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现在讲到〈如来寿量品〉。“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有的不明白佛法的人,就说:“喔!那是如来佛祖啊!”他以为这“如来佛祖”,是单单一位佛的名字;其实这“如来”,是所有佛的名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论哪一位佛,都叫如来,都叫应供,都叫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都有这十个名号。
什么叫“如来”?《金刚经》上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他也无来、无去,所以叫如来。又有一个讲法,就是“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乘,就是如如的智;来,是如如的境。以如如之智,来观如如之境;境、智都如如,也没有境,也没有智,智境合一。“道”是因,“觉”是果;这叫因圆果满,因也圆,果所以就满了,所以这叫如来。
“如来”讲起来,意思太广泛了!就单讲“如”字和“来”字,若往详细了讲,也够讲几年。这个“如”字,和“妙”字,意思是相同的,你不如就不妙,不妙就不如;你如了才能妙,你妙才能如。所以这“如来”也就是“妙来”;妙来,就不是像我们人这么来的。我们人呢?生,也不知怎么生的;死,也不知怎么死法。如来呢?生,他也知道怎么生;入涅槃,他也预先就知道怎么样入涅槃。一般证果的圣人,就已是生死自由,来去自如,更不要说如来这么大的德行──如来是“富有万德,荡无纤尘”。
在《华严经》上,清凉国师赞叹如来说:
故我世尊,十身初满,正觉始成,
乘愿行以弥纶,混虚空为体性,
富有万德,荡无纤尘。
湛智海之澄波,虚含万象;
皎性空之满月,顿落百川。
不起树王,罗七处于法界;
无违后际,畅九会于初成。
所以我们这位佛,十种的身都圆满了。在释迦牟尼佛始成正觉的时候,他乘着在因地所发种种的大愿,愿愿成佛道、度众生;虚空是没有相貌的,没有一个边际的,佛的体性和虚空是一样,成为一体了。佛富有万德,这种万德庄严,富贵到极点了;那种清净,一点尘埃都没有。这是如来的境界。佛的这种智慧,好像大海一样;在这智海里头,好像虚空包含万象一样。佛性就好像虚空的满月,“皎性空之满月,顿落百川”,这都是赞叹如来。“不起树王,罗七处于法界”,在菩提树下不起座,却能先后在法界七个地方说九会的《华严经》。佛不违将来这后际,在最初成道的时候,畅谈于九次法会之中。所以如来的境界是说不能尽的。
“如来”是佛的名号之一,又有“二佛”,又有“三佛”,又有本佛,又有迹佛。什么是“二佛”呢?二佛,一个是真身的佛,一个是应身的佛。真身,是真如不变,不变随缘,它是从体立名,是个体。应身,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叫应身佛。
再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真身好像空中的明月,应身好像水中的月影;因为有个真正的月,所以映到水里头,现出个月。可是水中的月也没有去,那天上的月亮也没有来。所谓“千潭有水千潭月”,一千个池子里头有水,它若清净的,就能现出一千个月。虽然是一千个月,并不是月的本体到水里边来了;虽然不是月的本体来,但是水池里可有月。所谓“万里无云万里天”,一万里没有云,一万里都是青天。
如来亦复如是,释迦牟尼佛虽然到这个世界来示生,可是他也没有生;虽然示灭,他也没有灭。为什么?因为他的本体没有动。这是“不生示生,不灭示灭”的境界,释迦牟尼佛那本体的法身──真身的佛,也没有动。所以你不要以为佛和我们众生是一样,佛到这世界上来,不是像我们这么来的;释迦牟尼佛在他母亲腹里,已经就为天龙八部、人、天而说法了。
三佛,也叫三身如来;佛也有三身,三身也就是三佛。三佛,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过去是已成的佛,现在是方才成的佛,未来是没有成的佛。没有成的佛,现在也把他算上“佛”的数目里头,所以是三佛;三身如来,就是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万化身释迦牟尼佛。
(一)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翻译为“遍满一切处的”。佛的法身无在、无不在──没有一个地方他不在,没有一个地方他在。那么究竟是在、是不在?也是在、也是不在,这因为他是清净的。有人说:“清净法身毗庐遮那佛,那我知道了!不干净的地方,一定会没有佛的,因为他是清净的;不清净的地方,一定会没有佛的法身了!”不是的!清净、不清净,这是在人的分别;在佛的境界上,就是不清净也变成清净,清净就更清净了。你没有听《法华经》前边那“三变土田”?那也就是把不清净的地方都变成清净了。所以这“清净法身毗庐遮那佛”,是遍满一切处。
(二)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卢舍那佛,翻译为“净满”,也是清净的,这是圆满报身。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始成正觉的时候,就现千丈卢舍那身,为这些个法身大士、大菩萨演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可是二乘人都看不见、也听不见。二乘人看见佛,就是丈六老比丘相。所谓“有眼不见卢舍那,有耳不闻圆顿教。”二乘人有眼睛可是有眼睛,他们甚至于都开了天眼,但是也看不见这个千丈卢舍那身;他们有耳朵,也听不见释迦牟尼佛说这《华严经》。
有一次好像是果容,他就问:“二乘人都看不见这千丈卢舍那身,我们也没有开悟,连二乘的境界还不到呢!我们现在怎么就可以见着《华严经》了呢?”这一个问,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二乘人的机缘还没有成熟,所以看不见这大乘的佛法──《华严经》他们看不见、听不见。等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之后,大约六百年,龙树菩萨把世间所有的文字都学会了,所有世间的书都看过;于是他就到龙宫去,才把这部《华严经》从龙宫又取出来的。他到龙宫,并不是坐潜水艇去的;他是以证果圣人的境界,虽然到水里头,水也不淹他,水自然就开出一条路来,就那么妙的!比用潜水艇还有保障。到龙宫里,见着《华严经》,把它记诵下来,才带到世界上来;我们现在能见着这《华严经》,这都是机缘成熟了。
