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浴佛节上的讲话: 都摄六根 净念相继
----徐恒志老人讲于上海佛教居士林
(1999年5月22日)
各位同修,各位居士:
今天四月初八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生日,也就是所谓浴佛节。我们礼拜仪式已做过。释迦牟尼佛是印度人,本来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叫悉达多。父王本想他作为接班人,但释迦牟尼佛心目中不想做皇帝,特别是在游四门后,看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种种苦恼,看到病人、老人、死人和出家和尚,对他触动很大,一直想出家修行,父王当然不同意他出家,因此,双方纠缠很久时间,后来终于离开了他可爱的妻子和家庭,牵了一匹马,走向修行的地方。在修行过程中遇到了许多苦恼,碰到了许多外道。这些外道虽是修行的,但解决不了生死。佛法的目的是要了生脱死。释迦牟尼佛了解到无量众生受到种种苦恼,正如《法华经》所讲:“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学佛人都晓得人生有许多不如意之事,非但身体上生老病死,在心理上怨憎会、求不得、爱别离、五阴炽盛等种种痛苦,每一位学佛居士都有切身体会。释迦牟尼佛经过了许多艰难弯路,六年之后,在菩提树下静坐观照,夜睹明星,豁然开悟。照见自性不生不灭的实相境界。证到实相境界之后,了解世间一切事事物物都是假的。为啥是假的呢?因为都是因缘所生。《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是虚妄?因为是因缘所生,所以是虚妄靠不住的,生生灭灭,不断变化。释迦牟尼佛夜睹明星,开悟以后,了解到世间一切众生所受苦恼都是冤枉,都是不了解事物的真理,不了解自性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实相境界,这实相境界是人人都有的,每一位修行的居士对这一点首先要相信:就是任何人都有佛性。《华严经》讲“信为道源功德母”,如果不相信自己是佛,修行就不能成佛。虽然我们现在不是佛,还要经过许多修持功夫,但是从理体上讲,我们本来是佛,这一点对我们每一位修行居士来讲非常重要。
各位同修,各位居士:
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根据大悲心,讲了许许多多妙法,根据天台宗智者大师所讲的五时八教,他先讲华严时,讲大乘教理,很深,一真法界就是以万行因华,去庄严此佛果,所以叫华严。小乘人听了之后,莫名其妙,因为华严经所讲,来听的都是法身大士,所谓法身大士是破无明,见法身。我们普通凡夫在教理上讲有三惑:见思惑;见惑,初果断见惑。我见、邪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见惑断了之后,叫须陀洹。译为入流,入圣人之流,见惑断了之后,其思想境界就不同于我们凡夫。凡夫是人我是非,以我为中心,处处我执。在见里,我见也就是身见非常厉害,有我见之后,有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乃至于有许多是是非非。还有边见,或断或常,有些以为人列之后,就完结了,一切断灭,叫断见;还有一种叫常见,人死之后灵魂不灭。各位,佛教不讲灵魂,灵魂还是生灭的东西,正像佛教所讲的业识。业识也是生生灭灭的东西,不是真正不变的。因此,或说断,或说常,这叫边见,着于二边。还有邪见,邪见是不信因果。因果难道可以人不信吗?但我们在明白佛理之前,在未接触到圣贤的言教之前,许多人就不信因果,但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做了坏事,迟早要受到恶报,做了好事,迟早要得到善报。譬如在困难时,人家帮你忙,虽没马上报答他,过了一定时期,当他困难时,你一定想法去报答他,否则心里会不安。同样,你待人一分好,甚至于在小地方协助他,他总要想法子来报答你。当然,佛教所讲的因果,更加远、更加深。不但讲前世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还讲因果通于三世。有些人讲我心里并不坏,也并不想害人,但碰到事情、碰到命运总是不好的。实质上因果是很复杂的,可能宿世、前几世情况就不可能了解。因此,我们还是要相信佛讲的话,有因必有果。须陀洹破了见惑之后,三界见惑与疑全断了,进一步要修思惑。思惑是经常现前的,就是使我们苦恼的贪、瞋、痴、慢。办为思惟道中才能断这个惑、所以叫思惑。见思惑还是粗惑,到大乘境界非但见思惑要破掉,还要破尘沙惑,无明惑。破尘沙惑后,思想境界进一步提高了,对于一切众生如尘如沙的烦恼并不怖畏,“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救度众生,破掉尘沙惑。破尘沙惑之后,等于破了细惑,还有个微细的惑,就是无明惑。