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慧净法师:学习宗风(三)

更多文章 2020-06-15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十)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弥陀佛!各位同修,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要解》,请大家打开书本第四十六页。

【然佛土有四,各分净秽。凡圣同居土,五浊重者秽,五浊轻者净。】

按照天台宗的思想,把十方刹土都分为四土,极乐世界也不例外。四土即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障碍土(亦名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这四土并不是阿弥陀佛分的,它是根据我们念佛功夫的深浅,以及断烦恼的程度所分的。在四土当中,各有净秽之相。凡圣同居土,顾名思义,在这一土当中有凡人,有圣者。“五浊重者秽,五浊轻者净。”佛在《楞严经》中对“浊”进行了解释,经中讲到“譬如清水,清洁本然,投以尘土灰沙之伦,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这是比喻我们清净的佛性被外面的五欲六尘染污了。我们常讲的“五浊”恶世,即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一、劫浊。劫是时代,时代本身并无清浊之分,因为众生具足了底下四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在这一时期当中大的环境不好,称为劫浊。二、见浊。见是知见,我们的见解、对这个世间的认识有问题。我们认为世间常、乐、我、净,而佛陀告诉我们一切都是苦、空、无常、无我的,在见解认识上出现了问题,这叫见浊,也就是见惑。三、烦恼浊。是思想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因为有了错误的见解,对世间的一切产生了常乐我净的思想,就执著于世间一切的实有,想要得到,产生贪、嗔、痴、慢、疑,这些烦恼就来逼迫我们的身心,烦恼浊就是思惑。四、众生浊。因为我们具足了错误的见解与思想,就导致身、口、意三业造作种种的恶业,产生的业力就成为轮回生死的根本,招感了五蕴有漏之身,色心二法是苦、空、无常、无我、不净的,这是众生浊。五、命浊。命是寿命,我们的生命由色心二法组合而成,心经中我们讲到五蕴,就是物质上的色法和精神上的心法组合而成。如果没有色法,八识之心就没有依托;如果没有心法,我们的色身会腐朽,没有生命力,一个死人他没有心法,这个色身就成为尸体了,不会长久。众生的生命(色身)是无常变化的,此起彼伏,不恒常,这就是命浊。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的三辈九品是怎么确定的呢?就是根据五浊的轻重。五浊重者在下,感召的是秽土;五浊轻者在上,感召的是净土。这里净、秽是相对而言,它这个秽土比我们娑婆世界好得不得了了,哪怕我们往生到凡圣同居土的下品下生,也是得三不退。

【方便有余土,析空拙度证入者秽,体空巧度证入者净。】

方便有余土,“方便”就是已经断除了见思惑,在娑婆世界见思烦恼断就是阿罗汉,阿罗汉只是一个化城而非究竟,还有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等着去断,余下来了烦恼要断,故“有余”。它的秽土修的是析空观,析是分析。对一切法进行分析,比如一个人是由四大五蕴和合而成,本身没有一个独体存在,是因缘所生法。对物质进行细分,现在研究到一切物质分到最微细的就是夸克,再微细的就是波动,这样去分析也可以把见思烦恼断掉,见思烦恼断了就是阿罗汉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方便有余土。这是藏教所修的析空观,证入方便有余土的秽土。体空观,不坏诸法之存在而观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大乘佛教之空观,为通教所修,证入方便有余土的净土。

【实报无障碍土,次第三观证入者秽,一心三观证入者净。】

实报庄严土的众生已经把见思、尘沙烦恼断尽,开始断无明烦恼,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都是法身大士,真实见到了佛性,他的自性清净庄严都显现出来了,所以叫实报庄严土,没有障碍了,所以叫实报无障碍土。此土中,別教修次第三观:先空观,次假观,后中观。先看到一切法的空相,再发起菩提心修假观度化一切众生,最后修中观。可以依次断见思、尘沙、无明,得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而圆教认为一心当中就具足空、假、中三观,无需次第修行。次第三观者证入实报秽土,一心三观者证入实报净土。

【常寂光土,分证者秽,究竟满证者净。】

常寂光净土就是佛的境界了,是我们的老家,我们现在都想到常寂光净土去。常、寂、光是佛的涅槃三德,常为法身德,寂为解脱德,光为般若德。此土以满证和分证而分净秽。断无明烦恼的时候,从第一品无明烦恼到四十一品,已经开始分证常寂光净土。分证者在常寂光净土的秽土;究竟满证者,最后一品生相无明烦恼断了,就在寂光土的净土。

