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经》教案——题前玄谈
●释智德编辑
甲、题前玄谈
一、本经的梵本、译本、释本
(一)、梵本
《解深密经》,五卷,略称深密经,唐朝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
《解深密经》在印度,圆测大师说有两种:“一者广本,有十万颂;二者略本,千五百颂。此经梵本唯一,随译者异乃成四种。
(二)、译本
我国流通的几种译本,是依略本翻译过来的,广本我国没有翻译。但十万颂的广本传说是有根据的,在真谛译的世亲佛性论中,多处引到解节经文,均非本经所有,可见略本外别有广本。译本我国有四:(即课本《解深密经注》卷一P前一)
1、南朝刘宋时元嘉年(南朝宋文帝424-453)中天竺僧求那跋陀罗(译名功德贤,中印度人),在润洲江宁东安寺,翻出两本:前本名相续解脱地波罗密经一卷,后本名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一卷。观此两本,虽各别行,如其次第,当唐译后之二品焉。
2、北朝后魏延昌二年(北魏武帝,512-515),菩提流支在洛阳少林寺,翻出一本,名深密解脱经,有其五卷十一品(开胜义谛相品一品为四品,故而多出三品。),可谓全译此经之始。
3、陈朝保定年中(北周武帝,561-565)三藏真谛法师(梵名:“拘那陀罗”,西印度优禅那国人),在西京四天王寺,翻出一本,名佛说解节经,仅有一卷,分四品,另有义疏四卷。正此经唐译之第二品也。
4、唐三藏玄奘法师,贞观二十一年(647)五月十八日,于西京弘福寺,译出唐本五卷,分八品,名解深密经,至七月十三日毕,沙门大乘光笔受。然释此经题,略有同异,
四本不同,如上所列:『相续解脱』,『深密解脱』,『解节』,『解深密』。此中觉爱、玄奘,同译深密,跋陀罗译相续,真谛译节;详此三异,盖由梵文一名三义之故。虽可各标殊胜,欲令文义贯通圆足,应以唐译名义为准。本经经题的梵语“涅漠折那那地”,此中“涅漠折那”,华译“解”字。“那地”,是多义词,有“诸物相续”、“骨节相连”、“深密”等义,翻译诸师在翻译本经时,各取其中一义,故所译经题各各不同,而以唐译经题最为恰当。
(三)、释本
1、课本《解深密经注》卷一品目中第二页,p前二、后二。
2、目前能见到的有圆测大师《解深密经疏》,演培法师《谛观全集》中的《解深密经语体释》,欧阳竟无居士编辑整理的《解深密经注》。
主要注疏有:圆测《解深密经疏》10卷(现存前9卷),道伦《解深密经注》5卷,令因《解深密经疏》11卷,玄范《解深密经疏》10卷。真谛有《解节经义疏》之作,现已不传;但圆测在其所撰疏文中曾有部分引文,经支那内学院辑成《解节经真谛义》1卷。藏译有无着撰、胜友等译的《解深密经略释》二百二十颂,龙幢撰、译者不详的《解深密经广释》40卷,圆测撰、法成译的《解深密经大疏》75卷等。新罗元晓、憬兴所作注疏,现已失传。(刘明渊)五卷。