这三种迷惑到初地菩萨破了无明惑,就成为法身大士,所以初地菩萨是大乘见道位,小乘见道位是须陀洹。大乘见道位就是初地菩萨,初地菩萨破无明,见法身以后,部分见到了自性不生不灭境界,广大圆明的佛性与一切诸佛平等无二。所以《金刚经》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法即真如之法、实相之法,无有高下,人人都有份。这样就能提高我们信心,我们学佛是一个非常积极、奋发向前的境界。许多人说佛教迷信,是求福报、求发财、求儿子升大学,实质上完全不是这回事。当然佛教也讲求福报,也讲消灾免难,也讲解除病痛,但是主要目的不在此。主要目的,学佛的居士、学佛的同修,必须要了解,否则会被人讲你是迷信。应该如何来认识佛教呢?我们所谓修行,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的,就是要认识自己本有的实相境界,要认识自己不生不灭的东西。从世间法来讲,我们所有的一切,眼前的一切事事物物,不管物质上的东西也好,精神上的思想境界也好,无不是生生灭灭的。学佛的目的就是要你开悟、明白自己本有的实相境界。因此,这是学佛的关键问题。如果不是从这根本上下手,从根本上着眼,慢慢就会不相信佛教。因为求福报、求消灾免难,虽可求到,有求必应,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但毕竟不是究竟解决问题。临命终时,如果平常没有深入的定慧功夫,难免要流转六道,有生死之苦恼。因此,我们修佛法过程中,非但要除掉粗的见思惑,也要除掉尘沙惑、无明惑。一般来讲,叫粗惑、细惑、微细惑。可见,我们要除掉烦恼、妄想是不简单的。无始以来不曾离开过烦恼习气,烦恼者,就是贪、瞋、痴、慢、疑、恶见,所谓根本烦恼。这些习气人人都有,譬如见色闻声,心难免要***。投胎到世间上来以后,就是被六尘境界所流转,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来时,都要随它流转,自己不能作主,所以流转生死。要处处自在作主,这是修行的重要关键。我们可以考量自己,究竟我这修行能不能了生死;究竟这修行有没有效果。在平时境界来时,喜怒哀乐来时,能不能自己作得了主。如果作不了主,毫不客气还是要生死流转,无有止境。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可以说一直要受苦流转下去。当然,我们学佛的所有善根还是带了去,不会消灭。即使现在功夫不到,不能做到随缘自在,但念佛功夫、打坐功夫决不消失。佛世时,有一老人到释迦牟尼佛处号啕大哭,佛问他为什么哭,他说要想出家修行。当时舍利弗等几位弟子不让他出家。为什么不让他出家呢?认为这老人没有善根。因释迦牟尼佛关照过,没有善根的人,不可能出家。所以他大哭。佛陀明了这情况后,凭智慧观察,说他可以出家。这样按佛陀的意思,就让他出家了。弟子就问佛陀,你过去讲过,没善根不让出家,为什么现在又让他出家。佛讲过去八万劫前,这老先生在山林中碰到一只老虎,老虎见到他就赶过来想吃他,他发现后马上爬到树上,老虎无法吃他,过一会儿就走掉了,老人下树庆幸自己拾到一命,无意中口念一声“阿弥陀佛”。经八万劫后,这种子还在,而且成熟了,到佛世时,这句阿弥陀佛种子出现,就出家,而且具足善根。就是当时从树上下来时念一声阿弥陀佛的善根,八万劫不消失。《法华经》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就是念一声阿弥陀佛,就能成就佛道。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讲了无量法门,断见思惑的法门,破无明的法门,种种法门都有。断见思惑什么境界,有些大德可能还不太熟悉。所谓破见思惑,就是日常之间,财、色、名、食、睡五欲境界中能作得主,能转化得了,就叫破见思惑。见思烦恼都破掉了,这是阿罗汉境界。阿罗汉翻为无生,见到无生本性,所以到阿罗汉地步,就能了生脱死。他不是由阿弥陀佛接引往生,是凭自己力量就能了生脱死。但有些根性高的还可由小乘转大乘,非但自己了生脱死,还要救度众生了生脱死。《法华经》中讲“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十方佛土中只有一乘法,一乘就是佛乘,就是成佛。所谓二乘、三乘、阿罗汉、缘觉、辟支佛,这些都是善巧方便。正如《法华经化城喻品》中讲的一样,在半路中化一城子给大家休息休息,因为众人是一听到佛道长远,三大阿僧祇劫,有些退堕,太辛苦了,所以佛讲可以成道、成阿罗汉、成辟支佛,实质上是善巧方便,好比长途旅行,半路中到一城子中休息一下。弟子们很高兴,总算到了目的地。但在城子休息好后,又要前进,回小向大广度众生,所以归根到底没有二乘三乘。十方佛土,就是讲一乘。从这里我们可以相信,更得引起我们信心,在座的每位居士既然已经接触佛教,一定能成佛,与佛菩萨一样“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所以佛的开示,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小乘见思惑断了之后,了分段生死。