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说念佛(六)
正定业与助业
这五种正行,包括了我们在此土愿求往生极乐世界的所有行法。这五种正行互相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是不是五种平等呢?五种都要做呢?如果是那样,有人心中仍然有所不安,比如说读诵正行,年纪大,眼睛花,不识字,那就没有读诵正行了,还能往生吗?又如观察正行,哎呀,我经典都不会读诵,极乐世界种种庄严也想像不到、思惟不来,那还能往生吗?又如礼拜正行,腿脚不便,重病卧床,不能拜佛,这样还能往生吗?又如赞叹供养正行,我这个人也不会唱赞,不知道怎么赞叹,这样还能往生吗?如果说五种都要做才能往生,那很多人心中一定还会不安。
善导大师在这里又把五种正行重新做了一番解释,归纳为两类,即正定业与助业。
我们看文,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一者是正定之业,其它是助业。五种正行中,别选第四称名作为正定之业,其余四种称为助业。
正定之业是什么意思呢?正定之业就是决定往生的行业,行此决定往生,没有丝毫不定。正定有二种含义,一个叫正选定,一个叫正决定。正选定是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的时候,选择确定称念我成佛时之名号,往生我的净土,是法藏菩萨选好了的;正决定是我们今天来念佛,随顺彼佛誓愿,决定往生。
助业是什么含义呢?或许有人要问,称念弥陀名号既然称为正定业,那干吗还需要助业?助是帮助的意思,好像正定业还不足,还要其它来帮助这样理解就错了,按照这样的理解,正定业就不叫正定业了。正定业就是说:你专门行念佛就够往生了,决定了。那为什么还要助业呢?助业是帮助你进入正定业。如果没有其余四种,像我们这样的人,很难进入正定业,所以,为了进入正定业而有四种助业。
读诵之义
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说第一读诵,通过读诵《阿弥陀经》、《观经》、《无量寿经》,我们知道净土三部经的宗旨是要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名号,往生极乐世界,这样就通过读诵助业进入念佛正定之业。如果不读诵净土三部经,你就不了解要专修念佛 (或者自己虽然不识字,听到法师来讲解,也算是有读诵正行)。毕竟经典的实义是要我们依教修行,并不是要我们每天把它读多少遍。你读百遍千遍,不了解经典的意义,不能依教奉行,那虽然有读诵的功德,但是不能得到这部经的利益。只有了解这部经的宗旨、方法,依教奉行,才能得到这部经的利益。《无量寿经》读很多遍,但是问你《无量寿经》讲什么呢?你不清楚,那损失就大了。
打一个比喻说,儿子在外地读书,离开父母很远,父母很挂念他,给他写了一封家书,千里寄家书。儿子读到家书当然很感动,上面是父母殷勤的嘱咐,孩子,你应该注意身体,天冷了要注意保暖,天晴了要把被子晒一晒儿子很孝顺,每天把信反复读,八遍到十遍,但是,他不知道父母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按父母的要求去做,这个儿子会不会读诵呢?不会呀。知道父母要他注意身体,天晴了就把被子拿出去晒晒,这才叫做看懂了。
释迦牟尼佛讲这部《无量寿经》,你每天读三遍五遍,然后不知道干什么,这样就不了解经义了。这部经是告诉你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你懂得这个经义,经文就可以放下来,来专念弥陀名号了。这就是通过读诵助业进入一向专称正定之业,通过这个台阶一搭,你就能够专修念佛了,不然,你还是糊糊涂涂。
所以古人讲:经典就好像药方,六字名号就好像是药丸,药方是告诉你药的成分、功能和服用方法,可是,如果你只拿到这个药方,研究得滚瓜烂熟,你不吃药丸,病能不能好呢?(不能。)对呀,大家去医院,从来没有人拿来医生的药方研究一番而不取药的,那样能治好病吗?不能。一定是依方取药,把药拿来,吃药。如果我们不懂药方子,人家把药拣好了(是对症下的药),我们吃下去,能不能治病?也一定能治。所以,大家即使不了解三部经,不能识得一个大字,如果你能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是净土三部经开给我们的阿伽陀药),你能老实念,一定往生极乐世界。
不要说哎呀,你只会念佛,不会诵经,那样不能往生;我念佛,还会诵经,这样才能往生,那是你不懂得念佛的尊贵,也不懂得念佛是正定业、诵经是助业。
如果为往生而读诵净土以外的经典,不仅不叫助业,还叫杂行。
观察之义
那么,怎样通过观察助业进入正定业呢?啊,极乐世界这样好、那样好,我愿意去往生怎么去往生?这样就来到念佛往生,通过观察助业进入正定业。
《般舟三昧经》记载:有一位跋陀诃菩萨,他先观想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观想成就了,定中见到阿弥陀佛,就问:要往生极乐世界,用什么方法最好?阿弥陀佛跟他讲:欲生我国,当称我名,莫有休息。想来到我的净土,你就称念我的名号,不要改变题目。你看,他就从观察助行进入正定业。他观想见到阿弥陀佛了,阿弥陀佛亲口告诉他,他怎么样?肯定就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不会观想,也不必观想,我们知道来专念弥陀名号,也是进入正定之业。
礼拜之义