唐译本此经的注解,有圆测《疏》十卷,现存九卷(坊刻本会入经文),又道伦的《注》五卷(因《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到卷七十八,引用唐译此经正宗七品全文,所以道伦的《瑜伽师地论记》卷二十上到卷二十一上等于唐译此经的注解,金陵刻经处有单行本,会入经文,改题《解深密经注》,五卷)。此外有令因《疏》十一卷、玄范《疏》十卷、元晓《疏》三卷、璟兴《疏》若干卷等,都已失传。此经陈·真谛译本有他自己撰的《解节经疏》,亦已失传,但一部分疏文散见于圆测《疏》内,经中国内学院辑成《解节经真谛义》一卷。此外西藏文译本有︰(1)《解深密略释》,无着撰,胜友等译,二二0颂,不足一卷;(2)《解深密经广释》,失译,西藏旧经录或说为四十卷,龙幢撰;(3)《解深密经大疏》,即圆测《疏》,法成译,七十五卷。测《疏》汉文本今缺后六卷(释经第十品大半),藏译本完全。
二、本经的特胜
(一)、佛法中有两种可怕的学人,一是执空的方广道人,信戒没有坚固的基础,忆念妄取一空。二是着有的小乘,深入有见的深坑,不爱听般若空法。如是等人,不特恶见熏心,造匮正法业,流转可愍。这班执有执空的劣慧有情,正如《中观论》说:“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于空,诸佛所不化。”不化的有情,现又化之,这是佛陀的大悲善巧,所以,善巧与大悲,是本经的特胜之一。
(二)、印度后期佛教所诤论的许多问题,如缘起的有无自性、三乘一乘的方便与究竟、外境的有无、赖耶的存在不存在乃至佛智是不是常住、真如缘起能不能成立,几乎无涉及本经。研究深密的学者,若在经中玩味而有所得,就可探得大乘佛法的心肝了,这是本经特胜之二。
(三)、本经有破除乐空爱有者的妄计功能(唯识三时判教),这是本经特胜之三。
(四)、般若经是总,深密经是别;利根胜慧的从总门入,钝根劣慧的从别门入。虽入门不同,所悟空性则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这是本经特胜之四。
(五)、余经比较:此经与诸经之比较,非四本之比较也。
1、分齐隐显:如金刚般若经等,文义囫囵,虽经昭明太子释成三十二分,后人犹非斥之。此经虽文言幽赜,密义甚深,乃条段晰然,如镜眉目。
2、叙说事理:如法华、地藏等经,多述本生、本事诸部。此经则论议方广,事少而理多也。
3、土众秽净:诸经所明大众居处,或在净土,或在秽土,或在秽土而入净土。如华严之即娑婆而显华藏,非离堪忍别有净土;此经亦然,虽不离娑婆,而法会之众皆住于出过世间之净土。至于诸经大众,或小或大,或大小俱集;此经则纯是大机,以其声闻众亦为回小向大之不退菩萨故。
4、诠旨偏均:如来一代时教,应病施药,有偏有均,般若等偏于境,华严等偏于行果;此经则于境行果三法平均总施,理事双显矣。总之、深密一经,木铎沙界,玄奘翻文,独超众师,研究法相,舍斯奚归!
三、本经的组织
一经一论,都有他一贯的体系、严密的组织,本经自也如此。如能理解本经的组织,就可了解本经的总纲。本经不用唯识学上一贯的三分法--境(所悟理)、行(所修行)、果(所证果)。而依佛在本经所说的四教:(一)、胜义了义之教,(二)、瑜伽了义之教,(三)地波罗密了义之教,(四)、如来成所作事了义之教。
依五相显胜义…………………………………胜义谛相品
解显理……胜义了义之教依诸识显胜义…………………………………心意识相品
深申显了教……………………一切法相品
依三相显胜义会深密教……………………无自性相品
瑜伽了义之教……………………胜解行………………………分别瑜伽品
密明行……地波罗密多了义之教……………如实行………………………地波罗密多
教彰果……如来成所作事了义之教……………………………………如来成所作事品
问:胜义谛相品是依五相显示胜义,其本身就是胜义;心意识相品是世俗谛,他怎么也是胜义谛呢?
