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长老香清寺4月2日开示 台湾宝岛慈光寺体慧长老开示 当家果证法师慈悲,各位法师、各位菩萨、在家居士,大家下午好,阿弥陀佛。 我们能来这里参加这一场护国消灾报恩大法会,是非常有善根福报的,大家今生就能成就,将来临命终时都能蒙佛接引,所以我们这个佛七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佛七,究竟圆满成佛的佛七。 礼佛很重要,像虚云老和尚,是五个宗派的宗师,一生的行持很有名望,就是从普陀山拜到五台山,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他为什么这么做,最重要的就是孝顺,孝顺他的父母亲,这就是礼敬诸佛,一个礼敬诸佛,就能让你身口意清净,让你的身体不去杀盗淫,口不恶口,两舌,绮言,妄语,意不贪嗔痴,所以一个礼敬诸佛,就是佛陀所有的教法,所以礼佛这个法门,无论是南传,还是西藏的密宗,显教的禅宗,净土宗,都要你来拜佛。 第二称赞如来,我们不仅对圣贤要称赞,乃至人与人之间也要称赞,净空长老讲,日本用科学的方法,做水实验,水也有见闻觉知,把相同的水分成几杯,一杯赞叹,放一些柔美的音乐,另一个杯就骂他,那个赞叹的,结晶就像一朵朵的花,非常的美丽,非常清净庄严,另一杯就很污浊,所以,佛陀讲,狗,猫等畜类都喜欢赞叹。更何况我们人呀。所以,我们现在最好的教育是称赞,最坏的教育就是一直打骂。佛陀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佛没有看不起任何一个人,那我们用佛陀的心来对待一切人好不好?一句的称赞就像冬天的暖气,一句的称叹就是夏天的冰激凌,所以为什么要你微笑,微笑也是一种无形的赞赏,微笑很重要。 曾经有一个老板,他跟他的一个专门买卖的工人讲,我今天要买世间最好的东西,结果工人买回来一个猪舌头,第二天老板又对这个工人说你给我买一个最下贱的东西回来,工人又买回来一个猪舌头,老板就发脾气,你怎么总给我买猪舌头回来,工人说:“天下最好的好话是这个舌头说出来的,天下最坏的坏话也是这个舌头。”用这个嘴巴你可以赞佛,你用这个嘴巴也会造业。所以要学会常常赞叹别人,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长辈。称赞很重要,曾经有一只牛呀,只有一个角,独角牛很用力量,但是有一次比赛古代的牛会讲话不像现在的牛罪业太重了,讲不了话,那个主人就一直骂他,说你是独角,很笨的,因为你一只骂我,所以我就笨给你看。后来,那个主人就问他,你为什么输了,那头牛说,谁让你一直骂我了,后天那个主人就一直说,你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牛,最庄严的,又有一次比赛,那头牛说,我今天就把第一次输了五百两的黄金,给你赢回来,所以畜生也是喜欢赞叹,不只是人。 就像这个花,这一盆花你对她一直赞叹,另一盆花你一只骂他,那一盆谢的最快。所以现在的花都聪明起来,给他放音乐,放古典音乐,施肥虽然很少,但是开的是最茂盛的,到市场上马上卖光了。所以像台湾那些商人经常请法师去工厂讲法,最后每个公司都做的很好。与员工心交心,最后成功。慈济功德会证严法师一生都在用这个理念,普天下没有我不能爱的人,没有我不能信任的人,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他为什么可以在地球六十几个国家救济,在祖国大陆投资最大,他只是用了一颗心而已,但是却受到了全地球的亲赖。我们常常讲,要看人家的好模样,你家庭不美满就是因为你常常看对方的缺点,道家讲:用人之短,天下无不可用之人,用人之长,天下无可用之人,修行也是一样,眼睛不看别人的是非,耳朵不听是非,嘴巴不说是非。 有些人修行到最后不修行了,跑到基督教去了,最后一调查,原来他最喜欢看人家的是非,喜欢听人家的是非,喜欢说人家的是非,但是在基督教没多长世间也被赶走了。所以印光大师讲,要看人家的好样子。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这样你的家庭才有办法变成极乐世界,才有办法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家里有善财龙女,这样你不幸福快乐吗?不幸福快乐,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所以称赞如来很重要,不要造口业。释迦摩尼佛有一世和弥勒佛是同参道友,弥勒佛的功德超过了释迦摩尼佛,可是有一天释迦摩尼佛看到恒沙佛,他就赞叹,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这样一赞叹,超过弥勒佛九劫成佛,所以成佛也是他,下地狱也是他。 想要成佛守住口业很重要。从前在一个寺院里,有一个新出家的沙弥听见了一个老师父在诵经,因为古代的人没有补牙齿的,所以诵经的声音很难听,小沙弥等到老师父诵完经就跑过去,就问师父你刚刚念的是什么呀,像狗叫一样。本来出家人是不能暴露身份的,在楞严经里面都有讲,就告诉小沙弥你赶紧跟我忏悔,我已经证了阿罗汉的果位,你不忏悔侮辱阿罗汉你是会堕地狱的,小沙弥听了赶紧忏悔,但是没办法还是堕落了做500世的狗,在最后一世到一个商人家做了一只白狗,有一天这个商人带这只白狗上集市去,这个商人买了很多的东西,但是因为这狗在他家都吃不饱,就把这商人买的东西吃了,等这商人知道后就很生气,再加上这商人的脾气也不好,结果就拼命的拿棍子打他,可是怎么打也不解恨,到最后就用刀子把这白狗的四条腿割下来。