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智通,寿州安丰人,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会三身四智,礼师求解其义。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听吾偈曰: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智通比丘,是安徽省安丰县人。当初阅读《楞伽经》,大约有一千多遍,还是不能领会法身、报身、化身的三身,以及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于是就来参礼六祖大师祈求解说经中的要义。大师说:“所谓三身,清净法身就是你的真如本性,圆满报身就是你的妙觉本智,千百亿化身就是你的真心本行。倘若离开自己真如本怀,另外有三身,就成为有身而无有智。如果明悟三身各无自性性相,就成为四智正觉菩提。也就是大圆镜智独成法身、平等性智独成报身、妙观察智与成所作智共成化身。听我偈言,真如自性本来俱法、报、化三身,由此三身而发明转识成为四智。转阿赖耶识成大圆镜智,转未那识成平等性智,转意识成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不必屏缘见闻觉知的外缘境界,就能够超一切法而洞然诸法事理直登觉之知见的寂灭道场。我现在为你所说的法,必须要深信无疑而永无迷惑,切莫学人心外奔驰而妄求佛之知见,整天口中徒说菩提,却得不到菩提自性。能再启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师曰:“既会三身,便明四智,何更问耶?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身。即此有智,还成无智。”复说偈曰:“大圆镜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与永处那伽定。”通顿悟性智,遂呈偈曰:“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起修皆妄动,守信匪真精,妙旨因师晓,终忘染污名。”智通又再启请说:“四智的意义可以祈请讲给听闻么?”六祖大师说:“既然领会了真如自性三身的义理,自然便能洞明四智的道理。何必问这个问题?假如离开这自性三身,而另外去谈四智的话,譬喻说三身犹如灯泡,四智好像电流,若是没有灯泡而有电流,电流也无法发出它的光能;离三身而别谈四智,就如有电流而无灯泡一样,所以说为有智无身。即使这样算为有智,还是等于无智一样。”六祖大师又再说偈说:“大圆镜智就是真如本性的清净妙体,离诸尘染,圆明无碍,洞彻内外,犹如大圆镜而洞照万物。所以说大圆镜智就是自性清净的体,平等性智就是心无滞碍病。如来观自他一切平等,以平等性智随众生的根机示现开导,令众生悟证自性。此平等性智就是本自具有而不假功成,是如来善观诸法自相共相,和众生根性乘欲,而以无碍辩才,说诸妙行,令众生开悟,这叫作妙观察智。此智是在应机接物时,能顿时观察明了,不假功成,不涉计度,不起分别,所以说妙观察智是非功。成所作智就是如同大圆镜,是如来成就其本愿力所应作事叫成所作智。此智能令诸根随时应用,悉入正受,如镜照物,不昧现状,圆成六度万行,所以说成所作智如同圆镜。”八识中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识和第八识阿赖耶识,必须要到成就佛果时才能转为所作智和大圆镜智。所以说五八两识果上转,八识中的第六意和第七末那识,是在众生因地中时就可以先转为妙观察智和平等性智。所以说六七两识因中转,也就是五八果上转;六七因地中转。但这只是用名言而非转真发如实相性体。众生因一念迷惑时成为识,悟时为智,转识成智。如果在悟转之处识智俱空,不再留有凡情业识而证永不退转,在繁杂多起为繁兴,永处犹言常在,那伽译为龙,在行住坐邪卧的四威仪中,虽然历经净染多途而真心本源常在定中,犹如龙之静潜深渊,能现大变而不失定力,所以说繁兴永处那伽定。智通听偈以后豁然顿悟真如自性的湛然智慧,就呈上偈曰:法报化的三身原来就在自己的体内,转八识成四智本于真心明悟而证得,三身和四智自然圆融而无碍,应诸法物任意随缘而现真常之形相,生起圆成次第修证都是妄心动念,而头上加头,执着于守住身与智的真如自性的见精。现在明悟三身四智的妙旨都是因大师的恩赐得晓自性的真智,从此终于尽无污染的各种假名了。第八识与前五识都属于现量,是在上品果上转,第七识和六识三品都俱(所谓见道为下品,修道为中品,究竟为上品)所以都在因中转。但在有为法智弱识强,在无为法,智强识弱,因此转识成智。只转其名言,并不转其实体,目的是为行人转迷归悟,转识成智,识智俱空,了无一物可得。心净性空,究竟解脱自在。僧智常,信州贵溪人,髫年出家,志求见性。一日参礼,师问曰:“汝从何来?欲求何事?”