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c12 八、正定

汉传人物 2025-01-16

“﹝八、正定﹞

念是定的方便,因念的系念不忘而得一心,即是「定」。定,有禅那、等持、三摩地等同义的异名。以下区别「定」与「正定」的不同。”

定即是一心而非二心、三心。以下区别“定”与“正定”的不同,即表明一般修的定与正定间还是有差别的。

“(1)定,如百论说:「三摩地者,此云等持,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心对所缘的境界,摄心不散,即心一境,一般人是不易办到的。即使偶尔专心一致思量或观察一件事,虽有短时间对其它对象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境界,但因主要的推动力,往往是与智能不相应的欲求,这种「定」是难能持久的。一般的定,例如:”

三摩地也叫三昧或等持,心在所观的境上不散乱,由于摄心在一处,心便不会散乱而逐步达到宁静专一,这是一般的定。其实即使有为的去修一般的定还是相当不容易,更不要说正定了。

导师点出很重要的观念:任何一个人用念佛、拜佛、打坐、持咒甚至祈祷来修定,养成习惯后,有时会进入清净舒服很宁静的状态,乃至会产生短时间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定境。稍微有念佛持咒打坐经验的人多少也会体验到,但这些都是很短暂的。主要的原因是这样的修定都有一个动机,而推动修定的动机与智能不相应,想得定的欲求不与解脱相应,不与智能空慧相应。总而言之是有所求、有所得的心,所以这种定都不能持久,体验一下就过去了。不能在生命中持续产生功能,只是在造作时会有一点过程而相应,但很快就消失了。这就在讲我们修定的动机很重要。真正建立了正见,修定与正见相应就不会执着,不是产生在欲望的追求中,因为那是跟空相应的而不会染着的,这就是重点。很多人修定在定中,即使能达到某一个境界不起欲贪,但一出定,烦恼贪瞋痴还是照旧,表明这种定没有与法相应。所以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在点醒我们:一定要有正见,要开智能与空相应,自然时时刻刻身心都是如此凝聚,并不需要刻意起一个强烈要定的观念。为什么要修定?因为颠倒散乱故。如果身心是清净自在的,念念与法相应,与空相应,还要修什么定?本来就在定中么!修定的欲望本身是在***颠倒中的欲求之心,如果没有与法相应,与智能相应,这种动机欲望就不会得到正定,只是暂时剎那的安住定相而已。所以导师就点出重点:一般的定不是正定。

“a、邪定:是外道不依佛法正见而修得的定。B、味定:指初禅至四禅的色界定。C、净定:唯有心识而无物质(色)作用的四空定。”

外道也一样很重视修定,他们修苦行都很用功,禅定的功夫也相当高,主要问题是与佛法的正见不相应,故称邪定。

禅定为什么叫味定?因为身心在禅定的境界中非常踊跃舒服喜乐,四禅时虽没有那种喜乐,但很清净自在,好象很美的味道一样,我们也会执着这个味道,所以叫味定。

净定就是四禅上面的四空定即无色定,粗重的色法都不见了,只剩下微细的心识。这些都是通于一般世间外道的共定,即所有其它宗教观念的一般世俗众生都可以修的。到四空定时,内在的习性贪瞋痴烦恼并没有永远断尽,只是伏下来没有作用,并没有断除。这就点出了重点:佛法的正定有别于世间一般宗教修的四禅八定。

“(2)正定:是具有智照作用的。这智照作用能洞见诸法实相,故如实正智能依之现前。”

正定不是一切意念都不起,是有智能的觉照即智照的作用。佛法所修的定不是使心不动而已,还有智能的觉照。觉照的功能目的在洞见诸法实相即见法体证法性,也就是悟道见诸法的真实相。因为这样的照见一切诸法实相,所以正智能才能依之现前。佛法重要就是在这个智能,一般人都不知道,以为修定就能开智能,其实不一定。如果修定就能开智能,外道的邪定及世间的味定、净定岂不都能开智能了!开智能有开智能的法门,有它的道理内容条件,不是修定就可解决的。

