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超然法师:趣品《圆觉经》之二十一

超然法师 2020-09-17

趣品《圆觉经》之二十一

(第十章 普觉菩萨所问章)

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在前一章当中,由于净诸业障菩萨的请问,以及世尊的慈悲解说,咱们大家了解了四相,也明白了爱憎之心的过患。接下来呢,由普觉菩萨替咱大家,继续向佛请问有关于禅病和善知识的问题。

于是啊,普觉菩萨就在大众当中,从座位上站起来,五体投地,顶礼佛陀的双足;再围绕着佛陀,顺时针绕佛三圈,又回到了原处,双膝跪地,双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说道:

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您所讲说的,禅修当中的四相之病,实在是畅快人心,让在座的大众们,获得了不曾有过的法益;大家的心识意念之妄想,都荡然无存,获得了极大的安乐与宁静。”

哎,普觉菩萨在这里所说的“禅病”,指的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以及爱憎之心;乃至于“认一切我为涅槃”,是最大的禅病啊。

所谓的“心意荡然,获大安隐”,其中,“心”是指咱的第六意识思维心;“意”是指咱的第七识意根;“荡然”就是无所牵挂,空旷自在的意思。而所谓的“安隐”,就是指宁静的安乐,这个“隐”字,大有学问,其中包含着宁静、无相等等法义。哎,宁静的喜悦,无相的安乐,才是本性的妙乐呀。

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发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见?

“世尊!末法时代的众生,离佛越来越远了,乃至于,一切贤圣大德,都由于各种因缘而隐居修行,难以露面;而邪恶之法呢,却反而越来越兴盛。”

“那么,应当让一切众生,向什么样的人求学?依止于什么样的法门?实践什么样的修行?在修行当中,除去什么样的禅病?应当怎样发起道心,才能够让那些没有智慧眼的芸芸众生,不会落入邪见当中去呢?”

哎,咱这个时代啊,离佛陀越来越远了;道德与人心呢?也逐渐衰败了。整个人类社会呀,都陷入到了疯狂的欲望当中,肆意杀害生命,以贪图美味;引导男女放纵,而败坏伦理;为了争名夺利,竟互相残杀。人哪,没了人样儿,越来越像动物了;甚至比动物都不如,哎,动物哪有这么多坏心眼儿呀!

所以,这样的人世间哪,贤圣大德难以住世,不是菩萨们缺少慈悲心,而是呢?因缘条件不具备呀。就算是有一些在世圣贤,通常,也都是隐居修行,而没有弘法的机缘。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众生已经与出世间法不相应了。

没错,佛法在世间,但是,佛法虽然在世间,却教人出离世间、超越世间、净化世间,从来不会教人沉溺于世间啊。就佛陀出世的本怀来说,如《法华经》所宣扬,乃是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若能开佛知见,就已经开始超越世间了,就不会再被欲望、名利等等境界所纠缠,当即就是出世间法呀。

遗憾的是,实际上,人们已经不太需要它了。人们需要啥呢?嘿嘿,人们最需要的是佛祖保佑他们,能够平安地吃喝玩乐、能够顺利地升官发财、能够健康地玩儿帅哥美女,哎,顺带着也玩玩儿佛学,显示一下自己的高尚和博览,瞧瞧,咱多有品呀!

哎,人们需要的是这个,是符合他们胃口的,被扭曲和变馊了的所谓的佛教文化。

菩萨圣贤们,会玩这些名堂吗?哎,不是人家不会,而是不肯哪。为啥不肯?嘿嘿,众生畏果,菩萨畏因呀!啥意思呢?就是说呀,如今这些芸芸众生,做坏事的时候呢,扭曲佛法的时候呢?他肆无忌惮,咋痛快咋来;等到了将来受业报的时候呢?嘿嘿,他喊呀,叫呀,不平呀,怨恨呀,害怕呀,痛苦呀,哎,统统都来啦。这叫做众生畏果。

而菩萨们呢?不等到那个时候,凡是罪恶及不善之因,他就不做;要是善因善法呢,哎,他就量力而行,随缘为之。以免呢?将来遭受业报;同时呢?增长自身功德。这呀,就叫做菩萨畏因。

所谓的“邪法增炽”,就是说呀,邪恶法门越来越兴盛了。为啥呢?嘿嘿,不为啥,人们需要,所以,就大有市场啊。人们为啥需要邪法呢?嘿嘿,能为啥呢?不就是无知嘛。

当人们沉溺在欲望当中,沉溺在情感当中,沉溺在见解当中,沉溺在“有所得心”当中的时候,他们所招引来的,只能是邪法,这就叫做万法唯心。

哎,本行业内,有一句俗话说的好:“和尚不作怪,居士不来拜”。啥意思呢?嘿嘿,就是说呀,做和尚,要想出名,要想弟子多,要想供养多,那是有窍门儿的。啥窍门儿呢?嘿嘿,就是要会演戏呀!咋演呢?

