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慈禅说——信仰、生命、人生
(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很高兴来和大家结个缘。首先我跟大家讲讲神秀大师。神秀大师是与慧能同时代的一个高僧,他说的四句话,其实就是禅。他说“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四句话啊,其实对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比我们慧能大师的四句话更管用。因为这四句话才真正告诉我们怎么样去与禅相应,怎么样去与佛结缘,其实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这其中的道理。所以我们做人应该有点禅的心胸,禅的境地,所以说什么叫人生啊,人生前面应该加两个字,应该说“成功”的人生,生命那更是这样。我们的生命应该赋予他禅的灵气和思想,因为禅和佛是来改变我们人生、生命,一种改命的方法和途径。
这里我们谈一切的来源,首先要有个神圣的信仰,人是要有信仰的,所以说,信仰之后,人就会感到很自在。所以我开始的时候用了一首赞观音菩萨的诗偈(指幻灯片所显示的),什么叫观音?大家都知道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是个大自在的菩萨,所以我们叫观自在菩萨,她很自在,她很安祥。
前面我们说了“身似菩提树”,我们首先的支撑点,要有个健康的身体,什么叫菩提呢?菩提就是智慧啊,身体要用智慧来支撑,所以神秀大师的四句话,比慧能大师的四句话,对我们在座的来说,更好用。但是大家明白之后,那慧能大师的四句话就更好用,首先我要告诉大家神秀大师的四句话更好用。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我们的心地要像一面镜子一样,我们要照亮我们的人生。我们同时也要去观照到别人。因为这个社会就是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如果就是我们一个人去独自去享受,独自去享用,你不觉得很孤单吗?所以我们的心要像明镜之台一样,那怎么能做的到呢?要“时时勤拂拭”,第三句话啊,我们要时时刻刻扫除心中的烦恼,困惑,不开心的事,就像我们经常要把镜子擦亮,我们做的工作是把烦恼去除掉。所以要“时时勤拂拭”。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很开心,很快乐。对生活你感到很幸福。
为什么我们不快乐呢?因为我们心中有烦恼,这个烦恼就是佛教讲的尘埃,这个尘埃是心中的烦恼,所以说,首先我们要把神秀大师的四句话要记住。这四句话很好记,也很好用,这是我们在这里介绍神秀大师修行,他认真修行的一个写照和一个总结。这值得我们每个人,在修行的道路上,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能照亮自己人生,同时也能去指引别人,怎么样来建立自己的信仰,改造自己的命运。怎么去走好人生。
禅在印度的佛教,主要是以个人的解脱为主,西汉末年传到中国,到了中国经历了西汉、东汉,史学界公认的是公元前2年传到中国,传到中国之后,到了隋唐的时候,真正中国人最能接受的佛教和佛法,佛学思想就是禅,因为禅非常的直接,因为中国人好简,什么东西都简化,你像佛的意义是“佛陀耶”,我们简称为“佛”。所以中国人什么都把它简化了。什么叫禅?其实“禅就是这样”。禅的定义呢,上次和李先生一起吃饭,他说昌明会长给他送了三个字,哪三个呢?“就这样”。这就是禅啊。所以什么是禅啊?有时我们排除杂念,排除干扰,我们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上来,这也就是禅的态度,这也就是禅的信念,禅告诉我们要专一,所以在《四十二章经》里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往往做事情啊,喜欢半途而废,所以我们往往说就没有做成功,都是和自己没有坚持有很多的关系啊。
所以在这里给禅下定义的话,就是好比青原惟信禅师的一段禅话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悟道之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了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个公案在佛教里流传的很广泛,就像我们没有体念人生生活之前啊,我们所面对的那一切,我们那种感悟,虽说山就是山,跟我们没有关系,通过自己的人生有了感悟和体念之后,有一句话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山和水都是和我亲近的,不是说没有关系的。所以真正修行到一定的时候,其实山也没有改变,水也没有改变,其实改变的是我们的自心啊。
