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净宗法师:唯说念佛(十五)

汉传人物 2025-01-12

唯说念佛(十五)

极其容易谤佛谤法

关于这个诽谤,我最早听到有一位法师讲的录音带里边说:我们众生最容易造下来的就是谤法之罪。我当时听了,心里猛地一震,因为每个人都认为我是虔诚的佛弟子,我总是不会诽谤佛法的。你们在座各位,如果说你们诽谤佛法,你们会觉得很冤枉,肯定跟我当初的心情一样。当然,这位法师就解释了:因为我们众生知见不正确,没有开悟,堕在凡夫无明当中,分明是自己的知见,却以为是佛法的知见,这样极其容易造下谤佛谤法之罪。

是不是这样的道理呢?显然是这样的。所以,经典里说:切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证得阿罗汉,方可信汝意。说凡夫的思想意识,你不能自己相信自己,切莫相信,汝意不可信,为什么?你还堕在凡夫当中,眼睛一片漆黑,心中一片黑暗。你证到阿罗汉了,才可以相信一些。若论大乘佛法,阿罗汉还有所不足。所以说,凡夫众生极容易造下谤佛谤法之罪。我当时听到之后,心里边有很大的震动,感觉佛法非常的不容易,不能够随便开口讲,一定要依据经典,依据祖师的教导。

甚至有的人依据经典还讲错,为什么?依文解义,三世佛怨。经典拿来,你认识字,就可以随便解释吗?你说:看上去文字是这样说的。比如说这里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有人就解释了,念佛不行啊,还要修很多善根啊那你这个解释就谤佛谤法了。阿弥陀佛本愿说专称名号,决定往生;《观经》里边这些造罪凡夫,无有善根,念佛决定往生;《无量寿经》里边法灭众生,专称名号,决定往生,你说专称名号不能往生,还要加上别的才能往生,你不是谤佛谤法吗?你那个是依文解义。应该依据祖师的解释,祖师已经证悟到佛法了,特别是善导大师,是弥陀示现,解释净土门千稳万当,决定没有任何闪失。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够对经义作准确的把握。

大家以后一定要谦虚,别的宗派,你也不要随便发言。密宗啊,禅宗啊但是,依据经典,知道难以修行,人家修,我不懂,我不要装行家,你开悟了没有?认定哪个开悟了。他自己讲他开悟了,你也说他开悟了──不要随便讲,讲了就容易误导众生。

讲别的法门,我不知道,我就会念佛,我知道念佛一定往生,这个敢讲,到哪里都敢讲,任何人来说,我都不担心,因为经典是这样说的,善导大师是这样讲的。其它法门,就不敢讲。所以,沉默是最好的保护办法。本来人家不对,你给他随便印证说对的,噢,那就引导错了;本来人家说他对的,你听到说不对,你也不知道──又诽谤了。所以大家一定要谨慎。

在净土门当中,我们修学佛法,一定要有经典依据,一定要有祖师传承。包括我们昨天到今天所讲的任何一句话,任何一种观点,都不是我个人的意见,一定是净土经典所讲、净土祖师所讲。如果光是我们自己所想,我也跟你们想的一样:光念佛,如果没有戒定慧怎么能往生?光念佛,如果不达到功夫成片怎么能往生?光念佛,如果不读大乘经典怎么能往生?我们心中通通有这么多的疑问。但是,学佛,毕竟是要拿佛的知见来纠正自己,不能依自己的想像。所以,依据经典,就要毫不客气地放下自己的观点。专称弥陀名号,无论任何人,决定往生!这个不是鼓励你去造罪,这个昨天已经讲得再清楚不过了。就像医生讲:你某某人,现在得的是癌症初期,我这药癌症晚期快死了都能治得好。不是鼓励你去得癌症,癌细胞扩散、到死了才吃这个药,是现在就来吃药。听到说念佛就能往生,恶人也能往生,那我就故意去造恶、不念佛,那等于是癌细胞扩散。大家不要有这样的误解。

