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探微
第六章净土的分类
第一节净影慧远与道绰的分类
关于净土的庄严和所住的圣众等问题,诸大乘经中,各有不同的论说。而中国佛教各宗派对净土的分类,亦各持所说。净影慧远大师把净土的内容分为三类(事净土、相净土、真净土),这是中国净土分类论的嚆矢。分别阐释如下。
第一,事净土。凡夫所住的地方,叫做事净土,是凡夫由有漏净业所感得的;这是以众宝装饰,事相严丽而成的国土,故名事净土。此土为凡夫修因时,心有局限之情,故果报亦有限制;又心有定执,故其土亦有定然。然而此土有二种:(1)是欲色等诸天,此为凡夫起求“有”之心而修净业,由此感得此土;这是由求“有”的善业所招感的。这个境界还有“三有”的烦恼结业,还没有达到出世之道。(2)是极乐净土和众香世界等类,这是凡夫起求“出世”之心而修净业所感到的地方,为出世善业所感的世界。
第二,相净土。二乘所住和菩萨化的地方,叫做相净土,是二乘和诸菩萨修了缘起观,对治有漏的烦恼,获得无漏而感得的国土;这个地方妙相庄严,离垢清净,所以称为相净土。此土为二乘和诸菩萨修因时,心无局情,也无定执,故所感的果报也没有限制及无定相。此土也有二种:(1)是二乘以自利的善根所感得的境界,所以是空寂而无形相的,如无色界就是这一种。《大智度论》说:“有妙净土,出过三界,阿罗汉当生其中,闻《法华经》”。就是这个意思。此土是由自利善根所得的,所以不能利他;假如能利他的话,那也是由佛菩萨的教化力量所起的,并不是由境界力所起的。(2)是由诸菩萨的化他善根所感的境界,维摩诘的丈室就是这一种,是能利他的。这两土各有“相续住持之土”和“暂现之土”二类。相续住持是永久相续,非一时的变现;暂现是对机暂时变现的国土。
第三,真净土。初地以上菩萨,乃至诸佛所住的地方,名叫真净土;此土是由诸佛菩萨的实证善根所感得的妙净,离杂染常住不变之国土,所以叫真净土。此土在修因时,菩萨的心没有缘念,其果报也没有色相,又心无定执,所以也没有固定的方处,彼此自他无别。但从“妄”的方面来看,可以分为离妄之土和纯净之土。离妄之土,是菩萨从初地到十地的渐进过程;纯净之土,是唯佛一人所住的清净土。而佛所得的真净土,又可分为真土、应土两种,和法性、实报、圆应三种。佛本身所住的地方叫做真土,随机示现的叫做应土。真土是平等法门之土,没有一定的方处,又无所不真,妙寂离相,犹如虚空,应化托之而现,万物依之而生,妙寂同时具足诸义,所以叫做真土。应土是随机所现的,所以有一定的方处分限,有染净善恶的差别,有庄严等种种的差别。因为诸佛在因位修行时有“智”和“悲”两种,智是依空而成的,所以由智以摄因行的时候,一切的行为都有离相之义,因此所得之果,也能显出妙寂离相的真土。悲是随“有”而生的,以悲摄诸因行时,一切的行为,都有“为物之义”,所以在所得的果上,就能现出随机异现的应土。法性土为土本来的实性,本来“土”是诸义同体,虚融无碍的东西,众生由自己的妄想,于此生起隔碍之念,但到成佛时,妄想止息,彼土实性,自在显现,所以法性土是这实性所显现的东西。实报土是菩萨在因位的时候,广修法界无尽的净业,由其熏发的力量而显出法性土时,那无边的净土法界里,就能生起种种的庄严事相。法性土好比金,实报土就是通过工艺加工而成的美丽金首饰。圆应土好像是由法性,实报所磨制的“珠宝”一样,珠上映出万物,随众生之机,应现种种国土,这个“用”是无所缺的。法性土是法身的所依,实报土是报身的所依,圆应土是化身的所依,这是由三身的所依而分的。再由三土的因来看,无始的法性是法性土的因,六度万行是报土的因,可以说法性土是以无始法性为因,六度万行为缘;实报土是以六度万行为因,无始法性为缘;圆应土的因,有无不定。如摄因从体来讲,那就是没有因的,因为应土只是真土显现的影子,离真更无圆应之因。但由体用别论来讲,应土也有同类异类之因,同类因是以“应行”为“应因”的,诸佛得土虽久,但仍现修诸行,而庄严国土,阿弥陀佛现修四十八愿,而庄严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此例。异类因是以实行真法为应土之因的。这个应土还有法的应土和报的应土两种,法的应土是由净土三昧法门的力量而示现的,报的应土是由大悲誓愿的力量而示现的,其他还有种种分别,兹不详论。
总之,慧远大师的净土是由各业所感的世界,他的思想有《维摩诘经》所说的“心净土净”的主旨在内;他把佛的真净土认为有真、应二土和法性等三土,是指明佛身佛土相关的教义;主唱身土相关论是慧远大师的大功。但把欲色诸天也包含在净土里,实是特别的一例,这大概是根据他上生兜率的悲愿来的。他把弥陀净土判为事净粗国,所以凡夫也可往生。然而唯佛一人的妙土,在《观经》里并没有说到,但这一定是要有的,因为阿弥陀佛得真土已经很久,为了摄化众生,才以应土之因,而庄严西方净土。此说有通于本迹二门之义。
净土宗的二祖道绰大师把佛教分为圣道、净土二门,把佛身分为法身、报身、化身三身,把净土分为报土、化土二种,而不承认有法身的净土。他以为法身是无形无相的东西,根本没有什么住处可说,这与竺道生的法身无色佛无净土的说法相符合,同时也契合摄论师的立论。他的报土中有法性土(无相)和相土(有相)二种,上根者生于法性土,下根者生于相土。化土有“无而忽有”和“隐秽显净”二种。无而忽有,如《四分律》说的定光如来化作一城,与提婆跋提城人来往,后来又烧掉这座城郭。隐秽显净,是《维摩诘经》说的佛以足指按地,秽土即时隐没而显为净土。无而忽有是现秽土,足指按地是显净土。化土通于净秽两种,净秽两种的化土,为秽土中暂现的现象,并没有长时别处的化土,这同为摄论师之所说的。道绰大师以极乐净土为报土,阿弥陀佛为报身。在净土成佛的叫报身,在秽土成佛的叫化身,这是根据《大乘同性经》所说来的,并且适合于净佛国土的原始教旨。