曰:“学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远来投礼伏望和尚慈悲指示。”师曰:“彼有言句?汝试举看。”曰:“智常到彼,凡经三月,未蒙示诲。为法切故,一夕独入丈室,请问‘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大通乃曰:“汝见虚空否?”对曰:“见。”彼曰:“汝之见虚空有相貌否?”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彼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学人虽闻此说,犹未决了,乞和尚开示。”智常比丘是信州人。信州是唐时设置,今江西省上饶县即其旧治。贵溪是今江西贵溪县,他在小儿垂发辫时就出了家,立志要求得明心见性,有一天来参学拜礼祖大师。六祖大师问:“你是什么地方来?想要求得什么事情呢?”智常答说:“晚学最近曾到洪州的白峰山参礼大通和尚。所谓大通和尚,大通是神秀禅师的谥号,不会有人在示寂之前称他为大通和尚。据《旧唐书》禅秀传及诸书所载,神秀并无住白峰山之事,也没听到同时另有称大通和尚之人。当时造《曹溪大师别转》者的误记,而契嵩采入《坛经》时未经考正。智常参礼大能和尚,虽然承蒙他开示明心见性圆成佛道道之义理,但是心中存有不少疑问还是没有解决掉。所以我是从远道而来参礼请教,祈请和尚垂慈悲指示心地法门。”六祖大师说:“彼处有什么言语偈句,你试为举出来听听看。”智常说,“我到他那边大约住了3个月,都没有得到他的开示和教诲。因为了求法心切的缘故,有一天晚上独自进入方丈室内,请问和尚说:‘什么是我的本来心性呢?’神秀和尚对我说:‘你见过虚空没有?’我回答说:‘见过’。他又问:‘你所见的虚空有没有相貌呢?’我回答说:‘虚空是寂然无形之物,有什么可言呢?’他说:‘你的真如本性,就如同虚空一样,了然没有一物可以见到就叫作正见,没有一物可以了知就叫作真知。没有青和黄的颜色,长和短的区别。如果能见到本来心源的清净而无染,真如妙觉本体圆融而明彻,这就称为明心见性的圆满佛果,也叫作如来的知见。’后学虽然听了这种说法,总觉得还是不能解决内心的疑问,所以前来恳求和尚慈悲开导赐示为祈。”师曰:“彼师所说,犹存见知,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常闻偈己,心意豁然,乃述偈曰:“无端起知见,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自性觉源体,随照柱迁流,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六祖大师听了就对智常说:“那位和尚听讲说的尚存有见与知的说法,所以使得你不能明了,我现在出示你一道偈颂:既然不是不法可得而心中尚存无见之执,就好像无明烦恼的五阴浮云遮敝住在真如自性的慧日之光明的上面,不能了知一切诸法而尚存,有顽守空知之所执,仍然像太虚空中现生的闪电一样。这种知见瞬起而又暂见,误认无见无知怎么能解释明心见性的微妙之方便呢?你应当自己了知一念知见俱不是,那就自己本俱的真如妙性灵灵昭昭在六根门头常放光明,离诸妄缘,本自圆成寂然,显现真常。”智常听了此偈后,心性之意念立刻开朗,也说了一偈颂:“无端端地心中妄起见与知,势头有相而妄想求得菩提。心情中尚存有一念开悟之执,岂能超越往昔时的迷惑?真如自性本来是妙觉心源的理体,随照着六尘缘影之见知崦徒劳变迁枉流。要不是人进祖师的宝所得到法要,渺茫妄然在心中存天见之见和执守空知之知的雨边了。这样一生都不能自作主张。”智常一日问师曰:“佛说三乘法,又言最上乘,弟子未解,愿为教授。”师曰:“汝观自本心,莫着外法相,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具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乘是行义,不在口争,汝须自修,莫部吾也,一切是中,自性自如。”常礼谢,执侍终师之世。智常有一天请问六祖大师说:“佛陀所说,声闻、缘觉、菩萨三乘的教法,并且又说圆顿最上乘法,弟子实在不能了解,但愿求和尚为此教诫传授赐示。”六祖大师说:“你应当观照自己真如本性的真心,不要执着心性外的六尘所缘的诸法形相。然佛法并没有四乘之分别,人们心中却自有其各自等的差别,但在所见能闻之下转诵经典的行人是小乘,能悟解佛法真实义的行人是中乘,既能悟解佛法真实了义,又能依法修证顿入佛之知见的行人是大乘。一切万法悉尽通达无碍,万法妙用足具完备,一切有为无为都不染着,远离一切诸法相分,了无一法可得,心性寂然现前,这就叫作最上乘。然乘是运载以行之了义,而不是口头上争说得的,你必须自己去依法修证,而不需要问我。二六时中真如自性常寂湛然如如不动。”智常闻后欢发欢喜礼谢了大师的一番开示,从此侍奉六祖大师一直到圆寂别世。僧志道,广州南海人也。请益曰:“学人自出家览《涅槃经》十载有余,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师曰:“汝何处未明。