因此我们烧香拜佛,不提倡大家去烧高香,而是去烧心中的真香,点燃我们心中的真香,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说禅是修行,禅也是生活,搬柴运水就是禅,所以用现在的话说,工作就是禅,行住坐卧就是禅,方便灵巧就是禅,逆来顺受是禅,或者说禅是一种感悟,一种人生的态度,也可以说是一种智慧,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无关美与丑,无关是与不是。这里面,禅就告诉我们,它是超脱世间的,超越世俗的。所以人为什么要去学习呢?要去提升呢?因为世俗的生活当中,你是很难超越自我的。就像物质的享受之后,物质的享受并不能让我们的精神得到安宁。这就需要禅,需要宗教,需要文化,需要艺术,来丰满和充实我们的人生。所以禅就是告诉我们来生活,怎样来看待命运。怎样建立自己的人生坐标。
禅是什么?一位僧人问大珠慧海禅师:“你修行禅道是否用功?”大珠禅师回答说:“用功啊。”僧人又问:“那你又是如何用功的呢?”禅师说:“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僧人又问:“所有的人都是如此,岂不是和你一样用功吗?禅师说“不一样的。”僧人很奇怪,又问:“又有什么不一样吗?“禅师回答说:“有些人该吃饭的时候不想吃,百般挑捡;有些人该睡觉的时候不肯睡觉,千般计较。所以不一样。”
所以禅啊,他是一种很自然的,一种生活的状态,就是告诉我们,肚子饿了,就吃饭去,想睡觉了,你去休息,这就是禅,禅就是在自然当中。所以我们学会享受生活。因为这是一种自然的规律,我们不要去违背这个规律。所以禅告诉我们,要去面对生活当中的一切,那就是吃饭的时候,我们用心去吃。我们去法国的时候,一行禅师,他吃的时候不是吃的很多,但我看他吃饭的时候,的确很有意思。他吃的非常的香。我们现在生活条件非常的好,吃的并不香。其实他吃的很简单,给我印象,虽然说吃的是素菜素饭,但他吃的每一口啊,他每个动作认人感觉到,非常的认真,非常的较真,而且他吃的非常的快乐。你看到他,他很自在。
其实,我们在工作当中也好,在很多人相处的时候也好,就是要去提醒我们,要培养好的心态和一个好的心境。因为道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往往忽略我们自己,忽略了就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就是说在生活当中去体验禅的味道。也就是道不远人。所以平时要培养我们的心性。首先要把我们的心打开,我们的心从这个方向去努力了,我们的心真正的动起来之后,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甚至我们的肢体语言都会透出这种信息,这就不一样了。这不一样的是什么,它就是禅。所以我们要学会把禅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让我们的内心充满着、扬溢着、流淌一种禅的精神,一种禅的思想。这样我们的人生啊,你会充满着喜悦,这样的喜悦是从你内心升起来的,生长起来的对人生、对命运的一种新的看法。所以你看待一切的东西,都是新的,都会慢慢的好起来,你的心胸会扬溢着欢喜的东西,那就是禅。
有一个公案,两个小孩争论,外面的幡是风动,还是幡动?后来六祖大师从坐席当中站出来,他说也不是幡动,也不是心动,而是心动。什么叫“如来”,如来是如如不动。六祖曾说“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其实就是让人们消除“分别心”。不要只看到风和幡,而应该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只看到风或幡的原因!慧海禅师说:“解脱者,行住坐卧无非是道;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生活的本身就是一种喜悦,无需向外追求快乐。当我们能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领会其独一无二的意义,就能从中享受禅悦。心无颠倒,禅就在当下,即在自心当中,只要反观自心,随时都可获得。也因此药山惟严禅师,仰望上苍,说道:“云在青天水在瓶”!赵州禅师,有个最大的公案,见到谁来,就说喝茶去吧。很简单。
我们就说,禅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所以说,儒家治世的学问,治理世间的学问,道家治身的学问,修生养性,佛家呢?是治心的学问。尤其是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我们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要建立自己的信仰。信仰是个精神的坐标,今天的人们,不存在缺食少衣,大家生活在一个物质生活很丰富的年代,精神生活是我们最重要的。人的精神垮了,社会才会出问题。今天的宗教也好,文化也好,就是要重建我们的信仰,就是要建立我们精神的坐标。所以禅是什么呢?
