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禅宗的参话头与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
药师山紫虚居士
一、前言禅宗以「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为其宗旨,其修行方法充满玄机,很多人看那些祖师们留下的公案,就如雾里看花摸不着头绪,更有很多所谓大师者似乎只有「口头禅」,虽然讲得很有「禅味」,但不一定真有证量,像这样真假难辨,更使一般人对禅宗有「莫测高深」的感觉,因此也不太敢去修其法门。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很多知识份子以为禅宗可不拜佛、供佛,如此既省时间又可不落入「迷信」之俗,又可顿悟成佛,由于这些原因,使很多「知识份子」(也许挟有傲慢心及不明)偏爱禅宗。但以笔者的修行经验,若不得佛力相助想修行顺利,那是缘木求鱼!想修禅宗的朋友,要多考虑一下。
另外一件事是「传承」问题,禅宗是「以心传心」的法门,故师门传承很重要,因此在今日的佛教界,有不少人自称得××传承,但在我看来,大多是修「禅定」而已(由这些人的著作或其对弟子的言论可知),就算有得「传承」,也可能只是世间法中的东西,此与禅宗顿悟的心法无关。
笔者并非主修禅宗,故不敢说禅宗的心法,在此仅对禅宗修行的「道理」做一些意识心层次的解释,并与教门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及《楞严经》中所说「无所还地」的道理,三者做一些比较,藉此来了解禅宗所说「三关」的意义。
在本文中,笔者也对禅定与禅宗的分别做一些简单的解释,最后,本文对「大悟与小悟」及「一次悟与多次悟」的问题也做些说明。此外,在本文中对「禅密双修」与「禅净双修」的要旨也说些自己的观点,本文中有一些知见是来自笔者自己对佛学的了解,若有不正确之处,请有缘的读者多多指教!
二、禅定与禅宗禅是梵语「禅那」之略称,『禅那』译为「静虑」,也就是在沈静中作思惟、作观想之义。「定」是心置于一处,由这些字看来,『禅那』本身就有定的内涵,一般在书上也可以看到「三昧」的字眼,三昧译为「正定」,也就是依佛正法所生之定。禅定一般在书上可看到色界天的四禅与无色界天的四空定,其他尚有很多外道的各种「定」。
《智度论二十八》认为除了色界的四禅外,其他的各种「定」都不能称为禅,只能说是「定」,此观点笔者并不认同。禅定的四禅与四空定是世间法所属,一般凡夫、外道与佛教的圣者皆可修这些法,修禅定可引发神通,如天眼、天耳等,但不是了脱生死的出世间法。这些禅定都尚有能定的心与所定的境存在,例如「识无边处定」以阿赖耶识为定境,「空无边处定」以虚空为所定之境。色界第十三天的「无想定」,这是灰心灭智的一种境界,它是第六识的一种状态,是把第六识观入昏沈不起的境界,故其所定即是「昏沈不起」。
另外有一种禅定是「灭受想定」(又称灭尽定),这是四果阿罗汉所证的涅槃境界,但在《楞伽经》中,称其为「涅槃觉」,这是一种「假涅槃」,与佛所证的大涅槃不同。「灭受想定」是前六识不起作用,因此第七识亦不起作用(见《楞伽经》所说:意识灭第七识亦灭之义),但其第八识尚有微细生灭,故尚属意识心层次,由于阿罗汉将第八识种子观成「空无」,且安住定中不起,因此不再轮回生死,但其不能自在出入世间,故只能说是安住于「定中」而已,我们常称其为「偏空」,此与佛所悟之「空性」(即空如来藏、法身等)不同。
因此在《楞伽经》中,释尊称灭尽定是涅槃「觉」,「觉」就表示一种感觉,不是真实之意。除了世间的禅定之外,诸佛菩萨尚修习很多出世间的禅定,例如《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所说的「耳根圆通」法门,即可悟入「空性」了脱生死,亦可由空性起妙用,现各种不思议神变以渡众生。
除了禅定之外,密宗还有一种定中起观想之法,称为本尊观或坛城观之类,此属「三摩钵提」的范围。密宗的修行者可由意识心观佛菩萨身相及坛城状况,有观到甚为详细者,例如观佛像的背光或心间月轮的种子字等,若经长期训练则修行者观力强大,所观之像出现眼前久住不衰,但这些都属「转境」的功夫,密宗称为转凡夫慢为佛慢,若未得佛力加持,则所观之境界皆属意识心的层次,功用不大。
但以下五种成就则为非意识心的不思议境界:(1)由空起观(2)由月轮起观(3)咒力成就者所观(4)佛力加持所成(5)由双身妙乐中起用。
至于「禅宗」则是佛教的一个宗派,其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传心」,故其禅是「直入心地」的法门,是顿悟空性了脱生死的法门,其与一般的禅定相差甚大,此禅观是在剎那脱离凡夫的意识心而悟入空如来藏,其与一般禅定安住意识心的境界不同。
三、禅宗的修行原理禅宗的修行方法有多种方便,各家不同,但其主要原理则是断意识心,并在当下返观心源,悟入「空性」。
六祖的名言:「不思善不思恶,在此当下谁是你的本来面目?」,此中不思善不思恶即断意识心之义,因为众生意识心如瀑流、如猿猴,很少安静停止,一般人时时刻刻心中所想皆不离世俗善恶之事,此不间断的心念即「意识流」,也是生死轮回的所依。
禅宗有些师父以棒喝打骂教导其弟子,主要就是要在剎那断其妄想所生之意识流,在此当下,若此弟子业障已薄弱或过去生有好的根器,或此生参话头多年,疑情已真正生起,则在此不思善不思恶的当下就很有机会顿悟「空性」彻见心源。
因此,对一个禅宗的修行者,参话头的功夫很重要。以下简介参话头的原理。
