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梵网经菩萨戒本释义7
第三十、不敬好时戒
若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经理白衣,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著。于六斋日,年三长斋月,作杀生、劫盗、破斋犯戒者,犯轻垢罪。
不敬好时戒,又名经理白衣戒,或名违禁行非戒。好时节,是修斋作福的日子。相传是诸天王,伺察人间善恶之日。如不知恭敬,不修福报,无敬畏之心,则失大利益。经理白衣,违背禁戒行非法,不真心修菩萨行,故特制此戒。
“若”受过菩萨戒的“佛子,以恶心故,自身谤三宝,诈现亲附,口便说空,行在有中。”是指不以好心行菩萨道的佛子,不修出离心,即名恶心。自身谤三宝,是指身业不净;诈现亲附,是指意业不净;口便说空,行在有中,是指口业不净。这三业不净,都可以称为恶心。因为心若不正,则身不端,做事虚假不实,以此行为欺诈他人。见人即现亲厚之相,以图依附,口口说空,行为却处处说有。我执比谁都重,脾气比谁都大,象这些都叫做自身谤三宝。
“经理白衣,为白衣通致男女,交会淫色,作诸缚著。”是指出家人忘失了沙门的本分,为在家的白衣,经营管理俗人的事务。如介绍男女的婚姻,沟通男女双方的感情、交会淫色,这些自他缠缚的烦恼,是流转生死的根本,不是出家人所应作的事业。
“于六斋日,年三长斋月,作杀生、劫盗、破斋犯戒者,犯轻垢罪。”六斋日,是指每月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六天是毗沙门、四天王、太子等,视察人间善恶的日子。年三长斋月,是指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这三个月是帝释天视察人间的月份。所以,世人宜存善修斋,会感国泰民安,家庭幸福。假如在这些修斋的日子里,或修斋的月中,不教人斋戒、放生、作诸福德,反而去作杀生、劫盗、破斋犯戒,损人利己,灭人灭法,自害害人,是菩萨犯轻垢罪。
1、此戒具性遮二业
杀生、劫盗属性业,经理白衣,通致男女等,是遮业。
2、开遮
惟遮不开。
3、果报
经理白衣等属邪命。正命行道,则诸佛欢喜,直至菩提。 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制戒品中广明。
这是总结四十八轻戒的第三段,如是所说的十戒,应当如法的修学,以恭敬心奉持。这十戒在大本的梵网经制戒品中,还有详细地广明戒相。
第三十一、不行救赎戒
佛言:佛子,佛灭度后,于恶世中,若见外道,一切恶人劫贼,卖佛菩萨父母形像,及卖经律,贩卖比丘比丘尼,亦卖发菩提心菩萨道人。或为官使,与一切人作奴婢者。而菩萨见是事已,应生慈悲心,方便救护。处处教化取物,赎佛菩萨形象,及比丘比丘尼发心菩萨,一切经律,若不赎者,犯轻垢罪。
不行救赎戒,又名见厄不救戒。发心菩萨要护持三宝的利益,若见有人破坏三宝的行为,要及时进行制止救护,如不及时制止救护,三宝就会从此断灭,人间的慧命福田,也就从此消失。见厄不救,非大士之行为。知非法出卖佛像不赎,是违背孝道,故特制此戒。
“佛言:佛子,佛灭度后,于恶世中。”这一品的开头,是佛陀对受菩萨戒的佛子说:“佛在世的时候,人人都知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会做出卖三宝的事。就是在佛灭度以后,于正法像法中,一般众生也不会做出卖三宝的事,只有在末法恶世中,人心险恶,才会有人出卖三宝,做出绝佛慧命的事来。
“若见外道一切恶人、劫贼,卖佛菩萨父母形象,及卖经律,贩卖比丘、比丘尼,亦卖发菩提心菩萨道人。或为官使,与一切人作奴婢者。”是指末法时代,正是菩萨发心慈悲济世的时候。若见外道恶人,破坏佛法,要挺身而出,捍卫佛教的利益,不使三宝利益受到破坏。因为外道恶人破坏佛法,首先是从破坏佛菩萨的圣像开始,他们反对崇拜偶像。
如佛教史记载:(1)北印度的教难,是来自北方的侵略者,摩醯矩罗王,极端仇视佛教,毁灭佛法,势力所至,佛教凌夷。据说当时在迦湿弥罗国,毁坏寺塔,即达一千六百所。
(2)东印度法难,是在戒日王之父羯罗伐弹那王在位时,东印度的土那金耳国,日渐强盛,国王设赏迦王用武力西侵,所到之处,摧毁佛法,毁寺坑僧,并砍伐佛成道处(佛陀伽耶)的菩提树,佛涅槃处(拘罗那)的佛教寺僧也被焚杀殆尽。如玄奘大师的老师戒贤论师,据说就是曾被此王所坑而逃脱的人。
