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除旧布新? 绝情破旧我.淬愿创新人仁俊人类最强烈、显著而普遍的特征──除旧布新。地球上最优秀的人类,不断地将文化、思想与学术等等,体究、觉悟到最精绝最灿烂的顶峰,其具体的动力,无一不来自除旧布新的促发,因此,厌弃旧浊而欣求新净,成为优秀人类体悟与创觉的最坚韧的决心。在这么种策警与激发下,尤其是面临新春之际,除旧布新的观念与行动,极其锐毅而奋昂。优秀得无限际上进的人类,端凭这么与时俱进而启时,与空俱豁而觉空的。 时间动变得念念憬审,空间推移得处处谛察,从时空中领略与触会着的一切,一切都分明地对学佛者显现出无常、无我的实相。对这些看得不走眼入迷,思的不失念受惑,一般寻常者的一切──执常执我的见与思,透过自己从佛法洞照中所得的对之择抉,就不会从自己观行中出现。超常的观行能对治寻常的见思:划清了生命上升与下堕的界线,从此则永不下堕而永恒上升。学佛者,首须握紧踏实着这般永恒上升的宗趣,佛法中的观行才修得净而足,世法中的身心才持得正而坚,果果决决的除旧布新。 旧除得彻底的除,新布得具体的新,是一件极难极难的事。因为有漏的生命中所积潜的旧业──太旧(太重)了!所以,「结生相续」的生命中与生俱来的黑业与杂(染)业,阴森郁沈得丛丛迭迭,在在处处险峻的世途中,一不小心就失足下堕。黑业与杂业的总根源──烦恼,烦恼的酿造、激刺与策驱者──我,这样看,我就成为孕育烦恼的亲因了。烦恼与业是相互增生的,从烦恼而生业,又从业引起烦恼,烦恼与业业与烦恼,总是钩锁得难分难解;从烦恼与业所引生的(生命)苦果,就这样的永没完结。烦恼与业的频数活动,指使这类活动的主体者──我;我,误导着烦恼起业而话动,而烦恼与业又嗾使着我胡作妄为,就这样,我成为烦恼与业业与烦恼无底的罪恶渊薮。凡愚之辈共执的「常、乐、我、净」四倒,「我」是构成「常、乐、净」的主因,所以,只须致力彻底的破除了「我」,「常、乐、净」则不攻自破了。熊炽的火般之情熏灼着顽冥之见,将有情作弄、践踏、毁害得血淋淋、泪涌涌的凶元祸魁──我──。当有情脑思清醒,意念明晓的时刻,多少知道我情我见的严重、厉害,由于与生俱来的自性见作祟作梗,不自觉的就被他遮掩耳目,牵系身心,于是看的听的与想的作的,一切都不让理智裁夺,不受理性节度,完全任凭自我发号施令。人类与生物的害他逞自、啖它活己,都是这个我的教唆与酷逼。人类的安不了、明不透,一切一切的症结,莫不通在我情我见上。人类的日明日安极有限有量,也都通在这样的我上。深深地感觉到这么起不上人格之码的自明自安,立刻觉惊、觉察到埋葬真自明自安的恶魔──我──,将他一刀两绝的当下分开,真自明与自安,才开始有自己的分。 佛法,学到自明得直趣解脱,自安到深会寂灭,从寂灭中明得自性本空,从自觉中猛呵与自性相应的「自成」、「独存」与「常尔」的妄见、错觉,自性中人我见起不了,法我见撇得开,空就学得明而正,有就行得安而健。明心见道与安心修道,大抵是这么发端的。凡俗有情身心中最恋着的──我爱与我见,真个是恋着得如油入面,如胶投漆般的莫可分解。所以,破除我见的难度非常非常的高!非具有绝大绝大的厌畏心、痛剿志,怎也遣不掉我爱我见的顽习性。与无明相应的有情起心动念处,总是习以成性的直从自我出发,又回归到自我,从来就不曾有正法衬在念头上,照在眼面前,不自觉地被自我牵着鼻梁走,到处弄得焦头烂额,连连叫苦。古德说:「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正给一般有情指出了解粘释缚的唯一要诀。从真正的修练说,必须自觉得直厌、直破自我,对他绝不存一念袒恋,从自觉中防警得森严极致,稍一蠢动或窜起了,迅猛地立即自觉得喝破他,不让他有遁避潜匿余地,做到自觉与自我势不两立的决绝之境,自觉是这么成为清净之觉的;觉他与觉行的圆满之觉,都奠基在这样的清净自觉上。 修学佛法,既平常也特殊的一种表征:彻头彻尾的净,活在也做在这样的净中,向上自觉得决不忘佛,向下自(我)被破得绝不忤人;如此的决心绝意,成为永不动摇的理念与宗趣,最旧最顽劣的自我,才会从自觉正法中照破得不显阴影。三乘与一乘圣者,之所以成为最清净的圣者,没一个不从绝情破旧我中来,这一点,我们务须肯认而体践。 依佛法说,惟有修学佛法,才会做成最好的人;有了最好的人,才有圆满清净的佛陀。佛陀因位中一发心学菩萨,首先最为看重的:着力、集力、致力猛治而严绝旧我,因为他是一切烦恼与罪恶的总汇处;从这总汇处流出越多越重的罪恶烦恼,不但自己被害得极惨,还连带的引起许多人受剧苦!因位中的菩萨行者,惊觉到旧我有如此的严重过患,所以总是以最决绝的志誓截断它。菩萨能广修悲智圆成佛道,能坚练行愿普度众生,能卓振永劫健行生死,于生死中透脱一般情见的恋与厌、安与危,都因为不受旧我的操纵或惑诱。真做人的第一步,走出了自我旧径,不再划地造狱而自限;真为人的第一念,放逐了自我旧心,不肯擅己为是而(巧善)顺众。活在这两个第一中,越活越精进越正通,精进得不杂(滥)不(惑)倒,正通得能广(摄佛德)能注(察缘起),从缘起的佛法中遣除我法(我所),自我的旧神气、老面貌,就被消解得不露一般世态,第一义的绝大门路,就这么笃实坦稳地深入的。沈敛得不着声色利名,发达得能舍(献)身心性命的,总是将第一义高悬于心目之间,不让旧我遮隔着;与旧我绝情得不再觌面,起心动念所商量的、证印的,则永不离却正法。法身就这么从正法中熏修成的;只须与旧我之情绝透了,我们于日常的四威仪中,则能的的历历地体现着正法与身心同在。 绝不甘心为自我之奴的学佛者,正法成为安身立命处,(成佛)大缘化为立功发德处;大缘与正法运照得无限无偏,策推而开扩大缘的巨力──弘愿,日以继夜的旺涨增上,悲愿之潮与法兴之概,滔滔昂昂地涌腾卓峙,就成为菩萨化身了。菩萨的综合表征:净智之光作人海灯塔,大慈之德为世间力源,永恒地周旋、肆应于苦难众生之间,成为众生界的「不请之友」。所以,菩萨从没什么身段,也不属于任何族级,只是极普通、最勤恳的乐于无条件的为众生的义工者。所以菩萨不仅是「见义勇为」,而且是长时大空中的护道奋迅者;以道为命为业的菩萨行者,一切的内观外行,都是在智光导觉中活动,因此,所活动的一切都以佛作证;心术与身业不离佛为证,以如此的心术与身业而为人,则必能不污道、不误人、不负佛。