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济伦理观”略述
中国佛学院 理净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从佛教思想来论述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向,以佛教的宗教观来说明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以“佛教的伦理”道德观来对治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不良现象。“五戒”是佛教的基本戒规,要求人们要养成诚信意识,作一个有诚信讲信誉的人;“因果”理论是佛教的根本理论,体现了佛教平等思想,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相互因果平等交替;“利他”是佛教的慈悲精神,佛教的主要精神就是慈悲救度一切众生;“八正道”是佛教的事业观,佛教引导人们要以正当的职业来创造物质财富。因此,本文从诚信、平等、慈悲、正业四个方面来说明“佛教经济伦理”观。由此以“佛教经济伦理观”来促进社会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建立社会经济体制发展的新秩序。
引 言
经济与伦理从定义上理解,经济是人们的物质需要,而伦理是人们的精神需要。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是人们生存和活动的两大支柱缺一不可,如果只重视了物质需要而忽略了精神需要,那我们的社会和生活空间就会充满金钱意识,而淡漠了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佛教的经济伦理观主要就是调适人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偏执,如果偏执了精神需要那我们的社会将落后贫穷,如果偏执了物质需要那我们的社会就会出现腐败金钱致上的不良现象。只有在伦理道德的规范和约束下发展经济利益,那我们的社会才能形成一种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佛教的戒律和因果论可以约束人们的不道德行为,使得人们在法律道德的规范下经商从政、种植养殖、发展企业等一切物质生活,唯有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下,人们为官才能廉政、经商才能公平、企业才能有信誉。也就是说唯有在伦理道德的规范下,经济才能真正为人类社会服务,建设和谐平等的经济发展秩序。所以说,佛教的经济伦理观对我们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体系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以“五戒”为基础的诚信经济伦理观
佛教“五戒”的主要内容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婬、不妄语、不饮酒五项,这五条戒律是做人的标準,同时也是现代企业发展和经济市场诚信的规则。在当今物质至上的经济社会中,有些人为了赚钱可以不择手段、六亲不认、唯利是图,这些不道德的行为严重破坏了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如果我们的社会、家庭、企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等社会体系失去了最起码的“诚信”,那我们的社会和家庭也就失去了伦理道德,由于物质上的富有而造成精神上的严重缺乏,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和家庭的破裂,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坏,人们的“诚信”意识也越来越淡化,使得人们成为拜金主义者,使得我们的社会变得腐化堕落。
无论是经商还是企业管理都要受法律的制约和伦理道德的约束。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佛教讲没有戒规不成菩提,五戒十善是成就人身的唯一準则。国家的法律和佛教的戒规都是为了建立人们的“诚信”意识,佛教以“五戒十善”[①]劝导人们要诚信待人,奉公守法诚实做人。如果人们都能够以“五戒十善”为标準来要求自己,那我们的社会就会处处和气事事如意;我们的社会安定和家庭和睦。儒家以“仁、义、礼、智、信”[②]五常来治国安邦,此五常与佛教五戒是意同而名不同,人们只知儒家“三纲五常”[③]之伦理道德,却不知佛教五戒十善的伦理道德观比儒家更加具体。在今天社会公德缺乏,家庭伦理道德淡漠,人们诚信意识越来越淡化的时代,急切需要佛教的五戒十善来唤醒人们的“诚信”意识,来调解和改善这种不良的社会意识形态。这就是佛教的“诚信”经济伦理观。
二、以“因果”为原理的平等经济伦理观
因果理论是佛教的根本理论,佛教的一切教理教义都建立在“因果”[④]理论上,如果否定了“因果”理论,那佛教的一切教理教义都将不能成立。因此,佛教“因果”理论不仅是一种信仰的宗教含义,更不是人们平常所理解的“迷信”,而是具有一定哲学意义的一种科学观,是对世间一切万物存在性的辩证判断,是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意义。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万物都是相依相生、因果循环相续不断,由过去到现在、由现在到未来,三世互为因果万物相续而生,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如此因果相生永不断灭。由此,也就形成了人们的富贵贫穷因缘果报,同时也就形成了人们物质生活的经济伦理观。