讲到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听我说龙树菩萨到龙宫去取出的《华严经》,说:“这种事情,我不相信!人不坐潜水艇可以到龙宫里去?哪有这个道理!”当然你不相信!三岁的小孩子,就不会知道十三岁大孩子那种境界;十三岁的大孩子,又不会知道二十三岁青年人的境界;二十三岁的青年人,又不会知道四十三岁壮年人的境界;四十三岁的壮年人,又不会知道八十岁老年人的境界。因为你没有这种的学识,又没有这种的智慧,当然是不相信了;不单你不相信,很多的小孩子都不相信大人所做的事情。所以在你不相信之中,我也没有法子叫你相信,就因为你太小了!
在小孩子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是小孩子;当他长大了,“啊!是的,我那时候怎么那样好玩呢?我怎么拿着泥巴就往口里吃呢?”等他知道:已经把这个泥巴早都吃了!好像小孩子,无论见着什么,都先要吃一吃;不管是什么,也不管是干净的东西,是不干净的东西,都一样要吃。所以小孩子只知道吃,除吃之外,其他的道理知道得很少的。
你若想知道,就要来研究佛法;你把佛法研究明白了,不要我告诉你,你不懂也会懂了。在你没有研究佛法之前,你听了,不知该信、不信。你信,对我也没有什么好处;你不信,对我也没有什么坏处。我是弘扬佛法的,你想研究佛法;大家就要用时间来共同研究。等研究明白了,也没有一个信,也没有一个不信──等你长大了,就不是小孩子那样了。那么说这话,是给谁说的呀?你若想是给你说的,就是给你说;你若没有想给谁说的,那就是给他说的,他和你没有什么关系。你不要认为:啊!我不是个小孩子了!那你就是个大人嘛!大人就不应该不明白小孩子所不明白的事情。
(三)千百亿万化身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翻译为“能仁寂默”。化身,也叫应身,这是应身如来。以“二身”来讲,就是真身──这法身和报身合成一个,应身算一个。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化身。
现在讲〈如来寿量品〉,如来寿量,就是如来的寿多少数量?如来的寿,这个“寿”,和那个“受”是一样的,所谓“寿者受也”。量,就是诠量;也就是来诠显出它这个数量。
那么如来所受的寿量是多少呢?是没有数量、数不过来那么多的那个量,所以这一品叫〈如来寿量品〉,这品是第十六。
恭录自《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浅释
我们学佛法的人,听见《法华经》有这种妙处,畜生听经闻法,都可以去做人;饿鬼在地狱里,听经闻法,可以生到天上去。因为有这种利益,所以有的人就会依照经上的方法,念诵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2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云何十因?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摩触,暖相现前。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是故十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2
“节身时食”:节身,对自己这个身体,一定要很小心,天天要做点运动,不要叫它那么懒,懒骨头似的。或者打打太极拳啊,或者做点健身运动啊,不要接近这么多女人啊!这都叫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2
第八识──阿赖耶识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本识就是指第八识,这第八识去后来先,所以有句偈颂说: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前风,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翁。浩浩是大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2
学佛的人为什么要“戒烟”?抽烟这个问题比喝酒还厉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好像有一个人到外面抽香烟。回来我问他:“你抽了几支香烟?”“我没有抽啊!”“有人看见你抽了嘛!他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2
你若能没有贪、瞋、痴,也就把这阴魔都降伏了。没有自私、自利、求、贪、争这五种的毛病,什么魔也没有办法你。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这种阴魔,其实不止五十种,五百种、五千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1
节选自《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 宣化上人【诵持此陀罗尼者。当知其人即是佛身藏。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所爱惜故。】“诵持此陀罗尼者”:能诵持〈大悲咒〉的人,“当知其人即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1
香是什么?是中国人心中的一个情结。在禅堂之上,袅袅的一缕香包含多少肃穆庄严,多少祝福祈祷;在书斋之中,香伴着书卷,有多少典雅,多少心意的流连;在小姐的闺房里,香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2-21
“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说是普门品时”:在释迦牟尼佛宣说《法华经》,讲到〈普门品〉的时候,“众中八万四千众生”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1
你想要消灾,第一要不生烦恼,第二不要发脾气,第三不要欺压旁人。问:我们人人都想要消灾而不知道怎么样消法?人人都想要延寿而不知道怎么样延法?你想要消灾,第一要不生烦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1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三者广修供养”:广是广大,修就是要去行,广大去修行这个供养。供养有很多种,有以身供养,有以心供养,有以身心来供养。什么是以身供养?好像出家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1
