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证篇
凡静坐,不拘全跏半跏,随便而坐,平直其身,纵任其体,散诞四肢,布置骨解,当令关节相应,不倚不曲,解衣缓带,辄有不安,微动取便,务使调适,初时从动入静,身中气或未平,举舌四五过,口微微吐气,鼻微微纳之,多则三四五遍,少则一遍。但取气平为度,舌抵上腭,唇齿相着,次渐平视,徐徐闭目,勿令眼敛太急,常使眼中胧胧然,次则调息,不粗不喘,令和细,绵绵若存。天台禅门口诀,止教调息观脐,息之出入,皆根于脐,一心谛观,若有外念,摄之令还,绵绵密密,努力精进,自此而后,静中光景,种种奇特,皆须识破,庶可进修。初时有二种住心之相,人心泊境,妄念迁流,如火熠熠,未尝渐止。因前修习,心渐虚凝,不复缘念名利冤亲等事。此名粗心住也;外事虽不缘念,而此心微细流注,刹那不停,愈凝愈细,内外双泯,此名细心住也。此后有二种定法,当此细心住时,必有持身法起,此法发时,身心自然正直,坐不疲倦,如物持身,于觉心自然明净,与定相应,定法持身,任运不动,从浅入深,或经一坐无分散意,此名欲界定也。后复身心泯泯虚豁,忽然失于欲界之身,坐中不见己身,及床坐等物,犹若虚空,此名未到地定也;将入禅而未入禅,故名未到地,从此能生初禅矣。于未到地中,证十六触成就,是为初禅发相。何谓十六触,一动、二痒、三凉、四暖、五轻、六重、七涩、八滑,复有八触,谓一掉、二猗、三冷、四热、五浮、六沉、七坚、八软,此八触与前八触虽相似,而细辨则不同,合为十六触也。十六触由四大而发,地中四者,沉重坚涩,水中四者,凉冷软滑,火中四者,暖热猗痒,风中四者,动掉轻浮,学者于未到地中,入定渐深,身心虚寂,不见内外,或经一日乃至七日,或一月乃至一年,若定心不坏,守护增长,此时动触一发,忽见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当动之时,还觉渐渐有身,如云如影,动发,或从上发,或从下发,或从腰发,渐渐遍身。上发多退,下发多进,动触发时,功德无量,略言十种善法,与动俱发,一定,二空,三明净,四喜悦,五乐,六善生,七知见明,八无累解脱,九境界现前,十心柔软,如是十者,胜妙功德,与动俱生,庄严动法,如是一日或十日,或一月一年,长短不定,此事既过,复有余触,次第而起,有遍发十六解触者,有发三四触及七八触者,皆有善法功德,如前动触中说,此是色戒清净之身,在欲界身中,粗细相违,故有诸触,证初禅时,有五境:一觉、二观、三喜、四乐、五定心也,初心觉悟为觉,后细心分别为观,庆悦之心为喜,恬澹之心为乐,寂然不散为定。十六触中,皆有此五境,第六又有默然心。由五境而发者,皆初禅所发之相也。夫觉如大寐得醒,如贫得宝藏,末世诸贤,以觉悟为极则事。然欲入二禅,则有觉有悟,皆为患病,学者于初禅第六默然心中,厌离觉观初禅为下。若知二法***,逼恼定心,从觉观生喜乐定等故为粗,此觉观法,障二禅内静。学者既知初禅之过,障于二禅。今欲远离,常依三法。一不受不着故得离。二诃责故得离,三观析故得离,由此三法,可以离初禅觉观之过。觉观既灭,五境及默然心悉谢,已离初禅,二禅未生,于其中间,亦有定法,可得名禅。但不牢固,无善境扶助之法,诸师多说为转寂心,谓转初禅默然也。住此定中,须依六行观,厌下有三:曰苦,曰粗,曰障。欣上有三:曰胜,曰妙,曰出。约言之,只是诃赞二意耳。夫玄门三年温养,九年面壁,未尝不静坐,而不发大智慧,不发大神通,不发深禅定者,以其处处恋着也。得一境界,即自以为奇特,爱恋不舍,安能上进?故须节节说破,事事指明,方不耽着,方肯厌下欣上,离苦而求胜,去粗而即妙,舍障而得出,到此地位,方知法有正传,师恩难报,昔陈白沙静坐诗云:刘郎莫记归时路,只许刘郎一度来。陈公在江门静坐二十余年,惜无明师指点,静中见一端倪发露,即爱恋之,已而并此端倪亦失,竭力追寻,不复可见。故其诗意云尔。学者静中有得,须先知此六行观,若到初禅,不用此观,则多生忧悔,忧悔心生,永不发二禅,乃至转寂亦失,或时还更发初禅,或并初禅亦失。所谓为山九仞,一篑为难,切当自慎。学者心不忧悔,一心加功,专精不止,其心澹然澄静,无有分散,名未到地,即是二禅前方便定也。经云:不失其退,其心豁然,明净皎洁,定心与喜俱发,亦如人从暗中出,见外日月光明,其心豁然,明亮内净,十种功德俱发,具如初禅发相,但以从内净定俱发为异耳。二禅有四境,一内净,二喜三乐四定心,何名内净?远而言之,对外尘故说内净,近而言之,对内垢故说内净,初禅中得触乐时,触是身识相应,故名外净。二禅心识相应,故名内净,初禅心为觉观所动,故名内垢。二禅心无觉观之垢,故名内净。既离觉观,依内净心发定,皎洁分明,无有垢秽,此内净定相也。