禅是安祥、自在、宁静、平和的状态和境界。
禅告诉我们什么呢?“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也就是说,我们要享受我们当下的生活。我们所拥有的人生。冬天这么冷,夏天这么热,你要想到夏天还有凉风,冬天还能看到雪,你的心境会忽然开朗。这就是说,我们要学会转念,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转念,怎么把念头都转换过来。也就是说,我们要转烦恼成菩提,我们烦心的时候,我们要换一种思维,那就是说,你具有智慧了。所以,我们在烦心的时候,我们要培养我们的智慧,这就是说你的境地就不一样了。你的人生就会从此不同。
禅与生命相约,因为禅要人活得安祥。四祖道信在《信心铭》中说道:“至道无难,唯嫌简择。”什么叫智慧,智慧就是你能去辨别对与错,是与非,美与丑,好和坏。修道的过程中,你要善于去简择,我们最终是要有智慧的人生。一个人光拥有福报,光拥有物质的财富,是不够的,你的人生之路是不圆满的。有了智慧,你就会左右逢缘,在你的事业当中,在你的内心当中,在你的生活当中,你能够游刃有余,为什么?你能够用智慧去处理生活当中所发生的一切一切。
正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有着太多的“简择”,所以不能了道。人生数十年如过客,如何在当下把握现在。在无常的岁月中,拥有禅者的心境,让人生再现另一番光景,是我们必须去学习和体会的。我们在座的一般都超过20岁了,如果人生活一百岁,除去睡眠的时间,真正我们去面对的人生的时间是很少。所以用佛教的话说,人生是无常的,最近我们看到,伊春的空难。生命,佛教告诉我们,什么叫生命,生命在呼吸之间。如果一口气接不上,生命就从此消失,这就是生命。佛告诉我们生命无常的道理。那怎么办呢?不是要我们在那消沉的等待,其实是告诉我们要去珍惜它。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我们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生活,去享受生活,去拥有一个幸福的世界。那就是要我们把握当下。什么叫当下,就是现在。
底下我们有慧能大师的后面的四句话,刚才告诉大家是神秀大师的四句话。这四句话对我们做人来说,非常的重要。如果把人做好之后呢?慧能大师的后面的四句话,那就更好用了。那就直接用,菩提本无树嘛,你执著什么呢?你拥有一切后,你还去斤斤计较做什么呢?没有必要了,是不是啊?你就学会去打开心胸,度量、气量更宽广,更能包容。这才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一切都是多余的了。“本来无一物”,我何必要去牵挂这些事,“何处惹尘埃”呢?我本来是很快活的人,给自己找些很不快乐的事。有句老话说“事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好多烦恼是我们自找的,就是说,我们要明白,不要自找烦恼,自寻没趣。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就是我们心胸没有打开啊。我们没有很好的学习传统文化,去领悟古人的智慧,所以有时我们要到古人的世界去走一走,回到现实世界当中来,把它用上。我们中国人应该是很幸福的,从文化上来讲应该感觉到很幸福。因为我们祖先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去尊重自然,我们去跟自然打成一片,我们要去觉醒我们内心的世界。我们要生活到现实中来,在传统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教文化都有充分对人生、对命运、对信仰的看法。所以我们不但要去好好学习,我们还要把它运用好。那我们的人生真的是很圆满。
人生几十年虽然很短暂,但是我们应该去很好的去经营我们的人生。我们经营我们的事业,我们也要去经营我们自己。把我们的心经营好,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多变的世界当中,我们才能做到随缘不变。大家要记住这八个字“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尤其经融危机来了怎么办,就是这八个字,要“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其实万变不离其中,所以,我们要运用佛教的智慧,儒家的智慧,道家的智慧。来让我们的身体也好,精神也好,让我们感觉到有一个充实的人生。
有一幅对联啊“青山本不老,为雪白头;绿水原无忧,因风皱面。”下雪天,你看到山都是白的啊,所以有时候,你不要去操太多的心,有些东西你要顺应自然。以不变应万变,就像青山本不老一样。绿水原无忧一样,不要自找烦恼。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啊,诱惑很多,欲望也很大,但欲望应该有,但你不能说你过了啊。过与不及都不好。我们要理性的对待这个社会。一切要遵循这个规律。一个自然的规律,一个生活的规律,一个人本身的规律,是有一种尊循的。所以我们要学道,学道不仅是宗教上的道,其实中国人讲天人合一,那就是道。所以我们要把古人的智慧拿一点过来。
拥有了禅的人生,是究竟洒脱的人生。我们为什么感到很累,很幸苦。很多烦心的事,我们没有把我们心中的无价之宝打开,我们叫摩尼宝珠去主动的展现出来,开发出来,把我们的心调动起来。我们调动了大家的身体,关健是要把我们的心调动起来,所以说心调动起来,一切工作好做了。就像佛教因果里面讲,他付出之后,他还快乐一样。因为佛法是把人的心调动起来。所以我们也要把我们心打开啊。我们做什么事做的不是很开心啊,因为你不心甘情愿啊。佛教的义工,他就是甘心情愿啊。就像出家人,出家之后,无怨无悔,我把青春奉献给佛教界。我觉得是一种缘分。这就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心,心的力量是最大的。