按理说,净土应该都是报土的,不应有化土的存在,慧远大师等根据《观音受记经》视弥陀为应化身的见解,只是说明了报身休息隐没相而已。所以这绝不是实在的灭度,不过报土中也有种种的优劣罢了。弥陀净土是净土中的初门,娑婆是秽土的最终处,娑婆和极乐的境界相接,所以比较容易往生。
第二节天台智者与三论吉藏的分类
天台宗智者分净土为四种,称为四种佛土、四种国土或四种净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障碍土、常寂光土。
一、凡圣同居土,又称染净同居土、染净国,指人天两道之凡夫,与声闻、缘觉之圣者同居之国土。其中又可分为凡居与圣居二种。凡居,其中亦有恶众生所居之“四恶趣”与善众生所居之“人天趣”之别。圣居,亦有实圣与权圣之分。实圣即声闻四圣、辟支佛、通教之六地、别教之十住等所居。权圣则有方便有余土中之三乘、实报无碍土及常寂光土之法身菩萨、妙觉如来等,应有缘众生之须而权化产于此土。此外,凡圣同居土又有净、秽二种,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秽土,西方极乐世界则是同居之净土。《莲宗宝鉴》卷二说:此土“横土三界少人知,易修亦往勿狐疑。尘垢未除求解脱,一心信愿念弥陀,临终正念分明去,三朝七日预知时,既生净土常闻法,何愁不得悟心机。”并作偈赞凡圣同居土云:
凡圣情差智有殊,
须凭修证契毗庐;
恐人力少行疲倦,
权指西方住半途。
二、方便有余土,又称方便土、有余土。指阿罗汉、辟支佛、地前菩萨所居之土。此等之人,系修方便道,断除见、思惑者,故称方便;但尚余障覆中道实相之无明根本惑,故称有余。《莲宗宝鉴》卷二说:“此土皆是定性小乘根性,怕怖三界,如虎龙鬼蛇,破见思惑,杀贪嗔痴,断如来种,如獐独跳,不顾后群,偏执小见,沉空滞寂,生方便土,如来纯说大乘调伏。”亦作偈赞方便有余土云:
断除方便绝(左足右从)由,灭智灰心便罢休;
宝所不能前进步,如来方便故相留。
竖出三界声闻性,烦恼尘劳急断除。
入定四禅频观练,永超凡世不还归。
三、实报无障碍土,又称实报土、果报国。为断除一分无明之菩萨所生之处。系酬报真实之道的无碍自在国土,故称实报无障碍土;纯属菩萨之居,无有凡夫二乘,乃别教初地以上圆教初住以上之菩萨所居之果报土。故《莲宗宝鉴》卷二说:“此土皆是大乘圆修三观,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觉法身大士,如尘若沙,各各分破无明,分身十方,八相成道,度脱众生,皆委究竟,天台、贤首教委明。”亦作偈赞实报无障碍土云:
心法微微犹未遣,应知情尽始除根;
贴肉汗衫既未脱,纤尘犹碍大乾坤。
非横非竖理偏宜,三观澄心进莫疑;
一力未能超彼岸,依然还落圣贤机。
《观无量寿佛经》云:“行真实法,感得胜报。”故名实报。
四、常寂光土,又称理性土。为全然断除根本无明之佛之依处,即妙觉究竟果佛所居之土,乃常住(法身)、寂灭(解脱)、光明(般若)之佛土。《莲宗宝鉴》卷二说:“此土是最上乘境界,惑尽情忘,诸法不生,般若不生,不生不生,名大涅槃,究竟居涅槃山顶,端居常寂光土,名清净法身毘庐遮那佛,名到到彼岸,亦名空劫以前自己也。”并说此土“冲关透顶不思议,但于当念绝思惟;唯心净土唯心净,直下承当第一机。智开惑破无烦恼,返本还源独自知;无心身满尘沙界,任运摄将诸子归。”并作偈赞常寂光净土云:境智如如绝证修,更无闲事滞心头;
情尽见除消息断,一轮明月挂中秋。
天台智者大师所说之四土,主要系就所居之人而作区别,然其亦有佛为教化众生而权化于其间之情形,故又可称为“佛土”。此四土前三是众生自业所感,后一是唯佛所得。佛和众生各有其土,而佛能入众生土中,施行教化;因此四土可以配合佛的法、应、化三身,前二土是应身佛的所化处,也就是应土;实报土是报身佛的所化处,亦应亦报土,常寂光土是法身佛的所居处,是非报非应的真净土。此四土之说,亦是根据慧远大师说而来,他在《大乘义章》卷十九中主张净土有事净、相净、真净三种,真净中又分出离妄之真、纯净之真二种。若与智者大师之四土相比照,则事净相当于凡圣同居土;相净相当于方便有余土;真净中之离妄相当于实报无碍土;真净中之纯净相当于常寂光土。天台宗立此四土之说以后,三论宗嘉祥大师吉藏亦常引用其说,只是名称有变更而已。
吉藏的《大乘玄论》第五卷中,将国土分为五种:第一净土,即众生受了菩萨的教化而修善缘所感的纯净土;第二不净土,即众生造恶缘所感的不净土;第三不净净土,即最初不净,后来感不净的众生缘尽,净的众生来生,因此变为清净之土;第四净不净土,即最初清净,感净的众生缘尽,后来恶的众生来生,因此变为不净之土;第五杂土,即净秽相杂之土。这五种都是众生的报土,但是佛能来这里感化,所以也是佛的应土。佛所现的应土也有五种分别,报、应相合为十土。他在《观无量寿经义疏》里,有说报应净秽各有五句之别,一为先秽后净(即不净净土),二为先净后秽(即净不净土),三为先后俱净(即净土),四为先后俱秽(即不净土),五为先后杂会(即杂土)。
吉藏的五种分类中,在第一净土里,再分为四位,也就是三论宗的四种净土说:
一、凡圣同居土,为弥勒出世时的凡圣共住土,或者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共居土。
二、大小同住土,为二乘和大乘菩萨同居之处,即天台宗之方便有余土。
三、独菩萨所住土,为纯菩萨众所住的地方,例如“香积世界”、“七宝世界”等。即天台宗之实报无障碍土。
四、诸佛独居土,是唯佛独居的地方。即天台宗之常寂光土。
吉藏大师在《法华义疏》第十里说,佛之三身,各有其土,就是佛身土、报身土、化身土三种。法身土是实相土(常寂光土)。报身土有内应身和外应身二种,内应身是法身相应之身,所居的是法身土,外应身是为度化大菩萨而在净土成佛的报身,此身之土以七珍宝玉而庄严,不被劫火所烧,但最后也会灭尽。化身土好像释迦牟尼佛等化身所住的地方,此土有七珍和土沙之别,通于净秽、而会坏灭。这三土有常无常之别,法报二身土是净,化身土则不一定。他再约本迹二门而分净土,法身土是本土,报化二身土是迹土。
吉藏大师的净土说也大体和慧远、智者等所说相同,他把弥陀净土附属于凡圣同居的范畴中,他在《观经义疏》中说:“江南之师,以弥陀净土为报土,法藏菩萨在破折性空位发四十八愿,以此因为本而造故。江北之师,以彼菩萨在八地以上法身位发愿,无漏业为本而造,故亦名报土。”吉藏以通别二论,折衷两说。由通门来看,一切之土,都由酬因而来,所以都是报土。但由别门来看,并不尽然。法藏菩萨有本迹二门:由迹门来看,这是菩萨在凡夫地所发愿而造成的国土,所以是报土;由本门来看,菩萨已登邻极之位,没有再作新业的道理,所以这只是应现之土。《无量寿经》说:“成佛已来既经十劫,今于彼国现在说法。”这就是表示报土义的经证。又说:“以七宝为地,自然而生”。这就是表示应现义的经证。佛和众生,各有净土,由众生的修因而生彼国来看,彼土是众生的报土,同时由佛的方面看,这个报土就是佛的应土。另外,关于弥陀净土,是否为三界所摄一事,吉藏分为方便三界和实生三界两种,从凡夫秽业所见来讲,应该是要摄于方便三界中的。
第三节法相系与华严系诸家的分类
摄论派的诸师,概将净土分为二种或四种,其中以弥陀净土为报土,结合《摄大乘论》的别时意趣,以《观经》十念住往生为别时意趣,究竟凡夫的西方往生是不可能的。到了唐代,玄奘大师等大译经论,宣扬唯识的学风,因此净土的教义也受到不少影响。
道基,是宏扬《摄论》的大师,他的《制摄大乘义》十四卷陈述多种法相,在卷十四中,有立净土义。他的净土有两种,第一是报的净土,第二是化的净土。报土的相是实证实修之土,这是自受用的,此中也并摄他受用的净土。化的净土是二乘凡夫所见的净土,但他不立法身净土,法性寂然,平等无相,所证的是如如,所以没有处所。
法常,也是弘扬《摄论》的大师,他建立四土说:①化净土,为佛所变现七宝、五尘之化土体,以佛之神力,地皆柔软,无有丘墟,土沙、砾石等,犹如西方极乐净土,随诸众生心所乐见而为示现,乃化身所居之土。②事净土,以上妙七宝,即五尘色声香味能为其土相。于此土中,佛周遍光明七宝处,备诸珍宝,具足妙庄严,假使世界大火洞然,如来在中,若依经行,若住坐卧,其处自然八功德水出现于地,乃他受用身所居之土。③实报土,此土以二空为门,三慧为出入路,奢摩他、毗钵舍那为乘,根本无分别智为用,乃自受用身所居之土。④法性净土,此土以真如为体,以莲华王为净土所依,乃法身所居之土。法常大师所立四土。即诸佛所居之土。
智俨、道宣、玄恽等诸师亦承袭此说。南山宗祖道宣大师,以开合开门解说净土秽土的相貌。开是建立四种净土:第一法净土,是法身所居;第二实报土,是自受用身所居;第三事净土,是他受用身所住;第四化净土,是化身所住。合是建立二土:第一报土,是法身(自他受用所生);第二化土,是佛的化身所者。化土的建立,别无方处,只是在报土上而现起粗相,在化土中,净心所感的是化土,秽心所感的是秽土,净秽两土都是长时之土。玄恽大师的净土分类也和道宣大师相同,法性土以真如为体,实报土是由三空三慧等理行所成的报净土,事净土是以上妙七宝(五尘)为其相,化净土是以佛所变的七宝五尘为其体,他的开义是依据法常大师所说,合义是依据道基大师所说,并取《摄论》新旧两说。
《摄论》的别时意趣,是说佛陀说法有平等意、别时意、别义意、众生欲乐意等种种的方便,本来报土为地上菩萨才能往生的,《观无量寿经》说,凡往生西方是别时意方便说,并不是实说。由于这个别时意说的流行,隋代以后,净土的弘扬大受妨碍,唐怀感的《释净土群疑论》第二说:“《摄论》至此,百有馀年,诸德见此论文,皆不修西方净业。”对于这个思想,善导大师竭力反对,着《凡入报土论》。他说:佛的本愿力是很强大的,行者靠佛愿的强缘,一定会被摄受往生净土,净土立教的根本主旨,是以救济凡夫为目标的,净土是由这个大愿所庄严的国土,这才能救济末法时代的众生。另一方面智俨大师也说:弥陀净土的格位,由了一乘三乘的教旨,各有不同的地方,由一乘教旨来看,一切净土都摄在世界海中,圆融而不可不说,由三乘来讲,西方净土是实报的地方,同时也能成立法性、事净、实报、化土的四土。此中的化土是报身的化土,不是化身的化土。他又说:净土的一切情形,是对裟婆依正的果报和色心的境界而说的,为要接引众生而成信的法门,西方佛是为接引众生乐见善知识的习心法门,八功德水是为要接引众生乐树林的习心法门,总之,都是使众生“信”的法门,所以要进入净土的人,要以无分别智为正行因,发愿求生为胜方便,要回向一切善根而愿生。不论如何,要多培植善根,才能往生,否则堕别时意说。这是智俨的净土往生观。
