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释迦牟尼佛对须菩提说一合相者,是对于前面来说,何以故?而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而这个一合相,前面说世界非世界,微尘非微尘,是一路下来破相的。微尘是对于觉来讲,相是对如来实相来讲,诸法实相,三千大千世界是为名,它的实相不可得故,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不可得故。为什么不可得呢?因为是微尘所聚。什么叫微尘呢?微尘极小到后面就是一个念。所以三千大千世界无非是一心,因一心念中出,因为念之极小,小到尘尘刹刹,在我们一念之中。所以三千大千世界在我一念之中。我们这个一念心,不可思议境界,他方世界,彼方世界,都在一念之中。我们看不到,是因为我们心量达不到,并不是我们看不到。有人就能看得到,像阿罗汉可以看很大的世界,像释迦牟尼佛,他这一念里面可以看三千大千世界。为什么呢?并不是说他能看得到,他看得到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心,那个一念的心,与法界相应故,此法界就是一念心,一念心就是一法界,对他来说,看这个法界无非是这一念心,而这一念心只要通达,法自然会见到。我们见不到这个相的时候,认为我看不到,它有一个对立,就是有住之心,有住之心里面就有妄见,有妄见里面就生起第二个我执出来。有第一个我执生起来之后就有我相,有对立,就有众生相寿者相。那个有住之心在心里面安住着,所以看一切世界就想网孔一样,重重无尽,都是你心中有住之心产生障碍。但是佛陀把这个障碍除掉之后就是一心能现法界,所以他看这个世界是无住的,因为心大,心大则法界大,一切法界由心中显,法界与心不二故。所以佛陀一念就是微尘际。微尘就是众生的念头,叫究竟觉。觉就是无相的意思,空的意思,空就是佛心。如来达到无住,进入佛心的时候,和所有的尘都已经相应了,也就跟三千大千世界相应了。所以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佛心,佛心就是三千大千世界。
所以三千大千世界是如来实相。什么实相呢?就是尘。什么叫尘呢?就是众生的心。众生心是什么呢?叫无住之心。我们众生为什么不觉呢?因为有住了。因为有住了,就不叫佛,叫众生。你悟了,那你就是佛。所以我们总认为,佛跟众生对立的,它不是对立的。昨天晚上就已经讲到。
凡夫之人执着于这一合相。一合相也是非有,它的缘起像很多的尘积聚到一起的时候,它是全部一个心。比如说常福,因缘合和成为一个常福,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常福的眼睛、耳朵、鼻子合在一块叫一合相,这个一合相是我们的心里面出来的。事实上这个一合相并不存在,一合相全是微尘,微尘是空,空就是心,心就是无住。所以无住现法界,无住现三千大千世界。我们把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合在一块成为了这个世界。但是这个一合相的本体是究竟空,就是一合相的本体也实在是没有。所以名叫一合相,也就是不离相而入空;就是说,从假修真,从假里面观到空的体,由空入假,全真即假,全假即真。全部真就是现前的假,现前的假就是空,真假不二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假,就像梦一样,但是这个假的这个体实在是无住之体,就是我们念念无住的心。所以有无住的心,就有尘尘刹刹这个尘。所以有了尘就有了一合相。尘是无住,就是我们的究竟觉,究竟空,空聚在一块不还是空吗?地球不是微尘积累的吗?但是在法性里来讲,这个微尘是我们的心念,尘尘剎刹,一刹那时间可以现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尘到极小的时候,就变成我们的心了。所以社会上讲,什么最快?心最快。什么火箭啊,时间啊,声音啊,流动的波,哪个速度最快?我们的心最快。我们人到不了,但是我们心一动念就到了。我们这个心跟法界本来是不二的,所以当然一动念就到了。但是呢,任何一个东西都要经过过程,因为它是一个物质,是一个相。只要在相上面,它就一定有距离,所以它就比较慢。我们的心是跟尘,跟实相相应,所以一动念就到了北京。所以我们心速度是最快的。就像我们在般舟三昧经里面讲:看到淫女,晚上做梦就梦到那个淫女。这个淫女,四个人同时到那个淫女那里去跟那个淫女在一块行淫,享受的快乐都是一模一样。他为什么能达到呢?因为他的心本来跟法界这个空性是一体的,他能够与实相相应。但是我们执着了,就变成贪着心。我们不执着的话,我们的心可以通达于解脱体。但是我们与实相不相应故,就不能通达。我们晚上做梦是那个梦境,难道我们生活中不都是梦境吗?哪一天又不是梦境呢?法界亦空,梦亦空,就像做梦一样。所以梦境非常现实的。你做了一个梦那个梦就是你的心,那个梦是空的。所以一合相非有非空,非假非真,脱离假即真,脱离真即假。一念觉即真,一念迷就是假,真假不二故。所以一合相不可说。
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以后呢,坐在那里四十九天不讲话,沉默在那个地方,并不是他在想什么东西。佛陀通达一切法意,他了解众生所有的根性都难了知此意。为什么呢?讲这个金刚般若到这个时候啊,这是不可说不可说,彻底的超越言辞,超越我见。他在这个一合相里面,假不可得,真不可得,见不可得,自己在大空寂里面。要把这种东西告诉众生实在是太难了,因为众生在执着啊。众生不了知当体就是解脱实相啊,他不知道现在的境就是如梦如幻啊,他不知道此境是一合相啊,不知道此世界是尘啊,不知道此尘是心啊,不知道此心是无住啊,是当下这一念信啊。你是迷者觉者,无住心并不障碍啊,所以尘也就不障碍,尘不障碍这个大千世界就不障碍,所以大千世界就是如来,而如来就是尘,尘就是不可住,不可住就是众生的心,所以众生心当下这一念都是相应的。这个境,这个无住,我们现前的这个一念觉都是相应的。这个里面是一种根尘寂灭啊寂照现前,真空湛寂的状态,就是真正的一个空显现出来,真妙圆常啊,它圆满真常,就像月亮一样,实在是没有众生可度没有佛可成,因为本体就是佛,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个寂灭的佛。
我前面一再讲,我们的烦恼,自己的妄心自扰,境本如如,这个境、法界本来就是无住之尘积累合和。一合相了不可得,它本体空故。所以不舍一合相,就是我们现在这个一合相不舍掉,这个里面实在是大家都是无住的体,无住生心,因为尘就是无住体,尘就是究竟觉,尘是积累,我们的身体也是积累的,我们的意识也是积累的,我跟你在一块产生的意识也是积累的,地球也是积累的,这个境、我们的身体也是积累的,我们的意识也是积累的,大千世界也是积累的。积累起来的叫三千大千世界。无身,没有大千世界;无意,没有大千世界;无境,也没有大千世界。所以身、心、境都是一体的。在这个里面呢,你是寂灭的,常照的,所以在这个地方寂灭下来。所以佛陀坐在那个地方,这种东西太难告诉众生,他就是寂灭在那个地方。那时净住天的这些大菩萨下来,请释迦牟尼佛说法,释迦牟尼佛才应这个净住天的众生、那些菩萨之请,出来演变华严境界,讲华严境界就是讲他的真实境界,讲境讲心讲身,讲身心意。这是菩萨的境界。这个说出来以后呢,就演变,众生呢贪着其事,贪着什么事情呢?贪着于这个法界。贪着于这个小、贪着于大、贪着于得、贪着于失,贪着其事,贪着于一合相,我们众缘合和的一合相,缘起性空的一合相。我们在这个地方本来是尘尘剎刹的一合相,尘是我们心中显现出来的,是无住之体。我跟你在一块,那是我一个心,我跟他在一块,还是一个心,是一个无住之心。无住之心建立相,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就是一合相,一合相就是无住,我们众生执着,无住变成有住,有住就贪念。有了那个贪念以后,起种种烦恼,所以我们在这里面不能解脱。