佛法学得明明深入、新新上进,彻新得新新不己,直以菩萨身而作佛事的,无一不植根于此三不。学佛法,概括说:学新。释尊所证的无上正法;正法──无比无尽的最新之光;这种光照透了世出世间的一切实相。学佛法,就是在这样的光中学习、学应,应得不离实相、不住实相,佛法用活了,世法看透了,透得直透世间的旧情旧见,则成为决定性的新人。 人,做得彻始彻终的新,学得无边无中的圆,这是大乘佛法的究极之行与证。如此的行与证非二乘行者所能成办,惟有发透了大菩提心的行者,不计生死道长,不怖众生性多,真我了却得绝不盘回,正法体持得绝对迈进;眼底心头的正法,化为见佛之光,成为拔众之力;佛光充净得永拔众生,众生之眼亮豁得永见诸佛,自已就这么成为诸佛与众生之间的中介者。做成这般中介的人,对佛法的中道实相,就有番确实体认;从这番体认中操持与修为的,则能对大(有义)苦受得安静承当,对大(放逸)乐舍得挺快摆脱,人格真有这么种不离不滞的精神,入世脚步与出世眼光所涉所瞩的,就都衬现着新新非故的弘愿与净智。大菩提心都凭此而活运沉持的;学佛,大菩提心活运而沉持得极健极韧,健韧得颠朴不破,震撼不垮,身心中的妙法与本愿,到得这时,光与力则明充得笃实廓净,不再现任何慌心窘相了。 一个(或一群)人从坚强行愿中熏练得致力尽德,忘了自己记得诸佛,诸佛之法成为自己做人、为人的楷模、准鉴,人做得一直学佛,从学佛中体认着佛法的清净空明;生死及安危之际,就有了最健牢的大力伴。正法,成为一切时处的健牢之伴,身心中所触所思的都不离此伴,以故,沈淀于身心中的佛法,则融汇为无染无尽的无上力晶。学佛的人所求的──此无上力晶,气神与意念督注得不疲不昧,劣根性与腐惯习,就摔弃得绝不姑息。学佛者内有修省外有操持;操持得法的观行纯正,律的止作洁明;法与律体践得必然而切然了,身心觉护得密致精极,惑业日消而慧业日长,三业不离于慧的主导,念头的慧察破了意底的惑,一切便簇新得光光净净。向往而体悟于此光净中,佛法则化为身心之藏,身心就成为光明之幢;身心与佛法就这么融合得不隔不忘,佛法也就这么常住于世,人类彻底的新,端凭这样的融合与常住。 学佛法的最高目标:最极圆净的无上之新。迈向这最高目标的策动力──弘誓大愿,从弘誓大愿中创练得法不离念,命不着心,心智健利得不为命胁。一般人为恋命而损失的力特别多,菩萨行者首先觑破了这,所以总是以法御命,制命就法。因此,菩萨的正法欲,极其旺烈而轩昂,绝不让邪法欲毁生命。为法而活而学的菩萨,正法体照得与空相应,弘愿振卓得与有(情)相通;正法中空却了我见,弘愿中绝透了我爱;法与愿系联通贯得极净极真;净得不隔诸佛,真得不忘众生;以诸佛之德救众生之苦的大愿力,随时随地都现得出展得开,则怎也不让我爱我见作祟了。 菩萨道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彻头彻尾的除旧布新。凡俗生命中最旧的莫过于我,值兹迎春之际,我们学菩萨的人,就得再三地猛策振抖自己:绝情破旧我,淬愿创新人,才会将菩萨精神发挥得绝对勤恳充实,减少此时此世的无尽的忧悲恼苦! 佛历二五四六年十二月廾六日 于新州同净兰若写
来不及的悔恨在汉朝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人子希望侍奉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无法尽孝。来不及侍奉父母,真是遗憾的人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从感恩开始一个好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则奠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儒教重视修心、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要先好好修养自己,培养慈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十地 法云地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学佛即是「学佛的生活」,如果能把心照顾好,净土就在我们身边,天堂即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可怕、可恶的人生──像地狱般的苦难,同样地也是由一念心所造成的。一念之差 地狱天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富的人。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于是,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经中有一则小 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在一个山城小镇外,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两老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意境与满心的善解。心中有爱 贫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亡者,杀了许多生灵,因此个个表情悲戚。佛陀知道后,悲悯地说:「这就是众生的颠倒啊!殊不知人死了,屠杀生灵的行为对亡者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头大象,体型强健、性格温顺,国王非常喜爱牠,特地为牠建造一间舒适的象舍。一群强盗看中象舍周围静僻隐密,接连好几个晚上悄悄聚集在象舍旁,商量抢劫的计划,像是如何破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在世,真正过不去的是自己,最恶毒的敌人是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反观自性,不要让恶念浮上心头。