(3)如中国历史上的三武灭僧。
(4)如近代的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异教徒在我国毁辱佛菩萨的圣像、经典。动员教徒毁弃其祖宗的牌位、遗像等。还有恶人、盗贼,劫取佛教圣地佛菩萨的像。如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的佛像、经典等等,十八世纪被国外侵略者盗走了很多佛像文物等。最近山西省的一座古寺庙,是唐宋时代塑的十八罗汉像,头像被人盗走,走私卖到国外,幸好被台湾的一个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发现,并发心出资几百万元赎回罗汉头像,运回山西的古庙,使罗汉头像完整无缺庄严,其功德无量矣。
贩卖比丘、比丘尼等作奴婢的,如***期间,出家僧人被打成右派坐牢,进行劳动改造,生活待遇还不如奴婢。“而菩萨见是事已,应生慈悲心,方便救护,处处教化取物,赎佛菩萨形象及比丘比丘尼,发心菩萨,-切经律”见到以上佛菩萨形象,大乘经典,以及比丘比丘尼等,要想办法赎回。因为佛像是佛宝,经律是法宝,比丘比丘尼是僧宝,应生慈悲心恭敬心,以种种方便,救护三宝。如自己力量有限,无力赎回,也要想办法处处教化他人,劝他人发心赎佛菩萨形象及比丘比丘尼等,使*轮常转,正法久住。“若不赎者,犯轻垢罪。”发菩提心的菩萨,在末法时代,以护持佛法,绍隆三宝,教化众生为己任。如果遇到有人破坏三宝,即要设法救护赎回,若不赎回,是菩萨犯轻垢罪。
1、此戒是遮业具四缘犯
(1)应赎境;
(2)应赎想;
(3)无救赎心;
(4)令彼亵辱,犯。
2、开遮
惟遮不开。为弘扬佛法,如法流通圣像、经典者不犯。
3、果报
不设法救护则失福慧,救则具足福慧二利。
第三十二、损害众生戒
若佛子,不得贩卖刀杖弓箭,畜轻秤小斗。因官形势,取人财物害心糸缚,破坏成功。长养猫狸猪狗。若故养者,犯轻垢罪。
损害众生戒,又名畜作非法戒。因为贩卖刀杖、蓄养猫狗等,会损害众生,造成杀盗之业,违背了菩萨的慈悲心,故特制此戒。
“若”受过菩萨戒的“佛子”,不论是出家菩萨,或是在家菩萨,都“不得贩卖刀杖弓箭。”因为刀杖、弓箭是损害生命的器具,不但不可以贩卖,也不可以保留。贩卖与保留,都容易引起损害众生。也不可“畜轻秤小斗”,轻秤小斗,在生意场上是欺骗别人的工具,能使他人的财物受到损失。如畜轻秤小斗,就有欺骗的思想存在。也不能“因官形势,取人财物。”一旦作官,就利用做官的行政职权,这种形势,向别人索取贿赂。或者自己不做官,利用做官人的关系,向别人索取财物。这二者都属于盗劫,不但出家的菩萨不能做,就是在家的菩萨也不能做。也不得以“害心系缚”,向别人索取财物。得不到财物,就利用官势或他人力量,以伤害心系缚他人,现代所谓的绑架。不得“破坏成功”他人事业有所成就,菩萨要随喜赞叹,不可用种种的方法,去破坏他人的成功,这是最不道德的事情。不得“长养猫狸猪狗。”猫能捕鼠,是老鼠的死敌;狸是猫狸,专吃鼠、蛙、蛇、昆虫、果实等。猪长大后,会受宰杀;狗能助人打猎,与慈悲心相违。北方有一句俗话,男人不养猫,女人不养狗。养猫狗做宠物,会产生贪恋,增加烦恼。以上种种,都是属于恶律仪。是不能蓄养的,“若故养者”,即失慈悲心,是菩萨“犯轻垢罪。”
1、此戒具性遮二业,随事结罪。
2、开遮
惟遮不开。
3、果报
藏轻秤杀具,养猫狸猪狗等,属杀盗等流。果报与杀盗二业同等。
第三十三、邪业觉观戒
若佛子,以恶心故,观一切男女等斗,军阵兵将劫贼等斗。亦不得听吹贝、鼓角、琴瑟、筝笛、箜篌、歌叫妓乐之声;不得樗蒲、围棋波罗塞戏、弹棋六博拍球,掷石投壶、牵道八道行城、爪镜蓍草杨枝、钵盂髑髅而作卜筮;不得作盗贼使命。一一不得作,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邪业觉观戒,又名观听作恶戒。邪业,拣别不是正业;觉即觉照;观即观察。我们的本觉体性,本无邪正,若心随外境,即名邪业觉观;不被外境所转,即名正业觉观。为了防止心缘外境,不专心修道,故特制此戒。
“若佛子,以恶心故”。是指受过菩萨戒的佛子,以恶心的缘故,去做种种的邪业。邪业觉观大约分五类:
一、“观一切男女等斗,军阵兵将、劫贼等斗。”1、观一切男女的身口相斗、打骂等斗。2、观军阵兵将战争之事,无事出入军营,以生是非。3、观看劫贼为分赃争财而相互争斗,以及观一切动物如马牛犬鸡等斗。观看以上的争斗,则容易生起凶恶的杀心,故特制此戒。
