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法雨
1997.3.27~5.1 每周四晚间七点半至九点半讲于法云文教协会
法句经讲记(一)
壹、绪说一、讲说缘起法云文教协会成立至今,已近十年之久1!不论在慈善救济、社会教育、环境保护,或者政治关怀等议题上──尤其是持续推动数年的「干净选举救台湾」反贿选运动,本会所作的努力可以说有目共睹,不遗余力!几年前,传道曾应邀在这里为大家讲述基础佛学课程──「佛法十讲」,并举办了数场的佛法释疑座谈会,以为佛教的社区教化。在休息了一段时日之后,林登木理事长要传道再来这里与各位续结法缘;但几经考虑,却犹豫着不知该讲说那一部经好!太长的经典,常常讲了后面就忘了前面,整部经听讲下来,不是很容易掌握得到其中的精髓。左思右想,不如就为大家讲解《法句经》吧!与《法句经》的因缘,应溯及早年就读佛学院,当时的教务长净心法师即曾参考日本学者的著作,为我们讲解吴本《法句经》。因净心法师原有出版讲记的计画,所以我便随堂整理纪录,以效学生棉薄之劳。后来虽然因为差别因缘,另有人代笔成书,但经这一番笔记,自己倒也获益匪浅。一九七七年九月开始,传道应邀在德化堂讲说吴本《法句经》,以迄一九八二年底。深深觉得本经每一首诗偈,句义平易简洁,而又切中法要。大家在理解之后,不管能够记忆几句,只要真能将听闻而来的法义,用之于日常生活,也就真能得到闻法的利益!这也是为什么今日在此重新讲述本经的缘起。记得月初(1997.3.9),在台北慧日讲堂参加「太虚大师圆寂五十周年学术座谈会」时,印顺导师特别慈驾莅会,并于会中开示学佛同仁:今日于此缅怀太虚大师对中国佛教的贡献之余,更应效法虚大师的菩萨精神,不离佛法正见,不违时代意识,而从事自利利他的一切事业,才不致使佛法变了质。佛法的弘传,自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印度,至于今日的台湾,其间必有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适应,或为佛法真义的抉发,或为自宗法门的偏扬,但佛法的确是一天天庞杂深刻了!如何在佛法的现代弘传上契理──不离佛法正见,又复契机──不违时代意识,这确是佛法弘扬者必须戒惧戒慎的二大课题,今日且本此衷以讲述本经,希望能做到「虽不中,亦不远矣!」二、关于法句《法句经》,有《法句集经》、《法句集》、《法句录》、《昙钵经》、《昙钵偈》等异名;乃集录自四阿含及其他经典中的佛自说偈,加以分类编辑而成2。「是佛见事而作,非一时言,各有本末,布在众经。……是后五部沙门各自钞采经中四句、六句之偈,比次其义,条别为品,于十二部经靡不斟酌,无所适名,故曰法句。」3这段《法句经序》的说明,或可视为《法句经》的起源。至于《法句经》的内容,则「为策励学众,精进向道,富有感化激发力量的偈颂集。」4近代佛教学者吕澄居士,又进一步抉择摘举本经的要义为三门:「一者涅槃,二者闻戒,三者止观。」他认为《法句》的撰集,为供教学之用。教学的目的,即是学佛的终极目标──涅槃寂静,而其方便则为闻、戒与止观;本经则尽摄此三门于其中5。大体而言,《法句》的内容不出佛教真理观、社会观等根本义理的教示6,意义深长而切要,间杂巧妙的譬喻于其间,偈颂又复便于读诵,实是值得吾人研诵再三的一部经! 依吴.支谦的《法句经序》说:「其在天竺(印度),始进业者,不学法句,谓之越叙(躐等、越级)。此乃始进者之鸿渐,深入者之奥藏也。可以启蒙辨惑,诱人自立,学之功微(少)而所苞(包)者广,实可谓妙要者哉!」7在南传佛教国家,如泰国、斯里兰卡,本经不但是初学者的入门书,甚且是僧伽考试比丘资格的宝典8。而在中土,「学者每以三藏难能遍读,不若《法句》之简约易持,因而重视之特甚。」9可见本经不论在南传抑或北传,均占有相当重要之地位,无怪乎要被推崇为「始进者之鸿渐,深入者之奥藏」! 三、解释经题大凡一部经的经题,均分有通题与别题二者。通题,乃一切经的通名,是能诠的教法;别题,则是与其他经典不共的,乃所诠表的理行果法。如本经之通题,即为「经」;「法句」则为其别题。以下便略释本经的经题:经名「法句」,或译「法迹」。法──达磨 Dharma,是佛法的根本与核心,乃佛自觉自证而为众生开示宣说的真理。印顺导师在其著作〈法之研究〉中,将「法」类分为教法与理法10。教法,是指释尊的教授教诫,经语言而文字的结集传诵,所留传下来的一切经(法)、律(毗奈耶);乃至弟子依佛觉证而流出的教示修行,因而对佛法进一步论说、抉择与阐发的语言文字,均属教法的范畴。导师在《佛法概论》中,将之归纳为文义法。理法,包括现实世界的理法与理想界的理法11。现实世界的理法,即趣向理想界的理法之行践法门、修证途径,亦即圣道──八正道为中心的正法。佛在临入灭前,曾对须跋陀罗慈示:「以诸法中有八圣道故,便有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12可见得八正道是证觉解脱所必由的不二圣道,所以称之为「法」。八正道又统摄而为戒、定、慧三增上学;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是每一位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的圣弟子所必具的,依戒得定,依定发慧,依慧而得解脱,所以三增上学亦能得解脱的实现。