所以须菩提问,你看:“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汝意云何,若人言如来若来若去,此人解我所说意否?”须菩提说:“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意。” 这是反问众生的。“如来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如来平时讲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我们听到以后,会怎么想呢?须菩提知道啊,他说: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意。如来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他是了意,他在了意中说,有即空,空即有,空有不二的。后面他就解答:“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在这里就解释了前面什么叫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我是这样解释的:一个是比量,一个是现量,一个叫证量。什么叫比量呢?因为我们两个对立了,我们有五蕴,就叫我见,是对于破五蕴来讲。有人见,是破四大来讲。众生见,是为了破识空来讲。寿者见,是破性来讲,就是对性的执着。这个我见本身就是五蕴之体,如来怎么会有五蕴之体呢?是为了破五蕴才讲我见,他说的那个我见,内证里面是没有我见的,他不离相,不离相是不离利益众生的这个体,度众生的这个体。众生有我见,如来说我见,事实上如来证量上面来讲,他已经觉悟了我见是五蕴,他证到五蕴本空,他那个我见是真如知见,我见是五蕴转为法身之见、报身之见、化身之见、解脱知见、解脱知见之见是五分法身。大家看看六祖坛经,六祖大师应该有一段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看看怎么讲的。
如来说我见,不是凡夫之我等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如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是真我见。说一切众生有无漏智,性本具足,是人见。说一切众生烦恼,体本来清净故,所以叫做众生见。说一切众生心、自性本来不生不灭,是寿者见。六祖大师说,我们本来具备了佛性,这个佛性就是真我见,是真我,不是假我。这是如来无漏之智,本性具足故。所以如来说人我众生寿者见,这个是从性上面来讲的,六祖大师基本上也是从性上面来讲的。众生看到这个东西要从性上面去会。但是真正的要讲金刚经,要在相上破自性。因为众生本来就是没有我见的。我们凡夫有我执,但是我执的本体它又是无住的。你不管怎么执着我们都是无住体,因为三千大千世界非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这里面就告诉我们,大千世界非大千世界,是代表无住体,无住就是微尘,就是没有我的意思,就是没有大千世界。没有大千世界是名大千世界,不毁名故。就是说,此相还在,众生从这个相上去觉,觉到这里面无住。
这个里面,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对于念头讲。若无身执,即离两边。众生见就是识,就是我们的意识。寿者见,就重视我们的生命相续,昨天、明天,在寻找什么,就是计量,这叫比量,我们在比量上面生活。什么叫比量呢?就是说,我看到这个东西,然后在这里面产生一个虚幻的思维,这种思维就是我执,然后在我执里面,这个叫做比量。就是说,永远活不到体里面去,不是在这个绝对的体上面,是在相对的量上面来讲话,就是抓不到真实的地方。只有比量,没有现量的东西。就像我们到庐山去,你说它很美很美啊,但是你不上去,你感觉到很美,但你永远尝不到那个庐山的味道。就是说,你只是心里面的一点幻景而已,事实上你没有真实的跟它相应,就像隔靴抓痒一样。就是说,你有这个痒天天抓它,但是不能解决这个痒的问题,它还是在痒,因为根没有抓掉。好像抓了痒,其实是隔靴抓痒。所以在我相里面就有人相、众生相,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样的一个知见出来。如果在比量上面有个我执的话,你这个现量上的解脱就不会现前。如果我们现量上面在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里面,你突然建立了一个无住,就像金刚经里面,你就有现量上的这个究竟觉性现前了。比量上错了,现量上就错了。现量上面你有这样的思维的话,那比量上面这个我见人见众生见就转过来,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就变成五蕴皆空。人见变成四大皆空,众生见变成识空,寿者见变成性空。寿者见就是现在过去未来已经没有了,当下这一念里面,心是空的,我见没有了,哪有什么现在过去未来呢?现在过去未来是我究竟空。识空,这个分别心没有了。分别现三界,三界唯心,诸法唯识。就是说,一切法都是自己的意识。你识空,诸法灭。什么法界,包括出家在家啊,行诸般若蜜啊,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些,所有东西,包括所有所有的法都已经被你灭了。因为识空一切法空,只有识空才能建立法空。
如果你识不空,你法怎么空呢?只要你识不空,任何一个法都不空。只要法空,诸法实相就是空相,若见诸法空相则生实相。如你诸法不见空相,那你不能够见到实相。所以我们这个识害死人,平时我们就动这个识。动这个识不管怎么修,因为你识不空啊,诸法就显现。只要你识空了,法界即离了,这个法界的尘就是你的尘了,法界就现清净体了。这里直接告诉我们,我们的肉体四大皆空,我们四大所住犹如焰火,就像那个火在烧,焰一样,这个焰的本体是空的,但是有焰存在,你知道它是空的,它没有一个实体能抓得住的。能不能把火抓得住呢?你只有把材拿在手上,你认为把火抓住了。如果没有材的时候,火能抓得住吗?所以我们人身的四大,就像火焰一样,只能看到相,但是没有实体。如果你照见五蕴皆空,你五蕴空,我见就空掉了。所以我见有色受想行识。色就是我们看到的色相。比如在书上面介绍又叫焰火,就像火烧起来的焰一样。色受想行识实在是没有真实体。色没有相;受,我吃的东西很甜,没有吃就没有了,这个甜的东西在哪里呢?比如说这个想,想的本体也是空的,只是你在颠倒,影响我们的肉体而已。你想多了,你的肉体就不清白了。想多会伤什么?会伤神的,伤精的,出现毛病就越想越多,就像喝了茶一样,你晚上睡不着觉的。我们的身体想得太多了就出现毛病,四大不调,四大一旦不调,要不就起火,要不就是下沉,有这个病有那个病,身体有病不想得越来越多吗?所以呢,想上套想,想上套想,越来越麻烦。只要你不想,什么病都不会生的。所以是一种想魔啊。有想就变成行,我们的行为,就是取和舍。有取舍之心就是有住之心。有取舍就变成识,后面叫人见众生见自然会出来,就是果报啊。说比量、现量、证量,证量就是我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叫证量。现量,实在是没有我,没有人,没有众生,没有寿者。比量,就是你现在看到的我人众生寿者,这个相,建立觉悟的心,现量是觉悟的心,就有证量的现前。证量有几种。若你现量上面不是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那就肯定不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我们就不能叫名叫了。我们现量上面,执着于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若你现量上面执着了,那你证量是什么呢?你证量就不是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不是如幻如化了,那是实实在在的堕地狱饿鬼畜生了,那就麻烦了。那证量上面可能证的是恶道了。所以我们从这里面要知道,我们见到这个相要明性实修,就是说见到我们现在的所有的相,要明了它的本性,然后实际的修行。如果你现量上面不了解它的性,你就不能实修。