心的力量是建立在信仰上,信仰很重要,中国人,什么都不缺,现代中国人衣食无忧,缺的就是个信仰的缺失。没有建立自己的信仰,这是个很可怕的事。所以我们做企业也好,做人也好,往往半途而废,有些人,就是因为他信仰不坚定,信念不坚定,信心不坚定。什么叫做道啊,道就是坚持,道也贵在坚持。你做一件事,能够持之以恒,契而不舍,孜孜不倦,只要你认准的事,肯定能成功。是不是啊?佛教传到今天两千多年,所以可以说佛是个最“神通”的人。但佛不是神啊。这就告诉我们信仰的重要。
信仰基督教的人则以为上帝是万能的,我们不这么认为,因为世间上没有一个万能的。相信科学的现代人说科学是万能的,我们也不这么认为,因为科学始终都在反复论断,最终不是万能的。佛陀告诉他的弟子们,人的心力才是万能的。有句广告说的好,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首先我们要打开我们的心,佛法是心法。
下面一段话是个西方的牧师(幻灯片里的),他写了本书,书叫《人的宗教》,这是他所理解的佛陀,他说佛陀是个很理性的人,当然,这是他要表达的一个意思。佛陀是个大智大慧的人。在他身上,他是非常理性的。充满了智慧,但也不是像孔老夫子那样,很刻板的一个人。这就是佛,充满了灵性,具足了智慧。扬溢着快乐的眼神和状态。这是他所理解的佛陀。
这就是我们的会长,全国政协主席赵朴初(幻灯片里的朴老照片)。他说中国人为什么要了解宗教。了解信仰也好,了解文化也好,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离开了佛教恐怕我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有好多词汇都是来源于佛法,来自于佛教。他这段话是在全国政协两会上的提案。我看过这个提案,这是很有意思的一段话。
这是老舍先生的一段话,他说佛教的影响,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要了解宗教呢?因为佛教对寺庙也好,对建筑也好,对雕刻上、绘画上……其实中国人受佛教的影响是非常深的。很简单一个道理,就是因果两个字。中国人没有听说过因果的,基本没有。因果报应,这就是佛教的思想。所以佛教不仅仅告诉我们生活态度,其实也传达给我们怎样去看待一种美好的事物。其实宗教给我们每个人又开启了一扇窗户,让我们人生道路上能够看到更多的风景。这才是宗教,不要认为宗教,我敬而远之,很畏惧,不存在。
我说的佛和菩萨,告诉大家,佛和菩萨是最可亲的人,也是最可爱的人。那就是佛,那就是菩萨。所以我们愿意拜他。如果让你很害怕,我们就不会去拜他。佛和菩萨好比我们的父母亲一样,我们心中有烦心的事,不愉快的地方,我们在他的面前去倾诉,去祈求他保佑我们,祈求他赐福给我们,这就是佛和菩萨的概念。我们不要理解,我们不敢接受佛教一样。其实不是这样,最可亲,最可爱的就是佛。我们愿意去接近他,我们愿意去礼拜他,我们发自内心的愿意去亲近佛陀。
再就是谈到信仰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这个在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日本在高速发展的时候,人们的内心非常的焦虑和不安。这个精神非常困扰的时候,在日本的社会行成了一种坐禅的风气。坐禅也不是像出家人一样,盘起个双腿子,才叫坐禅啊。其实就是静坐几分钟,叫大家挺胸、收腹、提气,很自然的呼吸,我们坐禅的时候,舌抵上腭,用鼻子来吸呼,这样很卫生。日本人每天倡导坐十分钟,这十分钟不讲话,上班之前,就是安安静静的坐十分钟,什么都放下,不想其它的事,让自己内心很专注,要么就看着自己的心,叫观心。要是信众的话,他就是念佛,不想其它的事,要么就是看着自己的呼吸,这样五分钟,十分钟,在日本的社会形成了一种很普遍的这样的风气。来缓解来自于工作,来自于社会,来自于各方面的一种压力,是减压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所以最早,禅传到美国,传到欧美去的,就是日本的一个博士叫铃木大佐,他写过《禅风禅骨》,他写过很多书,欧美人因为他对禅的传播对禅很感兴趣。
佛教的禅,我们怎么去理解它,就是用禅的方式,静坐的方式,也就是调身、调呼吸、调心,来重新开启对环境,对心的认知。通过坐禅,用大家这种容易接受的方式,所以说中国的文化就是这三种文化。什么叫传统文化,大家说到传统文化,大家好像莫衷一是,其实就是这三句话:“儒家治国,道家养生,佛教治心”。所以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很简单啊。所以我们要去重建我们的信仰,这也是我们在座的需要去面对的。人生的一个规则问题,人生的一个目标问题。人生有了目标就好办事,现在好多人没有目标,该拥有的一切都有了,他好像无所求了,没什么求的,反而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新的目标,我们要超越自我。我们要从人生超脱出来,让自己生活更加的洒脱,更加的自在,让生命活的更加的安祥。这是我们从信仰层面说。
从命运层面说,下面是印光大师的一段话,印光大师出家之前,他是个反对佛教的人,他是陕西人,他对儒家文化非常的精通,他对佛教不屑一顾。后来,他通过学习,知道自己是不对的。后来出家,成了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师,影响非常之大,非常不得了的一个高僧。他其实告诉大家,就是老老实实做人。他这个谤佛,后来双目差点失明了,后来他就忏悔。所以人生都有个认识的过程,所以信与不信并不重要,关健你要认识它。信仰重不重要,你要认识它,不说我说好,你就跟着我信,我说不好,你就跟着我不信,不要跟风,中国人容易跟风,你要理性的信仰,所以我们认识到好和不好,所以什么叫智慧,这就叫智慧。
