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印光大师对蕅益大师净土教义的继承与弘扬
余池明
净土宗第九祖蕅益智旭大师,博极群书,著述宏富,一生著作五十余种,二百三十余卷,集佛学思想之大成,而归宗于净土。在净土宗的教义方面,大师通过《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在天台圆教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净土宗理论体系。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以净土法门统摄五乘,由提倡家庭教育和因果报应而普化社会,为近代佛教复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研究印光大师文钞和行谊可以发现他不仅对蕅益大师极为赞叹,而且继承和弘扬了蕅益大师关于诸宗归净、以信愿行三法为念佛法门宗要的净土教义以及儒佛会通的思想。蕅益大师的净土教义是印光大师净土教义最主要的思想源泉之一。正如弘一上人引永嘉周孟由居士赞印光大师语中说的印光大师:“宪章灵峰”,也就是说效法灵峰蕅益大师。下面就从几个侧面看印光大师对蕅益大师净土教义的继承与弘扬。
一、两位大师示现的相似点
两位大师的读书和出家颇为相似。在读书时代,两位大师都示现以圣学自任而辟佛。蕅益大师“十二岁就外傅,闻圣学。即千古自任,誓灭释老。开荤酒。作论数十篇辟异端。梦与孔颜晤言。”印光大师“年当志学,不逢善友。未闻圣贤传薪之道,争服韩欧辟佛之毒。”蕅益大师“十七岁。阅自知录序。及竹窗随笔。乃不谤佛。”印光大师是由于多病反思而觉悟自己的错误。两位大师都由儒入释,出家弘扬佛法。两位大师的这种示现是为了对治程朱宋明理学对于佛法的辟拨,化导儒者(读书人)消除辟佛的谬见。
二、印光大师对蕅益大师的赞叹
印光大师对蕅益大师极为赞叹,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赞叹大师的本迹,二是赞叹大师的著作。
(一)赞蕅益大师本迹
印光大师在莲宗十二祖赞颂的清九祖北天目灵峰智旭大师赞中高度概括了蕅益大师示现之迹,即大师一生行谊、宗教证悟和弘扬净土的贡献。赞词说:“幼即信佛,随母礼诵。入塾宗宋遂放纵,读竹窗自讼。力弘大乘,冀同出陷阱。宗乘教义两融通,所悟与佛无异同。惑业未断犹坏器,经雨则化弃前功。由此力修念佛行,决欲现生出樊笼。苦口切劝学道者,生西方可继大雄。” (印光法师续编卷下莲宗十二祖赞颂)
印光大师在《重修九华山志序》和《江苏吴县佛教会通告各寺院僧众巽言》两文中进一步介绍了蕅益大师的经历。前文说:“钟大朗,苏州木渎人,其父母祷观音而生。幼时随父母礼诵,及入塾,闻圣学,即以圣学为己任,因不礼诵,而辄作辟佛文字。后见莲池大师自知录序,始知愧悔,不复辟佛。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发心学佛为居士。遂研究天台,禅宗各书,各有所得,乃礼憨山大师门人出家,法名智旭,字蕅益。其戒行净若冰雪,其见地明若日月。而且注重净土一法,以末世众生,不仗佛力,决难现生了脱生死。一生弘法,不作住持。多居北天目灵峰寺,故后人每以灵峰称之,实未为灵峰主人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重修九华山志序》)后文说:“明末,蕅益大师,木渎钟氏子,天姿聪敏,少即随母吃素礼诵。七岁读书,以圣学自任,誓灭释老,开荤酒,作论数十篇辟佛。十七岁,阅莲池大师自知录序,及竹窗随笔,乃不谤佛。后遂极力研究,二十四岁出家,彻悟自心,深入经藏。一生著述数十种,均为古今不多见者。”(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江苏吴县佛教会通告各寺院僧众巽言)两文之前文是以蕅益大师为例阐明诸佛誓愿能令“有迷之浅而宿根深者,一闻佛教,即得了悟,信受奉行。”后文是以蕅益大师为模范激励佛教会僧众“各奋发大心,以期上续佛祖慧命,下作众生福田。”
在另外多篇文章中,印光大师进一步说明蕅益大师的本地是久证法身,乘愿再来的法身大士。告戒学人大师的行解,事理圆融,凡所著述,机理双契。完全可以依从,切不可诽谤。如说:“蕅益大师久证法身,乘愿再来。其学问,见地,行持,道德,不但末法不多见。即隋唐佛法盛时,高人如林,若在此时,亦属出类拔萃之不思议大士。凡所著述,机理双契。阁下但将唯执训诂为是之心放下,息心研穷而体会之。其法喜之乐,当独契于心,而不能开口向人言之。何也,以其所得皆失,而归无所得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一复丁福保居士书五)又说:“蕅益大师,已证法身,乘愿再来。初现阐提之迹,后为如来之使。一生行解,事理圆融。”(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重刻序)
印光大师在复永嘉某居士书五中说明了蕅益大师示现所证的品位:“蕅益大师临终有偈云:‘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名字位人,圆悟藏性,与佛同俦。而见思尚未能伏,何况乎断。末世大彻大悟人,多多是此等身分。”印光大师说蕅益大师的本地实不可测,之所以示居名字位,就是为了显示“实相之不易证,后进之难超越。实恐后人未证谓证,故以身说法,令其自知惭愧,不敢妄拟故耳。”(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