所以我人众生寿者,这个相不离相,就是无住。无住生心,生什么心呢?生无住之心。从这里面,若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都是在微尘里面来讲。就是说,说微尘非微尘,是名微尘。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都是从这里面出来的。因为众生在微尘里面不识微尘,在世界里面不识世界的本体。相上执相,空上执空。没有的时候就认为是空,在有的时候就执着于相。见就代表我们这个念头,微尘是代表我们这个无住之心。因为无住之心现的这个境界,得和失、大千世界、长短高低,本身就是我们的知见。此境由见生,没有见哪有心生呢?见就是自己的思维。自己思维对了,你的知见念头对了,四大就变成空。如果你的见不对,你的三千大千世界非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这叫做正见。如果你要是不正见,三千大千世界就不叫非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了。那三千大千世界还是三千大千世界,我是我,你是你,那就是我们的知见。那我们的知见肯定会出了问题。那我们要如实相修行的话,一定要知道,三千大千世界无非是我们一念心故。这一念心就是我们三千大千世界。这叫做见,这叫正确的知见。如来是依这种知见。如果你不依此知见的话,你怎么跟如来相应呢?这里面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佛说就是对于究竟觉来讲,究竟觉是对于我们现在的觉来讲。所以释迦牟尼佛是代表我们的究竟觉,他是一个表现者。如果你要是认为佛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意思说我们那个究竟觉里面还有一个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也就告诉我们,你还不了解般若,你还不是究竟觉者,究竟觉者与佛是无二无别的。如来所说,就是如来的这个真实体,就是释迦牟尼佛说如来体,就是说宇宙的实相。以佛陀究竟觉通达如来义。
如果你要跟这个究竟觉不相应,就等于你没有悟到这个金刚经。这就明显的告诉我们这个究竟觉应该是怎么样的修法。就是说,诸微尘非微尘,是名微尘,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说一合相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这个体里面,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凡夫住境故。这里面是讲我们的念。一个是念,一个是境,此念此境,都是讲觉和不觉。什么叫一合相呢?微尘非微尘,世界非世界,这里面这个境已经让我们明了一个实相了。为什么呢?此境此心,此心此境。此境即微尘,微尘即境。微尘不可得,世界就不可得。我们悟到这个道理,就知道一合相了不可得,这个就是佛的知见。前面是对境来讲,对于实相来讲,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这是如来说。也就是说,就是一合相即非一合相,只要众生不贪着就对了!而此境是见,是我们的心,就是一念觉。就是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那是一念觉而已。只要你识前面的意思,后面意思也就自然通达了。如果前面意思不解,后面意思你自然就不会解开,为什么呢?我们就迷在境上面,我们境解则心自灭。你了解这个世界是不可得,是我们的心,那我们的心是不可住,此尘是不可住的,世界不可住,一合相就不可住,那我们的心就灭了,法界也就灭掉了,哪还有我见,寂灭了,那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自然就不存在了。所以一觉全觉。
释迦牟尼佛前面打比喻,后面打比喻,比喻什么呢?一个众生对于境上的执着,一个众生对于念上的执着,它是破我们这个念。你看:“须菩提,发阿耨多耨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这句话什么意思呢?释迦牟尼佛一再的劝请啊,我们发阿耨多耨自利利他的心,阿耨多耨三藐三菩提就是成等正觉的心,于一切法,就是所有的法,包括我们心法,和境上的法,就是世间法出世间法心法所法,能所种种法,包括色声香味触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乃至于世界微尘,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大愿大行,还广度众生,庄严佛土,或者离相离念离我见,种种行,乃至于什么实相,乃至于从第一稀有,一切福德功德,忍,须陀洹阿那含阿罗汉,乃至于诸佛,乃至于阿耨多耨三藐三菩提,一切之法,都包括在里面,要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如是知,知者制者,制止之义。知,就是了知它的实相。就是说,它已经把三千大千世界包括了一切法的意思。微尘是代表我们微细的执着,微细的无住之心,应该通达明了。知者止义,止者智义,智者仁义,就是说在此世界了知通达实相,跟实相相应。所以如是知如是见,见者,见是慧之义,通达胜义谛与俗义谛。智者就是俗义谛,俗谛通达于胜义谛,了解俗义谛叫做知。就是说,我对于俗义谛就是相上面,我内心非常明了,明了它的实相,而这个实相叫知,知者就是止,止住的意思。止者就是忍,就是智慧的智。所以知者止也,也就是定的意思,定由戒生。我们平时所做的福报,所做的善根,供养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普贤十大愿王,种种修行的次第,达到知这个地方的时候,戒能生定啊,定者可以生慧,定能制止能通达,能明了世俗谛的本体,那个就是般若之义。如果你没有过去的福田,没有过去的善根,你不可能通达此金刚经,可以这样说。金刚经肯定是从过去世,无量劫来修行感召过来的,如果你没有过去世的修行,此世间世俗之智你不可能明了它的第一谛,不能通达胜义谛。因为胜义谛是叫见,有如是知者,必有如是见。如果没有如是见,不能通达胜义谛,胜义谛跟俗义谛不二啊。安住胜义谛是解脱相,安住俗义谛是菩萨相。俗义谛不离胜义谛,胜义谛不离俗义谛,胜义谛跟俗义谛是不二的。如果你胜义谛离开俗义谛,那是狂见了,那是阿罗汉,是偏见,偏空。俗义谛要离开了胜义谛,那就麻烦了,那是属于是情见了。俗义谛不了解胜义谛的话,那完全是凡夫,你不了解当下的这个实相,三千大千世界你不了解它的实相是尘,而这尘是无所得,就是我们的心,法界即我心,了不可得,这个都是一合相而已,这一合相不可以贪着。
