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缘 缘就是一切
净慧老和尚
有关老祖寺的情况,这两年慢慢引起一些人的关注。各位想知道老祖寺的因缘,建议看一看《何处青山不道场》这本书,其中有一篇文章就是讲老祖寺的。这两年四祖寺组织的大型活动,有三次朝拜老祖寺,每一次都是在新建的斋堂用斋。前两次都是临时钉的木板台子和凳子,有的人还不敢坐,摇摇晃晃的。这一次的条件有所改善,吃饭的桌子做起来了,每个人还有个一次性的碗。这说明条件在不断地改善。我想,如果今年十月份再来的话,条件会更好一点。我们非常感恩护法居士对老祖寺的支持,对三宝的供养,使这里的建设不声不响地在进行。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老祖寺的建设就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例子。按照我原来的想法,我是连四祖寺都不想来。本老说了三年,要我来帮他管理四祖寺,我三年都没表态。只是到了2003年,老和尚看就了日子接就了客,这才没办法来到了四祖寺。来了以后,我也是希望很快就把四祖寺的位置交出去,根本没有想要在湖北再修一个寺院。一切都是缘,一切都是随顺因缘。在我七十多年的生活中,从自己开始做事情算起,起码也有五十年的时间。我做每一件事都是被动的,从来没有主动过,都是被逼得没有办法,才勉强承担起来。其中唯一一件主动的事情,就是要考中国佛学院。那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除此以外,一切事情都是被动的。我自己经常在想:被动是什么意思?我自己找到了一个注释,被动大概就是随缘吧。佛教讲一切随缘。没有缘,想主动去做一件什么事,往往事倍功半,不能顺理成章。所谓被动一点,那就是等待因缘条件更加成熟一点。在因缘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再来做某一件事情,可能会顺利许多。开始做事的时候被动一点,当你真正接受了这个任务以后,你就要变被动为主动。这是一个很辩证的道理。如果我们主动要做某一件事,接纳你这个主意的人,接纳你这个事情的人,一定会向你提很多的条件,主动就变成了被动;我现在是被动地做某一件事,当你接受了这个任务以后,相对而言,你也可以对要你做这件事情的有关方面,适当地提出一点要求,往往这就比较顺利。一件事的因缘条件成熟了,有关方面提供必要的条件也就比较容易。我想这是佛法随缘而行的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待人处世的一种方法。一切都是缘,缘成熟了就去做,缘不成熟千万不要勉强。勉强做起来,出很大的力也做不成一件事。学习佛法,随顺因缘,重视因缘,这是佛法的一个根本道理,也是生活禅的一个根本道理。我们实践生活禅,提出生活禅的理念,也是顺应这个时代的因缘。顺应这个时代的因缘提出生活禅的理念,这个时代就有可能逐步地认同它、接受它。如果说早三十年就提出生活禅这个理念,可能会受到批判。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间佛教的思想,从提出来到现在也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在“***”以前,人间佛教的思想大家不是不知道,但它是被批判的对象。为什么要批判呢?因为那个时候说宗教已经是要衰亡的东西,你又改头换面提倡人间佛教,你是想作垂死的挣扎。当时的逻辑就是这样解释的。今天的解释不同,今天是说“人间佛教思想可以适应今天的社会”,过去是说“改头换面,作垂死挣扎”。这就是因缘,这个因缘不可思议。今天在座的虽然大部分是年轻人,但也有年老的人。年老的人可能对我这些话有些体会,年轻的人可能不是很理解。生活禅只能在九十年代以后提,生活禅的理念只有在人间佛教思想取得了社会的基本认同以后才可以提。把人间佛教的思想重新提出来的是赵朴老。赵朴老在他的《佛教常识答问》这本书的最后一章,重新提出了人间佛教的理念,提出要“发扬人间佛教的优越性”。当时我做《法音》的主编,我看了那篇文章以后,心里有两种感觉。一种感觉就是说,如果这篇文章在《法音》上登出来,有关方面都能认同,那就是佛教的春天真正来了;如果这篇文章受到有关方面的质疑,那就是说在今天的情况下还是要保守原来的一些观念,还是要在佛教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挖一道沟,或者做一堵墙。人间佛教的思想是要填平这条沟,拆掉这堵墙。重提人间佛教的思想,一方面是时节因缘了,我觉得更主要的方面是赵朴老他老人家的威德影响。假使换一个人提,可能就没有那么顺利。从赵朴老把人间佛教思想在他的书里面正式地肯定以后,慢慢地,人间佛教思想也写进了中国佛教协会章程,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转变。我们学习佛法的人,要了解当代佛教的一些重要动态,要掌握当代佛教是怎么样从“***”以后那样一个百孔千疮的状况走到今天。这个脉络要知道。否则,我们就不知道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就不知道要怎样感恩现在的党中央,感恩现在的政府,感恩我们这个时代。学习佛法最值得重视的是时节因缘。时节因缘成熟了,有佛出世;时节因缘成熟了,佛陀教化的任务圆满了,佛陀也就隐没了,仅仅留下教法。教法又分为正法、像法、末法。佛教到今天两千五百多年,正法一千年过去了,像法一千年也过去了,现在正是所谓的末法时期。所谓末法者,有人这样解释:“不是法末,而是人末。”佛法从正法到现在,他原本的道理都是一味的,都是平等的。所谓的人末,是说理解佛法、修行佛法的人,与佛陀时代的人有很大的区别,与正法、像法时期的学法者和修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人末”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呢?是信仰不具足,道心不坚固,求证的心不切。