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经文:【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须菩提现在悟性很高了,见性了。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注意“乃至”,乃至就是毕竟无法可得,“乃至”就是究竟。怎么样说,无有少法可得,毕竟是【无有少法可得。】没有参考的余地,没有思维的余地,就是不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若有少法得。亦是著相。志公云。但有纤毫。即是尘。】“纤毫”底下写两个字:“动念”,没有一点点的动念。“尘”旁边写两个字:“染污”。你只要有动念,就是染污你的清净自性,“举意”旁边写个:动念,【举意便遭魔所扰。】你动念,只要著相,魔就跑来了,困扰你了。 【经云。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这一句话太重要了,要画双黄线,如果有人要了解佛的境界吗?你想要进入佛的领域吗?很简单,当净其意如虚空。“虚空”就是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也不增不减,就是这样。 【学道之人。但于一切诸法。无取无舍。】执著不得,抛弃不得,见一切相,当下就是离相。【见如不见。】看到了,就跟没有看到一样,因为无相可得嘛!你看到这个人,用X光照一下,没这个人。【闻如不闻。】清净自性闻一切音声,如如不动,跟没听到一样。【心如木石。刮削并当。】刮,用剃刀剃;削,小刀;“刮”就是剃刀;“削”就是小刀。“刮削”比喻顺逆二境,刮是顺,削是逆境。不管是顺境,不管是逆境,并当,“当”旁边写四个字,如如不动。这个是表法的,任何的顺境、逆境,统统如如不动。【令内外清净方是逍遥自在底人。】 【琪禅师云。念念释迦出世。】你只要毕竟空,每一念统统是释迦牟尼佛,明心见性嘛!【步步弥勒下生。】每一步统统叫作弥勒下生,你不必等到弥勒佛降生,你现在就见性了,为什么要等那么久?现在我们有《金刚经》作依据,有师父开示,你直下承担,现在就是释迦,就是弥勒。【分别现文殊之心。运用动普贤之行。】用大智慧分别,注意喔!这个不是分别心,一定要弄清楚。用大智慧善于分别,这个就是文殊大智慧的心;运用动普贤之行。【门门而皆出甘露。】门门就是,只要你明心见性,不管你修什么,你哪里统统是甘露。【味味而尽是醍醐。】醍醐就是:乳去提炼的最好味道,乳、酪、生酥、熟酥、最后就是醍醐。每一个味就是醍醐。我们说:醍醐灌顶,醍醐就是最上味。【不出旃檀之林。】“不出”就是不能离开,旃檀就是香。旃檀林哪里都是香,你只要明心风性,那你修各种法门,你统统是解脱。【长处华藏之境。】事事无碍叫作华藏之境。在“华藏之境”旁边写:事事无碍。每一件事情碰到了,统统没有罣碍,统统没有障碍。【若如此也。行住坐卧。触目遇缘。虽应用千差。且湛然清净。】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南亭法师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七)南亭法师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行脚僧见到“无忧林”。无忧,草名。草多则以林名之。人处无忧林,可以忘忧。而出家人“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九〉南亭法师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第四)海仁老法师主讲受业弟子释文珠笔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褊袒右肩,右膝著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及诸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如是乃至有二义,一菩萨行门甚多,何止六度。法华经云: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华严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又云: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初神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谛闲大师碑铭大师讳古虚,字谛闲,号卓三,浙江黄岩朱氏第三子。父度润,母王氏。师九岁入塾,聪慧异常。未几父病殁家贫,奉母命随舅氏习药业。舅氏精岐黄,一日有壮者就诊,师素稔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弟子胜雨记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讲义序此章邻观音章。不于七大空大之后者。实以观音势至同为弥陀上首。其法皆合末世又皆易修。使娑婆末世众生不修彼则修此。文殊虽有念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9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192006年4月4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昨天讲到随烦恼。随烦恼分为小随、中随、大随。小的烦恼有十种,昨天讲到第四种,今天讲五种:诳。诳,是一种欺骗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202006年4月5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昨天讲到八种大随烦恼。大随烦恼在心理的活动中,主要是遍于一切染污心;中随烦恼是遍于一切不善心;小随烦恼是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有一位信徒这么问我:“猫咬死老鼠,是不是在造业?还有是人打死老鼠罪业重?还是猫咬死老鼠罪业重?”这个问题该如何解释?猫咬死老鼠造业了吗?如果我们了解‘唯识学\’,就比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8
学佛要发三种心:第一要有长远心—以前,师父在念逢甲大学的时候,有一位刚进入普觉佛学社的学长,大一刚进来,就发心说要出家,大二交到女朋友,后来就结婚了!现在,住在美国。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7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经文:【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7
【无得无说分第七】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7
人,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烦恼?我们认为金钱可以代表地位,但金钱带给我们的烦恼也很多。我们认为赌博可以带来快乐,但为了赌博自杀或家庭破碎的事,却时有所闻。谈恋爱卿卿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7
【依法出生分第八】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7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经文:【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6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圆瑛大师著圆瑛法汇序一圆瑛法汇序二圆瑛法汇序三圆瑛法汇序四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卷上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卷下民国三十六年农历五月十二日,为圆瑛老法师七十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戊二 列上首名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此乃释疑。前说身、心、生、死,由于无明;又说无明本空,何以而有生死?故释之曰:一切众生,于圆觉本无生灭之中,妄见有生有灭,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卷第四略录经证述意一微尘中,具三千大千世界之经,一经卷中,书三千大千世界之事,一尘如是,尘尘皆然。况我观音大士,无量劫前,久成正觉,安住寂光,常享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唯识二十论讲义前言如来灭度后九百年间,北印度有无著大士起,根据中道了义教《解深密经》、《瑜伽大论》等经典文献,广造诸论,以彰显法相唯识之理。特别是造《摄大乘论》以含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