那么说一合相不可以贪着,一合相即空,我们在这个世间,我们静坐下来,你不断的思维观察,此实相他就会现前,因为你观察是观察他的胜义谛,你利益众生是俗义谛,我现在给你讲话是俗义谛,俗义谛不离胜义谛,胜义谛不离俗义谛;所以我现在给你讲法我离开了胜义谛,我就变成情见了,讲法也没有用了。讲什么呢?讲俗义谛;我现在讲三千大千世界实在是了不可得,我只是讲这个东西,大家都在听法,了不可得就是制止你的妄想,就是说你不要再想了;了不可得,了不可得。说法实在是无话可说,因为我们只是畅谈宇宙实相,跟我们了义相应,我们只是讲这个道理,大家听不听……如果我在乎大家听的话,那证明还有众生之见呢?什么叫说法如如不动呢?如如不动就是讲实相,我就这样讲,讲给谁听都可以;不存在对方听的一个人,因为你心里讲也好,口上讲也好;都是在讲,所以一天到晚都在说法,其实是没有法可说;为什么呢?无非是实相自显而已,实相里面显现出来的而已。我讲的声音啊,大千世界啊都是一合相,而一合相了不可得;因为了不可得故,空寂。所以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还是由信而解,为什么呢?信为道源功德母,一切知见都是从我们心里面发出觉悟的心,但是由信而解,信真如解实相,如果你信到真如的时候,究竟觉就出来了,究竟觉在信里面,知道吧;而这个信的当下,你这个觉就开显出真如实相。如是知如是见——如者如如不动之意,如是不离此相不离彼相,不离彼相是不离真如体无住体,不离此相就是不离开众生的体;是者是如来法相,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的如来的实相,实相无相,无相即是实相,实相无住,无住而住。法界是住,怎么住呢?常乐我净之住。
所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什么叫如是住呢?如是知,如是信解,如是降伏其心,如是住,没有心可得了,真如显现。信解很重要,信而不解是迷信,解而不信是狂见,解而不信一定是妄见,是从意识里面出来的。有解他必定有信;信不一定有解。为什么呢?你不是如是知如是见,如是知是俗义谛,如是见是胜义谛,俗义谛与胜义谛不二故,是谓菩萨。信解就是真实实相。“如是信解,不生法相”,不生法相就是不生一念,一念不生。禅宗里面讲,无住为体,无念为宗。无住即法界,无念为心,心无念法界无住,法界无住就是法身,无住法界之相即报身相,此法身相此报身相,无念就是化身相。你虽然无量变化,实在是无变而变,变而无变;就是说好象在变,是众生心在变,实际上是无变,为什么呢?无住哪有变呢?没有我了,谁在变呢?无非是众生心在变,变而无变,实在是没有一个我在变;所以法界是自然的。
你看后面讲了“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所言法相者,假名法相,因为在前面讲,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不生法相,就是不生念头。不生念头,法相也是一合相啊。生法相无非是你心里的妄执而起,事实上是没有法相可得,又不离法相,这里面三界非三界名三界,这里相来讲就是诸法,这个叫破三轮之见。一个是破境,一个是破心,一个是破法。发心很重要,这里面还是劝我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部金刚经里面没有一个菩萨真实的显现,但是呢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菩萨,而发菩萨心就应该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这个就是菩萨心;所以就是身口意,对戒来讲是意,对身来讲是对境,对法来讲是口。是大乘教法。
我们不管是任何一个戒律,都是对治于身口意来讲的。五戒杀盗淫是对于身体来讲的,妄对口来讲的,酒是对于意来讲的,菩萨戒比丘戒所有的戒都是对治于身口意,金刚经依然如是;我们的身重视境故,我们的口重视法故,我们的见重视识故;此意此境此法都破了。无法不是用口谈的,此境无所得故,此见不生故;以无住为体即境,以无念为宗即口,以妙用(法界的变化)为显的话,就是我们法界的变动,轻重无住,这就是化身。也就是说是断我们意的执著,所以念而无念,看外面的境好象是我们的心在念,但是一下顿破,了知此念彼念是一合相,是现在过去未来,现在过去未来是了不可得,既然了不可得,此境一动,当下即空。看境在动,前念后念是空的,但是我们把他放在一块儿,象放电影一样,电影放过去后,好象挺热闹的,我的眼睛一弹指有900个刹那,那个念头刹那刹那的,象放电影似的,大家看电影里面打仗啊,游戏啊,其实无非是很多个刹那的前后变化而已,就象用手刷刷的翻这本书“啪啪啪啪啪”的象一把扇子一样(师用一手拿住书一边另一手用最快速度翻动这本书),其实一本书而已;你看“啪啪啪啪啪”的这有多少个刹那呢?如果一张纸断掉了他就不会相续。
人生就是这样的,其实这个世界所有看到的,讲话的声音也好,色声香味触法也好,都象这本书一样,一刹那刹那的就翻过去了,一切法一切境都是这样的,释迦牟尼佛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几乎把他的一代教法,把他的般若已经显现出来了:所言法相者,即非法相,是名法相。也就是说把释迦牟尼佛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全部开显出来了),就是说我们不管你将来看任何一本书,都应该是这样的,包括我们现在信阿弥陀佛,信阿弥陀佛应该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如是知:三千大千世界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光、无碍光、无边光、无对光,这四光是法身光;后面报身光化身光是利他的,法身光里面已经解决了很多的问题,报身光解决我们众生心态的问题,化身光解决我们执著的问题,报身光是对治于菩萨的执著,法身光是对于如来的实相,法身光就讲实相,无量光代表能,无边光代表法界,一相是多相,多相是一相,不一不异,不一每个众生不一样,不异是一个阿弥陀佛,不生不灭:我们有生灭是我们众生的心,生灭而无生,无生是阿弥陀佛;佛在无生之中,不生亦不灭,生灭无生生不生,生跟灭本体是无生,无生就是阿弥陀佛;生灭就是众生,众生是生灭,就是如来的无生体啊,不离法相而入如来真实意啊。不来不去:不来看不到阿弥陀佛,不去现在的这个体啊就是,不来是无住,来是法相,来是看到法相。
阿弥陀佛在哪里呢?阿弥陀佛就在我们所谓的体上面,我们看是无,实是有,不来是真来,来是假来(方便),我们看到来是众生心显,所谓来了,是我们众生每个人差别相而已,他来了是应众生心显众生相,所谓不来,不来是自性,是他的本来面目,不来是无相,无相即有相,有相即无相,说有相是众生的体,说无相是如来体,如来无相于有相,有相于无相,所以有来有去,无来无去。我们有来有去,有来有去的体是无来无去的相,他的真实体啊,这个里面也是相应的,不断亦不常:阿弥陀佛不断光,他也不常光,心中无执是谓不常,心中无住是谓不断,不住是名真如法性,不常是此世界是变化无住的,无住是叫不常,我们众生执常为常,不断不常是离开我们的真实体了。
不一不异:你闻阿弥陀佛跟这个是一模一样的,哪有什么差别呢?闻到阿弥陀佛,对阿弥陀佛有信心,跟金刚经应该是无二无别的,你把金刚经会于阿弥陀经,会于无量寿经,那实在是太容易了,如是信解,如是知:了知实相,(俗义谛)了知于阿弥陀佛,如是见:(胜义谛)我们念南摩阿弥陀佛,如是信解:此阿弥陀佛是究竟觉,你不断的念南摩阿弥陀佛,万缘放下了,就是一个南摩阿弥陀佛,真如实相里面,无量光明,无量寿命,哪有个我在呢?没有一个我在念阿弥陀佛,你念的阿弥陀佛无念而念,念而无念,为什么呢?此无量寿是无念体,无念而念是无量光,无量光是众生界,众生的法界众生的心,叫无念体;他的念是有相的出来了,无念是体,体不离相,相不离体,哪有相离开体呢?光明怎么会离开太阳呢?
