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乃至有二义,一菩萨行门甚多,何止六度。法华经云: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华严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又云: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初神通力。可知菩萨法门无量,不能尽举,故如是是承上藏性非菩萨之六度法,乃至非菩萨所修无量法门。二菩萨六度万行是因,如来涅槃是果,意谓此藏性不特非菩萨所修之如来密因,亦非菩萨所证之如来果。故如是乃至,是从因至果义。非有所超略也。怛闼阿竭,译云如来,是十号中,仿同先德号。阿罗诃,译云应供,是堪为福田号;三耶三菩,译云正遍知,是遍知法界号;大涅槃,译云大寂灭,大是法身,寂是解脱,灭是般若。大般涅槃经云:如来法身非是涅槃;但是般若,亦非涅槃;若但解脱,亦非涅槃。我今为众生故,安住如是三法,入于涅槃。故涅槃即如来三德秘藏。其名有三,一曰性净涅槃,是法身德;二曰圆净涅槃,是般若德;三曰方便净涅槃,是解脱德。名虽不同,唯是一心。常乐我净,是涅槃四德。佛证不生灭之理曰常,佛果法乐无边曰乐;得大自在妙用无穷曰我;三惑尽,二死亡曰净。今云非怛闼阿竭等,显藏性非佛界能证极果之人,及所证究竟之法。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
此二句应归上科,属总结。世谓世间,指六凡言。即本科文中,非心至非意识界,明藏性非世间法。出世谓出世四圣法。即本科文中非明至非净。其中非明至非得,明藏性非真谛理;非檀那至非波罗蜜多,明藏性非俗谛理;如是乃至非净,明藏性非中谛理;总显藏性非十法界三谛理。故曰:以是俱非,世出世故。亦即显如来藏如实空义;一空一切空,无假无中无不空。依之而修,成奢摩他空观。证如来藏圆真谛理。
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梨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蜜多。如是乃至即怛闼诃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子二明随缘不变如实不空义
藏性虽非一切法,但性具一切法故;一切俱即。即此如来藏性,元本明妙之心,即心即空,乃至即意识界;明藏性即世间四科七大之法。即明至即得,明藏性即出世二乘四谛十二因缘之法;亦即真谛理。即檀那至即波罗蜜多,明藏性即菩萨法,亦即俗谛理;即怛闼阿竭,至即净,明藏性即佛法,亦即中谛理。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
此二句亦应归上科,是总结藏性,即十法界三谛理。所谓一假一切假,无中无空,无不假,正显如来藏如实不空义。依此而修,成妙三摩钵提假观,圆俗谛理。
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子三明随缘不变遮照同时义
前一切俱非,显空如来藏;一切俱即,显不空如来藏;今遮照同时,是显空不空藏。即如来藏,谓即前文俱非俱即之如来藏性。此藏性不可思议曰妙,朗照法界曰明,此心是众生本具曰元。离即离非,是双遮空有。离即谓离不空藏,亦即离有;离非,是离空藏,亦即离空;空有双离。是即非即,是双照空有,是字双贯即与非即。意谓,是即十法界,照不空藏,亦即照有;非即十法界,照空藏,亦即照空;空有双遮双照,正显中道空不空如来藏。佛示空藏,为修奢摩他空观之所依;示不空藏,为修妙三摩钵提假观之所依;示空不空藏,为修妙禅那中观之所依。利根者,闻藏性非世出世法,则能成妙奢摩他空观;闻藏性即世出世法,则能成就妙三摩钵提假观;闻藏性遮照同时,则能成就妙禅那中观。故下文云:汝但不随分别,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又云:颠倒不生,斯即如来,真三摩地。
上来所显,三如来藏,亦即三谛,三大,三身,及三德。空藏即真谛理,三大中相大,三身中报身,三德中般若德。不空藏即俗谛理,三大中用大,三身中应身,三德中解脱德。空不空藏,即中谛理,三大中体大,三身中法身,三德中法身德。故本经所诠,是圆三谛理,佛自许宣首楞严王大定之后,处处皆显,此圆三谛理。故阿难等,得以顿悟自心;今为无学大众,重明此理,令知万法唯心,唯一藏性。此即空即假即中之藏性;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唯证乃知,岂可以分别心,测如来智。故下佛责满慈,以世间语,欲入佛知见,诚属迷情,而非智者。
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间语言入佛知见。譬喻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癸三结责迷情
如何是深责之词,世间谓有情世间,三有指欲有、色有、无色有。三界众生,依因感果,因果不亡,谓之三有。声闻缘觉,指正觉世间,二乘虽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证我空;但仍迷此如来藏性,圆三谛理。纵然权教菩萨,亦未明此理,但菩萨法执较轻,二乘法执较重,故佛举而责之。以所知心,即分别妄想心,三界众生所知心,即前七识;二乘所知心即第八识,二皆妄想情虑。如来是能证之人,菩提是所证之法。又菩提为能证;三如来藏为所证。佛以实智菩提,证空藏;以方便智菩提,证不空藏;以真性菩提,证空不空藏。故此三如来藏,乃佛所证境界。今凡夫二乘,以所知分别之心,妄想测度佛以三智所证之极果,实际徒劳无益。佛果菩提,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佛为利生,于无言说中,方便说示而已,众生不解言外之旨,反于言语之中,妄起分别,用世间因缘自然和合及不和合,互相陵灭,及互不相容等语言,岂可进入佛之知见!无上菩提约果,佛之知见,约因。佛知见即如来密因;无上菩堤是佛极果。非开圆解,无以修证,岂世间语言可能证得?
