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节
劝发奉持
一、别明离相
(一)应如是知见信解
我们用什么态度奉持这部《金刚经》呢?看经文。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在知见信解一切法时,都不应该执有诸法的自性相而起戏论分别。不但不生法相,连不生法相的非法相也不生,方是正知正见正信解者。 如来虽分别广说诸法相,而一切法相无自性,即是非法相的,不过随俗施设为法相而已。 不能执著于法相,对非法相,更不能著。说般若,必须是你心里真的通达了般若。不是你记了一些名词,学到了一些知识、条款。 如果执著于法相,人们往往会说,这是佛法,那不是佛法。这样执著,佛法也会变成非佛法,佛法也会伤害众生的。不执著于法相,一切法皆是佛法。 但是,也不能著非法相。有人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个话本身是没有错的。但你如果随便地跟一切人都这么说,那就错了。对凡夫来说,适当的执著还是需要的。有时候,你想不执著于善法,可能你就开始执著于不善法了。不是抓这个,就是抓那个。要体悟般若不容易,不能自己骗自己。“不执著”这句话,是最容易骗自己的,要特别小心!
(二)应如是受持诵说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为人演说般若,福报很大。我们应该如何对人说法呢?“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维摩诘经》说:“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在外在随缘地度化众生,内心能不违实相,外顺机宜,依世俗谛假名宣说,而实无所说,才是能说般若者。众生有无量的根机,就有无量的说法。虽然有无量的说法,内心没有动,没有相。 若取法相而说,即是宣说相似般若,听者多因而堕于我相、法相、非法相中,即为谤佛! 现在世间上这样说法的太多了。一次我到一个饭馆里去,点了素菜。老板推荐荤菜。我说,我们不吃这个。他说:“不要执著!”他好像也在宣说般若,是不是?但是,他宣说的是相似般若。要是听了他的,就堕于非法相了。他说不执著于荤相,但实际上又执著于贪相了。 说法,对有的人要这样说,对有的人要那样说,但是不能违背第一义,不能违背缘起性空的真理。如果一个人真的没有贪欲了,你可以跟他说不执著。如果这个人还有贪欲,你说不要执著于吃素,他会放纵口腹之欲的。这时候,还是要用善分别,对治不善的习气。
二、结示正观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不执著,如何才能说真般若而不是相似般若呢?这一段结示正观。 无为不是与有为对立的什么法,非凡夫所能理解。如来假名说的无为,意指有为的本性空寂,即无所取、无所住、无所得的离戏论相。 学佛必须以有为法为观察的所依境。于此有为而观无常、无我、无生灭性,才能悟入。对于凡夫来说,离此有为是不能成其观察的。 有人说,我要入空性定,安住在空性的状态中。如此所说的空性定,肯定不是真正的空性定。因为凡夫不可以契入空性的层面,这是你心灵里造出来的空性,不是真的。我们凡夫要从有为法开始修,从每一件事上、从每一个事物上,观察它的本质,你会发现它的本质都是梦幻泡影。观察每一个法,都没有真正的本质,你契入的才是真正的无为。不能离开有为法去谈无为法。 后面讲了六个比喻。其中,比喻一切法的虚妄不实:梦、幻、影;比喻一切法的无常:泡、露、电。这是从两个方面比喻的。有从空入观和从无常入观两个法门,但是一切法都既是空的又是无常的。 比如这个杯子。我们观杯子时,一般会从空来观它,观它没有真实的本质,它离开了分子、原子,离开了形象,不成其为杯。也可以从无常来观它。若是我手一挥,它摔碎了,变成了一堆玻璃,杯子也就不存在了。过去它没有,未来也将会不存在,目前短暂地现起一个杯子的相,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幻相。 我们每一个人也是这样。你既是没有本质的,同时也是无常的。可以同时从两方面起观,但是观的侧重点不同。《大智度论》里有相关解释。
(一)梦喻
为什么要用梦来比喻这个世界呢?有四个理由。