玄奘大师以弥陀净土为他受用土,旧译经论多说要七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看见他受用土,但是新译《瑜伽师地论》说,三地的菩萨就能看见,下品的凡夫往生,是没有办法的,这也当然是别时意说。玄奘的继承人,有“百部疏主”之称的窥基大师,立佛所居之土亦有四种:①法性土,又称自性身依法性土。法性即理土;自性身即法身,以真如为自性身。谓此身土体无差别,俱非色相所摄,譬如虚空,遍一切处。②自受用土,又称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即实报土,谓佛以相应识所修成就,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自受用身常依而住。③他受用土,又称他受用身依他受用土。亦即实报土,佛以大慈悲力,随十地菩萨所宜,变为净土,或大或小,或劣或胜,他受用身依之而住。④变化土,又称变化身依变化土。佛以大慈悲力,随诸有缘众生所宜,化为佛土,或大或小,或秽或净,佛变化身依之而住。窥基所立的四土说,第一法性土是以真如之理为体的,一切功德,都非色、心、心所所摄。第二自受用土是相应于大圆镜智的无漏净识,由过去所修的自利无漏纯净佛土的因缘成熟,自初成佛至于尽未来际都相续为纯净佛土,这是具足事相色法的功德,以无漏色蕴的四尘为体性。第三他受用土,是佛的平等性智的大慈悲力,由过去所修利他无漏纯净佛土的因缘成熟,随十地菩萨的所宜而变现的净土,这也是以无漏色蕴为体性,并以所化十地菩萨的五蕴身为体。第四变化土,是佛成所作智的大慈悲力,由过去所修利他无漏净秽佛土的因缘成熟,而随来登地的有情之所宜,所化现的佛土,这是通于净秽两种,以有情五蕴及器世间的四尘变为其体,这就是弥勒当来下生时的净土,就其为佛所变来看是无漏的,就其有情所变来看是通于有漏的。第三的他受用土也是如此,通于有漏与无漏。总之,法性土是识实性的真如法性本身的世界,自受用土是相应于大圆境智的无漏第八识阿赖耶识所变的世界。他受用土是相应于平等性智的无漏第七识末那识所变的世界。变化土是相应于成所作智的无漏前五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所变的世界。四土都是以佛最自在的净识为体,离开“识”,就没有净土可成立,净土是佛净识所变的世界,众生各随其分,也可以感得他的佛土。窥基大师以弥陀净土为他受用土,以十念往生为别时意。当时玄奘门下对弥陀身土的论说很多,惠景、神泰、遁伦都随玄奘主张以弥陀净土为他受用土的“唯报说”;迦才、道世、窥基、圆测、元晓、怀感、憬兴、智周等提倡通于报化之说。各家净土论的粗细岐异处,各有其论,但都带有法相系的色彩。
智俨虽是华严系的大师,但他的净土论说却是法相系的观点。智俨的门人法藏,他被封为贤首大师,所以华严宗亦称贤首宗。他把诸佛的国土分为“自住处”和“摄化处”两种,自住处是佛自内证土,这含有法性土、自受用土、实德土三种。摄化处是摄化众生土,这含有他受用土、变染土、化身土三种。变染土是《维摩诘经》的足指按地暂变的净土,化身土是西方安养的长时化土,这是把自受用土开为自受用实德的二土,把变化土开为变染化身的二土,这毕竟是采用新译家的四种净土说。
李通玄居士在他的名着《新华严经论》第六里,把净土分为十种:第一是《阿弥陀佛经》的净土,第二是《无量寿经》、《观经》的净土,第三是《维摩诘经》的净土,第四是《梵网经》的净土,第五是摩酰首罗天(即大自在天,位于色界顶上的天神)的净土,第六是《涅槃经》所指的净土,第七是《法华经》所指的净土,第八是灵山会上所指的净土,第九是唯心的净土,第十是毗庐遮那法所居的净土。第一种净土说,一分取相的凡夫,未登法空的真理,因此示出专诚忆念之法,使他的心能一分清净,以生净土,所以此土是“权”,不是“实”的净土。第二种净土说,为未信法空真理的人,使他观想色像,而生净土,这也是“权”而不是“实”的。第三种净土说,以神力而暂现的足指按地的净土,这虽是实报土,但“境”不宽广。第四种梵网净土,是为三乘菩萨而示现的一分报土境界,还没圆满。第五种是为权教菩萨染净未亡者而说的,还不是实说。第六种是释尊实极的无胜净土,是为三乘权教菩萨一分染净未亡者而说的。第七种三变净土,也是为染净未亡的权教菩萨而说的,还不是实说。第八种是引权教菩萨使知即秽而净的,此土是“实”而不是“权”。第九种是心净即佛土净的《维摩诘经》净土,这是自证己心,所以是“实”的净土。第十种是莲花藏佛国土,这是包含净秽而无秽无净,上下彼此无自他相,一一佛土皆遍法界,无障无碍,所以这是真正实说的报土。总之,此说是把唯心净土为最上实说的净土,这就是李通玄的权实净土说。
华严五祖宗密大师,把净土分为常寂光土、常受用土、常变化土三种。常寂光土是法性土,以法界的真理,不生不死,所以叫做常;无相无为,所以叫做寂;性离垢染,体常照明,所以叫光;万德依止故名土,这是法身佛所依的土。常受用土有自受用和他受用二种。自受用土是大圆境智净识所现的,是自受用身的依止;他受用土是平等性智所变,为他受用身的依止。能使地上菩萨享受大法乐。变化土是成所作智大悲愿力,为未能力菩萨,二乘及异生所变现的净土。这是通于净秽,是三类化身的依止,阿弥陀佛国土就是这类变化净土,释迦牟尼佛应化的娑婆世界就是这种秽土。此说和新译家也大体相同。其实《华严经
#8226;普贤行愿品》也充满着对阿弥陀佛净土的信仰,澄观的《贞元新译华严经疏》第十卷中也有主唱愿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的愿文。