实现解脱的关键,即在于般若慧的如实知见──正见缘起、四谛等法。佛曾对比丘说:「此甚深处,所谓缘起。倍复甚深难见,所谓一切取离,爱尽,无欲,寂灭,涅槃。如此二法,谓有为无为。」13缘起,是佛依般若慧所证见,而不共于其他宗教与科哲学的谛理;「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14。生死流转的世间,依于无明爱见等惑因业缘而开展;还灭解脱的出世,亦依于彼等的散灭而悟证。所证悟的,即缘起法性──不生不灭的无比法──涅槃,这亦即理想界的理法。经中多处说到此缘起法性是「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15的。甚深微妙法,不因佛出世间或其觉证而存在,而是「性自尔」──本来如此,自然如此的;佛不过以正道证见了它,又为众生宣说出来罢了! 般若慧所如实知见的,还有四谛──苦、苦集、苦集灭、苦灭道;佛在波罗奈初转*轮,即以此四谛为法的纲要。如初见此真谛,经上即称为「知法入法」。知苦、断集、修道、证灭,是为圣道实践的必然过程,固称为法;而正见此四谛、缘起的般若妙智,当然亦名为法。虽然在佛的深彻智海中,是理智一如,以如如智证如如理,无有能证智与所证理之对待的,但欲度化妄分别众生,故而善巧安立种种差别施设。从八正道的体证涅槃,乃至般若的正见缘起四谛理,智证法性空寂,这一切无一不是佛弟子所皈依的达磨(法)真义。波陀 pada,原意为足迹、形迹,引申其义为「道」或「句」。佛所说偈,乃古圣行走过的道迹,佛弟子依此道迹而行,即得断惑证真,实现涅槃解脱,故引申为「道」义。又,聚集多「名」(犹「词」也),即名为「句」,能圆满妥贴的诠表义理。释尊的教说,不外法说、义说,以使众生得法饶益、义饶益、梵行饶益;因此略集释尊诠法、诠义的偈颂集,也就名为「法句」、「义句」16。以上是解释本经的别题「法句」。本经的通题:「经」,梵语修多罗 Sutra,本义为丝或线,有贯摄不令散失的作用。因佛所说的法,经佛弟子从证出教、口耳相传,结集贯摄成部,而得久住世间,一如线之贯华不散,所以名之为「修多罗」。佛所说的法,是究竟的真理与德行,可供我们作为永久学习的依循,所以法──结集的经,又含有恒常法则的意义。盖中土向称古圣先贤所著书之至理名言为「经」,如诗、书、易、礼、春秋等五经、九经、十三经;「经」的本义也是「纵线」,所以随顺中国的名言,将「修多罗」译为「经」。除此,「经」又有数义:「经」,犹径也,可循之导向不生不灭的涅槃圣境。「经」,犹如镜也,可揽之观照心行的善恶邪正,乃至依佛经法所教而止恶、行善、净心,所以言经如镜。古德又将「经」引申为出生、涌泉等义,因而合(线、径、镜、出生、涌泉)为经的五义说。四、略述传译现存的《法句》,汉译有四部,铜鍱部传巴利语一部,藏译两部,及近代发见的梵文本、犍陀罗语本17。支谦在《法句经序》中曾经提到:「法句经别有数部: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18又说:「近世葛氏,传七百偈。」19可惜当时即已无可考见,惟印顺导师据「葛氏」之语音,推论其或为迦叶遗部(kayapy)──饮光部所传之诵本;这是分别说系的一支,而又接近说一切有部的学派20。现存汉译的四部,首先是天竺沙门维只难,于吴大帝孙权黄武三年(西元二二四)来到武昌,支谦从他受五百偈本的法句,并请其同道竺将炎(将,一作律,或持)与之共同译出者;计二十六品,四九五偈。但「译所不解,则阙不传,故有脱失,多不出者。」21后来,支谦又从竺将炎谘问,重新予以校定,遂增加了十三品,成为三十九品,七五二偈,即现存吴译的《法句经》本。据印顺导师与其他佛教学者的考究,维只难所传的二十六品,五百偈本,实与铜鍱部所传的巴利语本相当,至少可肯定为大陆分别说系,如化地部或法藏部等所传22。至于增补的十三品,从品名来看,都与说一切有部所传的三十三品本相同,可见与说一切有部有关;日本学者水野弘元先生更推定其为无畏山寺派所传23。其次,是西晋惠帝末年(西元三○五顷),法炬与法立共译的《法句譬喻经》四卷。这是《法句》的解说──叙事由与释颂义,但偈颂不全,仅一九七偈,推论可能是译者的略译本,与上述三十九品本的《法句经》,应属同一部类。再者,为姚秦皇初五至六年(西元三九八~三九九),罽宾僧伽跋澄执梵本,竺佛念译出的《出曜经》三○卷,约九三○偈;这也是《法句》的譬喻集。「出曜」,即「阿波陀耶」(譬喻)的义译。所解说的法句偈,「集比一千章,立为三十三品。」24现存经本有三十四品,乃将(四)「不放逸品」,误分为「不放逸」与「放逸」二品。最后,是宋太宗(西元九九○顷)时,天竺三藏明教大师天息灾所译出的《法集要颂经》(「法优陀那」的义译)四卷。这是纯粹的偈颂集,与《出曜经》同属三十三品本。《大毗婆沙论》卷一说:「一切邬陀南颂,皆是佛说。谓佛世尊,于处处方邑,为种种有情,随宜宣说。佛去世后,大德法救展转得闻,随顺纂集,制立品名。谓集无常颂,立为无常品;乃至集梵志颂,立为梵志品。」25可见这三十三品为说一切有部所传,大德法救所撰集。据印顺导师所考据:法救尊者是《法句》的扩编者,而非创编者。支谦所传的「九百偈本」,指的应该就是说一切有部诵本;但现存三十九品本的《法句经》,题为法救所撰,应是传译者的误传26。说一切有部诵本,系以梵语所写成的,现有梵语本存在。