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师续公愿生何国超定今年七月间我前往美东同净兰若,参加印顺导师基金会主办的「佛法度假」营,得以与认同「人间佛教」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探讨人间的正觉之音,内心至感欣幸。有一天午餐后,溜览摆在柜台上的结缘书刊,发现了一本『续明法师永思集』,顿时引起我情绪的强烈震荡,像是天涯游子回到故园,看到久别重逢的亲人,真不知用何词句来描述此刻的情怀?吾师续公于民国五十五年(西元一九六六)示寂于印度,屈指一算迄今已三十八年,不知吾师现在何方?弥勒内院?西方净土?或早已示现人间? 时逢午休时刻,我毫不迟疑地把这本厚厚的「永思集」请回寮房,关起门来一篇又一篇的地静心恭读,一句一泪,室内弥漫一片悲凄的气氛。视力已模糊,再也看不下去了。闭起双眼,休息片刻,恢复理智,继续翻阅该集,读到三○四页,发现一篇「续明法师虔修弥陀净土的证据」,副题「为纪念续公往生廿一周年而作」,作者是佛教界众所知识的真华长老,也是印公导师座下,排名仅次于演公、续公、仁公,深受导师器重的上座。历任台北慧日讲堂、新竹福严精舍住持多年。尤其是重建福严,规模扩大,面目全新;又主持历届福严佛学院,至八十高龄退休。每想及此,对真公的劳苦功高,感佩莫名。若非此公的发菩提心,大智大勇,撑起大梁,福严的宗风,享誉教界培植僧才的学府,是否能继往开来,进而发扬光大,实在令人存疑。 虽然如是,对于长老的大作,拜读之后,有关宗派意识,不能不表达我不以为然的看法。 一、『证据』结语:『记得续公在「为纪念慈航老法师专号而作的「做一个老实和尚」一文中说:「我觉得纪念一位大德,形式上纪念固是不可少的,而真正的纪念要发掘大德知识的独特行门,效法大德的伟大精神。」我以为续公生平嘉言懿行虽然很多,在「日与病魔争战」的时刻,尚能「稳如泰山」的把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生则致力于正教,死则神归安养」,这才是他的「独特行门」,也才是他的「伟大精神」!我们纪念他,应把着眼点放在这里,如徒具形式的纪念,实在没有多大意义。』 后学实在看不出一句「南无何弥陀佛」,「死则神归安养」,算得什么「独特行门」和「伟大精神」?后生晚辈若不奉行续公的「独特行门」,效法他的「伟大精神」,而做其他纪念方式,如奖学金、赞颂会之类,是否『徒具形式』,『没有多大意义?』 『证据』第二段提起古德道安与慧远二位大师,他们是共患难的师徒,结果是各走各路,一往兜率天,一去极乐国。正是成语所说「人各有志」。『佛说法门无量,法法皆可成佛,门门都可解脱,为人弟子者祇要所修是正法,所行是正道,即是不辱师门,也即是善继师志,善成师之事,大可不必老师是中观家,学生也一定成为中观家;老师是唯识家,学生也一定要成为唯识家。』这一前一后的文意,不知要如何呼应?诚然,印公导师是「人间佛教」的播种者,「中期佛教」(中观大乘)的宏阐者,他从来没有强人同己,要求他的门生跟他走同一条路线。所以长老的所学所行,贯彻始终,「念我的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导师一向器重他,且付以重任,从没有因为法门不相应,而和他划清界限。既然如此,长老为何要后辈效法续公的「伟大精神」,修他的「独特行门」? 二、『就以续明法师来说,生前本是念阿弥陀佛,希望「神归安养」的净土行者,他死后许多人为他写纪念文章,硬说他「愿生兜率」、「上觐弥勒」、「赴龙华会」等等。这些说法,有的是「大胆假设」,有的是「想当然耳!」有的也可能是「人云亦云」。』不但续公「赴龙华会」是后人的「大胆假设」;就是现代***大师『虚大师的愿生兜率,说不定也是「想当然耳!」』理由是:『虚大师民国三十六年春在上海玉佛寺圆寂后,即盛传他于弥留时,曾说了一句:「极乐世界好清凉!」』,进一步推论说:『谁不知道太虚大师是:八宗共阐,不为一宗一派后裔的今菩萨行者?十方世界都是他的好去处,何独钟情于兜率?即使大师上生兜率内院,也不应断定续公必随之而去。』 善哉!善哉!『十方世界都是他的好去处,何独钟情于兜率?』套这句话,我也不妨说:吾师续公上人,十方佛土都是他的好去处,何独锺于弥陀净土?(像这样的老修行人,有那一尊佛不欢迎他?)其实,往生西方,上生内院,不过是通俗的说法。弥陀净土盛行,佛教徒修念佛法门者多,于是佛教徒死了,大家都说他往生西方。另有不赞同流俗的一套,强调人间佛教,重视更早的弥勒信仰;这一辈大德走了,后人就认为他上生弥勒内院。佛教为亡灵做法事,通常是念阿弥陀佛,因为这一尊佛,象征无量佛,一佛一切佛,念一佛为代表就是了。所以中国佛教一体同风,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国。印顺导师作『净业颂』,最后一颂:「无边染业净,一切净行集,即此净心行,庄严极乐国。」我们是否也可以据此,断定导师也是净土行者?因为他结语说「庄严极乐国」?我的解读:极乐国,代表诸佛国土,正如『成佛之道』五乘共法章所示「勤修三福行,愿生佛陀前。」死后如非往生诸佛国,岂非落于「八无暇」之处?