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一生受苦很多,如果按照因果来说,是因为此人前世一定修行不好吗?不要这样讲,一辈子受了很多苦,反而容易入道。不要把苦当作苦,一定要把苦当作是一种增上缘,这是
因果报应时间:2025-09-09
【原文】汪阁学晓园言:有一老僧过屠市,泫然流涕。或讶之。曰:“其说长矣。吾能记两世事。吾初世为屠人,年三十余死,魂为数人执缚去。冥官责以杀业至重,押赴转轮受恶报
因果报应时间:2025-09-08
上妙下祥法师讲述的《吉祥经讲记》上妙下祥法师讲述:◎修持八正道昨天讲到四圣谛,苦集灭道。在领悟四圣谛的时候,我们就迈向了涅槃之正道,当然这是最吉祥的了。下面讲八
因果报应时间:2025-09-06
问:佛陀说:「心、佛、眾生,三无差别。」那麼為什麼佛陀不在一开始时就教导所有弟子发愿成佛,以便人人平等,没有佛陀、辟支佛、阿罗汉等的差别?帕奥禅师答:根据南传三藏,有两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5
道证法师:每一条戒都是帮助我们活得更好更自在更快乐,又帮助我们开发佛性佛把戒律开遮持犯讲得很清楚,帮我们活得自在快乐,怎么说死在戒条下呢? 我对戒条没有很深入的研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9-04
问:请问依上座部佛教的佛陀观,佛陀是「万能,全能」的吗?或者他只是一位觉悟的人?帕奥禅师帕奥禅师答:佛陀不是万能的,他只是一位觉悟的人。在《法句经 》第276偈中,佛陀开示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3
黄浦、闸北、静安三区举行佛教讲经交流会为了弘扬佛法,引导正信,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弘法利生的优良传统,培养和发现佛教优秀讲经人才,在黄浦、闸北、静安三区民宗办的支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9-03
黑龙江佛教界人士一行到长沙麓山寺考察黑龙江佛教界人士一行到长沙麓山寺考察 2014年9月25日上午,黑龙江省委统战部李岩部务委员,省委统战部民宗处谢军处长,黑龙江省宗教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9-02
如何使佛教发扬光大?要能够屈己待人,时时改过迁善,不要把“我”看得那么重要,这就是敦品立德。◎一九八二年十月十日开示学佛的人,应使佛教一天比一天发扬光大,而不是
宣化上人时间:2025-09-02
逸尘居士:低调做人是一种智慧 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作为万物的地位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9-01
我为什么不让你们上台?其实,为什么说我们上台做不了?说要金刚上师。金刚上师,什么叫金刚上师?就是我们的心不能随着自己的习性,不能被外境所转,因为我们要给那些孤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30
宣化上人所有视频(99)http://user.qzone.qq.com/670466410/infocenter#!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60800910http://blog.163.com/lilaisuo@126/blog/#m=0t=1c=fks_08406
宣化上人时间:2025-08-30
菩萨都是被折磨出来的为什么菩萨能够观自在呢?因为观照现象显现存在的当下,了悟本质是空性的。所以面对现象的时候,心不会被束缚。我们现在是经常被自己的概念给束缚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28
有时,一个人可以说话,且可以好好的说话,顺意的说出他想说的话,从某个角度来看,毋宁是一种福气,因为对一个已经丧失说话能力,或说话困难痛苦的人来说,能够畅意的表达
因果报应时间:2025-08-23
请问:如果什么都是上辈子就决定了,那这辈子是不是就没有必要奋斗了?法清法师:我们说,生下来就定了,只不过是说,你生下来带来了这些东西。那你这辈子如果不去努力,不去干,下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22
感恩顶礼一切因缘!现在社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我是一位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85后年轻人,身边的同学、朋友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由于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反封