【今云极乐世界,正指同居净土,亦即横具上三净土也。】

弥陀经主要是针对我们这个世界众生讲的,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在现在这个末法时期,想靠自己的力量把见思惑断尽不容易,见思烦恼没有断尽,我们信愿具足老实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凡圣同居土。所以这里藕益大师清清楚楚告诉我们“今云极乐世界正指同居净土”。我们到了凡圣同居土,可以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些诸上善人是谁啊?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阿弥陀佛是什么地方的?常寂光净土。也有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的圣众。我们长期跟这些佛、大菩萨在一起,那我们的见解、我们的认识都是跟他们一样的,所以同时又具足了上三净土的功德,感受到上三土的境界。

【有佛号阿弥陀,序正报教主之名也,翻译如下广释。佛有三身,各论单复。法身单,指所证理性。报身单,指能证功德智慧。化身单,指所现相好色像。法身复者,自性清净法身,离垢妙极法身。报身复者,自受用报身,他受用报身。化身复者,示生化身,应现化身。又佛界化身,随类化身。】

前面介绍了极乐世界的依报,这段开始介绍极乐世界正报教主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倡导正报教主之名。此地蕅益大师介绍了佛三身的意义。身者,积聚之义,凡夫积聚业障为身,四大五蕴和合的色身就是痛苦的根本,是有漏法。因为有身体的存在,我们为了满足它的欲望,而造作杀盗淫妄酒种种的业。佛有三身,但跟凡夫是不一样的。一、法身。积聚理性以为身,这是指性德,佛的法身是尽虚空遍法界。二、报身。积聚智慧以为身,是从修德角度讲的,修德圆满智慧显现。三、应化身。积聚机缘以为身,是从利益众生角度讲的,为了利益众生示现种种的应化身。法身好比天上的月亮,是月亮的本体,报身好比反射的月光,化身就像水中映月,三身本为一体。下面从单复两个层面对三身分别做介绍,分析的比较细致,我们平时诵阿弥陀经觉得很简单,它是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你不用心就很难体会。

法身单,是如如理,指众生本来具有的清净佛性。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佛的时候,讲到“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智慧德相就是我们本来具有的佛性。在圣,成为罗汉、菩萨、佛,这个佛性没有增加;在凡,因为迷惑成为天、人、阿修罗、三恶道众生,佛性也没有减少。佛性是不变的,这是如如理。诸佛菩萨证得了这个清净佛性,他圆满佛道。报身单,是如如智。众生哪一天得度因缘成熟了,我们的始觉之智开始动了,开始知道要修行、要解脱、要出离轮回了,修德圆满智慧显现,是以智慧为身。报身有微尘相好,我们凡夫、二乘不能看到佛的报身,只有大菩萨才能见到佛的报身。化身单,佛是福德智慧最圆满的“两足尊”,从他的法身报身当中流露出来的应化身,就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清净庄严。

下面从体用两个层面来介绍三身。法身复者。一、自性清净法身,就是前面讲的众生本来具有的清净佛性。二、离垢妙极法身,是从修德层面讲的。众生虽然本来具有佛性,但是我们的佛性上面有无明、妄想、执著,有分别,没有办法显现出来。好比在矿之金,需要提炼的过程才能得到真正的纯金。要显现出我们的佛性,我们也要修行。离垢就是要离一切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妙极,就是得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对于我们修学净土的同修,就是要信愿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够最终得到离垢妙极法身。

报身复者。一、自受用报身,顾名思义,就是自己享受的实报无障的寂静涅槃之乐,永远离开了凡夫的分段生死,以及二乘跟缘觉菩萨的变异生死,远离两种生死,得到清净快乐的涅槃之乐。二、他受用报身,这是佛有慈悲心,从根本智起后得智去度化大菩萨,他起的报身为十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真正受用,二乘凡夫是不能看见的。

化身复者,一、示生化身,佛从报身当中感受到众生得度的因缘成熟了,就示现经过八相成道,度化利益众生。像释迦牟尼佛,感觉到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学佛因缘成熟,所以示现到这个世间,就是生化身。二、应现化身,随顺因缘,没有固定的形式示现,能够示现圣应身和劣应身来度化众生,甚至可以示现到畜生道、饿鬼道去度化众生。随类化身,就是随九界之类,观察到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去救度。

【虽辨单复三身,实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纵横,不并别,离过绝非,不可思议。】

这一段义理非常深,大家要慢慢去体会。上面辨别了佛的单三身和复三身,怕我们不明理性,生起情执去执著三身,所以这里讲“实非一非三”,又怕人执著于“非一非三”,又倒过来讲“而三而一”,上句遮了,下句再照,遮照同时就是圆融中道。从它的现象来讲,还是具足而三而一。