答:这是不解二谛关系所产生的问题。要知真俗二谛是不一而不异的,开示真胜义谛,必须从世俗谛上去说明:如说诸法皆空,不说诸法,怎能明了其空?中观论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以第一义;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涅槃经云:“说世谛令识第一义,说第一义令识世谛。”可见佛为众生说二谛的目的在依世俗谛去了解现证胜义谛。
心意识相品人,似在说世俗谛,但从佛的意趣上观察,却是显示胜义谛的。如佛对广慧菩萨广谈心意识相后,立即指出这不是“秘密善巧菩萨”,要“如实不见阿陀那,不见阿陀那识,乃至不见意法及意识……齐此名为于心意识秘密善巧菩萨”。这难道不是依世俗谛而显示胜义谛吗?所以这四品都是“胜义谛”:
初品是依五相显胜义;
二品是依泯(遣)诸识(相)显(证)胜义(性)
后二品(即一切法相品第四、无自性相品第五)约三相显胜义--遣遍计,泯依他,证圆成。圆成是胜义,足见后二品的意趣所在。
四、本经的简介
本经是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属印度中期大乘经典,系法相宗之根本典籍。其内容分为五卷八品。卷一是序品、胜义谛相品、心意识相品的前三品,卷二是一切法相品与无自性相品的两品,卷三是笫六分别瑜伽品品,卷四是笫七地波罗蜜多品,卷五是笫八品如来成所作事品。
(一)序品,叙述佛陀于十八圆满受用土,现出二十一种功德成就受用身时,无量大声闻众与大菩萨众集会之情景。
(二)胜义谛相品,说明胜义谛真如乃是离名言之有无二相,超越寻思所行,远离诸法之一异相,而遍于一味相。
(三)心意识相品,叙说阿陀那识、阿赖耶识、一切种子心识、心;并说明与六识之俱转。
(四)一切法相品,叙说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
(五)无自性相品,阐说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等三种无自性与三时教。
(六)分别瑜伽品,详说止观行,说明识之所缘仅是唯识之所现。
(七)地波罗蜜多品,述说十地及十波罗蜜多行。
(八)如来成所作事品,说明如来法身相及其化身作业。
本经系瑜伽行派根本经典之一,除序品外,其余七品均为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至七十八所引收,此外摄大乘论、成唯识论亦引用之;对后世之影响甚大。
五、本经的大义
全经大义深密于教,为渐教第三时中道,不同华严顿教中道。初为发起声闻乘者,波罗奈国施鹿林中,创开生死涅槃因果,此即第一四谛法论。次为发趣菩萨乘者,鹫峰山等十六会中说诸般若,此即第二无相*轮。后为发趣一切乘者,莲华藏等净秽土中,说深密等,此即第三了义大乘。言大乘者,有共不共,此属不共大乘,独菩萨法,不同法华同教大乘。
究其大乘境行果法,具分为三:
一、约大乘境,即前除序品,次之四品文也。第二一品,明真空谛,如下文云:『内证无相之所行,不可言说绝表示,息诸诤论胜义谛,超过一切寻思相』。第三四两品,立世俗谛,如下文云:『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第五品显中实谛,如下文云:『所谓相无自性性,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要之、真空不空,俗有非有,中道圆实,即其境也。
二、约大乘行,即第六品及第七品也。意谓第六品为行中之行,曰行行,如下文云:『当知菩萨法假安立,及不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为依为住,于大乘中修奢摩他、毘钵舍那』。第七品为带果之行,曰果行,如下文云:『诸地摄想所对治,殊胜生愿及诸学,由依佛说是大乘,于此善『修成大觉』。如是名为大乘行也。
三、约大乘果,即第八品也。果是如来自受用身,方便善巧示现化身,故下文云:『当知化身相有生起,法身之相无有生起』。由此法身,故说有差别功德无量,即其果也。统上三法,概括全经,因果事理,罔弗周足。
六、经题的解释
解深密三字,随经义解释,作四种说明:
(一)、解释深密教(教)
解谓解释。深即甚深,如大海不见底(似沙和尚的流沙河)。密是秘密,犹囊中之物不能窥见其内容。
深密,甚深秘密也。又分二类:
1、深密义,指义理方面的深密,如本经所说的“心意识秘密”,“深细秘密”。
2、深密意,指意趣方面的深密,如本经所说的“一切法无二”,“般若经所说的“一切法无自性”,一切法不生不灭,本来寂静”。
深密意,是说不能只依文字语言的表面去解说,还有其他的用意(自性、差别)。约解释甚深密义说,则遍通于全经;约解释甚深密意说,只限经中的一部分。
深密的义理,不论是哪种学问,都是对未解者而言,如已通达则不深亦不密。
深密之圣果,对具缚凡夫而言,既深且密;对已经断惑证真的圣者来说,无深无密可说。
(二)、解了深密理(理)
这是从悟理方面讲的。在如来的善说法中,能够无颠倒的解了通达,从闻思修三慧的体悟乃至现证诸法无漏的实性,是为解了深密理。胜义了义教,就是依这意义而得名解深密的。
(三)、解脱深密行(行):
梵语“涅漠折那那地”,此中之“那地”是个多义词,在梵文中既可译作“深密”之义,也有“盘根错节缴绕难解”之义。众生无始以来,有烦恼习气的缠缚身心,如藤蔓的滋生缠绞,又似荆棘罗网的拘碍系缚,极难解脱。本经第三卷曰:“此能解脱二缚为业,所谓相缚及粗重缚”。无始以来缠缚众生的二缚,众生位上不能解决,要到十地菩萨,修止观行,修十波罗蜜行,才能渐除,惟佛与佛方能断尽,所以是深密的。把盘根错节缴绕难解的二缚解决了,脱弃了,所以就叫解脱深密行。分别瑜伽品及地波罗密多品的了义教,就是依此意义得名解深密的。
(四)、深密解脱果(果)
深密解脱行,是从修行解脱烦恼的系缚说;深密解脱果,是约断烦恼系缚而得解脱自在说,即佛果的果德。经中说声闻、独觉所得转依,名解脱身;如来所得转依,以“无量功德最胜”相应,名为法身。所以佛的解脱法身,比二乘圣者的解脱身,是更充实,更深刻,更奥秘,更不可思议的。这解脱法身,其他经中,或说名大涅槃,无住涅槃。以大悲心自度度他,到二俱圆满时,就成就无上菩提,得大涅槃了。
这深密解脱果的意义,在本经的如来成所作事品中,有祥细说明,成所作事的胜义了义教,也是由此而得名。
乙、随文释义
