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学」与「多闻」(二)──学佛人应有的志向与愿心
(2)思念善知识之化导恩德
所谓「善知识」是指导我们人生的方向,令我们修善断恶,离一切苦,得一切乐的导师,是故他对我们的恩德极大,所以能够依法思念其功德和恩德,则能引起我们对于善知识如法亲近、如法依止、如法恭敬承事的坚定意志。否则的话,虽然遇到具德的善知识,却不知如法亲近,自己的善法功德亦无由增长,故于善知识感恩念德极为重要。以下引证数段赞叹善知识恩德的经文,以启发我们感念善知识恩德的善净意乐。
如《增一阿含经.众生居品》说:「尔时阿难,白世尊言:所谓善知识者,即是半梵行之人也,将引善道,以至无为。佛告阿难:勿作是言!言善知识者,即是半梵行之人。所以然者?夫善知识之人,即是全梵行之人,与共从事,将视好道。我亦由善知识,成无上正等正觉,以成道果,度脱众生,不可称计,皆悉免生老病死。以此方便,知夫善知识之人,全梵行之人也。」这是赞叹善知识是具足全梵行功德的人。
如四十《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说:「善财白言:圣者!唯愿慈悲,广为我说,我应云何学菩萨行?应云何修菩萨行?应云何起菩萨行?应云何观察菩萨行?应云何增广菩萨行?应云何成就善萨行?应云何令普贤行速得圆满!……尔时文殊师利菩萨,说此偈已,告善财童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有众生,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事为难,能发心已,复欲勤求菩萨行,倍更为难。善男子!汝今发心,求菩萨道,为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当勤求真善知识。善男子!求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当念随顺,不应违逆;于善知识,善巧方便,但应恭敬,勿见过失。」这是说欲求菩萨道,欲求成佛的人,当勤求善知识,但应恭敬、随顺,勿见其过失。一个虔求佛法的依止弟子,若以寻求过失的心去观察善知识,就只会见到师长的过失,如此就会覆障其清净信心,而于善知识退失敬信,自己的善法功德亦不会再增长了。
前经又说:「复次,善男子!善知识者,犹如慈母,出生一切佛法种姓故。善知识者,犹知严父,广大利益亲属故。善知识者,犹如乳母,守护不令作恶法故。善知识者,犹如教师,示诸菩萨所应学故。善知识者,犹如善导,能示甚深波罗蜜故。善知识者,犹如良医,能治种种烦恼病故。善知识者,犹如雪山,增长一切种智药故。善知识者,犹如勇将,殄除一切识恐怖故。善知识者,犹如船师,令度众生大瀑流故。善知识者,犹如商主,令到一切智宝洲故。善男子!汝今若能如是作意,正念思惟,当得亲近诸善知识。」
又说:「一切佛法,如是皆由善知识力而得圆满,以善知识,而为根本。从善知识来,依善知识生,依善知识长,依善知识住,依善知识为因缘,善知识能发起。」
以上两段经文,所说皆是善知识于亲近的弟子有大恩德,作弟子者应当正念思惟,如法依止、亲近。余诸经论中,所说善知识功德者亦甚多,在此就不一一枚举了。
(3)于善知识如法依止、亲近
所谓明师难求,良友难觅,学佛者寻求善知识时,在未亲近或请求为依止前,可尽量观察其有德无德,是否可以亲近依止,若经过观察后,认为是有德的善知识,确可为自己亲近的师长,而后方正式亲近依止,这样就不会再观察其过失了。所以如果我们遇到具德的善知识,要如法亲近,作为弟子的善法功德,才得以新生及增长。否则,以观察过失的心去亲近依止,自己内心充满了成见烦恼,对于善知识的言行,就难以虚心接受,那么,自己的善法功德,也就不会生长了。因此,佛法之中,非常重视如法亲近善知识;而要做好如法亲近,首先必须注意三件事:一、认识善知识与弟子的关系;二、该发何种心来依止亲近;三、圆满亲近的方法。
一、善知识与弟子之关系:在小乘经论中,多说如父子想。在大乘经论中,则多说弟子于师作佛想。如《宝云经》第六卷说:「我今依怙师僧增广善法,以是因缘,于和上所,若持戒,若破戒,若多闻,若少闻,若聪明,若无智,悉皆恭敬,生世尊想。于诸世尊恭敬、供养、信乐、欢喜,于和尚亦复如是。」如八十《华严经.入法界品》中更具体的说明了于师、于法、于已、于修行所作的心念,如经中所说:于己身生病苦想、远行想、求度想、儿子想等。于善知识生医王想、导师想、船师想、父母想等。于所说法生良药想、正道想、舟楫想、家业想等。于所修行生除病想、远达想、到岸想、绍续想等。如经中卷七十七广说十类四十种想应知。
学佛人亲近善知识,依止善知识,主要的是从善知识的教授、教诫和他的实践生活中,来改善我们杂染的三业,丰富我们的生命内涵,净化我们的思想、行为;使我们的善法功德一天一天的增长,所以善知识是我们黑暗中的灯塔,是我们生死苦海中的舟航,是救护我们从恶趣中出离大恩人,是我们法身慧命的泉源,是故,我们应当对善知识如经所说感念、随顺、恭敬承事。
二、该发何种心来亲近、依止:对于亲近善知识的发心相,《华严经》卷七十七《入法界品》中颇有详细解说:「复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识,应发如大地心,荷负重任,无疲倦故;应发如金刚心,志愿坚固,不可坏故;应发如铁围山心,一切诸苦,无能动故;应发如给侍心,所有教令,皆随顺故;应发如弟子心,有所训诲,无违逆故;应发如僮仆心;不厌一切诸作务故。应发如母心,受诸勤苦,不告劳故。应发如佣作心,随所受教无违故;应发如除粪心,离憍慢故;应发如已熟稼心,能低下故;应发如良马心,离恶性故;应发如大车心,能运重故;应发如调顺象心,恒伏从故;应发如须弥山心,不倾动故;应发如良犬心,不害主故;应发如旃荼罗心,离憍慢故;应发如犗牛心,无威怒故;应发如舟船心,往来不倦故;应发如桥梁心,济渡忘疲故;应发如孝子心,承顺颜色故;应发如王子心,遵行教命故。」