那未免太枉费生前的学佛了。另一个意思:今之净土行者,以为「一句弥陀,成佛有余」,念一佛一经,万人修万人去。事实上,净业成就,故得往生净土。行者务必「三学次第净」;以「三昧水」、「悲愿风」、「般若火」,净化贪瞋痴等烦恼,才能达到「无边染业净,一切净行集。」这是特为今之念佛行人的慈悲开示,应是「对治悉檀」,劝人勿忘净土真义。 为何求生兜率净土?导师说得很明白:「目的在亲近弥勒,将来好随同弥勒一同来净化的人间,以达到善根的成熟与解脱;不是因为兜率天如何快活。弥勒的净土思想,起初是着重于实现人间净土,而不是天上的。但后来的佛弟子,似乎特别重视上生兜率天净土,而忽略了实现弥勒下生的人间净土。佛教原始的净土特质,被忽略了,这才偏重于发展为天国的净土,他方的净土。(『净土新论』介绍弥勒净土一节,印顺导师讲,续明法师记。) 诚如长老所说,『今之菩萨行』者,十方世界都是他的好去处,不必特别钟情于那一方的净土。我认为:诸佛净土是无国界的,福德因缘具足者,一旦往生佛国即可自由去十方佛国。正如阿弥陀经所说:「其土众生,常于清旦,各以衣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何必强人同己,一定要说续公不上生兜率内院呢? 三、至于从续公晚年的日记两则,是否『最可信,最好的史料,弥足珍视』?那就见仁见智了。日记所述,未必是可靠的证据;正如同讲经说法,来到净土道场,即开示念佛法门;修禅的根机,为说顿悟法门。如是就说他是修禅、修净土的行者吗?续公看印光大师文钞,触景生情,不免为其劝说文字所感动,故有「觉得念佛法门,在末法时代确有其特胜之处……看来还是祇有这一法门,才是了生脱死的捷径了」之感言。另外一篇:「看观无量寿经及大阿弥陀经,想早日做点资粮,人命无常,尤其是脑病缠身的我,随时都有一去的可能。」也可作如是观。长老发现这两篇日记,如获至宝,幸逢知己,雀跃何似!来到南投寄庐拜见印公导师,提及续公的日记,导师又附和说:「他本来就是念阿弥陀佛的啊!」不久又因事到阳明山妙德兰若,能净法师告诉他:「续公上人曾有来信给我,他说与病魔战争时,就念阿弥陀佛。」由此斩钉截铁地肯定:『续明法师本是念阿弥陀佛,希望「神归安养」的净土行者。』需要更多『证据』吗?我也可以提供:(一)、续公教我们这班沙弥,早课点名时回应「阿弥陀佛」;(二)、在灵隐佛学院时代,请净宗大德,如忏公等,来为学僧讲开示;(三)、邀请您老从罗东念佛会来佛学院主持弥陀佛七;(四)、续公宣讲「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普贤十愿,导归极乐,被列为净土五经之一。)这些『证据』无可怀疑吧?在此我实不必浪费笔墨,讨论这些各说各话而无关宏旨,没有定论的问题,免得加深同门缁素大德对我的误会。尤其近些年来,每年参加仁公主持的「佛法度假」,在导师基金会所属的「正觉之音」,为发扬「此时、此地、此人」的人间佛教思想,难免对偏向于天神化的信行,有所评述,以致很多人说我反对净土。事实上,「净为三乘共庇」,净土是无人反对得了的。宋明以来,各宗传人不是归宗于禅就是净土。所谓「学在天台,行归净土。」所学所弘与所行,解理与行持分离已是普遍的现象。故此「现代禅」的奉行者,批评导师门下诸贤解行不相应,学的是一套,修的是另一套,令我不知该如何答辩? 四、最后,恕我多事,再抄一段『证据』的妙文,以补足我这一篇天遥寄语。续公说:「出家三十余年了,谈到修持真是一无所得」。长老补充:『也许有人看了这两句话,认为他是谦虚。但在我看,却以为他说的是肺腑之言。试想:一个数十年在故纸堆里钻研的人,脑子里所装的都是那名句文身,以及名句文身所诠释的义理,时时刻刻,在在处处,琢磨复琢磨,思维再思维。如鸡孵卵,似猫扑鼠般的专精,怎奈名相多如河沙,义理深如大海,纵然有心想用番苦功,认真修行,一时也理不出一个「契机」修行法门来。如是因循蹉跎下去,再回头已是百年身。徒呼:时乎时乎不再来!』 令人不解的是:闻、思、修三慧;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不是佛法慧学的历程吗?专修禅慧是谓「修」,闻思位的多闻正法,如理思维是「入海算沙空自困」吗?除了参禅与念佛,其他法门都不契机,都得不到实际受用。而今而后,四众弟子只好关起门念佛,求生安养吧!末了,谨祈吾师续公,乘愿再来;并祝长老法体康强、无量寿、无量光!南无阿弥陀佛! 西元二○○三年十月十六日写于娑婆界内
按照佛门的礼仪,进入大殿应从大门的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除佛经、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物品最好不要
文化资讯时间:2024-12-20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茶与佛教之所以密不可分,相生与共,融为一体,与共历史起源有关。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恰好与茶在中国被广为栽培同时;佛教盛于唐代,与当时饮茶习俗遍及全国又几乎同步
