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一)
——以《印光大师文钞》为中心
能 利
内容提要:印光大师是净土宗之第十三祖,距今最近,其思想也最契当今修行人,本文以《印光大师文钞》为原始资料,分别从六个方面探讨了印光大师净土思想及过程,阐明印光大师对净土之特别法门、净土宗往生原理、三辈九品之关系问题、净土与禅宗之关系以及独倡净宗的道理,最后印光大师对净宗生起信心过程作了一个纵向的追索。
关键词:印光大师、净宗原理、三辈九品、独倡净宗、
前 言
印光大师,世所公认的莲宗第十三祖,又有传为大势至菩萨再来[1]。大师生活在清末民国年间。
自佛教东来,始庐山莲社,净土宗一法一倡百和,弘遍天下,故有“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之美传。净宗诸祖之形成,非同禅门须以心印心或衣钵传承。祖师之名,皆得世之公认许可即以。所以,莲宗各祖之位,有时生活的时代相差较远而不是连续的。印光大师,学修皆专于净土,继红螺山彻悟禅师后力弘净土。实际上大师却是明教通禅而兼儒的。所以弘一律师尝赞云:“弘扬净土,密护诸宗,明昌佛法,潜换世风。折伏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二百年来一人而已,诚不刊之定论也”[2]。
大师弘法的特点是多以书信等文字方式应机设教,同时倡印适合时代的法宝而传道。大师的书信等各种文字,由徐尉如编《印光法师信稿》始,后经大师从众多的信函及各种作文中选编成《印光法师文钞》。大师住世时即刊有正编(即增广文钞)与续编。到大师圆寂后,由罗鸿涛收集正续二编中未录的信函信其它稿件,至1950年结集成册,而因缘不凑并未刊行于世。1980年,灵岩山方丈明学法师在修复寺院时,发现此稿,遂于1984年刊于福建莆田广化寺,名为《印光法师文钞三编》[3]。本篇即是以此文钞之正、续、三编为主而讨论大师的禅净思想。此外还有,对文钞进行摘录的《嘉言录》等,大师圆寂后,又出版了纪念大师的《永思集》、《永思集续编》及《纪念文集》等。目前,台湾佛教出版社所印行的《印光大师全集》[4]收录了以上各书及其它关于大师的资料,精装成七巨册。这是关于大师最全的一套书[5]。
关于大师的文钞,梁启超先生曾评价曰:“古德弘法,皆觑破时节因缘,应机调伏众生。印光大师,文字三昧,真今日群盲之眼也”[6]。这短短几句话正是对大师文钞的鲜明写照。大师之为文,皆针对时与机,且文字流兼有口语,阅读流畅,辩证明晰。其文字与内容、说理等,既符合知识阶层,又适于一般老百姓,那怕是村中的阿公阿婆也能理解,读之者无不受益。所以谛闲法师亦云:“阅是编而能循文悟旨,慕果修因者,何可胜计”[7]。尽管大师已圆寂六十余年了,大师当时弘法的效果在今天许多地方甚至偏远之地仍存有遗痕。大师的影响之大,取决于文钞流传之广泛;而文钞流传之广泛,取决于大师本身的修证工夫及开示之文符合当时一般大众学佛需求。这是不可否认的,大师一生的活动范围除了上海周围外,没有到处讲经说法,且大师经常劝其弟子们不必亲自朝拜,所以弘法的力度之大就是一部文钞的作用,由此可见文钞的重要性。
本篇讨论大师净土思想,主要以文钞之正、续、三编为来源,采用大师的语言体现大师的思想,其目的是尽量原本地反映大师的思想。基于此,本篇极少采用其他的资料。
本篇分六个部分,分别阐明印光大师对净土之特别法门、净土宗往生原理、三辈九品之关系问题、净土与禅宗之关系以及独倡净宗的道理,最后以印光大师对净宗生起信心过程作为结语,本篇尽可能地从主要角度凸现大师的净土思想,同时也使大家对大师何以独倡净宗有一个较清晰的瞭解。
第一节 特别法门
印光大师对净土法门一句总的评价是“乃如来一代时教中特别法门”。大师把佛陀的教法分为通途教理与特别法门。大师认为,佛陀一代时教、一切法门,皆是令众生修戒定慧断贪嗔痴、了幻妄之生死,到业尽情空方可了生脱死、证真常之性,然此皆为通途教理,是仗自力,其难也——难如上青天!而佛陀慈悯一切众生,特开一信愿念佛法门,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不论根之利钝、惑之厚薄,皆可于现生临命终时蒙佛慈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速证不退位,一生而成佛!