1、如梦者,如梦中无实事谓之有实,觉已知无,而还自笑。人亦如是。诸结使眠中,实无而着,得道觉时,乃知无实,亦还自笑。以是故言如梦。 就像你梦见自己一下子中了个彩票,开心得不得了,醒来之后发现原来是个梦,自己觉得蛮好笑的:刚才我怎么那么傻,从梦里都笑醒了。现实中,本来一切法都是缘起的,没有所谓的自我,没有所谓的名誉、地位、优秀……这些都是概念法而已。可是,我们会执著于“我很优秀”,于是很开心。当你开悟了之后你会发现,那是自己在骗自己。 上次有个人来找我,说:“因为我不优秀,所以很烦恼。”我问他,优秀的概念是什么?如果你说你优秀,你有佛优秀吗?如果你说你不优秀,比你不优秀的人还多得很。你用什么根据来判断优秀和不优秀呢?他说不出根据,这只是一种感觉。我说,不要被你的感觉骗了,优秀与不优秀都是概念法,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你既不是优秀的,也不是不优秀的。不要在这个上面打转。你有优秀的一面,也有不优秀的一面。 有时候,我们的执著给我们带来的烦恼是很可笑的。要跳出来看。 有的人在单位里小有成就,或者当了个小老板,可能就觉得自己很优秀了,很自傲。有的人在大型科研机构里当上了顶尖的科学家,可能都觉得自己不够优秀,还在自卑。这些感觉是哪里来的?无非是自寻烦恼。 当你觉悟了,你会发现你的执著、你的傲慢或自卑,是多么渺小。
2、复次梦者眠故,无法而见。人亦如是,无明眠力故,种种无而见有,所谓我我所男女等。 在梦中,由于睡眠的力量,会见到本来没有的东西。梦中一会儿看到老鼠,一会儿看到狮子,一会儿拿到了钱,一会儿又遇到饿鬼…… 我们人也是这样。由于无明的力量,把本来没有的东西执著为有,执著所谓的好与坏,成功与不成功,等等。最根本的执著就是自我。从来就没有存在过的自我,我们会认为有。还会执著于我所。 这个杯子,本来无所谓是不是我的。弘法部的廖老师过来说:“界文师,这个杯子送给你了。”它就变成我所了。我就会在乎这个杯子了。有人把这个杯子偷走,我就开始生气。如果它不属于我,那它被人拿走,我是不会生气的。我们的执著是多么可笑!这个杯子真的多了一点什么或少了一点什么吗?如果你执著它了,它就开始影响你。我所执,是我们加给它的。它本来没有,是我们给贴了个标签。这个杯子从来没有属于过我,怎么可能失去?如果因缘改变,或者杯子碎了,或者杯子被人要去了,或者我死了,杯子还是杯子,我还是我,从来就没有在一起过。了解了这些,就不会太执著。碎就碎吧,丢就丢吧。既然缘起如是。如果别人拿去了,别人也能用,应该生起欢喜心。
3、复次如梦中无喜事而喜,无瞋事而瞋,无怖事而怖。三界众生亦如是,无明眠故,不应瞋而瞋,不应喜而喜,不应怖而怖。
4、复次梦有五种:若身中不调,若热气多,则多梦见火见黄见赤;若冷气多,则多见水见白;若风气多,则多见飞见黑。又复所闻见事,多思惟念故,则梦见。或天与梦,欲令知未来事故。是五种梦皆无实事而妄见。人亦如是,五道中众生,身见力因缘故,见四种我:色阴是我,色是我所,我中色,色中我。如色受想行识,亦如是,四五二十。得道实智慧觉已,知无实。 五种梦,前三种是身体原因造成的梦,第四种是思维造成的梦,第五种是天人托梦。 在色身方面,我们会产生四种执著。第一,认为身体是我。第二,认为身体是我所,身体是属于我的。第三,认为我在身体中。第四,认为身体在我中。受想行识亦如是,所以总共有二十种对自我的执著. 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叫做自我的东西,住在我们的身体里面,这是找不到的。
(二)幻喻
幻喻是从两个方面来谈的。
1、诸法相虽空,亦有分别可见不可见。譬如幻化象马,及种种诸物。虽知无实,然色可见,声可闻,与六情相对不相错乱。诸法亦如是,虽空而可见可闻不相错乱。 过去有的幻师,会在空中变化出种种景象,有点像海市蜃楼。当然海市蜃楼在佛教里也是用来比喻空性的,它是另外一个比喻。这个幻喻,是说如同幻师变化出来的东西。 我觉得也可以比喻说,像我们现在的电影、电视里面的故事情节。我们看电影,看到里面的人做出奔跑等动作,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听到他们的声音,而且也不错乱。虽然我们知道电影情节里的人并不是真实的,但是情节里什么都不错乱。 诸法亦如是。虽然诸法本性是空的,但因缘不错乱,不破坏显现的相。
