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何名般波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着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是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于彼岸,故号波罗蜜。”世间的人愚迷昧不悟,所以不能见性彻证实相般若。往往嘴巴似有相当的智慧见解,实际上内心还是昏沉愚昧,并且经常自称是在修习智慧,口中虽然念念讲说空无所有的道理,事实上并不明白“真空妙有”的道理。破除执着的空义,要修行者洞察真空的玄义,般若的体相是无相形,智慧心就是这无形相而又不落断灭的般若实相。若能作如是的见解,称名为般若智。什么是波罗蜜呢?这是印度话,以中国话来说是“到彼岸”。若解释它的意义就是解脱生死的意思。要知道对执着所缘的幻境,就会起生灭的妄忘之心。如同水因风就会逐起波浪,海水掀起波涛浪花,此起彼落相继不绝,所以有有波浪的生灭境就叫作此岸。心若离所缘的境生灭就无从现起,就像水一样时常汇汇畅流无阻,所以叫名为到彼岸波罗蜜。换而言之,心迷行邪就在此岸沉沦。心悟行正时就升华到彼岸,也是修入圆满大道。“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善知识!迷心而不悟的人只知口中念。殊不知当用口中念的时候,就产生妄想杂念和错误的廖执。倘若能在一念其心上,念念提斯,如法实行,念行成片,灵灵明明,止观双运,任运自在无念而正念现前。无行而真行,才是真实不虚的真如法性。明悟此法性的即是般若妙法,于此能深修般若的行人,就是行般若之行。若与此法不修,就同凡庸无别。只要一念真心,修行甚深般若,照见五蕴皆空,自身当体就与佛平等无异。善知识,凡情一念真心的本体就是佛,烦是扰义,恼是乱义。能扰乱众生身心,令使心烦意乱的见思惑,称为烦恼。无上智慧是菩提,就是说有了觉性的观照,使心行寂然,转烦恼成菩提。前面的念头迷性就是凡夫有情,后面的念头能明悟见性就是诸佛应化。当前一念若对境执着,随波逐浪,就是烦恼。于后的一念未起时,当体即空,保任绵绵寂寂惺惺,惺惺寂寂,远离风情执见的所执之境,就是无上智慧。善知识!由上所述,大智慧到彼岸的无上甚深妙法,在三界牢狱之中是最尊贵是至高无上的第一义谛,也就是般若智慧妙觉明性的本体。是无住生死,无住涅槃,也无来去的微妙之法,不论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从此般若智慧中出来,故此把般若称为智慧之母,诸佛之母,可见摩诃般若波罗蜜在佛教修学当中的重要地位了。如此殊胜的第一义谛微妙之法,打开这大智慧的宝藏,顿破无明烦恼,远离色受想行识的五蕴尘垢。这样如法修行,就能果德圆满,必定能成就无上菩提的道果。戒能防非止恶,对治贪毒,定能息虑静缘,对治真毒,慧能破邪显真对治痴毒,名为变三毒为戒定慧。所谓三毒,对于一切顺情之境,生起贪的无压的贪心,对于一切违情之境生起忿怒憎恨的瞋心,对一二切事理之法,生起邪迷痴暗的痴心,都成为毒,三毒是一切烦恼的根本。尘劳,尘是所缘境,劳为能缘心,攀逐所缘的六尘境界,这样心劳尘境,名为尘劳。以上讲到,烦恼即菩提。生灭与不生灭,此岸与彼岸,凡夫与佛,都是一念真心形态的名词因此说:“识得施为运动灵觉之性即诸佛心,前佛后佛只传此心,更无别法。”若真识得此性,就对一切生灭、此岸、烦恼等当下明悟见性,一切法不离见性,就是一真法界的第一义谛。“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前,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善知识!般若既然是成就十方三世诸佛之母的无上妙法。佛所说的法,为众圣所由之门称为法门,于从这一实相般若的殊胜般若,能生八万四千法门的广大智慧。《法华经》说:“妙音菩萨与八万四千菩萨围绕听佛说法”,《摩诃止观》说:“一一尘有八万四千尘劳。”这尘劳就是无明心所造作出的烦恼情欲,无边无数的尘劳由八万四千的般若智慧来对治它。如果心行清净,没有尘劳,智慧自然显出,念念真心不离菩提自性。如能明悟这个真理的人就无有妄念,灵性湛然恬静,无有追忆过去,更无执着现在。如如不动而又灵明常存,不起任何狂乱和流言欺骗的妄想,随缘任用自家本有的真如妙性。以般若智慧返闻自性,破除迷惑,观照一切诸法事理,并于一切世出世间法无有获取或是弃舍,无一丝毫执着,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就是明心见性成佛道果的境界。禅以无念为宗。无念之念就是没有妄念的正念明在前的光景,也是真念,并非不念,而能于有无,善恶、生灭乃至若乐、怨亲憎爱等一切处无心,就是无念。正凭么无念时,当下即空无所得,不就现出自性的本来面目。顿悟禅的关键就在这里。“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经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喻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宗。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与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善知识!如果希望能进入甚深的一真法界和达到般若正定的人,须修般若行。法界是包罗万象的妙明真性,以甚深形容其微妙的不可思议无上智慧,也就是定慧等持,离诸邪乱,专思寂想,志一神清,方由智慧进入三昧境界。三昧梵语三摩地,或三摩提,译为正定、正受、等持的意思。即是一念真心正持思维证彻诸法事理。“须修般若行”是指般若的种类。一、实相般若是真如的本体。二、观照般若是真智的妙用。三、文字般若是真法的教相。由此,不但要修证般若的行持,还要受持读诵《金刚般若经》,就能证得见性的本体。