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海阔悲潮震.弘法莲清智光照(下)仁俊悲应智导运普饶,智空悲空空二等5;践空法现三法化6,三乘一乘诠妙微7。5 重佛重人二等重,治惑治习二等治。6 三业整全念提足,三门出入行趣圆。7 真空幻有游法海,细彻无形杜阴影。发大菩提心修学佛道者,于长时大空中对一般有情善诱而巧度的条件:慈悲的提扶与智慧的点向。从悲智双运中建立胆识,展迈手脚,顿断欲钩而猛挥智剑,做得个净落落实足足的有为者。悲智交融互运得生死无间,安危不动,普饶众生的行愿盘石,则莫可推碎。最新旷的眼界——智观看穿了身心内外的一切,再也不为自我所胁所怖。最高廓的心量——慈行呼振着菩萨的精神气(不屈)势(不衰),再也不被他人所鄙所弃。愿德能化度最大敌怨,智光能照破最顽我法,具有这般修为的,则活得有力有能,行得无极无休。悲与智就这么成为自家的境界与标徽。大乘论中说:慈悲就同加了蜜的药一样,许多人都喜欢服用;智慧同苦药一样,欢喜服用的就不多了。所以行大乘法的人,就得从慈悲无欲求的亲切中,衬持最「正直」的意趣;尤其要以最难信解的「苦法忍」药根治、根绝与自我相应的「爱见」,才不致沦为「假名」或「败坏」菩萨!三乘慧命与一乘法身的体握与证觉者,不从「苦法智」中深运悲心、断绝爱见,连佛法的边缘也踏不着!智观成为日常的念头与力头,将我、我所严调得没蠢动潜窜的余地,智观的能量与力质,就会从身心中透扩而运持得深远紧固,悲德与空慧则能配应而发挥得平等普遍,所以说「空大悲亦大」。能这样,做人与为人,便能不折不匮了。慈行的特质之一——绝不匮人;不匮人的德性推展得自自然然,久久足足,就这样,诸佛与诸大菩萨成为大智大悲的圆满结合体。这么种圆满的结合体,从因地看,菩萨对诸佛与众生同样恭敬,因为佛是由人而成的,菩萨固然由诸佛导提而成佛,但也需众人资助才会长远不退,所以从不轻视任何人。假如某人发心向上,我们非常恭敬他;某人一时堕落了,我们非常轻视他,这不是学佛者应有的态度。凡是真学佛的人——心地无量,假定遇见堕落者,总会以「爱语」感勉他,使他振作起来,力求向上向解脱,他还是会走向成佛之道的。我们必须采取这样的态度与心量,「人佛等重」才会现行得切真。大乘法所说的空,该涵着平衡的修学与汰脱,不但对治烦恼,同时也要对治与烦恼相应的习气。这与一般声闻不同,只顾极速地对治烦恼,不注意对治深而微的习气。惟有平衡地以悲智作鉴展德,时时体照菩萨的一切无遮无了,面对现前的等治等重,才做得顶真,持得均称。空的根本力用:彻底对治,具体圆成。从空的(名相)类别说相当多,约其中最主要的说:「自性空」与「毕竟空」。生死的主因——「自性见」,破绝了这,内而身心与外而一切,在缘起观的明确洞照中,怎样也寻求不到世俗妄执中的自性。一切惑业的总根——自性见,透过缘起观泯融得了了决决,内而身心与外而境界,对毕竟空则念念处处有几分体应了,佛道之门从此则步步踏进得不偏不倒,成为大菩提中决定的根性者。就这样,于极长远的修学历程中,三业上触现的、勘核的,都不离菩提心的点照、发趣与开扩,我们的三业就这么渐渐整齐、健全而清净化了。声闻与菩萨同样的修三解脱门,由于声闻对三界的厌畏心太深,所以一证四果,便只待时(甚或即时)自了而入灭,不能从空出假以利济一切;而菩萨在大悲的任运施为中,生生世世在本愿的坚整净旷中,活跃奔波得兴昂神豪,不怯不顾地普利一切。这么样的菩萨,尽管「能知实相而得法身」,入三解脱门而自了入灭,但却能坚忍而不入,举譬喻说,就同走到自家门前,看得清清楚楚而不肯进入一样,因为度生成佛的乐趣与力味,极其浓烈而旺充!因此,菩萨们修学三解脱门,可称为善用方便而深持正直的大手眼者,于空于有作行得自在的菩萨,是这样的修行而趣向圆满的佛道。具有这么种大手眼者,从一般「实体」的自性自我中,脱脱落落得直会「实际」的无性无我,才谈上善用方便。佛法流行于世间不可能不用方便,所谓方便,就是运用巧当而无流弊的方法,把人们从情的葛藤与见的网罩中点扶得直向光天化日中去。这,必须我们有番深探究、正察观、净业行才成呢!佛法的方便最重视次第,由俗而真,由浅而深,一步步一层层的落实上进,法门中无量的胜境与妙义,就这么从身涉与心会中涵熏出法身慧命的基因。认清了方便的正面与真义,才不会堕入流俗的即身成佛、一生成办的大险黑中去!去年有位年青人问我,要如何学显密圆通,便能很快有大成就?我劝他切不可存此不合因果的妄想,鼓励他从坚持五戒中建立人格,实践十善中发挥人德,扎稳了这样的基础,才会做人做得好,学佛学得真。释尊所施设的教乘,分为五乘、三乘与(一)大乘。从释尊的本意观察:导引一切众生共同证入究竟的无余涅槃。