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三)
——以《印光大师文钞》为中心
能 利
第四节 净土与禅及禅净双修
如来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印光大师归其为二:“法门虽多,其要为二,曰净曰禅,了脱最易,禅唯自力,净兼佛力”[1]。而实际上禅净从理上根本上论,仍旧是一,古人所谓净土法门即无上深妙禅,即此意。大师虽屡屡劝人不必以通途教理论净土法门,实则以众生慧浅故而不了明理之真相也。中峰有云:“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2],所以禅净本无二致。大师曾在《复丁福保居士书》中就临济四料简对论净土之生与去之理事:
夺人夺境等四句,乃临济四料简语,夺即泯寂迹象之谓,不夺即显示理体之谓,人境即人法境智之谓。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为夺境不夺人者,显能生之人,泯所生之境故;去则决定去、生则实不生,为夺人不夺境者,显所生之境,泯能生之人故;去则实不去、生亦实不生,为人境俱夺者,人境两寂故;去则决定去、生亦决定生,为人境俱不夺者,以人境双显故。虽有四句,只是事实有生,理实无生耳!亦是彰照泯寂、彰寂泯照、寂照双泯、寂照双彰之妙旨耳。生必有其人,故谓为人;去必有其境,故谓为境。此理甚深,宜认真念佛庶可订得,否则便成口头禅、妄谈般若耳。[3]
从大师的话中可知,念佛极处,念佛之理又与禅、般若之理有何异乎。这是从理上而言,不异也。但是从事修而论,则有大不同。大师说:“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珠”[4]。
其事,参禅者以明心见性为志事,念佛者以清净心念佛而得一心不乱终以弥陀接引往生西方为功淳。大师认为其方法也有别:“参禅一法,则取舍皆非;念佛一法,则取舍皆是。以一属专究自心,一属兼仗佛力”[5]。并且在二谛理上,所重也不同:“禅者多主真谛,即在万行圆彰处,指其一法不立;净宗多主俗谛,即在一法不立处,指其万行圆彰”[6]。
从根本上论,大师认为禅与净的区别,最大之处在于“自力与佛力”。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为资粮,须深信弥陀愿力与极乐净土方能往生,是兼佛力。而禅者发展到后来虽也有念佛,甚至以参“念佛是谁”为话头,以期禅净双修。大师对这一桩事明若观火,特别在《净土决疑论》中分析得十分明白。大师指明其误处在于禅者虽参念佛是谁,而毫无信愿,实则与念佛生西之净宗不相干也。例如前面在“机锋与不立文字”一节中谈及赵州禅师之公案,有僧问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如何报答?州云“念佛”;又僧问十方诸佛,还有师也无?州云“有”,问如何是诸佛师,州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等,此等语句,虽有“佛”、“阿弥陀佛”等字眼,但皆为机语,是标月指,实不同于净宗所念之“阿弥陀佛”也。净宗之一句“阿弥陀佛”,不但是念自性之佛,而且也是念实有之西方极乐世界之佛,同时信愿具足,愿生彼佛国土也。若用禅宗参念佛的是谁,则是参禅求悟,殊失净土宗旨,此极大极要之关系,力主参究,则所得之利益有限,所失之利益无穷,以不注重信愿求生,不能与佛感应道交,纵亲见念佛的是谁,亦难蒙佛接引往生西方[7]。大师云此虽校参禅看话头功德大,则仍是仗自力之通途法门也[8]。大师对这类以参“念佛是谁”者自号为禅净双修之人,在《复张纯一居士书》中开示道:
注重于开悟,不注重信愿求生,美其名曰:禅净双修,究其实,则完全是无禅无净土,何以言之?不到大彻大悟,不名有禅……由注重于参,遂将西方依正庄严,能通通会归自性,则信愿求生之念毫无,虽名曰念佛,实则与念佛之道相反。或又高张其辞曰:念实相佛,实相虽法之本,凡夫业障深重,何能做到。[9]
关于“禅净双修”,唐末永明大师有四首偈,均为选择法门,其第一首即是“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今生为人师,来世作佛祖”,印光大师认为此偈并错处,但后世人理解错了,大师特别指出,必须首先要弄清“禅”、“净”、“有禅”、“有净”有意义才能真正明了永明大师此偈之义。大师在《净土决疑论》中这样对“有禅、有净”解释:
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倘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泛泛、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心恋尘境,或求来生生富贵家,享五欲乐,或求来生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宏扬佛法,普利众生者,皆不得名为有净土矣。[10]
这里必须说明,念佛发愿求来世作僧等转大*轮,实不是净宗之旨,以自未了转生即迷故。大师曾特别强调:未断见思,住此宏法,他宗莫不如是,净宗断断不许也[11]。净宗是发愿求生西方,得生西方净土后,凭佛力加持与自己愿力到他方世界度生,既使处于五浊恶世,也不会迷失于六道轮回之中,由此可知净宗并不是没有悲心不度众生。对于禅净修法之不同,大师曾曰:真修净土人,用不得禅家开示,以法门宗旨不同故[12]。
