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学愚教授:追思当代佛教大师净慧老和尚

更多文章 2020-08-04

追思当代佛教大师净慧老和尚

香港中文大学学愚教授

如果说中国禅宗的出现,是对早期佛教的回归,那么,这种回归不但表现在宗教思想方面,更体现在宗教实践方面,即生活与修行的统一。生活与修行不二,这是佛教“一贯”之精神所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印度大乘佛教思想,另一方面,亦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发生了中国化改变。佛教哲理更加精深博大,其出世思想亦更为强烈。中国禅宗的出现既是对此前佛教中国化的继续和反思,更是对早期佛教世出世间、生活修行不二实践的回归。禅宗主张“佛法在世间”、“农禅并重”等思想。人们的生活,如行、住、坐、卧、挑水做饭皆是禅;禅在生活中,禅与生活打成一片。同佛陀及其声闻弟子一样,禅师的一言一行,处处皆有禅机,时时不离禅境。宋明以后,佛教衰弱,再加上社会政治因素,佛教出世情结加重,“鬼神”事业繁荣;佛教与社会人生分离,禅成为“文字禅”、或“游戏禅”。民国时期,佛教振兴,其实就是禅思想和禅文化的复兴。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其实就是生活与修行不二法门在近代中国社会上的推广,促使佛教走出经典、僧尼走出寺院、进入社会、家庭,服务当下人生。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人间佛教在印顺、星云、圣严、证严等大师的继承和光大下,逐渐在台湾形成气候,并向世界各地推广。在中国大陆,八十年代初,赵朴初先生率先提出人间佛教思想,建立佛教与社会主义中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契合的宏观理论。在实践方面,净慧法师于九十年代初,倡导生活禅,创办生活禅夏令营,开创了佛教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模式。在净慧法师看来:“人间佛教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不断地推进传统佛教与现实社会人生相结合的漫长过程。"生活禅,就是人间佛教思想在当代的具体实践,不但上契诸佛祖师之宗风,而且下契当代社会人生。

自八十年代中国大陆重新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来,奄奄一息的佛教百废待兴,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中国大陆佛教迫切需要可以承先启后、开启一代宗风、建立新佛教文化的大师。净慧法师就是这样的大师。他不但是禅宗的传人、众多禅宗祖庭的中兴者,更是禅宗宗风的光大者,创造性地建立生活禅理论。长期以来,净慧法师在柏林寺、四祖寺、老祖寺、乃至海内外各大寺院举办的禅七开示中,借鉴祖师禅的宗风,深入浅出地揭示禅与人生的内在联系。

生活禅以如来禅和祖师禅为基础,但又超越后者,强调当代社会人生的契机性。净慧法师提倡生活禅,上契佛陀祖师心意,下契时代社会众生,更难能可贵的是,又是对当代人生种种“时代病态"的批判,直指人心向上。是佛教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模式。

净慧法师早期追随虚云和尚,深谙禅宗心要、精通禅法。近二十多年来,净慧法师常在各地主持禅七,把自己的所学和宗教体验如数家珍地教授给佛子,方便权巧,接引有缘众生。在历次禅七开示中,他一直围绕生活禅理念,针对当代社会人生,揭示禅与生活的不二。净慧法师根据《法华经》“善待其心”思想,结合当代人生特色,提出化解烦恼的方法。净慧法师认为,现代人要学会自我改造、不要自寻烦恼;唯有改造自心、顺应时事,人们才能坦然面对社会,面对自然界,面对种种复杂的人和事,不徒生烦恼,时时保持禅的境界。

当代人生忙忙碌碌。为了生活、家庭、工作、事业,人们总是认为无暇修行,把生活与禅修分割开来。传统的佛七法会可以帮助这些人从忙碌的生活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在一安闲的环境中,从事心灵的探索、享受精神的愉悦。但,净慧法师认为,禅七其实并不是让人从生活中脱离开来,而是学习如何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在生活中修行。即使发心参加禅七修行的人,亦要时刻记住生活与修行的不二,做到生活与学佛和修行一体化。人们要在生活中禅修,亦要在修行中生活,禅修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素质。禅七不是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家庭和社会责任。禅七后,人们怀着感恩的心态去履行这些责任,认识人与人、与社会的关系,承担责任、化解矛盾,自利利他。

生活禅理念由净慧法师于1991年首次提出。1993年,净慧法师住持柏林禅寺,举办第一届生活禅夏令营,正式推出生活禅。由于当时人们对佛教理解不深、而误解颇多,净慧法师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生活禅,担心这样做会招致教内外人士的反对和批评。但是,净慧法师坚信,生活禅理念没有违背佛法的精神,没有违背禅宗的精神,恰恰体现了佛法精神和禅精神。从那以后,他不断充实生活禅理念,开创新的实践。这样,“在许多有心人士的护持下,生活禅理念在十多年的实践中终于得到社会界和佛教界人士的关心重视、同情和支持。"生活禅得到大众的“同情和支持",这说明它是契机的;同时它亦“体现佛法精神"和“禅的精神",即是契理的。这样,契机契理的生活禅终于因缘具足,在当代中国产生了、并且迅速发扬光大。每年一次的生活禅夏令营,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主题,吸引了众多莘莘学子的参加,成为当代佛教弘化的典范,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功。它不但创造了新的佛教文化、为当代佛教注入新的血液,同时亦让社会看到佛教的“正能量”以及服务社会的“正功能”。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并非净慧法师首先提出,觉悟即智慧、奉献即慈悲,智慧和慈悲是大乘佛教之双足、是觉悟之必行。“佛教所的精神,集中到一点,就是一智二悲。”生活禅,就是用现代语言要把佛法的悲智表达出来,使人一看就知道,一聴就明白,一想就接受,在生活中落实悲智双运,利乐人天。净慧法师说:“无论是佛教所要达到的目标,还是社会所要实现的理念,都是要在‘觉悟人生’的前提下,完善、提高、优化我们每个人的自身素质;在‘奉献人生’的心态中,布施、奉献、感恩,和谐自他关系。"慈悲智慧是菩萨之实践,亦是生活禅之精神所在,这样,生活禅的实践者就是要行菩萨道,在生活中利他自利,不断下化众生、上求佛道。这也就是《华严经·净行品》中所提出的“善用其心"和“善待一切"理念的具体实践。