“简言之,正定是与智能相应的,向涅槃的胜定。正定,一方面既有不为外境所动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又不失如实了知的智照,故是定慧等持的定。”

与智能相应见诸法实相才能永远熄灭贪瞋痴烦恼,这才是真正的涅槃。有了正定,外面一切的境界扰动都不能影响你,不能再使你攀缘堕落,因此内心非常宁静安住。另一方面又能如实了知一切法的真相,了了分明的智能明照。所以定与慧是相依相缘不二等持的,定中不离慧,慧中不离定,不会偏于一边。像邪定、味定、净定只有定没有慧,也就是不能解脱的原因。真正解脱是在智能的见法悟道,这也是佛法的正定与外道的不共之处。

“依正定而起现证缘起寂灭性的无漏空慧,也就是涅槃智。出世的无漏慧成就,就了生死而得解脱了。”

佛法的唯一修行次第是:“先得法住,后得涅槃”。涅槃智就是在缘起的现象中依正定当下现证到缘起空寂的寂灭性,此出世的无漏空慧即涅槃智,才能真正了生死而解脱。要注意:佛法讲的正定与一般的定不一样,重在有智能相应的定慧等持。尤其是智能般若空慧建立在缘起上,在缘起法的当下就能现证,能透视观察到万法的实相本自空寂寂灭,这才是无漏慧即涅槃智。出世的无漏慧成就是可以了生死得究竟解脱的,不是一般得到轻安欢喜而已。各位要明白,佛法与外道完全不一样而特别殊胜处就在这里。所以要建立缘起正见,与空相应了,在一切缘起法的当下就能现证法性。禅坐共修只是方便,教你契入的方法,而我们禅修所根据的就是缘起正见般若空慧。没有这个基本的正见是无法达到解脱的,因为无法见到诸法实相,这个很重要,这就是与世不共与外道不共的特质。

很多佛教的修行者都误解了“由定发慧”的意义,以为守戒就会得定,有定自然开发智能而解脱。如果是这样,外道都有很深的四禅八定,为何他们不能解脱?佛法的由定发慧自有其内涵,与一般观念不一样,下面就在解释:

“〔从定发慧〕 的意义:

佛说「七依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定,能够依止这些而修发真实慧。”

修定能依止的只有前面七个定。非想非非想定的定力太深,没有意念的起落,因此不能开发智能。无想定其实还是有心识作用的,只是微细得看不出来,但也能依止这些而修发真实慧。能依止的就是这七个定,所以叫七依定。

“接近初禅的未到定,也可以发慧。只有非想非非想定,定心太过微细,心力不够强胜,不能依他而发慧。”

这里就点出了重点:如果到太深的非想非非想定,心的起动几乎没有了,就无法开发智能。所以只是四禅八定前面的七依定,再加上没到初禅的未到地定就可以开发智能了。这很重要,给居士们带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讯息!现代社会要求每一位居士修到四禅八定是非常困难的。导师说接近初禅的未到地定也可以发慧,这就大大增加了我们成就的机会!即使没到初禅,我们的心只要宁静到某一个程度——初禅前的未到地定,也可以开发智能(发慧),发慧才是解脱。所以着重的是慧,定只是开发智能的助缘前方便。有些人不了解这一点,每天都在很用功地修禅定,但他根本没有正见,也没有智能,要真正见法解脱是不可能的,大家要明白!否则外道的定功那么高深,岂不都能解脱了?