也有学者将《法句经》类分为巴利文系与梵文系二者。前者,《法句经》与《法句譬喻经》属之;后者,《出曜经》与《法集要颂经》属之27。至于铜鍱部所传的巴利语本,为二十六品本,共四二三偈,编入《小部》第二种;另有佛音撰集的《法句经注》,计出二九九种譬喻28。一九五三年,太虚大师的学生了参法师,根据巴利语本译为文言文《南传法句》。一九七三年,净海法师译为白话文《真理的语言》。之后,又有黄谨良居士的翻译(一九九三年南投:大林静舍出版);最近(一九九六年),周金言居士又据达摩难陀上座所编着,英译本之《法句经/故事集》,译为白话文的法句偈颂与因缘集。西藏译本,也属三十三品本,名为《优陀那品》,乃偈颂集29。另有智铠所撰的《优陀那品注解》,叙说《优陀那品》的因缘30。又,西元一八九二年在于阗附近,发见以佉卢虱咤文写成的古写本, 是为犍陀罗语本。这一诵本,印顺导师推认为另一系部派的诵本31。以下,便依现存各《法句》译本译出之时间先后,试为列表比对:
经 名 | 译 出 年 代 | 译 者 | 卷数 | 品 名 | 品数 | 偈 颂 数 | 传 诵 部 派 |
法句经 | 吴.黄武三年 (西元二二四) | 维只难 竺将炎 支 谦 | 二 | 无常品(一)~吉祥品(三九) | 三九 | 七五二 | 二六品为分别说系;增补之一三品为 说一切有部所传 |
法 句 譬喻经 | 西晋惠帝末年 (西元三○五顷) | 法 炬 法 立 | 四 | 无常品(一)~ 吉祥品(三九) | 三九 | 一九七 | 同上 |
出曜经 | 姚秦皇初五~六年(西元三九八~三九九) | 僧伽跋澄竺佛念 | 三十 | 无常品(一)~梵志品(三三) | 三三 | 九三○ | 说一切有部所传法救撰集 |
法 集 要颂经 | 宋太宗 (西元九九○顷) | 天息灾 | 四 | 无常品(一)~梵志品(三三) | 三三 | 九三○.五(实九二四.五) | 同上 |
南 传 法 句 | 民国四十二年(西元一九五三) | 了 参 | 双要品(一)~婆罗门品(二六) | 二六 | 四二三 | 铜鍱部巴利语本 | |
真 理 的语言 | 民国六十二年(西元一九七三) | 净 海 | 双要品(一)~ 婆罗门品(二六) | 二六 | 四二三 | 同上 | |
法句经 | 民国八十二年(西元一九九三) | 黄谨良 | 双要品(一)~ 婆罗门品(二六) | 二六 | 四一二 | 泰国大藏经小部经第二 巴利语本 | |
法句经/故事集 | 民国八十五年(西元一九九六) | 周金言 | 双要品(一)~ 婆罗门品(二六) | 二六 | 四二三 | 斯里兰卡达摩难陀编着 巴利语本 |
来不及的悔恨在汉朝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人子希望侍奉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无法尽孝。来不及侍奉父母,真是遗憾的人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从感恩开始一个好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则奠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儒教重视修心、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要先好好修养自己,培养慈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十地 法云地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学佛即是「学佛的生活」,如果能把心照顾好,净土就在我们身边,天堂即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可怕、可恶的人生──像地狱般的苦难,同样地也是由一念心所造成的。一念之差 地狱天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富的人。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于是,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经中有一则小 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在一个山城小镇外,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两老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意境与满心的善解。心中有爱 贫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亡者,杀了许多生灵,因此个个表情悲戚。佛陀知道后,悲悯地说:「这就是众生的颠倒啊!殊不知人死了,屠杀生灵的行为对亡者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头大象,体型强健、性格温顺,国王非常喜爱牠,特地为牠建造一间舒适的象舍。