我们的念不可能离开我们无念的体,但是我们众生执著,以为有念,你闭关也好,行般舟三昧也好,种种修行,你念是念,无念是念,那不就麻烦了,你事事在执著,无念在找一个什么东西,你有念体不能跟无念相应,你念念不是执著是什么?你尘是尘,相是相,你念念微尘,相是相,找一个什么东西,那不就是尘是尘,相是相吗?哪你跟金刚经怎么合一呢?所以呢?尘相不二,你行而无行,人家问你,你没有行;闭关,我没有闭关呢?闭关是相,不闭关:我的真正的阿弥陀佛怎么要闭关呢?这个世界都是阿弥陀佛,到哪里去闭关呢?房子也是阿弥陀佛,三千大千世界都是阿弥陀佛,连我自己都是阿弥陀佛的一个光明,哪有我在闭关不闭关呢?你有闭关和不闭关的这种执著,不还是分别相吗?你在这个分别相上面:与一切法不能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能跟究竟觉相应啊;就是不能跟究竟的阿弥陀佛相应啊,你不能跟阿弥陀佛相应,胜义谛与俗义谛二不能成一,不能不一不异,如心经又如何相应呢?与金刚经如何相应呢?你心跟这个不相应的话,怎么是大乘教义呢?违背大乘,实在是有问题的;
闻到金刚经,实在是通达我们的般若,闻金刚经实在是通向无量寿佛的一个基础,但是呢闻阿弥陀佛绝对是通达般若之体,因为般若是成佛之门呢?闻阿弥陀佛好象不要去闻金刚经了,闻阿弥陀佛一定会会到金刚经;你平时不看金刚经你不知道,看了金刚经后再看无量寿经,过去讲有禅有净土,就象头上带角一样,就不得了是不是?什么叫有禅啊?无住!你念而无住,无住而念,无量寿就是禅,无量光就是净,南摩阿弥陀佛即禅即净,他又是禅宗又是净土,为什么呢?念而无念无住故,无念而念是有住故,有相无相,无相有相,就安住在这个体上面,所以念那个南摩阿弥陀佛,念念之间,吃饭穿衣睡觉,都在这个念的体里面。为什么吃饭念南摩阿弥陀佛?因为吃饭就是南摩阿弥陀佛,当然念南摩阿弥陀佛了。为什么睡觉念南摩阿弥陀佛呢?睡觉就是阿弥陀佛,所以念阿弥陀佛嘛!念阿弥陀佛就是无我嘛!什么叫念阿弥陀佛呢,心忍嘛!什么叫念阿弥陀佛呢,法忍嘛!什么叫念阿弥陀佛呢,无生法忍嘛!什么叫念阿弥陀佛呢,没有我嘛!什么叫念阿弥陀佛呢,法平等嘛!什么叫念阿弥陀佛呢,劝一切人念阿弥陀佛嘛!每个人都是阿弥陀佛嘛,我不念阿弥陀佛念什么呢?你要跟他相违背,哪叫什么?叫恶业,叫什么念佛。所以真正的念阿弥陀佛要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无量阿僧祇就是无量不可思议,无边的意思,不可思议即不可思不可议:不可思是断思维,不可议是断言词,以此不可思议七宝布施不如一念般若相应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大家想一想,金刚经给别人,人家就可以得七宝了,你把七宝给人家,人家还贪著呢?为什么呢?你就是把你自性中所有的七宝搬出来给别人,别人一者不一定能承受,二者可令人贪著,只能养他的身不能养他的慧命啊,令其识得金刚经打开其自性的宝藏不是更好吗?每个人的宝藏都是不二的,给别人讲金刚经不更好吗?或者讲无量寿经弘扬阿弥陀佛就好了;这个就是第一义谛。一切般若皆从此出啊,皆从无量寿佛出,其福甚多啊。发菩萨心就是利他心,我们众生要发利他心,不能够自私自利。若闻到这部经而常寂于世,还不如出来做微浅利他之事。宁可坐于须弥山,不可住于一念空啊。我们做菩萨心啊,利他往往觉得很累?何故:你就是没有会到般若金刚本义啊,如果真正会到般若,做任何事情很轻松的。佛陀把三千大千世界放在手上,可是我们放一粒沙子都嫌多余;为什么会这样呢?一点微尘都不能沾啊,我们这些人就是这样,一点小小事情我们就承担不了;做一点事情就很累;你看云居山过去种地,要种二百亩地,我们呢?二亩地都多了。所以禅宗讲一定农禅并重,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中会于金刚经本义,了知他的空性,从这里面达成于忍,如果你在这个里面做不到的话,你天天坐在那个地方也没有用。你虽然在思维,但不能在现实中实行,也没有多大的用;在一个小法上面能用的话,你也不错啊。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适当的干活、念佛啊,这里面要去用它,会它;否则落于空谈了。所以我常讲,叫我深山老林打坐,不如在路边拣块石头,可益一批人也;有人说了,不到深山老林,我练不出功夫啊;却不知道,如果你真正的用心做事,哪有不能解脱之意;如果你不是真心修行,坐在深山老林又有什么用呢?如果你真正发心?哪里不能发心呢?真发起心在哪里都是力量很大的。如果你不发心,在任何地方你都发不了心。你不信试一试,你跟金刚护法作个结缘,你拿一粒石子的话都很开心了,为什么呢?我作结缘感,是不是?如果你真正要是发大菩提心,你要认识到他就是大菩萨,就是古佛再来,我就是亲近于他,那你做的特别有劲啊。因为你不是世俗争名夺利啊,一个泥匠在搬灰的时候,他说呀把衣服搞脏了,我想做泥匠的怕把衣服搞脏了,哪是什么搞泥匠的呢?就象过去我父亲小时候骂我:我小时候看书将衣服穿得很整齐的,袖子都很长的,父亲骂我:不要在家做公子哥,人家在干活,你衣服穿得好好的干吗?我们这些人做事情,要真实的去干,你必须要把衣袖卷起来,即使不卷,心也要发出来啊。念佛时如果你真正发心念阿弥陀佛,完全是不一样的。如果你不发心,懒惰的坐在那里念阿弥陀佛,想念不念的样子,心中无有一种内紧外松的感觉,没有一种真实的发心的感觉。
如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谓不取的究竟了义?