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己,寂灭为乐,于此疑惑。”师曰:“汝作么生疑?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不审何身寂灭?何身受乐?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乐。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归体。若听更生,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若不听更生,则永归寂灭,同于无情之物。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乐之有?”志道比丘,是广东南海县地方的人。他向大师请教说:“晚学自从出家以后,就专门阅读《涅槃经》有十多年了,还是不能最了经中大意,恳望和尚垂慈教诲。”六祖大师说:“你究竟什么地方不能明了呢?”志道说:“诸行无常,就是指宇宙间的渊源。迁流变化无常,就是生灭之法。缘聚幻生,缘散幻灭,是对根身世界生老病死,器世界成住坏空,生住异灭的变化都是无常持生与灭的法则。彼生则种种法生。彼灭则种种法灭。生与灭全然不却,湛然常跑旱船是为真快乐。”对于这偈疑惑不解。六祖大师说:“你怎么会生疑惑呢?”志道说:“一切众生都具有二种身,所谓色身是地水火风四大合成,法身是一切法静净平等的实性,但色身有生老病死是无常的。因此有生的就有灭,然而清净身却是有常的,是没有知和没有觉的。经中所说:‘生灭俱灭却时,寂灭就成为乐的话,但不知空间哪一身入寂灭?哪一身又受此乐呢?倘若是色身的话,色身在生命坏灭之时,地水火风四大假合的肉体一时分离散却。这全部就成苦,既然是苦不可能说成乐了。假如说法身入于寂灭的话,就如同腐草朽木瓦块石头一样,哪一个理所当然来受此乐呢?又诸法的性质是生灭法中的实体,色受想行识五蕴是生灭法中的相用,一个生命体有五种作用,生灭应当就是常的。生就是从性体而起相用,灭就是摄相用而还归体性。如果听其任有复生之说,这有情含灵的众生就是不会断绝和灭亡了。倘若不听其有复生的话,那就永远归于寂灭而无异于没有情识的东西一样。这样一切有相无相的诸法实相就补涅槃所禁止而降住了,生尚且不能得到,还有什么乐处可言呢?”师曰:“汝是释子,何习外道断常邪见,而议最上乘法?据汝所说,即色身外别法身,离生灭求于寂灭。又推涅槃常乐,言有身受用,斯乃执吝生死,耽着世乐。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终日驰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岂有一体五用之名?何况更言涅槃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六祖大师指责说:“你是释门弟子,为什么还学习外道,坠此断常二种邪见之坑,并且还随便议论最上乘的涅槃妙法呢?根据你所说的,就是在色身之外另有法身的存在,离开色身的生灭另外求法身的寂灭。又推测涅槃是恒常之乐,并说是有受用此乐之身,这就是执着而舍不得生命的生死,深甚的贪着世间之快乐。然你现在应当知道,佛陀为了一切执着迷惑的人生,妄认五蕴假合的色身为自体相分,分别妄计一切法为所缘的外尘相,并且贪生怕死,妄想杂念迁流变化,不能不知人生如梦幻地那样虚假而不实,枉执受着生死六道的流转。而常乐我净的涅槃翻看成为苦果相,整日里忙碌地奔驰妄徒营求。佛陀为怜悯众生是如此的愚痴,才指示涅槃真实快乐妙法。在一刹那之间生而无有生起之相可见,在一刹那之间而无有灭去之相可得,如空水明,更没有什么生灭现前之时,人无生法忍,也没有寂灭现前的现此二量可得。于是乃称为常乐,而这种常乐是境智俱空的断德,并没有什么承受快乐的人,也不存在什么不承受的人,又怎能会有一个生命体内具五种作用的名称来呢?何况你还再说什么涅槃是禁伏一切诸法,而使永远不能受用和生存。这样既违背了真理,也是毁谤佛法的谬见。“听吾偈曰: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诸求二乘人,目以为无作。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以知五蕴法,以及蕴中我。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志道闻偈大盘,踊跃作礼而退。听我所说的偈语,“至高无上的大般涅槃,妙体孤圆,本无生灭而虚心绝待,清净光明而真常寂照。凡情愚执说涅槃是死,而外道执涅槃为断灭。声闻缘觉所有求涅槃的二乘人,都误视为应是无作。这些都不离情识分别所执的计量,其实是六十二种边见的根本。所谓六十二见就是外道的邪见,以五蕴为起见的对象,依色法和心法为根本。因此以色受想行识等五蕴法为对象,而起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等见。