然要知道这一念灵知不昧的真心,是妙明圆寂,湛然常住的实相般若。平等周遍法界,寂光交彻融摄,而因本性是不生不灭,真常不变,无所从来,亦无所去。《金刚般若经》开示莫不是悟入空寂清净,等同如来的大光明境界。我们学佛修慧的希望惟求成佛了生脱死,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值得去追求呢?金刚是至上,因该经启迪人生真谛至上。佛性犹如金刚,以金刚智慧宝剑斩断无明烦恼的习气,使本具净的金刚佛性显然晚净。所以我们必须修证般若正行持诵《金刚经》,精进不退,就能彰显佛性。所以应当了知这种经所显示的般智能之灵光,照彻涅彼岸的义理,赐给凡情以无穷的启示,这部经的功德不可以限量,是无有边际的广大。如《金刚般若经》说:“须菩提,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盘皆从此经出。”又说:“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腾七宝布施福德。”可见,经中赞叹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是不能以言语解说清楚的。这个法门是最上乘的教法,即不见垢法可厌,也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涅般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也不作不度众生心,是超越诸对待的至极教法,称为最上乘,即一佛乘。专为有大智慧的人说,为有上等根性的人说的顿教法门,能够顿悟顿彻顿证佛果。如果对那此善根薄、智慧浅的人听闻此法,心中生起疑惑而不相信,则更谈不上去实修般若行的菩萨万行了。为什么呢?比方说诸天龙神在须弥山南方大洲的瞻部洲,即我们现居的地球世界降雨(“天龙”诸天与龙为八部众的二众),但诸天是印度先后统治阶级的祖先,因配天而后世遂奉为天神。大梵天是婆罗门种所奉,帝释天是剎帝力种所奉,大自在天是印度土著民族所奉,龙是印度那伽族的图腾,犹如我中华古代的豢龙氏御龙氏,为当时统治阶级的部属。此那伽族祖先被奉为龙神,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佛经中所说的龙王,只是那伽族世代传下来的酋长,他们的居处都是在池或海的水域,故世俗人多想象其能与去致雨,此处所的“天龙下雨”“龙能与致”也是随俗而言。当气倏急变,飓台骤起,回旋暴拳,里水上腾,俗称“龙卷风”或者“龙取水”,实是大自然的气流激荡所致,与龙神龙王乃至鳞虫之龙都没干涉。一般认为:一、守天宫殿;二、专句与云降雨;三、开江河的地龙;四、守获轮王宝藏的是伏藏龙,称为天龙。由于降雨量大,城市和村落都使漂浮在水流之中,就像草木、树叶在海而上漂流一样。如果雨水降在大海洋中,海水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如果是大乘根性的人,或者是最上根机的人,慈悲心怀广大,听闻讲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能破除心中迷惑豁然大开明悟心性的见解,因而知道本性自然具有般若的无上妙智,本自运用广大智慧,时常观察回光返照,真心的本体,而不是假借文字言句的灌输而后知道的(这是指明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真实义理。)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一切无染,了无可忆,心性一如,湛然安住正行三昧,一念清净真心,犹如明月清风,照见诸法皆空。朗彻虚空大地,就好像那雨水降下,不是从本无而现有,原是只蒙天龙能够与云降致,能令使一切山河大地,草木森林无情、和众所缘的一切有情众生全部蒙受到雨水的润泽和滋长,使所有百川和众多的溪流,都自然而然地同时归纳入大海之中,能与海水融合成一体。如《涅槃经》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真理,也是进一步表明有情无情同愿种智特征。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也是这样的道理。“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判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变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善知识!小根机的人听闻到这顿悟的教理,如同草木等无情之物,不能全然接受,尤其那些小草小木根底浅的就不堪大受,如果逢一场大雨就被连根冲倒,不能再继续生长。那些根性的小的人,听闻妙法的情形也同小的草木一样。而这种跟性小的人原来就具有的般若智慧,和那些上根利智的大智慧的人并没有差异。为什么听闻佛法仍然不能自己开悟呢?其原因是心中存有执着邪见的所执除深重,烦恼习气根深蒂固,障碍了金刚佛性。好像浓密的雾去遮蔽日光。没有得到大风吹散雾云,太阳就能显现出来。换言之,般若的智慧本来就没有大和小的分别,而是人人具足,只因为一切众生自己的真心,有迷和悟的境界不相同所致。迷自本心而外生邪知邪见,向外修行寻求佛道,不能悟入自己的见性,就称为是小根性的人。经说:“不怀世间百超世间,不舍烦恼而入涅槃。”由此,如果真能大开圆解、明悟顿教之法,必须不会执着外在的修持形相。只有于自真心返闻自性,远离一切邪痴颠倒,正直观察的如实所见的正见,一切烦恼所缘的境和能缘的心,恒常清净,不被染着于一念真心,这就是见性的光景。沉空守寂,心行怎能明心见性,所以称为小根性。小根性又怎能堪接此顿教大法。如龙牙居遁禅师说:“学道无端学画龙,元来未得笔头踪。一朝体得真龙后,方觉从前枉用功。”这是指心外觅佛求法,而有知悟见自性的修行者,指明“学佛贵在见性”的真理,犹如画龙要在点睛,不然都是枉用功夫,徒劳无益。