生活禅展现了时代精神,成为当代佛教弘扬佛法、服务人生的典范之一。净慧法师说,“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采。”净慧法师强调禅,生活禅可以帮助现代人生解除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充实精神生活、提高物质生活,圆满道德生活,纯洁感情生活、和谐人际关系。无论是传统佛教、还是禅宗都是佛法的一部分,是佛陀及历代祖师大德从佛法中开发出来帮助人们断除烦恼的理论和方法。当代人生面临着诸多先人没有遇到的痛苦烦恼,佛教徒有必要以传统佛教或禅宗为基础,不断创发出新的佛教模式和禅修法门,帮助当代人们离苦得乐。生活禅的提出和实践就是佛教就是此努力的表现。根据净慧法师的总结,生活禅即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他希望人们要把禅落实在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做到“一天二十四小时分分秒秒都在禅修"。这样,在净慧法师看来,禅在生活中,生活中到处充满禅机,生活即是禅世界。他曾创造性地运用生活禅理念来重新诠释《心经》,他说:“所谓禅在生活中,就是要‘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观照我们由五蕴组成的这个生命主体,使这种充满烦恼的生活总相来一个彻底的转变,彻底的否定,彻底的净化,彻底的提升。"

生活与禅不二,正如空色不二。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禅即生活、生活即禅。净慧法师认为,生活是事相,禅是理体,事理不二。他借用《中论·涅槃品》中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之理论,强调禅与生活亦无少分别。生活需要禅的净化,禅需要生活来体验。这样,生活禅就是在生活中观察生死之相、觉悟生命的意义。生活禅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生命自在、生活潇洒、思想空灵。这样,净慧法师在实践中,不断充实生活禅思想、建构其组织体系,提出“在生活中落实修行,在落实修行中生活"、以及“不断优化自身素质,不断和谐自他关系"等修行理念。“不断优化自身素质,就要不断提高觉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断和谐自他关系,就要广修四摄六度,使我们的人际关系在祥和、和谐、友善的气氛中,不断净化和改造,使人类真正趋于和平,使人生真正充满幸福和光明。"

净慧法师不但创造性地提出生活禅理论、逐渐丰富其思想和组织体系,而且在实践中有效地推广生活禅:把禅带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使家庭成为个人的修行道场,做到生活即禅修。《维摩诘经》云:“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诸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一切法是道场,知空寂故。"同样地,对于生活禅的实践者来说,随处作主、立处皆真,“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无别胜解。"净慧法师重新诠释了《维摩诘经》中的不二思想,强调世法的圆满即是佛法的成就,整合禅与生活、重建家庭伦理是佛教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契机点,是净慧法师生活禅重点之一。生活是人们学佛修行的道场,色、声、香、味、触、法等世间一切现象皆成为禅修、观想或觉悟的对象。这样,生活禅打破了传统佛教寺院、修行等概念,使生活赋有宗教的神圣性,由此统一了宗教和世俗。

生活禅让佛法进入人们的生活。人生有伦理和精神方面,亦包括物质方面,因此,契合当代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亦是生活禅的内容和使命之一。同时,生活禅的倡导,不但是对当代人生、家庭、社会、经济等发展的响应,而且亦是对这种发展的积极引导。2011年一月,净慧法师黄梅大讲堂,发表了《发扬禅宗优秀文化,促进黄梅经济社会发展》的演讲,就禅宗佛教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提出自己的看法。“发扬禅宗优秀文化”即是契理,“促进黄梅经济社会发展”即是契机。净慧法师认为,改革开放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但同时亦造成贫富两极分化的扩大,产生高度消费、乃至浪费现象。净慧法师特别提醒人们,注意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壤。因为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不但没有提升人们的生活素质,而且为后人遗留下无限灾难。因此,他希望当地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生态,为了有效地巩固物质财富、丰富精神财富,净慧法师提出“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八字方针,强调感恩、包容、结缘的重要性,以期改变中国社会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社会和谐和道德伦理的建设。由此可见,净慧法师生活禅,不仅仅契合当代中国社会,更难能可贵的是,相应地提出对治当代社会人生病端的佛教良方。

净慧法师深信生活禅契理契机,是佛教在当代中国弘扬的最佳方式,故近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活禅理念的开发、和社会宣传。他认为,生活禅化、禅生活化,这是生活禅的本质,也是佛祖心地法门。净慧法师发愿“要在今天的社会把禅发扬光大,要使禅生活化,要使生活禅化,要让禅走入社会,走入千家万户,落实在每一个人的心灵上。”生活禅是净慧法师一生佛法实践的结晶,亦是其悲心智愿的体现,具足时代精神。当前,生活禅已成为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典范,正以强大的生命力传播光大。因此,虽然净慧法师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生活禅仍然将带领中国佛教走向未来。

更新于:2020-08-04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