印光大师谈心与命的关系,“心好命就好,富贵直到老”,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要做些自己是觉得很好的事,对社会的功德也要培养。我们人生也要经营,就是说我们的心态要向好的一面来培养,那你肯定你心好,你命运也就改变了。你通过自己心态的改变,言语,思维的改变,你对待人生,对待事业,你的看法也会变,那随之而来,你的命运也在改变。这告诉我们,人应该从善如流,从好的方面去引导,要择友而交,这是儒家的思想,我们佛教《吉祥经》里讲,要“勿近愚痴人”,像我们现在这个风气很不好,打牌、赌博是不是啊?甚至年轻人吸毒,这就把自己的一生给毁了,《吉祥经》讲什么叫吉祥的人生,你们可以到网上去下载。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所以要择友而交啊,要跟自己有帮助的人,多跟他交往,对自己不好的人,要远离,所以我们只有经常通过学习,我们才会改变我们自己。所以说心好命不好呢?心命俱不好呢?其实都在我们的一念之间,一念善,你从好的方面去走,你命运就改变了。如果说,你从不好的方面,你的命就走下坡路了。这就像下面故事一样,一个人从哭婆到笑婆的过程,她的小孩一个是卖雨伞的,一个是做面条的,是不是啊,出太阳的时候,她会想到卖雨伞的姑娘生意不好,她会很着急,愁眉苦脸的,这可怎么办?生意不好。下雨的时候呢,她又担心另一个女儿不好卖面条,就是始终不开心,始终不快乐。其实转个念头,反过来想,就都改变了。出太阳的时候,面好卖……要转念,转眼看世间,你把这个转过来后,你的人生就充满了阳光,充满了快乐。
一切的一切都是由我们自心,我们怎么来看自己,我们怎么来看我们的员工一样,我们怎么来看我们身边的人,我们自己要有个主见。所以佛教讲“我”字的定义,就是主宰的意思。所以我们要主宰,我们要主见,心中有主见后,任何了如指掌之后,你去应对这些事就左右逢缘,所以我们的内心,所以说,我们要打开我们的心,我们要把我们心的潜能挖掘出来。充分发挥出来。
再就是佛教告诉我们的,对待命运,生活的一种态度,佛教说有八正道。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佛教说有八正道。苦是人生的实相,如何离苦得乐,求得究竟的解脱呢?佛教说苦的目的,就是看到第二个字,看到乐,我们不要看到苦的一面,要看到快乐的一面,告诉我们要离苦得乐。学佛的目的就是要离苦得乐。什么叫八正道呢?就是知见要正确,思惟要正确,语言不要去伤害别人,我们从事的事业是自己喜欢的事业,正当的事业,而不是不正当的……就是要正,首先要正。八正道,道,就是正确的道路。我们对我们生活的态度,要勤劳,天道酬勤啊。
古人,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了,念头也要正确,所以一念善就是天堂,一念恶就是地狱,人生就在一念之间。所以我们要照看我们的自心,我们要经营我们的人生。最后要有定力,就像买股票一样,做什么事情,要有定力,不要跟风,所以佛教告诉我们,八正道,是八个方面,来这样的生活的话,你的命运就会改变啊。“正”,脱离邪非,故名为正;“道”,能通的意思,从此岸到彼岸,此岸我们说的是苦的,彼岸是快乐的一样,我们做事业也好,我们的人生也好,从这八个方面去指导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语言。所以说什么是道啊,道就是在行住坐卧当中。我们走路,睡觉独自面对自己的行、住、坐、卧,你都培养自己一个很好的习惯,君子慎独一样,我们必须去训练自己,我们训练我们人生,这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所以我们说工作就是修行。
你的心态不一样,你做的业力不一样。是不是啊?因为我们始终有一个观点,我们现在每个人都在说打工,其实每个人都是给自己打工,首先告诉你,我们告诉大家,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给自己打工,不是在给老板打工,我们现在是认为在给老板打工。首先你把自己的事做好,老板也会看重你,是不是啊?你的心态总是在给老板打工,我就马马虎虎,就对付过去就算了,你始终有问题,因为你思想有问题。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好我们自己的问题,所以每个人都在经营我们自己的人生啊。
这有一个典故,苏小妹,苏东坡和佛印禅师的故事。苏东坡和佛印禅师经常斗机锋,用现代话说两个人经常开玩笑,有一次,苏东坡说佛印禅师是一堆牛粪,苏东坡的本意是讥笑佛印禅师,他回去后跟苏小妹讲,我斗机锋斗赢了,苏小妹说不是你赢了,而是禅师的心境、心胸不一样,你心中有牛粪,所以你看人也是牛粪。所以,用佛眼看人,人人是佛,以佛心看世间,世间皆净土。我们不要看到别人的不是,我们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我们要有个平等的心,包容的心,智慧的心来看待人生,来看待自我,这样的话,你会慢慢让自己解脱出来。烦恼解脱了,智慧就增长了。人生就快乐了,身体就好起来了。家庭也和谐了。事业也做的更好了。这都是一个连锁反应,这是一个好的连锁反应,正面的反应。所以我们的心态很重要。
接着我们讲一个八十老翁行不得的公案,这是白居易与鸟窠禅师的一个公案,白居易说,什么是佛教?鸟窠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说这个道理太简单了,连三岁小孩也懂得。那么禅师说“八十老翁行不得!”这告诉我们呢,人生不能等啊,时间是不等人的,人生对我们人生来说只有一次,我们怎么去把握我们自己的命运,那就在我们的当下要努力。用佛教话讲,要当勤精进。就是我们现在要去好好的工作,好好的追求我们的人生,好好的去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东西。这是最重要的。不然等老了之后,你想去做,但是你的精力不够了,体力跟不上,你就晚了。所以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啊。