扔到了粪坑里。后来这狗一直哀叫,这时舍利佛在入定中听见狗在叫,就用天眼一看原来这狗500世前是一个出家人,因为骂出家师父,堕落狗道,所以舍利佛就赶紧去救呀,把狗从粪坑救出来,就给他一钵饭吃,还为他讲经说法,说你从前也是出家人,但是就是因为你的口业不清净,做了五百世的狗这是最后一世,所以你不要嗔恨他们,要原谅他们,等舍利佛的话说完了这狗最后安详的死去,后来这狗的业报尽了投胎做了人,在七岁就非常懂事,看到了舍利弗非常高兴呀,就追随舍利弗出家,七岁出家不久就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就有了神通,观他过去生令他自己也毛骨悚然,原来都是他的师父成就了他,他就发愿不受大戒一直跟随师父,因为那个时候舍利佛已经七、八十岁了,也需要他的照顾,他就发愿侍奉舍利佛直到涅槃,因为受了大戒是不可以跟在比丘身边的,因此他决定等他师父涅槃了再受大戒。 所以,口业守不好最障碍成就。业力甚大,能障圣道,能敌须弥。不会说话那你就这一句阿弥陀佛就够了,念佛即得成佛,有的人问,师父怎样学佛,念佛就是学佛了,虽然你什么都不懂但是念佛念到开悟就行了,人家就要像你学习呀,所以大家记住一句佛号就是所有佛的教法,浓缩起来就是阿弥陀佛。所以大家要记住,我们要注意我们的身口意,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为什么要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就是让我们摄入眼耳鼻舌身意,让我们一句佛号念到底,念到成佛去,就是这么简单。 《普贤行愿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长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慧长老香清寺4月4日开示 台湾宝岛慈光寺体慧长老开示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这一场护国消灾报恩佛七法会,大家能参加,证明大家很有善根,很有福报。你没有善根福报是走不进来的,像这附近多少居民,他们就是进不来。就像佛陀在世的时候也有很多人没有见过佛陀,没有听闻过佛法,向我们刚刚念到,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所以能听闻到佛法不容易呀,佛法难闻今已闻,人生难得今已得,我们今天能够在这里听闻到佛法,就等于见到了阿弥陀佛,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这句阿弥陀佛,就足够我们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这句阿弥陀佛要念得有信心,所以祖师大德讲,有信有愿必定到西方,到西方品位的深浅决定你用功的深浅,那大家今天来这里,又持戒,又念佛,绝对到极乐世界上品上生,到了极乐世界,见佛就能了脱生死,进一步成佛,祖师讲的更快,念佛时就是成佛时。所以,一定要好好坚持八关斋戒,坚持净土法门,万人修万人法。非常殊胜的法门 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就是念佛人修行的纲要。华严经是经中之王,浓缩起来就是十大愿,十大愿再浓缩起来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要把这句阿弥佛陀落实在生活当中,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是礼敬诸佛,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同生极乐世界,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总持一切佛法。 广修供养,就是让我们培福报。学佛要学两件事,修福修慧,像佛陀学习也是学两样而已,慈悲智慧,慈悲讲福报,佛陀就是智慧跟慈悲圆满而成佛。净土第四祖师法照大师去朝五台山,在现在的东竹林寺入定,原来这寺院不是一般的寺院,叫做大圣竹林寺,进去一看,寺院的大讲堂,原来是文殊菩萨在讲法,听法的都是大菩萨,大阿罗汉,文殊菩萨看到法照大师进来,暂时停止了讲经,法照大师就顶礼三拜,文殊菩萨开示说你现在弘扬净土法门是非常正确的,念佛就能解脱,唯念佛成就最殊胜,末法时代,要修其他的法门很难成就,但是念佛是主修,还要有助修,供养佛法僧,修福修慧。一定要去做三亩田:1孝养父母、恩田。2供养三宝,敬田,就像每天上大供。3救济苦难的众生,这是悲田,广修供养还包括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如何做到摄受众生供养,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四种。第四种就是带众生受苦供养。5勤修善根供养,那就是让我们去修戒定慧,很多人去烧香,不知道烧香真正的意义在哪里,要烧戒定真香的供养,持八关斋戒的供养是真正的好香,但是有的人却点不到呀。八关斋戒是真正供养三宝的供养。6不舍菩萨业的供养,就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7不离菩提心供养,我们所有的善事,供养都不离开菩提心,这一刻成佛度众生的菩提心,华严经讲,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有很多让他做善事可以,让他来修行成就他却不要,这并不是圆满的供养,要做到不离菩提心的供养。