经中所说为「二十种心」,足以显示弟子对于善知识亲近意志之坚毅、诚恳、任劳、不倦,这是因为我们彻底明白到一切佛法,皆以善知识为根本而生、而长、而住、而圆满,故能发起一切恭敬承事的心意来亲近、依止。但是,我们必须知道,这是指对于具足圆满德相的善知识而言,若不是具德的善知识,我们就不应该毫无选择性地依止或追随。(未完待续)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十四)──宽运法师西方寺「华严吉祥法会」午斋过堂开示接下来是:「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隐。」若得五欲:什么是「五欲」?就是财、色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8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二十六)──宽运法师西方寺「华严吉祥法会」午斋过堂开示而菩萨于「一切佛所勤求佛法」,处于清净深心行三昧之时,自然能获得七种益:第一速成行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6
佛教的教育精神及教学原理与现代社会教育的反思(上)引言佛教的教法可分为「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以世间法为权巧,出世间法为究竟。所以佛教并不是一味强调追求出世解
汉传人物时间:2024-01-09
金蛇报喜.共贺新春龙年过去,喜迎蛇年。蛇在民间习俗中,又称「小龙」,象征灵敏、机警与活跃;十二生肖之中,龙和蛇可以说同一类,龙代表勇猛,蛇代表柔韧;然刚者易折,太柔者则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1-08
我们每天打开报章、杂志,可见舆论纷纭,人生百态,大小事件,层出不穷:高官落马、明星吸毒、青少年失衡、示威游行、空难坠机等等,接二连三,说之不尽。尤其现今社会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01-08
多时候,一些从事演艺工作的人,不觉都会发出对生命深沉的慨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真的是一场戏吗?如果人生如戏,那么每个人都必须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戏如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1-07
果你活得累了──请不要轻生日前有网友留言给我说:「大师。我有很多问题想请教你。有时候想自杀。你可以帮我下不?」这个问题,不由得使我暂时把其他事停下来响应几句;以佛法
汉传人物时间:2024-01-07
上天好生.怜悯万物(上)──略述中国佛教放生的起源与天台智者大师的「放生」理念和实践「放生」一词出于大乘佛教经典;放生的活动乃基于佛弟子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
汉传人物时间:2024-01-07
念念清净念念佛───宽运法师弥陀佛七开示我经常跟大家说,念佛要克期取证,要在七天里念到一心不乱。通常第一、第二天,心思比较散乱,很难入境界;到了第三天,大致上能
邪淫果报时间:2023-10-18
清净微妙.出污泥而不染(上) ──莲花在佛教中的意义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在诗人的眼里有着高雅的君子品质,「唯有绿荷红菡萏,舒展开合任
邪淫果报时间:2023-10-18
百丈怀海禅师是禅宗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重要人物。著名的《百丈清规》便是由他制定的。据《五灯会元》记载:百丈禅师有一天上堂,下座后,众僧都已散去,独有一老人站着不走
汉传人物时间:2023-10-02
为什么要福慧双修?由于末世众生愚痴太坚固,所以修行不容易成就,更无法从中得到真正的利益与受用,所以现在修行人也好、念佛人也好,真正能得道的,就好像凤毛麟角毛一样
汉传人物时间:2023-10-01
我们佛教,其实主要就是「结缘」,我们今天拜佛、普佛,就是和药师佛、十方诸佛:现在佛、过去佛、未来佛都结了缘。你看我们「六度」里头,第一度就是「布施」;而「四摄法
汉传人物时间:2023-10-01
古往今来,人类不论富贵贫贱,上至达官贵人,富甲天下;下至贩夫走卒,贫无立碓之地;芸芸众生皆有与生俱来之贪心,而此贪心贪而无厌,得一想二,越多越好,永无满足的时候
汉传人物时间:2023-10-01
欲生彼国.当修净业──宽运法师佛七开示每次见到大家我都感到很欢喜;即使冒着风雨,大家都前来参与;你们无论是从香港来,或是从国内来,都让我非常的感动,所以自己也不敢懈怠,
汉传人物时间:2023-10-01
九品莲花为父母.不退菩萨为伴侣(一)──宽运法师东林念佛堂八关斋戒开示大家欢喜!很高兴看见大家来到东林念佛堂,参加这二十四小时的八关斋戒和精进念佛。相信大家都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30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宽运法师弥陀佛七开示《普贤菩萨警众偈》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时间就这样每天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30
