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正净法师:念佛三昧摸象记浅释(四)

更多文章 2020-09-22

念佛三昧摸象记浅释

证净法师主讲(四)

【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念,即如如佛者】

到这时候,心性无染了,对于这些境界上的东西,心不贪着,不缘、不取、不住、不忆、不念,这是念佛修行的关键。“心性无染, 本自圆成”,到什么境界了?到地上菩萨了,三贤地菩萨的境界都过去了。三贤地菩萨,三十个位次,得破三十品无明,进入地上菩萨。“十住”十住里初住、二住、三住、...十住。破十品无明叫十住满心。然后再往前修,就是“十行位”。一行、二行...到十行。十行位又破十品无明,见十分法身。再往前修,是“十回向位”一回向、二回向...十回向。这三十位之内叫三贤地,叫贤人不称圣人。我们经常讲贤圣,这三十位之内是贤人不是圣人。三十位破过去,还有四加行,加行修过去,才进入地上菩萨。地上菩萨叫登地、欢喜地。在禅宗讲就没有三贤地,直接就是登地。但是教下讲就有三贤地和十地。因为判教不一样。禅宗直指人心,跟教下不一样。到这个时候,我个人体悟,你到“能念”、“所念”了不可得的时候,要时时保任佛性。禅宗叫见性以后保任。什么叫保任呢?就是悟后起修。悟后起修这里多说两句,因为有很多人到这里就茫然了,不知如何去修行了,还去追佛号,还去诵经,还去搞其它的不是真正道上的东西。完全错了!

过去古人见性以后,什么都不干了。因为这时就明白道理了,得到根本智了,也得到一切智了。明心就是得到根本智。明白道理了,明白心性,从心性上起修,这是道种智。当你打开本来,见到本性就得到一切智。明心见性以后要保任。古德在这时候就上山盖个茅棚或在山洞、树下、河边静坐保任。增加定力,增加功夫。

修行功夫到事上一心的人境界很好,妄念很少,烦恼也很少,好像心都不动。但是,这只是一个阶段。当你打开本来以后,这一段过去了,妄念、习气、烦恼、无明统统来了。杀、盗、淫、妄四个根本罪的习气像下山的猛虎,像雨后的山洪爆发,要把你冲垮了。不会用功的人,不会悟后起修的人,就退回去了,原地踏步不动了。这阶段非常重要。这个时候,我个人体悟,妄念、习气、烦恼都来了,不要害怕。这是我们无始劫以来,所造的罪过、习气、烦恼、无明现前了。比你原来,来得还快、还猛。使你几乎招架不住。恶念一个接着一个,尤其是杀、盗、淫。淫心更重,比以前强烈无量倍。你要挺住,如果挺不住,肯定要堕落、犯戒是不会成就的。你功夫长,也会成外道。

这个时候,无论在家出家都要把持住。时时用般若智慧去扫荡,时时保任这个心不丢,保任本性,时时把心安住在清净寂灭体上。时时安住,跑了拽回来,再跑了再拽回来。保任期间,自性就像刚出生的婴儿,需要我们时时照顾。刚出生的婴儿,不会说话,不会吃东西,需要我们悉心的呵护,让他别冷着,别热着。保任圣胎也是这个道理。保圣胎,禅宗称作牧牛。那个时候的心,就像牛一样拗,总是往外跑。跑到哪里去了?跑去吃庄稼去了。我们要把它拽回来,教训它一顿,拴到般若桩上,拴到智慧桩上,也就是拴到我们本性上。拴到本性上它就老实了。再跑再拽回来,教训一顿,再拴上……久久纯熟,把它驯服了,它就不动了,不跑了,这叫保。保还有任,保是一个阶段,保就把心驯服了,基本不跑了,很少跑了。保完了还要任,任什么?时时空性现前,你不保它,它也不跑了。时时空性现前叫任,保任。