经文判释通常分科,必具三分。此经五卷,有其二分。但明其故,且示为三:一、序教缘起分,即初序品,约有二页,以证信序,为发起序。二、依理广成分,谓后七品,一、胜义谛相品第二,二、心意识相品第三,三、一切法相品第四,四、无自性相品第五,五、分别瑜伽品第六,六、地波罗密多品第七,七、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总有五卷,共八十页。或者据此文广,故分为几部,如刘宋异译是也。三、无流通分者,因第五品以下四品,各自结属流通,不待再结,故无流通分。经末虽有依教奉行等语,实是品中流通,非全经流通也。
本经的序品,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在《瑜伽师地论》中,除本经的序品没有引进外,其余的七品完全被引用了。唐译的序品,以十八圆满的报土,说明法会的缘起。《摄大乘论》中说这是百千大乘经的通序,佛地经也有。略本《解深密经》是从瑜伽论中录出流通的,前面既没有序品,后面也没有流通品。弘扬者与翻译者,觉得没有序品不行,就给他安一个通序。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南亭法师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二)逐妄执:吾人内之身心,外之器界,无不唯心所现,如空花水月,本无实体。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七)南亭法师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行脚僧见到“无忧林”。无忧,草名。草多则以林名之。人处无忧林,可以忘忧。而出家人“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九〉南亭法师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印光大师为什么强调“十念记数”?这种“十念记数法”就是针对意根来施设的。给意根派个任务,让它记数。在念一句名号的时候,心里记一,念一句名号,心里记二,你一边听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印光大师是位非常厉害的高僧大德,我们平时学习佛法的时候是可以多多的看一看印光大师的佛法讲解,这样我们是可以避免少走一些弯路,而且这对我们今后的修行是有很多的好处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8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原文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若以持名为径,学律为纡,既违顾命诚言①,宁成念佛三昧?多缠障垢,净土岂生?夫如海无涯,岂不广大?保任解脱,岂不简易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只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壬二破斥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佛问圆通以下,是结答。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是了妄,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是证真。菩萨由定慧力,妄尽真现,从此得入三摩地。契合十方诸佛,所传妙觉明心。如前文佛告文殊:十方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及诸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如是乃至有二义,一菩萨行门甚多,何止六度。法华经云: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华严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又云: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初神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44、念佛度冤李家村有位农妇,每天早晚两次往田间送饭,总看见有个年轻的女子忽左忽右地跟随着她。问和她一路送饭的农妇们,大家都说没看见。这位农妇为此心生恐惧,整天提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3
念佛能够让我们在浮躁和喧嚣中得到平静,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和专注,也能够为我们排除心中的杂念和忧愁,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明和安定,而且通过念佛还可以帮助我们远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2
民国时代有一位青楼女子,刚一过了十五岁,她忽然觉悟要洁身自爱,皈依佛法,专心净土法门。所以,她就摒弃铅华,在上海虹口,租了一间房子,奉养母亲。自己则诚心念佛,朝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2-12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六、念佛结期应求证诸上善人慈悲:道源再讲几句话打打闲岔,古德云:「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光阴快得很,转眼之际,念佛七已经过了六天,真是无常迅速啊!生死事大这道理,只有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0
四、念佛与忏悔业障诸上善人慈悲!道源再讲几句话,打打闲岔:昨天讲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第三大愿「广修供养」,今天接着讲第四大愿「忏悔业障」。诸位留心听着!下面分三段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0