一群强盗看中象舍周围静僻隐密,接连好几个晚上悄悄聚集在象舍旁,商量抢劫的计划,像是如何破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在世,真正过不去的是自己,最恶毒的敌人是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反观自性,不要让恶念浮上心头。世间没有过不去的事,切勿轻视自己的生命。培养开阔心胸 预防心病良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中篇》五浊恶世度有情佛陀的苦行因缘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闻佛法,每天总是在吃喝玩乐、安逸懈怠中度过。佛陀怜悯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守财狗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一点点的时间来训练,慢慢地累积,就能养成很好的思考习惯,调伏向外奔驰的「心念」。佛陀最关心众生的心念,所以应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最美的心境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前也该干净的心念,每天都去打扫街道。他以实际的行动来爱乡里、爱别人。二、三十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从未曾间断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不明事理徒恼乱心中若有一点疑惑,不要累积成恼或是怨,凡事用智慧分析、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才能照顾好心念。人会有烦恼,就是因为累积不如意的事;然而世间事,十之八九都是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习气 可爱与可厌的分界同样是患了老人痴呆症的老人,一位令人心生欢喜,另一位却让人心起烦恼!年轻时心念的养成,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晚年境遇。有位中年妇人来看我,诉说家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无价之宝方为贵我们要好好用心,把心清净之后,要善于环保,保持清净的心,切勿再染上世俗贵贱的心态;有真正超然的道心,万事万物自然无贵贱之分,而且能圆融无碍。人生忙忙碌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辑四 至爱篇人生有爱无憾事罹患癌症的慈诚队队员,在队友的细心照顾下,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了一股温馨的暖流。人与人之间,若能彼此扶持、相互关怀,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慈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善解包容要善解、包容,对人要懂得善解,即使对方有意伤人,只要我们无心接受,就很容易善解;对事不要存有成见,若能打开心门事事包容,内心必然轻安自在。我常说要善解、包容,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体会证悟道理明白后,倘若还是放不下,就无法体会。所以,只要真正体会了真理之后,就会很欢喜地去做,这就是证果,证得欢喜的果报,心无烦恼、很自在,就是彻底觉悟的欢喜心。最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心灵的资粮佛陀在世时,曾说过一段染布的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街道十分热闹,开了各种贩卖生活用具的商店,有打铁店、制桶店、布店等等。佛陀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回归本性一个人是否高贵,并非自我标榜;而是需要好好地努力,回归自己的本性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尚。人的本性是自然、平等的,世间上之所以有分别,就是因为有我,而且自以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堪布阿琼仁波切密传》堪布阿琼仁波切 著丹增嘉措活佛 译大堪布阿格旺波,又称堪布阿琼,生于公元1878年。乃圣地大班智达贝玛米札和雪域智者之王遍知者龙钦饶降巴的再显化
文殊花开时间:2024-11-27
