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佛号一块金——西方寺弥陀佛七法会开示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大家欢喜。非常的高兴,大家来到西方寺,念七日的佛号,成就这个佛七法會。今天是第一天,看见大家都非常精进的念佛,我心里非常的赞叹!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而在净土的念佛法门里是怎么说的呢?它说:「一句佛号一块金,多念结成净土因。」一句佛号,就好比一块金,如果多念的话,就会结成往生净土因。
我们都知道净土法门,基本上有四种念佛方法,即1.观想念佛、2.观相念佛、3.实相念佛、4.持名念佛。那么今天我们所修的就是持名念佛的方法,通过持名念佛,来消除我们的妄想、杂念,所以只要我们肯用功、肯多念,自然功夫就会纯熟;纯熟了就能消除障碍,与佛相应。所以我们现在念佛都是在彩排呀,到甚么时候用呢?到临命终时,就绝对能夠受用。
因为佛教讲求的就是「因果」二字,有因才有果。好像我们每一个人在西方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我们一念佛,那么莲花就会开,我们不念呀,那边怎么样呀?莲花就会枯萎,就会慢慢地凋谢。所以我们要多念,因为一切都会有因果回应;没有因,就不会有结果,这是必然的道理。正如《梁皇宝忏》的忏文引《佛说地狱救苦经》所说:「为人豪贵,国王、长者;从前世礼事三宝中来。为人大富,从前世布施中来。为人长寿,从前世持戒中来。为人端正,从前世忍辱中来。为人勤修,从精进中来。为人才明远达,从前世智慧中来。为人音声清澈,从前世赞诵三宝中来。为人洁净,无有疾病;从前世慈悲心中来。为人长大姝好,前世恭敬三宝故。」
一个人之所以出生豪门,贵为国王长者,是从哪里来呢?从前世礼事三宝而来的。但是如果你今天身为豪贵,却造了很多的恶业,而且又不礼事三宝,你将来还能不能豪贵呢?当然是不能够了。
第二种是身为大富之人,非常的富裕,所谓富甲一方,他从哪里来呀?从布施中来。如果你不肯布施,将来能不能富贵呀?也是不能够的。
第三种是长寿之人,这个长寿从哪里来呀?从持戒中来。一个人之所以长寿,就是因为他,饮食也好,行为也好,身、口、意都好;如果不懂得节制的话,那能不能长寿呢?当然是不能长寿予。所以这个长寿,是从持戒中来。
第四种是相貌端正的人,這相貌非常的端正,是从哪里来呀?从忍辱中来。因为忍辱令人心胸扩大;试想,如果他心胸狭窄,人家说他一句,他心里面满是烦恼,那他的面容就不会好看,所谓相由心生。所以我们心量要大,这个端正的相貌,就是从忍辱中来的。
第五种是勤修的人,是从哪里来呀?从精进中来。一个勤修的人,是没有懈怠的,就好像大家很多人,西方寺每一次的法会他都来参加,他没有懈怠,这是从哪里来的呢?从精进中来。比如說,大家原本要来参加法会,但是想一想,西方寺这么远而且还要转车,不如不去了。可是这个精进的心一发,还是去了。所以说,为人勤修,没有懈怠,都是从精进中来的。
第六种是才明远达的人;才明远达就能通情达理,这个通情达理从哪里来呀?从智慧中来。我们西方寺方丈室有一副对联是这样说的:「处世岂徒有仙意,为人不可无世情。」意思是说,我们处世不能好像神仙一样轻飘飘的,必须脚踏实地;而我们做人则不可不懂得人情世故;就是说,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人也做不好,事也做不来。所以我们必须懂得人情世故,通情达理。怎么样呀?这就必须靠智慧。所以今天大家能够来念佛,这个就是智慧;如果少一点智慧,大家也不能坚持呀。
第七种是声音清澈的人,就是说,人家喜欢听他的声音;好像我们的维那法师,他一领唱,大家就心生欢喜。所谓犹如破车之声,聲音非常美妙悅耳。怎么样呀?他这个嗓音这么的好,是从哪里来呀?是从歌咏赞叹三宝中来的。所以我们应该经常赞叹三宝,好像我们用許多的赞子來赞,佛经里有很多赞子,如《弥陀赞》也好,《药师赞》也好,我们赞叹佛陀,赞叹诸佛;时间久了,我们的声音,自然就会清澈。所以我们经常说:小声成小佛,大声成大佛,不出声就不成佛;不但不成佛,而且音声没办法开,所以要开音声,那就要赞叹三宝。歌咏赞叹,实在非常非常的重要。当然,我们不但要赞叹三宝,而且莲友彼此之间也要赞叹。我们都知道,阿弥陀佛成佛之时,释迦佛赞叹,六方诸佛也一同赞叹;而你们一念佛啊,我就来赞叹;可见赞叹是不可缺少的,赞叹就是鼓励;得到赞叹,我们的信心就生起来了,所以说,赞叹非常的重要。
