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慈法法师:了解放逸的源头

慈法法师 2020-07-01

随缘自在

第三章 禅诗意境

《山中岁月》

鸡啼日未出,山色雾朦胧,一杯清香茶,至心供佛前;扫尘除心垢,拂镜见本性,自性何曾染,无妨随缘修;经行入林中,不觉路已穷,回首来时径,只见落飘零;依石片刻坐,一念历万年,起身余晖照,夕阳伴人归;入夜万籁寂,息缘好禅定,诸法本性空,明日待缘起。

《春在枝头》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无尽藏比丘尼

眉毛长在眼睛上,为何不见此眉?真佛本在汝心中,为何不见此佛?大道皆在平常里,为何不见此道?众生的心,到底在想什么……

修行者!一心想要明白大道,故终日到处参访。不论多远的天边海角,多高的山崖峭壁,只要有善知识所在,纵然踏破无数草鞋,也在所不辞。可惜的是「向外求法,了不可得。」故道出:「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不知经过多少寒暑,春花秋月,在追寻不得其解下,终于回到原点。此时暂且不起任何妄求,只以平常心来生活,就在那个当下,闻花香而开悟。故自诉「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春天不在外面,而在汝心;真佛不向外求,而在内觅。柴陵郁禅师,一日乘驴度桥,不小心坠落而大悟,便道出:「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无事可量》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守安禅师

想要透过静坐,把心静下来,往往适得其反。何不思惟:心为何动荡不安?有何罣碍不平?

心攀外缘,妄起不静,于境上生心,则贪瞋痴一并而起。如能似香烟袅袅,不住一处,时时无心,随风而逝,自可凝然一心,万缘放下,故言「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然而妄本从真出,故无须除妄求真,只要不执一切,妄念自然止息。世间人事纷争,皆是缘生缘灭,实无一法可得,悟此「缘起性空」之真谛,则无事可求,无心可得,故说:「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不要去创造障碍,来折腾自己;不要去想象事情,来折磨内心。只要明白,所有的罣碍,都由妄想而出,您便能体悟到,无门禅师所说:「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低头便见》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无德禅师

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凡事皆是一步一步而完成的。修行亦不例外,贵在「老实」二字,离此则无事可久,无法可成。

农夫老实插秧,才有收成之日;行者老实修行,才有证道之期。若肯「手把青秧插满田」,自然就会谦卑低头,恭敬待人,能如实修行,便可消融自我,使内心如天空一般清明,便能「低头便见水中天」。

当六根清净,六识出六门,不染六尘;如人处红尘,心不染着,故说「身心清净方为道」。若要彻底悟道,就当破除一切习气、无明的惯性,故不可随过去的习气而为,应逆转而上,故借「退步原来是向前」来说明修行的过程。

理可顿悟,事要渐修,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憨山大师曾言:「门外青山朵朵,窗前黄叶萧萧,独坐了无言说,四看妄想全消。」了,就了;不了,何时能了?

《云水自在》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守净禅师

日出日落本乎自然,花开花谢本是常理。非人弄日,使其变化;非神主宰,让花生灭。阴阳消长,成住坏空,是天道之循环,自然之法则,不是你我可以改变矣!

正如-流水无意往何方,只随因缘任漂流;浮云无心飞何处,只顺因缘去飘荡。无情如此,有情亦是,万物如此,人事亦同。故云:「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不知因缘,故刻意处世;因不懂随缘,而到处攀缘,终究弄得精疲力尽,为尘劳所累。不明无为之妙,故有心造作,妄念不断,执心越重,使得神识日益昏沈,为烦恼所苦。

若能观云水之道,悟缘起之理,则有意归于无意,有心契入无心,就可随缘而过,处处自在,故言:「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无忧无虑》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王维

当一个人已无时间的概念,便是活在当下;已无空间的分别,便可随遇而安。

「偶来松树下」,您多久没有散步了,是否该出去走走?或许觉得还有很多事情未处理,但事实上做得完吗?仔细想想,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暂时放下它吧!走出去,去享受您的人生,不要葬身在办公桌前。

「高枕石头眠」,吃得下、睡得着,是有福气的人。是什么让人担心、害怕及不安呢?是我们无知的想法!使人坐立不安,寝食难眠,一切的烦恼罣碍,皆因心迷而被蒙蔽。不要再胡思乱想、胡言乱语,将身放松,让心柔软,安心的休息睡觉吧!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不要数日子,但要过生活,人生短短数十年,自己要好好的过,快乐的活。聪明的人,想让日子过得更好;智慧的人,是懂过好每个日子。想一想,如何呢?

《与世无争》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白居易

「蜗牛角上争何事」,此句言事。蜗牛喻人,寄生天地之间,实为渺小而微不足道,却为了一点利益,彼此争执不休,如同蜗牛头上的两角,时时在碰触。人们总是短视近利,因小失大,为了琐事而丧失大事;为了名利,而失去快乐,那值得吗?