参禅者参“念佛是谁”不得净宗真实利益,然净宗之以清净心念佛却有禅宗之成就。大师在《复崔德振书二》中劝崔老实念佛自可得禅之利益:“依旧打之绕”,此是宗意,须有悟处,方可彻知……阁下且放下一切闲知见,一心念佛,念到心佛双亡之后,自可发一大笑矣,完全了知[13]!所以念佛,乃明理悟心之捷径,念念若能相应,自可明理悟心。即未做到,而仗佛慈力,往生西方[14]。由此可知,净宗虽为许多人看作是老太婆、老太公之所学所行,实则不知净土法门之真实理事。可以这样说:一句“阿弥陀佛”即禅即净,然其又高于禅也。古人也有“净土法门暗合道妙”之说。
第五节 独倡净宗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人。以各人根性不同,故所用方法也不相同。昔佛世时即有周利槃陀伽禀性鲁钝,佛陀不与之讲经说法,仅授与一简短之偈颂,令其于拂拭尘垢时反覆念诵,却日豁然开悟而证得阿罗汉果。可见教化众生以契机为最。大师也说,“药无贵贱,应病者良”。大师一生专弘净土,实乃觑破末法众生之根机,同时也觑破适宜众生根机之法也。《大集经》中佛也授记曰:正法时期修行戒律解脱,像法时期修行禅定解脱,末法时期修行净土解脱。佛无虚言,大师也观机而不赞成末世修禅:末世众生,根机陋劣,不依净土法门,决定无由了脱,一班好高务胜者,多越分自命,觉得禅教之理性渊深,遂不以净土为事,从兹弃佛力而仗自力,弄到结局时,皆成种远因而了不得其实益耳[15]!正因为末世根劣,越发固执,自以为是,反认为禅法不执著,且能得通能开悟,所以有不守约束又可希求得通得悟,此辈实则多为魔之所缚,大师在《复永嘉某居士书一》中论及禅之现时状况:
今时不明教理,即参禅宗者,每多中此空解脱病,至于静坐澄思,空境现前,不过以静澄伏妄,偶尔发现之幻境尔,若错认消息,生大欢喜,则丧心病狂,佛亦难医能……末世众生根陋劣,知识希少,若不仗佛慈力,专修净业,但承自力,参叩禅宗,不第明心见性,断惑证真者,罕有其人,而以幻为真,以迷为悟,著魔发狂者,实繁有徒矣,所以永明、莲池等观时之机,极力主张净土法门也。[16]
在讨论大师禅思想一章之“悟与证”一节中说到,诸祖大德均云修禅者须世世累劫不退佛阶方有可期之望,若是悟而未证也是无用。若或虽有智愿,未断见思,纵能不迷于受生之初,亦复难保于毕生多世,以虽能宏法,未证无生,情种尚在,遇境逢缘,难免迷惑,倘一随境迷,则能速觉悟者,万无一二,从迷入迷,不能自拔,永劫沈沦者,实繁有徒[17]。前已为详辨,这里不再赘述了。基于此理,所以大师承如来旨,继祖师志,力倡净土法门。
对于汉传佛教来讲,很少人修学密法,而在大师所处之时代,却有汉人学密的一个小小高潮。从文钞中可以看出,大师是不赞成学密的,当然大师不是懵然反对的。在文钞中大师常提到学密的有两个人:王弘愿与显荫法师。大师从二人学密不相应中观察到:密亦是不契时与机。
王弘愿为近代中国佛教弘阐日本东密者。起初大师并不反对密宗,如在《复徐蔚如居士书》中云:“潮州居士王弘愿素好密宗,依之修持,颇有效验……其人年四十余,若再研究十余年,当亦可为一大通家矣!……王弘愿论密宗,亦以弘密宗之诠表为论,是知尚未知如来教须契机之至意也”[18]。在此处大师对密宗评也只不过是说王不善用密而已,而大师在与徐居士另一书中,却由王而验知密不宜修也:
王弘愿居士,虽则崇信密宗,颇有效验,然始则错认消息,将有未得谓得之失,继由多阅教典方知错认;次则现虽工夫得力,而虚火上炎,无法自治,光以此二事,断其密宗一法,不能普被三根,不如净土法门之千稳万当……彼之所论,乃约教而遗机,光乃约机而论教之利益,盖契理而不契机,则不能感应道交,所谓法不投机,便是闲言语矣。[19]
从后面几句话可知乃是大师明示密法不适时机,这是大师由王而不赞成修密。
出家的僧众中也有一人学密,即显荫法师。他是天台大家谛闲法师的弟子,也曾留学日本习台密(台密乃日本天台宗所传之密教),少年英雄,是为法门龙象。显荫回国伊始,大师也曾勉励他“唯望座下从兹真修实证,则台、密二宗当大振兴矣”[20],可见大师并不是反对密宗,而是希望台、密等皆兴旺发达,台、密兴旺,即是佛教兴旺,大师何能反之?大师后之所以反对修学密法,实因显荫之病死,而且死时很惨:
显荫得密宗真传,又通台宗,已是显密圆通之灌顶大阿阇黎,凡有从彼受灌顶者,均可现身成佛,而显阴死时很糊涂(死在居士林,一弟子亲见),咒也不能念,佛也不能念,固知此法不如念佛之稳当也。[21]
事实上,大师知一切法门平等,密宗实在同样也是不可思议法。大师曾论及密之本旨:密宗以三密加持,能令凡夫现生证圣,其功德力用,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故云不思议力用。力不思议,但密也有所应之机:然须是其人方可,其人谓谁?如金刚智、善无畏等,苟非其人,道不虚行。今之学密者,皆得其皮毛,全无金刚戒力、菩提道心,不去持咒断惑证真,多效现字现象……是之谓败坏密宗[22]。
大师明了当时学人修密的状况,这才是大师悲怜学人不要学密的真正原因。既学密却不守戒不真实修道反而各以神通为事,故失其本旨。曾有人向大师请教密宗之事及密宗开囱门后也可往生西方之事,大师所答也是修学净土者必须要注意的:
传者尚无真神通,学者谁得神通?诺那来上海太平寺,言及密宗亦以往生西方为事,而阿弥陀长寿陀罗尼持之,开囱门,即能随意长寿,或即往生。此语何可一概,勿道尔我不能,即诺那也不能随意往生,一弟子以此事问光,光复之曰:此事理实为的确有之,但不可谓人人均能往生,须知密宗要旨在三业相应,果三业相应已久,便可从心所欲,未到心空而妄欲得者,或致著魔。此密宗一大关系也。[23]
总之禅与密均易以求通著魔,且密宗更以神密使人向往,此皆是不知自己身分及根性而入其途,此大师力弘净之大关系处也。所以:药无贵贱,愈病则良;法无浅深,合机者妙。时当末法,人根陋劣,匪仗如来宏誓愿力,其谁能断烦惑以出生死,见本性而证无生乎?[24]