文化资讯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佛过去就和我们一样,都是造恶业的。不动如来,宝生如来,阿弥陀佛,不空成就如来,过去都是破重戒要堕落地狱的,但是碰到了中间「毗卢遮那佛」的慈悲,引导他们去大忏悔,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30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地藏菩萨本愿经》梦参老和尚 讲解【 为下贱人,又复短命。寿年十三,更落恶道。汝有何计,令吾脱免? 】我原来是这个家的主人,但是现在生下来变成这家仆人的孩子,寿命又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9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黄柏霖:一直在算命,生意到后来也是做失败我的兄弟以前做生意也是一样,差不多都一直在算命,生意到后来也是做失败。他一直也去卜卦,也去算命。最近我就有一个朋友,企业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1-16
我们推广的是 圣 玄奘大师的如来藏妙义亲爱的朋友,您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如何快乐学佛?佛法如何让我们断除烦恼?请联系我们电话:151 9580 6515微信:151 9580 65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摇滚歌手许巍走出抑郁之困,施救者是佛。他曾看到佛经上有这样的说法: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光明的。人类很脆弱,但生命力是强盛的。生命里面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所以每一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3
上师教言集: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不漂亮,不健康,很难看?为什么没有福报,怎么努力也挣不到钱?而有的人生下来就漂亮,健康,人见人爱?不是没有原因,有原因的。短短一天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3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赵朴初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自力与他力之融合一、跳越两个思维上的谬误讨论佛教的“自力”与“他力”,首先应该避开两个思维上的谬误。一为逻辑的二元思考模式,一为模糊的错觉。所谓逻辑的二元思考模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虚妄”观念比较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在分析外部事物或人的认识时经常使用“虚妄”观念。这一观念在印度宗教哲学史上的出现频率较高。在印度早期的宗教圣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学佛最大的毛病各位善知识,我们学佛主要不要在佛教里造罪业。如果造了罪业,这就是得不偿失;你在佛教里头,应该立功、立德、立言,不要造罪业。在佛教里头,一天到晚就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论中国佛教参与宗教间对话的《理惑论》模式董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于本土的中国文化、中国人来说,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有些人基于其本土文化的立场,特别是儒学、道家和初期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融合的佛教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发展观宗密,在中国佛教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想表达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融合。中国佛教应走会通的一路,具体地说,禅宗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世之所尚者,皆沉檀龙麝等难得之物,更有奇楠之香锱铢即倍于黄金。以为如得奇香便可契道,岂知闻香悟道全在平常处积累,一旦因缘具足乃可得之。若嗜其嗅,徒慕乐受而已。乐