日日诵持〈楞严咒〉这就是住持正法的一部分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此咒名为尊胜,是在佛顶上化佛所说,以此尊胜咒之咒心来教化大千世界,教化世间一切的众生。五方即东西南北中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0
第十五章 战争与和平世界和平人类忘记了他有一颗心,如果他仁慈的对待世界,世界也一样会仁慈的对待他。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充满了矛盾,一方面,我们害怕战争,一方面。我们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18
什么叫菩提子和念珠不动禅院大阿阇黎真觉上师作佛祖在一棵毕波罗树下成佛,于是为了纪念,就把这种树叫菩提(菩提和佛陀是同一梵语的不同汉意,译为觉悟)树了。但事实上,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18
板沉可分为头板.二板.三板,依其含油成数及大小片状做等级区分,凡是不沉于水,或是半沉水都可以称做板沉,古籍称做黄熟香,板沉可以说是制香最主要的原料,用得最多也最广泛,水
沉香知识时间:2025-02-17
读诵心经的好处是有很多的,如果我们想知道读诵心经的好处究竟是什么的话,自己就应该每天坚持去读诵的。但是在我们读诵心经的时候,首先应当知道要怎么念心经,这样我们修
心经感应故事时间:2025-02-17
贵贱贫富的原因是什么?因果的法则是决定不虚的。经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人活在这个世间上,为什么有的贫穷,有的富贵?社会地位有的高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观世音菩萨是什么?就是大慈大悲。你能大慈大悲,你就是观世音菩萨;他能大慈大悲,他也是观世音菩萨;我能大慈大悲,我也就是观世音菩萨;所以人人都可以做观世音菩萨。不过我们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呢?如果说人是有衣,有食,有住,有行,有工作,有生殖,有团结,有智巧;这样简单答覆的话,那么,畜生虽然没有衣,但是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摘自道源法师讲述的《念佛与十大愿王》称赞如来,能除恶口障\。能得无碍辩才\。除恶口障,是自利\之益。得无碍辩才,是利他\之益。先说自利之益:我们凡夫,为甚么要在三界之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0
人们常常忽略心念,修养内德,如果你内里有德,不求名闻而自得名闻。假使我们出家人有所求的话,那你就求佛,求地藏、文殊、普贤都行,虔诚供养礼拜,求什么有什么,乃至求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律航法师答:皈依佛就不堕地狱。嗔恨为地狱的因,佛无嗔恨,你若存心做事,常依照着佛,那还能再堕地狱吗?皈依法就不堕饿鬼。贪吝为饿鬼的因,佛法首禁贪吝,你事事都依着佛法去做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9
蜜蜡,为有机类矿物之一,质地脂润,色彩缤纷,用途广泛,价值超卓,与其他自然宝石一样,享有“地球之星”的美誉。那么蜜蜡有什么作用呢?1、蜜蜡其实属于琥珀类的有机宝
蜜蜡知识时间:2025-02-07
学佛,无论出家在家,最重要的是修清净心。你要是懂得修清净心,一切时、一切处,不迷惑、不染污,远离邪知邪见,你就幸福,你就快乐。幸福和快乐,不是说你财富多、地位高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黑土沉顾名思义出于阴湿的腐质黑色沙土中,香皮表面颜色愈黑愈凉,黑土沉的味道以清凉气取胜,是沉香中凉意最好的一种,清烟违嗅尤佳。黑土沉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含油脂多的
沉香知识时间:2025-02-03
《往生论》里头讲到「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是说这一桩事情。我们讲安住,实在讲也是安住在「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是「无为」,如果你有为,法身就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佛珠也叫手串,在古代是弘法的法器,更是显示身份和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皇帝赏赐朝臣及地方进贡的常用之物。今天,手串逐渐演变成一种彰显品位的配饰,也是一种时
佛珠知识时间:2025-01-31
鬼见念佛人,是什么样子?鬼见念佛人有三个反应:一敬,二怕,三退让。 第一,很恭敬。一看念佛人,合掌,马上像卫兵一样,站着,看你过去,合掌恭敬。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
为人处世时间:2025-01-31
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十四章 请问善大宣化上人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第十四章是说明善,没有什麽能比得过真正的修行,这是最善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0
阿弥陀佛以其大慈悲、大愿力,如吸铁石似的,将十方所有一切众生都摄取到其净土国内,若一众生未被摄受,阿弥陀佛亦不愿成佛。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收。凡是称佛名者,皆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0