在佛教认为每个人的福报、金钱物质的享受都是有前因后果的,是由每个人在过去世所修的善恶业力而来决定,不是靠这一世的人力所能为。过去世的善恶业力来感现在世的贫富果报;现在的善恶行为又感未来的贫富贵贱,由此而形成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相续的因果伦理观。佛教主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⑤]的善恶果报原理,鼓励人们多做善事以感善报,通过每个人的善行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佛经有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⑥]佛教主张因果论的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在经商和企业管理时不能违背社会自然法则,不能违背社会和伦理道德规范。这种伦理道德是保证市场经济平等交易的準则,而佛教因果论是指导人们心灵上的伦理道德观,要求人们不要用不道德的手段获取个人利益。善因必产生善果,恶因必产生恶果;也就是所谓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强调德行与幸福的一致性,善自获福,恶自受殃。这在经济伦理意义上,告诉人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要负责,必定要担承自己行为的后果,以警示人们要以道德自律。中国有句俗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余殃。”[⑦]这说明每个人所要得到的利益是有一定的规则的,不是以个人的意志而为所欲为,唯有在伦理道德的约束下才能平等的发展经济利益。这就是佛教的“平等”经济伦理观。
三、以“利他”为理念的慈善经济伦理观
佛教的基本思想是要人们清心寡欲、除去自心的种种贪欲,而属于物质范畴的经济观念与佛教的这种基本思想看起来是有很大的矛盾。如果我们换个理念思惟也许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佛教的经济利益观是以“利他”为目的,佛教认为发展经济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而是为了利益和救度众生。佛教有“财法二施”[⑧]之说,而财施就是以物质来帮助在生活上有困难的人们。因此,佛教的这种经济观是建立在“慈善”的基础之上。
从佛教的角度而言,物质上的金钱等经济利益并没有善恶好坏之分,如果能合理运用取之有道,可以利益众生和服务社会。但是,由于人们的贪恋和自我意识强盛,而在经济的浪潮中不知不觉变成了金钱的奴隶,以物质的富裕来自我享受,以物质上的富有来自我炫耀等等,这些不良的意识理念皆是人们淡漠了“经济伦理观”而导致的。因此,我们今天能够关注“经济伦理观”,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让人们认识到发展经济是为了服务全社会全人类,而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享受和炫耀,应当运用经济的作用来造福社会,利益后代子孙和修福于未来。所以,佛教的“慈善经济伦理观”不仅是道德的内涵,同时也是创建后世经济利益的根本保证。如《成唯识论》云:“能为此世,他世顺益,故名为善。” [⑨]如果就自身而言,善行不仅对现世有益,更能惠及未来生命;如果就自他双方而言,善行不仅自己获利,同时也能利益社会大众。这就是佛教的“慈善”经济伦理观。
四、以“八正道”为前提的合法经济伦理观
儒家有言:“君子爱才,取之有道”,[⑩]佛教也有“八正道”[11]强调人们要从事于正当的职业,在佛教的戒律中也制定佛弟子不能以有损他人种益和以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如《梵网经》云:“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缘、酤酒法、酤酒业,一切酒不得酤。”[12]因为酒能迷惑人的心智而做违法犯罪行为,甚至危害他人生命和利益,所以以此为行业而赚取他人钱财者则为犯戒。有如今天社会上的贩毒分子,以不正当的职业和不法手段赚取钱财者是为犯罪。又《梵网经》云:“若佛子,故贩卖良人、奴婢、六畜,市易棺材板木盛死尸之具,尚不应自作,况教人作。”[13]如同今天贩卖人口、做死人生意谋取暴利者,都是不法手段和不道德的行为。这些都是违背了“经济伦理观”而导致的社会不良现象。
可是,由于人们偏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思想品德和伦理道德的要求,使得人们为了多赚钱发展经济效益,而不择手段、违法乱纪、父子反目、兄弟分离、六亲不认、朋友成仇等等,种种不良社会现象习以为常,打家劫舍、抢劫杀人也是家常便饭,使得我们的社会变得处处危险、人人自卫,失去了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信任和互助。如果我们能够重视和宣传佛教的这种“经济伦理观”,一定就会转变和纠正人们以重经济利益而轻伦理道德的不良现象。佛教八正道中有“正业”一条,就是要求人们要从事于正当的职业,以伦理道德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因为自身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在佛教称为“罪业”,是人们来世贫穷受苦的“因”。这就给人们在发展经济利益时,提醒人们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取“不义”之财,不能以不正当手段谋取暴利,不能以违法乱纪行为经商等等。所以,佛教的经济伦理观是以正当、合法为前提,鼓励和引导人们遵守商业道德,维护国家经济法规,对现代依法管理企业是一个根本保证。这就是佛教的“合法”经济伦理观。
结束语
佛教关于“经济伦理观”的经文和典籍非常之多,在这里由于篇幅有限不能更多有举例说明。仅通过以上几点可以说明佛教的“经济伦理观”,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不良现象和人们的道德伦丧是一个很好的惊觉。启示人们不能为了经济的发展而偏废了伦理道德,唯有在伦理道德的规范下发展经济利益,才能使人们的生活过的真正富裕,我们生存的社会环境变得真正和谐。佛教的这种“经济伦理观”,能够建立人们在经济市场中的“诚信”意识;保证人们在商业运转中以“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强化人们在企业管理上养成遵纪守法的“合法”经营意识;培养人们以爱心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慈善”企业理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佛教“经济伦理”的观价值,希望通过佛教的这种“经济伦理观”来完善和促使我们的现代企业更好的健康发展!