如是五四共成二十见,以色受想行识等五蕴为对象,而起有边际,无边际,亦有边际亦无边际,非有边际非无边际等见。如是二十见和上面共成四十见,以色受想行识等五蕴为对象,而起有去来,无去来,亦有去来亦无去来,非有去来非无去来等见。如是二十见和前面共成六十见,此六十见又加上根本的色心二见,共成六十二见。于是妄立种种虚假的名目,怎么能成为真实的义理呢?只有那些已经超越能所现此二量的人。通达真如妙觉之体而无取无舍的涅槃境界,因而了知五蕴中的色心二法,和五蕴中所主宰的我,于外界的尘所缘境而显现出各种不同的色缘,于每一种不同的音声之相,一切都有平等如梦如幻,并不起凡情与圣者的见解。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也不作涅槃有解脱的实证相,有与无的的两种边见和过去、未来、现在三际都能断然无生,恒常清净应诸六根门头而起大用,应诸根时而心不起有用之想。纵使那能烧初禅天的劫天烧干海底,能刮二禅天的灾风鼓动须弥山相互拍击摇动,真如理体恒常清净,寂灭现前,常乐清净,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无住而住于中道义谛,圆满究竟的涅槃宰相也是真实不虚,现在也不过勉强说说而已。虽说涅槃远离诸相言说,为的使你舍弃不正的见解。你如果不随言语文字上生解,也许你能了知佛法中的点滴。”志通听闻此偈语,顿解迷惑,得大开悟,欢喜踊跃地礼谢而退。行思禅师,生吉州安成刘氏。闻曹溪法席盛化,径来参礼。遂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师曰:“汝曾作什么来?”曰:“圣谛亦不为。”师曰:“落何阶级?”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师深器之,令思首众。一日,师谓曰:“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思既得法,遂回吉州青原山,弘化绍化,谥弘济禅师。行思禅师,出生在吉州(州治在今江西省吉安市一带)安城(今属江西省安福县)的刘氏门中。听说曹溪六祖大师说法度化极盛,就直接前来参拜朝礼,便请教六祖说:“应当做什么事情,才能不落阶层次第的渐变?”六祖大师说“你曾经做些什么事来着?”行思说:“佛法四圣谛也都不为,六祖说:“这又落在什么阶层第上呢?”行思说:“佛法的四圣谛尚且都不为,还有什么阶层次第可落呢?”六祖大师深为器重行思,就命他担任寺院的首座和尚。有一天,六祖大师对行思说:“你应当分担一个区域的弘化,不要使佛法慧命断绝才好。”行思禅师在六祖大师处承嗣了顿悟正法,就回到吉州的青原山去,开建道场弘扬禅法,绍隆佛种、广化有情。圆寂后,建塔寺后山,得唐僖宗谥“弘济禅师归真之塔”。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圆瑛大师著圆瑛法汇序一圆瑛法汇序二圆瑛法汇序三圆瑛法汇序四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卷上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卷下民国三十六年农历五月十二日,为圆瑛老法师七十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圆瑛大师文集—杂感圆瑛大师著洪启嵩、黄启霖主编世界提倡素食会十周纪念宁波佛教分部成立七周感言印光大师生西一周年感言印光大师西归二周年纪念印光大师往生三周年纪念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戊二 列上首名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此乃释疑。前说身、心、生、死,由于无明;又说无明本空,何以而有生死?故释之曰:一切众生,于圆觉本无生灭之中,妄见有生有灭,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云南有一位秤锤祖师,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东门外。父母去世,遗下财产田园,生活过得很好,勤俭劳动,自种菜蔬出卖作零用。妻年轻貌美,好吃懒作,和野汉子私通。蔡虽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六祖坛经 顿渐品 第八卷贾题韬按照最初的安排,我们这次学习《坛经》,学到机缘品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因为没有多的时间了。但为了使这次学习《坛经》的因缘圆满,所以有必要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六祖坛经 决疑品 第三卷贾题韬大家知道,禅宗真正兴起是在六祖的时代,也正值盛唐时期,同时也是中国佛学最盛之时。现在存在的天台、唯识、华严、禅宗、密宗、净土等几大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瑜伽师地论》叙卷上总略第一叙曰:应学瑜伽学。瑜伽,梵语云相应,云何相应?相应者如如,相应者方便善巧,相应者菩提涅槃。学瑜伽学能自他利,曰瑜伽师。摄一切理尽,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8