楞严咒之效用如何?开智慧。想要佛法兴,先学《楞严经》,要跟阎王斗,先持楞严咒。千万不要听人胡说,谓念楞严咒一定要持斋,或早上念,晚上不能念;此地早上,美国是晚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0
见闻利益品浅释 第十二卷尔时世尊从顶门上放百千万亿大毫相光。所谓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0
「如是我闻」,阿难以四事问佛,前面已讲了二种,现在讲第三种。第三种是依四念处而住。四念处就是身处、受处、心处、法处。第一要观身不净。我们所有的人,对自己的身体看得非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9
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9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中)◎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贰.述译传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姚秦”: 是个时候,是指在姚兴的时候。姚秦,和苻秦、嬴秦不同,秦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9
金刚波罗蜜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能净业障分第十六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9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姚秦是个时候。姚秦、苻秦、嬴秦不同。嬴秦是秦始皇时代,苻秦是苻坚时,姚秦是姚兴时。在苻秦时,钦天监对符坚说:「现在应有位智慧人到中国来帮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9
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三十四章 处中得道宣化上人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鸣矣。弦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9
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坟墓,在今河南省熊耳山的吴坡。自古相传,凡是作为一位禅师,一生之中必须到这里来参拜一次。有一位禅僧,从来没有见过达摩祖师的面,但是他却甘愿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29
六祖弥遮迦尊者尊者,中印土人。初学仙法,因五祖至彼国,尊者瞻礼,曰:「昔与师同生梵天,我遇仙人授我仙法,师逢佛子修习禅那。自此,报分殊途,已经六劫。」祖曰:「支离累劫,诚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8
初祖摩诃迦叶尊者尊者,本摩竭陀国人,出婆罗门氏,其形金色。见佛出家,冀度诸有。佛于众中,称为第一。一日,佛于灵山会上,拈出一枝金色钵罗花示众。时大众默然,惟尊者破颜微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8
宣化上人:劝发菩提心文浅释(六)劝发菩提心文浅释美国加州万佛圣城宣化上人 讲述念生死苦云何念生死苦。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常在生死。未得解脱。人间天上。此界他方。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8
金刚棒喝 ( 701 - 720 )701.问:您也有老师吧?上人:当然有,而且很多。冯小姐在许多方面,都可以做为我的老师。我追随过许多位大和尚,虚云法师对我帮助最多。记者:虚云法师?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8
十祖胁尊者尊者,中印土人。因随父谒九祖,父曰:「此子处胎六十岁,因名难生。尝有仙谓,此儿非凡,当为法器。今遇尊者,可令出家。」祖即为落发授具。羯磨之际,祥光烛座,仍感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8
三十二世牛头山法融禅师师,润州韦氏子。年十九,投茅山落发。后入牛头山北岩之石室,静坐观心。适四祖踵至,问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师无对,遂延祖入庵。祖见虎狼围绕,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8
杜陵石,又称为都成坑石,杜陵坑石。杜陵坑山位于高山之东,南望加良山,北隔寿山溪,与善伯旗山、善伯山、月尾峰对峙。这个矿脉还出产马背石、鹿目格石、蛇匏石、尼姑楼石
收藏投资时间:2025-01-28
金刚棒喝 ( 481 - 500 )481.问:有关大悲咒,书上说:「缠身恶疾,实时消除。」可是有些人讲:「这是不可能的!难道你生病,念一念大悲咒,病就会好吗?」请上人开示。上人:心诚则灵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7
金刚棒喝 ( 441 - 460 )441.问:有一位法师认为经典上的「如是我闻」,应该改为「如是我译」,不知哪一句对?上人:说老实话,两者都不对。阿难尊者搜集经典时,把「如是我闻」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7
禅坐中眉心有点紧绷的感觉,接着不停的跳动,持续一段时间才停,是什么原因?答:因为它想要跳,所以它就一直动,所以叫跳动。禅坐中眉心会有紧绷的现象,那是你自己紧张了。可是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7
金刚棒喝 ( 421 - 440 )421.问:我们常讨论罗汉和菩萨的果位,两者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请上人开示:关于罗汉和菩萨果位有甚么不同之处?上人:罗汉、菩萨都是个名词,这是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