喜者深心自庆,于内心生喜定等十种功德善法,故悦豫无量也。乐者受喜中之乐,恬澹悦怡,绵绵美快也。初禅之喜乐,由觉观而生,与身识相应,此中喜乐,从内心生,与意识相应,所以名同而实异。定心者,受乐心忘,既不缘定内喜乐,复不预外念思想,一心不动也。此四境后,亦有默然心,但比初禅更深耳,谓之圣默然定,欲进三禅,又当诃二禅之过,此二禅定,虽从内净而发,但大喜涌动,定不牢固,当即舍弃。如上用三法遣之,一不受,二诃责,三观心穷检,既不受喜,喜及默然自谢,而三禅未生,一意精进,其心湛然,不加功力,心自澄静,即是三禅未到地,于后其心泯然入定。然入定不依内外,与乐俱发,当乐发时,亦有十种功德,具如前说,但涌动之喜为异耳。绵绵之乐,从内心而发,心乐妙美,不可为喻。乐定初生,既未即遍身,中间多有三过。一者乐定即浅,其心沉没,少有智慧之用,二者乐定微少,心智勇发,故不安稳,三者乐定之心,与慧力等,绵绵美妙,多生贪着,其心迷醉。故经言:此乐惟圣人能舍,余人舍为难,三禅欲发,有此三过,则乐定不得增长,充满其身,学者须善调适,亦有三法治之。一者心若沉没,当用意精进,策励而起。二者若心勇发,当念三昧定法摄之。三者心若迷醉,当念后乐,及诸胜妙法门,以自醒悟,令心不若。若能如是,乐定必然增长,遍满身分,百骸万窍,悉皆欣悦。所以佛说三禅之乐,遍身而受也。按禅之乐,从外而发,外识相应,内乐不满。二禅之乐,虽从内发,然从喜而生,喜根相应,乐根不相应,乐依喜生,喜尚不遍,况于乐乎?三禅之乐,乐从内发。以乐为主,遍身内外,充满恬愉,亦有五境。一舍、二念、三智、四乐、五定心也。舍者,舍前喜心,并离三过也。念者,既得三禅之乐,念用三法守护,令乐增长也。智者,善巧三法,离三过也。乐者,快乐遍身受也。定心者,受乐心息,一心寂定也。欲得四禅,又当诃斥三禅之乐,初欲得乐,一心勤求,大为辛苦,既得守护爱着,亦为苦,一旦失坏则复受苦,故经说第三禅中,乐无常动故苦。又此乐法覆念令不清净,学者既深见三禅乐,有大苦之患应一心厌离,求四禅种不动定,尔时亦当修六行,及三法除遣即三禅谢灭,而四禅未到,修行不止,得入未到地定,心无动散,即四禅方便定,于后其心。豁然开发,定心安稳,出入息断,定发之时,与舍俱生,无苦无乐,空明寂静,善法相扶,类如前说,但无喜乐动转为异耳。尔时心如明镜不动,亦如净水无波,绝诸乱想,正念坚固,犹如虚空,学者住是定中,心不依善,亦不附恶,无所依倚,无形无质,亦有四境:一不苦不乐、二舍、三念清净、四定心也。此禅初发,与舍受俱发,舍受之心,不与苦乐相应。故言不苦不乐,既得不苦不乐,定舍胜乐,不生厌悔故云舍。禅定分明智慧照了,故云念清净,定心寂静,虽对众缘,心无动念,故名定心,此后亦有默然心,如前说也。又此四禅,心常清净,亦名不动定,亦名不动智慧,于此禅中,学一切事,皆得成就。学神通则得,学变化则得,故经说佛于四禅为根本也。外道服食勤炼,远望延年,劳形敝骨,万举万败,间有成者,自负深玄,岂知造业,争如求禅,一切变化,无不立就,转粗形为妙质,易短寿,为长年,特其细细者耳。从此以后,又有四定,一空虚定,二识处定,三无有处定,四非有想非无想处定。学者至四禅时,有视为微妙,得少为足,画而不进者,有觉心识生灭,虚诳不实,便欲求涅槃寂静常乐者,不遇明师指授,不知破色与断色系缚之方,直强泯其心,断诸思虑,久久得心无忆念,谓证涅槃。既未断色系缚若舍命时,即生无想天中,此为大错,故须求空处定,应深思色法之咎。若有身色,前内有饥渴疾病,大小便利,臭秽敝恶等苦,外受寒热刀杖,刑罚毁谤等苦,从先世因缘和合报得此身,即是种种众苦之本。不可保爱,复思一切色法,系缚于心,不得自在,即是心之牢狱,令心受恼无可贪恋。由是求灭色之法,须灭三种色,一灭可见有对色,二灭不可见有对色,三灭不可见无对色。经言过一切色相,灭有对相,不念种种相,过一切色相者,破可见有对色也。灭有对相者,破不可见有对色也。不念种种相者,破不可见无对色也。学者于四禅中,一心谛观己身,一切毛道及九孔,身内空处,皆悉虚疏犹如罗鷇,内外相通,亦如芭蕉,重重无实,作是观时,即便得见既得见已,更细心观察,见身如蓰如甑,如蜘蛛网,渐渐微末,身分皆尽不见,于身及五根等,内身既尽,外道亦空,如是观时,眼见色源故名过色。耳声鼻臭舌味身触意法,故名有对相。于二种余色及无数色,种种不分别,故名不念种种相。一切色法既灭,一心缘空,念空不舍,即色定便谢,而空定未发,亦有中间禅。尔时慎勿忧悔,勤加精进,一心念空,当度色难,于后豁然,与空相应其心明净,不苦不乐,益更增长,于深定中,唯见虚空无诸色相,虽缘无边虚空,心无分散,既无色缚,心识澄静,无碍自在如鸟之出笼,飞腾自在,此为得空处定也。