“定本是外道所共,凡远离现境的贪爱,而有系心一境集中精神的效力,如守窍、调息、祈祷、念佛、诵经、持咒,这一切都能得定。

但定有多种,不可一概而论。虽都可作为发定的方便,但正定必由正确的理解,正常的德性,心安理得,身安心安中引发得来。”

导师点出重点让我们明白,所有的外道都能修定,只要暂时远离贪爱,把心系在一个地方集中精神效力,包括道家的打坐守窍调息、一贯道的守玄关一窍及基督教虔诚的祈祷等也可以产生定境,念佛诵经持咒其实都一样,这只是修定的方便。

虽都可作为发定的方便,但一般的定与佛法的正定就有差别。正定的基础是首先建立缘起的正见,然后在生活身心的过程中去开发德行,才能真正达到心安理得即身心的安宁调和,这样才能引发真正的智能。如果单纯调身或调心都是偏于一边的,身心都要中道才行。

“佛法的从定发慧,并不是得定即发慧。”

这就在警告我们不要误解慧的成就,现在不要说定了,还有更甚的:外面的教学有很多神奇鬼怪,产生什么、看到什么、身体起什么变化作用,那就很希奇了,以为是不得了的神灵外力或佛菩萨加持。他们不知道那些只是身心的幻相而已。但众生都是执着有所得,以为得到什么了。其实佛法都在破除有所得的观念。

“从定发慧,必由于定前的多闻熏习,如理思惟,有闻、思慧为根基。”

这几句话很重要!产生正定前就先要有多闻熏习如理思惟(闻思)的过程。即先听闻正法,自己又透过思惟消化,明白正确肯定,这样才能从定发慧。一定先要有闻思的基楚,没有的话,是不可能开发正定而引生慧的。

“故本着闻、思的正见,从定中去修习。止观相应,才能渐从定中引发无漏慧。”

比较久的老学员都知道,我们难得办禅修,一年只有一次或二年一次。而且没有上过课建立闻修基础的,我们还不让参加。这不是不慈悲,是那些人无法达到与法相应的效应。我们的要求是透过正见的熏习为前导,有了一定的闻修基础再参加我们的禅修。我们的方法与一般外道的方法或佛法中其它修定的方法不一样。重点不在单纯修定,也不是在修定有神功看到什么,不是在搞境界,而是如何开发智能见法悟道。注意听!是要你开悟见法。

后面还要讲如实观照的方法,但这些必须要有前面闻思的条件,没有听法建立正见,你怎么修?只是盲修瞎炼而已,那跟外道都一样,是不会成就的。所以我们不是为办禅修而禅修,而是让大家听法建立正见后,在生活中能用得上,就要教你们观照的方法。否则听了一大堆,在生活中用不上还不是白学了?如果不来参加禅修,就不懂得用功的方法,那学了也还是白学,因为用不上。即使是久学的老学员,一年能参加一次到二次的禅修,对你的用功进步帮助会非常大。不要以为已经参加过了,师父教的那一套都懂了,没什么好学的。那你就错了,我们在社会上都很忙碌,都在贪瞋痴染缸里熏习烦恼的习性,一年难得有一、二个礼拜好好用功,这样的禅修会极大地帮助你用功。过去有很多善知识(包括居士)都谈到了这个问题,在家居士的用功最少一年要参加一、二次甚至更多次更好的禅修。可以使身心的体验凝聚,就在那个地方可以有成果。所以要注意,我们不常办禅修,但在重要的时候,比如说上课快要结束了,我们要办一次禅修,因为总不能只讲理论吧!得有方法让你的身心真正去体验,回家后在生活中才用得上。我们不是为了办禅修而办禅修,是为了配合知见建立后,在生活中如何去体验。即使是老学员,不要以为你们会了懂了就不要,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每年最好有一、二次机会去参加禅修用功,这就是精进用功的地方。本来我不想讲的,但因为很重要,还是谈一下。本来是让大家自由不勉强,这不是师父的事,而是大家的事,我只是在尽责任。我们本来是想先进行报名的,因为我们要向人家借地方,还要请人来烧饭,里面的各种开销也蛮大,所以我们才要收费的。一般道场办禅修不会收费的,但我们自己的道场还没有建没,没有一个可以用功的地方。上课的这个地方也是借的,精进禅修就更难了,所以我们都要租借地方,这是为大家服务的,不是在赚钱,大家要明白。收的费用不是师父拿去的,是发心主办的这些居士们用来支付费用的,这是为大家办的。你们不藉因缘,听了法,不去学习方法,回去怎么用得上?定慧是等持的,如理思惟还要法随法行即用功的方法,所以新老学员都要把握因缘。说实在的,我们很少办禅修,你要碰上一次还不容易呢,真的要好好把握这样的因缘。