主要表现在这三方面。而这三方面,从信开始一直到证悟,都是相连贯的。信仰淡化了,自然修道的心也淡化了,求证的心更是不具足了。所以今天的佛教,当务之急就是要强调信仰建设和道风建设。信仰建设和道风建设,在当今的佛教界是一种普遍的要求。包括出家二众和在家二众,都有一个加强信仰建设和道风建设的任务。从这一点,我们再说到修复老祖寺的一些初衷。黄梅县委、县政府希望把这座千年古刹恢复起来,从政府的角度来考虑,修复这座古刹对黄梅的旅游经济发展,会有所带动。作为政府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是完全合理的。那么从我本人的考虑,我也很认同政府的这种初衷。如果不认同,我们爱国的思想无法体现,我们也要密切配合政府的有关规划和想法,这是出于爱国的一方面。如果从爱教的方面来考虑,修复老祖寺是我们佛弟子的本份。我们佛弟子既要爱国,也要爱教。爱教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要高度重视佛教界的信仰建设和道风建设,这是爱教的具体体现。如果不重视信仰建设和道风建设,爱教就成了一句没有任何实际内容的口号。老祖寺可以说是一片人间净土,是一片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土地,它和外界可以保持相对的封闭。这个寺院真正把它建设好、管理好,有利于寺院的信仰建设和道风建设,有利于在此用功办道,弘扬佛法,引导共修。所以从我的思想深处来讲,我非常重视老祖寺的建设,希望把它修成一座弘扬生活禅的根本道场,修成一座佛教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道场。既要原原本本地继承传统,又要千方百计地适应当代的思想潮流。佛教弘扬的根本原则是契理、契机。所谓契理,就是要继承佛陀的衣钵,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所谓契机,就是要真正认识当今社会对佛法有什么样的需求,我们又要以什么方式满足这种需求。人间佛教生活禅,是佛教发展到今天,解决今天人类精神空虚和精神疾病的一个新的佛法理念。老祖寺在今后以禅修为主,有一个较大的禅堂。禅堂有两层楼,楼下是一个大禅堂,楼上还有三个小禅堂。人多,我们就利用大禅堂;人少,就利用小禅堂;人再多,大小禅堂同时利用。希望把老祖寺办成一座修行的道场、禅修的道场、四众共修的道场。讲到四众共修,我们还有一座比丘尼的道场——芦花庵,就在四祖寺附近。芦花庵将来就是比丘尼的禅修中心,重点是接引女众共修。芦花庵今后的任务和目标,与老祖寺基本上是一致的。因为我们是山林寺院,好不容易有这一片清净的土地,就要为闹市中忙碌的人提供一片安宁的精神家园,提供一片清凉自在的菩提林。所以老祖寺和芦花庵建成之后,都是以禅定共修为主要目标。芦花庵的建设进度可能比老祖寺快一点,在今年冬天芦花庵的一切设施基本可以启用,老祖寺今年冬天还不能全面利用。原来我们的打算,两座寺院的建设是同时奠基,同是起步,将来也想在同一天开光,开光的日期就跟奠基的日期保持一致。两座寺院都是2005年10月5日奠基的,两座寺院也尽量争取在这一天同时举行开光活动。这两个地方的开光,我们也不大操大办。知道的居士想来就来,不知道的也不请。不请诸山,也不请长老,一切由本寺的人操持就可以。因为山里的寺院一切都不方便,一切顺其自然,但要庄严隆重。所谓庄严隆重,是用修行的方式来表达。比如为了感恩护法大德,两寺都同时提前半个月或者二十天拜一部《万佛忏》,拜完《万佛忏》以后就开光。都由自己的人做,知道消息的就来随喜,不知道消息的事后也可以来随喜。我想,佛门开光、升座耗费很大。“管笛笙萧阵阵扬。威风八面拟侯王。佛门一日开光费,何只平民百日粮。”好像我写了这么一首诗,是不是这么写的我记不清楚了,有感而发。开光升座那很威风啊!管笛笙萧,吹吹打打,威风八面,像过去的侯王一样走出来,好像和佛门的淡泊生活有很大的距离。佛门还是要淡泊些为好。我们的社会虽然说很富裕,现在中国的外汇储备量,占全世界第一位。但是要知道,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国家,那点外币拿出来要分给每个人还是没多少。占第二位的、第三位的,可能他们的人口只有一两亿,中国和他们没法比。在中国,城市的人相对来讲要富裕一点,上班族、公务员相对来讲要富裕一点,广大的农民生活还是很艰苦的。农村人均收入比较好的省份,一个人一年也就是五千元左右,这就很高了。但是和城里的人比,和富裕一点的人比,那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何况人均收入一两千元省份也还有。我们在座的都是花钱的人,都是用钱的人,假使一个人一年的收入只有两千块,大家都会说这个日子怎么过啊?所以我是非常希望,我们佛门寺院,一定要过一种清贫的生活,平民化的生活。不要过分浪费施主的钱财,一切要精打细算。包括一些法会活动、开光活动,尽量地节省,少花钱,多办事。开光要和修行结合起来,不要和铺张浪费结合起来。开光不与修行结合起来,开光就不灵;只有和修行结合起来,开光法会才真正有功德,真正能够回报施主、回报大众、回报国家、回报社会。我今天有言在先,将来老祖寺和芦花庵佛像开光很淡泊,没有任何纪念品。大家来了不要埋怨,说这里开光怎么搞的?纪念品都不发一个!我记得海航公司的老总陈峰说,他是山西人,山西人是很抠门的,用钱不会大手大脚。我虽然不是山西人,但我是从穷到讨饭的这样一个家庭走出来的。在小孩子的时候,生活很艰苦。“***”的时候,又在农村待了十五年,都是过的极为艰苦的生活。可以说家无鼠耗之粮。我非常懂得一粥一饭、粒米寸薪来之不易的道理,所以我做事很抠门。因为我是为大众节约每一分钱,为常住节约每一分钱,精打细算,决不乱花一分钱。只有用在三宝上,比如说庄严佛像,修好佛殿,把僧人共修的地方弄得比较清净一点、干净一点,这个是应该的。但生活要清贫。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有句名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奢侈会失败,骄傲会失败。