二、“亦不得听吹贝、鼓角、琴瑟、筝笛、箜篌、歌叫妓乐之声。”1、贝即海螺,利用海螺贝壳吹出微妙的音乐。2、鼓即用兽皮做成的鼓,用椎击发出音声。3、角即用牛角做乐器。4、琴瑟:即如胡琴、三弦琴、五弦、七弦琴等。瑟是二十五弦,用以上乐器就可以弹出微妙的音乐。5、筝笛、箜篌,即用竹做成,如琴有十三弦至二十四弦的叫筝。笛也是用竹做成的,长度有一尺多,是用七孔的乐器。箜篌也是用竹做的,有二十四弦可以弹。6、男女的歌咏之声,以及妓乐之声。如琵琶、三弦等,古今中外都是用女人来演唱音乐。以上这些都是世间的娱乐,与修行是极不相应的。所以,佛制订出家僧人不可以听闻世俗的欲乐,以免放逸。
三、“不得樗蒲、围棋、波罗塞戏,弹棋、六博、拍球、掷石、投壶、牵道八道行城。”(1)樗浦,是一种赌博游戏。(2)围棋,即黑白大棋,横直有十九路。(3)波罗塞戏即象棋。(4)弹棋,即汉时宫人仕女以妆奁为戏。(5)六博,是双陆戏,即掷骰子。(6)拍球,即是踢球。(7)掷石投壶,是用石子投入壶孔。(8)牵道八道行城,即西域的棋戏,纵横各有八路以棋子行之。以上八种,皆是赌博之类,怀有胜负心和欺诈心,与修道不相应,故特戒之。
四,“爪镜、蓍草、杨枝、钵盂、髑髅、而作卜筮。”(1)爪镜,是用药涂在指头上,以咒咒指,则有光明如镜照人,能判断人的吉凶祸福。(2)蓍草,即锯齿草、又名蚰蜒草,茎直立,花白色,可入药,又可供制香料。古代用此草占卦。据说此草出在东南潮湿的地方,如生在龟壳上就有大灵验。生长时,必是百茎一丛。如上有青云覆盖,下有灵龟伏气,长大后把它截取下来占卜,能判断人的吉凶。(3)杨枝,即杨柳枝。巫师用咒语祭樟柳,成神后附人耳边能报人的祸福。(4)钵盂,即今人照水碗法.以水注入钵盂中,用刀咒搅之,令定,现出吉凶,以判断人的是非吉凶。(5)髑髅,是取人的髑髅,以邪咒祭它,能说出人的祸福。(6)卜筮,即用龟壳占吉凶,叫卜;用蓍草占卦,叫筮。以上六种,都是属于邪术,诳惑人心,皆不得作。
五、“不得作盗贼使命,一一不得作。若故作者,犯轻垢罪。”盗贼,是专门盗人财物。修道者假若遇上盗贼,也不能为他作使命,如通风报信等事。以上五类,发心的菩萨,一一都是不能作的。为什么不能作,因为观斗能使人起凶恶心;娱乐能使人起淫欲心;杂戏能使人起散乱心;卜筮能使人起迷惑心;作使命能使人起奸诈心,此五种都是不务正业,与道相违。若故意去学这些,是菩萨犯轻垢罪。
1、此戒具性遮二业
如作盗贼使命,即具性遮二业,余惟遮业,随事结罪。
2、开遮
此戒惟遮业,如见机益物是可以开缘。佛经中说:如决疑虑,用缘觉经拈取标记法;占察善恶业报经的掷三轮相法不犯。
3、果报
邪业觉观,则妨正道;正观则定慧易生。
第三十四、暂念小乘戒
若佛子,护持禁戒,行住坐卧,日夜六时读诵是戒,犹如金刚。如带持浮囊,欲渡大海,如草系比丘。常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发菩提心,念念不去心。若起一念二乘外道心者,犯轻垢罪。
暂念小乘戒,又名暂离菩提心戒。前一戒是断身语二业的罪恶;此戒是断意业的失念。念小乘戒不发菩提心,则退失成佛之心,即非菩萨,故特制此戒。
“若佛子,护持禁戒,行住坐卧,日夜六时,读诵是戒,犹如金刚。”是指受持菩萨戒的佛子,应该严格地护持佛所制定的十重四十八轻戒。这些都叫做禁戒,不许有丝毫的毁犯。要精进持净戒,在行住坐卧,日三时、夜三时,这六时中,读诵菩萨戒。持戒清净犹如金刚,能破一切,不被一切烦恼所破。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三学具足,三身圆满,则成就如来金刚不坏之身。“如带持浮囊,欲渡大海,如草系比丘。”是指护持戒品,如渡水要带持浮囊游泳圈一样。《涅槃经》中说:“昔有商人持浮囊渡海,海中有一罗刹从乞浮囊,其人不与。乃乞一半,亦不听许。至乃乞求一丝,亦不从愿。何以故?浮囊若破,则于海岸终不能到。”这比喻持戒之人,要渡生死大海。途中遇上罗刹鬼,持戒之人,是不能听从罗刹鬼的乞求。为什么?因为戒是慧命的根本。破了戒则会沉溺在苦海之中,是不能出离生死,所以是不能破戒的。“如草系比丘。”是指比丘持戒,大悲心切不伤生命。《因缘经》中说:“从前有一比丘,路上遇见盗贼,即被贼掠劫。贼恐追兵赶到,便用草系缚比丘。比丘持戒不拔生草,也不敢妄动。时有一位国王,打猎经过此地,看见草丛中有一比丘被草系缚,就以偈问他:“看时似无病,肥壮有多力。如何为草系,日夜不转侧。”比丘回答说:“此草甚危脆,断时岂有难,但为佛世尊,金刚戒所制。”国王听后深受感动,对三宝生起信心,特为比丘解去系缚”。小乘比丘尚能坚持禁戒,何况是佛所制的大乘戒,就更应该要坚持禁戒。