五、在家无师范,谬也。智者大师为护比丘住持,权说在家无师范义。若遂执为真实,则有自教相违过。《梵网》卷下,第十八无解作师戒、第四十拣择受戒戒、第四十一为利作师戒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8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附:亲教师欧阳先生事略吕澄师讳渐,字竟无,江西宜黄人,清同治十年十月初八日生。父仲孙公,官农部,历念余年,不得志。师六岁,仲孙公即世。师幼而攻苦,精制艺,年二十,入泮。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5
唯识二十论讲义前言如来灭度后九百年间,北印度有无著大士起,根据中道了义教《解深密经》、《瑜伽大论》等经典文献,广造诸论,以彰显法相唯识之理。特别是造《摄大乘论》以含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八大人觉经讲义[华藏上师]1961年莲华金刚藏吴润江上师在美国旧金山讲授八大人觉经讲义缘起西元一九六o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莲华金刚藏圣者吴公润江上师应美国旧金山正善佛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2
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旨试释徐恒志( 2000年5月)许洪亮编录《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文字不多,而内容丰富,妙义无尽,谨将大旨略予试释,尚祈诸方大德指正。佛在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4
近行定与安止定慈济瓦法师讲郑栢青译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
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岂不冤枉?《了凡四训》把这一桩事情讲得透彻、明白,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3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1. 总论这世间上的一般人常认为可以从财富、权力和社交活动中得到快乐、安祥与调和,也想由家庭关系、职位、朋友和感官得到快乐。他们试着运用各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社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来看省庵大师的一首净土诗: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但执妄心居在内(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阿难所计七处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没有出离心能往生吗?这是绝大多数净业行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当然这里要注意,我们以下根据《观经四帖疏》疏文作的分析,虽然是在讲中品下生是否要求出离心的问题,实际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元朝至顺(元文宗年号,13301333年)庚午年间,浙江西部连年饥荒,当时杭州城中有许多人饿死。于是官府就雇人把这些尸体丢到六和塔后山的大坑中。其中有一个老太婆的尸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三主要道佛教的经典非常的多,如果你现在去寺庙的藏经阁,或者图书馆,佛教的书整个屋子都摆不完。如果你学的是天主教、基督教,事情还好办,也就一本圣经;偏偏你接触的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学习奉献自己,要用智慧去奉献自己,把最美好的自己奉献出去,奉献给你最亲爱的人,奉献给在这个世界跟我们有缘的人,甚至奉献给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喜欢的敌人。