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因明中能立“支数”多少的问题
作者:释智德
内容提要:关于因明中能立“支数”多少的问题,古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于因明中之“能立”一词的内涵合外延来说,却还不够精当。笔者多年来经过对因明的研习和梳理后,撰写了此一篇短文。至于能立“支数”多少的问题,我认为能立应该有两种,第一种能立,是与能破互相对待的能立,必须是三支。第二种能立,是与所立互相对待的能立,决定是二支。这个说法,当是解决了能立“支数”多少的问题,也说得较为合理。
关键词:因明、能立、宗、因、喻
所谓因明中能立的“支数”多少问题,是指在因明当中,能立的“支”其数量到底是多少。说到能立的“支数”,在因明当中可谓是众说纷纭。在古因明里,如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云:“能成立法有八种者:一、立宗,二、辩因,三、引喻,四、同类,五、异类,六、现量,七、比量,八、正教量。”(1)无著菩萨造《显扬圣教论》:“能成法八种者,一、立宗,二、辩因,三、引喻,四、同类,五、异类,六、现量,七、比量,八、至教。”(2)无著菩萨造《大乘阿毘达磨集论》:“能成立有八种,一、立宗,二、立因,三、立喻,四、合,五、结,六、现量,七、比量,八、圣教量。”(3)到了世亲菩萨便改用五支了:一、宗,二、因,三、喻,四、合,五、结。
古因明经过不断的发展,到了陈那菩萨手里,因明这支“理智之花”,比以前更加绚丽多彩。陈那大师,诞生于佛灭后一千年左右,南印度案达罗国(又云南印度香至国)人。出家后先为小乘佛教犊子部信徒,后改学大乘,师事世亲菩萨,为世亲菩萨晚年的弟子,常在那烂陀寺讲《俱舍论》和唯识、因明学说。
陈那,是梵语,汉译域龙,又称大域龙,意思是:因彼有德雄,辩捷如龙,在五印度无敢于抗者,故而如此相称。陈那大师在世时,到处击败外道的辩难,因此得到“辩论之尊”、“辩论牛王”之称号(牛,在印度是神圣的动物,好比中国的龙、狮)。又名童授,此是他年轻时,受文殊菩萨指劝,志在恢复因明,故得此名。
窥基大师《因明大疏》:“有陈那菩萨,是称命世,贤劫千佛之一也。匿迹岩薮,栖峦等持,观述作之利害,审文义之繁约。于时岩谷震吼,云霞变彩。山神捧菩萨足,高数百尺,唱言:佛说因明论道,愿请重弘。菩萨乃放神光,照烛机感。时,彼南印土按达罗国王,见放光明,疑入金刚喻定,请证无学果。菩萨曰:入定观察,将释深经,心期大觉,非愿小果。王言:无学果者,诸圣攸仰,请尊速证。菩萨抚之,欲遂王请。妙吉祥菩萨,因弹指警曰:何舍大心,方兴小志?为广利益者,当转慈氏所说瑜伽,匡正颓纲,可制因明,重成规矩。陈那敬受指诲,奉以周旋。于是覃思研精,乃作因明正理门论”。(4)
此段指出陈那菩萨造作因明论前,已能深入禅定,并且“观述作之励害”,这表明他是以定慧为基础来制作因明,足见其着述态度的严谨。
陈那大师是因明大成就者,因明改革家,新因明创始人,中世纪印度逻辑之父。他在因明学上的贡献,是印度逻辑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对于其后的佛教及诸学派之论理说有极大的影响。
改五支因明为三支因明,也是陈那大师对因明作出的划时代的贡献。
改五支论式为三支论式
古因明五支 新因明三支
宗:声是无常; 宗:声是无常;
因:所作性故; 因:所作性故;
喻:譬如瓶等; 喻:凡是所作,皆是无常,譬如瓶等。(6)
合:瓶是所作,瓶是无常;
声是所作,声是无常;
结:故声是无常。(5)