“常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发菩提心,念念不去心。”是指菩萨不但要持戒清净,更重要的是常生大乘善信,坚信心佛众生是三无差别。自知我发菩提心以后,行菩萨道,是未成之佛。诸佛于因地之中修行已满,现在是已成之佛。所以从发菩提心以后,要念念不忘菩提心,念念相续,道心坚固,将来决定成佛。
“若起一念二乘外道心者,犯轻垢罪。”是指发菩提心的菩萨,暂离菩提心,起一念二乘之心,即堕于声闻、缘觉二乘之中为自了汉;或起外道之心,是菩萨犯轻垢罪。
1、此戒具性遮二业
(1)起二乘心,是遮业;
(2)起外道心,具性遮二业。
2、开遮
为了大乘佛法,广学多闻,以权巧方便入于二乘外道中,去教化二乘外道者,不犯。
3、果报
一念起二乘心,即障菩提道;一念起外道心,则障出世法。念念菩提心,决定成佛道。
第三十五、不发愿戒
若佛子,常应发一切愿。孝顺父母师僧,愿得好师,同学善知识。常教我大乘经律,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使我开解,如法修行,坚持佛戒,宁舍身命,念念不去心。若一切菩萨不发是愿者,犯轻垢罪。
前一戒是护戒发心,此戒是指已发大乘心,但信心还不够,还要发愿,勤求精进,愿师友的帮助,使我开解,悟入大乘的经律,如法修行。如不勤求,则不明教理,故特制此戒。
“若佛子,常应发一切愿。”受过菩萨戒的佛子,在修学佛法时,发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愿有愿力,由愿力的推动,就可以成就事业。这里所说的愿有十种:
一、“孝顺父母师僧”。我们的身体来自于父母,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色身;师僧是我们的法身父母,没有师僧就不知世出世间之法。所以,发愿要孝顺父母师僧,而且发愿生生世世要孝顺父母师僧,恭敬供养,还要孝顺一切众生的父母。
二、“愿得好师”。师有大乘师和小乘师,正见邪见、有解有行、有解无行、无解有行,等等的差别。现在发愿所求的是正知正见,解行具足的如理法师,能教导我们如法修行,直至菩提。
三、愿得“同学善知识”。愿得好师,是指我们的教授善知识;愿得好同学,是指我们的同行善知识。在菩提道上,能够互相促进、互相勉励。同修一道,同证菩提。
四、愿得“常教我大乘经律”。有了明师善友,还要发愿常教我学习大乘经律,不堕于二乘外道的邪知邪见之中。若罗什法师先拜盘头达多为师,学习小乘教理,又跟随须耶利苏摩学大乘佛法。后来小乘师父盘头达多,跟罗什学习大乘佛法,这就是常教我学习大乘教理的愿。
五、愿修“十发趣”。是指十住位,发愿趣向菩提。
六、愿修“十长养”,即十行位,长养菩提。
七、愿修“十金刚”。是指十回向,回向菩提心,如金刚一样坚固。
八、愿修“十地”。初地至十地,证十圣位,向等觉妙觉的佛果前进。
九、愿“使我开解如法修行”。是指亲近善友、听闻正法,学习大乘经律,不只是熟读而已,更要对大乘经律中,所说的三贤十圣等菩提道法,一切行门,都要使我一一开悟理解,如法修行,速证佛果。
十、愿“坚持佛戒”。是指虽求大乘佛法,悲智双运。若不坚持佛戒,则一切道果,也会失去。所谓犯戒如微尘许,即现身不得发菩提心,一切佛性常住妙果皆失。
“宁舍身命,念念不去心”。是指发心受菩萨戒以后,发愿坚持佛戒。如遇到恶缘,宁可舍去身命,也念念不敢舍去坚持佛戒之心。如是发愿,如是持戒,是真佛子,将来决定成佛。“若一切菩萨,不发是愿者,犯轻垢罪。”一切菩萨,不论是出家菩萨,或在家菩萨,不发以上十愿,是菩萨犯轻垢罪。
1、此戒是遮业
应发不发,随事结过。
2、开遮
惟遮不开。
3、果报
不发心则失菩提心;发菩提心念念相续,则能见佛闻法证得无上菩提之果。
第三十六、不发誓戒
