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t;华严五教止观
gt;讲义》释“事理圆融观”之二
释华梵 著
(续:第三、事理圆融观)
【夫事理两门,圆融一际者,复有二门: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心真如门者是理,心生灭者是事。即谓空、有二见,自在圆融,隐显不同,竟无障碍。】
通过前面对本门主旨的阐释说明,我们知道本门主要在于宣说开解如来藏一心之事、理两方面的圆融一际,在这里论主参考运用了《大乘起信论》一心二门的理论来予以诠解阐释,所谓一心即是指如来藏,如前所释,我们知道其含摄世间出世间之一切功德,其本身常住不变即是真如理体,亦即“如来藏心真如门”;而依因缘生灭变化的一切万法即是真如事相也,亦即“如来藏心生灭门”。
理、事既然只是如来藏心的一体两面,则知理无别理,全事即理;事无别事,全理即事。何以故?随缘不变即其理,不变随缘即其事。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唯是一如来藏心,心真如门、心生灭门但是方便分别尔。理事之间,理能成事,事能显理;理成事则理不碍事,事显理则事不碍理,是故事理两门,实圆融一际,无有障碍。
约真如自性“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即如来藏缘起,亦云真如缘起,亦即所谓“性起”者也)云理、事;约差别事相“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即阿赖耶识缘起,亦即所谓“缘起”者也)则言空、有(二见)。实则克体而言,缘起性空之“空”者即理,亦即随缘不变之真如自性也;性空缘起之“有”者即事,亦即真如自性之不变随缘也。
“空、有二见,自在圆融,隐显不同,竟无障碍。”“见”者,观视、推度之义,指由眼所见或推想,而对某事产生一定之见解、知见,见有正见、邪见之分别。今既性空缘起,则空不碍有,空而非空,非空而空,此即不思议“空见”;又既缘起性空,则有不碍空,有而非有,非有而有,此即不思议“有见”。空、有二见既不思议,互不相碍,故文云“即谓空有二见,自在圆融,隐显不同,竟无障碍”。此如白昼黑夜,昼时明显暗隐,夜时暗显明隐,明暗隐显不同,无有障碍。今见空时,空显有隐;而见有时,则有显空隐,其实空之与有,实无障碍。
【言无二者,缘起之法,似有即空;空即不空,复还成有。有空无二,一际圆融,二见斯亡,空有无碍。何以故?真妄交映,全该彻故!何者?空是不碍有之空,即空而常有;有是不碍空之有,即有而常空故。有即不有,离有边有;空即不空,离无边空。空有圆融一无二,故空有不相碍,互形夺故,双离两边。】
又因“缘起之法,似有即空”(所谓缘起性空也),故知有不异空,有即是空;而“空即不空,复还成有”(所谓性空缘起也),则知空不异有,空即是有;合上二义,是故文云“有空无二,一际圆融”。今即知有空无二,一际圆融,则不复虚妄分别有、空尔;既不复妄分别有、空,则“(有空)二见斯亡”;既“(有、空)二见斯亡”,则但一真如心也;若但一真如心者,又何曾存在所谓空、有之障碍耶?
空显有隐谓之理,有显空隐谓之事。理事空有原无障碍,而凡夫虚妄分别,妄自执空执有执理执事。若如实知有空无二,一际圆融,则分别二见斯亡,空有则无碍矣。是知有碍者,只因虚妄分别之所致也,虚妄分别元非应理如法也。
“何以故”征问之文也。即是征问何故空有无二,一际圆融,则二见斯亡,空有无碍耶?
“真妄交映,全该彻故!”“真”者,即前文所云空也、理也;“妄”者,即有也、事也;“赅”者,包遍也。即所谓真赅妄末,妄彻真源,真妄、空有、理事交互相映,全赅全彻故。
“何者”同前,亦是征问之文也。此即征问前答文“真妄交映”所云何义?
“空是不碍有之空,即空而常有”者,空既是不碍有之空,故虽空而常有。“有是不碍空之有,即有而常空”者,有既是不碍空之有,故虽有而常空。
“有即不有,离有边有”者,谓此中“有”非是落于断常两边之“常边有”“实有”也。何故?既然有而常空,故有即不有;有即不有,是离有边有;离有边有者,是离常边之有也。离后“有”字,即常有、恒有、实有义也。
“空即不空,离无边空”者,谓此中“空”非是落于断常两边之“断灭空”“顽空”也。何故?既然空而常有,故空即不空;空即不空,是离无边空;离无边空者,则非断灭空也。离后“无”字,即断灭空、顽空、毕竟空义也。
“空有圆融一无二,故空有不相碍”者,既然有而非常,空而非断,所以空有圆融,一际无二,空不碍有,有不碍空。
“互形夺故,双离二边”,“互形”者,相成也,空是成有之空;有是显空之有,故曰互形。“互夺”者,相摄也,空摄有则有全是空,故空夺有;有摄空则空全是有,故有夺空;有夺空,空夺有,故曰“互夺”。“两边”者,断、常两边也。空成有,有成空,则离断边;空夺有,有夺空,则离常边;故曰“互形夺故,双离两边”。
【故经云:“深入缘起,断诸邪见,有无二边,无复余习。”又经云:“因缘故法生,因缘故法灭,若能如是解,斯人疾成佛。”又经云:“甚深如来藏,恒与七识俱,二种摄受生,智者则远离。”又经云:“染而不染,难可了知;不染而染,难可了知。”】
前文已释法义,下则四引经证以证义启信。
初引经证云:“深入缘起,断诸邪见,有无二边,无复余习。”云何深入缘起断诸邪见呢?