(二)赞蕅益大师著作
印光大师对蕅益大师的著作是全面肯定和赞叹。如说:“一生注述经论四十余种,卷盈数百。莫不言言见谛,语语超宗,如走盘珠,利益无尽。” ①这是对大师著作总的赞叹。其中最集中表现则是对蕅益大师《弥陀要解》的赞叹,可以说赞叹到了极点和无以复加的程度。敬列如下:
“极直捷要妙者,莫过于蕅益之《要解》。” ②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理事各臻其极,为自有此经以来之第一注解。”劝濮大凡居士“当以之为的,则他日往生品位,咸不得与阁下齐肩矣。” ③
“其开首《弥陀要解》,自佛说此经以来,为西天、东土中,绝无而仅有之注解也。”④
“《弥陀要解》一书,为蕅益最精最妙之注。自佛说此经以来之注,当推第一。即令古佛再出于世,现广长舌相,重注此经,当亦不能超出其上。” ⑤
对徐福贤女士开示说:“若欲研究,《阿弥陀经》有蕅益大师所著《要解》,理事各臻其极,为自佛说此经来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矣。不可忽略,宜谛信受。” “《弥陀要解》,乃大师自注。文渊深而易知,理圆顿而唯心。妙无以加,宜常研阅。”⑥
对于蕅益大师的其他著作,印光大师或作序赞叹,或向弟子推荐,或指出诽谤者的错误。
如赞叹《四书蕅益解》说:“又念儒宗,上焉者取佛法以自益,终难究竟贯通。下焉者习词章以自足,多造谤法恶业。中心痛伤,欲为救援。因取《四书》、《周易》,以佛法释之。解《论语》、《孟子》,则略示大义。解《中庸》、《大学》,则直指心源。盖以秉《法华》开权显实之义,以圆顿教理,释治世语言。俾灵山泗水之心法,彻底显露,了无余蕴。”⑦
赞叹《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诚可谓反本还元之妙法,即心作佛之达道也。”⑧
赞叹《教观纲宗释义》“俾学者悉知如来说教之意,与夫禀教修观之法,有如导归宝山,直授摩尼宝珠。”⑨
印光大师还认为蕅益大师对法华经注疏的发挥远胜余师。(10)四十二章经的注解,唯蕅益大师为得其宗。(11)
弘一大师听到有人非议蕅益大师的《大乘起信论》,来信向印光大师请教,大师开示说:“讲起信论,虽不必定宗裂网疏,然决不可谓裂网为非。此决定不易之法也。灵峰著述,千古少有。彼等正眼未开,不知其要,故辄吠影以惑初学。果真具正知见者闻之,则彼之心腹,彻底了知矣。灵峰老人,乃末法绝无而仅有者。其言句理事具足,利益叵测。随人分量,各受其益。”(12)驳斥非议者正眼未开,自误误人。
周群铮居士对蕅益大师著作入藏少产生疑惑,印光大师详细分析了清藏的历史背景,说明入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蕅益大师是在南方著作的,刻藏时,其著作北方还没有。指出:“不知世务之人,一归之于世宗不取,可谓诬罔世宗。使世宗若全见蕅益著作,断当具足入藏,一部不遗。”又指出:“若言习气,蕅益可谓绝无。而一般瞎眼禅和,谓为徒有文字,未得大悟,贡高我慢。此等人乃仰面唾天,何得据以评论耶?至于毁世宗者,亦与毁蕅益者知见相同。皆道听途说、随声附和之流辈耳。”(13)
三、对蕅益大师教义的继承与弘扬
关于印光大师对蕅益大师教义的继承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印光大师对于净土宗判教的思想受到蕅益大师的深刻影响。判教是各宗各自依据所宗的经典和教理对佛说一代时教进行的总结判释,以确立自宗的地位。印光大师判一代时教为通途法门(包括禅、教、律)和特别法门(指净土法门)两大类,认为净土法门“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以一切诸法,溯其原始,无不从此法界流,要其终极,无不还归此法界。”(14)这一思想受到蕅益大师所说“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15)的影响。“圆超”就是“高超”,“圆收”就是“统摄”。蕅益大师又说:“信愿持名一法,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16)笔者认为正因为净土法门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所以能够统摄一切禅教律;正因为横与一切法门迥异,所以高超一切禅教律。进一步探讨,上述判教的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一实相印开出三学,故三学一源,禅教律一致。由一法具一切法名圆的圆教理,故净土圆顿法门圆收统摄一切法门。另一方面,由阿弥陀佛的弘誓愿力成立的净土法门,使博地凡夫可以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这是净土法门的超胜处。
