”,无疑无虑就是没有怀疑、没有疑虑,乘彼愿力就是搭上了信心,定得往生就是一定往生,这就是信心,信心跟前面的清净心、真实心有直接关系。
再看机的这边,轮回的众生无始以来一直是在无明的引导下,无明为总司令引导我们无始劫一直在轮回,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二十五有里面轮转、受各种的苦痛,一直没有过信心,内在有无明的心看不清楚,外在有三界种种的染污境界,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清净真实的信乐心。
佛法把心分成三个层次:分别识、意根识、阿赖耶识,净土法门里有三个心:至心、信乐心、欲生心,分成三个层次比较难分清楚,净土法门主要在“信心”。“信心”是二分法,有我、有佛,有能信的和所信的之分;至心通常就是开悟时的实相心,在至心、清净心领域里几乎没有我们跟佛的界限,分不清到底是你的还是佛的,真实和清净不分时间、长短、一二、对于我们来讲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从无始劫到现在,无明烦恼业力捆绑的缘故,从没有遇到过真实、清净的东西,内在没有真实心清净心,外在也没有碰到过真实可信赖的,一直到现在没有真实的净信,名号就是“至心”,佛成就“至心”放在名号里。
信心有能信和所信,包括后面的愿心也摄在信心里面,这里要有一些观察才能了解,三心就是一心,一心就是信心,名号就是清净心、真实心,信心跟名号不能脱离,一环扣一环,念佛是行,名号里有真实心、清净心;信心是信,跟真实心、清净心又是捆在一起,都不能脱离。南无阿弥陀佛!
录音:白莲花 整理:如意 审核:纯祥师
来不及的悔恨在汉朝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人子希望侍奉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无法尽孝。来不及侍奉父母,真是遗憾的人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从感恩开始一个好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则奠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儒教重视修心、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要先好好修养自己,培养慈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十地 法云地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学佛即是「学佛的生活」,如果能把心照顾好,净土就在我们身边,天堂即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可怕、可恶的人生──像地狱般的苦难,同样地也是由一念心所造成的。一念之差 地狱天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富的人。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于是,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经中有一则小 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在一个山城小镇外,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两老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意境与满心的善解。心中有爱 贫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亡者,杀了许多生灵,因此个个表情悲戚。佛陀知道后,悲悯地说:「这就是众生的颠倒啊!殊不知人死了,屠杀生灵的行为对亡者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头大象,体型强健、性格温顺,国王非常喜爱牠,特地为牠建造一间舒适的象舍。一群强盗看中象舍周围静僻隐密,接连好几个晚上悄悄聚集在象舍旁,商量抢劫的计划,像是如何破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在世,真正过不去的是自己,最恶毒的敌人是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反观自性,不要让恶念浮上心头。世间没有过不去的事,切勿轻视自己的生命。培养开阔心胸 预防心病良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中篇》五浊恶世度有情佛陀的苦行因缘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闻佛法,每天总是在吃喝玩乐、安逸懈怠中度过。佛陀怜悯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守财狗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一点点的时间来训练,慢慢地累积,就能养成很好的思考习惯,调伏向外奔驰的「心念」。佛陀最关心众生的心念,所以应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最美的心境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前也该干净的心念,每天都去打扫街道。他以实际的行动来爱乡里、爱别人。二、三十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从未曾间断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不明事理徒恼乱心中若有一点疑惑,不要累积成恼或是怨,凡事用智慧分析、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才能照顾好心念。人会有烦恼,就是因为累积不如意的事;然而世间事,十之八九都是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习气 可爱与可厌的分界同样是患了老人痴呆症的老人,一位令人心生欢喜,另一位却让人心起烦恼!年轻时心念的养成,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晚年境遇。有位中年妇人来看我,诉说家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无价之宝方为贵我们要好好用心,把心清净之后,要善于环保,保持清净的心,切勿再染上世俗贵贱的心态;有真正超然的道心,万事万物自然无贵贱之分,而且能圆融无碍。人生忙忙碌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辑四 至爱篇人生有爱无憾事罹患癌症的慈诚队队员,在队友的细心照顾下,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了一股温馨的暖流。