这里说五浊增时多疑谤,因为没有善知识引导,凡夫的心总是怀疑、诽谤;道俗相嫌不用闻,道是指出家人,俗是指在家人,他们都嫌弃这个法门,都不想听,哪里有这么简单呢?我看他不对!不去好好听,又不依据经典,这个实在值得悲哀啊。在不少地方都有这种现象,不依佛讲的,只依人想的。如果问你这个观点是从哪里来的?我想就是这样子的,还有,法师也是这样讲的。学净土法门,不管何人所讲,都要以经典为依据,以三部经为依据,他这样讲是不是依三部经?三部经里边讲到似乎和念佛功夫有关系的,讲到一心不乱,所以,也有人说:哎,你看,不是一心不乱吗?但是,下午已经解释了,这一心不乱是指专心念佛不杂乱,善导和尚解释为专复专、一心专念、一向专念,净土三部经的宗旨完全一致。如果一定要解释为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那释迦牟尼佛讲法就法不对机了,他为五浊恶世的恶人说这么难的教法,哪一个人能得度啊?那也不叫难信之法了,你得到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成了阿罗汉、成了菩萨了,能往生净土,这有什么难信的?为五浊恶世众生说此难信之法、极难信法,就是凡夫做不到所谓的事一心、理一心,而历代祖师也没有说一定要这样才能往生,都说专念弥陀名号决定往生。

见有修行起嗔毒,方便破坏竟生怨,这更让我们悲叹了。他自己不修行,自己也不去听,也不去了解,他看见人家专修念佛,他内心怎么样?起了嗔恨心。我们很多人以为这是慈悲心,其实是一种嗔恨心,有人以为自己是在护法,其实是一种嗔毒,有人以为自己是在发菩提心,其实是在造罪,啊,哪有这样子的?叫起嗔毒,你就教人家专修念佛,难道不要行善了吗?你是听他告诉你不要行善吗?教人专修念佛,是说善人、恶人、出家、在家都要念佛,恶人念佛都能往生,何况你善人念佛就更能往生了嘛,这叫举恶摄善,举一个最下等的、最恶的人来显示所有善人、有修行的人更能往生,是这样的一层含义。所以,往往净土门是选择一个没有修行的、最差的人做为典型的案例,来说明所有人念佛一定往生,并不是说是鼓励你少念佛、鼓励你散乱心、鼓励你不要行善,没有这个意思。如果你这样讲,释迦牟尼佛讲《观经》就不要讲了,《观经》里讲五逆十恶都能往生,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这样讲?听起来都让我害怕,这不是教人家造罪吗?所以,不了解佛法,见人家这样修行,他内心起了嗔恨心;起了嗔恨心,外表的行为怎么样?方便破坏竞生怨,用种种的方法来破坏念佛,你要说专念弥陀名号,决定往生,他说没有那么容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总而言之,在这方面退却你的道心,退却你的菩提心。我们念佛的人,一定要把住,不要上当。方便破坏,他或者用语言,或者写文章,或者是串连,然后来关心你──按他的本心也确实来关心你,他不了解佛法。就像我们要出家,都来讲:你不要出家!好像很关心你,其实是关心你吗?他按照世俗人的观点来关心你,以佛法来讲,不能阻碍人家出家;那么,你专修念佛,他也在旁边说:哎!你这样把握不大,这样怎么能往生?你跟我一道出去拜忏、诵经,这样才能有把握。他是在关心你吗?其实在害你,他也不知道,自己把自己害了,然后也害你了,叫自害害他。方便破坏竞生怨为佛法增加怨恨。

如此生盲阐提辈,像这样的人,他生下来就是瞎眼睛,不了解佛法,叫无眼人、无耳人,他虽然读经,没有佛法之眼;虽然闻法,没有闻法的耳朵,听到等于没听到,看见等于没看见。我们从昨天到今天,一道来这里学习,大家每个人听闻的,可以讲效果各有不同。如果有闻法耳朵的人,不在多,一句两句就解决问题了;没有闻法耳朵的,听了十天八天心里还在咕叨:师父坐在上面,我讲也讲不过他,不好跟他说。然后遇见有别的意见人来讲,对啊,当初那个师父来讲,我就认为他讲的不对!可是师父没有讲自己的话啊,都是讲经典哪。所以各位,一定要有闻法的耳朵。如此生盲阐提辈,阐提是断诸善根之人;毁灭顿教永沉沦,他来诽谤佛法,来破坏念佛,来妨碍专修,叫毁灭顿教,什么是顿教?念佛法门是顿教,罪恶生死凡夫不需要历劫修证,即使没有断烦恼,今生决定可以解脱生死,这难道不叫顿教吗?顿是顿速,非常快速。你看《观经》当中,五逆十恶的罪人到临命终时,一声、十声念佛,当下往生极乐世界。有什么法门比这个更快、更超越?所以,这叫顿教,这样的顿教能普遍救度十方一切众生。你把众生的眼睛给迷盖了,你把众生的光明给遮挡了,罪过无量无边哪!所以叫永沉沦,永远地沉没在三恶道当中,你这个罪业比五逆的罪业还要重,因为是谤法,谤法当中是谤念佛的顿教,那就更加的罪过无边。