--------------------------------------------------------------------------------
注释:
[①]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癡。
[②] 五常:仁者慈而不杀,义者忠而不盗,礼者孝而不乱,智者慧而不饮,信者诚而不妄。
[③]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④] 因果:佛教的因果原理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⑤] 《菩萨璎珞经》 卷8,T16,p0078c。
[⑥] 《大般涅槃经》 卷十四云:“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T12,p0451c。
[⑦]《法苑珠林》卷5,T53,p0303c。
[⑧] 财法二施:财施者,是指以物质来布施众生;法施者,是指以佛法来布施众生。这“财法”是平等的。
[⑨]《成唯识论》 卷5,T31,p0026b。
[⑩]《论语·里仁》云:“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1] 八正道:正见、正业、正语、正思惟、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12] 《梵网经》 卷2,T24,p1004c。
[13] 《梵网经》 卷2,T24,p1005c。
什么是文化?常闻这人文化高,那人没文化。到底什么是文化呢?文是指人类的智慧、道德、修养和人格。在欲望与愚痴的黑暗中,文就如太阳一样明亮,光照大千,所以称文明。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2008年12月,在北京香山名苑宾馆,一个女士经人介绍来见我。可是她不停地述说自己的苦难,没完没了。我打断她的话说:你的苦还真多呀!女士:别人诉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诉苦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学员:师父呀,请问当梦想和现实冲突时,该怎么办?寂静法师:其实我们参考物理学原理就明白了,物理学中有两个力,一个叫动力,一个叫阻力,生命的前进也分为动力和阻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长相不算好看,却会莫名给人带来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和他们相处会感到一股平静喜悦、简单纯粹的能量。同样,你的生活中或许也遇到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阿育王净土精品注:看到很多同修在网上忏悔自己邪淫的过往,不明白的是大家都基本对佛学有一点了解,难道就不知道因果的取舍吗?您写的帖子描写自己邪淫过程到底是劝人戒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如果有一千朵花,可能就会吸引一万只蝴蝶,花多蝴蝶多。同样的道理,好心和福报能够感召美好的环境。厚德才能载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需要增长家庭教育智慧,要让孩子独立自能,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用私爱去伤害孩子的心灵,父母需要做的是滋养孩子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许多人都喜欢问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做才能让我的人生顺利,让生意顺利,让孩子顺利? 其实,拥有顺利的人生,只要八个字就可以了。按照这八个字去做,你的生命就一定顺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我给企业家讲课,我问,你能让兔子拼命吃草吃成羊吗?你能让羊拼命吃草吃成牛吗?你的企业你不去改命,你天天想拼,兔子想拼成羊这行吗?你拼得比其他兔子肥这个是可能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关于教育教育三大原理:1、空瓶子原理2、种子原理3、唤醒原理人是什么?人什么都不是,像个空瓶子,装什么就是什么!坏人教我们掠夺,好人教我们创造,圣人教我们发现。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善士问:您好法师,我有一个问题,对于我的孩子,如果不督促他做作业,他做作业的速度就会很慢,也就没时间去看书、看电视、玩耍了,这该怎么办?寂静法师答:孩子所有的问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每个人都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有、子孙成才,为此我们想出很多很多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这就好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数的问题就生出无数的方法。而真正的大智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从前,有一个农民赚了很多钱,他很自豪地说,我靠着一己之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了,发财了。我们仔细想想,他真的是靠一己之力吗?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他能发财吗?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因果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有一个农民在春天的时候,播种一粒冬瓜子,到了秋天的时候,它竟然结出了一个南瓜。你们说这是什么原因?他肯定把种子弄错了,把南瓜子误认为冬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寂静法师:绝对改善成绩与命运的秘密武器——关系管道理论【编者按】“自然的恩典”系列冬、夏令营迄今已经连续举办八期,已有6000多名参加的家长和学子直接从中受益,数不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所有的问题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前世的业力(先天)。此生前很多世前累积的恶业,在今生遇缘引爆了。就如满身炸药,又常常抽烟和烤火,最后爆炸了。所以一定要持戒,努力断恶,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一个装过臭水的容器需要清洗空置,一只装过牛奶的杯子同样需要清洗空置。一个肩挑狗粪的人是辛苦的,一个肩挑黄金的人同样是辛苦的。一个背负罪恶过失的人是沉重的,一个放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人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个问题是很高深。我们都想要健康,都想要发财,都想要家庭好,都想要子孙好,可是到底怎么样才能好?这些事情背后其实是有些特别的规律的。比如我们梅花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因果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太重要了,没有因果就没有佛法。就好像高楼一样,没有地基就没有高楼,破坏地基就可以破坏高楼。破坏因果就是破坏佛法,宣扬因果就是建立佛法。因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夜里,在我的寮房,有人请教发财之道。我从座位上下来,走到门口电灯的开关面前,把灯全部关掉。于是房间立刻进入一片漆黑之中,停留了几秒钟,大家的心中都有一种莫名的不快。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深信因果」。我早年刚刚念《观无量寿佛经》时,念到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条是菩萨修的,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5
人要相信命运!你命裡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地位,一定的,否则的话你享受不了。人要懂得因果,就会规规矩矩做人,一生快快乐乐、圆圆满满。果报,最好是老年时候享,年轻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依报的环境非常不好,这大家都知道的,佛在经上讲,这个世界「五浊恶世」。我们在四十年前、五十年,我学佛四十九年,讲经讲了四十一年,我初学佛的时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7