分段生死是分分段段的,像父母生我们身体,一段一段有形色的,这个生死叫分段生死。断了贪瞋痴慢疑各种烦恼,各种污染,依靠自己力量把分段生死了脱。有些弟子知道这不是究竟的,回小向大发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一方面自度,上求佛道,成就无上菩提;一方面下度众生,见众生苦恼而去救度。因为众生心性与我一样,我有苦恼众生也有苦恼,无二无别。另一方面从佛教角度来看,许多众生互为眷属、朋友,甚至于有许多众生是我过去的父母。清定老法师开示时经常讲“一切男子皆我父,一切女子皆我母”,生生世世不离开生缘,不离开这亲属关系。因此,不要忘记众生。在眼前来讲,每一位同修的家庭,可以自己观察,没有苦恼、没有烦恼逼迫的很少,即使有钱有势、有名有利地位的,也不久就转化,一切无常,都是假的。虽然是假,也得假戏真做,还是要认真对待,照样应付。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开世间觉”,否则,难免人家讲佛教是消极的。
佛法是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并不是叫你消极逃世。《金刚经》有句话可证明“一切法皆是佛法”。因为一切法皆是佛法,“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都是佛法。过去有些大德说法时,上座醒木一拍,就下座了,说法说好了,拍醒木就是佛法。今天浴佛节向释迦牟尼佛顶礼、浴佛、拜愿,这是事相,但事相就是理性。我们修行人一定要注意这点,理性上本来空无一物,一切烦恼就是菩提,一切生死就是涅槃,了无一法可得。但不能抛弃事相,理性要顾到,事相也要顾到,理事不二。今天四月初八大家来顶礼释迦牟尼佛,就是事相,这事相就是理性。所以在佛菩萨圣诞、出家、成道日子,凡是有佛事可做的,我们佛弟子都来顶礼、供养、很好。佛教中有两句话“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在佛法佛事门中任何活动,布施、供养、礼拜、赞叹、回向,这一切一切都是佛事,这佛事门中不舍一法,每一法都有利于本心的修证,有利于证到自性的清净三昧。还有一句“实际理地,不受一尘”,实际从理性上讲,对六尘境界一点不随流转。从理性上化空,从事相上照做,但不粘不着。《金刚经》中处处讲破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一切相、我相、法相、空相等全破掉。但又讲布施波罗蜜、忍辱波罗蜜,讲修一切善法,都是理事不二,理就是事,事就是理。修行人对于理事不二这一点应很好领会。我们聚在一起庆祝释迦牟尼佛生日,因缘十分难得。而且人生无常,佛问弟子人命有多久,有的弟子讲几天吧,讲不定过几天就死了,化掉了;有的讲人的生命很快,一餐饭的时间就死了,现在心肌梗塞、脑血栓特别多,一下子就死。但释迦牟尼佛认为还没讲到点子上。“人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就生命结束,与世界告别、与亲人告别,这完全是事实,在现实世界中也可看到、听到。在医院里生癌的,特别是心血管病的,子女送进去后,第二天就死了,人命真的在呼吸之间。根据释迦牟尼佛讲的不生不灭的实相境界,我们还是要深刻的体会,才能获得学佛的利益。
第二部分简单讲修行的方法。众生根性万有不齐,众生习惯、环境、文化、背景都不同。所以释迦牟尼佛五时说法,说无量法门。但这些无量法门中,都是靠自力,说难也不难,只要把妄想转化,把我执转化。我们修行惟一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转化我们的妄想、习气。我执者,就是以我为中心,这“我”就是法相中的第七识,第六识专门是分别的,是是非非;第七识好比货物进来,要经过他检查好、坏、是、非,第七识是以我为中心来看待一切事物,是我执。第八识好比检验员检验过后送到仓库。因此,六识是分别依、七识是染净依、八识是根本依,互相依赖,主要转化第六、第七识。从法相来讲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和第八识都是现量的。所谓现量者,他本身不起分别,起分别最容易造业的是第六识、七识,而第六识、七识中最猛烈的是第六意识,第六识是我们普通讲的妄心、妄想。因此,修行通过一定的方法,把妄想、我执转化了,就成就菩提。当烦恼妄想转化后,清净的境界就是菩提心。不必怀疑,佛菩萨一直都有这样的开示,《楞严经》所谓“狂性自歇,歇即菩提”。所以我们修行时,修任何法门都是把妄念化空,把我执破掉,就能成就菩提,因为无始以来的习气在第八识里都含藏起来,八万劫前念一句阿弥陀佛还没忘记。在修行时种种习气都会翻出来,如没办法对付它,就要受生死流转之苦。众生毕竟是众生,苦恼很深,释迦牟尼佛深慈大悲,因此,说了种种法门之后,又说了净土法门,净土法门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今天将念阿弥陀佛的道理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修持有限,非常浅薄,也不一定讲得清楚,供大家参考,互相交流。