2、继承了蕅益大师以信、愿、行三法为宗的净土教义体系。上文谈到印光大师对蕅益大师《弥陀要解》赞叹至极,在实际的弘法中完全依据《弥陀要解》所阐明的净宗教义体系,按照信、愿、行三法的架构来展开弘法,完全运用蕅益大师“事持”、“理持”、“一心不乱”等范畴。《与徐福贤女士书》和《与陈锡周居士书》就是印光大师系统开示信、愿、行的代表作。又如在《净土指要》中指出:“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非信何由发愿,非愿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证所信而满所愿。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基本上引用的是蕅益大师原文。从往生的条件来看,继承了蕅益大师关于“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的论断。从往生之土来看,继承了蕅益大师《梵网玄义》和《弥陀要解》的四土论,并进一步阐明“实报与寂光,原是一土。约理性,则名寂光,约果报,则名实报。寂光无相,实报具佛刹微尘数庄严胜相。破一分无明,分证实报,亦分证寂光。无明破尽,则为究竟实报,究竟寂光。讲家取其易晓,以分证者归实报,究竟者归寂光。须知实报,寂光,皆有分证,皆有究竟也。”(17)
3、继承了蕅益大师以佛摄儒的思想。所谓以佛摄儒,就是站在佛法的立场上,高屋建瓴地将儒家圣贤之道纳入五乘佛法的适当位置。蕅益大师著《周易禅解》、《四书蕅益解》等,印光大师评价说“秉法华开权显实之义,以圆顿教理,释治世语言。俾灵山泗水之心法,彻底显露,了无余蕴。”印光大师继承这一思想,阐明《大学》的关键“格物”的真正意思是格除自心的私欲。撰《儒释一贯序》阐明:“儒佛之本体,固无二致。儒佛之工夫,浅而论之,亦颇相同,深而论之,则天地悬殊。”同时大力提倡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将儒家伦常之道摄归佛教人天善法。这与蕅益大师以佛摄儒同一作略。
关于印光大师对蕅益大师教义的弘扬,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在对弟子们的书信中开示蕅益大师所阐明的信愿行宗要,并常劝人读《净土十要》,尤其是《弥陀要解》。如对高邵麟居士说:“若论念佛法门,唯以信愿行三法为其宗要。三法具足,决定往生。若无真信切愿,纵有真行,亦不能生。况悠悠泛泛者哉?蕅益所谓‘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三世不易之常谈,三根普被之妙道也。宜通身靠倒,庶亲证实益耳。信愿行三,《十要》中皆悉详示。而第一要,《弥陀要解》五重玄义中,第三明宗,发挥三法,最为精详。其后节节段段,皆有指示,宜细参阅。”
还有一些具体事例值得一提:
如大师在普陀山法雨寺潜修期间,曾应寺众坚请,讲《弥陀要解便蒙钞》一座。
再如搜求蕅益大师《净土十要》原本,并大力流通。《净土十要》从前的木刻本,都是蕅益大师门人成时大师的节略本。由于成时大师,聪明过人,过于自任,随阅随节,并未再阅,故致其中毛病层层。有词不达意者,有口气错乱者,有文意全反者。大师鉴于这一点,早在民国七年(1918)春,在徐蔚如居士到普陀山来拜访时,就托徐居士搜求净土十要各篇的原本。随后徐居士先刻《弥陀要解》、《西方合论》二种。直到民国十九年,十要原本全部找到。大师作序,倡募流通。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原本净土十要并附本共五册在国光印书局印刷出版,本装一千部,洋装三千部。
三是在撰《净土决疑论》时以解答禅者对于《弥陀要解》的误解作为发起因缘。
纵上所述,蕅益大师时处明末清初,印光大师时处清末民初,虽然中间隔了三位祖师,但印光大师净土教义的核心思想继承自蕅益大师。印光大师把净土宗普遍弘扬开来,使蕅益大师的净土教义深入民间,取得了最突出的成就。(本文为提交2007年10月27日蕅益大师佛学论坛的论文)
注释和参考文献:
①依蕅益弟子成时所著《蕅益大师宗论序》及《续传钞录》,共有四十七种。莆田广化寺所出的《蕅益大师全集》,收有五十种。综合两者的说法,共计五十三种,加上全集未收录的《十善业道经节要》、《礼拜观想偈略释》一卷和《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忏》一卷,则目前可见到的大师著作有五十六种,二百三十多卷。
②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重刻《弥陀略解圆中钞》劝持序
③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濮大凡居士书;
④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⑤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⑥增广印光印光法师卷一与徐福贤女士书;
⑦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四书蕅益解》重刻序;
⑧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重刻序;
⑨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教观纲宗释义纪》重刻序;
(10)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三复刘观善居士书二;
(11)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三佛说四十二章经新疏序;