2、复次是幻譬喻,示众生一切有为法空不坚固。如说一切诸行如幻,欺诳小儿,属因缘,不自在,不久住。是故说诸菩萨知诸法如幻。 幻喻还比喻不坚固性、诳惑性。就像哄小孩子一样。 看电影,电影里打得再厉害,你不会害怕,是吧。也有的人会害怕,执著太深的时候,就害怕了。当你的觉照力很强烈,知道自己确实是在看电影,那不管里边怎么打、怎么闹,你都是如如不动的。如果你把觉照力丢掉了,忘记了自己,投入到里边去,那就是电影里边的人哭你也跟着哭,电影里边的人笑你也在笑。 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你有足够的觉照力,就不会被外境转。如果你没有觉照力,不能够像看电影一样,看着生活中发生的恩恩怨怨的幻境,你就会跟着走。所以,觉照力是很关键的。
(三)影喻
影,就是指影子。影喻有四个方面的含义。
1、如影者,影但可见而不可捉。诸法亦如是,眼情等见闻觉知,实不可得。 影子是能看见的,但是没办法拿起来,没办法得到。一切法的实相也是如此,你能够感觉到、觉察到,但你抓不住一个真实的东西,抓不住它的本体。 比如这个杯子,你抓不住它的实体。如果打碎了,也就没有杯子了。它是无实的,没有本质。
2、复次如影映光则现,不映则无。诸结烦恼遮正见光,则有我相、法相影。 必须有东西挡住了光,才能产生影子。不挡光,就没有影子。 同样道理,我们有烦恼,挡住了正见。如果没有挡住正见,你的执著就消失了。
3、复次如影人去则去,人动则动,人住则住。善恶业影亦如是。后世去时亦去,今世住时亦住。报不断故,罪福熟时则出。如偈说:空中亦逐去,山石中亦逐,地底亦随去,海水中亦入。处处常随逐,业影不相离。以是故说诸法如影。 比喻因果不失的道理。你所做的行为带来的结果,始终是跟着你的。业果虽然是空的,但你如果不对治业果,它不会自己消失,要么你接受业报,要么你把它忏除掉。
4、复次如影空无,求实不可得。一切法亦如是,空无有实。 一起法都像影子一样,找不到本质。
(四)其他三个比喻
泡:下雨天水上激起的水泡。溅起来之后随即破灭。 露:清晨的露珠。 电:闪电,刹那之间就消失了。
(五)结说
生活中的无常,也是梦、幻、泡、影、露、电的这种感觉。刹那刹那不住,就像瀑布一样。无常法,就是宇宙间的真相。如果我们抗拒无常,就会很痛苦、很害怕。照着镜子,觉得自己一天天地老了,特别难受。如果我们能拥抱无常,就会放下。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老得很快乐,也可以老得很痛苦,关键是你怎样看待自己。 接纳了无常,你就会看到,年轻有年轻的好处,老有老的优点。你在不同的法位上,都能看到不同的特点。不明了一切都是空性的显现,我们会处处抗拒,不想接受无我,也不想接受空、无常。抗拒的结果,就是自己欺骗自己,然后带来一大堆痛苦。接纳了,反而会非常舒服,非常自由。 一切法虽没有自性而空寂的,但也即是缘起的因果施设,称为假名。 从因果施设边说,即空的假名有,不可说无;从自性不可得边说,即假的自性空,不可说有。 观假名如幻等而悟入空性,离一切相,即为般若的正观。 我们现在讲课,也是如梦如幻的。能够永远讲课,不停下来吗?做不到。我的一句话,一下子过去了,你想再抓也抓不住了。处处都是这样。 活在当下。过去不可得,未来不可得,现在也是不住的。以无所住而住于当下。这样,心里空空的,都放开了,了无牵挂。 如果你总是想着过去,或者想着未来,“我家里怎么样了”,“三十年后我的房子该怎么办”,“现在我还没结婚,将来我要结婚,婚后生了孩子取什么名字,孩子长大了要给他娶媳妇”……这样想,你会觉得好烦。但未来不可得! 活在当下,没有什么东西能阻碍我们。把你当前的事做好,在如梦如幻的世间,随顺因缘,把握因缘,就会生活得很快乐。事情做好了,不执著,做好了就放下。事情没做好,不抱怨,因缘不成熟,因缘不和合,那就放下来。生活总是朝前在流淌着,你不会停在一个地方不动。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当我们快乐的时候、烦恼的时候、放不下的时候,都可以念诵这四句偈。它会帮你找到内心的寂静,让你发出会心的微笑。 看经文: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到这里,我们看到,这个般若法会挂上了帷幕。这也体现了无常。 这门课学完了。佛法遍一切处,一切法无不是佛法。大家要用心体悟。
本课程的考核
