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自记说是须陀洹果
我们继续,我们现在看13369经,下册第741页,这一经就谈到给孤独长者,给孤独长者我们大家在经典上常常看到,我们今天这一经就跟他有关系,我们来看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尊者阿难,闻给孤独长者身遭苦患,往诣其舍。长者遥见阿难,冯床欲起,乃至说三受,如前叉摩修多罗广说,乃至苦患但增不损。”这里说,给孤独长者生病了,阿难尊者去探病,阿难尊者也是像前几经一样的问病方式:你有好些吗?病有没有减轻呢?那么回答就是说:我的病很重、很苦,没有减轻反而更重。这个跟前面问的方式都一样。
“时尊者阿难告长者言:‘勿恐怖!若愚痴无闻凡夫,不信于佛,不信法、僧,圣戒不具,故有恐怖,亦畏命终及后世苦。汝今不信已断、已知,于佛净信具足,于法、僧净信具足、圣戒成就’。”阿难尊者就告慰给孤独长者,看他病很苦,就给他安慰说:你不要害怕,世间的一般凡夫,因为他们没有信佛、法、僧三宝,也没有戒具足。才会生起恐怖,他恐怖什么呢?不知道他命终以后要往哪里去,甚至于害怕未来世会很苦。
那么众生由于平常没有具足四不坏净,要临终的时候一定会大恐惧。不知道自己往哪里去,前面乌黑黑、空空洞洞的,不知道怎么办,不知将来往哪里去,一定是非常非常恐怖的。甚至想到自己的一生,也许造了很多业,对人间也没有什么真正的贡献,只有贪、瞋、痴也会害怕,自己业很深重也会害怕,是不是会往三恶道去?未来处、未来世的去处是不是会很苦呢?一定会想到这些问题。
我们平常众生在业力中,在贪瞋痴中,每天心都被外面的贪瞋痴束缚啦,没有回观反照的机会,每天贪欲很盛:名啊、利啊、恩爱啊,从来没有离开这几个问题,但是面对死亡的时候就不一样啦,他那个时候不是一天到晚只有贪、瞋、痴、烦恼跟名利了,他会想到自己的未来要往哪里去?那个时候真的很恐惧,我们学佛的人跟一般无闻凡夫哪里不同?就是我们知道‘未雨绸缪\’嘛!还没有下雨的时候,房子该修理的修理,该检查的检查,水沟该疏通就疏通,哪里容易出问题的把他准备一下,这样面对狂风暴雨也无惧。(这里)意思是一样的。
但是无闻凡夫,他平常不在这边琢磨,每天跟贪、瞋、痴相应,每天只知道名利、恩爱跟事业,其它什么都不懂,面对死亡的时候他一定是大恐惧的。阿难尊者这几句话就讲出来了,安慰给孤独长者,你不用害怕,你不要恐怖,世间的凡夫是这样,但是你不是。他说,汝今不信已断已知,你对佛法的信——净信已经达到了,你的戒又圆满清净,所以你就不用恐惧了。
我们今天会恐惧是因为什么?因为贪瞋痴没有断,烦恼没有尽,三恶业很深,一定要往生三恶道,那才要恐惧了。你佛、法、僧、戒四不坏净都具足了,你就不用恐惧了,为什么呢?(因为)三恶道已经断了,所以你不用担心了,不用恐惧了。
“长者白尊者阿难:我今何所恐怖!”我今天哪里有什么恐惧啊?为什么呢?下面就说了:“我始于王舍城寒林中丘冢间见世尊,即得于佛不坏净,于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自从是来,家有钱财,悉与佛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共。”我们都知道给孤独长者是一个大布施的慈善家,为什么叫给孤独?只要是孤独无依的,只要是痛苦烦恼的,有求于他的他都布施,所以才叫给孤独。他见到佛以后,产生了极大的信心,关于祇园——祇树给孤独园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个给孤独园,以前是一位王子的,他把它买下来——用黄金布地才买下来的,为的是要供养佛陀,你看他花了多少钱?以现在的钱来算,大概是几十亿的。他把他的财产拿来供养佛、法、僧三宝,包括还有优婆塞、优婆夷;痛苦的、有烦恼的、孤独的、没有依靠的人他都供养,一生喔,尽其一生都是这样子喔!(平等施!)所以他才讲,开始见到佛陀的时候,他就具足了佛法僧戒,从那个时候以来,他所有的家产、财产、钱财都跟佛弟子共,佛弟子包括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生都是这样,所以他说‘我还有什么恐怖呢,’他不是恐怖。
“尊者阿难言:‘善哉长者!汝自记说是须陀洹果’。”什么叫自记说?因为给孤独长者他自己知道:我于佛、法、僧、戒已经成就了,不再怀疑,这个就是自记说了。如果各位对于佛、法、僧、戒都具足了,你不再有怀疑了,你一样可以自记说。具足了这四不坏净的就是须陀洹,就是初果。
这一经告诉我们,给孤独长者一生用他的财产来供养佛、法、僧三宝,他个人也一样戒具足,所以他面临病苦的时候他没有恐惧。正见具足了、戒具足了,即使面对死亡,要恐惧什么?要害怕什么?