当你到定的时候,境界比原来要好啦。习气、烦恼比原来要少,但还是有,不是没有。见性属于破参,还有重关、牢关,禅宗称为三关。过去古人说,不破参不住山,不过重关不闭关。破了参,见性的人,才有资格住茅棚,住山去。没有破参的人,没有资格住茅棚,没有资格去住山。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没破参的人不明白道理,不会修,来了境界不知如何对治,也分不清境界是好是坏,也不明白心地。不见性的人,没有圣胎,所以没有资格保任。只有见性的人,才有资格去保任。破重关的人,起码是地上菩萨,破牢关是八地菩萨。我是看祖师大德开示,有这么一点见地,知见。修行到这个时候,你千万要注意。保任期间,心时时要安住在清净本然的法身体上,跑了,拽回来,安住,再跑了再拽回来,再安住,天天跑,天天往回拽……习气、烦恼来了,时时要启用般若智慧去扫荡。我经常说,用般若的大扫帚去扫荡。用般若智慧扫荡它,仅仅依靠定力不行。这时候,就是无念了。时时保任心体。

为了弄清楚佛号泯下去以后,到底还需不需要念佛的问题,我曾祈求过佛菩萨加被。过去古人没有说不念佛的。但是,是否真的还需要念,我只能跟大家说,念不念随你。我个人体悟,能念的心没有了,所念之佛也没有了,如果你再念,就是头上安头,起心动念。这时候就进入实相念佛了,佛在《大般若经》、《大宝积经》上都讲过实相念佛。什么叫实相?实相,无相。无相才叫实相。这时候,时时空境现前,实相现前,这叫实相念佛。不是起心动念的念,空境时时现前了不就是在念吗?这一大空境了了常知,灵灵不昧,就是在念。不是一念不生那种死定。灵灵不昧,了了常知,这叫不空,这叫念。念什么?念空性。什么叫念实相?念空性就是念实相,也是念法身佛,念实相佛。这时候,就时时念空性,念法身,这叫念佛,实相念佛。我们常说的四种念佛方法,持名念、观像念、观想念、实相念。到这个时候,进入实相念佛。你就自在了,怎么自在?一方面是烦恼、习气少了。另一方面,你往上修,你会用功的话,穿衣、吃饭、行、走、坐、卧……无不是用功,所以就自在了。这时候,举足动念无不是念佛,一切时一切处无不是念佛,这叫真念佛。我是这么讲,念不念随你。我是不念,我念实相,这是我个人体悟。

保任的时候,要把心量拓开。在日常生活当中,就要把心量拓开,拓到广大无边,安住不动,行、走、坐、卧、穿衣、吃饭……一切都是妙用。举手投足都是妙用,都是佛事。

“但离妄念”,不是完全没有妄念了,因为我们的习气还在,妄念不可能完全没有。但离妄念,不被六尘所蒙骗,就跟原来那个念不一样了。现在看到我们本来的面目了。但是,过去古人讲,这时你只能是开开门,往里望一望。你还没有真正的开发辨才智慧。刚刚闻到一点法味。这叫法身边上的事。见地和智慧,还差得远呢。

“即如如佛者”,这里用了两个“如”字。一个如是性,一个如是相,从性上讲都是佛,都是清净寂灭的自性、法性、佛性变现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体是一个。从相上讲,由于修行的层次不同,功夫不同,相就不同了,就有差别了,也就是说,功夫至此,还不是究竟圆满的佛。仅仅相似是佛。学佛有点像佛了,而且,随着层次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像,直至最终成佛。

天台宗智者大师的“六即佛”讲得好。开发自性就是宗门讲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理需顿悟,事需渐除。你要真学佛,真作佛,你就要精进。你的境界需年年月月有进步才行。天台宗的“六即佛”,就是我们修行菩提道路上的六个次第: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

为什么要讲这些?就是要提醒我们念佛修行的人,要使我们的清净心不断向上提高、提升。就要清楚知道自己的位次,就是古人讲的:“知位次,免增上慢故。”