一篇随感:《金刚般若的启示》 未必要写成论文。四点要求: 1、具备般若正见; 2、与现实生活或修行相关联;(不要从概念到概念,“般若就是空,空就是般若,般若就是不执著……”看了半天,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3、字数不少于1500字;(《金刚经》内容如此丰富,可写的太多了,把你最有感觉的内容写出来,估计都不只1500字。最好举点例子。也可以把你学习般若法门中的一些误区写出来。) 4、属于原创作品。(不要在网上下载。学习《菩提道次第略论》时,有人的作业是把济群法师的文章摘抄了一段。作品应该从你自己的心里流出来。) 5月底之前交,最好统一交到弘法部。
课后讨论
学员:学了这门课,我觉得压力没以前大了,因为一些东西我把它放下了。 界文:放下就好。学佛,有人会觉得学得越快乐越好。但也不要只想着得到快乐。佛法真正要求你得到的,是自由。 有时候你很快乐,但这种感觉失去了,反而会痛苦。而且快乐久了,你也会麻木了。人不可能总是活在快乐中,但可以总是活在自由中。自由比快乐更深刻,更广大。 我们的心灵最渴望的也是自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觉得牵挂太多,压力大得透不过气,像笼中鸟一样不能展翅高飞。 但是,谁缚了你呢?谁把你捆住了?是你自己。
学员:我非众生,我就是我。 界文:说“有我”已经是执著了,你还把“我”跟众生分开。
学员:有些事情,我以前觉得是你死我活的,非怎么样不可;现在没那么执著了,觉得因缘不到,不必强求。 界文:这样的感觉是对的。我们学《金刚经》,就是要形成一种世界观,在生活里要学会反观:“我这样强求,是不是太执著了?这是不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学员:我听这门课,经常听不懂。我是不是很笨? 界文:般若的法门,本身就是很难的,而且其思维方式跟我们平常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它是一种否定式的思维方式,不是说有什么,而是说没有什么,有点像脑筋急转弯。转的过程中,你一跟不上,就糊涂了,这很正常。有时候上课时好像听懂了,下课后又想不通了;有时候想通了,过几天又想不通了。会有这样反反复复的过程。这是每个学般若法门的人都会遇到的,要接纳这个如实相。 你应该继续思维,想不通的地方,不要急于让老师帮忙解决,可以自己慢慢去悟。那一天你真的悟出来的时候,会特别快乐。现在听我的课,如果听懂了,这个叫“闻慧”,闻慧是不坚固的。你思维过、理解了的东西,叫“思慧”,才真正是你的东西。 所以,不要着急。带着想不通,看相关注解,在生活中不断地问自己,不断地验证,你会把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掉。
学员:诵《金刚经》的时候,经常觉得诵不下去,是不是应该坚持继续诵? 界文:肯定要继续诵。诵完之后,你再回头看卡在哪一句上,把它抄下来,甚至可以把它贴在墙上,每天念一下。这样坚持几个月,说不定你有开悟的机会呢。
一点建议
最后,给大家一点建议。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赵州茶”的故事:当初赵州和尚住持道场的时候,一个出家师父来拜访,赵州和尚问他是否来过这里,他说来过,赵州和尚说:“吃茶去。”又来了一个出家师父,赵州和尚问他是否来过,他说没来过,赵州和尚又说:“吃茶去。”院主听糊涂了,问赵州和尚,来过和没来过的都让他们去吃茶,是什么意思?赵州和尚说:“院主!吃茶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般若是要我们去体验的。你要想了解茶是什么味道,得亲身去吃它。 般若不能只在文字上钻研,只在脑子里思维,而是要用心去体验! 无常,人人都会说。但是,在座的诸位,你们真的用心去拥抱无常了吗?肯定不容易。你要在生活中去看无常,接纳它,把无常作为生命中的一部分,去体验它。 在生活中,遇缘对境的当下,去看到一切法的本质,去反观自己的执著和因执著而起的虚幻的烦恼。 烦恼前面有个定义——虚幻的。这一点很重要。有人说,我知道《金刚经》说放下,但我就是放不下。然后他又起了烦恼了,觉得学习经典有什么作用呢?放不下,其实还是没有如实相。放不下也很正常,因为我们没有证得空性。