“如果有人,离一切分别抉择,不闻不思,盲目的以不同的调心方法去修习,结果,把幻境和定境,看作胜义的自证,是错误的,这是不懂从定发慧的真义!”

我们常以为不要起心动念就是修定,就没有分别心了,所以每天都在修定使心不动。导师点出了重点:从定发慧主要靠因缘即前面的正见正思惟及后面的修行方法,然后慢慢进入情况,才能体会开发真正的智能而得解脱。有一些人误解了,以为什么都不要分别抉择,不闻不思,木头、大理石就是不分别抉择不闻不思的,不闻不思就解脱了吗?

一般人分不清楚幻境与定境,打坐、修定、专注会使身心起变化,就有两个现象——幻境与定境。什么叫幻境?比如因修假想观看到佛菩萨的脸、头发、嘴、眉毛、身体庄严相,这是假想观的意念分别,观察由模糊到清楚。但修久了就出问题,只要眼睛一闭,什么东西都跑出来,无法去掉它,很烦。有人一打坐,什么境界都来了,看到一大堆,然后不要它都不行,它就是缠着你,那叫幻境。还有人对我说:“我以前修观照莲花,只要一观照,美丽的莲花就跑出来。但现在觉得这样很烦,每天都跑出莲花来,要去也去不掉,师父啊,怎样才能把它去掉?”象这种心灵不能主宰操作,不能随心所欲的,就叫幻境。什么是定境?如果观照的是阿弥陀佛,跑出来的一定是阿弥陀佛而不是释迦佛。真正的定境是要观照什么,他才跑出什么。我不要它,它就消失,能控制的,能照意念而起作用的,这才是定的力量所产生的。如果观照的是A而跑出B,那不是定境,还是幻境,凡是身不由己控制不了的都叫幻境。

还有另外一种修禅定的误解了:进入身心清净的初禅以为就是初果,到三禅以为是三果了,把禅定境界的轻安喜乐、自在空灵当作就是果地。其实那也只是定境而不是真正的解脱,要注意!这些要清楚明白的人来指导你,才不会误入歧途。所以,先上课建立知见就是把观念调正,内在没有胡思乱想的邪见,你打坐就不会出问题。即使在打坐修行的过程,你的身心起了变化,一个主七的指导者一看就知道你现在是怎么一回事,马上会调正,不会让你出问题的。但我看到很多修禅的不是这样,禅堂里面有打拳的,有哭的笑的,也有的怪动作表演一大堆。指导的人非但不去调正,反而说:“很好,继续,这是有境界感应。”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没有正见故。参加过师父办的禅修,就知道禅修的人一个都不会出问题的,只要稍微不对,马上就给你指导调正,不可能让你产生问题的。有的说禅修会入魔,会出很多状况。但是我敢保证:我办的禅修绝对不会有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是建立在正见上,用正见正法正思惟的引导,就能避开身心的幻境而超越它。即使有了幻境,我们会马上指导,所以不会出问题,这都很重要。因此我们这边不会被境界迷惑。在禅修的过程中,歧路及美丽的陷阱很多,看到的境界都很美,但这些都是陷阱,你会陷在里面很舒服而出不来。所以没有体验正知见的人很容易就被这些迷惑了,还以为是境界呢,这很重要!导师就点出重点,把幻境、定境看作胜义的自证是错误的,这就是不了解从定发慧的真义。