所以做任何事情在于发心呢,我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定要常发心啊,何况我们已经了解了金刚经呢?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发心上很难到位,真发心者,所有的法都能真实的去修行。释迦牟尼佛说“如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个话特别的有意思,不取于相,不是不要于相,于一切相不取,这个不取就是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就是实相相应,就跟我们现在讲法过程之中,因为前面讲了“发菩提心,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这四句偈等,其实佛陀已经说了,“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是利众,如如不动是自利,就是自利利他,四句偈等,上下偈,就是自利利他;自利利他就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就是获得自度又度别人。受持读诵,受是闻受信受;持是思维,是相续;读诵是你要读懂它。过去有人读不懂,每天要读四五遍;天天念天天念,念了二三年,什么都不懂,后来有人劝他,你不要这样念,你去思维他,你每天念一遍思维他;后来他每天只念一遍,然后就是不断的思维,不断的思维,有一天突然念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唰的一下就开悟了。不是六祖大师那样,闻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金刚经每个偈子都可以令我们开悟,六祖大师只是个因缘而已;千万不要以为金刚经就“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究竟义。很多人认为:六祖大师这个体就是真的,后来就认准这句话,就他圆满,余皆不满;那你就完蛋了;它是对六祖大师是这种根基,金刚经每一句偈子都是可以令众生开悟的。如果你老是照葫芦画瓢哪就完了;我们祖师并不是我们这样的,我们一定要了解他的真实处,究竟义。如果假如有一天你跟人说法的时候,你一定要深入其境,把实相现前,然后说啊说啊说啊,说完了后呢?你亦然如如不动。为什么呢?说实相故;实相说完后,众生都变成实相了嘛,哪有众生可度啊;实相就是如来,就是究竟觉,哪有佛可成呢?没有众生可度,没有佛可成;说的这个实相哪是书上的东西呢?所以呢“没有说啊”,故一天到晚再说,一天到晚没有说;这个叫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不是舍于相,是不取于执著的意思,叫如如不动。
如何观出“梦”?观出“影”?观出“露”?
所以我们讲了这么多天,实在是没有讲啊,我们只是讲了如是实相,“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可以观察到我们过去无始以来,所作的这个有为之行,象梦幻泡影一样,梦境我们知道是梦就可以了,不需要去舍;既然是梦,何以执著呢?我就把它舍掉,家也不要了,房子也不要了,庙也不要了;此境就是梦,识梦就是悟,知道吧!讲到这个地方时候你应该知道,一切如梦幻泡影并不是叫我们放弃,是叫我们放下心的执著,知道是梦知道是幻,心如幻化师吗?幻有种种境吗?白天有想,晚上有梦吗?过去有做,现在有得,如是因如是果嘛。我们不了解如是因如是果。如是因如是果是什么呢?就是幻,梦幻泡影;叫如是因。什么叫不如是因呢?就是不是梦不是幻,不是泡不是影,我们觉得这个世界不是梦好真实啊;不是幻嘛,我们天天在得什么啊,不是水泡啊,玩得很有意思啊;不觉得是影子啊,……你念念在攀缘之中,您不觉得这是露啊,您觉得还要去追求名啊利啊;你不觉得是电啊;一刹那时间就过去了,电速度多快啊。所以人生如闪电啊,年纪大了就知道了;一生过去,老来将至,两手空空,一辈子争名夺利,绞心绞力的,搞了一辈子,你得到什么呢?得到一身债务一身烦恼一身痛苦一身执著,放都放不下的执著而已啊;什么都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为什么要老了以后才觉悟呢?为什么那么年轻不肯觉悟?为什么当下不肯觉悟呢?所以人就奇怪了,本来老了就是觉悟的时候,结果老了的觉悟,快死故享受不到了;年轻觉悟,你可以享受一辈子啊,为什么不趁年轻好好觉悟呢?非到老来才去抓一个“觉悟”的影子或尾巴呢?
你象我们从小出家多好啊,是不是?从小就知道“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所以我们的思维比较对一点;你想了半天都想不过来。为什么呢?因为平时观察此世界如露如电。今天早晨吃的什么,我实在是想不起来;为什么呢?大脑很钝的感觉,因为我们平时薰习的不是在思维这些东西;我们众生对这些东西有强烈的反应,对于常福来讲,反应实在是很弱很弱的;对一个东西特别执著的体,在我心中实在是找不到;对此世界还有一处强烈的执著,好象我心中实在是没有;除非人家拿刀砍我的时候,我可能稍微有点恐怖;生命受到威胁,可能对生命还是有点执著的;但是呢也不是哪么很强烈的执著。众生就不一样了,开个车子出去,生怕坠下去了,特别有钱的人有名的人就特别怕死;对生命的执著;在家里会对窗户啊,防盗啊,安全啊,对财产的执著;在外面关系啊,对人的执著;这家走亲戚,哪个打个电话,对情的执著;眷属的执著,都是一种执著啊;天天在牵挂,天天在攀缘,这个不是叫“梦幻泡影”啊。所以呢: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果我们如是观察,一切有为法,就是我们众生偏执著的体,实在是如梦幻泡影啊。我们要真的“如梦”就好办了,但是我们现在不“如梦”啊;我们感觉到很实实在在的啊;每天做功德啊,求福报啊,拜佛啊,求忏啊,……你不知道,这只是“做梦而已”啊;但是你呢,不做吧难过,做了吧也是难过;只不过是做梦而已啊;幻化,自己怎么幻?你幻佛就是佛,幻众生就是众生;你幻相就是相,幻执著就变成执著。
修行最经常的障碍是什么“身不安,心散乱”,好多修行不过是对治这个身心不安而已,远非修行的究竟处
明明是个梦,你偏偏在梦里面拼命的搞,所以我们在此世界修行一切法,无非是安住身心故,我们的身不安,所以也只能搞;我们的心很散,所以只能拼命搞;你看老百姓天天跑上来,上来干什么?为了求生,因为身体怕生病了;人快要死了,他要跑步啊,跑步上来。为什么要大家拜佛、上殿、过堂这都是一个身心的调治,使我们身安心安,我们不能执著于他;这只是我们身心一个安住而已,身体里面我们妄识的一个暂时安住一下;这不是我们永久的家乡;这个只是暂时用一下而已;我们借假修真,你要执著他,该怎么死还是怎么死,该病还是要病,该烦恼的时候你还是跑不掉;因为你不了解根本故。你常常不上殿你睡觉就会生病的,我们出家人老喜欢睡觉,喜欢懒,到最后你不自己完蛋吗?人越吃越馋,越睡越懒;
睡觉的实相:越睡越懒,一觉醒是最好起的时机
你越是睡觉越是头晕,越是想睡;睡得不想起来,你可以睡到明天,睡到后天还是想睡,永远睡不知足的;所以人睡觉是永远睡不完的,你不要以为能够睡得完呢。一旦睡过了头那你就麻烦了。一觉醒来时赶快醒,千万别赖床;睡醒后睁着眼睛还是想睡,还想再睡一会会儿,稍稍一过,就会变成沉睡,沉睡后你的血液循环就会出现一种病,一病以后,你的身体就是想睡觉;动不动就会想睡觉,有人讲:师父啊我老是想睡觉怎么办啊,不睡觉就难过,睡得爬不起来怎么办啊;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个;睡多了!平时要勤快一点,老人最多睡4到6个小时就可以了;不能睡多的,年轻人可以睡8个小时,小孩子一点点大的可以睡11个小时;我们现在最多6个小时就可以了;中午规定只睡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内必须爬起来,你再睡对身体一定是不好的。总的来说这些都是安抚我们的身心,我们现在所有的动作行为,都只是调和我们的身心,要知道如梦如幻啊,如泡如影、如露如电啊。露:再好的东西象“露”一样,一下子就没有了;再快乐的东西,他也是“露”啊。苦则长啊,乐则短啊,这个世界我们的命短,就象悬着的“露水”一样,太阳一晒就完全的化没了;我们所作的名啊利啊财富啊,完全就象“露水”一样;实际上你根本享受不到多少快乐,你又能究竟享受多少呢?儿子、孙子你到底能够享受多少呢?带来的是更多的痛苦,所以一定不要执著这种露水般的快乐。露水夫妻啊,现在不是提倡这个一夜情啊,呵呵,叫露水夫妻啊;就享受那么一丁点儿刺激,一丁点的快乐然后沉迷在里面,不断的在里面相续,痛苦的相续;这个就象哪个“露”一样,它会带来更长时期的痛苦的。知露即舍,知电即舍;家里再多的名利钱,都不应该生贪著,一贪著就麻烦了,就象吃“白粉”一样,任何东西只要有贪著就危险,“应作如是观”;我们应该如是观察,于一切法。