第一要装神秘,绝不能让人家看透自己,要显得高深莫测才行;

第二要会耍花样儿,哎,咋也得搞点儿特殊法门,弄俩诀窍、咒语什么的,好亲传给弟子们呀;

第三要有绝招,哎,弟子们的前世啥情况,你得随口就来才行呀!大脑编辑速度一定要快;

第四是要有背景,哎,作为大师,您不是观音的弟子,也得是济公的传人吧,要么就是某某佛、某某菩萨再来也行呀;

第五是要会善巧表达,要语重心长地没事儿就告诉弟子们,哎,师父啊,对于佛法,那是有很深的体悟地,这个,你们现在还不懂;

第六是要有所树立,哎,扛上一面伟大旗帜,绣上一句鲜明的标语,建立一个看似动人的机构,等等。

第七是标榜感情,哎,佛法不离世间法呀,人情当中就是妙法呀,所以呢,大家都围绕在师父的周围,其乐融融,亲如一家,这多好哇!最好啊,再有两位漂亮弟子,能够变成贴身小蜜,哎,这就圆满啦。

哎,和尚也罢,非和尚也罢;佛教也罢,其它宗教也罢,自立门户的也罢,如今哪,只要有人敢大张旗鼓地作怪,嘿嘿,就会有人追随,为啥呢?因为呀,无聊空虚的人太多,贪求神异的人太多,无知的人太多。“邪法”就这样在他们的希求之中,而越来越“增炽”了。这就是佛所说的“共业所感”。

那咋办呢?在这样的末法时代,芸芸众生,该怎样寻找善知识,该怎样修行呢?哎,普觉菩萨替咱向佛请问了以下五个问题,咱连带着世尊的解答,一起梳理一下:

第一、“使诸众生,求何等人?”

世尊后文的解答是:“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就是应当向具备正知见的善知识求学。

第二、“使诸众生,依何等法?”

世尊后文的解答是:“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就是说,应当供养善知识,并依止善知识的教导。

第三、“使诸众生,行何等行?”

世尊后文的解答是:“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也就是依照善知识所教导的法门而行,不怀疑善知识,就能够获得成就。

第四、“使诸众生,除去何病?”

世尊后文的解答是:“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就是应当除去作、止、任、灭四种禅病。一方面,咱要如此观察善知识;另一方面,咱自己也要如此修行。

第五、“使诸众生,云何发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见?”

世尊后文的解答是:“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尽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于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如是发心,不堕邪见。”这就是离相的真实菩提心,能够让咱大家远离邪见执着。

——其中,除去四种禅病,是本章的中心内容。

——哎,这样呢,本章的内容就有了眉目,按照这五个方面求学善知识,乃至于发心、修行、除去禅病等等,咱哪,虽然生在末法时代,也是可以获得成就的。至少啊,作为“群盲”之一,有了这段经文的指导,咱也能够“不堕邪见”了。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这样向佛请法之后呢,普觉菩萨再次五体投地,礼拜佛陀,提前表示谢法。像这样的请法仪轨啊,竟然重复了三次,从始至终,有条不紊。

尔时,世尊告普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咨问如来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令彼众生得成圣道。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这时,在普觉菩萨虔诚地请法之后,法缘已经具备,世尊准备说法。所以,世尊告诉普觉菩萨说:

“太好了,太好了!善男子!你们能够向如来询问如此真实的修行法门,你们的请问,能够布施给一切末法时代的众生,无所畏惧的觉悟之眼,让他们得以成就转凡成圣的解脱之道。”

“现在,请你们大家仔细聆听,如来将要为大家解说。”

时,普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当时啊,在得到了世尊的赞叹,以及即将说法的允诺之后,普觉菩萨心生欢喜,和在座的大众一起,默然无声,静静地聆听。

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于是,世尊轻舒圆音,这样解答普觉菩萨的提问:

“各位善男子!末法时代的众生,在发起了修学佛法的大心,准备向善知识求学,然后专心修行的时候,他们呀,应当向一切具有正知见的人求学,这些人就是善知识。”

“什么样的人,叫做正知见人呢?他的心呀,已经不会再执着于事相和法相了,乃至于,连声闻、缘觉的境界,都不会贪着。”

“虽然有的时候,他也会表现出一些尘劳烦恼,但是,他的心却总是清净的;甚至于,他还会有种种的过失和毛病,但是,他却总是赞叹清净离欲的梵行,也不允许弟子们违犯戒律和威仪。”

“末法时代的众生,向这样的人求学,就可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这是世尊对于普觉菩萨的第一个问题:“使诸众生,求何等人?”的解答。

哎,所谓的“大心”,就是指菩萨心,也叫做大乘心,不仅仅要解脱自己,还要解脱一切众生,为此而发心修行,就叫做大心。虽然已经发心修行,可是,自己不懂,就需要向善知识求学。世尊告诉咱呢,应当向具有正知见的人求学,他们,就是佛教里的善知识。

善知识的特点呢,就是心无所住,不会着相啊!就算是二乘圣者的清净解脱之境界,无作神通等等,他们也不会贪着。因为呢,他们已经开悟清净觉性,至少,到达了本经清净慧菩萨所问章当中,所说的“凡夫随顺觉性”。