若佛子,发是十大愿已,持佛禁戒,作是誓言。宁以此身,投炽然猛火,大坑刀山,终不毁犯三世诸佛经律,与一切女人作不净行。复作是愿,宁以热铁罗网,千重周匝缠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一切衣服。复作是愿,宁以此口吞热铁丸,及大流猛火,经百千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口,食于信心檀越百味饮食。复作是愿,宁以此身卧大流猛火,罗网热铁地上,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百种床座。复作是愿,宁以此身受三百矛刺身,经一劫二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百味医药。复作是愿,宁以此身,投热铁镬,经百千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千种房舍屋宅园林田地。复作是愿,宁以铁锤打碎此身,从头至足,令如微尘,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恭敬礼拜。复作是愿,宁以百千热铁刀矛挑其两目,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视他好色。复作是愿,宁以百千铁锥剜刺耳根,经一劫二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心听好音声。复作是愿,宁以百千刃刀割去其鼻,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嗅诸香。复作是愿,宁以百千刃刀,割断其舌,终不以此破戒之心,食人百味净食。复作是愿,宁以利斧斩破其身,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着好触。复作是愿,愿一切众生悉得成佛。而菩萨若不发是愿者,犯轻垢罪。
不发誓戒,是由前一发愿戒而来。前一戒已经解释,愿有进德修善的作用,誓有防非止恶的功能。愿是誓的前导,誓是愿的后驱,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若不以此誓坚定其愿,则所发的愿力是薄弱无力,所以誓比愿更为重要。誓是表坚固其心,勇猛不退。《增一阿含经》说:“比丘不发誓者,终不成佛道,誓愿之福,不可称计,得至甘露灭尽之处。”所以,发十大愿之后,故佛特制发誓戒。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在禅宗丛林寺院里,一年一度的大请职,住持和尚在请两序执事时,要执事在天王殿韦驮菩萨像前,发誓为常住发心做事,发的誓愿一般就是这一段经文。
“若佛子,发是十大愿已,持佛禁戒,作是誓言。”是指受过菩萨戒的佛子,发以上十大愿以后,坚持佛陀所制定的禁戒,还要立十三誓愿,以坚固其道心。其十三誓愿分四大科:一、立誓不作非梵行;二、立誓不虚受供养;三、立誓不染污五根;四、立誓广度一切众生。
第一、立誓不作非梵行:“宁以此身,投炽然猛火,大坑刀山,终不毁犯三世诸佛经律,与一切女人作不净行。”为什麽把非梵行说得这麽严重?因为《戒律》中说:“猛火刀山但伤一期身命;与女人淫染堕地狱中,受无量苦,兼伤法身慧命。”所以宁可以我的色身投入于炽然的猛火之中燃烧;或宁可把我的身体投入到大坑淤泥之中,受陷堕之苦;或宁可将我的身体推下刀山,受割截之苦。始终不敢毁犯三世诸佛所说的清净禁戒经律,与一切女人作不净行。
第二、立誓不虚受供养,分六类:
1、“复作是愿,宁以热铁罗网、千重周匝缠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一切衣服。”这是立誓不虚受衣服。
2、“复作是愿,宁以此口吞热铁丸,及大流猛火,经百千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口,食于信心檀越百味饮食。”这是立誓不虚受种种饮食。
3、“复作是愿,宁以此身,卧大流猛火、罗网热铁地上,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百种床座。”这是立誓不虚受种种卧具。
4、“复作是愿,宁以此身受三百矛刺身,经一劫二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百味医药。”这是立誓不虚受医药治疗。
5、“复作是愿,宁以此身投热铁镬,经百千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千种房舍屋宅园林田地。”这是立誓不破戒,不虚受施主的田园房舍。
6、“复作是愿,宁以铁锤打碎此身,从头至足,令如微尘。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恭敬礼拜。”这是立誓不破戒,不虚受施主的礼拜。