因果报应时间:2025-08-22
这九点足以说明,印度是佛教圣地佛教信奉者,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去印度朝圣,亲眼去看看佛陀诞生地。不光是因为我们伟大的佛陀诞生,成道在此,还有诸多的因素,让印度成为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8-20
一提起佛教,在许多人脑海里出现的,就是僧人的形象。实际上,出家只是佛教生活方式的一种,佛教徒中,大多数为在家居士。在家居士通过婚姻,建立家庭,既维系种族的繁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18
学佛就是要像佛一样成为一个觉者。这个觉里面,它又包含了很多意思。我们从它的字义来讲,觉察、觉悟。觉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现在不学佛,我们没有感到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18
元宵佳节为什么要传灯?元宵节源于佛教,东汉明帝听说佛教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后来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18
化太岁与佛教有关系吗?化太岁与佛教没有半毛钱关系。化太岁不是佛法正行,若佛教四众弟子去化太岁,说明不信因果,改信太岁了,那就不是佛弟子了,也丧失了三皈戒体,需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18
念诵佛教往生纪实灿能够让我们对佛教发展史和传承有更多方面了解,使我们在修行佛学法门时变得更加快速和专注。也能够为我们化解心中的痛苦和伤悲并减少阴郁,使我们的内心
往生纪实时间:2025-08-17
酒是粮食做的,为什么不能喝呢?有很多人觉得喝酒不是犯法,也不伤害别人,为什么佛陀要制定酒戒呢?酒戒属于遮戒,不属于性戒,但是人喝了酒以后,就容易控制不住自己,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16
归依三宝之后,一定要先把业果搞清楚,否则归依三宝是空话。佛固然有加持力,但是真正的核心在法宝。最扼要的法宝,就是因果。把因果的事情搞清楚,就是明业果。果有五种:
因果报应时间:2025-08-16
问:通过改变基因,可能使人活到200岁。这种科学上的因果,符合佛教的因果观吗?济群法师答:人能否活到200岁或1200岁,只是理论上的假设,很难得出定论。生命现象极为微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8-16
佛教和中国文化(二)三、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结合藏语系佛教与本民族的文化融为一体,一方面在教义上保持印度原来的传统,另一方面在形式上也吸收了汉地文化和印度文化之长,创造
佛教和中国文化时间:2025-08-16
因果教育,中国自古以来对它的重视超过了伦理道德教育。伦理道德修得不错,遇到外面的境界,财色名利,有时候还把握不住,明知故犯。但是深信因果的人不敢,为什么?怕来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8-15
八识规矩颂,是唐代玄奘大师所造。这是玄奘大师于翻译得数百卷唯识经论之后,对于唯识学中的八识,提纲携领所作出的总结。全部颂文,七言一句共四十八句,四句一颂分为十二
如来藏经典时间:2025-08-13
传统意义上的做善事积累功德能生天,这种情况可以用轻松地用能量来理解,无外乎是能量积累超过人道的能量阈值,突破了人道的能量界限。所以说共业招感就是这样的,你的业力
因果报应时间:2025-08-06
佛教的孝经——《盂兰盆经》——在盂兰盆法会上的开示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在佛教中是一个重大节日,称为“佛欢喜日”。佛为什么欢喜?按照所设的僧伽制度,僧人
佛说盂兰盆经讲解时间:2025-08-04
问题:作为母亲,怎样用佛法的智慧来教育好孩子呢?宗性法师:这是不是问错人了?我既不能当母亲,也不能当父亲,只能当和尚呢!但是,和尚既是母亲也是父亲,为啥呀?因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02
互相怀疑,习惯了以后,我们不能够相信任何的好事,我们不敢相信阿弥陀佛老早老早为我们苦心设计了一个极乐世界,在那边等待我们,每天每天在那里等待我们,伸著手,准备
佛像知识时间:2025-07-31
【导读】希望大众能重视这三部非常殊胜的大乘经典,同时也希望能深入理解大乘佛教的护国思想,更深的理解菩萨道精神的现实关怀和实践,更希望通过这一专题,让更多人从佛教
佛像知识时间:2025-07-31