第八种是洁净而又没有疾病的人,就是一个人长得白白净净,仪容整洁,而且一点疾病也没有。从哪里来呀?从慈悲心来,从慈行中来。一般来说,我们的疾病是从哪里来呀?从忧郁中来,从饮食不健康中来,从困恼中来。因为这个人一忧郁就会出问题,忧郁就是不开心;常常不开心,时间久了,就会生病。如果加上饮食不正常,就更加容易生病了;我经常跟大家讲笑话说,现在的人吃肉怕激素,吃菜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怎么样呢?就是说饮食不健康。另外,还加上过劳的话,那么就身也不安,心也不安。怎可能会没有病?那一定会有病了。所以,有慈悲心最重要,这个慈悲心一起,身心柔软,那么什么病都没有了。而甚么是「慈」?甚么是「悲」呢?大家都知道,「慈」予人以乐;「悲」能拔人之苦,是故慈悲具有无量的功德;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身为佛弟子,我们要处处同情别人、怜悯别人,为别人着想,就好像释迦佛一样,好像阿弥陀佛一样,好像药师佛一样,好像观音菩萨一样,能够寻声救苦,普利众生。当我们内心非常慈悲的时候,身体会不会有病呀?绝对不会有病的。
以前一个老法师说过,他说一个人为甚么会有病呀?就是因为内心不清净;不清净就会生病。所以,如果我们不想生病,内心就必须清净。心清净了,身自然也就清净。身心洁净,自然就没有病了。
所以,当我们身体生病的时候,其实就表示我们慈心不够,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对一切的人、事、物都慈悲,而且还加上放生、茹素、念佛,如果这样都不长寿的话,谁会长寿?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所追求的不是世间的一般长寿,而是和阿弥陀佛一模一样的无量寿,所以我们要发心、发愿,求生西方净土,将来就会得到无量寿。与此同时,还要发愿不舍众生,从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去修学圆满以后,再从极乐世界回入娑婆,去救度、帮助未得解脱的众生,这样,我们的慈心越大,寿命就会越长。所以说,人要没有病,就是从慈心中修来。可见这个慈悲心,实在非常、非常的重要。
第八种是长大姝好的人,所谓「长大株好」,就是说长得又高、又大、又壮,这个面目眼神,看起来都很自然,男的就是英俊潇洒;女的即使不能说是蔽月羞花,也是非常的讨人喜欢。那为甚么会有这样的相貌呢?经里说了,是从前世恭敬三宝而来。当然了,还要见人恭敬,对人有礼貌,将来就会得到身体长大姝好的果报。
但是我们现在的人是怎么样呀?往往是得罪人多,称呼人少。虽然说我们中国是礼义之邦,可是我们很多人的礼貌还是很不够的,所以我们学佛以后,就要多点恭敬;要知道,我们恭敬三宝,有福德;恭敬大善知识,有福德;恭敬父母师长,也有福德。可是我们却做不到恭敬,因为要做到真正的恭敬,必须要内心谦下。我们一般人都是怎么样呀?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贡高我慢,没有谦下的想法;由于内心不能谦下,所以就不能外行于礼,自然就会越来越孤独,所以我们为人处必须要多点恭敬心,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有了恭敬心,学东西,看东西,自然就会多。为甚么呢?因为我们知道谦卑啊!一切都是谦卑中来;谦卑就能虚心向人请教、向人学习,所以我们常常说,谦虚能使人进步,这真的是一点也没有错。
所以我们大家都是佛弟子,首先要有谦卑的心,有了谦卑的心,自然而然的,就会恭敬别人;对别人恭敬,自然而然,就会怎么样呀?不但相貌庄严,而且精神饱满,而且成为来世好报的善因。所以前面已经说了,一切一切,不会无因造果,不会没有因,就造了果,是绝对不会的。
那当然了,我们现在很多的以前的事,都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有宿命通,可是到了极乐世界以后就有了,那个时候就自然会六通具足:他心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漏尽通,种种的神通都有。很多的东西,一切的因果,也就会清清楚楚、明明了了。
我们没办法知道前生的事,因为我们有隔阴之迷,因为我们有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种种的烦恼,这个经教里面说的非常的清楚。而当我们去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存不存在这个问题呢?就完全没有了。而且其实我们已经到了罗汉的境界、菩萨的境界。所以不要少看持名念佛的功德,实在非常、非常的不可思议。
依佛教来说,「无明」是一切烦恼的总称。说起来这个无明,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不过相信大家都很熟识《心经》,中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一段经文,讲述了完整的因缘关系,把人的生命全过程分为十二个阶段;简称为「十二因缘」。经文中的「无明」是第一缘,「老死」是第十二缘,中间省略了十个缘;行缘、识缘、名色缘、六入缘、触缘、受缘、爱缘、取缘、有缘、生缘。
什么是无明呢?无明就是迷惑和不觉悟,包括了贪、瞋、痴种种的烦恼。有了这样的烦恼会怎么样呢?我们就会开始「行」。那甚么是行呢?就是由无明产生的行为,因而进入生命流转的行列。