这个奉献自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平衡的自在当心和外在的事物互动的过程能够保持平衡,自在才会生起。种种不满足的心、嫉妒的心、傲慢的心,当你有这些心念的时候你就会痛苦啊!是不是?我们现在生活里面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护念众生一个菩萨去观照众生苦的时候,就像是看着一个迷路的小孩。他跟我们一样,想要得到一个最圆满、平安的快乐,想要远离所有人间的烦恼和痛苦,但是用错方法了,一直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请问:打坐过程中该怎样呼吸,才能对打坐更有帮助?法清法师:对于佛家的打坐来说,开始的时候,只是数息就可以了。就是说,你的意识要顺着呼吸走,只注意你的吸气跟呼气。但是,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请问:在家里如何供佛?法清法师:大家在家里供佛,如果有专门的房间当然很好,如果没有,可以供在书房。供在书房很好。如果没有书房,供在客厅也可以。如果房间很小,没有客厅,那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请问:法师今天讲到出家修道就要“断爱去欲”,爱有大爱小爱之分,断爱去欲断的应该是小爱吧。经常也听到一些人说,人如果没有爱和欲了,是不是就会变得冷酷无情?法清法师:这里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他不修行,你也不修了?皈依僧,是皈依整个僧团,不是皈依某个僧人。任何一位僧人的言行,都不能代替整个僧团。不必因看不惯个别出家人而退失学佛的信心,除非你觉得所有的出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从搁置的电子表突然走动谈起我的一位学生送给我一只新加坡出产的电子表,据他说,价格不贵却耐用,走时也准,换上新电池,至少可用两年。可是到了我的手上,换上新电池,仅使用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所以她修的好;某某人的脸色发黑,所以她业障现前,修的不好,因为相由心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相由心生是很正确的道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经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中来讲的。在与很多亲朋好友的联系中,自己也常常要他们学学打坐。但是,他们往往因缘不具足,不能来寺院,自己就没有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自己很喜欢禅修,所以也经常带领别人禅修,所以通过禅修后的人得到的好处自己是经常能看得见的。身体的好转、疾病的减轻、记忆力增强、专注力的提高、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减轻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第八觉知原文: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八大心普济觉我们学佛皆知「依惑必造业,依业必造报」,有业报果报身即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随境转,心就会变质 师父说:我们常常喜欢用心生气,用心烦恼,又用心谈恋爱,用心做事业,用心做善事。 我们一直在用心呀!怎么会找不到呢?原来是你在烦恼,心一烦,念头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生命为什么会苦?为什么会轮回?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自己造来的。因为迷惑而造了轮回的因果,这些因果成为生命的因、生命的业力。如果没有佛陀的引导,我们终将不知因果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把念头停泊在心的机场学佛就是学习戒定慧,戒就象是飞机导航,飞机如果没有导航,就无法飞到停机场,所以戒就是导航,让我们航向成佛之路的导航系统。导航系统有了,接下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