做善事很重要,但是了脱生死,成佛更重要。莲池大师的四句话:1修福不念佛,福报享尽又堕落,你只修福报,叫你来念佛成佛不要,糟糕。2念佛不修福报,罗汉托空钵。3念佛又修福,现世为人师来世做佛陀。大家记住,莲池大师的重点就是这一点,你又能念佛又修福,还能现世做人的老师,来世做佛陀,恭喜大家。你真正念到佛了。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是十大愿王。4又不念佛,又不修福,你来世没有做人的资格,来世到地狱恶鬼畜生道去排班。 忏悔业障,无始劫以来造的恶业可多了,为什么天天带大家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明天的三十系念,大蒙山也是大忏悔,忏悔要记住呀,忏悔很好,你不忏悔你的罪业不得消除。假使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以,一定要深信因果,善得善报恶得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只是时间的问题,有的人问我做善事怎么没有得到回报,要知道福报有三种:1、现世报,2、来生报,3、隔世报,因果通三世,忏悔业障最重要的理念就是要深信因果,最好的善事是什么,南无阿弥陀佛,今生就能了脱生死,为什么还要来这个世间造因因果果,生生死死。我今天没有相信因果我也不会来这里。 随喜功德,别人做善事你要随喜,佛陀讲别人做善事,你来随喜功德,你的功德和他的功德平等。有两个乞丐,有一天他们看到释迦摩尼佛与比丘们,一千两百五十人俱,排班来托钵化缘,一个乞丐说随喜你的功德,赞叹您的功德,而另外一个乞丐就说:“佛陀有什么了不起,就像一头老牛带着一群小牛走城市。”所以成佛也是这个口业,下地狱也是这个口业,念佛就得成佛。两个不同的心态,造了不同的业。有一天正中午乞丐在树下睡觉,无论何处都找不到他,这时有一群国家的人找相貌端庄、福德圆满的人来做国王,刚好看到这个乞丐在树下,当时正是正中午的时候,但是阳光不仅没有晒到他的身上,并且光芒汇聚,因为他的一句赞叹,佛陀像国王,做了国王。最后受利益的还是自己,念佛既得见佛,即得成佛。而骂佛陀的人,有一天晚上喝酒喝到醉醺醺的,找不到回家的路,就在路上随便的睡。刚好一匹商人要赶路呀,马车载着满满的货物,刚好走到那里,不知道有人睡在马路上,死的很惨。最后堕入地狱。所以大家要记住:好话也是一句话,可以送大家成佛,阿弥陀佛大家成佛。坏话也是一句,骂人家你要小心呀。佛陀每天叫我们三摸头,无论在家出家,早上起来都要三摸头: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益苦行当远离,如是行者可度世。这个人一定能够了脱生死,能够成就,所以修行很简单,守住自己的身口意,不要去伤害别人“祸从口出患从口入。”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败邦,小至一个家庭也是一个道理。所以做人要做三件事,不听是非,不看是非,不说是非。 再讲一个随喜功德的故事,有一天佛陀跟阿难迦叶在路上走,因为天气很热,就叫阿难到人家去化一些水来喝,阿难很庄严,佛陀三十二相,阿难三十相,但是阿难到老婆婆家去化缘,佛陀又派迦叶去化缘,阿难很纳闷我的庄严相化不到水,佛陀说不要埋怨呀,这都有因果的,以前你们也是同参道友,在路上看到一个死老鼠,哼,臭的要死,迦叶,哎,苦空呀,无常无我,你今天会死这也是正常的,因为你无明贪爱,所以才会堕落畜生道,我带你忏悔,老鼠因为听到了迦叶的开示,转世做了人,就是这个婆婆。所以常常讲结缘才有缘......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一定要断恶修善,广结善缘。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事。 随喜功德,随喜一切善法功德。
请转*轮,努力弘扬佛法,护持佛法。
请佛住世,令佛法长久住世。
长随佛学,跟出家师父学习,跟善知识,佛陀经律论,祖师传即文抄学习。 恒顺众生,我在恒顺众生看到一个理念,我很震撼,给一切众生欢喜,就是给佛陀欢喜,所以我走出来在祖国大陆给大家欢喜,因为给大家欢喜,就是给佛陀欢喜。今天你们真的欢喜,我的目的就达到了。我今天来这里没有任何目的,就是要给佛陀欢喜,做好佛陀给我的工作。大家欢喜做佛陀,佛陀看了也欢喜。你们都成佛了,佛陀也欢喜了。 普皆回向,我们要有佛陀的心量,把一切善事的功德全部回向给所有的众生,像我们每天都有回向的,回向给全世界,这就是普皆回向,希望大家得到真正的平安,快乐。
所期望于佛教整理委员会者一、在佛教界内所争论的佛教问题,其实还没有真正关涉到佛教的本身,不过是僧徒的吃饭问题而已。长老们要维持他们传统的地位,不得不顽固地和环境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论佛教革新运动中的困难问题关于佛教的整理或改革,一般人都认为是一桩艰巨的工作,有人并且说足一切改革工作中最困难的一环,我近来也深深觉得。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佛教与女性女孩也能证明她们比男孩强。女性在佛教的地位是独特的,佛陀给予女性参与宗教的自由和权力,佛陀是给予女性宗教自由的第一位宗教导师。在佛教成立之前,女性活动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夫教育者,遵从诸佛之教理,发育群迷之正智也。然群迷之正智,为何而欲发之耶?良以众生本无种种诸苦,以不了世间一切事物之实相,故惑无为有,惑妄为真,惑好为丑,惑善惑恶。以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道人也包括僧人,“心无义”是假佛学,关于佛教你不知道的小历史今天继续和大家说一些关于佛学的小知识,希望加深你对宗教,对佛的理解。1、 道人原来也包括僧人“道人”这