(990423早餐开示) 【见和同解】 新加坡净宗学会是由李木源会长领导,他非常热心于弘法利生的事业。此道场很难得,这么多人上下一条心,没有意见,这真正是希有难逢。谚语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前面一段讲的四个字,我们一定要记住,自性的体是「湛寂」,自性的用是「虚灵」。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儒家、道家的圣人都懂得用「虚」,高明到了极处。你要用实就错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6
一念时间多长?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所以我们能肯定这一生当中,一念清净的时候决定有。但是第二念就迷惑。一念清净还来不及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由此可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应当全心全力依靠净宗经论的教诲,认真努力的学习,求生净土,这才是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净土怎样能够有把握的取得?你要记住「心净则佛土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5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没有像阿弥陀佛这样做呢?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共业所现的,所以这个业非常复杂,有佛菩萨的净业,有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净土仪规里面,朝暮课诵、佛七仪规里面常讲,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真诚心里头有一个念头就不真,就不是菩提心,心就不诚了。所以曾国藩,这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得为叁界雄』,「雄」是对佛的尊称,就是大英雄。英雄两个字怎么解释?一般普通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个人叫英雄。世间什么事情人做不到?了生死出轮迴的事情,没有人能做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现在的教育只教人做事,没有教人做人,现在的人会做事不会做人。不会做人,事做得再好,纵然享受,心不安,提心吊胆,怕出祸乱,不安、不稳,死了之后叁途受果报。人不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画面,宇宙怎么来的?这个画面从哪来的?念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才是事实真相。理解事实真相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很多人看到我的时候,问我怎么修养的?我就很简单,叁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心就清净了。要放下,什么都要放下。佛家讲得透彻,效果殊胜。我刚学佛的时候,跟章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我们出六道轮迴,比他们简单、比他们容易、比他们彻底。他们离开六道轮迴到哪裡去?到四圣法界声闻法界去。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了,四圣法界跟极乐世界不能比,差太远了。我们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清净心这个时代修行要想成就,只有念佛求生净土,除这一条路之外,确实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得通的。念佛要念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有把握往生?要念到心清净。心清净了就是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顺境善缘,就是善人,在这个境界里头最容易生的贪恋,你要在这里头放下贪恋,就是没有贪爱的心,没有留恋的心,你心清净,修这个功夫。逆境恶缘,遇到人都不是好人,都常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这些我们平常要细心去反省,观察自己,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定意,就是有没有定的意思,心清净、杂念少。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谚语里所说的,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佛法里头,古谚语所谓的「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看到大家互相赞叹、互相合作,兴旺的气象;互相瞧不起、互相批评、互相毁谤,决定败亡。兴旺的教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1古大德教给我们,“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不去接触,不去打听,我们的烦恼就少;没有必要认识的人,不去攀缘,不去认识,我们的是非就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1
信者,在佛家讲就是不妄语--不说虚妄语、说话真实有信用。你说话真实信用,谁不相信你、谁不同你共事?说话不信实、尽是骗人,谁敢同你共事?这样聪明是害了自己,所以要说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印光祖师常劝导人,出了家若是想当法师,那就要先好好的念佛。你把佛念好了,将来就会有能力当法师。你若没有修持福慧就想在经教上研究,学当法师,以为法师坐在法座上好威风,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来不及的悔恨在汉朝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人子希望侍奉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无法尽孝。来不及侍奉父母,真是遗憾的人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从感恩开始一个好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则奠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儒教重视修心、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要先好好修养自己,培养慈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十地 法云地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学佛即是「学佛的生活」,如果能把心照顾好,净土就在我们身边,天堂即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可怕、可恶的人生──像地狱般的苦难,同样地也是由一念心所造成的。一念之差 地狱天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富的人。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于是,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经中有一则小 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在一个山城小镇外,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两老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意境与满心的善解。心中有爱 贫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