刚才说了,由无明到行是生命流转的第一步;所以从程序上来说,「无明」接着就是「行」,然后就是「识」。甚么是识呢?就好像一个录象机,把生命流转的过程,记录下来;记录些甚么呢?就是把我们的身业、语业、意业,所留下来的影响,包括以往的善恶讯息等,全部都把它记忆录下来,储存下来。
识之后就是名色;名色就是受、想、行、识这五蕴的化合。但为甚么会有受、想、行、识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眼、耳、鼻、舌、身五根,从我们的眼睛开始,眼观妙色,就成为眼识。鼻嗅好香,就成为鼻识;耳慕好音,就成为耳识。舌贪尝味,这个舌头,贪吃好食的食物,就成为了舌识;身贪细滑,我们的身体贪求细滑的感觉,于是就成为了身识。就是因为我们有所贪爱,就有种种的感受,所以这「五根」亦称之为「五蕴」。但是我们把它当作是有,所以,这受、想、行、识,亦可以说是我们内在的精神感受。
接下来就是「六入」,这个六入,就是我们的六根,亦即我们刚才所说的眼、耳、鼻、舌、身,再加上一个「意」;这个意识的生起,亦离不开贪爱。
再下来就是「触」,这个「触」就是指我们离开母体以后,与外界接触所产生的一种反应。接着就是「受」;「受」是指五蕴和六根的活动,就好像一个小孩子,从不懂事到逐渐懂事的一个过程。
接下来就是「爱」。正如《维摩经》所说:「从痴有爱,是我病生。」这个爱,就是有了分别的心,有了贪爱和喜欢、不喜欢的心。就是说,喜欢的,我就想拥有、占有。不喜欢的,我就想舍弃、想远离;这个就是我们的爱,也就是贪着的心。
当我们有了爱,自然就会「取」,这个取就是欲望、追求索取。自己想拥有的,就不断的去索取、去追求。
有了索取、追求的欲望,就会想方设法去占有;所以接下来就是「有」;「有」即指拥有和占有;这个占有就是自己不想跟别人分享,而其中包括了善和不善的行为。
再接着就是「生」,生指的是生生不息,是由各种「业行」和「因缘」所决定的。
而最后怎么样呀?就是「老死」;因为有生必有死,我们这个身体,本来是四大(地、水、火、风)所组成,但是因为无明的关系,就入了胎;然后就出生,然后就经历到老、病、死一连串流转、循环的过程。由此可见,无明是其中关键所在,因为无明,我们才会入胎,如果没有无明,我们就不会入胎。不入胎就没有生;没有生就没有老、病、死;就是有生才会有死,那么佛教所追求的是甚么呢?就是「无生」,既然没有生,也就没有死了。所以这个就是我们判断无明的一个标准,他没生了,他就没有死。
因此,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就会求生西方净土,我们所求的是「长生」;「长生」即是「无量寿无量光」,但那里没有生,由于没有生,自然就没有死,也就没有六道轮回,所以这就是生命流转,这样过程的终止。
所以今天我们修行念佛,目的就是为了了因了果,不让这个生死流转的十二因缘,继续再循环,不要再重复入胎,投生以后,重复各种行为直至老死。
而老死之后,又因为我们报恩、报怨的业力,反反复覆的再投胎转世,重复整个生命流转的过程,在十二因缘的罗网中,永远无法出离。这就是「顺十二因缘」。
因此,我们欲想脱离六道轮回,就必须了解这个十二因缘。我们都知道,辟支佛就是悟十二因缘而得道的,而释迦佛得道之时,也是透彻了悟这十二因缘的道理。也就是说,从辟支佛的境界,到罗汉的境界,到菩萨的境界,乃至于成佛,这就是「逆十二因缘」的过程。
而这十二因缘又可分为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好像我们今天能够得到这宝贵的人身,就是因为我们前世持守五戒的因缘,这样的人身,这个身体就是我们的「正报」。那甚么是「依报」呢?依报就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即江河大地。所以如果你修得不好,再转世时去了埃塞俄比亚,那里正报跟依报都不好,那就很苦了。
我们香港已经很幸福了,人人都是正报和依报非常好。那当然了,佛教所注重的是因果观念,透过这个观念,我们可以将有限变成无限,就是说,我现在很好,这就因为我过去世的努力,或前半生的努力;如果我们希望将来更好,那我们就更加要好好的修。可是,如果我现在不好,那就是因为我们过去的因缘或前半生做得不够好,这就给我一个改过迁善的机会,将来我还是会好的,所以我们便有了努力的方向。因此,如果我们有了正确的因果观念,那么我们就没有太多的抱怨,否则的话,我们就会抱怨多多,觉得社会为甚么对自己如此的不公平。
好像在六、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的时候,当时的人,抱怨很少,觉得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呀,去创业也好、去致富也好,一切都是靠自己的辛勤去获得的,他们很少抱怨。可是到了今天,很多人动不动就抱怨,觉得这个社会好像欠他们很多。他们总是抱怨,总是觉得不公平,这种不平衡的心态,这都是共业所感;其实在因果法前面,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就看我们自己努不努力,如果我们肯努力,自然就会有收获,所谓「如是因、如是果」。我们今天好好念佛,将来这个果就会成就。