世间没有过不去的事,切勿轻视自己的生命。培养开阔心胸 预防心病良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中篇》五浊恶世度有情佛陀的苦行因缘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闻佛法,每天总是在吃喝玩乐、安逸懈怠中度过。佛陀怜悯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守财狗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一点点的时间来训练,慢慢地累积,就能养成很好的思考习惯,调伏向外奔驰的「心念」。佛陀最关心众生的心念,所以应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最美的心境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前也该干净的心念,每天都去打扫街道。他以实际的行动来爱乡里、爱别人。二、三十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从未曾间断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不明事理徒恼乱心中若有一点疑惑,不要累积成恼或是怨,凡事用智慧分析、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才能照顾好心念。人会有烦恼,就是因为累积不如意的事;然而世间事,十之八九都是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习气 可爱与可厌的分界同样是患了老人痴呆症的老人,一位令人心生欢喜,另一位却让人心起烦恼!年轻时心念的养成,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晚年境遇。有位中年妇人来看我,诉说家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无价之宝方为贵我们要好好用心,把心清净之后,要善于环保,保持清净的心,切勿再染上世俗贵贱的心态;有真正超然的道心,万事万物自然无贵贱之分,而且能圆融无碍。人生忙忙碌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辑四 至爱篇人生有爱无憾事罹患癌症的慈诚队队员,在队友的细心照顾下,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了一股温馨的暖流。人与人之间,若能彼此扶持、相互关怀,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慈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善解包容要善解、包容,对人要懂得善解,即使对方有意伤人,只要我们无心接受,就很容易善解;对事不要存有成见,若能打开心门事事包容,内心必然轻安自在。我常说要善解、包容,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体会证悟道理明白后,倘若还是放不下,就无法体会。所以,只要真正体会了真理之后,就会很欢喜地去做,这就是证果,证得欢喜的果报,心无烦恼、很自在,就是彻底觉悟的欢喜心。最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心灵的资粮佛陀在世时,曾说过一段染布的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街道十分热闹,开了各种贩卖生活用具的商店,有打铁店、制桶店、布店等等。佛陀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回归本性一个人是否高贵,并非自我标榜;而是需要好好地努力,回归自己的本性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尚。人的本性是自然、平等的,世间上之所以有分别,就是因为有我,而且自以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赵朴初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虚妄”观念比较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在分析外部事物或人的认识时经常使用“虚妄”观念。这一观念在印度宗教哲学史上的出现频率较高。在印度早期的宗教圣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论中国佛教参与宗教间对话的《理惑论》模式董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于本土的中国文化、中国人来说,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有些人基于其本土文化的立场,特别是儒学、道家和初期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融合的佛教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发展观宗密,在中国佛教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想表达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融合。中国佛教应走会通的一路,具体地说,禅宗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