我们礼拜阿弥陀佛,也能够进入正定之业。天天在那里礼拜,什么叫礼拜?礼拜就是归命,归命就是依靠。你天天拜佛,不依靠佛,那就不叫拜佛了。深深地拜下去,我某某是罪恶凡夫,我靠我自己不能解脱生死,我一定要靠您这一尊大慈大悲阿弥陀佛,您老人家一定要救度我往生极乐世界那么,阿弥陀佛怎样救度我们呢?他说念我名号就好,那我们就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在这里拜佛拜得再多,还不如赶紧称名念佛到极乐世界拜个够,不然的话,这辈子没有去往生,下辈子就没得拜了,所以,由礼拜助行进入称名正定业。
赞叹供养之义
赞叹供养也一样,这样赞叹、那样赞叹,你如果觉得绝对能往生,才是如实赞叹,不然就不叫做真实赞叹,知道:但称佛的名号,佛不嫌弃,烦恼再重,罪业再深,无有障碍,像我这样的人也可以往生那样高妙的净土,这样卑贱的凡夫,也可以和那样高贵的菩萨在一起,太好了!这尊佛太慈悲了!这叫赞叹,用语言已经无法表达了,只是一句接一句地念南无阿弥陀佛,进入正定之业。
称名无有不足
你只要专称弥陀名号,五种正行无有不足。
当然,如果你不知道念佛必生的道理,必须要了解,那要读诵净土三部经,听在这方面修学依经教、有传承、有心得的法师的讲解。
誓愿所选取
关于称念弥陀名号是正定之业,乍听起来,任何人都有些怀疑,因为称念南无阿弥陀佛非常简单,任谁都会口称,这样简单的修行,怎么能够成为决定往生之业呢?所以,必须加以解释,若不解释,人们难以理解,难以理解就不能实行,下面的部分就是解释: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后面五个字就是解释为什么称名称为正定之业,是因为顺彼佛愿故,是随顺了彼阿弥陀佛因地誓愿的缘故。
阿弥陀佛因地为法藏比丘之时,超发四十八大愿,其中第十八大愿乃是念佛往生愿,愿文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因地誓愿选择称名一行作为十方众生往生的因行。我们现在来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就顺了他的誓愿,当然决定往生。相反,不顺彼佛誓愿,当然不能往生,道理在这里。这么简单容易,是因为阿弥陀佛誓愿所选取的缘故。
因地誓愿与果上度生
菩萨在因地发誓愿,然后到果上成正觉、度众生,因愿和果地的正觉、度众生是什么样的一层关系呢?当知,成佛之后度众生的方法、效果完全取决于成佛之前所发的誓愿,和誓愿完全吻合,没有差别。法藏菩萨因地发愿说称我名号来往生,那果地就光明摄受称念名号之人往生净土。
《往生论注》所引用的一段经文很能说明因地誓愿和果上度生的关系的:菩萨度众生,就好像农民灌溉田地,而田地有高有低,首先他要察看地形,选一个高的地方、有水的地方,做一条水库大坝,把水储存在水库里,然后根据地形挖很多沟渠,让每一块田地当中的禾苗都能得到滋润。水装满之后,到了灌溉季节,这位农民就很省心了,就不用一担水一担水地挑了,他把闸门一拉,水就顺著渠道自然地流到每一块田地当中,是很自然的,不需要费心费劲的。
菩萨度众生也一样,在因地的时候,他观察众生的根机,为了让根机高低不等的十方众生普尝功德法水,法藏菩萨就修行成就了六字名号,储存起来,然后通过十方诸佛宣扬他的名号,让一切众生听闻,就好像水库的水通过沟渠通到每一块田地一样,用十方诸佛的沟渠,通到每一位众生的心田当中。果上成佛之后,功德已经圆满,只要拉开闸门,水自然就会流布任何地方。除非我们众生的心田不向弥陀开放,自己也设一个小闸门。如果你把小闸门打开,水是不是自然就淌进来了?所以,佛度众生是很容易的,我们只要心向弥陀开放,任凭弥陀救度,称念弥陀名号,自然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想一想,水会不会离开沟渠淌到外面来?不可能的,它一定会沿著沟渠的方向运动。阿弥陀佛成佛救度众生,四十八愿就是沟渠,不可能离开四十八愿去度众生的,他一定要实践当初的誓愿。所以,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是很容易获得救度的,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不要著急说:我这么大的罪业,怎么救度我?早就看好你的根机了,你在什么位置、水怎么放,已经看好了,所以,很简单容易地救度你,这就是因地的誓愿成为果上的正觉而来度众生,所以,经中讲自然之所牵,是自自然然的,不加勉强造作的。佛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议,千万人念佛,千万人往生,临终念佛的,临终往生,平生念佛的,平生就决定往生,善人念佛亦往生,造罪之人念佛也往生,无有遗漏。
怎样念佛
那么,专称佛名是怎样的念佛呢?我们来看:
一心专念,一心就是无有二心,就是没有怀疑的心(你心中怀疑,就有二心了,这个我们对自己应该是很了解的,如果起了疑心了,就是有二心了)。同时,一心还表示没有两个对象,只有一个对象,只信靠阿弥陀佛一佛,仰靠这尊佛的誓愿和名号,这叫一心,如果觉得单称阿弥陀佛一佛不足以让我们往生,还必须靠其他的佛菩萨或经咒,这样就叫做二心、三心、四五六七八心了,太多了。所以说一心专念,专是不杂,念就是念弥陀名号。怎样念呢?
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不管是走路,是乘车,是居家,是旅行,是坐著,是躺著,都可以念佛,四大威仪毫无限碍,这是说明念佛非常容易,在任何场合、任何地点、任何因缘、任何心情下都可以念。