从观行到分证,我们在修行的菩提道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位次,关键是看你妄想、分别、执著断得如何,也就是放下的如何。执著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前面已经讲过,从初信至四信破见惑,四信至七信破思惑。《华严经》上说,初信位是小学一年级,这才入门,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破根本无明是最难的。为什么?根本无明是更微细的烦恼,更复杂的烦恼,无量无边,而且很难觉察到。要破根本无明,必须在深深的禅定之中,启用般若智慧,用智光照破根本无明,点起般若智慧之灯才可以扫掉根本无明。

因此我们念佛时,一定要把阿弥陀佛四个字全安住在法界体上,安住在佛的法身体上,也就是安住在空性上,然后全体启用。能念之心,一念就是般若生。这句佛号全体在空空荡荡的空性上念出来,然后再回归于空性,这叫法界念佛,念法界佛。这样念佛很快就可以达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的境界。一心不乱就破尘沙惑,心不颠倒就破无明惑。就用这一句长佛号,方法妙绝了。只要你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老老实实念下去,自然有水到渠成的这一天,效果无比的殊胜。

我们要提高境界,上层次,必须要如理如法的修。如理是在佛讲的道理上要通达明了,要悟入。如法,是在事相上,修行上要做到,要落实。我们念佛要如理如法的念,就必须坚持以法界为体,以念佛般若为用,以无住为宗,以不动为本,以极乐为归的纲领。这就是告诉我们,全部的修行统统是清净自性的妙用,念念回归自性,归于清净寂灭,归无所得。念这句佛号就是提醒自己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念念都不迷,念念要觉悟,始终保持着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自性弥陀。弥陀是谁?是自己啊。自性弥陀跟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无二无别。所以,我们要用这一句佛号把自性弥陀念出来,这就感应道交了,得诸佛加持护念。

【此之谓也。工夫至此, 念佛法得。感应道交, 正好著力。】

这个时候,你念佛的方法得到了,念佛的功夫也提升了,念佛法得以后,念念都感应道交。佛的法身遍一切处,你的心跟佛的法身相应,你就感应道交了。时时得阿弥陀佛的光明果海的涵养。你的因心念念都不离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时时加被你。我们有时祈求阿弥陀佛您加被我吧。祈求阿弥陀佛帮助自己消除业障,开发智慧。可能也得点利益,因为有阿弥陀佛的大威神力。我们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佛力和自力。我们自力是什么?你修持的功夫叫自力。阿弥陀佛的光时时摄受你就叫他力。愿力呢?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你的愿力。十方一切诸佛不离愿力,有愿力才能成佛,没有愿力不成佛。我们的愿力也就是我们修的一切福慧功德,都回向给西方极乐世界。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佛都悉知悉见,明明白白。你动个念头佛都知道。不需要喊啊,阿弥陀佛呀,你快来接我吧,我要去。不管用!为什么?缘份还没成熟,功夫还没到。只有你感应道交才可以,只要你时时安住在佛的法身体上,那你就时时跟佛的清净法身感应道交了。什么叫阿弥陀佛?大家都诵过《阿弥陀经》吧,佛在《阿弥陀经》上不问自说。舍利弗是对机者,释迦牟尼佛就问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什么叫阿弥陀佛。无量光,这叫真正的阿弥陀佛。不是有为有相的阿弥陀佛,那是报化身,从法身体上起的报化,报化身。没有体,就没有用。从法身常寂光土起得用,就为报身。见一切因缘现身就为化身。法、报、化三身。所以说,我们证得了体,就有用,不需要念报身,念化身,然后再念法身。念体,就具足了用,具足了报身、化身,一念就具足了法、报、化三身佛。我们念佛时,就这么念,你试试看,功夫上得很快。