第三、立誓不染污五根,分五类:
1、“复作是愿,宁以百千热铁刀矛,挑其两目,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视他好色。”这是立誓不破戒,清净自己的眼根,不被色染污。
2、“复作是愿,宁以百千铁锥剜刺耳根,经一劫二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心听好音声。”这是立誓不破戒,清净的耳根不受音声迷惑。
3、“复作是愿,宁以百千刃刀割去其鼻,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嗅诸香。”这是立誓不破佛制的戒,清净的鼻根不受破坏。
4、“复作是愿,宁以百千刃刀,割断其舌,终不以此破戒之心,食人百味净食。”这是立誓不破戒,不坏清净舌根。
5、“复作是愿,宁以利斧斩破其身,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着好触。”这是立誓不破戒,不坏清净法身。以上三科十二誓愿是属于自利的行为。
第四、立誓是利他的行为。“复作是愿,愿一切众生悉得成佛。”这个大誓愿,愿一切众生皆成佛道。是菩萨自利利他,同成佛道,普化法界一切众生的大誓。发以上大誓,名为菩萨发心。“而菩萨若不发是愿者,犯轻垢罪。”以上是指四科十三大誓。如果菩萨不发以上誓愿,是菩萨犯轻垢罪。
1、此戒属遮戒
立誓以防退心,如不发誓,随事结罪。
2、开遮
唯遮不开。
3、果报
不发誓则失菩提道果;发誓则道心坚固,速成佛道。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圆瑛大师著圆瑛法汇序一圆瑛法汇序二圆瑛法汇序三圆瑛法汇序四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卷上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卷下民国三十六年农历五月十二日,为圆瑛老法师七十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戊二 列上首名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此乃释疑。前说身、心、生、死,由于无明;又说无明本空,何以而有生死?故释之曰:一切众生,于圆觉本无生灭之中,妄见有生有灭,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唯识二十论讲义前言如来灭度后九百年间,北印度有无著大士起,根据中道了义教《解深密经》、《瑜伽大论》等经典文献,广造诸论,以彰显法相唯识之理。特别是造《摄大乘论》以含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八大人觉经讲义[华藏上师]1961年莲华金刚藏吴润江上师在美国旧金山讲授八大人觉经讲义缘起西元一九六o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莲华金刚藏圣者吴公润江上师应美国旧金山正善佛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2
近行定与安止定慈济瓦法师讲郑栢青译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
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岂不冤枉?《了凡四训》把这一桩事情讲得透彻、明白,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3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1. 总论这世间上的一般人常认为可以从财富、权力和社交活动中得到快乐、安祥与调和,也想由家庭关系、职位、朋友和感官得到快乐。他们试着运用各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社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来看省庵大师的一首净土诗: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但执妄心居在内(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阿难所计七处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没有出离心能往生吗?