「石火光中寄此身」此句言身。以古往今来而论,此身短短数十年,剎那生灭,停留不住,故经云:「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明白无常之变化,当即时醒悟,切勿执着此身,随缘放下,生死自如,时时活在每个当下!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此两句言人。富人亦非乐,贫者亦非苦。苦乐并非决定于物质,而是一种人生态度,故不因贫而不笑,不因富而乐欢,苦与乐皆在迷悟之间!

《禅家自静》

禅家能自静,住处是深山,门外事虽扰,坐中人亦闲。真净禅师

看“禅诗”请你不要看表面性,若只看一个角度,那你将不知他个中的奥妙。

所谓「禅家」,讲的就是真正懂得禅的人。一个禅者,他的内心时时刻刻都能够保持清净。不论外境如何,不因没有声音才会清净,亦非搬离此处才会清净,更非哪里花香才会清净。也就是说,他念念都能够保持内在的清净,所以说「能自静」。

「住处是深山」,住处就是你的心。你的心深不可测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禅家以心为住处。《金刚经》云:「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直心就是道场,道场就在你心中,所以禅家自己能清净,他能住在内心的深山里面。

「门外事虽扰」,「门外」指的是世间。简单说,离开你的心,你就出门了。世间的纷纷扰扰很多,人、事、时、地、物,有形无形,顺与不顺都一样。

所以我们今天修行,要有禅定的功夫!什么叫禅定?处在任何时空,不被影响,这才叫「禅定」。所以说「坐中人亦闲」,这个世间,一切外境,别人对我们怎么样,我们内在总是悠闲的、清净的,这便是禅者的心境。

《事事如镜》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龙牙禅师

以日跟年比,日是短暂的;以年跟一生比,年是短暂的;以此生跟无限的时间比,人生是短暂的。人常忽略了现在,而去想象未来;忽略了已有,而去追逐未有。故始终活在悔恨之中,常有遗珠之憾过好每个当下,才是最重要、最真实的。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有朝必有暮,花开必花谢,此现象是必然的,故无须付予太多的感伤及无奈。看清它,则不为所惑;了解它,则不为所苦。一切境界,皆是因缘生灭、聚散离合,此是真理、是道呀!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万物包含人,人是万物之一,故花如此,人亦如此!自然有阴阳消长,人生有成败兴衰,此事本一同。事事犹如一面镜,镜中之人要知晓,镜里镜外皆不实,镜破人消入性空。

《心无两般》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佛印禅师

人有两种,一迷一悟,迷的是现象,悟的是真理。迷人常于相上打转,被境所牵;悟人了知真相,便于世间来去自如,不为所动,正如「一树春风有两般。」

飞蛾之所以扑火,因不知其害;愚人之所以自残,因不知其苦。有人觉醒,愿意向上提升;有人执迷,甘愿向下沉沦,真是「南枝向暖北枝寒。」

迷悟皆在一念,圣凡同属一心,哪来身外有佛,哪有心外求法之事呢?树还是树,人依旧是人。树历寒冬之链,才迎春风拂面;人经修行之路,方可明心见性。故言:「现成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到底是谁》

人生犹如幻中幻,尘世相逢谁是谁,父母未生谁是我,一息不来我是谁。中峰禅师

人生如戏,每人皆是自编、自导、自演。编出喜、怒、哀、乐,导出动、静、语、默,演出爱、恨、情、仇,戏一出一出演,剧一幕一幕落。不是成,就是败;不是兴,就是衰;不是男,就是女;不是少,就是老。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故「人生犹如幻中幻」。

生死轮回,随个人业力,流转于世。人进红尘,步入社会,彼此相逢,却不知谁是谁?说者叫人为“张三”,闻者不知己是谁;若问“李四”汝是谁说者自身亦不知,此谓「尘世相逢谁是谁」。

因缘所成,父母生我,今有此身,感念双亲。人长之后,常思生前,谁是我?又从哪来?为何而来?此生不解,又待何生!所以起疑「父母未生谁是我」。

花开必然花谢,有生必定有死。现在活活泼泼,生气依旧,不知何时,一息不来。若大限已至,世间假名不存,合眼蒙眬,我是谁呢?将往何处去?又为何而走?想未来之路,起不解之疑,故感叹「一息不来我是谁」。

禅意须心悟,实修方为贵;人生如梦幻,切勿迷中迷;身相有来去,自性不生灭;若问我是谁,见性便知晓。

《无喻可说》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禅师

真心若是可以言说,就非真正的心,只是假名为心,强名为说呀!让我寒山假借万物来比喻吧!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我的心!犹如天上的秋月,那样的圆满、光明好比地上的碧潭,这般的皎洁、清澈。就像月光,洒落在碧潭上,彼此相互辉映。秋月比喻是心之体,碧潭则是心之用。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月只一心,却可照映千江啊!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无论怎样的譬喻、比拟,这天上人间没有一物可以来说明“我的心”是如何…如何…的呀!所以您们要寒山说,我也无法言语,更无法形容,只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各自去体悟吧!