净土法门既是特别法门,就不可以用通途教理断惑证真而论,净土事者是大因缘,净土理者是秘密藏[8]。
如来称此净土法门为难信之法者,以其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其圆顿直捷广大超出一代通途教理之上,非宿有善根,决难信受奉行也。吾常曰:“九界众生,离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盖纪实也。”[9]
正因为净土法门之特别,不须断惑即可带业往生,一生成办佛道,所以“每见愚人,卑劣自居;亦有学者,大乘自命,不屑修习”。实际上净土法门在如来一代时教中是成始成终的法门: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原自肇起华严,但以二乘不预此会,莫由禀承,故于方等会上,普为一切凡夫二乘及诸菩萨宣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令其悉知弥陀因行果德,净土殊胜庄严,行人修因证果,俾一切具缚凡夫与断见思惑之二乘及破无明之法身大士,同于现生出此五浊,登彼九莲,以渐进修,直至圆满菩提而已[10]。
《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对证法身的果位菩萨们所宣讲的,末后善财童子遍参知识,最后于普贤座下,蒙其威神加被,所证者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为等觉菩萨。普贤乃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及华藏海众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而为华严一经归宗结顶之法。则华严明一生成佛之法,而归宗于求生净土[11]。此乃大机所见,华严一经王于三藏,亦以净土为归!
对于根劣之众生,在《观无量寿佛经》中,以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地狱相现,善友教以念佛,未满十声,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因之大师总结为:上上根不能踰其阃,故已证等觉者,尚须十愿导归;下下根亦可臻其域,故将堕阿鼻者,犹能九品立预[12]。所以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法身大士不能超出其外,下至将堕阿鼻众生亦可预入其中。而其它通途法门则不同,小法则大根不须修,大法则小根不能修。
一般人之观点,认为净土法门简便易行,无甚奇特,是愚夫愚妇之所为,是接根劣众生的。大师则不同于这个看法,他说:“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正接上上根,旁引中下流”[13]。尽管此法是旁引中下流,但于末法时代,大师认为唯此法是众生了生死的依估。而大集经中如来也授记曰,末法中,非此莫度。龙树菩萨则简示于娑婆谓为易行道。因此“净土一法,始则为凡夫入道之方便,实则是诸宗究竟之归宿[14]”这句话实在有道理,可以说是对净土法门之不思议之义总的概括。
大师还认为此法门是“极畅如来出世之本怀”,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乃即浅即深、即权即实之法门,一切法门,河沙妙义,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15]。大师甚至还说“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注脚也”[16]。由此可见大师是对净土法门是极力推崇,同时也可知大师对净土法门悟证之透彻。
对于净土法门成就之直截了当,大师曾以诸多比喻说明。例如,通途教理,如世之士人,由资格而为官;特别教理,如世之王子,一堕即为一切臣宰所恭敬[17]。又如:
通途如画山水,必一笔一画而渐成;特别如照山照水,虽十重蓊蔚峰峦,一照具了。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强者日不过百十里;特别如乘转轮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大部洲。[18]
总之,净土法门其殊胜,有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兼自他二力、带业往生、往生后得不退转达且能即生成佛、下手易且成功高、非通途教理所能比拟的特别法门等优点,也是特别适宜末法时代众生修持了生死的法门。
由于净土法门殊胜,故历代祖师大德皆弘此门,或专弘、或兼弘、或暗弘。大师曾在《青莲寺念佛宣言书》中历数古圣先贤对净土力弘之事实,也是说明净土一法其功德利益不可思义,方流传不绝:远公东林结社念佛;昙鸾著《往生论注》,妙绝古今;智者作《十疑论》,极陈得失,著《观经疏》,深明谛观;道绰讲净土三经,近二百遍;善导疏净土三经,力劝专修;清凉疏行愿品,发挥究竟成佛之道;永明说四料简,直指即生了脱之法。自昔诸宗高人,无人归心净土,唯禅宗诸师专务密修,珠少阐明,自永明倡导后,悉皆显垂言教,切劝修持矣。死心新禅师作《劝修净土文》;真歇了禅师净土说云,洞下一宗,皆务密修;长芦赜禅师结莲花胜会,普劝道俗;省常、净严皆结净社,入社之人不胜计数;元明之际则有中峰、天如、楚石、妙叶,或为诗歌,或为论辨;莲池、幽溪、蕅益,尤为挚诚恳切;清则梵天思齐《劝发菩提心文》、红螺彻悟《示众法语》,皆可继往圣、开来学、惊天地、动鬼神。[19]
-------------------------------------------------
本文发表于:觉群佛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2006年
--------------------------------------------------------------------------------
注释:
[1] 《印光大师言行录》p107,《印光大师全集》第五册p2461,杨信芳《纪梦悼大师》;又《印光大师言行录》p241,《印光大师全集》第五册p2595,杨信芳《致施戒园居士书》中有详情。其大意为,杨信芳女士在未闻印光大师之名前,于民国廿五年(1936年)冬梦见观音菩萨告女士言,现有大势至菩萨在上海教化众生,印光和尚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四年后化缘即毕等语。后经女士证实有此有此事(时大师正在上海主持护国息灾法会)。杨女士曾对大师讲过此事,但被大师呵斥,不许外传。四年后,大师果真圆寂,杨女士遂为文以记。
[2] 《印光大师永思集》p263,《印光大师全集》第五册p2617,弘一大师《复王心湛居士书》。
[3]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下P1125,《跋一》。
[4] 《印光大师全集》,释广定编,台湾佛教出版社,增订本,1991年4月再版。
[5] 为简明扼要,对所引各书,不再使用全名,对照如下,均不用书名号:
《印光法师文钞》(增广正编)——文钞正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文钞续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文钞三
[6] 文钞正卷一《题词并序》,p1。
[7] 文钞正卷一《题词并序》,p1。
[8] 文钞正卷二论p7,《净土决疑论》。
[9] 文钞正卷三序p53,《与徐福贤书》。
[10] 文钞三卷下p758,《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流通序》。
[11] 文钞续卷下p5,《净土五经重刊序》。
[12] 文钞续卷下p137,《敦伦莲社缘起序》。
[13] 文钞正卷四杂著p43,《示净土法门及对治嗔恚等义》。
[14] 文钞正卷四杂著p29,《佛学编辑社缘起》。
[15] 文钞续卷下p20,《念佛三昧宝王论疏序》。
[16] 文钞正卷一书p4,《与悟开大师书》。
[17] 文钞正卷一书p85,《复周智茂居士书》。
[18] 文钞正卷三序p72,《近代往生传序》。
[19] 文钞正卷二书p56,《青莲寺念佛宣言书》。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南亭法师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二)逐妄执:吾人内之身心,外之器界,无不唯心所现,如空花水月,本无实体。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七)南亭法师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行脚僧见到“无忧林”。无忧,草名。草多则以林名之。人处无忧林,可以忘忧。而出家人“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九〉南亭法师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学习净土法门,对一般的信众来说,或者一般没有接触佛教的人,还是要有一定的善根的,因为他猛的一听、不容易相信,就是西方极乐好像不可琢磨,虚无飘渺。 再加上我们受的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居士: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法师: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印光大师是位非常厉害的高僧大德,我们平时学习佛法的时候是可以多多的看一看印光大师的佛法讲解,这样我们是可以避免少走一些弯路,而且这对我们今后的修行是有很多的好处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8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先觅安下处者,修净土之谓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来之谓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莲华中,不落恶趣之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只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壬二破斥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修净土的重点在修孝道吗?居士:我是一名修净土的佛子,可是弟子觉得修净土着重在孝道,净业三福也教给我们修行的规范,是否对呢?更深入一点讲,《地藏菩萨本愿经》是讲孝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佛问圆通以下,是结答。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是了妄,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是证真。菩萨由定慧力,妄尽真现,从此得入三摩地。契合十方诸佛,所传妙觉明心。如前文佛告文殊:十方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及诸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如是乃至有二义,一菩萨行门甚多,何止六度。法华经云: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华严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又云: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初神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马祖道一大师开示大珠慧海禅师大珠慧海禅师,初次到江西见马祖道一大师的时候,马祖大师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大珠慧海禅师回答:“我从越州大云寺出发到这里来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2-14