人与人之间,若能彼此扶持、相互关怀,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慈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善解包容要善解、包容,对人要懂得善解,即使对方有意伤人,只要我们无心接受,就很容易善解;对事不要存有成见,若能打开心门事事包容,内心必然轻安自在。我常说要善解、包容,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体会证悟道理明白后,倘若还是放不下,就无法体会。所以,只要真正体会了真理之后,就会很欢喜地去做,这就是证果,证得欢喜的果报,心无烦恼、很自在,就是彻底觉悟的欢喜心。最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心灵的资粮佛陀在世时,曾说过一段染布的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街道十分热闹,开了各种贩卖生活用具的商店,有打铁店、制桶店、布店等等。佛陀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回归本性一个人是否高贵,并非自我标榜;而是需要好好地努力,回归自己的本性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尚。人的本性是自然、平等的,世间上之所以有分别,就是因为有我,而且自以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念佛的功德感应是非常多的,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恭敬,只有对佛菩萨充满恭敬,我们持诵佛法才能够获得无量的功德,我们多多的读诵佛法也是有很多的感应的,下
学佛感应时间:2024-12-12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转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亲身经历和聆听过很多有关于人的因果报应、地狱这方面的事,在本地的庙宇里或古迹里都详细的有这方面的记载、雕塑画像、壁画等等。使得人看后触目惊心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9
救龟奇遇的故事黄叔达在京城的高等学府里念书,见到友人捉得了一只龟,将要把龟壳剖脱下来(多残忍呀!)黄叔达可怜这只乌龟,把它买下来放生了。后业,黄得了病,很严重。他的儿子
护生故事时间:2024-12-07
心是所有法的先导,心是所有造作的主导,若人造作身口意恶业,必定受苦报,一如牛车紧随牛的足迹。有一天,盲尊者迦丘帕喇到祗树给孤独园向佛陀问讯。当天晚上经行时,他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7
编者按:今天这篇故事,出自《宋高僧传》,主人公是唐代高僧圆观法师。圆观法师之事在历史上影响极为久远,后世所谓“三生石”即源出于此。只是在流传过程中,法师名字也已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30
有一个卖气球的老人,拿着把五颜六色的气球,每当生意不好的时候,他就放出一只艳丽的气球。于是招来了一大批踊跃的购买者。老人在一阵忙碌之后,又放出一只黑色的气球。忽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22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黄柏霖:讲佛典故事化解老菩萨心结我以前在讲佛典故事给老菩萨听的时候,有一个老菩萨,她在做资源回收,她讲给我听,她说她儿子非常地不孝,要夺她的财产,还逼她把房地产
悟性时光时间:2024-11-16
这样来打坐,身体香如玉如果你以清净心打坐,过一段时间就会闻到奇异清香,这个香气来自你的身体。这就是南怀瑾所讲的将津液转化为长生不老之液学佛打坐之道。我们打坐坐得
悟性时光时间:2024-11-15
印光大师讲故事 之 往生篇《高僧传》三集《法照大师传》云: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现圣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大历五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4
我是一名从医三十年的临床医生,也是个在家居士。在我的工作中,遇到过很多奇特的疾病,用医疗很难治愈,有的时候真是束手无策,自从学佛以后,通过佛法解决了一些医学难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4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在清朝顺治年间,顺治甲午这一年,有一位书生叫汤聘,他是溧水县人,有一次要到省城去应试,结果在旅店里面就患了重病,到了半夜就断气了。他冥冥之中就感到自己的灵魂从头
邪淫果报时间:2024-11-13
方海权:讲因果故事二十二信诺施乞,考中高第有一个乞丐,总是喜欢躲在寺庙一个角落静静念佛。然后去乞讨,每当有人施舍他的时候,他总是面露笑容,并不停地说:“因缘,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2
云南有一位秤锤祖师,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东门外。父母去世,遗下财产田园,生活过得很好,勤俭劳动,自种菜蔬出卖作零用。妻年轻貌美,好吃懒作,和野汉子私通。蔡虽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佛陀和阿难入城乞食的时候,看见一群男孩在路边游戏,堆积泥土当作粮食、宫殿。 有个小男孩远远看见佛陀到来,心生欢喜,想要供养佛陀,就把泥土当作米,上前施给佛陀。佛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黄柏霖: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这让我们想到,《金刚经》里面讲了佛陀的过去生,他在当忍辱仙人,就能够随时观照自己的心念,他当忍辱仙人的时候,在山上修行。那个时候有
为人处世时间:2024-11-08
第三章静坐与生理的关系第一节神经静坐能影响全部生理,外而五官四肢,内而五脏六腑,殆没有一处没有关系;然这里不是讲生理学,未便一一列举,只可就极有关系的神经、血液、呼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4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长修,姓汪。住在皖北某村,活了五十多岁,心特别毒害,一辈子谁也不怕,一点亏都不能吃,光占便宜。村里人都不敢惹他。从下面几事中即可看到他人怎么样。九十年代中期,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2
暴发户买智慧的故事《经律异相》:从前有一个人,又贫穷,又愚痴无智慧,他不自觉无智慧之苦。但知贫穷难以度日,为了发财,故入海采取珍宝。这人入海,居然被他采得很多宝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