如果念佛一定要心如何的清净,那可能就要选择打坐的姿势了,可是并不讲究啊,走路也可以念──走路就是散心;有人说晚上睡觉不能念,睡觉也能念!也应该念,睡觉前不出声念比较好,出声念伤气。睡觉时衣服穿得比较少,显得不太恭敬,这是做人的人情,并不是阿弥陀佛怪罪你。比如说,我们躺下休息,如果来了一位朋友,那一定会坐起来,把衣服穿得整整齐齐,对不对?这是做人应有的礼貌。我们念佛也是这样,并不是说如果衣服穿得不整齐,佛就会责怪我们,何况人命无常不定,也不可能等到衣服穿得好好的、板板正正的然后再死掉,如果人已经病了,身上没什么衣服穿,躺在床上不能起来,又不能打坐,又不能拜佛,那不许念的话,只有掉地狱了,所以,这个时候也可以念。在我们身体健康的时候,知道恭敬就好了。
明天出车祸
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不管时间长还是时间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只要念佛,一定往生。时节久,比如说我们今天听到净土法门,二十年才往生,那就比较长了;今天听到这个法门,今天开始念佛,明天就出车祸了,你们会觉得太倒楣了!── 太恭喜你了!遇到这个法门,一天就往生了,你福报太大了!我们各位没那么大福报,所以还要挨五年、八年、十八年,不问时节久近,念一天也往生,念十句也往生,十句念不到,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多好啊,多快乐,多自在呀!这叫不问时节久近。
其依据在哪里呢?依据的经典就是《阿弥陀经》所讲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后面是省略号,你看,就是不问时节久近,若七日一心不乱也往生,若一日一心不乱也往生。
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就是一心专念,不杂乱,不***,不怀疑,一心一意,不改变题目,就相信念佛一定往生,阿弥陀佛讲话不会骗我,发的愿不会虚假,这叫一心不乱。
念念不舍
念念不舍,前面说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一心专念,归到哪个地方?归在念念不舍。念念不舍的含义就是:有念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前一念、后一念,上一念、下一念,一念接一念,不舍弃阿弥陀佛而念别的佛菩萨名号或经咒作为帮助,是单靠这句名号去往生,这叫念念不舍,不改变题目,不改换法门。
就好像我们坐船一样,我们从烟台港到大连港,我们一脚跨上去,第二脚不要跨下来,每一念每一念都要在船上,不要舍开这条船,你半路上舍了这条船,就危险了。
我们一心靠倒阿弥陀佛之后,从我们心中,每一念每一念都信靠这尊佛,仰赖这尊佛,表现在外表行为当中,当然就是念这尊佛的名号。
有人讲了,我晚上睡著了,念不出来呀,睡觉睡著了固然念不出来,你的心不改变就可以了,如果你一睡的时候说哎,我不念佛了,我去念别的,那就是心改变了。你心未改变,作为凡夫,没有办法,还要睡觉,当然醒来念佛就可以了;若做事忙,分心,不能念佛,那你做事不忙、不分心的时候来念佛就可以了,这也叫做念念不舍。
所以,净土法门是很简单的。
总之,口称名号,有空就念,想到就念,养成念佛的习惯为原则,决定往生。
乃至十念
这是解释《无量寿经》所讲的乃至十念。乃至十念不可以随便解释。有人解释说就念十句,可是经文讲乃至十念啊,不光讲十念,还有乃至,乃至是什么意思呢?乃至多,乃至少,所以讲不问时节久近,乃至工夫浅,乃至工夫深。你念佛念的时间长,可能工夫深一点;念佛时间短,当然工夫浅一点,这叫乃至,乃至行路,乃至打坐,乃至旅游,乃至居家,乃至一切场所,大街上、佛堂里都可以念,这叫乃至十念,这个和《阿弥陀经》讲的若一日、若七日是一样的意思,所以善导大师做这样的解释。
一心专念就是《无量寿经》里讲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至心信乐就是不怀疑,也就是这里讲的一心专念。
杂行
除此正助二行以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除了这五种正行──正定业和助业之外,其余的一切修行都叫做杂行。
各位,我们大家明白了吗?仔细想一想,你每天是正行多少,杂行多少?
学法要有规矩,学净土宗就要按照净土宗的规矩,不能用自己的脑子想一套,东抓西抓,七抓八抓,觉得抓得越多越好 ── 不是那回事,它是有规矩的,因为那些行不是纯粹通往极乐世界的,杂就是杂乱、复杂,因中就杂,这个也修,那个也修,结果也杂,或者通声闻乘、人天乘,或者通别的他方净土,不是直接引导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故而称为杂。
这个杂,是以往生极乐世界为目标,修那些就为杂。刚才也讲了,如果你专门修学地藏法门,读《地藏经》就不杂了;可是你学净土法门,为往生极乐世界而读《地藏经》,那就称为杂了。你如果修禅宗、求开悟,读《金刚经》、《楞严经》就不杂了,那是你的正依经典,如果为往生极乐世界,就称为杂了。我们现在学净土宗,就依净土宗的经典为正。
杂行太多了,善导大师就不一一举出来了,一句话概括:除了这五种之外,通通叫做杂行,我们平常喜欢讲的密行、念咒、参禅打坐、朝山、拜忏等等,这些都是善法,自余诸善,不过,称为杂行。
印光大师为什么强调“十念记数”?这种“十念记数法”就是针对意根来施设的。给意根派个任务,让它记数。在念一句名号的时候,心里记一,念一句名号,心里记二,你一边听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印光大师是位非常厉害的高僧大德,我们平时学习佛法的时候是可以多多的看一看印光大师的佛法讲解,这样我们是可以避免少走一些弯路,而且这对我们今后的修行是有很多的好处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8