金玉良言时间:2025-02-13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佛教饰品保养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材质和种类而分别来说,大致来说有以下要注意的方面: 一、檀木类的佛教饰品比如紫檀、绿檀、檀香等材质,不能沾水,如果沾上要马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5
光绪二十六年(1900),外敌侵略北京,京城大乱,皇帝、太后、大臣、太监、宫女逃难长安(今西安)。庆亲王闻虚云老和尚是得道高僧,请虚云老和尚伴驾西行,以保平安。此时的长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29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故事是关于信仰的故事,它来自《大庄严论经》。以前有个村子,生活着两个信佛的兄弟,他们依靠着种植家里的田地过生活,兄弟俩都算不上富裕,生活只属于中等水平。兄弟俩一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28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赵朴初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虚妄”观念比较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在分析外部事物或人的认识时经常使用“虚妄”观念。这一观念在印度宗教哲学史上的出现频率较高。在印度早期的宗教圣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论中国佛教参与宗教间对话的《理惑论》模式董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于本土的中国文化、中国人来说,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有些人基于其本土文化的立场,特别是儒学、道家和初期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融合的佛教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发展观宗密,在中国佛教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想表达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融合。中国佛教应走会通的一路,具体地说,禅宗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世之所尚者,皆沉檀龙麝等难得之物,更有奇楠之香锱铢即倍于黄金。以为如得奇香便可契道,岂知闻香悟道全在平常处积累,一旦因缘具足乃可得之。若嗜其嗅,徒慕乐受而已。乐
香道佛教时间:2024-10-24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三节 禅门三宗心说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为了调和禅教,分别以北宗、牛头宗和南宗为禅门的代表,以唯识、般若和华严为禅外其它教派的代表,将其互相参照、比附,以示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二十章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唐代末期,禅师义玄(?-867)创立了临济宗。临济宗人忠实地继承了马祖、希运等禅师的心性思想,在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的思想基础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论秦巴山区佛教的几个特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王亚荣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李利安秦巴山区地跨汉江南北,位处川陕交界,山高水长,川岭交错,将我国西北和西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8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民族和宗教的冲突仍然不断发生。特别是霸权主义的强权政治、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都是引发战争的因素。因此,我们倡导的和谐世界建设还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