(12)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与弘一上人书;
(13)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复周群铮居士书一;
(14)增广印光法师卷三归宗精舍同修净业序;
(15)、(16)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17)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念佛居士书;
(18)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学习净土法门,对一般的信众来说,或者一般没有接触佛教的人,还是要有一定的善根的,因为他猛的一听、不容易相信,就是西方极乐好像不可琢磨,虚无飘渺。 再加上我们受的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居士: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法师: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印光大师是位非常厉害的高僧大德,我们平时学习佛法的时候是可以多多的看一看印光大师的佛法讲解,这样我们是可以避免少走一些弯路,而且这对我们今后的修行是有很多的好处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8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先觅安下处者,修净土之谓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来之谓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莲华中,不落恶趣之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修净土的重点在修孝道吗?居士:我是一名修净土的佛子,可是弟子觉得修净土着重在孝道,净业三福也教给我们修行的规范,是否对呢?更深入一点讲,《地藏菩萨本愿经》是讲孝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6
马祖道一大师开示大珠慧海禅师大珠慧海禅师,初次到江西见马祖道一大师的时候,马祖大师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大珠慧海禅师回答:“我从越州大云寺出发到这里来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2-14
印光法师:因是种因,果是结果。由此因而得此果,是因果义。又因是所作者,果是所受者。种善因必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果。因果为入道之初门。修净土者,不信因果,何以警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4
伍、八识规矩颂讲话《八识规矩颂》为玄奘大师所造。“圆”必依“规”,“方”必依“矩”,此造物的法则。玄奘大师欲在“八识”之下,分配“心所”的多寡,以及“性”、“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玖、因明入正理论讲话大前提——凡主张断欲者,都是会灭种族,小前提——佛教是主张断欲,断 案——故佛教是会灭种族。这是对于“民族主义”相冲突。大前提——凡主张戒杀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七、几个小问题今天我要随意讲的几个问题:(1)宣传佛教与国家有没有关系?(2)佛教徒对于国民有没有利益?(3)要国家还要佛教否?(4)要国家不要佛教可以吗?希望在座诸君,以学者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二、迷信的辩论在一个野外,遇到一班远足的朋友,我们的辩论会,就在一条小溪边,濯足的濯足,洗脸的洗脸,拭目的拭目情态下开始了。起初由一个在旁边乱石上坐着而颇为滑稽的甲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叁、唯识三十颂讲话《唯识三十论》之本颂系世亲菩萨最后所作,惜自未释论。迨后由陈那菩萨等先后作释,共有十家,而以护法菩萨的正义,玄奘法师为之传译。后由窥基法师所请,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二六、怎样叫做清净怎样叫做清净?现在把它分作五段来说明:甲、清净的内容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单纯,其实,分开来也有好几种:(1)一般人所说的清净,以为是只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三、作人希望世间作人,倦眠晨作,饥餐渴饮,类皆已易数十寒暑;或望购爱国奖券作富翁,或望造时世之豪杰,诸如此类无不知之熟矣,岂尚有其他作人之希望应讨论欤?虽然,人富不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呢?