陈那大师把合支迸入了喻支,合支只是在前三支宗、因、喻的基础上的具体应用。结支是宗支的重复,可以省掉。五支论式改成三支之后,提高了喻支的功能,使本来属于例证性质的喻支变成了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前提。
古因明五支作法为宗、因、喻、合、结。其推论性质,为类比推理。新因明三支推论性质为演绎推理,也就是说,具备因三相即能得出正确的推论,并保证其逻辑推理之必然性,这是陈那大师在印度逻辑史上的重大贡献,因此称为新因明。印度学者称陈那大师为中世纪逻辑之祖,也正是由于他的这一贡献。
能立的支数到底有多少支呢,其实能立有两种情况,一是与能破相对的能立,二是与所立相对的能立。
能立:指理论圆满,证明确切,于实质与形式双方皆无过失之立论。为与“似能立”分别之故,又称为真能立。此种圆满无过之立论,可令敌者(问难者)与证义者了悟立论者之主张确为正理,故属悟他门。
真能立就是合乎规范的证明,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是“支圆”,即三支具足无缺(不缺支)。
第二是“成就”,即三支都无过失(不犯过),三支之过共三十三种,宗九过、因十四过、喻十过。
《因明入正理论疏》:“一者能立,因喻具正宗义圆成,显以悟他,故名能立。一者支圆,能依所依皆满足故。二者成就,能依所依俱无过故。由此论显真而无妄,义亦兼彰具而无阙,发此诚言,生他正解,宗由言显,故名能立。”(7)
由上文可以看出,第一种能立,是与能破互相对待的能立,能立就是互相辩论的两方之一的正方,能破就是互相辩论的两方之一的反方。此种能立必须是“三支具足”,缺一不可,否则便犯“缺减过”。亦如《因明入正理论》说:“此中宗等多言名为能立。由宗因喻多言。开示诸有问者未了义故。”(8)
《因明入正理论疏》:“今者陈那因喻为能立,宗为所立,自性差别二并极成。但是宗依未成所诤,合以成宗,不相离性,方为所诤。何成能立,故能立中,定除其宗。”(9)
此文透出的信息是,第二种能立,是与所立互相对待的能立,其支数决定是二支,即因支、喻支。宗支不是能立而是所立,即是所要被成立的对象,能够成立这所要成立的对象的,便是因、喻二支的能立。
在宗、因、喻三支中,宗是所立,即所要成立的对象;因、喻二支是能立,即是能够成立对象的基础和依据。在因、喻二支能立中,因是正能立,即是直接成立宗的主要理由;喻是助能立,即是协助因而与因共同成立宗的。所以,在比量三支中,因是最重要的。这门学问也因此叫因明,不叫宗明,也不叫喻明。《因明入正理论疏》:“宗是何义。所尊所崇所主所立之义。”(10)
能立,如果是在立敌双方对扬时,便非得“三支具足”不可,若缺一支,便成“缺减过”,是似能立,只有败北的份,没有取胜的希望。此时的能立,便是与能破互相对待的能立。
能立,如果是在证明一个命题(宗)正确与否上时,这能立,便是二支,即因与喻,而宗支呢?则是被能立所成立的所立,而不再是能立的范畴。例如上所引“新因明三支”
沈剑英教授在其《能立三论》中也写到:“在陈那的《理门论》中,”能立”这个词共出现了二十四次,在天主的《入正理论》中,”能立”共出现了十二次。寻绎二论原意,”能立”这个词略有二义:一、表示由宗、因、喻三支所组成的论证式(即是与能破相对的能立);二、表示据以成立宗的”一因二喻”(即是与所立相对的能立)。(11)
能立的支数多少问题,在因明史上已议论了一二千年了,各家说法不一,其实都对,站的角度不同,就有不同的看法。说能立有三支,正确,此是说的与“能破”互相对待的能立;说能立有二支,正确,便是说的与“所立”互相对待的能立。
能立的支数问题,诚然是因明上一个极小的问题,对于爱好因明者来说,把能立支数多少的问题,彻底的弄个明白,未必不是一件痛快事!