(一)参话头禅宗修行方便法之中,笔者认为「参话头」最有效。所谓「话头」就是一句话的源头,其实就是起此心念的源头,此源头当然就是「空性」,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如来藏」,参话头的重点在「心源」,不是在此话的本身。此参话头类似教门中的「观心法门」,由于禅宗大师用一些善巧方便的「语句」来接引其弟子,故有参话头之说。
在教门中,「观心法门」就是观心念的生起、消灭,最终要观心念来自何处?但若没有一些方便法接引,直接观心念很容易落入意识心而不得成就。当然,若是大根器者,如迦叶尊者见释尊捻花,当下即返见心源,何必要什么参话头!参话头正式使用的是临济宗的大慧宗杲禅师,他主张参赵州和尚的「狗子有佛性也无」,主张参「无」字。其他如参「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到后来与净土宗相合,就参「念佛者谁」,禅师们就是利用诸如此种简短的句子让修行者去参,由此生起「疑情」,机缘成熟即可彻见心源。
(二)起疑情与破三关起疑情是为了要解决参话头的一种方便法,例如参「念佛者谁」,我们可以想念佛者为此肉身,嘴巴在念,但肉身无知为何会念?故应该不是它。那是否五蕴身(精神身)在念?那么此五蕴身又是谁?谁要它念?如此一路下追,但逼到最后还是想不出到底是谁在念佛,这是开始的疑情,属意识心的一些推理,其属妄想层次。
诸如此种想法,行、住、坐、卧都不停止的想,直到有一天会发现这些想法都不会有结果,只有直心的问「谁!」,且心力要向内,好像要挖出内心的秘密一样,此时舍妄想直心内照,这才是真的疑情。若在参「谁」之时夹杂很多意识心的推理妄想,甚至观有光明等,此一切皆妄想,如此则疑情不可得。
若能直心参「谁」,不杂妄想,此时大概就是禅宗所说「三关」的初关,此称「破本参」。此时观力尚不足,必须加强修习内照的观力,故要继续不断向内参「谁」,久之就可以直入心的更深层次,称为「重关」。若不停止,继续精进直心参「谁」,就会进入「牢关」的境界,「破牢关」就可剎那悟入十方圆明的「空性」。此时就类似《楞严经》中所说的到达「无所还地」。
四、禅宗的「三关」与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各阶段的比较以笔者的观点来看,这种参话头、起疑情的修行方式,与教门的「内观」方式,例如返闻自性、返观自性等,两者没有什么不同。禅宗参「谁」起疑情的深浅,就类同返闻自性时返闻的深度。
依笔者之所知,「破本参」大约在第六识与末那识的层次,在耳根圆通的修行上,约相当于「空觉极圆」到「空所空灭」的阶段。「破重关」大约在第七识与第八识层次,在耳根圆通中相当于「空所空灭」与「生灭俱灭」的阶段。而「破牢关」则相当于在「黑漆筒」与「空性」的层次,在耳根圆通中约在「寂灭现前」与「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的阶段。在起疑情的过程中,修行人会有各种不同层次的业障现前,例如,在破本参之前,可能是第六识以下层次的业障会现前,而到重关或牢关
时才会有第八识层次的业障显现,这种现象与教门的修行大同小异。禅宗的修行人是否每个人都要经历「三关」?由资料看来,答案是否定的,有些禅师认为只有牢关,也有人说要过两关,依笔者之见,根器好的人,参「谁」当下即入空性,当然直破牢关,不用经历「三关」,根器较差之人,只有慢慢的过此「三关」。
这种情形在修习耳根圆通时也会碰到,内观之力大的人或业障少的人,在返闻当下,就容易返入到较深的内心深处。我们可以用火车爬山坡来比喻,内观之禅定能力就如同火车的「推力」,人自己的业障类似爬坡时的「坡度」,推力大、坡度小,则过山坡就容易,宗下的参话头与教下的返闻自性亦如此。
五、禅密双修的秘密密宗的修行者有修习「阿字观」或「月轮观」者,若长期观阿(梵文)字或月轮,并能得到毗卢遮那如来的加持,则可见到发光发亮的阿字或观见如满月光辉的「月轮」,此境界是在第八识层次,在此境界时,若能生起微细快速的「谁」,则在机缘成熟下会很快由月轮直入空性光明之中,此是禅密双修的要诀。可以说观阿字或月轮类同起疑情,但有佛力加持为其优势。
六、禅净双修的要点在禅宗起疑情参「谁」的同时,若能得阿弥陀佛佛力的加持,则内照之力必会大增,且在佛力加持下,也可以帮助修行者消除阻碍内照的各种业障,如此则参话头成就的机会就大为增加,这种佛力与自力并进的方式就是禅净双修的要点所在,故很多修禅宗的人到后来都采用此种方式,永明延寿禅师是修此方法的大成就者。此方式在末法的今日,应该是很有用的修行方法。
七、悟有大悟与小悟的分别吗?依笔者的了解,一般讲「悟」就是开悟,开悟本身应没有大小之分,但很多人宣称有多次小悟的经验,笔者认为此可能是重关与牢关之间的一些境界,属意识心的知解,不是真正的开悟。很多人不明,也许误以为是「小开悟」。但若以另一种观点来看,「小悟」是悟空性,则大悟应是由空性起用的妙境界,但要能由空性起妙用,则非到八地以上菩萨不可得,此非一般人或禅师们所能到达的层次,故笔者不认为一般禅师或修行者有大悟的可能,故也不可能有大悟与小悟不同的经验。所以笔者认为一般人所经验的小悟应不是真悟。
八、开悟有一次或多次的不同吗?依笔者的知见,开悟是悟到本具「空性」之义,就如同喝桌上那杯水,喝过的人自知其味,不论喝几遍,其味不变,而未喝过之人则不知其味,故喝过之人与未喝过之人,其自心所知有所不同,但喝一次与喝多次没有什么差异。故开悟一次与多次之说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可以说一生有多次悟入空性或经常安住空性的体验,但说一生有多次开悟似乎不太合理,就如同我们也许常喝这种水,但第一次即已知其味,此才是「开悟之义」。