不纵横,不并别者。是佛的涅槃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这三德秘密之藏是一切法的本源、一切众生的慧命。《涅槃经》中说三德秘密之藏犹如梵文伊字∴之三点,不能把它竖起来摆布,也不能横着摆布,也不能并在一起,也不能分散开来,否则都不成伊字。就像摩醯首罗天,面上三只眼睛(∴状排列),才成伊字。佛亦如是,解脱之法亦非涅槃,如来之身亦非涅槃,摩诃般若亦非涅槃,三法各异亦非涅槃。安住如是三法,为众生故,名入涅槃。这是佛所证的三德秘密之藏。

佛的三身也如涅槃三德,像伊字一样很难表达,是“离过绝非,不可思议”。“离过”是离四句之过,绝百句之非。我们认识一切事物,都离不开四句:有、空、即有即空、非有非空。每句当中又含四句,就是四四十六句,依过去、现在、未来,就是四十八句,又已生起跟未生起,就是九十六句,再加根本四句就是一百句。只要排遣开根本四句,百句的过失就自然断绝了。“不可思议”,就是离语言相、文字相、心缘相,不能用语言文字,不能用意识心去理解佛的三身,以及中道实相之理。

【今云阿弥陀佛,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仍复即报即法也。】

这是从修德层面理解的。刚刚讲到,这部经主要是针对我们这些众生讲的,没有断见思烦恼,往生极乐世界到凡圣同居土,所见的阿弥陀佛是法身、报身还是化身呢?同居净土见到的是化身,但这个化身也是从阿弥陀佛的法身跟报身当中流露出来的。正如月亮、月光、水中月看似三者,其实本为一体。所以化身“仍复即报即法也”。

【复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具四义:的标实境,令欣求故;诚语指示,令专一故;简非乾城阳焰,非权现曲示,非缘影虚妄,非保真偏但,破魔邪权小故;圆彰性具,令深证故。】

这里重释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不是过去的、未来的,是现在那里真真实实存在的。我们现在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可以见到清净大海众,见到那殊胜庄严的依报环境,见到正报教主阿弥陀佛。佛讲法具足四悉檀义,这里就是用四悉檀让我们得到真实利益。

一、世界悉檀,得欢喜益。“的标实境令欣求故”,西方极乐世界是真真实实存在,无比殊胜,依正庄严,无有众苦。我们在娑婆世界这么长时间,知道三苦、八苦、无量诸苦,种种的苦恼,听到还有这么好的地方等着我们,极乐世界黄金为地,在我们这儿黄金相当珍贵,无有众苦,思衣得衣,思食得食,这么殊胜的环境,众生一听就生起欢喜心,欣求之心。

二、为人悉檀,得生善益。“诚语指示令专一故”,在经中,释迦牟尼佛及六方诸佛都劝导我们要一心求生极乐世界,为什么叫我们专一呢?因为娑婆世界的众生有一个很强的劣根性,总是看着那山比这山高,心始终不定。觉得别人的地方都是好的,自己在一个地方待长了觉得这个地方不好。听别人讲弥勒净土好,马上又要到弥勒净土去;听别人讲药师琉璃净土好,又要到药师琉璃净土去,最后什么地方都得不到利益。

三、对治悉檀,得破恶益。“简非乾城阳焰,非权现曲示,非缘影虚妄,非保真偏但,破魔邪权小故”,这是给我们打预防针。末法时期有种种邪见,特别是对极乐世界的认识没有深入理性,不理解。蕅益大师很慈悲啊,早预料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写出来,不让邪见障碍我们对极乐世界的信心。“简非乾城阳焰”,简是简别。乾城是乾达婆城,是海市蜃楼,虚幻不实的。极乐世界不同乾达婆城,也不是阳焰。阳焰,特别在春天,大晴天,我们在田野里可以看到飘浮的焰,远看像水,近看什么东西也没有,口渴的野鹿看到焰以为是水,奔过去什么也没有,上当了。“非权现曲示”,权是权巧方便。这里蕅益大师特别举了一个例子,唐代李通玄长者,他在华严经上很有见地,但对净土法门不了解,认为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权巧方便,接引小根性的人令其求生,这种见解是不正确的,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及历代净土祖师都在破斥他这个邪见。“非缘影虚妄”,就是第六意识心,缘虑心。缘虑心跟外尘接触后,把这个影子投入在阿赖耶识里面,举体皆妄,它不是真实的。凡夫把第六意识心认作真心,因而觉得极乐世界在心外,这是错误的知见。“非保真偏但”,上面是破邪魔之见,底下破权小之见。保真,是藏教阿罗汉证得的保真涅槃。偏,是藏教偏真涅槃。保真涅槃、偏真涅槃也是化城,不究竟,没有真实见到佛性。但,是别教但中,执著于这个中。极乐世界是圆中之妙有,非偏非但。蕅益大师防止我们落入这些邪见,提前写出来让我们明白,能有免疫能力。