参考文献
(1)大正藏第三十卷,瑜伽师地论卷地十五,本地分中闻所成地第十之三,“七因明”。
(2)大正藏第三十一卷,显扬圣教论卷第十一,摄净义品第二之七。
(3)大正藏第三十一卷,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第七,决择分中论议品第四。
(4)大正藏第四十四卷,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第一叙所因者。
(5)虞愚着《因明学》,中华书局出版,1989年11月第1版。
(6)虞愚着《因明学》,中华书局出版,1989年11月第1版。
(7)大正藏第四十四卷,因明入正理论疏,第四释本文者。
(8)大正藏第四十四卷,因明入正理论。
(9)大正藏第四十四卷,因明入正理论疏,第四释本文者。
(10)大正藏第四十四卷,因明入正理论疏,第四释本文者。
(11)超星数字图书网·哲学·宗教图书馆·逻辑学·总论·因明新探·能立三论。
十九、《慧眼禅心》要则分享现在来跟大家分享几则《慧眼禅心》中的短文。《慧眼禅心》这本书的作者是安东尼.戴梅乐,是一位印度籍的神父。他虽然是一位神父,但是他所讲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4-04
三、礼佛的意义1.概 说这一节本来是礼佛时间,但因为有一半的学员还没办法正确体会礼佛的意义,所以我们在这次禅修礼佛的第一次,再把礼佛的意义说一遍,让大家能够正确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4-04
十三、法念处修习法要1.结 缚现在继续再跟大家来介绍法念处。「四念处」里面的法念处,以及出入息安那般那的法念处,它是相同、相通的。在「四念处」的法念处第一个具体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4-04
四、身念处修行关键解析1.概 说请大家先看手上这份资料,也是在《阿含解脱道次第》书里面的第二○○页,各位手上资料是5b。我们先把这一段看一下。佛陀告诉众生说:「比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4-04
八、受念处的觉察与开发当身念处方面你能够清楚地开发之后;再来,你就能够继续进一步清楚地觉察受念处。受念处就是各种的感受,在﹤修四念处﹥经文里面,以及在《杂阿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4-04
十三、实相释义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大家都想了解,佛陀所体证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佛陀所跟我们指引的解脱道,到底究竟解脱是怎么样的境界?这是我们大家都希望能够实际亲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4-03
十一、契入无为佛陀所跟我们开示的八万四千法门,这是泛指一切的修行法门,但这些都是属于有为法。不管你是持咒、唸佛、参话头、参公案,或是打坐、诵经、礼佛、行善、布施
汉传人物时间:2025-04-03
一、 把心收摄回来1.概 说禅修就是让我们的心宁静下来,这是一个止的过程。止只是开始,下一步就是要观。所以我们第一、二天着重在止的方面,让大家的心能够渐渐的收摄下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4-03
宋朝元净法师,字无象。俗姓徐,是杭州于潜人。他10岁出家,稍大点后,就依止慈云大师修学。大师没后,又依止明智法师。听闻讲解止观法门,领悟第一义谛。应太守吕臻的请求
佛教知识时间:2025-04-02
(一)八关斋戒的意义和为什么要受八关斋戒?八关斋戒,是佛陀为在家弟子制定的暂时出家修行的戒律和斋法。因为在家人俗务忙碌,无暇修行。佛陀悲悯,为让他们过一日一夜的出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21
问:请问师父,像我这种情况:年龄大点、学佛有时也感觉吃力。但学佛的要求还得善根福德、还得积累福报资粮等等,所以学佛过程中顾虑多点。师父:不学一定不会,这是因果法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7
出自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讲义》【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业力很大,大到什么程度?下面举三桩事情。“须弥”这是大山,业力能够移山倒海,山大海深,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4
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高的位子,得到很大的财富,不是用正当手段,所得到的都是命里有的,不仅命里有,还打了折扣。譬如你命里的地位是部长,一打折扣呢?一打折扣你就变成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4
1、世间人为什么会有“爱别离”?这是我们过去世自己造不善业,破坏别人的家庭,使别人家庭不能够完聚,于是我们在这一生受到果报。2、古时候,破坏人家的家庭的事情少,破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4
各位师父,各位居士,大家好!今天是正月十五叫元宵节,在传统又叫上元节,今天也是个团圆的日子,我们现在听到外面的鞭炮,也可以想像世俗的人,各家各户围坐在一起,所以我们今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3
佛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世间人的福报,财富是修「财布施」得来的,你布施得愈多,你得的财富就愈多。今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商业巨子、大企业家,他们拥有很大的财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3
讲题:佛学讲座一89主讲:普献法师地点:士林公民会馆日期:98 年7 月25 日大致说来,我们众生养成的习惯是因为我们有散乱心,我们都是追求种种执着,有些贪财、有些贪色、有些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2
佛学讲座91:烦恼像婴儿心地法门:「烦恼就像婴儿一样,有人照顾就越长越大。」我们的烦恼也是这样子。我们的烦恼就是因为我们的妄念,当妄念来的时候,你不懂得去掌控的话,这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2
讲题:佛学讲座94 —本来面目主讲:普献法师地点:元光寺日期:2009年9 月6 日各位大德,大家早安,阿弥陀佛。各位从台北、彰化远道而来,狮头山以最好的空气、最好的气温来欢迎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2
苦乐等相,实在讲六道里头统统都有。地狱里头有乐吗?有,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提婆达多堕阿鼻地狱,他在阿鼻地狱里所享受的跟忉利天没有两样。他确实是在地狱,但是他在地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2