但是,菩萨是不急求证入无余涅槃的,在本愿的激振与策驱中,旺沛得发热发光的发菩提心,都为救度一切众生的苦恼与忧悲,也就因此与一切众生融为一体,结成一片。菩萨的观照与行作:从毕竟空中,「信解诸法一相无碍」,思想上消除了种种的对峙与隔裂,言行上诠现的都不离爱语与悲心;无碍中的爱语与悲心,化为见得、为得一切人的心量与形相,一切人心中就铭现出佛法印象。提运着智与愿的菩萨行者,最善于将此种印象沁入众生心地中;众生的(成)佛(可能)性就这样被培育出来的。「佛性」,在古代印度佛教有两种释义:一是理性佛性,一是行性佛性。从理性的佛性说——毕竟空性,诸佛与众生没有差别;从行性佛性说,就大有差别了。因为发菩提心,乃是修学佛法的主体,菩提心必须在无尽的(有)义苦中练磨得坚强不退,健卓不悔,法乐与愿德日增日充得如空无边,如海无底,直觉中的诸佛与深感(激)中的众生,一齐涌现得直效直偿,不忘不负,行性佛性透得过如此的试炼,太不容易了!因此,显出菩萨的志概更可贵!菩萨的学与修:事理辨择得无常无我,空有体照得不偏不遗。所学的汰绝了妄见,所修的会应着正观,我们的命脉与佛法的法脉,则能交流得以法导命,从凡入圣就凭这样的交流所致。一切佛法的根源——无上菩提,这该涵着现象的有与本性的空。从佛法本义说,空是真空——了无自性,有是幻有——众缘所生,真空观明廓而健绝得不受自我恐吓与摆布,菩萨愿誓与佛陀威德,则与身心接合、接应得不再分开,因而如幻行在这般愿誓与威德的拥持中,身临刀斧汤火便投受得欢欢喜喜的了。时常灌润、涵涤、游化在大菩提的法海中,法化、愿化得成为一(空净)心、一(实相)味、一(如实)道,我们的心则能于无形中严防、细彻到不再为自我阴影所遮困。妙法譬莲私图净:一切罄施体佛因8;破有法王超诸二9,弘此正法光腾照10!8 深观断着了无畏,大行不匮还欠负。9 观集知因斥断无,观灭培因不住尽。10 不染不净修寂平,寂不住空平为众。破绝了自我的障覆与缠盘,眼所见心所思的,则渐与正法契印得不隔不违。正法的本性——清净得无悭无染;正法,学得也照(用)得明切而准实,人的相品与质地,端严厚醇得脱却世态得失,法性的表徽——空廓真净,就让人感悟到佛法的超越,也令人察觉到学佛者的无得(抛绝私图)。清净到彻始彻终的无图无得,正法则成为一切人学佛、成佛的高标。世物中象征无悭无染的——莲华,因此,大乘经中称叹正法的胜妙性,每每以莲华做譬喻,例如妙法莲华经、华严经、华手经等等;也有以莲华形容佛世界的庄严清净,如华藏界。从莲华的本身说,从莲藕、莲茎、莲子到荷叶,所有的一切,在中国的医药记载中,都是最清和的滋养品,给人类的补益非常大。从菩萨学佛度生的意义上说,我与我所都从「三轮体空」中奉献给众生,正同莲华般的清净无私;那么,我们倡践菩萨行的,就得要学莲华的品质来表征正法!莲华与正法,成为我们意象中无染无上的范徽;以此二无作鉴作策,照破「我法」而于「佛法」中奋发得雄之又雄,心地则厚重而坚锐得不畏不荡。诸佛因地中发心行菩萨道,一开头便勘破了内无真我而外无实物,所以对于财物利养了无悭念,久之就形成了无私无产的观行。进一步便成为最彻底最快(喜)敬的奉献者,并由此而扩充为能舍身能施法的胆量与(无量的)智量;无量的智量——最极甚深的般若,彻照得身心中了无真我,于是也就通晓了我所的实性不可得,这样的体悟到无真我与不可得,因贪着而起的怖畏就没有了。世出世最大的勇敢者——菩萨,其所持的宗趣:廓廓了了的修空观,融融乐乐的修有行;空观中了绝得喜怒赞谤能平而不动,有行中融脱得是非得失能默而不着,则能为众生的(无代价)仆役,作诸佛的(无恋厌)嫡子。诸佛的广大智慈与众生的酷剧难苦,就这样从念头上交织交现得不已不安,效学诸佛因地为一切众生的苦行与大行,就不肯也不忍逃避应尽的义命了。义命感中的肯认:多生以来曾接受过无量众生太多太大的帮助与启导,才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因而感报之心则极其挚淳恳勤。许多人都认为别人亏欠了自己,而自己没有亏欠过别人,这种想法太错了。作为一个佛弟子,应该具有一种最强烈的愧疚心:我亏欠别人的很多,现在应该尽己所有的去偿还,这才算是学佛法的初步行为。这样步步上进得克己、致己而忘己,为人为世的大行才有我们的份。大菩萨心的发端:愧对诸佛与匮欠众生的,因此总是朝朝暮暮向上瞻效诸佛德慧,向下酬偿众生惠恩。最重视时间与空间的菩萨行者,尽量勤用时间广摄诸佛德慧,培发自家悲智;从悲智中化融掉自家苦难忧虑,尽心尽力的思索着如何解除众生的苦难忧虑;甚至为众生代受苦难,这全凭空绝了自我所流露的行愿。与时俱进而与空俱扩的菩萨道,就凭这样握时行空而精进无限,行空入时而坚忍无倦,于空有无碍中广学而遍修。