凡夫都是放不下的,但是,你要觉知到你的放不下;而且你要知道,你“放不下”,只是一个“放不下”的感觉,它不是真实的,是虚幻的,没有自性的,不必怕它。你可以带着“放不下”生活,接纳它是你作为凡夫的一部分,对你的“放不下”微笑。 比如你很愤怒。你可以说:“是的,我会愤怒,因为我内在的愤怒的种子没净化掉,外在的违缘也现起来了。我就是很生气。但是,这个生气是如梦如幻的,它不是我的本质,它是心灵天空上飘来的一朵云。”然后,你对你的愤怒微笑。“愤怒先生,你好!天气不错。”觉察到你的愤怒,然后继续工作和生活。我们需要有这样的态度。 弥勒菩萨曾经示现在奉化,手里拿了一个布袋,在街上度众生。有人向他问佛法,他就把布袋往地下一扔,意思是“放下”。有人说:“我放不下怎么办?”他就把布袋往肩上一背,意思是:“提起来。” 放不下,你就带着它。但是,你不要认同你的放不下,要知道这只是一种感觉,只是因缘和合而幻现的,因缘一过去,它就消失了。你不用赶它走,它会消失的。 这样,你的心灵空间就会开阔。把情绪当作云朵,了知自己是天空。 用“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态度,完全面对和接纳一切顺境、逆境。 我们经常想逃避。我们会说:“我不要这个!我想快乐,想一切顺利。”不顺利,是我们人生的真相。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你必须接纳这个现实,带着不如意面对生活,但是,也要知道这些不如意是空性的,随时随地都会消失。当你不怕它的时候,会发现它没有那么厉害,没有那么可怕。 有时候,一个人失恋了,他会觉得失去了这个人,生活一片漆黑,“我完了,我再也没有办法活下去了。”他只看到这个人的消失,却忽视了生活中还有父母、朋友、工作、学习……拥有那么大的广阔天地,都看不到。应该能够带着痛苦生活,“是的,我失去这个人了,有点放不下。但是,我还有朋友,还有工作,还有佛法的修行。”这个放不下就没有那么可怕了,因为它是空的,它是假的。 “云在青天水在瓶”。我们的心要像天空;为人处事的行为则要像水,处处随缘,没有抗拒。 不要追求所谓的成功、优秀、完美……不要在给自己界定的概念里迷失了。活在当下。专心把当下的事干好,随顺因缘,就可以了。当你不去执著所谓的优秀时,可能你比以前更优秀了。因为你的心理负担轻了,你变得更潇洒了。 希望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般若的法喜常常伴随。生活在空性的世界中,这是很美的事情。 把我们闻法的一切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和无上的佛道: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礼赞大雄降伏四魔称大雄,庄严妙相展慈容;多生受苦修福慧,累世积德立殊功。娑婆度生本悲愿,凌空骑象诞王宫;宫庭歌舞不迷恋,火宅无安似牢笼。四门游历哀苦厄,田野静观悯老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那天一大早,我搭上前往汶川的长途汽车。3 个月前的一场车祸险些要了我的命,好在菩萨保佑,逢凶化吉,只是住院治疗了 10 多天后就出院了。然而,肇事司机却迟迟不给我理赔
学佛受用时间:2024-03-23
人有道德,我们要礼赞他;人有学问,我们要礼赞他;人有能力,我们要礼赞他。其实,人能发心,我们更要礼赞他。 古人一直叫人立志,行者一直要人发愿;立志、发愿,就是发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24
礼赞是什么意思?(佛教解释)礼赞,是指礼拜三宝,赞欢其经也。有唐善导之往生礼赞,宋仁岳之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等。龙树菩萨礼赞阿弥陀佛偈无量光明慧身如真金山我今身口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9
噶玛噶举绿宝冠杰仲法王礼赞恭贺南无 Dorje Chang Buddha III绿宝冠杰仲法王现今第六世的噶玛巴绿宝冠杰仲法王,由第十六世噶玛巴壤炯热毕多杰大宝法王从印度专程送来认证
恭贺认证时间:2023-06-20
佛学视频时间:2020-03-09
佛学音乐时间:2020-03-17