不过,在末法时代,咱不能要求善知识完美无瑕,为啥呢?嘿嘿,因为呀,莲花生长在臭泥当中,自然就会带有泥的臭味;菩萨示现在五浊恶世,也要披着这张污浊的人皮呀。是人,就有习气,既有自己宿世的残留习气,也有父母遗传的种种习气,乃至于受环境影响所形成的习气,等等。

开悟清净觉性,以大智慧的力量,可以顿悟;但是,这种种习气呢?嘿嘿,那就得慢慢来啦,急也急不得呀!哎,“粪去臭味在”,就是说呀,好比一位小朋友,很小,不懂事儿,拉了一泡大便在房间里,恶臭无比。他的母亲呢,哎,赶快撒上点儿灰土,收拾走了。但是呢?房间里还是臭,只好打开窗户通风,好半天,才恢复了空气清新。

哎,母亲把大便一下子就收拾走了,这呀,就好比大智慧的人可以顿悟。悟个啥呢?嘿嘿,没啥,就是清除了如同大便一般的执着心而已呀。同样,房间里的臭味,需要打开窗户,慢慢通风,好久才会恢复空气清新;就好比呀,顿悟清净觉性的人,还需要慢慢降伏习气烦恼,才会逐渐显现清净心。

因此,即便是善知识,也会有一些习气烦恼,乃至于种种过失。但是呢?他们的心,是相当清净的,所以,他们常常赞叹远离欲望的清净梵行;而且,他们不会允许弟子和学生们,故意违犯佛陀的戒律,乃至于种种威仪。

像这样的人,已经开悟清净觉性的善知识,最明确的标志,就是他们放下了名利心,知足常乐;同时,他们应当通达一切大乘法义,随缘地弘法利生。跟随这样的善知识修学佛法,世尊说啊,咱大家就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哎,这成佛也太简单了吧?嘿嘿,不明自性,就是众生;若明自性,即如如佛。一旦咱踏踏实实地开悟清净觉性,那就是最初的见性成佛呀。为啥呢?嘿嘿,清净觉性,就是本来佛;除此之外,到哪里去找佛呢!

如果要开悟清净觉性,通常,是需要善知识指点的,因此呀,真正的善知识,非常可贵,需要咱大家格外地敬重与珍惜。所以,世尊说道:

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骄慢,况复抟财、妻子、眷属。

“末法时代的众生们,如果能够遇到像这样的善知识,就应当恭敬供养,乃至于把善知识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这样的善知识啊,在行、住、坐、卧四威仪当中,常常显得清净安详;但是,就算发现,善知识显现出了种种的过失和毛病,弟子的心里呢,也不应当有骄傲和轻慢之心;更何况,像吃穿、钱财、妻子儿女和亲人眷属这些人之常情呢?就更不值得在意了。”

——这是世尊对于普觉菩萨的第二个问题:“使诸众生,依何等法?”的解答。

哎,“依何等法”呢?嘿嘿,就是要恭敬供养善知识,在成为其弟子以后,就要把善知识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所以呀,在藏传佛教当中,依止金刚上师的时候,要求弟子要用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乃至于自己的生命,全身心地供养上师。

不过,历来咱汉传佛教的大德们,并不这样要求弟子,为啥呢?嘿嘿,因为呀,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样的要求,对于咱极端聪明的大汉民族来说,嘿嘿,太OUT了。

哎,咱大汉民族的佛弟子呢,想法是更为先进的:他想啊,你是善知识,差不多就算是菩萨了吧!那你就得大慈大悲呀,你就得包容我才对呀!哎,你就应该毫无保留地教给我呀!让我开悟,让我得法呀!要不然,你算个狗屁菩萨呀!你算个狗屁善知识啊!

所以,面对着这样智慧发达的弟子们,历代大德菩萨们呀,就只好退而求其次,哎,大发慈悲心,进行法的平等布施。通常呢,都是宣讲经论,著书立说,以便平等利益当前大众,以及那些难以谋面的后世有缘弟子们。而身边的弟子们呢?嘿嘿,一般哪,他们都觉得师父没啥了不起的,哎,吃的是饭,拉的是屎,既不会上天,也不会入地,而且,知名度还这么低,一点儿光都沾不着,真是跟错人啦,图个啥呀!