我们总是说,我们不该这样,后悔,但世间上是没有后悔药,买不到后悔药的,所以菩萨首先很有智慧,这是对的,我去做了,不对的,我就不去想,不要说去做了。所以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不要像八十老翁行不得的时候,我们终于明白了,那就晚了。所以说人生我们说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也是个修炼的过程。尤其今天的社会,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最幸福的年代,所以我们怎么样去平和心态,怎么样去面对自己的人生。怎么样去把握好自己,不要去学八十岁的老翁。
佛教说人生太苦,这些话的意思告诉我们人生短暂,所以我们要去珍惜,佛告诉我们,生命就在呼吸之间。佛问他几个徒弟,生命有多长,一个说,生命在数日之间,另一个说,生命就像我们吃的一顿饭那么长。最后,有一个说,生命在呼吸之间。我们到医院抢救一个人,一口气接不上来,就没有了。大地震也是这样,在瞬息之间,对每一个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是有钱的,没钱的,在这一瞬间,所以佛教说,我们对生命要有个清醒的认识。那我们要怎样生活呢?要活在当下啊。要活在现在。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追不回来啊,成了历史,成了往事。未来还没到,急也没用。没有必要着急,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就是现在。我们怎么样去把现在的事去面对它,我很从容,很淡定,很有主见,很游刃有余的去面对自己,去面对这一切。对环境也好,对命运也好,对人生也好,我们有所开悟,有所领悟了,那就是说。这就是佛法告诉我们活在当下。
当下有几个人,我们值得去怀念的,一个是弘一大师,去年在两会期间,李鸿忠省长宴请党外人大代表,他突然问我,正慈法师啊,弘一法师为什么出家啊?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弘一法师无论是做人也好,出家也好,都是个非常成功的人,所以我们把他做一个人生的榜样,为什么要提到他呢?因为他做任何事情,是做一行爱一行,他对自己最大的要求就是认真,非常较真,非常认真的一个人。非常了不起的一个高僧,有个电视剧,从中央台一直放到地方台。夏丐尊对他有个评价,大家都说菜咸了,弘一大师说,咸有咸的味道。夏丐尊说,我真想不通,出家前这么有才气的一个人,弘一大师自己写的诗说“二十文章惊海内”,他留学于日本,最早把话剧从日本带过来,还有音乐等带过来,他这么个人,他父亲是盐商,最终,破鞋子也好,破衣服也好,破席子也好,在他眼中没有不好的东西,夏丐尊说他感动的几乎要流泪。
刘海粟眼中的弘一大师“赤着脚穿双鞋,房中只有一张板床。我心里难过得哭了;他却双目低垂,脸容肃穆。我求他一张字,他只写了南无阿弥陀佛”……很简单啊。张爱玲心中的弘一大师,一般认为张爱玲很孤傲,但她也坦言道“不要以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叶圣陶对弘一大师的书法也有评价“ 弘一法师对于书法是用过苦功的。在夏丐尊先生那里,见到他许多习字的成绩,各体的碑帖他都临摹,写什么像什么。这大概由于他画过西洋画的缘故。西洋画的基本练习是木炭素描,一条线条,一笔烘托,都得和摆在面前的实物不差分毫。经过这样训练的手腕和眼力,运用起来自然能够十分准确,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于是写什么像什么了。”他的意思是个什么意思呢,就是看弘一大师的字,一个是不着人间烟火,非常的脱俗,这是叶圣陶对他的评价。另外单看他的字就像个天真的小孩一样,整体来看,就像谦和的君子,非常的和谐。
这后面是佛教来看人生的一些话,这是朴老的两句话,他说“人学佛法,勇能无惧”,为什么我要把这两句话放到这里,现在这个社会是个个性张扬的社会,但是正气不大讲啊,其实传统的文化就是要张扬正义、正气、正念,浩然之气这样的观念,这样的气节对精神世间是能够产生无穷的力量的。所以我们谈到八正道也好,正气也好,佛教所提到的勇也好,就是在我们的内心当中,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我们要有这么一种气概,这么一种气节,来去从容的走好我们的人生。要像古德一样,要有一种侠客精神,这其实很重要。这对我们的精神的支助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天堂和地狱就在我们一念之间,我们怎么去看待人生,我们怎么样对待自我,我们用什么样的文化来武装自己,来磨练自己,关健看我们自己。
最后用这五个字来结束今天的交流,叫“心开路就开”了。
空水整理
2010年9月4日
来不及的悔恨在汉朝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人子希望侍奉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无法尽孝。来不及侍奉父母,真是遗憾的人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从感恩开始一个好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则奠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儒教重视修心、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要先好好修养自己,培养慈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十地 法云地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学佛即是「学佛的生活」,如果能把心照顾好,净土就在我们身边,天堂即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可怕、可恶的人生──像地狱般的苦难,同样地也是由一念心所造成的。一念之差 地狱天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富的人。