所以这个十二因缘,说的就是生命流转的过程,其中包含着过去的,现在和未来的因缘。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过程后,就必须要有智慧去改变它。所以佛教的修行方法,其实就是改变命运法,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地了解十二因缘,如果不了解的话,就不知道这个生命的改变,应该从那里着手,但是当我们了解以后,就知道应该是从无明着手,从当下着手。前面已经解释过,因为一念无明而开始了整个十二因缘的过程。如果无明灭了,自然就一切都灭了;所以我们今天念佛,目的也是把一切的妄执都消灭了,我们要了世间的缘,我们每一句佛号都能结集成为净土的因,这样的话,自然将来就有往生净土的缘。所以,原来十二因缘与我们念佛很有直接的关系,因为佛教最重视的就是因果。
佛陀曾教导我们说:「生活本是无情网,认清路线路好行。」我们的生活,每一天都有种种无情的压逼,就好像网一样,把我们给笼罩住,无法跳脱出来;但是佛陀慈悲,为我们开示净土法门,指引出一条明确的路线,让我们依循前行,如此就不会迷失方向。念佛的法门,确实是一个了生脱死的法门。好像刚才说的十二因缘,识缘、名色缘、六入缘、触缘和受缘,就是我们现在的果。爱缘、取缘、有缘是是现在的因。而生缘和老死缘,就是未来的果。
现在,既然我们已经明白了十二因缘的关系,那我们应该「爱」什么、「取」什么呢?我们应该爱念佛,常与阿弥陀佛结缘;求取西方极乐世界,愿生安养净土。
这样的话,我们自然就能和西方极乐世界相应,那里是我们的归宿;确认了这个归宿以后,自然就会有回家了、回家了的感觉。所以,现在我们念佛的目的,就是希望早日回家。为甚么要赶快回家?因为我们都有和佛一样的如来藏自性心?佛不是在菩提树下悟道时曾经说过吗?他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所以,只要我们没有妄想、没有执着,只有佛号,那么自然而然。如来藏的清净心就会显现。因此,我们现在就要把握机会好好念佛,储资粮,行六度、三福、四摄,并广修种种善行,这样的话,我们将来就必定会有所成就。好了,今天的时间又到了。谢谢大家。(完)
圆瑛大师文集—杂感圆瑛大师著洪启嵩、黄启霖主编世界提倡素食会十周纪念宁波佛教分部成立七周感言印光大师生西一周年感言印光大师西归二周年纪念印光大师往生三周年纪念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戊二 列上首名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此乃释疑。前说身、心、生、死,由于无明;又说无明本空,何以而有生死?故释之曰:一切众生,于圆觉本无生灭之中,妄见有生有灭,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集团的恶止善行昔圣天对异道庶民立论曰:吾教以恶止善行为宗。而异道论敌无以难之。夫此岂御人以口哉?以人群事实所须,要不外此,诚凡下凡愚所共喻,圣中圣智所莫逾者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佛学的现实论──十九年十一月在四川大学外国文学院讲──一近代两大思潮之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二现实主义为近代思想主潮三佛学现实论与现实主义之异同四佛学之现实论五现实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评道德学社丛书喧喧然耳道德学社、同善社之名久矣。同善社唯以延年却病诱人,以传其守窍──祇是守鼻梁尖、磕几百个头,别无他得──静坐之术,驾言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之禅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自造──十四年十二月在苏州自造寺讲──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人民种族之庞杂,学术思想之纷歧,实不可一概而论!故今抽绎讲述数项于下,以窥一斑。一、有一类知识活泼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菩萨行与新生活运动──二十九年四月在星洲中正中学讲──中国平常人的观念,以为菩萨就是偶像的代名词,其实偶像很多不是菩苈,菩萨也不一定有偶像;立像不过表示恭敬的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谈中印古代关系之偶感中印学会、国联同志会、国民外交协会,在中央图书馆欢迎新近返国之文化教育访印团顾一樵、吴俊升、吴文藻,沈宗濂氏,朱骝先氏主席。