佛学音乐时间:2020-03-17
佛学音乐时间:2020-03-17
桑吉平措,中国大陆音乐人,是集填词,谱曲,艺术策划,演唱于一身的中国梵音心咒颂唱代表人物,也是中国首位从佛曲善音走向大众的歌者。
佛学音乐时间:2020-03-17
桑吉平措的《佛说》,那一天我转动所有的经筒,只为你的温暖
佛学音乐时间:2020-03-17
加微信公众号:音乐荟,微信号:v376715881;欣赏更多经典音乐。
佛学音乐时间:2020-03-17
佛学音乐时间:2020-03-17
佛学音乐时间:2020-03-17
佛学音乐时间:2020-03-17
佛学音乐时间:2020-03-17
佛学音乐时间:2020-03-17
点一盏心灯
佛学音乐时间:2020-03-17
佛学音乐时间:2020-03-17
声音穿透灵魂的!梵音王子桑吉平措!这歌声充满着治愈的感觉
佛学音乐时间:2020-03-17
佛学视频时间:2020-03-17
佛学音乐时间:2020-03-19
华夏乐舞《祈福华夏·大白伞盖佛母心咒》明空舞蹈·桑吉平措歌曲
佛学音乐时间:2020-03-19
佛学音乐时间:2020-03-21
佛学音乐时间:2020-03-21
佛学音乐时间:2020-03-21
佛学音乐时间:2020-03-21
佛学音乐时间:2020-03-23
佛学音乐时间:2020-03-26
佛法是用生命体验生命我们大家一起,佛弟子就这样,做佛弟子不是做生意,对我好的我要。只要对众生有利益的都要,就这样修出来的。其实苦就是苦在这里,明明我们每个人的本
佛学音乐时间:2020-03-26
要改变业果,离不开忏悔。作为一个凡夫,过去生以及今生,无始以来造作了很多业。当下已经成熟的,就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果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因为前世的因(也就是
佛学音乐时间:2020-04-01
佛学音乐时间:2020-04-02
佛学音乐时间:2020-04-04
佛学音乐时间:2020-04-05
佛学音乐时间:2020-04-10
第344经(拘絺罗经):本经是舍利弗与摩诃拘絺罗的一番对话,地点发生在耆阇崛山(灵鹫山)。本经在《中阿含经》中也有类似经典,此处只略述其要点。汇总一下,摩诃拘絺罗与舍
佛学音乐时间:2020-04-11
任何的事物的存在,都是互相依赖的存在,绝无孤立存在的可能虽然佛教大小!
佛学音乐时间:2020-04-21
欧洲的另一个“中国”,不仅信仰佛教,而且生活习惯长相也都相同!
佛学视频时间:2020-04-27
佛学音乐时间:2020-04-30
佛学音乐时间:2020-04-30
佛学音乐时间:2020-05-02
忍辱 忍辱是佛菩萨具有的基本品格,也是一个佛弟子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佛陀往昔修行时曾被歌利王截割身体而毫无怨心,历代祖师也多以“难忍能忍”的苦行成为一代宗师。宋
更多文章时间:2020-05-10
不是文学,胜似文学佛教对中国文学影响也十分广泛。佛经浩如烟海,仅《大正藏》便收录了一万多卷经文。佛教中的许多经典,如教界广为流传的《金刚经》、《维摩经》、《法华
佛学音乐时间:2020-05-14
七日禅开示之五举办禅七的目的,是通过集中式的训练,令大家在禅修上有所突破。未来的教学中,这将成为研究所定期举办的重要课程。禅修,是佛教徒尤其出家人的重要修行方式
佛学音乐时间:2020-05-16
面对苦难生起悲心 好,我们现在翻开法本,我们开始要来做上供下施。上供下施的时候啊,我们要对众生生起大悲心啊,法本发一发,这次来台湾,我看这个法本印的非常精美。第
佛学音乐时间:2020-05-17
浅谈亲近善知识的重要性 编辑:释宽慧 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成佛是一段心路历程,面对浩如烟海的经典,必须要在善知识的引导下,才能进行有次第的修学。善知识就像是一
佛学音乐时间:2020-05-26
佛学音乐时间:2020-05-26
佛学音乐时间:2020-06-08
佛学音乐时间:2020-06-09
佛学音乐时间: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