在国人的眼里,从来都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哎,南传好啊,你看人家南传比丘,瘦瘦的,黑黑的,托着个大钵,安详地走在乞食的路上,多庄严啊!你再看人家藏族喇嘛,胖胖的,憨憨的,一脸灿烂的笑容,多慈悲呀!再看看你们这些和尚们,咋看咋俗气,咋看咋像大陆人,一点儿优雅气质都没有。

所谓的“抟财妻子”,等等,这是指在家善知识的情况。哎,“抟”是指吃饭;“财”是指经营收入;“妻子”是指妻子和儿女。作为在家居士大德,也有不少大修行人,也可以开悟清净觉性,等等,那么,就是真正的善知识了,值得咱大家恭敬供养,前往依止修行。

但是,对于出家菩萨来说,这些,是不可以的。无论您有多高的证量,嘿嘿,您要想如此,行,您先舍戒还俗,以后啊,就随您便了。否则,就是破戒的恶僧,绝不是真正的善知识。

——各位兄弟姐妹,关于善知识,在没有依止之前,您的眼睛千万要擦亮,仔细反复地观察呀。在依止之后呢?嘿嘿,那就要只见其功德,不见其过失,才行啊。否则的话,对于修法,是不会有任何受益的。

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

“如果各位求学的善男子、善女人,对于已经依止的善知识,无论看到什么过失和毛病,都不会生起罪恶的分别念,都不会失去信心的话,最终就能够成就真正的觉悟,开悟清净觉性,心中的智慧,如花开放,自性光明,照彻十方世界。”

——这是世尊对于普觉菩萨的第三个问题:“使诸众生,行何等行?”的解答。

哎,究竟“行何等行”呢?嘿嘿,就是要对于已经依止的善知识,毫不动摇地信任。善知识让您咋修行,您就咋修行,丝毫也不怀疑,踏踏实实地照办,坚持下去,必然能够成就。

所谓的“善友”,就是指自己所依止的善知识,那就是良师益友,而不论年龄与资历。所谓的“不起恶念”,啥叫“恶念”呢?嘿嘿,就是分别心与执着念呀。哎,在看到了善知识的过失和毛病以后,咱的心呀,要学会如如不动,既不会把那些当做是过失和毛病,也不会因此而失去对于善知识的信心。

——为啥呢?嘿嘿,因为呀,一切如幻啊!对于善知识来说,既然已经开悟清净觉性,也就明了了一切法如幻。所以呢,他们才以幻修幻,在尘世当中随缘广度众生;行如幻之菩萨行,度如幻之众生,消融如幻之习气,圆满如幻之佛果呀。

而您呢?作为善知识的弟子,作为一个修行人,如果还像普通人一样,深陷在虚妄分别当中,看到啥都当真,听到啥都在意,那还咋修行呢?

反过来,如果咱对于善知识的信心坚定不移,看到善知识的一切示现,都观察为如幻如化,不起虚妄分别心的话,那么,咱的心,也就和善知识的心,逐渐无二无别了。于是,在某个因缘成熟之际,一念之间,咱就能够开悟清净觉性——这,丝毫也离不开善知识的清净加持啊!

此时呢,咱的心,当下就是清净觉性。咱心中的智慧,犹如百花齐放一般,源源不绝;咱心中的自性光明,照耀着无边法界,哎,十方世界的佛国净土,都在其中,都在咱的清净觉性当中啊。

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

“各位善男子!那些善知识们所实证的妙法,应当远离四种禅病。”

——从这里开始,包括后面的几段经文,是世尊对于普觉菩萨的第四个问题:“使诸众生,除去何病?”的解答。

哎,普觉菩萨问的是,咱大家修行的时候,应当除去哪几种修行之病,也就是所谓的禅病。而世尊的解答呢?并不仅仅局限于咱自己的修行,其中,也包含着对于善知识的观察抉择。就是说呀,咱要用这几种禅病,来观察衡量善知识的真假,有这四种禅病当中的任何一种,就不是善知识,他所觉悟的呢?就不是清净觉性;超越了这四种禅病,其心境当下就是清净觉性,那才是真正的善知识啊!

同时呢,咱自己修行的时候,也必须要远离这四种禅病,才能够悟入清净觉性。

那么,到底是哪四种禅病呢?世尊说道:

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

“是哪四种病呢?第一是作病,也就是造作之病。”

“如果有人这样宣扬他的修行方法:我对于本来心性,进行某种某种的修行,就可以得入圆满觉性。”

“实际上,所谓的圆满觉性,并不是造作修行可以证得的,因此,如来把这种修行叫做禅病。这样修行的人,不是善知识。”

哎,所谓的“作病”,也就是造作之病。啥造作呢?就是“于本心作种种行”呀。比如说,有的老师强调观想,哎,他就教你呀,把心性观想成为某个样子,或者观想成为一团白光,或者观想成为一轮红日,或者观想成为无边的大海,乃至于观想成为佛菩萨的形相,等等,这些是有相的观想。

还有无相的观想,比如说,有的老师,教你把心性观想成为虚空里的一种最原始的能量,没有形象,却无处不在,一切万事万物都由它变化而成,它就是圆满觉性,等等。哎,这个够玄,足以蛊惑人心,完全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神秘需求啊。

——但是,诸如此类的各种观想,作为方便法门是可以的;不过,要想通过这些观想,开悟圆满觉性的话,是做不到的。

为啥呢?嘿嘿,因为呀,咱的心性,本来就是圆满觉性,并不是通过造作和观想可以证得的,而且呢?您一观想,就等于给圆满觉性蒙上了一层妄想的迷雾,嘿嘿,越观越远了。所以说,如来把它叫做“作病”呀。

——哎,有人该说话了:难道,老师教俺观心也不对吗?