法华经称佛陀是破有法王,众生的通病执我执法,这,惟有从学空、观空中才能解脱出来。活得能透脱自我,通得能体见诸佛,更能护提众生,这是菩萨所观所行的(本性)空。胜解得本性空的真义,凡夫中出格的大心之士,则能于空性中自承、自验、自练得气不泄、意不颓,迈出了不「急了」不「疾成」的二边。菩萨的「妙愿」与「大业」,就这么从无量劫中淬锻而琢磋成的。最纯净的佛法——性空缘起,佛陀所证与所诠的一切,都出发也归结于此。扼要的说缘起:苦集灭道,这是佛陀开示众生由集而致苦,由道而证灭的最明切的理则。二乘圣者就是这么由修道而证灭,获致究竟解脱的。但是,依菩萨的眼光看,道与灭都是无量无上(无余)的,所以菩萨观最极深广的寂灭,也就同时修甚深无上之道。因此,菩萨的修道与观灭是相应的,而又能于观灭中而行(三轮体空的)舍,所以,能「不尽有为(不断),不住无为(不常)」而于长时大空中利益一切众生。不共世间的缘起正法,乃是彻照世出世间一切最清净的光明,解悟了这,则能从生死苦恼而趣入涅槃安乐。染与净是相对的,相对的就是杂染的——堕入有漏;所以(初期)大乘佛法总是说不染不净,以超越或非非而导脱修学者。从寂平中循着不染不净的本性而修学,换句话说,从性空平等中了知烦恼与习气本无实性,但从因缘的假名中却可说有被对治的烦恼与习气;从假智察照中渐渐消融了这二者,则能从空出假而巧断惑习,从假行空而净增福慧;如此的从空假假空中,我们行菩萨道的,才能平衡、平等的修为、化度,生生世世为诸众生而奉献一切。末后,敬祝诸位在吕、庄二位善知识的导带与探发中,时时掀腾着「高雄海阔悲潮震,弘法莲清智光照」的健愿与妙观!(佛元二五四四年十月十五日郑健记于高雄佛青会)
药师佛法门小常识药师法以药师如来为本尊﹐为息灾﹑除病﹑延命等目的所修的法门。其中﹐天台密教则以七佛药师为本尊﹐故谓为“七佛药师法”。药师净土药师净土(净琉璃世界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7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第三章、佛法究竟主张什么样的人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尽心尽力,不贪不求,无疚无愧,自在自得。领悟了佛法的宇宙观和因果观,佛法的人生观也就顺理成章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前言佛教,严格地说,并不是一种宗教,因为它不仅不信仰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灵,而且根本是无神论的。佛教是佛陀的教诲,一定要说它是宗教,也只是意味着它有所宗(宗旨)有所教(教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问题】顶礼嘎玛仁波切!请活佛开示,从佛法因果角度来看,应该如何理解犯太岁和本命年?【嘎玛仁波切答】总体来讲,犯太岁、伤太岁等,是依照道教的说法。藏传佛教里面,一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6
将谈斯旨,须先声明者二事。一、凡学各有其学之相貌,如一般人有一般人之面貌,瘦者、肥者、白者、黑者不一而足,今欲认识其人。则只认明其人之为白、为黑、为肥、为瘦而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5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声闻、缘觉乘的离欲观 声闻、缘觉乘的离欲观声闻乘:指听闻佛陀声教而证悟之出家弟子。缘觉乘:不必亲闻佛陀之教说,系独自观察十二因缘之理而获得
悟性时光时间:2024-10-11
黑龙江大庆市佛教协会举办第二届学习佛法交流会交流会现场法喜充满2012年7月14日至15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佛教协会第二届学习佛法交流会在大庆市净觉寺隆重举行。大庆市佛教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0
前言根源于佛陀自觉的佛法,自印度南北分传,为了有益于人心,为了解决世间的苦痛,法门竞出:或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或说世间一切善法皆是佛法;或说不净观是甘露门;或说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9