九、结论禅宗是直指人心开悟见性的法门,是直接了脱生死之法,此与一般凡、外的禅定或观想不相同;禅宗的参话头法门与教门的观心法门很类似,只是宗门有独特的方便而已,在原理上,宗下与教下之法差异不大。禅宗所行的方法除了参话头外,尚有参公案者,一般是参一个适合修行者根基的偈,然后行者努力去参照,直到破所参之公案或偈为止。禅密双修在于观由佛力加持之月轮或阿字,由此直入第八识是其方便。禅净双修在于得佛力的加持,以消悟空的障碍并助行者增加内观参照之力,此是其大方便。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这是“三毒”,每个众生要求解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5
护持三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准确。居士要把自己放在护持位上,恭恭敬敬的对待三宝,尽心尽力的做好该做的一切。三宝给了我们成就的机会,给了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4
慧能大师与中国禅宗蔡惠明慧能大师(六三八—七一三)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因他父亲被贬官岭南,就落户在广东新兴。他是中国禅宗南宗的创始人,世称禅宗六祖。据“续高僧传卷八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卷第四略录经证述意一微尘中,具三千大千世界之经,一经卷中,书三千大千世界之事,一尘如是,尘尘皆然。况我观音大士,无量劫前,久成正觉,安住寂光,常享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一、 供养:(香)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二、 礼敬: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一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6
嗡嘛呢叭咪吽这个咒语大家很熟悉,电影里经常出现,多是降妖除魔用的。可是大家有所不知的是,什么是妖?什么又是魔?它不仅仅是指那些青面獠牙的鬼怪,更多的时候,是我们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在放生的修行过程中,出资与出力在放生功德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出资与出力在修行上没有区别,因为过程的不同,大家在修行中得到的法益还是有所区别的。假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3
1、很多居士认为:皈依只是形式,佛法修行注重实质,从而错误地认为皈依是不重要的。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是不正确的。2、我们平时说皈依只是形式,其实这句话的本意是告诉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虽然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佛陀涅槃后,就不再在世间住世,而出家人就承担了如来家业,代表佛向世间传播佛法,所以当佛不再住世的时候,出家人就是佛的代表,所以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观世音菩萨以大慈大悲著称于世,立于诸菩萨之林,慈悲几乎成了观世音菩萨的代名词。观世音菩萨是以无尽悲心和无边愿力,在无量劫前就发下救度一切苦难众生的深广誓愿,因此
心经感应故事时间:2024-11-02
聂云台居士是清末大臣曾国藩的外孙,在1920年任第一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中国民族资本家的成功人士。抗战期间,上海会长崇尚华丽,奢侈成风。聂云台老居士有感而作,于1942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贪名之戒药师山紫虚居士壹、前言人在世间活动面对世间各种境界时就会产生各种喜爱,喜爱到了某一个程度以上就变成贪。人贪的东西很多,如贪钱、贪色等皆是。对于贪求财色一般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十卷紫虚居士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文 第一卷紫虚居士注解--------------------------------------------------------------------------------此为楞严经的名称。本经之全名为大佛顶、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七卷紫虚居士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虚妄”观念比较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在分析外部事物或人的认识时经常使用“虚妄”观念。