初闻涅槃公元前485年二月十五日,是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最后一天。这一天,佛陀的慈颜突然现出不可思议的光辉,比平常更圆满、更清净、更庄严,像日月一样,光明灿烂;像大海一
佛像知识时间:2025-07-28
现在很多人天天念佛,能天天念佛是好事,但是光念佛还不够,要知道念佛的道理,佛陀究竟伟大在哪里?佛陀的智慧卓越在哪里?拿最常见的普度众生这四个字来说,真正学佛的人
佛像知识时间:2025-07-28
母棕熊教育孩子先罚站后拥抱动物与人一样都有母爱,都有感情,都懂得是非,都懂得爱!乌克兰动物园近日上演了一出熊妈妈教育孩子的经典场面。刚开始小熊可能惹熊妈妈生气了
早吃素时间:2025-07-28
回向(梵语parinama),又作回向、转向、施向。意谓回转自己所作的功德善根以趣向菩提,或往生净土,或施与众生等。如旧译《华严经》卷十五〈十回向品〉所说:此菩萨摩诃萨修
佛像知识时间:2025-07-26
八关斋戒,是佛陀为在家弟子制定的暂时出家修行的戒律和斋法。因为在家人俗务忙碌,无暇修行。佛陀悲悯,为让他们过一日一夜的出家人的清净生活,种出世善因;又能适应在家
佛像知识时间:2025-07-25
佛教知识 | 怎样正确称呼佛教出家人?用这个词最稳妥有师兄提到说,那哪些是不适宜在家居士用来称呼出家人的呢!未免失弟子之礼,折自身之福,特在此再分享一篇!下面两种
佛像文化时间:2025-07-24
你看《地藏经》上说:或者山,或者树林,或者川流,或者原野,这都是如来的法身所变现的。或者我们现在就坐在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上,不过我们不知道。例如这旧金山,是佛早就
宣化上人时间:2025-07-24
「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有位居士问我:「如来佛和阿弥陀佛是不是不同?」其实阿弥陀如来、释迦如来、药师如来,这每一尊佛的名字都叫「如来」。不是说单这一尊佛叫如来,
宣化上人时间:2025-07-24
弟子:师父,没有学佛之前,在我的记忆中从来不吃牛、马、羊好多动物的肉。我很害怕,但我也不知道怕什么,是否和前世我的种子有关呢?释宽见:有关,前世你可能是个学佛的,这是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22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儒教圣人注重因果,见于经传者,多难胜数。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须知既有余庆
净土论著时间:2025-07-22
解脱的原则是性空,解脱的目的是无我,至于要真正地实际证验解脱的境界,那绝不是单凭纸上谈兵,说说道理就能办到的。因为理论是一回事,实证又是一 回事,正像一部历史,
佛像文化时间:2025-07-22
问:近年西方心理学界通过催眠术,唤醒人的潜意识里前世今生的记忆。这些大量的案例与佛教的三世因果很相符。请问作为佛弟子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大安法师答:催眠术在西方由
大安法师时间:2025-07-21
增广文钞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六(四九页)人家欲兴,必由家规严整始。人家欲败,必由家规颓废始。欲子弟成人,须从自己所作所为,有法有则,能为子弟作榜样始。此一定之理。今欲从
净土论著时间:2025-07-20
达真堪布: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去思维是一种很有效的修持方法自己快乐无比,而他人在那儿闷闷不乐;自己处处都高高在上,他人处处都低三下四。无论何时,自己都在搞自己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7-18
佛陀住世时,领导的僧团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等七众弟子,以佛陀身旁的常随众而言,就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庞大的僧团,佛陀如何统
佛像文化时间:2025-07-18
《弥勒所问经》说:锦绣满箱却穿着布衣,金银满柜却吃着糟糠,可以安闲却一定要劳筋动骨,可以快乐却整天愁眉苦脸,这就是有福不能享。原因是由于他前世布施的时候不能发至
因果报应时间:2025-07-18
吃亏是福是郑板桥流传下来的一句至理名言,经过漫长时间的洗涤和锤炼,走到现在这个浮躁喧嚣、争端不断的时代,仍然为很多智者所推崇,成为他们的处事之道,不能不说,吃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17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