琴瑟箜篌,以及琵琶,皆乐器中其音最雅者。琴相传为古代伏羲氏所制,用以禁止邪淫,而归雅正。长三尺六寸,以象三百六十日,徽用十二,以象十二律。用桐木制,古止五弦,以明五音,所以有帝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章之说。后文王武王,各加一弦,以合君臣之德,即今所用七弦琴。瑟谓萧琴,其声萧箫而清彻,弦有二十五,古诗所谓二十五弦弹月夜,即指瑟。箜篌十四弦,乃师延所作,声自空出,有卧竖二种,相传唐太宗伐日本,至百济国而得之,故亦名百济琴。琵琶四弦,手向前推出名琵,向后却曰琶。四种皆丝属之乐,音皆美妙,喻凡夫外道声闻缘觉,各具藏性,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之妙用。乐器虽具妙音,若无妙指善弹,终不能发音;如众生本具藏性,若无妙修,妙用终不能显。
汝与众生,亦复如是,是以法合喻;谓汝满慈及一切凡小,亦如前喻。琴等乐器如宝觉明心,琴具妙音,喻凡小本具真心,各各圆满。但因缺乏妙修,用不能显。佛有妙修,既证藏性,而且能起妙用,故能按指,海印发光。海印,三昧名,出华严经。佛修此三昧,一切法皆现于此三昧中,如大海映现万象,谓之海印发光。本经佛以手摩阿难顶,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只陀林灌如来顶;此即按手指海印发光之例证。又净名经佛云: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当时舍利弗心疑我佛释尊,因中为菩萨时,意岂不净,云何娑婆佛土,如此不净;当时佛以足指按地,此娑婆界,即成净土,顿变庄严,如极乐国,此是按足指海印发光。汝暂两句,合无妙指,谓满慈及诸凡小,虽然本具藏性妙用,但无妙修,故暂时举心动念,尘劳烦恼已先起。其因何在?皆因凡小,不肯勤求佛之无上觉道,而爱念小乘,得小为足之过。小乘发心。畏惧菩提路远,爱念小乘,易于修证。而厌苦断集,慕灭修道,纵成无学,得一切智,但去佛果,犹为遥远。若然得少为足,不再进修,何来妙智,契此妙理。正如琴等乐器,如无妙指,不能发音。故曰,汝与众生,亦复如是?此即弹偏斥小,属方等时。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第六)海仁老法师主讲受业弟子释文珠笔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第二)海仁老法师主讲受业弟子释文珠笔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第五)海仁老法师主讲受业弟子释文珠笔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第四)海仁老法师主讲受业弟子释文珠笔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褊袒右肩,右膝著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只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壬二破斥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佛问圆通以下,是结答。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是了妄,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是证真。菩萨由定慧力,妄尽真现,从此得入三摩地。契合十方诸佛,所传妙觉明心。如前文佛告文殊:十方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及诸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1这次我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是个做生意的人,他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伙计不听话。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你想想看,银河对齐这个事情,科学家知道,束手无策,佛法知道有办法改变它,为什么?整个宇宙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的,我要想改正它一点毛病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我能创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什么是真念佛?在家自修。世间第一道场现在社会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变化之大、变化的快速没有人能想像得到,在这个时候找一个同参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们修行自己一定要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所以宇宙出现不是爆炸,大爆炸讲不通。佛讲的是一念不觉,就是这个波动现象出现了,一出现的时候,整个宇宙同时现前,叫一时顿现,没有时间间隔的。照弥勒菩萨讲,这速度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真诚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诸法实相,就是常寂光。它起作用,对自己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理想国,它是事实。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介绍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许有人要问: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像阿弥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学佛,无论出家在家,最重要的是修清净心。你要是懂得修清净心,一切时、一切处,不迷惑、不染污,远离邪知邪见,你就幸福,你就快乐。幸福和快乐,不是说你财富多、地位高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我们看到老化,加速度的老化是在什么时候?退休。因为没有退休的时候,他有工作,每天忙着工作,上下班很辛苦,他忘记了,没有想到他老。这一退休,没工作干了,他想到老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有机缘天天听经、念佛,是天下最有福报的人!真正修道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所以要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 人生苦短,人生太苦了,人生太短暂了,愈是年岁大愈容易体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整个社会反常。反常就是违背了自性,这是从咱们佛家来说;如果从世法来说,违背了伦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往生论》里头讲到「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是说这一桩事情。我们讲安住,实在讲也是安住在「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是「无为」,如果你有为,法身就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佛?为清净心念佛。清净心现前,清净心就生智慧,然后你念佛,这个佛号才得力、才有力量。2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清净?杂念太多。杂念,不管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是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真正的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身有病痛,这是讲内忍,有内忍,功夫不错,但是如何把这些病痛化解这更重要。病痛的化解就是从念头,错误的念头、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要放下,要把它修正过来,心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你看菩提心,我在三十年前在美国的时候讲的,我讲大家好懂。古人解释不好懂,我说的好懂,我说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是体,下面这四个:清净、平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清是清净,听到不生染浊心,浊染心,看到也不生染浊心,这个很重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起正念,不生邪念,这一点非常重要。“扬者宣扬,由能宣扬实相法故”。这个音声讲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2011年农历十月初五讲于广东化州南山寺念佛七法会】佛在鹿野苑三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讲的是四谛法苦、集、灭、道。四中真谛中,第一真谛就是苦谛。我们来到人世,每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什么是文化?常闻这人文化高,那人没文化。到底什么是文化呢?文是指人类的智慧、道德、修养和人格。在欲望与愚痴的黑暗中,文就如太阳一样明亮,光照大千,所以称文明。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2008年12月,在北京香山名苑宾馆,一个女士经人介绍来见我。可是她不停地述说自己的苦难,没完没了。我打断她的话说:你的苦还真多呀!女士:别人诉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诉苦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