超过大地微尘劫,未可得离三涂身,把整个大地磨成细粉,磨成微尘,一个微尘代表一个大劫,这样地数尽了,你还堕在地狱里边,没有出来,所以说未可得离三涂身。作为我们众生,无量劫来,没有开法眼,没有得到善知识的教诲,难免也犯有这样的错误;所以底下说大众同心皆忏悔,这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如果有(那种情况),今天在这里一道忏悔;所有破法罪因缘,不管是破坏念佛法门、破坏圣道法门、破坏出世善法、破坏世间善法,所有破法的罪恶,这样的事,若因若缘,我们都来忏悔。从今以后,专修念佛,老实念佛,一旦往生极乐世界,你成了佛菩萨,自然就安全了,就不会造下这样的罪业了。所以来念佛。

专修念佛的来源

《阿弥陀经》这三文,是告诉我们《阿弥陀经》的宗旨:专修念佛。第九条文说明专念弥陀名号决定往生;第十条文,十方诸佛赞叹念佛之人,而不赞叹行少善根之人;第十一条文,释迦牟尼佛以名号付嘱舍利弗,而不以少善根付嘱,在《阿弥陀经》里明确地说:念佛之外是少善根,不能往生。那么,《阿弥陀经》的宗旨就非常明朗了,所以说:《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那么,《无量寿经》呢,第六文是说弥陀的本愿,阿弥陀佛虽然广发四十八愿,但是,第十八愿是根本,理由上午说得再清楚不过了,所以,这一条愿就是宗旨,虽然讲到三辈里边有舍家弃欲、行作沙门,还有奉持斋戒等等,但是,到咐嘱弥勒的时候说:念佛一念得大利,具足无上功德。那么,其它的修行就是小利、有上功德,跟念佛相比,利益就小、就少,功德就有上,念佛是无上,所以,也可以知道:释迦牟尼佛的本心是在讲念佛,《无量寿经》的宗旨就是如此。《无量寿经》有上下两卷,上卷讲法藏菩萨发愿修行成佛,下卷讲十方众生称念名号往生,乘佛愿力。两卷结合在一起,就是四十八愿的内容,所以,四十八愿是核心;四十八愿里边,第十八愿是核心,第十八愿所讲的内容,就是专念弥陀名号。第十八愿没有讲到任何其它修行方法,只讲了一点:十方众生,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这就是专修念佛的来源,不讲其它的修行方法。

第十二条 唯照念佛之文

下面是讲《观无量寿经》。

第十二文:弥陀光明不照余行者,唯照念佛行者之文。

阿弥陀佛的光明不照摄念佛之外修其它修行的人,只照念佛的人。我们愿生极乐世界,是在弥陀的光明照耀摄取当中好呢,还是在弥陀光明照耀摄取之外有把握呢?弥陀光明唯照念佛,念佛一片光明;你非要去杂行杂修,杂行杂修弥陀佛光不照,自心一片黑暗,那你有把握吗?没有把握。经文是这样说的:

《观无量寿经》云:

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

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

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

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无量寿佛是报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又有八万四千大光明,这有多少光明?回去算一算,几百上千亿了,八万四千乘八万四千再乘八万四千,这么多光明, 遍照十方世界,这么多光明的目的是什么?是要摄取念佛之人。你看,阿弥陀佛白毫里面放一道光摄取你就够了,何况这么多光来摄取你,还不够吗?千稳万当!

光明遍照的作用,使得我们了解了佛法,我们听闻到名号,我们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就成为念佛众生;念佛众生,当下就给予你摄取不舍的利益。摄取不舍,就是上面讲的:若行、若住、若坐、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离开你,不放弃你,不弃舍,保护你,忆念你,摄取你。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也是个真实的感应:有一个念佛人,文化也不高,他读经,摄取不舍四个字读不懂,他就在佛前礼拜了,说: 阿弥陀佛,你告诉我,这摄取不舍是啥意思?念佛众生我知道了,我就是;如果摄取不舍四个字搞不清的话,我还不知道有什么利益呢。他就拜佛,七天为限,天天虔诚地拜佛,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礼拜,念佛,第七天晚上,他就做了一个梦,梦非常殊胜,梦见谁呢?梦见阿弥陀佛,非常高大,金色之身,哇!没见过这么大的佛。世间的人,两米就不得了了。这么高的佛,他吓得一愣。金色的佛,用手来抓住他的手,一下抓住了。他有点害怕,就要挣脱。佛就开金口讲话了: 某某,这就是摄取不舍。他当时就非常感动,懂得了:摄取不舍就是抓住要逃跑的人,不让你逃跑。你想跑,他都不愿让你跑。