邀顾、吴、沈四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鉴古叹今论者说明之亡于流寇与满州,实由于朝野上下之腐败招之:官府坏于胥吏;地方坏于乡绅;兵不教练而肆抢;将无学术而欺诈;贪鄙奢淫者,相望于社会;所谓清流名士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从中国的一般教育说到僧教育中国的教育较之日本及欧、美诸国,固然不普及而且低下得很,有急须推广开去和提高起来的需要。但若照二三十年来的教育样子继续办下去的话,不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斋余法语一今天这个聚餐会,是就这饭食之食,而成聚会之会,要知饭食之法相,为众缘所生,唯识所现,自性本空,本不生灭的──自性即真实性,普遍平等,本无差别──,今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反侵略要有坚强力量──三十年一月作──从民国二十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开始侵略以来,引起侵略国各种侵略行动,到去年可算已达到了侵略的最高潮;一如今年,转为侵略热焰的逐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念我名号(地藏名号)这个人他这个报身尽了死了,终不堕恶道八难之处。死后不会堕三恶道,也不会堕八难。还能够听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8
戊四 阿难问增益己一 佛问信不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我称扬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汝为信不?此为消灾周中第四,世尊与阿难互相问答以增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己三 灭妒碍罪得解脱益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己五 得戒清净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前二愿明慧与定,此明得戒清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己二 指陈效益庚一 获福益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此获福文略,下免难文稍广。由前建立药师七佛道场,七日七夜,斋戒沐浴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楞伽经义记(卷第一)太虚大师讲述十四年夏在宁波天童寺讲释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释题一 释经题甲 出题名1 别题(一) 出今本今所讲之四卷本,为藏中现存三译之最古者,乃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22.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义是什么?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这样来打坐,身体香如玉如果你以清净心打坐,过一段时间就会闻到奇异清香,这个香气来自你的身体。这就是南怀瑾所讲的将津液转化为长生不老之液学佛打坐之道。我们打坐坐得
悟性时光时间:2024-11-15
民国二年(1913年),北京法源寺住持道阶法师做佛诞纪念会,以释迦佛像为徽章,去参加纪念会的人都佩戴一枚。这是国内第一次以佛像做徽章。事后道阶法师来普陀山,送给印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4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老子说:天道无亲,唯亲善人。一般人对这句话很难理解,现在我们用养育孩子来做比喻。很多人去堕胎,有个原因,怕养不起孩子。养一个孩子都很累,更何况再来一个。我们潜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3