到这里正定就讲完了。我们发现八正道都没有离开我们的身心及生活,没有离开生命的当下。佛陀最后要我们实践真正下功夫的地方就是八正道,就在生活中。没有离开我们身心的净化改造、超越、提升,用正见来导正我们的错误观念。由于正见的建立,逐渐导正身口意行为的错误,而消除造业即让我们烦恼不安的条件。我们的起心动念就逐渐与法相应了,产生的就是正定——心安住如如不动,不再偏差颠倒。这些都导归于正见,所以一定要听取真正懂正见的善知识的熏陶,慢慢建立正确的观念。一旦真正接受了这个观念,其实甚至不用修都会转变。因为程序变了,功能也会跟着改变。我为什么重说法开课而很少办禅修?因为先要建立正见,抉择出我们过去错误的观念与错误的法,修正脑筋里的错误知见。知道缘起正见的内涵,在这样逐步的熏习下,就建立了正确的观念。如果你真的很用心在体会观照,逐步厘清原先不懂的,你在用功厘清的过程中,就在这样的“闻到思”的过程,其实就已经在修行了。它是从根本的转化,不是外表行为规范要这样要那样,而是从思惟,从深层意识去转化你。到哪一天对法肯定明白了,又体验到确实是如此时,产生的正定正信是不会动摇的。因为你所有的一切都是从体验中来的,不是盲信的,不是人家告诉你什么就相信什么。这是你生命的体验,你真的感受到正见的重要,真的体会到贪瞋痴烦恼不能干扰你的那种身心的轻安自在。你会对佛法僧三宝产生极大的信心与肯定,这些都是从正见来的。

我们难得办一次禅修,在禅修中经过我的指导,你回去就可以用。所以我们不是一定要来参加什么,但是知见的修正最重要。法的深浅很多,我们听了少少的一部分,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我常讲,我能与大家互相研究的只是基础的部分,我没有很高深的境界,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德行。但我认为主要的知见基础非常重要,我能贡献的也只有这些。所以你们不必说师父好象怎么样。师父很平凡,我还是一个凡夫,我学的也是正见,我也在学修的过程中,还没有成就。但我知道众生的苦,因为我苦过,我几十年为法投入很辛苦。众生很难体会,很不容易,尤其是居士,所以我愿意把剩余的生命跟这些居士们共享。我只能帮你们打个基础,无法让你们证阿罗汉成佛。但如果你们能珍惜,能把基础打好,上面要建几层楼就容易了,不会倒。这个是因,我只能在因上给大家打基础,很重要!即使我们办禅修,告诉你,那也不可能来禅修几天就能证果。我只是在指导你们用功的方式,回去以后你在生活中用得上,只是这样子。不要以为来这里用功几天就能开悟,当然不能否定它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真的是极微的。我因为学了导师的这些论著,看他的指导很感动。以前年轻时也很气盛骄傲自以为是,学了一些法就能辩能论,以为很伟大,到处碰不到敌手。但扪心自问不能受用安心,因为还有贪瞋痴烦恼,所以才发现自大没有用,自以为是也没有用,因为这都是要为自己负责的。所以学了导师的法无限的感动与感恩,因为学了很多,那个我慢我执就慢慢消失了。也能体谅到众生的苦,虽然自己还没有成就,但很愿意把经验介绍给大家,介绍这些基础的东西。大家不要轻视这个基础,因为没有基础不可能有大楼。我们把基础学好了就有机会,只要你精进不懈,哪一天都可以成就。即使这一生不成就,我们种了正见的因,至少不堕三恶道,未来际还是随时可能成就的。这些话都是很诚心诚意的,在这里不是谈谁高谁低,而是真正如何把握佛法的正见,将来每一个人都有成就的机会,那我们就非常幸福了。

更新于: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