孔雀王与国王前天我们西方寺举行《孔雀明王经》念诵法会,我为信众们讲到孔雀的特性与优点,令我想起了一个「孔雀王与国王」的故事。据《六度集经》卷三载,释迦世尊在因地修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30
有关因果报应的道理,在佛法里面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但始终是一般善信经常疑惑及提问的问题,因此,我常在开示中引用佛经义理及故事加以说明;《华严经》云:「若人欲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29
解行并重.自觉觉他 ──《华严经》的入世精神根据佛经所载,所有佛菩萨都是靠愿力而成就,没有一位不是由发愿所成。如《无量寿经》卷上记载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悲华经》卷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29
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以佛心处世为人出家人常言道:「以佛心为己心,以師志为己志。」立愿要上求下化,普利众生。然而什么是佛心?这不禁令人想起以下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位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29
宽运法师佛七开示最近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海啸,经济衰退的大环境,引起了社会上的一些不安。我想我们大家念佛,首先是要安心;念佛安心,把功德回向给我们的家庭与及身边所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29
「法华七喻」与七种增上慢心(一)之(上)───宽运法师佛七开示(接7月18日开示文)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家欢喜!我们昨天讲了七种的「慢」,这七种慢都是我们障道的根本,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28
菩提眷属.和乐家庭——佛化婚礼的意义近年佛化婚礼日渐流行並普及,以下两个有关佛化婚礼的问题,是最近(1月14日)接受《香港商报.文化东方周刊》访问时所作之回答,感覺颇有意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28
佛教孝亲思想的省思──庚寅年重阳节有感孝亲思想在中国可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尔雅·释训》中就提到「孝」;「善父母为孝」。《说文解字》中亦说:「孝,善事父母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28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上) ──化烦恼为菩提佛经里常说:「人生有八万四千种烦恼。」也就是八万四千种尘劳,我们看到这个数字可能会被吓倒,原来人生竟有这么多的烦恼!其实
汉传人物时间:2023-09-28
一念诚心.一念感应 ──布施塔庙.得福无量我们东林念佛堂是专修净土的十方道场,由开山祖师定西法师始建于1952年,当时荃湾南天竺住持茂蕊法师将其东园菜地捐出,并得各
布施功德时间:2023-08-17
出家的因缘当我执笔要写下阿难陀尊者一生的事迹时,就自然的会记得文殊菩萨赞歎他的话:「相如秋满月,眼似净莲华,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在佛陀所有的弟子中,相貌最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7
(一)多闻第一阿难陀,汉译庆喜,佛成道日诞生,故名。白饭王次子,提婆达多的亲弟。佛成道以后,曾有舍利弗、目犍连侍奉过佛陀。由于佛陀渐渐老了,需要一个常随侍者,就
佛教宗派时间:2023-07-25
太虚大师说我们所有的步骤,都是为了人生改善,后世增胜,了生脱死,法界圆明。一切都是为了人生改善,但改善一定是脚踏实地,不是患得患失的。如果在空中的楼阁,而且更让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现在物质丰富,大家的选择很多,所以对美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人说瘦了才美,有人说肥了才美,有人说不肥不瘦才是美。其实我一直说健康才是美,没有健康的美不是美,当然也包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我们芸芸众生每天都要吃饭睡觉。吃饭睡觉,在佛门里也是很大的学问,我记得有个公案说的非常好。他是大珠慧海禅师,这位禅师修的远近驰名,很多很多的弟子都想来亲近他。在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佛教经常让我们讲身心无忧,身无忧,心无忧。那我们就快乐无比。但是我们往往都是身有忧心也有忧,一有忧愁,我们的心不能够集中。不能集中就不能专注,不能专注就不能把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佛教里头,经常以莲花做比喻,因为莲花是出淤泥而不染。