香道佛教时间:2024-10-24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三节 禅门三宗心说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为了调和禅教,分别以北宗、牛头宗和南宗为禅门的代表,以唯识、般若和华严为禅外其它教派的代表,将其互相参照、比附,以示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二十章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唐代末期,禅师义玄(?-867)创立了临济宗。临济宗人忠实地继承了马祖、希运等禅师的心性思想,在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的思想基础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摘要:晋阳是一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个性分明的佛教文化区域。本文对这一区域性佛教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色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晋阳佛教文化的亮点凝聚在:一个菩萨,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8
论秦巴山区佛教的几个特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王亚荣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李利安秦巴山区地跨汉江南北,位处川陕交界,山高水长,川岭交错,将我国西北和西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8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民族和宗教的冲突仍然不断发生。特别是霸权主义的强权政治、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都是引发战争的因素。因此,我们倡导的和谐世界建设还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7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净土九级教学次第论佛教事业的发展,首在教育。只有通过各种层次与不同方法的教育,佛法的真实修证才能如理付诸实践,佛教信仰的层次才能普遍提高,才会出现更多绍隆佛种、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可 行 性 策 划 案 编剧:邱竹林(法名:界悔) 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思想文化的影响: 鸠摩罗什大师,天赋异禀、愿力深广,一生坎坷而传奇,是伟大佛教思想的传播者,一路从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13
弘一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高僧,对佛教的弘扬贡献颇大,他致力于南山律学的研究,著书立说;采用西洋音乐创作佛教歌曲,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出版《护生画集》;以书法弘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12
10月8日,首届江苏佛教素食文化博览会在无锡灵山祥符禅寺盛大开幕。此次博览会的主题为弘扬素食文化,倡导健康生活,培养素雅品味,实现五福人生,设置厨艺比赛、素食展示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10
第十九课 探病须知 《梵网经》云:「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佛陀曾经到一位老病比丘处所探望,亲自为其洗涤身体;又在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10
第二十课 临终关怀应有的认识 有生必定有死,新生的喜悦常常令人忘记死亡的哀恸,人间也不知这边生命的结束原来是那边新生的开始。在这一生一死之间,只知道自己的悲伤,而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