这是绝大多数净业行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当然这里要注意,我们以下根据《观经四帖疏》疏文作的分析,虽然是在讲中品下生是否要求出离心的问题,实际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元朝至顺(元文宗年号,13301333年)庚午年间,浙江西部连年饥荒,当时杭州城中有许多人饿死。于是官府就雇人把这些尸体丢到六和塔后山的大坑中。其中有一个老太婆的尸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三主要道佛教的经典非常的多,如果你现在去寺庙的藏经阁,或者图书馆,佛教的书整个屋子都摆不完。如果你学的是天主教、基督教,事情还好办,也就一本圣经;偏偏你接触的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学习奉献自己,要用智慧去奉献自己,把最美好的自己奉献出去,奉献给你最亲爱的人,奉献给在这个世界跟我们有缘的人,甚至奉献给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喜欢的敌人。这个奉献自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平衡的自在当心和外在的事物互动的过程能够保持平衡,自在才会生起。种种不满足的心、嫉妒的心、傲慢的心,当你有这些心念的时候你就会痛苦啊!是不是?我们现在生活里面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护念众生一个菩萨去观照众生苦的时候,就像是看着一个迷路的小孩。他跟我们一样,想要得到一个最圆满、平安的快乐,想要远离所有人间的烦恼和痛苦,但是用错方法了,一直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请问:打坐过程中该怎样呼吸,才能对打坐更有帮助?法清法师:对于佛家的打坐来说,开始的时候,只是数息就可以了。就是说,你的意识要顺着呼吸走,只注意你的吸气跟呼气。但是,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请问:在家里如何供佛?法清法师:大家在家里供佛,如果有专门的房间当然很好,如果没有,可以供在书房。供在书房很好。如果没有书房,供在客厅也可以。如果房间很小,没有客厅,那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请问:法师今天讲到出家修道就要“断爱去欲”,爱有大爱小爱之分,断爱去欲断的应该是小爱吧。经常也听到一些人说,人如果没有爱和欲了,是不是就会变得冷酷无情?法清法师:这里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他不修行,你也不修了?皈依僧,是皈依整个僧团,不是皈依某个僧人。任何一位僧人的言行,都不能代替整个僧团。不必因看不惯个别出家人而退失学佛的信心,除非你觉得所有的出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从搁置的电子表突然走动谈起我的一位学生送给我一只新加坡出产的电子表,据他说,价格不贵却耐用,走时也准,换上新电池,至少可用两年。可是到了我的手上,换上新电池,仅使用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所以她修的好;某某人的脸色发黑,所以她业障现前,修的不好,因为相由心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相由心生是很正确的道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经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中来讲的。在与很多亲朋好友的联系中,自己也常常要他们学学打坐。