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于是,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经中有一则小 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在一个山城小镇外,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两老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意境与满心的善解。心中有爱 贫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亡者,杀了许多生灵,因此个个表情悲戚。佛陀知道后,悲悯地说:「这就是众生的颠倒啊!殊不知人死了,屠杀生灵的行为对亡者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头大象,体型强健、性格温顺,国王非常喜爱牠,特地为牠建造一间舒适的象舍。一群强盗看中象舍周围静僻隐密,接连好几个晚上悄悄聚集在象舍旁,商量抢劫的计划,像是如何破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在世,真正过不去的是自己,最恶毒的敌人是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反观自性,不要让恶念浮上心头。世间没有过不去的事,切勿轻视自己的生命。培养开阔心胸 预防心病良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中篇》五浊恶世度有情佛陀的苦行因缘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闻佛法,每天总是在吃喝玩乐、安逸懈怠中度过。佛陀怜悯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守财狗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一点点的时间来训练,慢慢地累积,就能养成很好的思考习惯,调伏向外奔驰的「心念」。佛陀最关心众生的心念,所以应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最美的心境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前也该干净的心念,每天都去打扫街道。他以实际的行动来爱乡里、爱别人。二、三十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从未曾间断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不明事理徒恼乱心中若有一点疑惑,不要累积成恼或是怨,凡事用智慧分析、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才能照顾好心念。人会有烦恼,就是因为累积不如意的事;然而世间事,十之八九都是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习气 可爱与可厌的分界同样是患了老人痴呆症的老人,一位令人心生欢喜,另一位却让人心起烦恼!年轻时心念的养成,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晚年境遇。有位中年妇人来看我,诉说家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无价之宝方为贵我们要好好用心,把心清净之后,要善于环保,保持清净的心,切勿再染上世俗贵贱的心态;有真正超然的道心,万事万物自然无贵贱之分,而且能圆融无碍。人生忙忙碌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辑四 至爱篇人生有爱无憾事罹患癌症的慈诚队队员,在队友的细心照顾下,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了一股温馨的暖流。人与人之间,若能彼此扶持、相互关怀,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慈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善解包容要善解、包容,对人要懂得善解,即使对方有意伤人,只要我们无心接受,就很容易善解;对事不要存有成见,若能打开心门事事包容,内心必然轻安自在。我常说要善解、包容,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体会证悟道理明白后,倘若还是放不下,就无法体会。所以,只要真正体会了真理之后,就会很欢喜地去做,这就是证果,证得欢喜的果报,心无烦恼、很自在,就是彻底觉悟的欢喜心。最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心灵的资粮佛陀在世时,曾说过一段染布的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街道十分热闹,开了各种贩卖生活用具的商店,有打铁店、制桶店、布店等等。佛陀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回归本性一个人是否高贵,并非自我标榜;而是需要好好地努力,回归自己的本性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尚。人的本性是自然、平等的,世间上之所以有分别,就是因为有我,而且自以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五、佛教对欲望的态度佛教对欲望所持的态度是什么呢?同样是遵循中道法门。佛陀不主张偏离中道的禁欲。他通过六年苦行,体会到一味禁欲对修道并无意义。