第四节近代印顺大师的分类
近代佛学大师太虚基于佛教教理的共通点及修行的次第,将五乘佛法判为三级。所谓五乘,是根据众生的根性不同,设教的客观环境有异,所以佛陀宣示正教,以及古来菩萨、大德弘兴佛法,都随顺众生的机宜,以各种善巧方便来适应不同的根机,这便是我们通常说的“五乘教法”,“五乘”就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太虚大师分的三级为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印顺大师根据太虚大师的科判,对净土分类。他在《净土新论》中说:“净土为三乘所共趋”,是各式各样的,大乘只是特别发扬而已。净土在佛法中,是贯彻一般的。所以可分为三类:即五乘共土、三乘共土、大乘不共土。
一、五乘共土:这不仅是佛法的,一般世人,都可有此思想。在印度,如四洲中的北俱庐洲,梵语郁怛罗俱庐,是无上乐的意思,即最有福报最快乐的地方。印度人都承认有此世界。在中国儒道所传的思想中,也有同一意境的说明。
二、三乘共土:这是佛法大小乘所共说的,最显着,即兜率净土。佛在人间成佛以先,最后身菩萨,在兜率天,从此而诞生人间。释迦佛是如此,将来弥勒佛也是如此。兜率内院,为最后身菩萨所依止的地方,经常为天众及圣者们的说法。天宫——天国,本来就是极庄严的;有最后身菩萨说法,比一般的天国就更好了,这是一切声闻学者所共说的。从声闻佛教编集的教典看,弥勒当来下生,实现人间净土,为佛教徒仰望的目标。弥勒在兜率天的情形,将来如何下生,这在《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等,都有详细的说明。除一般共传的弥勒净土外,与有部、犊子部有关的《正法念处经》,说夜摩天有善时鹅王菩萨,经常为天众说法。天宫清净,有菩萨说法,与弥勒兜率说法的思想是一样的。《入大乘论》引述大众部的传说:青眼如来,在光音——色界二禅天,为了教化菩萨,与无量声闻大众,无量百千大劫,在天宫说法。还有分别说系中的法藏部说:在此世界的东北方,有难胜如来经常说法。汉译的《增一阿含经》,说到世界之东,有奇光如来说法,目犍连以神通到达奇光如来处;此说也见于大乘经。这可见,各派声闻学者,都含有此界天宫,或他方佛土的思想。这对于此界人间的秽恶不清,有清净世界,有佛菩萨经常说法,都具体而细微地表达出大乘净土的肖影。
三、大乘不共土:大乘不共的净土,多得不可数量。最有名的,是东方阿閦佛净土,西方阿弥陀佛净土,其后为中国佛弟子所重视的,与西方阿弥陀佛净土相对的东方药师如来净土,这都是他方的。后来,密宗传说,此世界将出现香跋拉(香巴拉)净土。这都是大乘佛教所不共的,不见于声闻佛教的传说。
上面所说,或为世人所共知,或为三乘所共知,或为大乘者所共信。在大乘不共的佛土中,从如约修行的境界浅深来说,还可分为四类:一、凡圣共土,有凡夫也有圣人。二、大小共土,没有凡夫。这是声闻、辟支佛、大力菩萨同得意生身,所依托的世界;天台宗称此为方便有余土。《法华经》说:声闻入涅槃,到另一国土,将来授记作佛。这另一国土,就是意生身的净土。依《楞伽经》说,这应是与有心地菩萨——有相有功用行菩萨,同得三昧乐正受意生身所得的净土。三、菩萨不共土,或可称为佛与菩萨共土。这一类净土,与声闻不共,天台宗名此为实报庄严土,《密严经》名为密严净土。秘密(不可思议)庄严,为菩萨不共二乘的净土。四、佛果所得的不共土,如《仁王经》说:“三贤十圣居果报,唯佛一人登净土。”这或名法性土;天台宗称此为常寂光净土。
以上是当代佛学泰斗印顺大师《净土新论》中的分类。净土的种类虽然有很多,但印顺大师用五乘佛法来对净土进行分类,将历代大师们的不同分类均摄融在内。从净土的根本义来讲,不管种类的多少,其根本的原理是一样的。由体来看,一切法性依止的是法性土;由相来看,一切现象因果究竟依止的是报土;由用来看,一切作用的依止能现出千变万化的是化土。说法不同。但这三者原本是一元的,都为一心所现。因此印顺大师说:“名称、地位各家或有不同,大体上都有此四级分别的。然大乘经中所说的佛净土,并不是这样明显的判别。如西方的极乐净土,有看为凡圣共的;有看为大小共的;有以为凡夫是示现的,声闻是约宿因而说,现在都是菩萨。究属何土,实不必限定,因经文也有互相出入的地方。然据修证深浅来说所依的净土,确可分四级。凡圣同的,可通五乘共;大小同的,可通三乘共;佛菩萨共的,或唯佛净土,为大乘不共。
这样的类别,即说明净土一门,为佛法——甚至可以说为人类的共同企求,不过大乘中特别隆盛。修学大乘佛法,不应当轻视世界的清净要求。因为小乘只重心清净,所以小乘不能达到究竟;由于大乘能清净身心,才能达到究竟圆满的地步。
「深信因果」。我早年刚刚念《观无量寿佛经》时,念到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条是菩萨修的,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5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用难行道来解释,那是不合理的。往生极乐世界,善导大师的解释,都以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为标准。传承不同,解释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同。我们之所以学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4