无论谁学佛都想改脾气,为什么改起来那么难,甚至继续挑丈夫或妻子的毛病?想管对方,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还在辩论,总是生不起恭敬心,这一般都是不深信因果造成的,这个因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现在在中国谈起佛教,常常会受到别样的眼光。反应常常会是那是迷信、太消极,太保守。把佛教作为智慧之学,最起码作为哲学思想来看的,真是少得可怜。智慧的佛教,教人获得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19
佛法在世间(三则)刘先和一、善良与慈悲我长久以来总是认为,善良就是慈悲,慈悲就等于善良。从对妻子的观察中我才得知,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妻子心地很善良,极富有同情心,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6
自古以来,信佛的人很多,而成佛的人很少。仔细检讨一下,不是佛法不灵,而是信佛的人动机不纯。绝大多数人,名义上在学佛,而潜意识里却只想求佛——求佛菩萨保佑我逢凶化
佛答时间:2024-09-04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一九八三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是我闻”,在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1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想要影响其他人生一种信心,自己就要实实在在地去行持佛法,所谓“依教修行”,依佛所说的教法去修行。这个修行,我们知道一点就修行一点,知道多少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31
什么叫灵验?古人有句话说,「诚则灵」。法门,《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这个人念得灵,那个人念得不灵?不是法门的问题,是诚敬心的问题。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30
不以凡夫衡量佛法至尊上师达真堪布仁波切致佛子们的一封信(连载一)各位佛子大家好: 随喜你们为了父母众生的解脱而精进修行的功德! 随喜你们在各自的生活与工作中为父母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8-29
基本佛法 3布施供养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布施是以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施与他人,这是舍与的思念(cetanā),在执行时能消除对布施物的执著,在业报上是能获得财富。布施能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3
轮回真实案例:毁谤佛法后世成哑女自从看了邓老师网站上的有关催眠案例后,心里非常激动,一直想联系邓老师,凑巧的是邓老师刚好有空,我便匆匆的赶到邓老师的工作室。第一
因果轮回时间:2024-08-22
现在的人到寺院,烧烧香、拜拜佛,保佑我发财,保佑我开智慧,你说佛怎么这么倒霉啊?佛就是干这个的?愚痴到了极处了!我们现在做到的话,当下就是了。烧香,烧这么一个又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顶果钦哲仁波切:佛法,修行重于传授和讨论在过去许多生世中,我们曾经历各种状况,曾经富裕,曾经被敌人战胜,失去一切。我们曾享尽天道的欢娱,也曾是政治迫害的受害者。
禅理故事时间:2024-08-14