释迦牟尼佛见一切众生业障深重,见思烦恼不断涌现,因此,在许多经典中讲到西方极乐世界。特别是大本《大乘无量寿经》、小本《阿弥陀经》中讲得很是明确,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阿弥陀佛如何成佛?法藏比丘如何发愿?特别大本中劝谕策进,讲得入木三分。小本中很重要一段:“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连续念佛到七天(七天不是一个定法,不能把佛法看成一成不变),要求达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四字很重要,就是一心不乱嘛!因此,临终一关每一个修行居士都要碰到,究竟能不能了脱生死,是不是自心颠颠倒倒,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这时亲爱别离,大哭小嚎,悲伤哀悼,难免心有所动,或财产、子女、房子放不下,或债权债务放不下,临终时,这样要了生脱死就较困难,因为其心颠倒不安。心不颠倒就是正念头分明,临终时万念皆空,欢欢喜喜上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释迦世尊为我们开导,弥陀世尊慈悲接引,我们按佛的教导依法修持,就可往生。坚持做功课十分重要,全事即理,不能光空讲理论,事相上不能忘记。当各种生死苦恼境界来时,特别在修行中间,非但要静中修,而且要动中修。上座做功课时是修行,大悲咒、心经、普门品或大乘无量寿经念一遍都可以,各人安排不同,但功课后多数居士忘了修行的任务,忘了自己是一个佛弟子。佛弟子就是以修行为家务,二六时中念念不忘,寂而常照。一句阿弥陀佛就是照。在功课时要念,平时也需要念,念就是转化习气,消磨习气,处处与习气斗争。这是修行重要关键。功夫不易上去,得定开慧,不易做到,境界来时往往不易洒脱自在,因此,不但要理事不二,同时还要动静不二,静中要修,动中也要修,上座时修定,下座时用智慧对付一切、影响一切、化空一切、把一切法化空,一切法化空就是般若波罗蜜多。我们做功课时,常念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从这里可看到,为什么不讲其他波罗蜜,而讲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对我们学佛人来讲是不能少的。因此,归纳这两点,劝请各位大德、同修,在修持时一方面身口意事相上恭敬礼拜、恭敬修持,特别在日常生活中,境界来时,喜怒哀乐来时,要提高警惕,不能随它随随便便流转,否则,功夫白用。讲得通俗一点,是处处与自己反对,与自己过不去,这是修行的重要关键。希望在座各位同修、居士,不要辜负释迦牟尼佛一片好心,在无量法门中开出一个净土法门,这法门提起就是,用不着布坛场,如密宗一样;用不着研究深的道理,如止观法门一样;一句阿弥陀佛蓦直念去,随时随地提起就是。这法门三根普被,法身大士普贤、文殊、观音等菩萨也不离开念佛,只有依佛才能究竟圆满菩提心。凡夫大多数业障深重,很痛苦,家庭干扰也大,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要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奉劝各位对一切世务、家务也要安排,好比做戏一样,明知是做戏,但做得不好大家不要看。所以要精心处理好,安排好,尽自己能力做好世务、家务,在这基础上要“心无所住”,过而不留。《金刚经》妙义无穷,任何四句偈可胜过七宝布施,胜过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因为一个是无为法,一个是有为法;尽管七宝布施,还是有为的,而《金刚经》四句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还是要生,但要生无所住心,不要粘住。每位居士要反问自已,一切六尘境界来时,不住牢,也不断灭,还是有心。这是什么心?请各位自己去参究。
总的来讲,净土法门即事即理,即心即佛,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是不可思议的奇妙法门。所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用不着其他方便,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心开。自心开悟,知道去了妄心,还有一个不生不灭的真心,还有一个如如不动的实相,这是一方面;还有“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收摄起来;这时清净之念,就是正念,正念就是佛念,净念相继,念念不污染,念念都是实相境界,这时也就是涅槃境界,“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通过今天祝贺浴佛节,大家皆大欢喜,继续努力用功吧!