它出水不沾水,而且呢它几乎是无暇的。讲到无暇,就是从点滴开始。事缘有一个小沙弥,有一次出行,被这么一片莲花池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我们中国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人的愿望。在释迦佛的年代,一样有一个慈心的母亲,非常诚恳的供养佛陀和清净的比丘。有一天佛陀问她,你有什么愿望呢?她说我只有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有一天释迦佛要去修道,当然父亲不舍得。他就问父亲,人可不可以不老,人可不可以不病,人可不可以不死?父亲说做不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生老病死,既然人生是无常,我们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最近有位忧心的母亲,来到寺里找我,说她自己十六岁的儿子,终日流连网吧,沉迷打机,不但学业荒废了,而且精神不振,失去了年青人应有的热情与活力,而最令人头痛的是,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佛陀在世的僧团,一般叫做六和僧团。因为六和里头举行六和敬,这六和敬就是身和能够同住。口和就无诤,意和就同悦,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就是六和敬了以后,人们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佛教叫我们少欲知足,只有知足才是最快乐的,佛教里说,如果知足的人就是卧在地上犹如天堂,不知足的人,就是在天上,还是不称意。不知足是我们众生的欲望所驱动的,那我们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我记得《西藏生死书》有这样一个故事,大意是这样的。有一个人走在街上,路过人行道时掉入洞中,那个人迷失了,认为不是自己的错。他费了很大的力气才爬了起来。再经过那条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这个佛教最鼓励人们发心,我记得本焕老和尚经常说,发心、发心、发大心,只有发大心才能做大菩萨、做大佛啊。我们说了,菩萨有【摩诃萨】,这个摩诃萨就是发大心的菩萨。那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佛诞吉祥,浴佛节就到了。大家通过浴佛外浴佛身,内浴内心。通过浴佛洗涤心中的业垢,其实我们什么病了,不是身病,都是心病啊。当然很多人还病得不轻。以前有一个人得了难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很多人都想去祈祈福,烧烧香、拜拜佛、放放生。佛教非常鼓励放生。中国最早的是我们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在西湖的湖畔开始了放生,所以说现在的西湖最早就是中国最大的放生池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在佛教里面,法师啊也分为几种,当然最受欢迎的是讲经弘法的法师,管理寺庙的法师,如方丈、当家也是很受欢迎。接着就是一些个实修实证的人,当然也有赶经忏的。这以前有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现在社会生活富裕,很多人因为饮食的问题,令到自己非常的痴肥。这个肥胖引来很多的疾病,像胆固醇高高血压种种的疾病。怎么样的控制饮食,这都是从历史上就有这样子的一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经里头经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只要我们诚恳的祈求,那一定会是有应的。所以说求恳切的求,至诚的求这个非常重要。有的人呢,因为他们自己信得不虔诚,所以是没有感应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佛教,就是让我们取智、取善、取涅槃,因为佛教有十四种无记的方法,怕我们在这里面拘泥,不能抽离。当时,有一位叫鬘童子的人,也是有着十四个问题,来请教佛陀。这些问题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佛教里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但怎么样的行善啊?这实在是一个大学问。《金刚经》里有这么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这样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常言道:好言一声三冬暖,恶言一句六月寒。这个说好话说坏话,对别人都是有影响的。所以我们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以前有一位居士啊,就是脾气很坏,他自知如此下去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
我们中国古代都有三不朽。一个人要立德立功立言,大家知道这只是我们的发愿,立功立德立言,在这过程里头,要付出多少的艰辛。如果我们从零点起步的话,那可能是我们要付出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