从此而进,舍空缘识,学者当知,虚空是外法入定,定从外来,则不安稳,识处是内法,缘内入定,则多宁谥,亲缘空之受想行识,如病如痈,如枪如刺,无常苦空无我和合而有欺诳不实。(此即是八圣种观),一心系缘在识,念念不离,未来过去,亦复如是常念于识,欲得与识相应,加功专致,不计旬月,即便泯然任运,自住识缘。因此后豁然与识相应,心定不动,而于定中不见余事,惟见现在心识,念念不住,定心分明,识虑广阔无量无边,亦于定中,忆过去已灭之识,无量无边,及未来应起之识,亦无量无边,悉现定中,识法持心,无分散意此定安稳清净,心识明利,为得识处定也。从此而进,又思前缘空入定,是为外定,今缘识入定,是为内定,而依内依外,皆非寂静,若依内心,以心缘心入定者,此定已依三世心生,不为真实,惟有无心识处,心无依倚,乃名安稳,于是又观缘识之受想行识,如病如痈,如枪如刺,无常苦空无我和合而有,虚诳不实,即舍识处,系心无所有处内静息,不同一切心识之法,知无所有法,非空非识,无为法尘,无有分别如是知已,静息其心,惟念无所有法,其时识定即谢无所有定,未发于其中间,亦有证相,学者心不忧悔,专精不懈,一心内净,空无所依,不见诸法,心无动摇,此为证无所有处定也。入此定时,怡然寂绝,诸想不起,尚不见心相,何况余法,从此而进,又复上求,诃责无所有定。如痴如醉,如眠如暗,无明覆蔽,无所觉了无可爱乐,观于识处,如疮如箭,观于无所有处如醉如痴皆是心病,非真寂静,亦如前法,离而弃之,更求非有非想定,前识处是有想,无所有处是无想,今双离之,即便观,于非有非无,何法非有,谓心非有,何以故?过去现在未来,求之都不可得,无有形相,亦无处所,当知非有,云何非无,无者是,何物乎?为心是无乎?为离心是无乎?若心是无,则无觉无缘,不名为心,若心非无更无别无,何也无不自无,破有说无,无有则无无矣。故言非有非无,如是观时,不见有无,一心缘中,不念余事,于后忽然,真实定发,不见有无相貌,泯然寂绝,心无动摇,恬然清净,如涅槃相。是定微妙,三界无过,证之者,咸谓是中道定相。涅槃常乐我净,爱着是法,更不修习,如虫行至树表,更不复进,谓树外无高,可悯也,殊不知此定虽无粗烦恼,而亦有十种细烦恼,凡夫不知,误谓真实世间外道,入此定中,不见有无。而觉有能知非有非无之心,谓是真神不灭,若有明师传授,方知是四阴和合而有,自性虚诳不实,从此不受不着,即破无明,人灭受想定,获阿罗汉果,是谓九次第定也。大抵初禅离欲界入色界,二三四禅,皆色界摄四定,离色界入无色界,灭受想定则出三界,证阿罗汉果,生西方,入净土,此为最径之门。
“量子纠缠”揭示一个事实,当两个相互关系的粒子,其中一个粒子(状态)发生变化,另一个粒子即刻发生相应的变化。佛弟子呵护自己的“三皈体”,就要每天念三皈依,跟佛建
道了法师时间:2024-11-18
第三章静坐与生理的关系第一节神经静坐能影响全部生理,外而五官四肢,内而五脏六腑,殆没有一处没有关系;然这里不是讲生理学,未便一一列举,只可就极有关系的神经、血液、呼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4
附录I、中国禅宗宗派法脉传承图说明:1.本图系根据《五灯会元》、《祖堂集》、正续《高僧传》、《禅灯世谱》、《中国禅宗历史之演变》、《中国佛学人名辞典》附表、《巴蜀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2
附录一 第二节 无有、无有法第二节 无有、无有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无有、无有法(一)无有肯定无有义之心要者,三有涅槃轮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0
附录三(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2第十节 从《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第四十三》谈起一、平等菩萨有四正道,何谓为四,于诸众生其心平等,普化众生等以佛慧,于诸众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0