印光法师:因是种因,果是结果。由此因而得此果,是因果义。又因是所作者,果是所受者。种善因必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果。因果为入道之初门。修净土者,不信因果,何以警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4
伍、八识规矩颂讲话《八识规矩颂》为玄奘大师所造。“圆”必依“规”,“方”必依“矩”,此造物的法则。玄奘大师欲在“八识”之下,分配“心所”的多寡,以及“性”、“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玖、因明入正理论讲话大前提——凡主张断欲者,都是会灭种族,小前提——佛教是主张断欲,断 案——故佛教是会灭种族。这是对于“民族主义”相冲突。大前提——凡主张戒杀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七、几个小问题今天我要随意讲的几个问题:(1)宣传佛教与国家有没有关系?(2)佛教徒对于国民有没有利益?(3)要国家还要佛教否?(4)要国家不要佛教可以吗?希望在座诸君,以学者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二、迷信的辩论在一个野外,遇到一班远足的朋友,我们的辩论会,就在一条小溪边,濯足的濯足,洗脸的洗脸,拭目的拭目情态下开始了。起初由一个在旁边乱石上坐着而颇为滑稽的甲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叁、唯识三十颂讲话《唯识三十论》之本颂系世亲菩萨最后所作,惜自未释论。迨后由陈那菩萨等先后作释,共有十家,而以护法菩萨的正义,玄奘法师为之传译。后由窥基法师所请,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二六、怎样叫做清净怎样叫做清净?现在把它分作五段来说明:甲、清净的内容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单纯,其实,分开来也有好几种:(1)一般人所说的清净,以为是只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三、作人希望世间作人,倦眠晨作,饥餐渴饮,类皆已易数十寒暑;或望购爱国奖券作富翁,或望造时世之豪杰,诸如此类无不知之熟矣,岂尚有其他作人之希望应讨论欤?虽然,人富不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呢?如果说人是有衣,有食,有住,有行,有工作,有生殖,有团结,有智巧;这样简单答覆的话,那么,畜生虽然没有衣,但是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七、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已成为现代一般人的疑问。例如以酒敬客,也算是宾主间道义上应有的事,算不得是一件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一遇到饮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四、成佛希望四大希望——第一,作人希望,第二,脱苦希望,第三,得乐希望,业已次第讲过;今天继续来讲第四《成佛希望》。在讲《成佛希望》以前,应当讨论如何叫做佛?觉悟世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三、责任与光阴一个人看他肯做事不肯做事,那是看他肯负责任和不肯负责任来判断。假定不肯负责任的话,连自己家庭中的事业,他也是不愿意去做,何况与他不关痛痒的事情呢?果能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一一、辩论术的结构今天在座诸位多半是知识份子,所以我今天讲的题目是辩论术的结构,作一种学理的研究,不是对普通人讲的。佛经上所谓三藏是《经藏》、《律藏》、《论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
净土释疑新论(一)净土释疑新论(二)净土释疑新论(三)净土释疑新论(四)净土释疑新论(五)净土释疑新论(一)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彻悟禅师,尝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净土一门,信尤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8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序金紫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尚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裴休撰夫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1这次我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是个做生意的人,他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伙计不听话。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这里被称为“人间净土”是一座雄伟的古老佛刹,可容纳1000僧人楚布寺位于西藏拉萨以西60公里堆龙德庆县西北楚布河上游,海拔4300米,距西藏拉萨市西郊约七十公里外,是噶玛
悟性时光时间:2025-02-06
壬二、略明因人灭恶生善功德因人指的是菩萨,菩萨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好处呢?灭恶生善。假设我们今天不受持楞严咒又有什么过失?癸一、明不持之失【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