人要相信命运!你命裡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地位,一定的,否则的话你享受不了。人要懂得因果,就会规规矩矩做人,一生快快乐乐、圆圆满满。果报,最好是老年时候享,年轻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黄念祖居士: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黄念祖大德《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法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的法身一切都入到众生心中的想念中,所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9
黄念祖居士:全舱念观音 避免一空难 昨天来了一位核电站的朋友,他母亲信佛很虔诚,常念观音。他开飞机突然发生障碍,在很危险的时候就听见有人告诉他,你应该如何操作,他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8
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依报的环境非常不好,这大家都知道的,佛在经上讲,这个世界「五浊恶世」。我们在四十年前、五十年,我学佛四十九年,讲经讲了四十一年,我初学佛的时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7
(990423早餐开示) 【见和同解】 新加坡净宗学会是由李木源会长领导,他非常热心于弘法利生的事业。此道场很难得,这么多人上下一条心,没有意见,这真正是希有难逢。谚语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前面一段讲的四个字,我们一定要记住,自性的体是「湛寂」,自性的用是「虚灵」。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儒家、道家的圣人都懂得用「虚」,高明到了极处。你要用实就错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6
一念时间多长?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所以我们能肯定这一生当中,一念清净的时候决定有。但是第二念就迷惑。一念清净还来不及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由此可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应当全心全力依靠净宗经论的教诲,认真努力的学习,求生净土,这才是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净土怎样能够有把握的取得?你要记住「心净则佛土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5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没有像阿弥陀佛这样做呢?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共业所现的,所以这个业非常复杂,有佛菩萨的净业,有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净土仪规里面,朝暮课诵、佛七仪规里面常讲,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真诚心里头有一个念头就不真,就不是菩提心,心就不诚了。所以曾国藩,这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得为叁界雄』,「雄」是对佛的尊称,就是大英雄。英雄两个字怎么解释?一般普通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个人叫英雄。世间什么事情人做不到?了生死出轮迴的事情,没有人能做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现在的教育只教人做事,没有教人做人,现在的人会做事不会做人。不会做人,事做得再好,纵然享受,心不安,提心吊胆,怕出祸乱,不安、不稳,死了之后叁途受果报。人不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画面,宇宙怎么来的?这个画面从哪来的?念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才是事实真相。理解事实真相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很多人看到我的时候,问我怎么修养的?