「深信因果」。我早年刚刚念《观无量寿佛经》时,念到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条是菩萨修的,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5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用难行道来解释,那是不合理的。往生极乐世界,善导大师的解释,都以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为标准。传承不同,解释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同。我们之所以学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4
人要相信命运!你命裡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地位,一定的,否则的话你享受不了。人要懂得因果,就会规规矩矩做人,一生快快乐乐、圆圆满满。果报,最好是老年时候享,年轻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黄念祖居士: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黄念祖大德《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法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的法身一切都入到众生心中的想念中,所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9
黄念祖居士:全舱念观音 避免一空难 昨天来了一位核电站的朋友,他母亲信佛很虔诚,常念观音。他开飞机突然发生障碍,在很危险的时候就听见有人告诉他,你应该如何操作,他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8
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依报的环境非常不好,这大家都知道的,佛在经上讲,这个世界「五浊恶世」。我们在四十年前、五十年,我学佛四十九年,讲经讲了四十一年,我初学佛的时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7
(990423早餐开示) 【见和同解】 新加坡净宗学会是由李木源会长领导,他非常热心于弘法利生的事业。此道场很难得,这么多人上下一条心,没有意见,这真正是希有难逢。谚语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前面一段讲的四个字,我们一定要记住,自性的体是「湛寂」,自性的用是「虚灵」。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儒家、道家的圣人都懂得用「虚」,高明到了极处。你要用实就错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6
一念时间多长?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所以我们能肯定这一生当中,一念清净的时候决定有。但是第二念就迷惑。一念清净还来不及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由此可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应当全心全力依靠净宗经论的教诲,认真努力的学习,求生净土,这才是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净土怎样能够有把握的取得?你要记住「心净则佛土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5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没有像阿弥陀佛这样做呢?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共业所现的,所以这个业非常复杂,有佛菩萨的净业,有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净土仪规里面,朝暮课诵、佛七仪规里面常讲,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真诚心里头有一个念头就不真,就不是菩提心,心就不诚了。所以曾国藩,这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得为叁界雄』,「雄」是对佛的尊称,就是大英雄。英雄两个字怎么解释?一般普通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个人叫英雄。世间什么事情人做不到?了生死出轮迴的事情,没有人能做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现在的教育只教人做事,没有教人做人,现在的人会做事不会做人。不会做人,事做得再好,纵然享受,心不安,提心吊胆,怕出祸乱,不安、不稳,死了之后叁途受果报。人不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画面,宇宙怎么来的?这个画面从哪来的?念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才是事实真相。理解事实真相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很多人看到我的时候,问我怎么修养的?我就很简单,叁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心就清净了。要放下,什么都要放下。佛家讲得透彻,效果殊胜。我刚学佛的时候,跟章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我们出六道轮迴,比他们简单、比他们容易、比他们彻底。他们离开六道轮迴到哪裡去?到四圣法界声闻法界去。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了,四圣法界跟极乐世界不能比,差太远了。我们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净土教与庄严国土(1992年5月8日写于重庆慈云寺)一、净土教与净土宗净土教的阐扬源自释迦牟尼佛。根据大乘经的指示,有西方弥陀净土,东方药师佛净土、兜率弥勒净土、毗卢遮那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清净心这个时代修行要想成就,只有念佛求生净土,除这一条路之外,确实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得通的。念佛要念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有把握往生?要念到心清净。心清净了就是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顺境善缘,就是善人,在这个境界里头最容易生的贪恋,你要在这里头放下贪恋,就是没有贪爱的心,没有留恋的心,你心清净,修这个功夫。逆境恶缘,遇到人都不是好人,都常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这些我们平常要细心去反省,观察自己,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定意,就是有没有定的意思,心清净、杂念少。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谚语里所说的,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佛法里头,古谚语所谓的「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看到大家互相赞叹、互相合作,兴旺的气象;互相瞧不起、互相批评、互相毁谤,决定败亡。兴旺的教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1古大德教给我们,“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不去接触,不去打听,我们的烦恼就少;没有必要认识的人,不去攀缘,不去认识,我们的是非就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1