附录(4):英文愿文(Prayer)(Recite before meditation)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a (three times)If I have committed any evil physical deeds (large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1. 总论这世间上的一般人常认为可以从财富、权力和社交活动中得到快乐、安祥与调和,也想由家庭关系、职位、朋友和感官得到快乐。他们试着运用各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社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阿姜查尊者答:很好,这是有益的心灵训练。你若有智慧就不会执着在禅定上面。这好比想要坐久一点,它当然是一种好的练习,不过真正的修行与姿势无关,它是直接观照内心。这才是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6
问题补充:我经常坐在床上学静坐,有朋友告诉我别在床上静坐,这地方不干净,大德你有什么看法?第二个问题:躺着修静坐是否合法?体恒法师答:坐禅以准备专用的禅凳为最好,若无条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28
附录一心地法门之透关学佛人欲见本来面目,须要打破生死关头。欲打破生死关头,须要扫除无始以来身心恶习。欲扫除无始以来身心恶习,必须痛下持戒工夫。持戒功深,恶习渐除。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11
附录(四) 选择题1. 释迦牟尼佛降生于公元前_年(A)五四三 (B)五九四(C)五八八 (D)六二三2. 世界公认的佛陀日是阳历_。(A)四月十五日 (B)四月八日(C)五月月圆日 (D)月圆日3
佛学入门简要时间:2024-03-24
雾锁九华山,仙境一般的存在,似少女,似处子,似静坐的禅师雾锁九华山,仙境一般的存在,似少女,似处子,似静坐的禅师摄影撰文/二指禅掌门九华山,汉称陵阳山,南梁称幘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3-08
静坐与念佛.观身定念法 见承法师开示于北卡洛丽市徐荣泽录音整理 壹、静 坐 如何盘腿而坐? 静坐时的姿势很重要,只能坐在尾骨(坐骨)的地方而已,重心就在膝盖上方的大腿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1
静坐入定的训练1.入禅定的条件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我们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一种禅定,都要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这样渐进地修上去。要入定,就要具备一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1
静坐不仅可以打通经络,还有更多好处静坐,是修养身心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澄清思虑,增进健康。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免不了有种种疾病,一切疾病又可分为身和心两方面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1
静坐入门作者:定真法师目录一、为什么要静坐1 、最基本的修养方法2 、静坐与生理的关系3 、静坐与心理的关系4 、精神力的集中5 、静坐与修定二、静坐的方法1 、静坐前的准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1
12岁的珊文铃木在联合国峰会上发表的震惊世界的发言中,有一句话被重复了好几遍:“我只是一个小孩。”但是谁说小孩就不能改变世界?如果你是一个小孩,至少有十件事是你能
素食环保时间:2023-08-03
想要知道世界上为什么有刀兵、水、火、瘟疫流行,这个战争的痛苦,杀人流血,互相这么寻仇报怨,为什么呢?就因为杀生杀太多了。现在这个世界上,杀生的人也太多,救生的人
素食心得时间:2023-08-01
附录:禅修疑难解编者案:本文系一位热心于禅修的吴文居士,受派驻南非使馆工作的四、五年中,发生的若干疑难,汇为九题,回国请教圣严法师,师以可能还有其他人也曾发生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时间:2023-07-26