为什么以信受奉行为结尾,我们信受奉行了多少呢?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出家四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什叉摩尼(出家2年内带发修行女众),优婆塞近事男优婆夷近事女,就是抓住了佛的衣服。居士护法如水,出家人如鱼,鱼离不开水,水离不开鱼;你不要认为我比出家人差,法要靠护,鱼离开水不渴死了,水要是离开鱼不就是死水了;寺院的围墙就是居士,寺院里无尽的法藏;居士象城墙一样护持正法。一切世间:世指三世,间指法界,现在过去未来;一切代表圆满之意;天人代表天众。这里面没有菩萨众,所有的经典都讲菩萨,为什么这部经典不讲菩萨呢?因为这部经典所有的众生都已经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闻金刚经其实都是菩萨了,所以菩萨他是密喻,本身就表出了菩萨是法,菩萨是表法的,金刚经都是跟菩萨讲的,怎么样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信受奉行:信受持之意,受持即是不违逆,不违背佛心;奉:恭敬之意,对佛陀升起无上的恭敬,对法升起无上的恭敬;行:一心不乱安住如法修行,什么叫一心不乱呢?无我就是一心不乱,出家人就是一心不乱,无事即出家就是一心不乱;如果有事就不叫圣贤者。信受,就是听到这个法相信了。(不受者非信,不行者非受,不敬者非信,不于事事显敬显受显行者,非真信也。弄清晰非信,才知真信。我们老是习惯于简单化的理解,认为心信即是信,想象中的信即是信,此种习性害我们不浅,往往使我们停滞于真理的边边,其实真信是事信是受信是行信)金刚经讲到这里大白话讲了这么多,我希望大家从这里面得到法益,感谢大家!南摩阿弥陀佛!
2008年12月,在北京香山名苑宾馆,一个女士经人介绍来见我。可是她不停地述说自己的苦难,没完没了。我打断她的话说:你的苦还真多呀!女士:别人诉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诉苦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学员:师父呀,请问当梦想和现实冲突时,该怎么办?寂静法师:其实我们参考物理学原理就明白了,物理学中有两个力,一个叫动力,一个叫阻力,生命的前进也分为动力和阻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长相不算好看,却会莫名给人带来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和他们相处会感到一股平静喜悦、简单纯粹的能量。同样,你的生活中或许也遇到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阿育王净土精品注:看到很多同修在网上忏悔自己邪淫的过往,不明白的是大家都基本对佛学有一点了解,难道就不知道因果的取舍吗?您写的帖子描写自己邪淫过程到底是劝人戒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如果有一千朵花,可能就会吸引一万只蝴蝶,花多蝴蝶多。同样的道理,好心和福报能够感召美好的环境。厚德才能载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需要增长家庭教育智慧,要让孩子独立自能,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用私爱去伤害孩子的心灵,父母需要做的是滋养孩子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许多人都喜欢问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做才能让我的人生顺利,让生意顺利,让孩子顺利? 其实,拥有顺利的人生,只要八个字就可以了。按照这八个字去做,你的生命就一定顺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我给企业家讲课,我问,你能让兔子拼命吃草吃成羊吗?你能让羊拼命吃草吃成牛吗?你的企业你不去改命,你天天想拼,兔子想拼成羊这行吗?你拼得比其他兔子肥这个是可能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关于教育教育三大原理:1、空瓶子原理2、种子原理3、唤醒原理人是什么?人什么都不是,像个空瓶子,装什么就是什么!坏人教我们掠夺,好人教我们创造,圣人教我们发现。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善士问:您好法师,我有一个问题,对于我的孩子,如果不督促他做作业,他做作业的速度就会很慢,也就没时间去看书、看电视、玩耍了,这该怎么办?寂静法师答:孩子所有的问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每个人都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有、子孙成才,为此我们想出很多很多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这就好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数的问题就生出无数的方法。而真正的大智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从前,有一个农民赚了很多钱,他很自豪地说,我靠着一己之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了,发财了。我们仔细想想,他真的是靠一己之力吗?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他能发财吗?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因果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有一个农民在春天的时候,播种一粒冬瓜子,到了秋天的时候,它竟然结出了一个南瓜。你们说这是什么原因?他肯定把种子弄错了,把南瓜子误认为冬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寂静法师:绝对改善成绩与命运的秘密武器——关系管道理论【编者按】“自然的恩典”系列冬、夏令营迄今已经连续举办八期,已有6000多名参加的家长和学子直接从中受益,数不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所有的问题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前世的业力(先天)。此生前很多世前累积的恶业,在今生遇缘引爆了。就如满身炸药,又常常抽烟和烤火,最后爆炸了。所以一定要持戒,努力断恶,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一个装过臭水的容器需要清洗空置,一只装过牛奶的杯子同样需要清洗空置。一个肩挑狗粪的人是辛苦的,一个肩挑黄金的人同样是辛苦的。一个背负罪恶过失的人是沉重的,一个放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人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个问题是很高深。我们都想要健康,都想要发财,都想要家庭好,都想要子孙好,可是到底怎么样才能好?这些事情背后其实是有些特别的规律的。比如我们梅花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因果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太重要了,没有因果就没有佛法。就好像高楼一样,没有地基就没有高楼,破坏地基就可以破坏高楼。破坏因果就是破坏佛法,宣扬因果就是建立佛法。因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夜里,在我的寮房,有人请教发财之道。我从座位上下来,走到门口电灯的开关面前,把灯全部关掉。于是房间立刻进入一片漆黑之中,停留了几秒钟,大家的心中都有一种莫名的不快。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八、 佛为何开示蕴、处、界、缘起法门(外道与众生皆于蕴、处见我)第157(45)经(上p157)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5
「深信因果」。我早年刚刚念《观无量寿佛经》时,念到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条是菩萨修的,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5
人要相信命运!你命裡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地位,一定的,否则的话你享受不了。人要懂得因果,就会规规矩矩做人,一生快快乐乐、圆圆满满。果报,最好是老年时候享,年轻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梦参老和尚:岁末茶话会上开示在这个因缘殊胜的法是什么法呢?大家想一想,法是什么呢?法是我们的心,心生一切法,那我们的这个心是什么心?当然现在说是善良的心。但是我们这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9