嘿嘿,那要看咋观了。如果您的老师,教您把心观想成为某个样子,或者类似于某种境界,等等,这些都属于作病。

反过来呢,如果像大乘经典所说,“反观观自心”,“反闻闻自性”等等,不带前提条件地,不落概念地,赤裸裸地往内心深处去观察,离开境界的攀缘,往回“寻找”和“发现”本来的心性,这样的观想,是可以的。

除此之外,在咱的生活当中,最常见的是执着于外相的造作之病。很多人误解了菩萨的“三摩钵提”法门,自己尚未“悟净圆觉”,就用执着心,整天向外面跑,去“弘法利生”。嘿嘿,他自己不知道,其实啊,他的内心深处,是想要证明自己很行,很了不起:哎呀,我真不得了啊!今天才发现,自己原来是菩萨呀!

就这样,这些人被内心的我相所蒙蔽,向外呢?又执着于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哎,执着于有众生可度,执着于有佛教事业可做,执着于一切事物的成败过程,等等。看起来,是在弘法利生;其实呢?不过是一场名利欲望的表演罢了。

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第二是任病,也就是放任之病。”

“如果有人这样宣扬他的修行方法:我们如今呀,不需要断除生死轮回,也不需要求证涅槃解脱;对于涅槃解脱和生死轮回,根本就不要去生起分别念头;就这样一切任其自然,也就一切随顺于法性了,就可以得入圆满觉性。”

“实际上,所谓的圆满觉性,并不是放任一切就可以证得的,因此,如来把这种修行叫做禅病。这样修行的人,不是善知识。”

哎,所谓的“任病”,也就是放任之病,在生活当中很常见。因为呀,咱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山野隐士、方外高人。哎,这些所谓高人当中,有不少人过着自在放旷、无拘无束的生活,闲看白云悠悠,旁观红尘扰扰,自以为是无欲无求、无修无证之人。

——您看,他还不曾修行过,竟然直接就到达了无修无证之圣境了。真的吗?嘿嘿,人家也有骗骗自己的自由嘛。

实际上呢,这些,基本都属于放任之病。哎,似乎是啥都看破了,啥都想明白了,啥都放下了,啥都不在意了,等等。但是,无明妄想还在,分别执着尚存,对于圆满觉性啊,嘿嘿,连边儿都还没摸着呢。

这些人,只不过是在顺着自己的第六意识妄想心,而随波逐流罢了。当然,通常他们都有着比较高尚的情操和修养,以及种种学问和技艺,都不简单哪!不过,他们的最大问题,就在于自我满足,满足于某种自我的状态,而无法超越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

那该咋修行呢?嘿嘿,首先,承认自己是一个凡夫;其次,见贤思齐,好好向诸佛菩萨们学习,发菩萨心,学菩提道;再者呢,在无欲无求当中,还应当求证无上正觉之道,精进无为,无为精进。

——有人说啦:嗨,那不就变成造作之病了吗?

嘿嘿,不是造作,是随缘精进,也是以幻修幻,不肯得少而足啊!

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

“第三是止病,也就是止息念头之病。”

“如果有人这样宣扬他的修行方法:我如今呀,在心里面彻底止息一切念头,于是就契入了一切法性本来的寂然平等,就可以得入圆满觉性。”

“实际上,所谓的圆满觉性,并不是止息念头就可以契入的,因此,如来把这种修行叫做禅病。这样修行的人,不是善知识。”

哎,所谓的“止病”,就是止息念头之病,也就是一种停止和息灭念头的修行方法。

——有人说啦,这修行方法没错呀!不就是那个“奢摩他”嘛!

嘿嘿,各位兄弟姐妹,这就叫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呀!

差在哪儿呢?首先,本经当中“奢摩他”的修行,是以“悟净圆觉”为前提的,是悟后实修的修证方法;其次,“奢摩他”法门当中,并不仅仅是止息妄念,更为重要的是“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也就是说,在止息妄念的同时,心念澄清了,自己却不肯停留在息念的境界上面,而是要自然发起觉照的智慧——这就是“观”。哎,止观不二,一体双运,才是修行的正路啊。

“止病”则不然,它就是一味地止息念头,最终到达了一个“一切性寂然平等”的枯禅境界。第六意识心,被死死按住了,不再起念头,最终,会证入外道的“无想定”,既不会获得解脱,也掩盖了自性的本来觉照,乃至于种种妙用。

曾几何时,由于语言交流的不便,和种种误解,藏传佛教当中,普遍认为汉地禅宗就是这样修行的,他们把禅宗叫做“无记和尚见”,简称为“和尚见”,说禅宗就是坐在那里啥都不想,持断灭见的外道法门。

所以呀,他们历来就看不起汉传佛教,不过呢?咱大汉民族有个最大的优点,嘿嘿,您看不起我,那没关系,俺看得起您呀!哎,咱有包容心呀。难怪,就连西天的般若多罗尊者也说:“东土有大乘气象”呢。