-------------------------------------------------
本文发表于:觉群佛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2006年
--------------------------------------------------------------------------------注释:
[1] 文钞正卷二书p29,《与吴壁华居士书》。
[2] 文钞正卷一书p56,《与玉柱师书》。
[3] 文钞三卷下p971,《复丁福保居士书十》。
[4] 文钞正卷一书p60,《与海盐顾母徐夫人书》。
[5] 文钞正卷二书p31,《复马契西书二》。
[6] 文钞三卷下p1090,《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7] 文钞续卷上p203,《复陈慧新居士书》。
[8] 文钞正卷二书p42,《复法海大师书》。
[9] 文钞续卷上p153,《复张纯一居士书》。
[10] 文钞正卷二论p8,《净土普被三根论》。
[11] 文钞正卷二论p5,《净土决疑论》。
[12] 文钞正卷二书p50,《复何慧昭书》。
[13] 文钞正卷一书p85《复周智茂居士书》。
[14] 文钞续卷上p131,《复陈慧新居士书》。
[15] 文钞正卷一书p96,《复袁闻纯居士书》。
[16] 文钞正卷一书p38,《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17] 文钞正卷二论p5,《净土决疑论》。
[18] 文钞正卷二书p40,《复徐尉如居士书》。
[19] 文钞正卷二书p15,《复徐尉如居士书五》。
[20] 文钞三卷上p27,《复显荫法师书》。
[21] 文钞续卷上p56,《复王晓曦居士书》。
[22] 文钞三卷下p971,《复丁福保居士书十》。
[23] 文钞三卷上p308,《复谢慧霖居士书二十四》。
[24] 文钞续卷下p22,《净土辑要序》。
来不及的悔恨在汉朝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人子希望侍奉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无法尽孝。来不及侍奉父母,真是遗憾的人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从感恩开始一个好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则奠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儒教重视修心、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要先好好修养自己,培养慈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十地 法云地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学佛即是「学佛的生活」,如果能把心照顾好,净土就在我们身边,天堂即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可怕、可恶的人生──像地狱般的苦难,同样地也是由一念心所造成的。一念之差 地狱天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富的人。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于是,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经中有一则小 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在一个山城小镇外,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两老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意境与满心的善解。心中有爱 贫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亡者,杀了许多生灵,因此个个表情悲戚。佛陀知道后,悲悯地说:「这就是众生的颠倒啊!殊不知人死了,屠杀生灵的行为对亡者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头大象,体型强健、性格温顺,国王非常喜爱牠,特地为牠建造一间舒适的象舍。一群强盗看中象舍周围静僻隐密,接连好几个晚上悄悄聚集在象舍旁,商量抢劫的计划,像是如何破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在世,真正过不去的是自己,最恶毒的敌人是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反观自性,不要让恶念浮上心头。世间没有过不去的事,切勿轻视自己的生命。培养开阔心胸 预防心病良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中篇》五浊恶世度有情佛陀的苦行因缘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闻佛法,每天总是在吃喝玩乐、安逸懈怠中度过。