开示一禅堂里跑香,一个跟一个,不要乱跑,跑的时候这个功夫一定要在,你要是看话头,跑香的时候,这一步也不能叫它丢了,要话头在,跑香的目的就是用功啊,你光指着跑香,那可不是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8
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依报的环境非常不好,这大家都知道的,佛在经上讲,这个世界「五浊恶世」。我们在四十年前、五十年,我学佛四十九年,讲经讲了四十一年,我初学佛的时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7
(990423早餐开示) 【见和同解】 新加坡净宗学会是由李木源会长领导,他非常热心于弘法利生的事业。此道场很难得,这么多人上下一条心,没有意见,这真正是希有难逢。谚语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前面一段讲的四个字,我们一定要记住,自性的体是「湛寂」,自性的用是「虚灵」。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儒家、道家的圣人都懂得用「虚」,高明到了极处。你要用实就错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6
一念时间多长?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所以我们能肯定这一生当中,一念清净的时候决定有。但是第二念就迷惑。一念清净还来不及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由此可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应当全心全力依靠净宗经论的教诲,认真努力的学习,求生净土,这才是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净土怎样能够有把握的取得?你要记住「心净则佛土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5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没有像阿弥陀佛这样做呢?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共业所现的,所以这个业非常复杂,有佛菩萨的净业,有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净土仪规里面,朝暮课诵、佛七仪规里面常讲,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真诚心里头有一个念头就不真,就不是菩提心,心就不诚了。所以曾国藩,这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得为叁界雄』,「雄」是对佛的尊称,就是大英雄。英雄两个字怎么解释?一般普通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个人叫英雄。世间什么事情人做不到?了生死出轮迴的事情,没有人能做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现在的教育只教人做事,没有教人做人,现在的人会做事不会做人。不会做人,事做得再好,纵然享受,心不安,提心吊胆,怕出祸乱,不安、不稳,死了之后叁途受果报。人不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太虚大师的教导与当今佛学院教育—— 惟贤长老生前对重庆佛学院师生的最后开示【按】 2012年9月19日,受重庆佛学院领导委托,佛学院佛照法师、开智法师、延定法师、照仁法师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3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画面,宇宙怎么来的?这个画面从哪来的?念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才是事实真相。理解事实真相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很多人看到我的时候,问我怎么修养的?我就很简单,叁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心就清净了。要放下,什么都要放下。佛家讲得透彻,效果殊胜。我刚学佛的时候,跟章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我们出六道轮迴,比他们简单、比他们容易、比他们彻底。他们离开六道轮迴到哪裡去?到四圣法界声闻法界去。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了,四圣法界跟极乐世界不能比,差太远了。我们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清净心这个时代修行要想成就,只有念佛求生净土,除这一条路之外,确实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得通的。念佛要念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有把握往生?要念到心清净。心清净了就是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顺境善缘,就是善人,在这个境界里头最容易生的贪恋,你要在这里头放下贪恋,就是没有贪爱的心,没有留恋的心,你心清净,修这个功夫。逆境恶缘,遇到人都不是好人,都常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这些我们平常要细心去反省,观察自己,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定意,就是有没有定的意思,心清净、杂念少。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谚语里所说的,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佛法里头,古谚语所谓的「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看到大家互相赞叹、互相合作,兴旺的气象;互相瞧不起、互相批评、互相毁谤,决定败亡。兴旺的教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今年的佛七法会从今天开始了。弘法寺在去年的弥陀诞打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佛七法会。去年法会因缘殊胜,十分如法,大家一致认为很圆满。今年弥陀诞快到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1
尊贵的阿秋喇嘛(龙朵加参尊者)01阿秋喇嘛珍贵开示修行者会逐渐生起三种障碍解脱的过失:首先,会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当做自己谴责他人的资本,反而将信仰用来增加了自己伺察
文殊花开时间:2025-01-01
1古大德教给我们,“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不去接触,不去打听,我们的烦恼就少;没有必要认识的人,不去攀缘,不去认识,我们的是非就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1
印光祖师常劝导人,出了家若是想当法师,那就要先好好的念佛。你把佛念好了,将来就会有能力当法师。你若没有修持福慧就想在经教上研究,学当法师,以为法师坐在法座上好威风,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传授八关斋戒开示归依三宝是信佛的开始,信佛的入门;五戒十善,才是实践学佛之道的真正开始;八关斋戒才是了脱生死的门径,是修出世的正因。八关斋戒的内容:一、不杀生;二、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4
修禅的上根利智问:修禅要上根利智的人,我很担心自己不是那样的根器。什么是修禅的上根利器呢?答:修禅要上上根器的人。修禅下手就较高,从此角度讲,能够在当下就敢于承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2
大宝法王噶玛巴:在网络上,看到了有许多的中国网友,对中国和日本在钓鱼岛发生的冲突。和对南海黄岩岛的事情,都义愤填膺。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怀,这是种发自内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