我们自己不清净,贪瞋痴还没有止息,烦恼还没有尽,我们才会担心!那么各位我们就知道了,既使我们在家,没有办法修到阿罗汉,我们要达到四不坏净总不会有问题吧?如果你们愿意的话,于三宝正信、净信,戒守得好,当你们要临终的那一刻,有什么好担心的?我们担心的(应该)是我们内在的业还不清净,我们还在造恶,我们还是在造三恶业的因,那才恐惧!贪、瞋、痴、烦恼不再起,我们戒律又守得很好——杀、盗、淫、妄、酒我们都不犯,那有什么好恐惧的呢。
这个是最基本的啦,既使我们不能证阿罗汉,我们也知道三恶道不会去了。所以给孤独长者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鉴,他一生没有出家,但是他对三宝的供养恭敬从来没有停止过,所以他最后的自证是须陀洹果:我于佛、法、僧,戒,都不再疑惑,都具足成就,那表示他已经四不坏净成就了,这一经也是给我们一个启示,尤其是居士要很有信心。
“﹝二大理则﹞佛法的因缘论,虽有此三层,而主要的是事待理成,依此而成为事实,依此而显示真性。如上面说到的「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7
“〔第一项 无明〕一、无明的含义即无知、不明,不是什么都不知,反而是充满错误的知,是与正智相反的知。为生死流转的根本。”我们不仅不知道真理法则,反而自以为是,错误认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7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大家早,请坐。大家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佛(三称)。法师,各位菩萨大德,我们今天哪难得又有这样一个好的因缘,在悟空法师的发心之下,我们有一个新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7
方便与究竟我们现在芸芸众生,整个其他的宗教都一样,他们在搞什麽,先建立一个神,然後建立一个天国,建立一个理想界,一天到晚想到那里去,为什麽我们会想到那里去?因为执着有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7
“﹝涅槃之深究﹞(一)蕴苦永息之涅槃:惟有甚深的空(无我)慧,才能破除我见。等到此生的报体结束后,不再受生死果,就是入涅槃了。”生死永灭不再轮回相续才叫涅槃。这里点出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五、解脱者的生活在日常生活方面,解脱的声闻圣者,偏重禅味,而漠视外界。他们的生活态度是淡泊自足的,「少事少业少希望住」。他们的内心充实,而外表好象贫乏清苦。”早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八、正定﹞念是定的方便,因念的系念不忘而得一心,即是「定」。定,有禅那、等持、三摩地等同义的异名。以下区别「定」与「正定」的不同。”定即是一心而非二心、三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六、解脱与究竟解脱二乘圣者及菩萨,从证悟而得的解脱,还有不圆满处。二乘圣者,虽断尽烦恼而证解脱,但因无始来的烦恼,多且重,深刻影响于身心,所以身心仍然不免遗留有过去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道 谛※﹝八正道﹞涅槃──苦的熄灭,是由修道而证得的。在三十七道品中,最能代表佛教的实践法门,就是八正道。”四圣谛的内容是“苦集灭道”:苦是现实的一切,集是苦集起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十六、 四食 *一切有情皆以依食住*<<杂阿含经>>第535 (372) 经﹙中p89﹚四食之因缘观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5
八、 佛为何开示蕴、处、界、缘起法门(外道与众生皆于蕴、处见我)第157(45)经(上p157)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5
三十五、 正知正念、正观、正念与正智第57 (60) 经﹙上p90﹚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所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8
二十二、 四谛第542(379)经﹙中p106﹚自知.自证.三转十二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抖鹿野苑中仙人住处。尔时、世尊告五比丘:「此苦圣谛,本所未曾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8
十九、 八不缘起第456 (335)经﹙上p414﹚ 不生不灭﹙有业报无作者﹚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