佛陀怜悯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守财狗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一点点的时间来训练,慢慢地累积,就能养成很好的思考习惯,调伏向外奔驰的「心念」。佛陀最关心众生的心念,所以应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最美的心境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前也该干净的心念,每天都去打扫街道。他以实际的行动来爱乡里、爱别人。二、三十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从未曾间断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不明事理徒恼乱心中若有一点疑惑,不要累积成恼或是怨,凡事用智慧分析、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才能照顾好心念。人会有烦恼,就是因为累积不如意的事;然而世间事,十之八九都是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习气 可爱与可厌的分界同样是患了老人痴呆症的老人,一位令人心生欢喜,另一位却让人心起烦恼!年轻时心念的养成,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晚年境遇。有位中年妇人来看我,诉说家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无价之宝方为贵我们要好好用心,把心清净之后,要善于环保,保持清净的心,切勿再染上世俗贵贱的心态;有真正超然的道心,万事万物自然无贵贱之分,而且能圆融无碍。人生忙忙碌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辑四 至爱篇人生有爱无憾事罹患癌症的慈诚队队员,在队友的细心照顾下,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了一股温馨的暖流。人与人之间,若能彼此扶持、相互关怀,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慈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善解包容要善解、包容,对人要懂得善解,即使对方有意伤人,只要我们无心接受,就很容易善解;对事不要存有成见,若能打开心门事事包容,内心必然轻安自在。我常说要善解、包容,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体会证悟道理明白后,倘若还是放不下,就无法体会。所以,只要真正体会了真理之后,就会很欢喜地去做,这就是证果,证得欢喜的果报,心无烦恼、很自在,就是彻底觉悟的欢喜心。最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心灵的资粮佛陀在世时,曾说过一段染布的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街道十分热闹,开了各种贩卖生活用具的商店,有打铁店、制桶店、布店等等。佛陀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回归本性一个人是否高贵,并非自我标榜;而是需要好好地努力,回归自己的本性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尚。人的本性是自然、平等的,世间上之所以有分别,就是因为有我,而且自以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3
净土精要法句一心顶礼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已愿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1
震华法师是近代杰出的佛教教育家、思想家、佛教史地学家。曾任镇江竹林寺方丈、竹林佛学院院长,上海佛教会会长、上海玉佛寺方丈、上海佛学院院长等职。今年是他圆寂四十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6
圆瑛大师文集—杂感圆瑛大师著洪启嵩、黄启霖主编世界提倡素食会十周纪念宁波佛教分部成立七周感言印光大师生西一周年感言印光大师西归二周年纪念印光大师往生三周年纪念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戊二 列上首名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此乃释疑。前说身、心、生、死,由于无明;又说无明本空,何以而有生死?故释之曰:一切众生,于圆觉本无生灭之中,妄见有生有灭,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集团的恶止善行昔圣天对异道庶民立论曰:吾教以恶止善行为宗。而异道论敌无以难之。夫此岂御人以口哉?以人群事实所须,要不外此,诚凡下凡愚所共喻,圣中圣智所莫逾者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佛学的现实论──十九年十一月在四川大学外国文学院讲──一近代两大思潮之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二现实主义为近代思想主潮三佛学现实论与现实主义之异同四佛学之现实论五现实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评道德学社丛书喧喧然耳道德学社、同善社之名久矣。