忍辱是最妙的法门。不要觉得比黄连还要苦,要觉得比甘露还要甜,这样,才有受用。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菩萨怎样能得到圆满的羼提波罗蜜?羼提译为忍辱。忍字是心上一把刀,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0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药师法门修学纲要(付:药师法门简易修持仪轨)普光整理壹、提要:修持药师法门当以信为入门,以四大目标为指南,以专念佛号为行持。 而其要点如下:(1)信: 一切如来身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6
一、 供养:(香)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二、 礼敬: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一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6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第三届两岸禅学研讨会略论文殊法门的圆顿与渐次----以《维摩诘经》与《诸法无行经》两部经典为讨论范围游祥洲世界佛教友谊会 ( 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 ) 执行理事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三、原妙及其禅法高峰原妙(1238-1295),吴江(江苏苏州)人,俗姓徐,十五岁出家,十七岁受具足戒,十八岁习天台教义两年,二十岁弃教从禅,至杭州净慈寺,就学于断桥妙伦,并立下三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2
所有同修都有一个最困惑的大问题,就是家里有蟑螂、蚂蚁、苍蝇、蚊虫,怎么办?不杀牠,牠就来扰乱你的生活;何况蟑螂、苍蝇还会带来传染病的媒介。杀牠,犯了杀戒,造了罪
向生净土时间:2024-10-01
前几天,有一个居士有个附身的,来见我,见了我之后他跪在地下告诉我,他不是狐仙,他是黄鼠狼。为什么缠在这个人身上?这个人在过去生中伤害他们家十几口。也就是黄鼠狼,
向生净土时间:2024-10-01
黄念祖: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为什么在这里头特别标出十六正士做为上首(这里注解没有发挥)?这就表示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因此这个法门也就契会于当前的社会环境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01
1我们念佛人,心里面唯一的愿望是往生西方净土,在没有往生之前,我们这个身体还在人间,我们不能离开这个社会,不能脱离这个社会,要跟大家在一起相处。相处要以什么态度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30
「本经会中,以普贤菩萨为一切菩萨之上首」,他做一个总的代表,代表出家的,跟《华严经》上所列的完全相同。「余文殊、弥勒、贤护等出家在家菩萨,暨十方来会无量无边之诸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9
故于一切众生,不计亲疏恩怨。心量大,以平等心待人接物,恩怨平等,亲疏一样。一切众生里面,年龄跟自己父母差不多大的是长辈,像对父母一样的孝顺、尊重,年龄跟自己相差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9
1现在这个世界,由于交通便捷,距离缩短了,哪个地区有哪些善知识,几乎我们都能知道。可是这些善知识都有自己的道场,请也请不来,想请他来住世,谈何容易?2今天交通便捷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8
在这个世间,哪个人不喜欢财?可是要知道,不义之财,决定不可以取;不义之财你要是取得,你命里头的财库就有亏损,你命中的福禄就大大地打折扣了。你用偷、骗、杀生等不如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8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1在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国佛教吃素。中国的素食运动是梁武帝提倡的,这个要知道。2梁武帝读《楞伽经》,《楞伽经》里面讲“菩萨大慈大悲,不忍食一切众生肉”,他读了之后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7
1 “请转法轮”非常重要,什么原因?如果没人请转法轮,佛法就灭掉;有人请转法轮,佛法,也就是正法,才能够常住世间。2 我们建道场,目的在哪里?就是请这些法师、大德来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