但是,他们往往因缘不具足,不能来寺院,自己就没有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自己很喜欢禅修,所以也经常带领别人禅修,所以通过禅修后的人得到的好处自己是经常能看得见的。身体的好转、疾病的减轻、记忆力增强、专注力的提高、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减轻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第八觉知原文: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八大心普济觉我们学佛皆知「依惑必造业,依业必造报」,有业报果报身即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随境转,心就会变质 师父说:我们常常喜欢用心生气,用心烦恼,又用心谈恋爱,用心做事业,用心做善事。 我们一直在用心呀!怎么会找不到呢?原来是你在烦恼,心一烦,念头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生命为什么会苦?为什么会轮回?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自己造来的。因为迷惑而造了轮回的因果,这些因果成为生命的因、生命的业力。如果没有佛陀的引导,我们终将不知因果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把念头停泊在心的机场学佛就是学习戒定慧,戒就象是飞机导航,飞机如果没有导航,就无法飞到停机场,所以戒就是导航,让我们航向成佛之路的导航系统。导航系统有了,接下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在泰国这个佛教国家,供养三宝,请出家人到家里用斋,是最平常的事,因为学佛的弟子相信这是累积福报最好的机会。为什么供养法师会有福气呢?因为出家人所做的事情就是佛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居士百年之后骨灰能否进入寺庙存放?答:完全可以。不过要看那些寺院有条件存放,目前国内寺院并不是所有的寺院都具有存放骨灰的“海会塔”。近几年也有不少寺院建了“普通塔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6
慧是指佛法的般若妙慧,这种智慧能够洞彻宇宙人生真相。佛法的般若妙慧并非从学习中获得,而是从实践修行中证悟到的。我们常把世间的聪明与佛法的智慧混淆,其实二者是有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5
由口念弥陀心散乱 喊破喉咙也枉然谈如何选择修学净土的善知识我们如果遇到其他不同的知见,不同的观点,来障碍我们净土法门,我们要有个标准,就是:唯信佛语,不可相信菩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5
如何理解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段话即是说明佛法的核心缘起法。佛陀告诉我们:宇宙世间的万事万物,包括精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5
静波法师:真正的发财秘诀并非求观音菩萨而是靠这四个字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是我自己的君王。”出家人是不容易的,这种孤独往往成就我们。太热
禅理故事时间:2024-08-05
佛陀教导,多闻弟子当行二事所谓非禅即诵,非诵即禅。有以为,诵,就是念经,于是每天诵经七、八个小时,既没了时间听讲,又没有时间洗浴。念经有功德,自然应该随喜,但把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4
依空法师-人间巧喻:66不老的生命波罗奈国的年轻国王登上王位,励精图治,对于国家的内政、外交、财税、农林、粮食等方面施攻,大事改革,一心要把国家建设成富强兵的大国。国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