同善社唯以延年却病诱人,以传其守窍──祇是守鼻梁尖、磕几百个头,别无他得──静坐之术,驾言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之禅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自造──十四年十二月在苏州自造寺讲──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人民种族之庞杂,学术思想之纷歧,实不可一概而论!故今抽绎讲述数项于下,以窥一斑。一、有一类知识活泼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菩萨行与新生活运动──二十九年四月在星洲中正中学讲──中国平常人的观念,以为菩萨就是偶像的代名词,其实偶像很多不是菩苈,菩萨也不一定有偶像;立像不过表示恭敬的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谈中印古代关系之偶感中印学会、国联同志会、国民外交协会,在中央图书馆欢迎新近返国之文化教育访印团顾一樵、吴俊升、吴文藻,沈宗濂氏,朱骝先氏主席。邀顾、吴、沈四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鉴古叹今论者说明之亡于流寇与满州,实由于朝野上下之腐败招之:官府坏于胥吏;地方坏于乡绅;兵不教练而肆抢;将无学术而欺诈;贪鄙奢淫者,相望于社会;所谓清流名士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从中国的一般教育说到僧教育中国的教育较之日本及欧、美诸国,固然不普及而且低下得很,有急须推广开去和提高起来的需要。但若照二三十年来的教育样子继续办下去的话,不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斋余法语一今天这个聚餐会,是就这饭食之食,而成聚会之会,要知饭食之法相,为众缘所生,唯识所现,自性本空,本不生灭的──自性即真实性,普遍平等,本无差别──,今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反侵略要有坚强力量──三十年一月作──从民国二十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开始侵略以来,引起侵略国各种侵略行动,到去年可算已达到了侵略的最高潮;一如今年,转为侵略热焰的逐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念我名号(地藏名号)这个人他这个报身尽了死了,终不堕恶道八难之处。死后不会堕三恶道,也不会堕八难。还能够听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8
戊四 阿难问增益己一 佛问信不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我称扬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汝为信不?此为消灾周中第四,世尊与阿难互相问答以增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己三 灭妒碍罪得解脱益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己五 得戒清净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前二愿明慧与定,此明得戒清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己二 指陈效益庚一 获福益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此获福文略,下免难文稍广。由前建立药师七佛道场,七日七夜,斋戒沐浴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楞伽经义记(卷第一)太虚大师讲述十四年夏在宁波天童寺讲释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释题一 释经题甲 出题名1 别题(一) 出今本今所讲之四卷本,为藏中现存三译之最古者,乃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7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印光法师《灵岩遗旨》壹、悲化有情二、老实念佛(二)判别教法2.出世本怀(1)入佛知见大事因缘出兴于世原夫诸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事因缘者,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6
印光法师《灵岩遗旨》壹、悲化有情(四)念佛实益1.现世利益重在往生亦有现益念佛所重在往生,念之至极,亦能明心见性。非念佛于现世了无所益也。昔明教嵩禅师,日课十万声观音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