如果说人是有衣,有食,有住,有行,有工作,有生殖,有团结,有智巧;这样简单答覆的话,那么,畜生虽然没有衣,但是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七、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已成为现代一般人的疑问。例如以酒敬客,也算是宾主间道义上应有的事,算不得是一件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一遇到饮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四、成佛希望四大希望——第一,作人希望,第二,脱苦希望,第三,得乐希望,业已次第讲过;今天继续来讲第四《成佛希望》。在讲《成佛希望》以前,应当讨论如何叫做佛?觉悟世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三、责任与光阴一个人看他肯做事不肯做事,那是看他肯负责任和不肯负责任来判断。假定不肯负责任的话,连自己家庭中的事业,他也是不愿意去做,何况与他不关痛痒的事情呢?果能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一一、辩论术的结构今天在座诸位多半是知识份子,所以我今天讲的题目是辩论术的结构,作一种学理的研究,不是对普通人讲的。佛经上所谓三藏是《经藏》、《律藏》、《论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
净土释疑新论(一)净土释疑新论(二)净土释疑新论(三)净土释疑新论(四)净土释疑新论(五)净土释疑新论(一)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彻悟禅师,尝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净土一门,信尤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8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序金紫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尚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裴休撰夫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1这次我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是个做生意的人,他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伙计不听话。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这里被称为“人间净土”是一座雄伟的古老佛刹,可容纳1000僧人楚布寺位于西藏拉萨以西60公里堆龙德庆县西北楚布河上游,海拔4300米,距西藏拉萨市西郊约七十公里外,是噶玛
悟性时光时间:2025-02-06
壬二、略明因人灭恶生善功德因人指的是菩萨,菩萨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好处呢?灭恶生善。假设我们今天不受持楞严咒又有什么过失?癸一、明不持之失【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观心论(并序)(亦名煎乳论)天台修禅寺沙门智者述问曰。佛经无量。论亦甚多。弘法之人诜诜盖世。听受之众无处不有。是则法雨普津四众。露润利益无边。何所见闻。更何利益而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维摩义记慧远大师 著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义记一帙至。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现代高僧广元老和尚住在承天寺时,他说自己没有福报,不敢接受供养,于是就去住山洞,一住就是13年。13年后,他回到寺里,还是不住寮房,而要求守大殿。但大殿不能安床铺,因此他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义记一帙至。余得之欣然。读之虽不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你想想看,银河对齐这个事情,科学家知道,束手无策,佛法知道有办法改变它,为什么?整个宇宙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的,我要想改正它一点毛病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我能创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四教义卷第六第四约圆教明位。释净无垢称义者。圆教诠因缘即中道不思议。佛性涅槃之理。菩萨禀此教门。理虽非浅非深。而证者不无浅深之位。今明圆教入道。亦具有四门。