盲目的自苦,既没有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一、什么是欲?欲就是人类的欲望希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希求;二是物质上的希求。前者属于心理欲望,后者属于生理欲望。人类的欲望无穷无尽,所以,经典中将我们这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宋朝时,宋郊、宋祁兄弟两人,同在太学读书。有一次,遇见一位高僧,能观人相貌,预知吉凶祸福。特为他们兄弟俩人相命说:“小宋今科将高中状元,大宋虽等科甲,但名位不高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28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香道茶道花道都为生活的艺术,从贵族拓展到平民生活的细节中,至今仍生机勃勃。香道与茶道和花道并称为三雅道。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
香道与生活时间:2024-11-16
我们推广的是 圣 玄奘大师的如来藏妙义亲爱的朋友,您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如何快乐学佛?佛法如何让我们断除烦恼?请联系我们电话:151 9580 6515微信:151 9580 65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第六章 生命一、生命的价值我们虽然知道自己的生命并不长久,却沉迷于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为自己带来烦恼,还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受苦。我们应该自我反省自问,倒数时光,我们
温暖之家时间:2024-11-08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正月初三,李世民为庆祝自己的全面胜利,借春节之时宴请文武百官,并命乐工高歌猛奏《秦王破阵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李世民根据多年戎马生涯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06
第十一章 胜任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于危难时方显英雄本色,勇气与责任,玄奘挺身而出!一个人只有为自己的事业、国家、民族感到自豪,才能赢得全世界的尊重;是顶峰,也是刀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06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今属桐乡县)人。丰子恺多才多艺,既是著名的画家、木刻家,又是颇有成就的散文家,并擅长书法,精通音乐。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邪YIN会毁掉我们的人生的福报我们的福报是:健康,寿命,面貌、事业、名声、家庭、财富等等。 一、健康: 中医认为肾上通于脑,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黄帝内经》中说:“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10-26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禅宗的精神以对生命的智慧有哪些教益?我们可以从禅宗的一些文本和故事中,自然领悟到很多非常有趣的东西。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大宗派的发展中,我个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第三章、佛法究竟主张什么样的人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尽心尽力,不贪不求,无疚无愧,自在自得。领悟了佛法的宇宙观和因果观,佛法的人生观也就顺理成章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八章 空与智慧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宋无德禅师就佛学而言,当一个人把种种罣碍、尘劳和烦恼洗净之后,自己的心智获得自|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2
第九章 在见性中实现生活云月是同,溪山各异,万福万福,是一是二。宋无门和尚禅的本质是示导见性。禅家说,见性成佛。见性是真我的自然流露,不是凡我的放纵与浪漫。禅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
一个青年去寻访住在深山里的智者,想向他请教一些人生问题。“请问大师,在人的一生中哪一天最重要?是生日还是死日?是初恋开始的那一天,还是事业成功的那一天?”青年问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6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人与自我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三大基本矛盾,自古及今,这三大矛盾始终存在着。正是在努力缓解这些矛盾的过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7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