四、第一义悉檀,得入理益。“圆彰性具令深证故”,圆融彰显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实不出我当下一念,因为这些是自性里面本来具有的。比如阿弥陀佛,是无量寿无量光,自性里面本来就具有无量寿无量光;观音菩萨大慈大悲,自性里面本来就具有大慈大悲;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自性里面本来具有啊。法藏比丘在因地圆满的修行,就彰显了果地上的圆满。所以我们现在求生西方,通过事相上有净土可求,来显现出我们的自性清净庄严,从而契入中道实相之理。

【今现在说法者,简上依正二有,非过去已灭,未来未成,正应发愿往生,亲觐听法,速成正觉也。】

所谓“佛在世时我沉沦,今得人身佛灭度,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人身难得,佛世难值。我们娑婆世界过去有迦叶佛,现在有释迦佛,未来有弥勒佛,释迦佛虽然称为现在佛,但他已经离我们而去了,我们也没有福德因缘去亲近他老人家了。但是我们现在还有机缘,就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那边“今现在说法”。有些人担心,释迦牟尼佛讲弥陀经的时候,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今现在说法”,我们现在往生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会不会圆寂了,白念佛了?不要担心,放一百个心,阿弥陀佛是无量寿,虽然是有量的无量,但他老人家成佛以来在西方极乐世界于今十劫,才十劫的时间,跟无量寿比起来太短暂了,刚刚开始。我们现在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将来就是极乐世界的元老。不但现在如此,将来弥勒菩萨成佛,阿弥陀佛还是今现在说法。

【复次二有现在,劝信序也;世界名极乐,劝愿序也;佛号阿弥陀,劝持名妙行序也。复次阿弥序佛,说法序法,现在海会序僧。佛法僧同一实相,序体;从此起信愿行,序宗;信愿行成,必得往生见佛闻法,序用;唯一佛界为所缘境,不杂余事,序教相也。言略意周矣。初序分竟。】

阿弥陀经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信、愿、行。这也是我们净土法门的核心思想。整部阿弥陀经就是讲的信愿行,先讲极乐世界如何殊胜,依正如何庄严,让我们对它生起信心,然后劝导我们发愿“众生闻者应当发愿”,发愿之后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执持名号,这个是行。不要觉得发起序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字,但是它已经把信愿行表现出来了。先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二有,有世界、有阿弥陀佛,让我们生起信心。“有世界名曰极乐”,极乐就没有痛苦;娑婆世界叫我们忍,是因为有痛苦。娑婆世界是苦的,极乐世界是快乐的,这是让我们发大愿心。“有佛号阿弥陀”,我们只要念了阿弥陀佛,就得无量的寿命、无量的智慧、无量的神通,所以众生要力行念佛,这就是行。

发起序中不但含有信愿行,也含摄了佛法僧三宝。“阿弥陀佛”是佛宝,“今现在说法”所说之法是法宝,听众“清净大海众”是僧宝。

也含摄了五重玄义。佛法僧三宝是住持三宝之名,是序名。住持三宝跟一体三宝是理,相与理是同一实相,这是体,实相为体。从实相之体,起信、起愿、起行,是序宗。我们信愿行具足,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得阿鞞跋致,能够见佛闻法、圆满菩提,这就是用。净土法门让我们系缘唯一佛界为所缘境者,惟念一佛,即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就是一真法界。凡夫的心总是向外攀缘,如能跟阿弥陀佛相应就是跟佛法相应。不杂余事,把心安住在佛号上面,那其他九法界跟我们没有关系了,都是多余的。如果我们的心跟五欲六尘相应,所感召的就是三恶道的果报。把心安住在阿弥陀佛佛号上,就是跟佛相应,就是一真法界,所以一真法界为教相。

发起序看起来文字虽短,但是内容很丰富。它含摄了整部弥陀经的思想,也含摄了净土宗的思想。所以我们讲佛经,包括这部要解,都是字字句句含有无量义,需要耐心地去体会。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更新于:2020-06-15 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