白话佛经大乘入楞伽经现证品第四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一切声闻、缘觉入灭次第相续相,令我及诸大菩萨了达此相后,于心、心所法俱亡之灭尽定,心无所迷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7
大悲咒是非常值得我们念诵修行的,而且现在很多的高僧大德都推荐我们念诵修行大悲咒。可能有的人在修行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其实我们是可以看一看各位法师讲解的大悲咒
大悲咒感应事迹时间:2024-10-07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世界成就品第四◎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老和尚讲述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28
八大人觉经讲义[华藏上师]1961年莲华金刚藏吴润江上师在美国旧金山讲授八大人觉经讲义缘起西元一九六o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莲华金刚藏圣者吴公润江上师应美国旧金山正善佛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2
第四讲 第一观智:名色分别智(觉知心识和所缘境)很高兴看见你们来这里学法,看到你们禅修我感到很高兴。我们全都想要快乐和满足,我们一生都在追求满足。如果你问:「我有发现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4
佛七开示第四讲(二月十六)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农历二月十六,是榕桦寺“佛七法会”的第四天。释亲佛住持继续给打七信众进行开示。现谨取主要内容如下:念佛主要是摄心,摄心清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8
请师父讲讲,真心如来藏与佛心有什么区别?阿弥陀佛。明证法师开示:真心如来藏是在没有成佛的时候,对真心的称呼。佛心是成了佛以后,对真心的称呼。就是这个区别,究竟是什么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0
《中论要解》第一卷--观五阴品第四中论要解 作者:释智谕观五阴品第四问曰:汝云若破于见,则为破见者。然经说有五阴法,五阴和合为人。云何无见者呢?答曰:五阴皆空也。[若离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3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五)(2)行愿功德殊胜1、校量闻经功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1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十七卷◎南亭法师若受味时,当愿众生,得佛上味,甘露满足。121愿酸甜苦辣,皆是味。我们若受味时,对这些世间的味,我们也要生厌弃心。应当随时发愿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16
八识规矩颂讲义四明观宗讲寺谛闲述留云佛学研究社。开办初见。原欲先讲大乘起信论。为初机得以根本入门之学。业已登诸报端。乃因民报社讲员李君正刚。演讲一过。闻者咸谓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14
圆觉经略疏之钞卷第四疏二对破相中文二初辨异二初且辨其五别文中四对皆上明破相义下明法性义唯三性义中两宗皆含空有而义不同一中(所证理也)无性者破相宗以诸法空即名真理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07
第一章 关于死亡人生自古谁无死众所皆知,人间有八苦,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暨五阴(指色、受、想、行、识,为类聚一切有为法之五种类别。)炽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0
第八章 设置灵堂设灵灵堂布置宜庄严肃穆,简单隆重。供奉西方三圣,前面悬挂亡者相片,陈设香炉、水果、鲜花等。亡者灵前以莲花灯,代替民间之金童玉女。祭品宜素戒荤。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0
此经单以圆照觉相为宗,故位次不说所断,但约观行浅深,以明位之高下;若对普贤章中云: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即净解未亡,当观行位。心如幻者,亦复远离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18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此直示妄源也。谓若心起智照见,此是寿命相。一切觉者,此是前三相。皆为尘垢者:无论能觉与所觉,皆为清净心中之尘垢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18
第四课 寺政外事禅堂、客堂、库房及衣钵寮,为丛林的基本组织,俗称「四大堂口」。禅堂专管教育,负责训练人才;客堂管理人事,接待十方;库房负责总务,照顾生活所需;衣
佛教常识时间:2024-04-01
第四课观世音菩萨的化世因缘「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由这简单的两句话,就可以了解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为我国民间所普遍崇信。尤其是观世音菩萨的圣像金容,在都市、
菩萨行证时间:2024-03-31
今天在这神圣庄严的寺庙,我首先对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十方诸佛及护法们致以最虔诚的敬礼,我代表仁波且、法师们祝贺各位参加闻法上师的考试,已经通过五戒、十善、四无
佛经论著时间:2024-01-06
《大乘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信解品第四尔时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从佛所闻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罗
佛教知识时间:2023-12-04
又汝心中,忆识诵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辰三烦恼浊烦恼浊依想阴成。既根尘相对,便生六识。心指第六意识,忆谓追忆已往,识是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3-11-03
种善因得善果 (第四讲)净空法师讲述华藏图书馆录影室今年五月,我们有一个机会,访问中国大陆,在北京师范大学门口,看到一块题词,上面写著:学为人师,身为世范。我看到这八个字
佛教故事:种善因得善果时间:2023-08-30
索达吉堪布:一般人都难以观察和体悟如来藏,宣说又有什么用呢? 问:一般人都难以观察和体悟如来藏,宣说又有什么用呢?索达吉堪布答:宣说自他相续中存在如来藏有五种必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5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三 方便品第二《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三方便品第二 方便品第二 以上所说佛国一品是佛陀开示唯心净土的法门,但并不是生硬的否定了缘起的幻相,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1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三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三: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阿閦是梵语,译为无动,此是从佛的法身而言,即诸佛法身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