四、念佛决定愿往生诸上善人:光阴真是快得很呀!我们的念佛七已经打了四天,在这定期七天之中,已经过去一大半!诸位的功夫,究竟用得如何?是需要各人自己反省一下的。若是上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0
念佛能够让我们在遭遇任何困境和挫折时得到快速的克服并冷静的思考,也能够为我们排除心中的杂念,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净和安定,而且通过念佛还可以帮助我们远离一切邪魔外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0
修净土法门,必须切实用功,应该死心念佛。古人所谓“打得妄想死,救得法身活。”要把念人情恩爱名利是非的心,转换过来念佛。比如作贼的人,只有把贼心死下去,才能一心作正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9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
善导大师有一段文字,是净土梦修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若是有菩萨善于修持,此方法十分方便:一般在晚上临睡觉前合掌念念佛,感觉到身体疲惫不支了,就合掌吉祥卧,念一念那几句话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1这次我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是个做生意的人,他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伙计不听话。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你想想看,银河对齐这个事情,科学家知道,束手无策,佛法知道有办法改变它,为什么?整个宇宙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的,我要想改正它一点毛病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我能创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什么是真念佛?在家自修。世间第一道场现在社会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变化之大、变化的快速没有人能想像得到,在这个时候找一个同参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们修行自己一定要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所以宇宙出现不是爆炸,大爆炸讲不通。佛讲的是一念不觉,就是这个波动现象出现了,一出现的时候,整个宇宙同时现前,叫一时顿现,没有时间间隔的。照弥勒菩萨讲,这速度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真诚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诸法实相,就是常寂光。它起作用,对自己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韩国虔诚猫咪 每天吃斋念佛(图) 韩国虔诚猫咪 每天吃斋念佛(图) 韩国广尚北道尚州市龙兴寺内,有一只相当虔诚的猫咪,它几乎每天都会坐在佛堂前拜佛,并眼神专注地看着佛像,有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2-04
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理想国,它是事实。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介绍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许有人要问: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像阿弥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智随法师开示原文:从《灵峰宗论》看蕅益大师对行持的标准,与善导大师的思想也有相通的地方。下面是三段相关的法语。第一段:“无论千百十,下至一声,但终身不替,便决定横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学佛,无论出家在家,最重要的是修清净心。你要是懂得修清净心,一切时、一切处,不迷惑、不染污,远离邪知邪见,你就幸福,你就快乐。幸福和快乐,不是说你财富多、地位高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每天念佛的好处是非常多的,我们平时修行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恭敬。我们若是每天时间足够的话,就是每天都念诵六七个小时的佛法,这样我们每天念诵是有大功德的。下面我们就来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03
我们看到老化,加速度的老化是在什么时候?退休。因为没有退休的时候,他有工作,每天忙着工作,上下班很辛苦,他忘记了,没有想到他老。这一退休,没工作干了,他想到老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有机缘天天听经、念佛,是天下最有福报的人!真正修道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所以要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 人生苦短,人生太苦了,人生太短暂了,愈是年岁大愈容易体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整个社会反常。反常就是违背了自性,这是从咱们佛家来说;如果从世法来说,违背了伦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