每一个人的磁场都有一种释放和吸收的功能,如果经常和磁场比较污浊的人接触,他也会把我们的磁场给染污了。如果跟一个磁场比较干净的人在一起,他散发出的磁场也能把我们
素食心得时间:2023-07-20
静坐(佛教解释)静坐,是修养身心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澄清思虑,增进健康。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免不了有种种疾病,一切疾病又可分为身和心两方面,除身上所发生的疾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3
静坐时怎么样的姿势最舒适? 问:我是初学,以前很少有机会静坐。怎样的姿势能令我越坐越久,而不是几天下来就越坐越想爬起来,因为酸、痛、麻而起心动念想离开座位?答: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04
静坐时候身体为什么会动摇? 问:静坐时候身体为什么会动摇?净界法师答:一般来说,我们身体的气脉有些地方会比较不通畅。我们一静坐的时候,内心会开始收摄专注,气血的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04
【附录一】按语汇集慧净法师1.讨论佛法天神拥卫若念佛者诸佛护持念念在道善神恭敬散心杂话恶鬼吐痰吾人终日常被鬼唾何不一向专称佛名古德学佛唯为生死今人学佛只作高谈群居
念佛感应时间:2023-06-20
二十世纪具行具行,名日辩,云南会理人。年幼时父母双亡,入赘于盐源曾氏,生下两个儿子,家境贫苦,全家工作于鸡足山的祝圣寺。清溥仪宣统二年(西元一九一〇年),年二十
因果实录时间:2022-08-26
今天是大年初五,是传统习俗中迎财神的日子,今天略提一下财神法之精要。求财先修长寿法按照佛教见地,求财需要有福德资粮,无福能求到财者,无有是处。如果没有足够的财禄
莲池秘境时间:2022-02-05
虚云老人在《复星洲卓义成居士》中,谈到关于静坐的法要,恭录如下:承问关于静坐之事,云亦是门外汉。今本同舟共济精神,略伸管见如下:(一)静坐不过是教行人返观自性
南普陀寺时间:2021-12-19
佛教说: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孔子也要求人们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论语颜渊》),就是只指责自己的过恶,而不去攻击别人的过恶。当弟子在指责谁谁什么不行的时候
大安法师时间:2021-09-16
想要知道世界上为什么有刀兵、水、火、瘟疫流行,这个战争的痛苦,杀人流血,互相这么寻仇报怨,为什么呢?就因为杀生杀太多了。现在这个世界上,杀生的人也太多,救生的人
宣化上人时间:2021-07-23
无论那一宗都讲拜佛,禅教律密净都讲拜佛,拜佛是最基本的功夫,要至诚恭敬拜,忏悔无始劫来的业障。心里起的种种妄想杂念都是业障,拜佛求忏悔,忏悔心里清净,拜佛调身,
忏云法师时间:2021-07-23
【禅修的方法】静坐的姿势初学静坐者,即应养成正确的静坐姿势,如下列所述:端身正坐,身心放松,面孔保持一丝微笑,头部正直,后颈微靠衣领。两眼微睁,自然垂目。眼若全
圣愿法师时间:2021-07-22
憨山大师:此种法门:第一要决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三要随得缘,随缘即安命也;第四要认得真,即不惑也;第五要厌苦切,厌苦心切,则欲念自除,不退屈也。以此五诀,单持
益西彭措堪布时间:2021-07-21
现在我们在参学方面来讲,总要以规矩法则为尊。常住上的主事人发起道心,讲经打七,弘扬佛法,实为稀有难得的因缘;诸位都不避风尘,不惮劳倦,这样的忙碌,也自愿地来参加
虚云老和尚时间:2021-06-09
静坐一法,佛法叫坐禅,也可叫禅定。禅定的种类很多,有四禅、四无量、四空等的世间禅;有六妙门、十六特胜等的世出世间禅;有九想、八背舍、九次第定等的出世间禅,以及自
徐恒志老居士时间:2021-04-10
问:谁都可以静坐学佛吗?大安法师答:谁都可以。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所以学佛是每个众生的本份事,是你本具的。只要通过佛教给我们的一些方法,把我们的一些障碍拆除,
大安法师时间:2020-11-25