佛法本来就是教育,是一门学问。我们通过学习,来认识宇宙间的真理,正确地生活,希望生活得更美好,这是佛真实的含义。不是说,我一定要上西方,一定啥活儿都不干,就念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佛法的基本知识日慧法师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第四节 入道的方便持息念最后,想藉此提供一个最简单易行的修四念处法门,这法门就是念息十六行。念息一词,新译持息念,亦有依音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31
我们多多的修行佛法是非常好的,我们平时修行可以找一些讲解,这样我们有什么不懂地地方我们可以查找资料。而且我们平时修行也是和别的同修一起的,也可以和同修一同去做一
佛经感应时间:2024-07-27
学习佛法需要靠悟。没有悟,很难深入真正的佛法。因为,佛陀、菩萨讲的,都是一种境界,表面看似是语言,实际是内心的一种境界、内心的一种感受。他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书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30
发透了大菩提心.照行于圆涅槃境(下)仁俊从中国佛教史看:千百年迄今,特重而专注于释尊但说「无上道」的宗趣者,除印公外并不多见。这意味着中国的佛教,倾向着重于「方便有多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9
星云大师“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幼小,后十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劳苦。”唐伯虎的这句话说明人身难得
星云法师时间:2024-06-28
佛法解冤唐朝京兆尹(掌治京师)殷安仁,家财富裕,向来奉事慈门寺僧众。隋恭帝义宁元年,有远客在殷安仁家住宿。暗中偷取人家的驴,在殷家宰杀,临走将驴皮赠送安仁。到了
放生功德时间:2024-06-21
1.内外分别:很多人正见未立,法义未透,只爱好静坐,或有一些觉受定境,便会以此为尚而轻视经论研习,须知此种通于外道,纵有多种觉受境界,于了脱死活涓滴无干;佛法体验
向生净土时间:2024-06-21
信,有四种层次:一、初信;二、正信、三、深信;四、证信。初信一般人由于生活上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或者是身体不健康、家庭不和谐,或者是情感、事业上的问题东求西拜,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7
崇慈法师答:当然行,为什么不行?全世界那么多没学佛的人,不照样过得很好吗?关键是要搞清楚这么几个问题:什么是佛法?学佛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学佛与我们的生活是不是有也可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6
说是从前有一位果农信奉佛教思想观念,常常与寺庙禅师进行谈话,但是却不喜爱持戒以及禅坐。别人问他原由的时候他只说,他修持佛法是为了让自己练就无限量的大神通,而非为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9
四句终身受益的话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智者:“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自己愉快,同时也能给别人带去愉快的人呢?”智者看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
佛教知识时间:2024-06-08
由佛之四大教法谈佛法的弘扬与发展释恒强一切事物都是缘起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这是佛教的缘起观与无常观。佛法在弘扬过程中同样也要发展,也要与时俱进。从阿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1
导读: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佛菩萨教给我们的这四种方法,要以无私广大的慈悲心为基础,一切起心动念皆是为别人着想,而不是为自己,没有分别、执着,这样才能更好地向