原文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若以持名为径,学律为纡,既违顾命诚言①,宁成念佛三昧?多缠障垢,净土岂生?夫如海无涯,岂不广大?保任解脱,岂不简易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44、念佛度冤李家村有位农妇,每天早晚两次往田间送饭,总看见有个年轻的女子忽左忽右地跟随着她。问和她一路送饭的农妇们,大家都说没看见。这位农妇为此心生恐惧,整天提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3
念佛能够让我们在浮躁和喧嚣中得到平静,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和专注,也能够为我们排除心中的杂念和忧愁,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明和安定,而且通过念佛还可以帮助我们远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2
民国时代有一位青楼女子,刚一过了十五岁,她忽然觉悟要洁身自爱,皈依佛法,专心净土法门。所以,她就摒弃铅华,在上海虹口,租了一间房子,奉养母亲。自己则诚心念佛,朝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2-12
六、念佛结期应求证诸上善人慈悲:道源再讲几句话打打闲岔,古德云:「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光阴快得很,转眼之际,念佛七已经过了六天,真是无常迅速啊!生死事大这道理,只有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0
四、念佛与忏悔业障诸上善人慈悲!道源再讲几句话,打打闲岔:昨天讲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第三大愿「广修供养」,今天接着讲第四大愿「忏悔业障」。诸位留心听着!下面分三段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0
四、念佛决定愿往生诸上善人:光阴真是快得很呀!我们的念佛七已经打了四天,在这定期七天之中,已经过去一大半!诸位的功夫,究竟用得如何?是需要各人自己反省一下的。若是上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0
念佛能够让我们在遭遇任何困境和挫折时得到快速的克服并冷静的思考,也能够为我们排除心中的杂念,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净和安定,而且通过念佛还可以帮助我们远离一切邪魔外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0
修净土法门,必须切实用功,应该死心念佛。古人所谓“打得妄想死,救得法身活。”要把念人情恩爱名利是非的心,转换过来念佛。比如作贼的人,只有把贼心死下去,才能一心作正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9
善导大师有一段文字,是净土梦修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若是有菩萨善于修持,此方法十分方便:一般在晚上临睡觉前合掌念念佛,感觉到身体疲惫不支了,就合掌吉祥卧,念一念那几句话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8
韩国虔诚猫咪 每天吃斋念佛(图) 韩国虔诚猫咪 每天吃斋念佛(图) 韩国广尚北道尚州市龙兴寺内,有一只相当虔诚的猫咪,它几乎每天都会坐在佛堂前拜佛,并眼神专注地看着佛像,有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2-04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智随法师开示原文:从《灵峰宗论》看蕅益大师对行持的标准,与善导大师的思想也有相通的地方。下面是三段相关的法语。第一段:“无论千百十,下至一声,但终身不替,便决定横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每天念佛的好处是非常多的,我们平时修行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恭敬。我们若是每天时间足够的话,就是每天都念诵六七个小时的佛法,这样我们每天念诵是有大功德的。下面我们就来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03
念佛法门 不可思议蕅益大师示王心葵法华一经,殷勤称叹方便;须知有世间方便:布施、爱语,孝、悌、忠、信等,是也。有出世间方便:苦、空、无常、无我、不净、数息、因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2