我就很简单,叁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心就清净了。要放下,什么都要放下。佛家讲得透彻,效果殊胜。我刚学佛的时候,跟章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我们出六道轮迴,比他们简单、比他们容易、比他们彻底。他们离开六道轮迴到哪裡去?到四圣法界声闻法界去。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了,四圣法界跟极乐世界不能比,差太远了。我们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净土教与庄严国土(1992年5月8日写于重庆慈云寺)一、净土教与净土宗净土教的阐扬源自释迦牟尼佛。根据大乘经的指示,有西方弥陀净土,东方药师佛净土、兜率弥勒净土、毗卢遮那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清净心这个时代修行要想成就,只有念佛求生净土,除这一条路之外,确实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得通的。念佛要念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有把握往生?要念到心清净。心清净了就是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顺境善缘,就是善人,在这个境界里头最容易生的贪恋,你要在这里头放下贪恋,就是没有贪爱的心,没有留恋的心,你心清净,修这个功夫。逆境恶缘,遇到人都不是好人,都常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这些我们平常要细心去反省,观察自己,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定意,就是有没有定的意思,心清净、杂念少。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谚语里所说的,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佛法里头,古谚语所谓的「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看到大家互相赞叹、互相合作,兴旺的气象;互相瞧不起、互相批评、互相毁谤,决定败亡。兴旺的教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1古大德教给我们,“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不去接触,不去打听,我们的烦恼就少;没有必要认识的人,不去攀缘,不去认识,我们的是非就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1
第八章 净土资粮印光大师云:“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31
末法的情形越来越深重 净土法门就越来越当机末法的情形越来越深重,这净土法门就越来越当机,当机并且又能够契理。所以这是十方三世诸佛慧命所在,是所有众生得救的核心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7
01『真正的护法居士』什么是护法?有不少人认为在寺庙、念佛堂或道场干义工,帮助筹办法会,或者是给寺院布施、募捐等等就是护法,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护法绝不只意味着物质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2-26
黄念祖老居士谈怎样忍辱 人生总不免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有许多冤枉,有许多无理横加,种种的这些事情。但我们要怎样忍辱呢?第一种叫“力忍”,要用力量才能忍。也就是说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24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净土精要法句一心顶礼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已愿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1
护持三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准确。居士要把自己放在护持位上,恭恭敬敬的对待三宝,尽心尽力的做好该做的一切。三宝给了我们成就的机会,给了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4