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圆瑛大师著圆瑛法汇序一圆瑛法汇序二圆瑛法汇序三圆瑛法汇序四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卷上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卷下民国三十六年农历五月十二日,为圆瑛老法师七十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圆瑛大师文集—杂感圆瑛大师著洪启嵩、黄启霖主编世界提倡素食会十周纪念宁波佛教分部成立七周感言印光大师生西一周年感言印光大师西归二周年纪念印光大师往生三周年纪念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戊二 列上首名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此乃释疑。前说身、心、生、死,由于无明;又说无明本空,何以而有生死?故释之曰:一切众生,于圆觉本无生灭之中,妄见有生有灭,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云南有一位秤锤祖师,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东门外。父母去世,遗下财产田园,生活过得很好,勤俭劳动,自种菜蔬出卖作零用。妻年轻貌美,好吃懒作,和野汉子私通。蔡虽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六祖坛经 顿渐品 第八卷贾题韬按照最初的安排,我们这次学习《坛经》,学到机缘品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因为没有多的时间了。但为了使这次学习《坛经》的因缘圆满,所以有必要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六祖坛经 决疑品 第三卷贾题韬大家知道,禅宗真正兴起是在六祖的时代,也正值盛唐时期,同时也是中国佛学最盛之时。现在存在的天台、唯识、华严、禅宗、密宗、净土等几大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瑜伽师地论》叙卷上总略第一叙曰:应学瑜伽学。瑜伽,梵语云相应,云何相应?相应者如如,相应者方便善巧,相应者菩提涅槃。学瑜伽学能自他利,曰瑜伽师。摄一切理尽,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8
五、在家无师范,谬也。智者大师为护比丘住持,权说在家无师范义。若遂执为真实,则有自教相违过。《梵网》卷下,第十八无解作师戒、第四十拣择受戒戒、第四十一为利作师戒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8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附:亲教师欧阳先生事略吕澄师讳渐,字竟无,江西宜黄人,清同治十年十月初八日生。父仲孙公,官农部,历念余年,不得志。师六岁,仲孙公即世。师幼而攻苦,精制艺,年二十,入泮。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5
唯识二十论讲义前言如来灭度后九百年间,北印度有无著大士起,根据中道了义教《解深密经》、《瑜伽大论》等经典文献,广造诸论,以彰显法相唯识之理。特别是造《摄大乘论》以含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八大人觉经讲义[华藏上师]1961年莲华金刚藏吴润江上师在美国旧金山讲授八大人觉经讲义缘起西元一九六o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莲华金刚藏圣者吴公润江上师应美国旧金山正善佛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2
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旨试释徐恒志( 2000年5月)许洪亮编录《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文字不多,而内容丰富,妙义无尽,谨将大旨略予试释,尚祈诸方大德指正。佛在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4
近行定与安止定慈济瓦法师讲郑栢青译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
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岂不冤枉?《了凡四训》把这一桩事情讲得透彻、明白,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3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1. 总论这世间上的一般人常认为可以从财富、权力和社交活动中得到快乐、安祥与调和,也想由家庭关系、职位、朋友和感官得到快乐。他们试着运用各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社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来看省庵大师的一首净土诗: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但执妄心居在内(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阿难所计七处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没有出离心能往生吗?