“念一句弥陀圣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我们现在天天念佛,时时念佛,不是只念一句佛,还怕什么业不能消、罪不能除呢?所以消业往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我们看破这娑婆
佛学入门时间:2013-11-29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人若能静坐,就算很短的一刹那,在这时候他能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一切尘劳、妄想杂念皆止,则一切智慧、辩才便生起。这时,认识法的本体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7
在宝坛寺讲《楞严经》,课间休息,有人提问:念佛修净土的人如何才能真正走上修道的正路,念佛念到什么境地才能放下,念佛的入门方法、功夫见地如何?我给他们讲了真正修持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7
问:专修净土的人静坐时,吸阿弥,呼陀佛,还是不管呼吸,只专注在阿弥陀佛圣号上?大安法师答:专修净土的人静坐时,可以随着呼吸来念阿弥陀佛,吸的时候,念阿弥,呼的时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0
念佛人静坐也须念佛。非外道只静坐而已。念佛行住坐卧都可念。行时声默随意。卧时宜心中默念,不宜出声。坐时切不可掐珠,掐珠则神不能定,久则受病。卧时亦然。无论行住坐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5
静坐的利益静坐是佛法修行的一法,对于身心健康,确为有益。以世法说:“年老者静坐,可以减少头痛腰痛、眼花心乱、血压高、麻痹症等疾病;年轻者静坐,可以减少欲念,静定
汉传法师时间:2014-03-22
其他文章时间:2014-09-16
本文为最近在美国东部华盛顿近郊兰溪行馆拍摄南师示范如何静坐录影带时,当场参加学生的问答录音誊录。特录如下,以供初学静坐者之参考。(2006年08月26日,陈运生志)一般
大德居士时间:2014-10-07
—摘自《改造幸福命运》书籍二十八、修学禅定按住浮动的心自古至今,无数修行人通过静坐来修学禅定。禅是外不着相,不执着一切境界为禅。定是内不动心。禅是佛之心,禅定是
其他文章时间:2014-11-03
睡时念佛方法若睡下,或初起,衣冠尚未整齐,或洗澡,或抽解,或至不洁之处,心中默念,亦是一样有功德。(《复宁德晋居士书六》)睡倒虽好念,也要心存恭敬。宜穿衫裤,不
汉传法师时间:2014-11-26
赖居士才华横溢,是某有线电视台的艺术指导者。他又谈起曾为几位有名演艺人员以气功灌气,对方反应都十明显。净一听好奇也请他当场为净灌气。于是两人面对面打坐,净闭目念
汉传法师时间:2014-11-28
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内心博大、空灵无碍,犹如倒空的杯子,便能恬淡宁静。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如日月,超然物外,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自
其他文章时间:2014-12-09
今天传授你们一个要诀,什么要诀呢?就是在紧急关头的时候,保持镇静,不要紧张。将生死置于度外,一心念观世音菩萨,一定会化险为夷,渡过难关。在最危险的时候,心中这样
汉传法师时间:2014-12-18
2015年1月7日,农历十一月十七日,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圣诞: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贤圣僧;顶礼多劫累世父母师长、眷属朋友、冤亲债主,六道
其他文章时间:2015-01-07
《妙法莲华经》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因为静坐这一法,可以使我们脱离尘劳,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圆明,生死了脱。一须臾者,一刹那之间也。若人以清静心
汉传法师时间:2015-03-04