第八章 净土资粮印光大师云:“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31
末法的情形越来越深重 净土法门就越来越当机末法的情形越来越深重,这净土法门就越来越当机,当机并且又能够契理。所以这是十方三世诸佛慧命所在,是所有众生得救的核心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7
信者,在佛家讲就是不妄语--不说虚妄语、说话真实有信用。你说话真实信用,谁不相信你、谁不同你共事?说话不信实、尽是骗人,谁敢同你共事?这样聪明是害了自己,所以要说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01『真正的护法居士』什么是护法?有不少人认为在寺庙、念佛堂或道场干义工,帮助筹办法会,或者是给寺院布施、募捐等等就是护法,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护法绝不只意味着物质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2-26
黄念祖老居士谈怎样忍辱 人生总不免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有许多冤枉,有许多无理横加,种种的这些事情。但我们要怎样忍辱呢?第一种叫“力忍”,要用力量才能忍。也就是说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24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净土精要法句一心顶礼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已愿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1
护持三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准确。居士要把自己放在护持位上,恭恭敬敬的对待三宝,尽心尽力的做好该做的一切。三宝给了我们成就的机会,给了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4
圆瑛大师文集—杂感圆瑛大师著洪启嵩、黄启霖主编世界提倡素食会十周纪念宁波佛教分部成立七周感言印光大师生西一周年感言印光大师西归二周年纪念印光大师往生三周年纪念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念我名号(地藏名号)这个人他这个报身尽了死了,终不堕恶道八难之处。死后不会堕三恶道,也不会堕八难。还能够听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8
22.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义是什么?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这样来打坐,身体香如玉如果你以清净心打坐,过一段时间就会闻到奇异清香,这个香气来自你的身体。这就是南怀瑾所讲的将津液转化为长生不老之液学佛打坐之道。我们打坐坐得
悟性时光时间:2024-11-15
答净土四十八问[明]莲池大师 著答四十八问序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明]莲池大师 撰普劝为人必修净土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此非鄙愚夫愚妇也,乃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也。其言痛切如此,犹有未信者。因为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一、 供养:(香)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二、 礼敬: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一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6
就在这时,有百千万亿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不可说的无量阿僧祗世界里,所有地狱里的分身地藏王菩萨统统都到忉利天宫里来集合。与此同时,由于依仗佛力的加持,使得曾经受到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03
1、很多居士认为:皈依只是形式,佛法修行注重实质,从而错误地认为皈依是不重要的。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是不正确的。2、我们平时说皈依只是形式,其实这句话的本意是告诉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虽然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佛陀涅槃后,就不再在世间住世,而出家人就承担了如来家业,代表佛向世间传播佛法,所以当佛不再住世的时候,出家人就是佛的代表,所以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净土宗是佛教发展极有影响的,所以历代高僧都是很推崇净土宗。我们学习净土宗的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潜心修行净土法门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净土宗的感应
学佛感应时间:2024-11-02
聂云台居士是清末大臣曾国藩的外孙,在1920年任第一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中国民族资本家的成功人士。抗战期间,上海会长崇尚华丽,奢侈成风。聂云台老居士有感而作,于1942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贪名之戒药师山紫虚居士壹、前言人在世间活动面对世间各种境界时就会产生各种喜爱,喜爱到了某一个程度以上就变成贪。人贪的东西很多,如贪钱、贪色等皆是。对于贪求财色一般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十卷紫虚居士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文 第一卷紫虚居士注解--------------------------------------------------------------------------------此为楞严经的名称。本经之全名为大佛顶、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