“邪见”者,谓断常、生灭、垢净、增减、有无、内外、正邪等等二边见,悉为邪见。总而言之,凡落能所对待之见,皆为邪见。
若人能具足善巧方便,深入观察缘起,则知诸法缘起无非性空,性空当体缘起。既知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则断常、生灭、垢净、增减、有无、内外、正邪等一切能所对待之见俱不可得也;一切见既不可得,当知一切法亦不可得;一切法既不可得,乃至不可得亦不可得,由是则一切邪见俱净尽矣。“有无二边,无复余习”,“习”者,习气,习气是烦恼、无明之别名。“无复余习”者,谓破除净尽无明烦恼也。
二引经证云:“因缘故法生,因缘故法灭,若能如是解,斯人疾成佛。”
既生是因缘生,于法则无生;灭是因缘灭,于法则非灭。能解一切法本自无生无灭,其人即得迅疾成佛也。
三引经证云:“甚深如来藏,恒与七识俱,二种摄受生,智者则远离。”
前文已释,法身在缠名如来藏,如来藏出缠则名为法身。而在缠之如来藏,即第八阿赖耶识也,又前七识皆依阿赖耶而有,故文云“甚深如来藏,恒与七识俱”。
“二种摄受生”,“二种”者,谓一切落于能所对待之二边见也。《唯识三十颂》云:“由诸业习气,二取习气俱,前异熟既尽,复生后异熟。”“二取习气”者,即能取、所取之习气也,能所即生,则一切断常、生灭、有无等对待之见俱起也,故曰“二种摄受生”。诸有智者深入缘起,断诸邪见,乃得不受异熟生也。
四引经证云:“染而不染,难可了知,不染而染,难可了知。”
染而不染,不染而染,染不染不二,斯义甚深,此实非思量分别所能得解之境界也。如《胜鬘经·自性清净章》云:“世尊!如来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自性清净藏。此自性清净如来藏,而客尘烦恼上烦恼所染,不可思议如来境界。何以故?剎那善心非烦恼所染,剎那不善心亦非烦恼所染。烦恼不触心,心不触烦恼。云何不触法,而能得染心?世尊!然有烦恼,有烦恼染心,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者,难可了知。”所以染而不染,不染而染,难可了知。能了知此法者,唯佛境界也。
赞叹受持《妙法莲华经》的法师,其功德比赞佛还大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若于一劫中 常怀不善心作色而骂佛 获无量重罪其有读诵持 是法华经者须臾加恶言 其罪复过彼有人求佛道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3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南亭法师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二)逐妄执:吾人内之身心,外之器界,无不唯心所现,如空花水月,本无实体。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七)南亭法师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行脚僧见到“无忧林”。无忧,草名。草多则以林名之。人处无忧林,可以忘忧。而出家人“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九〉南亭法师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只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壬二破斥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佛问圆通以下,是结答。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是了妄,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是证真。菩萨由定慧力,妄尽真现,从此得入三摩地。契合十方诸佛,所传妙觉明心。如前文佛告文殊:十方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及诸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如是乃至有二义,一菩萨行门甚多,何止六度。法华经云: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华严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又云: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初神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谛闲大师碑铭大师讳古虚,字谛闲,号卓三,浙江黄岩朱氏第三子。父度润,母王氏。师九岁入塾,聪慧异常。未几父病殁家贫,奉母命随舅氏习药业。舅氏精岐黄,一日有壮者就诊,师素稔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弟子胜雨记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讲义序此章邻观音章。不于七大空大之后者。实以观音势至同为弥陀上首。其法皆合末世又皆易修。使娑婆末世众生不修彼则修此。文殊虽有念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9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1这次我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是个做生意的人,他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伙计不听话。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你想想看,银河对齐这个事情,科学家知道,束手无策,佛法知道有办法改变它,为什么?整个宇宙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的,我要想改正它一点毛病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我能创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什么是真念佛?在家自修。世间第一道场现在社会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变化之大、变化的快速没有人能想像得到,在这个时候找一个同参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们修行自己一定要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所以宇宙出现不是爆炸,大爆炸讲不通。佛讲的是一念不觉,就是这个波动现象出现了,一出现的时候,整个宇宙同时现前,叫一时顿现,没有时间间隔的。照弥勒菩萨讲,这速度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真诚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诸法实相,就是常寂光。它起作用,对自己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理想国,它是事实。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介绍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许有人要问: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像阿弥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学佛,无论出家在家,最重要的是修清净心。你要是懂得修清净心,一切时、一切处,不迷惑、不染污,远离邪知邪见,你就幸福,你就快乐。幸福和快乐,不是说你财富多、地位高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我们看到老化,加速度的老化是在什么时候?退休。因为没有退休的时候,他有工作,每天忙着工作,上下班很辛苦,他忘记了,没有想到他老。这一退休,没工作干了,他想到老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有机缘天天听经、念佛,是天下最有福报的人!真正修道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所以要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 人生苦短,人生太苦了,人生太短暂了,愈是年岁大愈容易体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整个社会反常。反常就是违背了自性,这是从咱们佛家来说;如果从世法来说,违背了伦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往生论》里头讲到「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是说这一桩事情。我们讲安住,实在讲也是安住在「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是「无为」,如果你有为,法身就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佛?为清净心念佛。清净心现前,清净心就生智慧,然后你念佛,这个佛号才得力、才有力量。2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清净?杂念太多。杂念,不管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是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真正的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身有病痛,这是讲内忍,有内忍,功夫不错,但是如何把这些病痛化解这更重要。病痛的化解就是从念头,错误的念头、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要放下,要把它修正过来,心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你看菩提心,我在三十年前在美国的时候讲的,我讲大家好懂。古人解释不好懂,我说的好懂,我说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是体,下面这四个:清净、平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