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

“第四是灭病,也就是寂灭之病。”

“如果有人这样宣扬他的修行方法:我如今呀,彻底断除一切烦恼,身心相貌毕竟空无所有,更何况是那些虚妄的六根和六尘,等等境界呢!一切法最终都归于彻底寂灭,就可以得入圆满觉性。”

“实际上,所谓的圆满觉性,并没有寂灭之相,因此,如来把这种修行叫做禅病。这样修行的人,不是善知识。”

哎,所谓的“灭病”,就是寂灭之病。实际上,前三种病,是凡夫和外道的禅病;而寂灭之病,则属于二乘人,甚至包括二乘圣者在内,都还没有超越“灭病”。

是的,一切法本来寂灭,大乘了义经典上,世尊也是如此宣说的。不过,嘿嘿,二乘人呀,把寂灭,就当做寂灭,用寂灭否定了种种不思议妙用,他先要寂灭一切法,然后,就入了涅槃。

必须要说明的是,这个涅槃,不是真正的圆满觉性之大般涅槃,而是如来在《法华经》当中,所说的“化城”,哎,也就是在成佛之路上,如来方便变化出来的一座城市,给他们暂时休息的地方啊。

而大乘菩萨呢?一切法,在无边妙用之时,就是本来寂灭,而不需要再去寂灭。为啥呢?嘿嘿,菩萨心无所住的缘故,菩萨成就如幻三昧的缘故,菩萨即一切法,而离一切相的缘故啊。

对于大乘菩萨们来说,寂灭就是妙用,妙用就是寂灭,平等平等。菩萨心不染着一切境界的缘故,彻底远离寂灭之病,得入圆满觉性之大般涅槃。

对于修行当中的四种病相,世尊这样小结到:

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能够远离四种禅病,就是清净的修行方法;这样修行成就的人,也就是清净的善知识。”

“像这样,离开四种禅病,来观察圆满觉性,就叫做正观;其它的观察方法,叫做邪观。”

哎,咱要想开悟圆满觉性,观察修行,是必不可少的。咋观呢?嘿嘿,远离四种禅病而观呀!

——远离“作病”的缘故,咱的心应当放下一切造作,放弃一切追求,停止对于境界的种种攀缘,坦然直率地修学佛法。

——远离“任病”的缘故,咱的心应当舍弃自以为是的无聊放逸,老老实实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在无所追求当中,精进无为地求证圆满觉性。

——远离“止病”的缘故,咱的心应当放弃那种不起念头的枯禅;在心念产生的时候,随时明了它的虚妄不实,既不随着念头乱跑,也不需要消灭它。

——远离“灭病”的缘故,咱的心应当不再追求寂灭与涅槃;舍弃二乘境界,常发菩萨清净大愿,愿度一切烦恼众生,愿成就一切清净功德。

说到底,这人哪,只要活着,就不能啥都不做。哎,吃饱了饭,睡好了觉,浑身都是劲儿,嘿嘿,这时啊,咱不学佛修行,就会去胡思乱想,乃至于拼命地造作追求,无聊放纵,等等。

这个世界上有两类人,一类人因无知而造业,困扰在虚妄的生死轮回当中,不能自拔;另一类人因学佛而觉悟,明白了生死轮回的虚妄不实,发起大心,行菩萨道,用慈悲心,自利利他。前者就是芸芸众生,后者就是诸佛菩萨。

还有没有第三类人呢?嘿嘿,有啊!就是咱们这些刚开始学佛的人呀。哎,咱从无知造业当中开始学佛,不同于一般众生;同时呢?咱也还没有具备佛菩萨的功德道力,嘿嘿,***尚未成功,同修仍需努力呀。

在解答了普觉菩萨所问的前四个问题,即:“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之后,下面两个段落当中,世尊进行了小结,因为,这四个问题非常重要,密切相关于咱的修行。世尊说道: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骄慢;若复远离,应断嗔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各位善男子!那些想要修行的末法时代众生,应当不惜生命地供养善知识,恭敬承事善知识。”

“而且,当善知识愿意与自己接近并往来的时候,自己的心里,应当断除骄傲和我慢;如果善知识不愿意与自己往来,疏远了自己,自己的心里呢,则应当断除嗔恨和埋怨。”

“无论善知识表现出来的,是清净、慈悲等等顺境,还是过失、毛病等等逆境,自己对于这些,都应当如同虚空容纳万物一样,进行包容。”

“像这样随顺于善知识,就会逐渐明白,自己的身心相貌,与善知识的身心相貌,乃至于一切众生的身心相貌,终究是本来同体,平等无差别的。”

“像这样观察修行,才能够逐渐契入圆满觉性。”

哎,善知识不一定就是自己的老师,也可能是同修道友,等等,也就是世尊说的“善友”啊。

所谓的“亲近”,就是接近与交往,而这,是需要缘分的,不可强求哇。哎,很多弟子,老师和他交往得比较多,他就会以此为荣,洋洋得意;老师的名声越大,嘿嘿,他的得意也就越发地张扬,整天美滋滋地。

忽然有一天,老师开始疏远他了,哎,不一定为什么,也可能就是老师很忙啊。再或者呢,老师发现了他的毛病,特意疏远他的,给他个反省的机会。这下坏了,这位老兄变得闷闷不乐,不理解呀!这啥善知识呀,明明就是个混蛋嘛!用得着我的时候,哎,把我拉在身边;现在可好,名头大啦,用不着我了,就把我一脚给踹开了。哎呀,好痛苦啊!