第六章 比丘尼?附随?毗尼藏之组织第一节 比丘尼毘尼第一项 比丘尼毗尼的内容佛教的僧伽sam!gha体制,比丘bhiks!u与比丘尼bhiks!uni^,是分别组合的,所以佛教有「二部僧」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第六章 阿奴卢塔的前世发愿获得天眼阿奴卢塔尊者和其他许多杰出弟子一样,也是在过去十万大劫前,莲华上佛(Padumuttara)的教化时期,发愿要成为大弟子的。(1)那时他是个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22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念我名号(地藏名号)这个人他这个报身尽了死了,终不堕恶道八难之处。死后不会堕三恶道,也不会堕八难。还能够听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8
22.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义是什么?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这样来打坐,身体香如玉如果你以清净心打坐,过一段时间就会闻到奇异清香,这个香气来自你的身体。这就是南怀瑾所讲的将津液转化为长生不老之液学佛打坐之道。我们打坐坐得
悟性时光时间:2024-11-15
答净土四十八问[明]莲池大师 著答四十八问序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明]莲池大师 撰普劝为人必修净土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此非鄙愚夫愚妇也,乃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也。其言痛切如此,犹有未信者。因为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第六章 生命一、生命的价值我们虽然知道自己的生命并不长久,却沉迷于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为自己带来烦恼,还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受苦。我们应该自我反省自问,倒数时光,我们
温暖之家时间:2024-11-08
一、 供养:(香)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二、 礼敬: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一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6
玄奘来到的时候,石塔和泉水都还在,更加奇妙的是,这处阿父师泉会随着求人的人数多少而改变水量--如果人多,下面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水洼;如果人少,也就只剩下一个小水坑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05
1、很多居士认为:皈依只是形式,佛法修行注重实质,从而错误地认为皈依是不重要的。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是不正确的。2、我们平时说皈依只是形式,其实这句话的本意是告诉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虽然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佛陀涅槃后,就不再在世间住世,而出家人就承担了如来家业,代表佛向世间传播佛法,所以当佛不再住世的时候,出家人就是佛的代表,所以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净土宗是佛教发展极有影响的,所以历代高僧都是很推崇净土宗。我们学习净土宗的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潜心修行净土法门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净土宗的感应
学佛感应时间:2024-11-02
聂云台居士是清末大臣曾国藩的外孙,在1920年任第一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中国民族资本家的成功人士。抗战期间,上海会长崇尚华丽,奢侈成风。聂云台老居士有感而作,于1942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贪名之戒药师山紫虚居士壹、前言人在世间活动面对世间各种境界时就会产生各种喜爱,喜爱到了某一个程度以上就变成贪。人贪的东西很多,如贪钱、贪色等皆是。对于贪求财色一般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十卷紫虚居士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