答净土四十八问[明]莲池大师 著答四十八问序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问:迦叶身光,映蔽余光,使不现故,名曰饮光。何故云色?若吞余色,应云饮色。何况色不可吞。以色对光,逾明显故。莲池大师答:由色有光。无金色者,光从何来?色不可吞,光独可吞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趺坐向西归净土,莲池浴体证无生枯肠欲断只呼天,痛惜禅人殒少年,数载名山参偈遍。归来念佛荷锄边;助兴梵刹同艰苦,密行功圆上品莲,燃臂药王真供养,孔悲颜殁尚凄然。活到于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续问答有当问,而前问不及。自设为或问如左。问:《大本》、此经一体,既闻命矣。然《大本》三事,此经似无。一、因地六八大愿;二、愿后广修诸行;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明]莲池大师 撰普劝为人必修净土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此非鄙愚夫愚妇也,乃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也。其言痛切如此,犹有未信者。因为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损福行为:1. 【大慎】爸妈责备发怒, 子女生嗔恨是一过, 抵触顶撞是十过.2. 工作不竭忠尽力, 一事为一过3. 【大慎】不尊敬先贤和长辈, 一日为一过4. 【大慎】堕胎为二十过5.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我在少年时侯,见有前贤排斥佛教,遂以先入之言为主,也随着藐视佛法,这是无知啊。后来偶然在某戒坛经书流通处请得数卷佛经阅读,这才大吃一惊,不禁叹道:假如没有读到这些佛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因此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谓: 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救麂免难黄广文文登上记载:广西贵县西乡,有张某夫妇,一向爱好行善,尤其对物命,从不加以轻贱或伤害。有一天,猎人追杀一只麂,麂惊慌恐怖,躲入张某家中,张妇急忙用旧衣,掩盖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程氏夫妇平素喜吃鳖肉。有一次偶然买回一只大鳖,吩咐厨婢宰割烹煮,当时夫妇有事暂时外出。厨婢心想:由我亲手宰杀的鳖命,已经不可计数。今日我决定要释放这只大鳖,甘愿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钱梅溪孽报谈记载:钱梅溪的邻居薛庆官司,从事宰羊卖肉为业,家境相当富裕。薛庆官到了四十多岁时,忽然害了一场大病,疾病痊愈后,脸型突然变成羊脸形状。后来到安徽贩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慧能大师与中国禅宗蔡惠明慧能大师(六三八—七一三)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因他父亲被贬官岭南,就落户在广东新兴。他是中国禅宗南宗的创始人,世称禅宗六祖。据“续高僧传卷八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唐代天台宗高僧。俗姓戚,常州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县)人,其家世习儒学,幼年便超然有迈俗志。玄宗开元十五年(727),他年十七岁,游浙东,寻师访道。至十八年(730),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3
净土宗是佛教发展极有影响的,所以历代高僧都是很推崇净土宗。我们学习净土宗的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潜心修行净土法门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净土宗的感应
学佛感应时间:2024-11-02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十二祖红螺资福彻悟大师彻悟大师(公元1741~1810年),讳际醒,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京东丰润人,俗姓马。大师幼而颖异,长喜读书,经史群籍,无不博览。二十二岁时因大病
净土大德故事时间:2024-10-22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真谛所译的《婆薮盘豆法师传》记载了瑜伽行派的两位大师无着(asanga)、世亲(vasubandhu)的家世生平以及修学弘化的经历,是一部珍贵的佛教史文献。本文依据《婆薮盘豆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5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