所谓骄兵必败,哀兵必胜。我们放谦卑一点,放柔软一点,把自己看低一点,认为自己总在下边,总在最底下,那就会心态平和。动不动觉得我是什么、我是什么,有一点不如法就觉得面子上过不去,那个不好。总要把自己看得低低的,看得小小的,看自己草民一个,闲云野鹤,来去自由。一切时一切处保持低调,就能真正为佛门、为四众弟子,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所以老祖寺的开光、芦花庵的开光会很低调,但是要把修行这件事情做好,不要光凑热闹。光凑热闹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在我的理想中,如果老祖寺在今后,能长期住上30至50名出家众,就能够把这个地方带动起来,修行和学习就能够如法进行,经常能够有百名左右的居士在这里共修就可以。也不能太多了,人太多了会拥挤。如果有很多人要求来怎么办?采取分期分批的办法。这一个月可以接纳多少人,下一个月可以接纳多少人,采取一种轮流的办法,轮流到这里来修行,轮流这里来呼吸“五星级”的空气,过“一星级”或者不到“一星级”的生活。空气很好,生活条件可能会很差,大家不要嫌弃。将来芦花庵那边大体上也是这样。老祖寺夏天很好过,冬天很不好过。这里冷得不得了,冬天的温度同河北几乎一个样,到零下七八度,而且没有取暖设备,相当地冷。我想,以后房子修多了,房子干透了,住人多一点了,可能就会暖和一些。这也是一种锻练。如果说条件搞得太好太安逸,不一定是好事。我去年冬天在四祖寺住了几天,就把耳朵冻了。耳朵冻了也没关系,对听觉不会有影响。有的人手冻了,冻得跟大包子一样,不过还能拿东西,没有破皮烂肉,这也没关系。一个人还是要多在苦中锻练。这里的老百姓也是一样的,老百姓家里也没有取暖设备,也冷。时间久了以后,也就习惯了。大概最难熬的时间不到一个月,把这一个月熬过去就好了。今天大家到这里来,许多人是第一次。来了以后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个地方,然后回去也做好计划——我每一年都要到老祖寺去住几天,或者一个月,或者半月,或者一年来几次。来的次数多呢,每次就住十天八天;来得次数少,就住上一个月。因为到这里来一次也不容易,路远山遥。如果大家喜欢这里,就多到这里来。也可以向你的同参道友透露这个消息:你要修行可以到老祖寺,那是长寿的寺院,那是清凉的寺院,那是清贫的寺院,希望大家都到那里去,体验体检山林寺院的生活。大家一个人就是一座广播电台,希望你们多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广播广播。广播就是宣传。不过,我没有说化缘的话,也请大家不要提化缘的事。咱们在此清修,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一切随缘,一切结缘。结人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结缘就是缘,有缘就有一切。一切都是缘,缘就是一切。阿弥陀佛!谢谢。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南亭法师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二)逐妄执:吾人内之身心,外之器界,无不唯心所现,如空花水月,本无实体。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七)南亭法师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行脚僧见到“无忧林”。无忧,草名。草多则以林名之。人处无忧林,可以忘忧。而出家人“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九〉南亭法师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只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壬二破斥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佛问圆通以下,是结答。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是了妄,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是证真。菩萨由定慧力,妄尽真现,从此得入三摩地。契合十方诸佛,所传妙觉明心。如前文佛告文殊:十方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及诸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如是乃至有二义,一菩萨行门甚多,何止六度。法华经云: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华严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又云: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初神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1这次我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是个做生意的人,他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伙计不听话。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你想想看,银河对齐这个事情,科学家知道,束手无策,佛法知道有办法改变它,为什么?