这一观念在印度宗教哲学史上的出现频率较高。在印度早期的宗教圣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现在我讲一讲如何念佛,我们念佛人人都会念,人人还不太明白,人人都念,人人还都不太得力。什么叫真正念佛,如果给它下个定义就是:无心是真正念佛。什么叫无心念佛呢?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三十三课 无间地狱与阎罗王地狱意谓地下的牢狱,分为根本、近边、与孤独三类。此在第二十四课课文及其注释中,已略说其情状,惟众生恶业,广泛重大,因之地狱器品,亦至繁多惨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 综合指要1.大家都没有天眼,不曾看见过极乐国,也都没有神通,不曾到过极乐国,所以不应执定极乐国为有,若执为有,便是武断,这话是对的。但是,没有天眼和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三课 净土宗 (四)十一、作观想以留印象观想念佛,在净土法门中,颇居重要,能使行者存留甚深印象,在识田中,以引动极乐国的整个庄严境界。观法虽然广大深玄,然而观其少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三十七课 读经录要 (二)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十、善现言:六波罗蜜各有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若行施时,以有所得为方便,著三轮而行施:起自想、他想、施想, 是名世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 综合指要1.三十七道品,为修佛法的主要科目。修四念住,则于身、受、心、法四者,能得到不净、苦、无常、无我的正确认识,奠定了出离世间的基本观念。修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王占元居士往生纪实王占元居士,男,八十三岁,河北省唐县人,一生务农,小学文化。有三男二女。为人善良,对子女慈悲疼爱。子女也都很孝顺。二○○三年九月。经医院查出白
净土往生时间:2024-10-23
禅宗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宗派,这一点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但如何理解佛教的中国化?禅宗的中国化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这些问题似乎仍应深入探讨,本文想就此谈一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9
周六下午,一到道场,某女莲友笑嘻嘻地对我说:“给我女儿的宝宝挂个往生牌位。” 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知道她的女儿并没有生孩子,所以她所指的宝宝应该是流产或堕胎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5
从众生心佛心分析比较谈成佛之道单培根南佛学众生心是怎样?佛心是怎样?一个要求修学成佛的人,应当首先知道。然而从来一般学佛的,却没有於此注意。现在是科学的时代,受科学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4
观世音菩萨与准提菩萨的关系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今天六月十九,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三个最重要节日之一。其分别是二月十九观音圣诞,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九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10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漫谈一、拜佛、问讯与上香规矩进寺门前要端正衣冠收摄身心。进入寺院后,先礼佛。再去拜见出家师父。在佛殿、经堂看到佛像,不论是木雕、铜铸、纸绘、绸、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禅宗哲学象征 第八章 禅宗哲学的不二法门禅宗运用不二法门,超越一切对立,以明心见性,回归于清湛纯明的本心,彻见本来面目。象征禅宗哲学的不二法门,主要有彼此不二、 垢净不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6
禅宗思想渊源 第二章《起信论》与禅宗思想《起信论》全称《大乘起信论》,全1卷,相传为印度马鸣菩萨所造,南朝梁代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32册。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 其主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6