结语:老子言:「道,可道,非常道。」心本无相,故不可言说。「名,可名,非常名。」心本无名,强名为之。此偈,便如同此意。

寒山禅师借秋月、碧潭,来形容吾人的自性。正如圆满代表自性具足一切,光明象征自性能生智慧,皎洁反应自性能生万法,清澈则是自性本来清净。修行唯靠自身体悟,何必向外寻觅呢?

《形问影从》

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联溪难记曲,叠嶂不知重。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寒山禅师

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寒山大士,人颠心不颠。世人笑他,他笑世人,众人不解寒山,嘲笑他为一疯僧;寒山反笑众人,不知人生如梦幻一样,何必千般计较,万事去求。人人都去追逐名利,又有谁会骑车马来寻寒山呢?

联溪难记曲,叠嶂不知重。寒山所居之处,是高峰险峻,常人难以到达。要走过弯曲的溪水,却使人难以记忆;又要爬重重的高山,让人难以数清。在修行的道路上,要不畏艰辛,去参访明师。

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一路走来,只见到地上的草,山上的松。露珠如同哭泣的眼泪,洒遍千般的青草;微风如同诗人吟咏,吹上满山的苍松。正如修行之人,受到善知识法雨滋润,身心如沐春风,已入了大道。

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不知走了多久,此时却迷在小径中。四下无人,只能自问自答,用我的形体,来问影子,接着该往何处走?佛不能度众,唯有众生自度,不可只依赖外面的善知识,而要向内在的大善知识参悟才是啊!

结语: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时时都有明师,处处皆有善士。若能恭敬求法,必遇菩萨指点、大士现身。所谓:「迷时师度,悟了自度。」一切还须自悟、自行,自成佛道呀!

《虚名无益》

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寒山禅师

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世人梦寐以求,人间富贵,想住琼楼玉宇,雕梁画栋金屋。我却独自选择,居住重岩洞窟,山高鸟绝,人烟稀少之地。

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庭院的地上,空无一物,只有天上的白云,怀抱着幽石。正如我寒山,心无一物可牵挂,如同幽人隐士,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已忘了自我。

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所谓: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我住此重岩,不知几载。只是常见春去冬又来,年复一年的变化忘了时间,亦忘了岁月。

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送给世间人的话:名利使人贪婪,富贵让人沈沦,不要盲目去追逐这些虚名,此对自己定是无所益处。

结语:重岩是我心,他人走不到,群鸟飞不至,只有我能临。心中本无物,方可体道心,白云抱幽石,吾心揽天地。一念悟万年,万年是一念,春去春又来,生灭亦如是。

寄语世间人,富贵如黄花,功名似流水,一点留不住,一片带不走,早早悟无常,一切尽虚名,此生不再迷,当下悟无生。

《本来无事》

出家要清闲,清闲即为贵,如何尘外人,却入尘埃里?一向迷本心,终朝役名利,名利得到身,形容已憔悴。况复不遂者,虚用平生志,可怜无事人,未能笑得尔。拾得禅师

心无罣碍,名为「清」;念无妄想,本自「闲」。有谁能出烦恼家,便是世间富贵人,故一语道破「出家要清闲,清闲即为贵。」

若不知世事如幻,故有人我之争,无事惹事,自找麻烦,如今怎会落得「如何尘外人,却入尘埃里?」

不明五蕴本空,六尘非有,故要“利”来满足于我,“名”来炫耀于世,自迷不悟,为欲所牵,正是「一向迷本心,终朝役名利。」

由于欲心不断,为得名利权势,故虚情假意,鞠躬作揖,送往迎来,片刻不闲;纵得短暂虚荣,也已精疲力尽,如同「名利得到身,形容已憔悴。」

日不可追,因追不到;空不可抓,因抓不着。一切梦幻,因缘假合,要及早觉醒,而知「况复不遂者,虚用平生志。」

人因妄想,而盲目追求;但因执着,而恋恋不舍。所以感叹「可怜无事人,未能笑得尔。」若知三心不可得,则妄想自除;若悟无常不可求,则执着自破。

《蝇钻故纸》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千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古灵禅师

常人追逐外在有形的名利,而忽略内心真正的清净;修行者屏弃一切物欲,而执泥于空的精神状态。一是着于有,二是落于空。

虽不贪求一切,亦莫否认所有,故勿「空门不肯出」。今知要出,也不能如蝇不知纸窗,见光便盲目乱飞,故言「投窗也太痴」。

因此当深入经藏,才有方向,但却不明经义,反被经转,而「千年钻故纸」,执迷于文字,只会于纸上谈兵,口中说禅,而不悟本心,不见本性,「何日出头时」?

读经不行经,只不过知解之徒。禅非文字能现,心非口头可言,而是要在生活中参究,平常中领悟。故马祖禅师开示:「平常心是道!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只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

更新于:2020-07-01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