汉语开示空谷回音是身如响,属诸因缘。色身如同空谷回音,虽然有声音,但其实还是源于你自己,你要是不出声,山谷也不会发出任何响声,这就是因;另外,山谷也要是空的,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0
出自净土法门法师《华严经讲记》第一次大战距离第二次大战二十年了,二次大战到今天半个多世纪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没爆发,什么原因?得力于现在的高科技的信息,彼此之间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09
现代人不好度,你要是以善心、真心去对待他,他马上就怀疑你有什么企图?你有什么用心?立刻就提防。你能怪他吗?不能。为什么?今天整个社会一切众生都失掉信心,不但对别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09
1 现代的社会,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这是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不和?你要讲原因,那是宿世的因缘。 2 家庭不和谐,别人的离间、挑拨,这只是缘。因是什么?因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7
1现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感官当中的宇宙,一秒钟放多少张?一千二百八十兆。2二十四张就把我们欺骗了,现在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我们完全不知道是假的,完全不知道性是清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7
这位同修问一个问题,他说:“您说因果不空、不昧因果,只要参透‘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原理,不必求什么。可是念佛可以消罪,‘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世间的一切,还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6
因果 (950126早餐开示)般若与净土,都特别强调因缘果报-如是因,如是果,如是缘,如是报。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要是能想到将来的果报,心自然就会收敛,自然就会平静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6
《金刚经》后半部讲‘诸法皆空,因果不空’。‘诸法皆空’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皆是虚妄不实的;‘因果’也是诸法,也是虚妄的,但是它‘不空’。为什么性宗说‘因果不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1 讲到业障,通常讲三大类:烦恼障、业障、报障。2 佛门里面常讲,“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这个三障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3 既然有三障,为什么我们单单说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1 今天制造假药的人很多,这些人要负什么因果?这些人决定堕阿鼻地狱。阿鼻地狱出来之后,如果有一天到人道,他生生世世得重病,无药可治,他所遇到的全是假药。2 因为他以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1 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他提醒我们,现阶段佛法教育,重点应该在因果教育,为什么?伦理道德败坏了,佛法乃至于儒、道的圣贤教诲,都已经堕落到谷底。2 如何来挽救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请问佛前清水是否要天天换?用玻璃盖住如法吗?答:要天天换干净的。水是最重要的供养具,它表清净心、平等心,在《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心地清净、平等就会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4
如何超度祖先【引言】我们祭拜祖先时,必须观想自己,引领来受供的祖先及冤亲债主一起拜佛、诵经、念咒,并加以施食甘露水及法食,这样超度祖先或冤亲债主的功德最大,我们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5
赞叹受持《妙法莲华经》的法师,其功德比赞佛还大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若于一劫中 常怀不善心作色而骂佛 获无量重罪其有读诵持 是法华经者须臾加恶言 其罪复过彼有人求佛道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3
南京圣清法师问:有一僧人说:出家人在古时根基利,在今时根基钝,古人修难修的法门,今人只宜修易修的法门,如我解释,此是自打退堂鼓的话;出家应修难修的法门,身既出家荷担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2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南亭法师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二)逐妄执:吾人内之身心,外之器界,无不唯心所现,如空花水月,本无实体。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七)南亭法师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行脚僧见到“无忧林”。无忧,草名。草多则以林名之。人处无忧林,可以忘忧。而出家人“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九〉南亭法师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居士:请问法师,如何理解《佛说阿弥陀经》中“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之中的善根福德因缘?法师:《佛说阿弥陀经》的这句经文宜从净土法门“以果地觉作因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8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只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壬二破斥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