——各位兄弟姐妹,像这样的弟子,他们对于老师,或者说善知识,抱有的是感情,是依恋之情,同时,还有利用善知识来炫耀自我的贪心,等等。总之,他们哪,对于善知识的恭敬之心一点儿都不清净。

哎,修行,到底修了个啥呢?嘿嘿,不就是修这颗心嘛!心要是不清净的话,还学个屁佛呀!心要是清净了,当下就会开悟圆满觉性啊!

那么,啥叫做心清净呢?嘿嘿,就是“心无挂碍”呀,哎,先放下情感牵挂,就没有了障碍;再放下知见执着,就会大彻大悟呀。

生死轮回的内容,就是感情和知见,咱亲近善知识的目的呢?就是请善知识指导咱,逐渐消除感情牵挂和知见执着。哎,所以,咱哪,千万不要对善知识产生感情,而是要怀有清净的恭敬之心。甚至,要虚怀若谷,完全包容善知识的一切言行举止,一切慈悲与智慧,乃至于一切过失和毛病。

哎,有了这样的清净心,自然与道相应,自然会契入圆满觉性啊。为啥呢?嘿嘿,《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咋生的呢?嘿嘿,清净信心,就是实相呀!

前文当中,世尊给咱重点讲说了四种禅病,咱选择善知识的时候,要仔细观察,看看这位善知识,是否已经除去了四种病;咱自己修行的时候呢,也要这样来观察自己。实际上,所谓的四种禅病,都是我相,哎,您看:

在“作病”当中,以“于本心作种种行”为我相;在“任病”当中,以“任彼一切随诸法性”为我相;在“止病”当中,以“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为我相;在“灭病”当中,以“一切永寂”为我相。

所以呀,这四种禅病,就是我相在修行当中的四种表现,哎,只要四种禅病还在,哪怕只有一种,都说明修行人的我相还在;只要还有我相,就会有因我而起的憎爱之心。哎,这就好办啦,咱哪,就有办法来观察善知识了,也有办法来检查自己的修行了。那就是说呀,咱要看看善知识是否已经超越了爱憎之心;也要常常检查一下自己,是否能够放下爱憎之心呢。因此,世尊说道: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各位善男子!末法时代的众生,之所以不能够成就道果,是因为呀,他们的心里,还有无始以来的,种种对于自我和他人的分别执着,以及憎爱的习气种子,所以,还无法解脱。”

“如果有的人,已经做到了,看待有仇怨的冤家,就如同自己的父母一样,心怀平等,没有差别的话;那么,就说明,他已经除去了种种禅病。”

“在种种法门当中,修行人是否还存有,种种对于自我和他人的分别执着,以及憎爱的习气种子,也要这样来观察。”

哎,这是世尊教咱的,观察善知识,以及观察自己修行状况的要诀。嘿嘿,这呀,就如同传说当中的照妖镜一样,也好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般,什么邪师、歪道儿,到了这儿啊,都无处遁形啦。

方法呢?也很简单,咱哪,在依止善知识之前,务必要仔细观察,看看这位善知识,对人是否有慈悲心,是否冤亲平等,是否超越了感情纠缠,哎,感情是啥呢?嘿嘿,爱或者恨,等等呀。只要存有爱恨之心,心就不可能平等,就不是真正的善知识。

另一个方面,还要观察善知识“于诸法中,自他憎爱”的情况,就是说呀,看看这位善知识,对于一切佛教修行法门,是否持有平等心。如果自赞毁他,赞叹自己这一系的修法,贬低其它修法的话,就不是真正的善知识。

当然,还要当心,那些正邪不辨,提倡什么“万法一家”、“万教一家”之类的大忽悠分子,他们根本就不通达经教法义,混淆了佛法与外道,都是些浑水摸鱼的名利之徒,只会喊喊口号而已,绝不是什么善知识。那不是圆融,那是圆滑,是为了利益而故意表现出来的虚假圆融啊。

更为重要的,咱哪,不要总拿着照妖镜去照别人,嘿嘿,咱应当返回来,多照照自己。看看自己,是否已经放下了爱憎之心,是否能够平等地对待冤家和父母呢!

哎,有人说啦,难道,对于父母,对于夫妻,对于孩子的爱和感情,也要放下吗?

——嘿嘿,咱学佛,学的就是这个呀!您看看悉达多太子的行为,就明白了。如果太子不能够放下,对于父母家人的爱和感情牵挂,他又咋可能放弃王位,离家修道呢!如果太子是带着感情来修行的话,他又咋可能安心,并且得到禅定呢!有感情,就会有欲望,如果太子还有感情欲望的话,他又咋可能最终降魔成道呢!