整个宇宙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的,我要想改正它一点毛病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我能创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什么是真念佛?在家自修。世间第一道场现在社会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变化之大、变化的快速没有人能想像得到,在这个时候找一个同参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们修行自己一定要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所以宇宙出现不是爆炸,大爆炸讲不通。佛讲的是一念不觉,就是这个波动现象出现了,一出现的时候,整个宇宙同时现前,叫一时顿现,没有时间间隔的。照弥勒菩萨讲,这速度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真诚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诸法实相,就是常寂光。它起作用,对自己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理想国,它是事实。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介绍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许有人要问: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像阿弥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学佛,无论出家在家,最重要的是修清净心。你要是懂得修清净心,一切时、一切处,不迷惑、不染污,远离邪知邪见,你就幸福,你就快乐。幸福和快乐,不是说你财富多、地位高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我们看到老化,加速度的老化是在什么时候?退休。因为没有退休的时候,他有工作,每天忙着工作,上下班很辛苦,他忘记了,没有想到他老。这一退休,没工作干了,他想到老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有机缘天天听经、念佛,是天下最有福报的人!真正修道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所以要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 人生苦短,人生太苦了,人生太短暂了,愈是年岁大愈容易体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整个社会反常。反常就是违背了自性,这是从咱们佛家来说;如果从世法来说,违背了伦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往生论》里头讲到「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是说这一桩事情。我们讲安住,实在讲也是安住在「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是「无为」,如果你有为,法身就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佛?为清净心念佛。清净心现前,清净心就生智慧,然后你念佛,这个佛号才得力、才有力量。2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清净?杂念太多。杂念,不管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是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真正的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身有病痛,这是讲内忍,有内忍,功夫不错,但是如何把这些病痛化解这更重要。病痛的化解就是从念头,错误的念头、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要放下,要把它修正过来,心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你看菩提心,我在三十年前在美国的时候讲的,我讲大家好懂。古人解释不好懂,我说的好懂,我说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是体,下面这四个:清净、平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清是清净,听到不生染浊心,浊染心,看到也不生染浊心,这个很重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起正念,不生邪念,这一点非常重要。“扬者宣扬,由能宣扬实相法故”。这个音声讲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2011年农历十月初五讲于广东化州南山寺念佛七法会】佛在鹿野苑三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讲的是四谛法苦、集、灭、道。四中真谛中,第一真谛就是苦谛。我们来到人世,每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什么是文化?常闻这人文化高,那人没文化。到底什么是文化呢?文是指人类的智慧、道德、修养和人格。在欲望与愚痴的黑暗中,文就如太阳一样明亮,光照大千,所以称文明。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