一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摩诃止观卷第二上二劝进四种三昧入菩萨位。说是止观者。夫欲登妙位非行不阶。善解钻摇醍醐可获。法华云。又见佛子修种种行以求佛道。行法众多略言其四。一常坐。二常行。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九明修证无漏禅。今明无漏有二种。一者对治无漏。二者缘理无漏。故大集经云。有二种行。一者慧行。二者行行。行行者。即是九想背舍等对治无漏也。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正入道场用六斋日。此日太子四天王使者等。诸天善神下来人间。检校善恶。见修善者。即注善簿。安慰守护。为现瑞相。令行者心生欢喜。增益善根故)行者初欲入道场之时应自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摩诃止观卷第四下第三闲居静处者。虽具衣食住处云何。若随自意触处可安。三种三昧必须好处。好处有三。一深山远谷。二头陀抖搂。三兰若伽蓝。若深山远谷途路艰险。永绝人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二分别禅波罗蜜前方便第六(释此一段有三卷。今之一卷正释外方便。是中明调伏欲界粗心中。浅近方便寻者。想不便疑一向涉事浅近说易行难。岂得即论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什么是真念佛?在家自修。世间第一道场现在社会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变化之大、变化的快速没有人能想像得到,在这个时候找一个同参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们修行自己一定要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所以宇宙出现不是爆炸,大爆炸讲不通。佛讲的是一念不觉,就是这个波动现象出现了,一出现的时候,整个宇宙同时现前,叫一时顿现,没有时间间隔的。照弥勒菩萨讲,这速度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真诚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诸法实相,就是常寂光。它起作用,对自己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理想国,它是事实。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介绍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许有人要问: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像阿弥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蕅益大师示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种种三昧。无不从此三昧流出。无不还归此三昧门。盖至圆顿之要旨。亦三根普利之巧便也。众生心性。一而已矣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蕅益大师简介明代高僧(1599~1655),吴县(江苏)木渎人,俗姓钟。号智旭字蕅益,又号八不道人。由于晚居灵峰(浙江杭县)建寺、创社、著书,故世称灵峰蕅益大师。少好儒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灵峰蕅益大师著录自学菩萨戒法狮山净业学人会性敬辑稽首三身圆满尊,一切真如觉性海;称彼法界等虚空,种种庄严大愿海;果因交彻不思议,菩萨一切修行海。亦礼阿弥陀如来,观音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学佛,无论出家在家,最重要的是修清净心。你要是懂得修清净心,一切时、一切处,不迷惑、不染污,远离邪知邪见,你就幸福,你就快乐。幸福和快乐,不是说你财富多、地位高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我们看到老化,加速度的老化是在什么时候?退休。因为没有退休的时候,他有工作,每天忙着工作,上下班很辛苦,他忘记了,没有想到他老。这一退休,没工作干了,他想到老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有机缘天天听经、念佛,是天下最有福报的人!真正修道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所以要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 人生苦短,人生太苦了,人生太短暂了,愈是年岁大愈容易体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整个社会反常。反常就是违背了自性,这是从咱们佛家来说;如果从世法来说,违背了伦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