所以呀,不超越感情牵挂,就不可能获得解脱,也不可能开悟圆满觉性。

当然,在目前阶段,咱大家都还有父母家人,等等,咱呢?只需要放下对于他们的牵挂和爱恋,而并不影响咱继续对他们尽自己的家庭义务,继续正常地与他们相处。

——嘿嘿,这里是很微妙的。实际上,我曾经遇到过,把这个问题处理得非常好的居士,她呢,基本不牵挂自己的儿子,只是简单地料理好他的生活。她在工作之余专心学佛,让孩子在正常限度之内自由成长,尽早地学会照顾他自己。结果非常好,孩子健康地考上了大学,远比别家的孩子要懂事;她也由于专心学佛,而变得更加有智慧,把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生活安排的顺顺当当,得以身心安泰,福慧增长。

至于“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这其中也是很微妙的。哎,您看,您或许看到父母就会倍感亲切,唠起家常来没完没了;分别以后呢,还会牵肠挂肚地思念。但是,无论修行到啥地步,您难道会这样对待有仇怨的人吗?

——嘿嘿,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大修行人,纵然不会怨恨仇家,但是,也不可能思念仇家呀!他们,会用平常心,平等地对待仇家。

——所以呀,除非咱能够用平常心对待父母,不再依恋与牵挂;也用平常心对待仇家,不再怨恨与排斥,才有可能做到“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啊。

接下来,世尊如此解答普觉菩萨关于“云何发心”的问题: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尽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于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各位善男子!末法时代的众生,想要求证圆满觉性的话,应当时常这样发菩提心,这样对自己说:”

“穷尽于无边虚空当中,无量世界的一切众生,我都要帮助他们悟入究竟的圆满觉性;当他们都悟入圆满觉性以后,其中,根本就没有可以取证圆满觉性的人,一切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终究尽除无遗。”

“像这样发起菩提心,就不会落入邪见执着当中。”

——这是世尊对于普觉菩萨的第五个问题:“使诸众生,云何发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见?”的解答。

哎,同时呢,这又是一个关于菩提心的发愿文。在本经前面的弥勒菩萨所问章当中,也有一个关于菩提心的发愿文,其中呢?没有提到发愿度众生的事,嘿嘿,在这里呀,世尊给咱续上了。把这两小段,本人特意用黑体字标示出来的发愿文,连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完整而了义的菩提心发愿文。

到此为止,世尊哪,全面地解答了普觉菩萨的五个问题,让咱大家呀,作为一个还没有开悟圆满觉性的末法时代众生,明白了如何观察并依止善知识,如何恭敬供养善知识,如何依照善知识的妙法来修行,如何除去四种禅病,从而开悟圆满觉性;乃至于如何发起了义的菩提心,而远离邪见执着,等等。

——至此,本章法义即将圆满。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这时啊,依据惯例,世尊要用偈语把长行当中的内容重述一遍,以便加深大家的理解。于是,世尊说道:

普觉汝当知!末世诸众生,

欲求善知识,应当求正见,

心远二乘者;法中除四病,

谓作止任灭。亲近无骄慢,

远离无嗔恨;见种种境界,

心当生希有,还如佛出世。

不犯非律仪,戒根永清净。

度一切众生,究竟入圆觉,

无彼我人相。当依正智慧。

便得超邪见,证觉般涅槃。

“普觉菩萨啊!你要知道,末法时代的一切众生,想要求学于善知识的话,应当寻找具有正知见的人,他的心应当远离二乘境界;他所成就的法门呢,应当除去四种禅病,所谓的作病、止病、任病和灭病。”

“善知识如果和自己亲近交往的话,自己不应当有骄傲和我慢之心;善知识如果远离自己的话,也不应当有嗔恨之心。见到善知识所示现的种种境界,都应当感到稀有难得,就如同对待出世的佛陀一样。”

“真正的善知识,应当教导弟子们,不要违犯戒律和威仪,只有持戒清净才能够获得成就。”

“他们应当这样发起菩提大愿:我要度一切众生,都悟入究竟的圆满觉性;而在众生所成就的圆满觉性当中呢,根本就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

“这些众生们,应当时常依止于无我的正智慧,就能够超越邪见执着,最终,得证圆满觉性和大般涅槃。”

到此为止,普觉菩萨所问章圆满。下面,将由十二圆觉菩萨当中的第十一位,圆觉菩萨,替咱大家向佛请问,关于咱这些末法时代的,尚未开悟净圆觉心的众生们,该如何依据《圆觉经》安居修行,而获得开悟以及成就呢?

哎,各位兄弟姐妹,修行有两种依止,一种是依止于善知识,如本章所讲述;还有一种就是依止于教法,比如依止于咱这部了义的《圆觉经》,嘿嘿,那就是下一章的内容啦!咱哪,对于如此殊胜而实用的妙法,继续洗耳恭听。

更新于:2020-09-17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