这是绝大多数净业行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当然这里要注意,我们以下根据《观经四帖疏》疏文作的分析,虽然是在讲中品下生是否要求出离心的问题,实际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元朝至顺(元文宗年号,13301333年)庚午年间,浙江西部连年饥荒,当时杭州城中有许多人饿死。于是官府就雇人把这些尸体丢到六和塔后山的大坑中。其中有一个老太婆的尸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三主要道佛教的经典非常的多,如果你现在去寺庙的藏经阁,或者图书馆,佛教的书整个屋子都摆不完。如果你学的是天主教、基督教,事情还好办,也就一本圣经;偏偏你接触的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学习奉献自己,要用智慧去奉献自己,把最美好的自己奉献出去,奉献给你最亲爱的人,奉献给在这个世界跟我们有缘的人,甚至奉献给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喜欢的敌人。这个奉献自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平衡的自在当心和外在的事物互动的过程能够保持平衡,自在才会生起。种种不满足的心、嫉妒的心、傲慢的心,当你有这些心念的时候你就会痛苦啊!是不是?我们现在生活里面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护念众生一个菩萨去观照众生苦的时候,就像是看着一个迷路的小孩。他跟我们一样,想要得到一个最圆满、平安的快乐,想要远离所有人间的烦恼和痛苦,但是用错方法了,一直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请问:打坐过程中该怎样呼吸,才能对打坐更有帮助?法清法师:对于佛家的打坐来说,开始的时候,只是数息就可以了。就是说,你的意识要顺着呼吸走,只注意你的吸气跟呼气。但是,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请问:在家里如何供佛?法清法师:大家在家里供佛,如果有专门的房间当然很好,如果没有,可以供在书房。供在书房很好。如果没有书房,供在客厅也可以。如果房间很小,没有客厅,那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请问:法师今天讲到出家修道就要“断爱去欲”,爱有大爱小爱之分,断爱去欲断的应该是小爱吧。经常也听到一些人说,人如果没有爱和欲了,是不是就会变得冷酷无情?法清法师:这里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他不修行,你也不修了?皈依僧,是皈依整个僧团,不是皈依某个僧人。任何一位僧人的言行,都不能代替整个僧团。不必因看不惯个别出家人而退失学佛的信心,除非你觉得所有的出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从搁置的电子表突然走动谈起我的一位学生送给我一只新加坡出产的电子表,据他说,价格不贵却耐用,走时也准,换上新电池,至少可用两年。可是到了我的手上,换上新电池,仅使用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所以她修的好;某某人的脸色发黑,所以她业障现前,修的不好,因为相由心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相由心生是很正确的道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经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中来讲的。在与很多亲朋好友的联系中,自己也常常要他们学学打坐。但是,他们往往因缘不具足,不能来寺院,自己就没有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自己很喜欢禅修,所以也经常带领别人禅修,所以通过禅修后的人得到的好处自己是经常能看得见的。身体的好转、疾病的减轻、记忆力增强、专注力的提高、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减轻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第八觉知原文: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八大心普济觉我们学佛皆知「依惑必造业,依业必造报」,有业报果报身即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随境转,心就会变质 师父说:我们常常喜欢用心生气,用心烦恼,又用心谈恋爱,用心做事业,用心做善事。 我们一直在用心呀!怎么会找不到呢?原来是你在烦恼,心一烦,念头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生命为什么会苦?为什么会轮回?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自己造来的。因为迷惑而造了轮回的因果,这些因果成为生命的因、生命的业力。如果没有佛陀的引导,我们终将不知因果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把念头停泊在心的机场学佛就是学习戒定慧,戒就象是飞机导航,飞机如果没有导航,就无法飞到停机场,所以戒就是导航,让我们航向成佛之路的导航系统。导航系统有了,接下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