佛答时间:2024-05-30
达真堪布:学修佛法让心灵超越烦恼痛苦佛法是种活法,生活是种修行。学佛修行能让人轻松自在,快乐幸福,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工作顺利,心想事成。我们明理了,心里就没有
为人处世时间:2024-05-29
问:《金刚经》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是什么意思?成刚老和尚:一切法就是一切事物,体性空寂,法法皆实相。如果是佛法,我们妄想执着它,那么举体都是妄想,就不是佛法,而
佛答时间:2024-05-24
编者注:《六祖坛经》,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六祖惠能说,学生法
佛学知识时间:2024-05-22
大凡一个国家之政治法律,无微不至,那还有不逮之处?教育设备,有完全的课程,那还有不足之处?固然如是,但亦难免有想到。作不到的。就按学界教育,有体育、智育、德育。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19
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爱很容易会转换为恨,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而要将恨转换为爱,绝非易事,但我做到了。曾经,我的内心不知道有多么恨我
学佛受用时间:2024-05-02
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佛法虽有三藏十二部典籍,八万四千窍门,但有着合营的方法;而在修学上,也有基本的规则。无论选择什么宗派,也不论修学什么窍门,都绕不开这些
佛学知识时间:2024-04-20
职场是看不见销烟的战场,胜利者摇旗呐喊,失败者韬光养晦,蓄意再战。你失意来我得意,你败一局我胜一局,无形过招从未停止,如此攻心计的上演让在职者身心疲累,让管理者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18
人生,经常充斥着各种痛苦和不如意。我曾经看到一些人的彷徨和苦闷,没有找到人生的答案,也找不到出路。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他们如同一叶浮萍,随着命运的轮回不知会漂至何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15
曾经我茫然无措曾经我痛苦无助直至遇到佛法彷徨转为淡定痛苦转为安乐上篇:彷徨转为淡定记得儿时,我与佛结缘是源于某部电视剧,它的片尾曲唱“南无阿弥陀佛”,四个音调。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14
下篇:痛苦转为安乐人生路上起起伏伏,难免会遭遇不如意。这时,如果我们一味钻牛角尖,那恐怕要在成长的疼痛中换来惨然的教训。遇到问题,无法解决,生活的节奏已严重被打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14
提到秦桧,大家可能都会想到两件事:他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岳飞致其死亡,以及后人为纪念岳飞,铸了秦桧夫妇反剪双手的铁人跪像以表谢罪。当然,秦桧也为中国的早餐文化做出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13
从门到窗二十步,从窗到门二十步。狭隘压制了我的生活空间,狭隘限制着我的思想,我仿佛是这四堵白墙中的囚徒。儿子呱呱坠地那刻,天然的母爱牺牲了我自由好玩的个性,我成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12
中科院院士朱清时以佛法解释物理学语惊四座2009年3月8日下午3时开始,朱清时院士发表了精彩的讲演:《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引到了听众的的极大兴趣,对这一惊世骇
藏传佛教时间: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