“工夫至此, 念佛法得。感应道交, 正好著力”。现在你才用上力了,原来都用不上力啊。用的力都是假的。念佛时,即使你没打开本来,也要一字一句的念下去,句句从心起,句句从心灭,这叫念佛。现在有些人,以多为胜,磕头像鸡啄米一样,念佛,念得嘴里冒沫子,以为这就是功夫,错了!我们心地本来无念,不是你念得快,成佛就快。如果谁念得快就成佛快,岁数大了的老菩萨就不能成佛了吗?年青人就先成佛啊?那不对的!关键是清净心,不在于念的数量多少。有的人认为自己已经念了很多遍了,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其实如果你的心不清净,全是妄念,念佛不摄心,数量再多也没用。初级念佛我们最好用意根去念。不用嘴念,用意根。如果用第六意识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念佛伏不住妄念。你这边念着佛,那边打妄想,随着你念的佛号妄念就出来了,它俩并排而出。念佛是个妄,妄心也是个妄,它俩都是妄念。妄念同时出来,无论你怎么做,都止不住它。大家都有体会,用第六意识念佛,越念妄念越多,你清净的时候只是一会儿。这样念佛是不懂修行的方法,是盲修瞎炼,不能解决生死的根本问题。真正的念佛不明理的时候,用意根,口都不动,用意念、心念。用第六意识是粗念,用七识是默念。默念是小舌头动,用嗓子念,是第七识的作用。意念是阿赖耶识、八识的作用。这样念为意根念佛。意根念佛直接摄住意根,意根摄住了,其他根就都摄住了。意根是一千二百功德,耳根、舌根一千二百功德,其他根都是八百功德。所以,我们摄住意根,就能念得清净,字字从心过来,妄念很少起来。第八识是微细识,可以摄住妄念。妄念很少进来,即使进来自己也能知道。用第六意识念佛的时候,妄念来了我们都不知道啊。这边念佛,那边妄想来了,自己也不知道,知道了也晚了,妄念已经跑出十万八千里了。我经常看到或听说有些人,念佛时,睁着眼睛,到处乱看,嘴里喊着阿弥陀佛,眼睛到处看,这哪儿是念佛啊,这是给别人看的。让别人看,看我们多庄严,多整齐,看我们念得多响亮,这不是真修行。这样修,根本不明白佛法。我们念佛,不要管别人看我们怎么样。有的老菩萨,拿着念珠,“哗哗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圈圈的念,完全是给别人念的,自己完全是妄想,全是着相,永远也白费劲儿。真正修行人,要脚踏实地的从心地上下功夫。当念佛时,先不要起念。不管你明不明理,打坐或念佛的时候,先静静心,把心放得空空洞洞,了无一物,不起念,把心歇下来。然后,静上三分钟到五分钟,观想自己坐在阿弥陀佛的大圆光里,大光明果海里。静上三、五分钟,再起这个念头。念阿弥陀佛,用意念,不是有声音的,慢慢地一字一句的从心里穿过,一字也别落下,这叫念佛,这叫意根念佛。一个妄念都很难插进来。我们这个心,就像野马一样奔腾,到处乱跑。你念佛的这个念头跟妄念同时跑,怎么能把它刹住呢。所以,先要把心歇下来。过去古人讲,狂心一歇,即见菩提。歇下来就是啊,就清净啊,这就是佛,就这么简单。然后再起这句佛号的念,这一句佛号不可思议,与法身相应了,就消了无量的业。这样念佛,你试试看,一定能得到真实利益,这是我从修行实践中得来的真知,不是从书本上来的,全是自己修行的心得。

【其相如云散长空, 青天彻露。亲见本来, 本无所见。】

功夫到这里,犹如万里晴空,清澈湛寂,没有片云阻隔一般。“如云散长空”,云彩只剩薄薄一层了,这是地上菩萨以上了。“青天彻露”,像晴天一样,一点云彩也没有了,这是八地菩萨以上了。没有乌云了,就没有业障了,心眼洞开,明见本来面目,而实在却无有形相可见,这就“亲见本来,本无所见”。有的人说,自己见佛了,见性了。那就错了!有见性这个念头,还是生死。应该什么念头也没有。你看大修行人,跟他说话,他都不愿意回答,好像变了一个人,这是大修行人在用功呢,一天天的了无一事,自在潇洒。

更新于:2020-09-22 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