禅宗思想渊源 第十章《涅槃经》与禅宗思想中国禅宗思想的两大重要源头是般若思想和涅槃思想。般若之学自东汉传入东土以来,译经事业蓬勃发展,随着般若类经典的旧译臻于完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6
给事冯楫居士悟道因缘给事冯楫居士,龙门清远佛眼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济川,四川遂宁人,号不动居士。冯楫居士青年时即信仰佛法,一度遍礼尊宿,后居龙门,从佛眼清远禅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10-06
附录I、中国禅宗宗派法脉传承图说明:1.本图系根据《五灯会元》、《祖堂集》、正续《高僧传》、《禅灯世谱》、《中国禅宗历史之演变》、《中国佛学人名辞典》附表、《巴蜀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2
若能念观世音菩萨,生老病死这种种的苦,就都没有了。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人,谁都有“生”,任何人也都不能逃避这个“死”。人人将来都会死的,可是有的就是善终,有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01
六、禅宗的独特思惟禅宗,这已经是众所皆知,称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法门。不立文字,便是不用语言文字,不用语言文字,则其思惟便无挂搭处,思惟尚且不能挂搭,还有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佛教还有个特点就是普世主义。佛教讲众生平等,每个人都可以成佛,这就是众生平等,包括一条狗也可以有佛性,狗好好当狗,下辈子就有可能成人,再下辈子有可能是修罗道,天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28
黄念祖居士:广结善缘 “众生有缘,遇斯光者”(《净修捷要》)。佛的光明遍一切处,有人说,我怎么没有看见哪?这个就不奇怪嘛,有缘才遇着这个光嘛。这光是没有离开一切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25
黄念祖老居士:火烧功德林的真实意义!黄念祖: 修行人常犯轻敌之病,常以为自己一用功便能克制烦恼,一切太平,这实是不符合实际的主观愿望。应知贪嗔痴三毒,多劫以来,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25
摘要:禅宗是佛教的一个流派。在中国历史上管理阶层和社会精英分子,从苏东坡到雍正,都格外重视禅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禅宗又名心宗,在开发人的心智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4
复兴近代佛教之先行者——杨仁山居士佛学思想研究吕建福清末杨仁山居士,以其创办金陵刻经处的弘法利生事业而闻名于世,他的精印佛经、广为流通及创办“祗洹精舍”培育佛教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我国古代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21
龚佛龙居士往生纪实二○○二年九月二十一日(中秋节)凌晨五时三十分,安徽省芜湖市居士林林长龚佛龙居士在家中安详逝世,往生极乐,世寿九十岁。 一个多月前,龚老居士就告
金玉良言时间:2024-09-15
观世音菩萨对佛言【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宣化上人讲解:世尊,我以
菩萨应化篇时间:2024-09-11
接引往生●清时,际醒大师,字彻悟,已明向上,专修净业,著有《语录》二卷,劝人修学净土,恳切至极。临终,看见幢幡无数,从西方来。又过半月,他告诉大众说:“昨见观音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8
四、密勒日巴修定为什么要讲密勒日巴修定呢 ?有两个原因。其一他是用修定的方法获得大成就的人,他是藏传佛教中实践佛法的代表人物,他自己说:“我是一个博地凡夫,此生此世,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7
观世音菩萨显灵的绝对神奇事件!作者joycewang06@gmail.com尊敬的博主:我是2011年刚刚从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转变为佛弟子的。去年发现了博主的博客后,虽然我学别的法门,但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5
问:佛教常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搞清楚佛性问题与学佛关系重大,所谓佛性究竟是什么?答:五十年代我曾和佛教青年探讨过有关佛性问题;近年来,也曾围绕这一问题,谈过我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