蕅益祖师五十六岁,这一年卧病灵峰,整个夏天,大病发作两次。发病当头,即使是酷暑三伏天,身子冷到要裹上几条棉被。分分秒秒的痛烈,跟在地狱里上刀山一般。平常人一夜到天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鬼见念佛人,是什么样子?鬼见念佛人有三个反应:一敬,二怕,三退让。 第一,很恭敬。一看念佛人,合掌,马上像卫兵一样,站着,看你过去,合掌恭敬。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
为人处世时间:2025-01-31
睡眠占我们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如果我们能在睡眠中也修行那么我们的修行时间将大大增加并且我们真正做到了不间断念佛往生大事可成如何睡觉?睡觉前跪于床尾,三叩首,和掌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1-25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佛说阿弥陀经》提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佛。”这一位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佛之中的最第一,所以才说:“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1
居士:法师,您讲《净土资粮》时,总是提到“六字洪名”,好像印光大师也提到最好“六字洪名”。我想知道净土宗祖师和您是怎么念的?我每天早晚课百余声六字,其他时间都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问:冤亲债主与土地十方有什么区别?念多少声(六字)弥陀佛号,再可以念四个字弥陀佛号?大安法师答:现在很多人害怕冤亲债主。实际上你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就不要怕冤亲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大安法师 这两者并无冲突,印祖在这里这个开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往生只要信愿真切感通佛力,一定能够往生。你如果总是怀疑,哎呀怕我功夫不够啊,我功夫没有成片啊,我没有得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总是会选择很多法门,在七觉分里面,择法觉支是摆在第一。所以我们读很多经典,接触了很多法师,跟我们讲了种种的法,搞得我们眼花缭乱啊。我修这个念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对于这样的法门,凡夫根本不要来思惟,你怎么思惟呀?阿弥陀佛的大愿经过五劫思惟,你怎么去思惟?所以,我们就老老实实念「南无阿弥陀佛」,真为生死考虑,你就念 「南无阿弥陀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5
阿弥陀佛对我们是一心一意,而我们对阿弥陀佛是三心二意,这像话吗?这说明感情不深啊,这就是疏。真的跟阿弥陀佛全心全意,必然会走到哪里都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是自然而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5
我们的往生,在弥陀的誓愿里面已经包含了。往生这件事情,不是你我考虑的,你考虑不算数,我考虑也不算数,是阿弥陀佛作为法藏菩萨的时候,祂考虑的,祂说:「如果不能让你往生,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5
现在正是冬季,我想起在东北冬天转入春天时候的场景,东北的冬天非常冷,我在吉林待过。冰结得多厚呢?有一米以上。冰面上跑坦克是毫无问题的,走人就更不用说了。到了冬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4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用难行道来解释,那是不合理的。往生极乐世界,善导大师的解释,都以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为标准。传承不同,解释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同。我们之所以学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4
所以,「决定往生,不可有疑。莫厌妄念多,应叹信心浅。故以深信心,常称弥陀名」(我们刚好倒过来了)。大师了解我们心,他说:你不要讨厌你的妄念多,你讨厌也没有办法,它从生下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4
极乐世界都是不退转甚至是“一生补处”的大菩萨,这样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的地方,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总要相同差不多的人才可以相聚一处。那么,要到达这样的地方,不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4