就像刚才讲的大富长者,那个穷子要跑,他的父亲就要摄取不舍,不让他跑,用种种方法把他引导回来。阿弥陀佛也一样,用种种方法让我们来念佛往生,你要专念弥陀名号,你想不往生都不可能。为什么?你的小胳膊被阿弥陀佛抓住了,那就把你 摄取不舍了,引导到极乐世界。

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里边用四句话来解释,善导大师讲的话都很简单:

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

前面两句好理解,我们看后面两句。说弥陀的光明照耀十方,为什么只有念佛的人(唯是只有 ),为什么只有称念弥陀名号的人才蒙受弥陀光明的摄取?那么,如果不是称念弥陀名号的人呢,那就不蒙受弥陀光明的摄取,是不是?(是。不是。 )我再问一遍,这里说唯有念佛蒙光摄,因为经文讲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那么,念佛之人蒙受弥陀的光明摄取,是不是?对。那不念佛的人,蒙受不蒙受弥陀光明摄取呢?(蒙受。不蒙受。)大家的回答不算,经文为准。经文说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说的很清楚啊,是念佛的人才摄取不舍啊。就好像坐船过海一样,你坐船的人,我才能摄取不舍;你不坐船,那船长怎么摄取不舍呢?你从烟台到大连,坐船的人,船长会照顾你,一定会把你运到大连;你不坐船,船长怎么把你运到大连去呢?不是他不摄取你,是你不坐船。

所以,善导大师这里说:唯有念佛蒙光摄。唯是只有,这就是为什么要专修念佛了。善导大师讲:佛光普照,唯摄念佛之人,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佛光普照,但专门摄取念佛人,其他所有杂业的行者,佛光不摄取。道理在哪里呢? 当知本愿最为强,因为念佛之人,顺了阿弥陀佛当初的誓愿,顺了他的本愿。他的本愿说:念佛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们念了名号,如果不能往生,佛则不成佛了──那怎么可能呢?他既然成佛了,满足他当初的本愿,哎,你念我的名号,我千万不能让你不来往生,如果你不来往生,我就不能成佛了! 那还行吗?所以,他放出八万四千光明,对你摄取不舍,使得你必然往生!

本愿是强缘,称念弥陀名号,顺佛本愿;杂行杂修,不顺佛本愿,不蒙受弥陀光明的摄取。如果用事例来比喻,就是刚才坐船的比喻。

比如说有一座小岛,这座小岛已经快淹没了,火山爆发了,海浪起来了,人家开著船来搭救。船长就喊了:大家赶快上船哪!只有上船这一条道路能够逃生!我来救你啊! 那你不上船,还怪人家船长:我不上船,你能救我才好呢。就等于说怪阿弥陀佛:我不念佛,你能让我往生才好呢。道理不符合啊。你不愿意念佛,就不能怪阿弥陀佛不慈悲了。这个船,任何人都可以上,你不上船,你怪船长不摄取你,那就是你无理取闹了。所以说,只有上船才可以得救,我们只有称念六字名号、上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大愿船,才可以平安往生极乐净土。我们自己在那里砍两棵树,做一个小木筏子,那是不可靠的,那代表我们的杂行杂修,我们这样修、那样修,修的那一点点的小功德,怎么能跟六字名号功德相比呢?所以那个就放下,要舍得,专门来称念六字名号。你修其它的法门,一定要达到不生不灭,能证悟无生,能够得到无漏功德,才叫真实功德。不然,都是虚假功德、不实功德,都是人天果报,还是六道轮转。所以,不要把我们的小善看重、把佛的大善大功德的名号看轻。应该归依佛。

善导大师还有二句话是这样说的:不为余缘光普照,唯觅念佛往生人。阿弥陀佛的光明照耀十方世界,不为其他的目的,只有一个目的,专门寻找那个念佛的人,找到即让他往生极乐世界。 觅就是寻找、仔仔细细地寻找,唯觅念佛往生人,佛光就找,找哪个是念佛的,一旦你念佛,就立即找到你了,找到就加以保护,日夜跟踪不舍地保护,平生摄取不舍,命终接引往生。就好像刚才讲的大富长者,父亲虽然爱护穷子,穷子自己不认父亲,那仍然不能叫父子相忆啊。只有父子相认、父子相忆,才是一家人。

更新于: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