不要管它,并不是我们把它扼杀掉。比如说我们在一条大路上行走,路边有很多花,也有很多草,甚至于这草会往路中间长,会覆住我们的脚背,但是,我们的目的是要走路对不对?我们不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4
八十七、恽铁樵耳聋闻念佛沪上名医恽铁樵君(寓梅白格路金椿里廿号),患耳聋十余年,前因信仰地藏菩萨,忽闻念佛之声。聂云台君(前上海总商会会长)笔记其事喜洋,原文如下(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4
第五章 众生缘深 唯有弥陀我们这样学下来,只要各位来听,保证跟阿弥陀佛的关系越来越亲近,感情越来越浓厚,肯定喜欢念佛!请往下看:若论缘份,则十方诸佛、诸菩萨中,唯有阿弥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3
大师勉励:希望我們大家做一個可以給人接受的人。不必对方欢迎,也不求对方尊重,只要对方接受,是不是很容易呢?其实不容易。要让人家接受我们,需要给人好处,站在对方立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3
人生的凶相如果你不念佛,恶鬼恶神(我们生生世世和众生结的恶缘),他就找机会来报复你,你稍不留神,得了一种恶病,到医院怎么看也看不好,原来是恶鬼恶神来找你麻烦,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3
信仰不需要证明,也不能被证明。需要证明(他物外证)的信不是真信。人能证明的,不能给人信。佛是自证自明的,信也是自证自明的。如光自明,黑暗不能为光作证明。颠倒迷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3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盘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3
蚂蚁书生喻:潜通佛智 暗合道妙「师父,你越讲,我心里就越糊涂了,怎么能够潜通佛智」?好!下面讲一个故事:说是一个书生到京城里赶考,半路上下了一场大雨,下大雨的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2
【正讲】第十三条「唯叹念佛」之文第十三条文:不赞杂善,唯叹念佛行者之文。这段文也是出自《观无量寿经》,标题的意思是说:释迦牟尼佛虽然在《观无量寿经》当中说到念佛往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2
唯说念佛(十五)极其容易谤佛谤法关于这个诽谤,我最早听到有一位法师讲的录音带里边说:我们众生最容易造下来的就是谤法之罪。我当时听了,心里猛地一震,因为每个人都认为我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2
存折喻:现在念的这句名号里边就有往生我们平时信受称名,信心如手,执持名号,名号里面的往生功德我们就拿到了,现在就得到了,所以叫「平生业成」。每一念每一念的念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2
登月飞船喻:六字名号做成愿生心但是现在我们为什么愿意求生极乐世界呢?因为我们有「南无阿弥陀佛」可以念。如果没有六字名号给你念,让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敢去吗?你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1
坐船过海喻:是佛力,非自力「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道理很简单、很明白,我们只要肯上船,你就可以到彼岸;你能到彼岸,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1
1940年,我们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师打佛七开示:念佛,应该觉照。我们念佛的人应该有觉照。照的意思就像大家念《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8
正行就是执持名号,六字洪名功德很大,以佛名消除妄想,以佛名净化自己,我念佛,我想成佛,必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下是两种念佛的方法:(一)口念、心观、耳朵听三结合《观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没有像阿弥陀佛这样做呢?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共业所现的,所以这个业非常复杂,有佛菩萨的净业,有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念佛时身体感应发热是因为念佛就是念无量光,光就代表阳气,是善中之善。阳气足的人身体比较健康。我们平时念诵佛法的时候是有特别多的感应的,我们平时持诵修行的时候一定
学佛感应时间:202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